小學生邏輯思維題_第1頁
小學生邏輯思維題_第2頁
小學生邏輯思維題_第3頁
小學生邏輯思維題_第4頁
小學生邏輯思維題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整理于網(wǎng)絡,僅供閱讀參考小學生邏輯思維題小學生具有直觀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三種基本形式。一般 來說,學生對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形式較有興趣弁運用比較 嫻熟,對邏輯思維覺得比較抽象且運用比較不那么輕車熟路。由 于小學生認識事物掌握事物的過程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 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我們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應從 小學生邏輯思維題做起。小學生邏輯思維題1. 765 X213+27+765X 327 + 27解:原式=765 + 27 X (213+327)= 765 + 27 X 540=765 X 20=153002.(9999+9997+ +9001)-(1+3+ +99

2、9)解:原式=(9999-999)+(9997-997)+(9995-995)+(9001-1)=9000+9000+ .+9000 (500 個 9000)=45000003.19981999 X 19991998-19981998 X 19991999解:(19981998+1) X 19991998-19981998 X 19991999 =19981998* 19991998-19981998 X 19991999+19991998 =19991998-19981998=100004.(873 X 477-198) +(476 X874+199)解:873 X 477-198=476

3、X 874+199因此原式=15.2000 X 1999-1999 X 1998+1998X 1997-1997 X 1996+, +2X 1解:原式=1999X(2000-1998)+1997 X (1998-1996)+ ,+3 X (4-2)+2 X 1=(1999+1997+, +3+1)X2=2000000。6.297+293+289+,+209解:(209+297)*23/2=58197 .有7個數(shù),它們的平均數(shù)是 18。去掉一個數(shù)后,剩下 6 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19;再去掉一個數(shù)后,剩下的 5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 20o求去掉的兩個數(shù)的乘積。解:7*18-6*19=126-114=126*

4、19-5*20=114-100=14去掉的兩個數(shù)是12和14它們的乘積是12*14=1688 .有七個排成一列的數(shù),它們的平均數(shù)是30 ,前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28,后五個數(shù)白平均數(shù)是 33 o求第三個數(shù)。解:28X3+33X 5-30 X7=39。9 .有兩組數(shù),第一組 9個數(shù)的和是63,第二組的平均數(shù)是 11,兩個組中所有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8。問:第二組有多少個數(shù)?解:設第二組有x個數(shù),則63+11x=8X(9+x),解得x=3o10 .小明參加了六次測驗,第三、第四次的平均分比前兩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兩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四次比第三次多得幾分?解:第三、

5、 四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4分,比后兩次的成績和少4分,推知后兩次的成績和比前兩次的成績和多8分。因為后三次的成績和比前三次的成績和多9分,所以第四次比第三次多9-8=1(分)。11 .媽媽每4天要去一次副食商店,每 5天要去一次百貨商 店。媽媽平均每星期去這兩個商店幾次?(用小數(shù)表示)解:每 20 天去 9 次,9+20X7=3.15(次)。12 .乙、丙兩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 13 : 7,求甲、乙、丙 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 解:以甲數(shù)為7份,則乙、丙兩數(shù)共 13X2=26(份)所以甲乙丙的平均數(shù)是(26+7)/3=11(份)因此甲乙丙三數(shù)的平均數(shù)與甲數(shù)之比是11:7。13 .

6、五年級同學參加校辦工廠糊紙盒勞動,平均每人糊了 76 個。已知每人至少糊了 70個,弁且其中有一個同學糊了88個,如果不把這個同學計算在內,那么平均每人糊74個。糊得最快的同學最多糊了多少個?解:當把糊了 88個紙盒的同學計算在內時,因為他比其余同 學的平均數(shù)多88-74=14(個),而使大家的平均數(shù)增加了 76-74=2(個),說明總人數(shù)是14+2=7(人)。因此糊得最快的同學 最多糊了74X6-70 X 5=94(個)。14 .甲、乙兩班進行越野行軍比賽,甲班以 4.5千米/時的速度走了路程的一半,又以 5.5千米/時的速度走完了另一半;乙班在比賽過程中,一半時間以 4.5千米/時的速度行

7、進,另一半時間以5.5千米/時的速度行進。問:甲、乙兩班誰將獲勝 ?解:快速行走的路程越長,所用時間越短。甲班快、慢速行 走的路程相同,乙班快速行走的路程比慢速行走的路程長,所以 乙班獲勝。15 .輪船從a城到b城需行3天,而從b城到a城需行4天。 從a城放一個無動力的木筏,它漂到 b城需多少天?解:輪船順流用 3天,逆流用4天,說明輪船在靜水中行 4-3=1(天),等于水流3+4=7(天),即船速是流速的7倍。所以輪 船順流行3天的路程等于水流3+3X 7=24(天)的路程,即木筏從a 城漂到b城需24天。16 .小紅和小強同時從家里出發(fā)相向而行。小紅每分走52米,小強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

8、中的a處相遇。若小紅提前4分出發(fā), 且速度不變,小強每分走 90米,則兩人仍在a處相遇。小紅和小 強兩人的家相距多少米?解:因為小紅的速度不變,相遇地點不變,所以小紅兩次從 出發(fā)到相遇的時間相同。也就是說,小強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走4分。由(70 X4)+(9070)=14(分)可知,小強第二次走了 14分,推知第一次走了 18分,兩人 的家相距(52+70) X 18=2196(米)。17 .小明和小軍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若 兩人按原定速度前進,則4時相遇;若兩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多 1千米/時,則3時相遇。 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解:每時多走1千米,兩人3時共多走6千米,這6千

9、米相 當于兩人按原定速度 1時走的距離。所以甲、乙兩地相距 6X 4=24(千米)小學生邏輯思維培養(yǎng)方法論(一)概念,法則教學,必須堅持以“理”為主,以“思”為 本。教學概念和法則,教師應通過直觀和實際操作,讓學生從多 角度、多方面理解其本質屬性。如教學加法的運算定律,不僅要使學生知道結論“交換加數(shù) 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三個加數(shù)相加,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 再加上第三個數(shù),或者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和第一個數(shù)相加, 它們的和不變”,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弄清法則的來龍去脈,思考 法則的使用條件和范圍。這樣,才能既教給學生準確知識,又使 學生掌握了思維的鑰匙。(二)計算教學,必須常問學生“是怎樣想的

10、”,“為什么要這 樣做”。目前,小學生做的題目固然不少,但教師往往只管“對” 或“錯”,不管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思維方法。如一年級學生做:“9+6=15",有的是數(shù)小捧數(shù)出的,有的是用湊整十法口算的,也 有的是死記硬背得數(shù)口歌的。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水 平不一樣,認知過程和思維方法也是不同的。教師應借此機會, 通過分析、比較,讓學生口述想法和做法,從中歸納總結出規(guī)律 性的東西。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計算能力,也培養(yǎng)發(fā)展了 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三)應用題教學,必須堅持啟發(fā)分析引路,訓練思維。目前, 部分教師只教給學生算式,不教給算理,把學生的思維束縛在一 個固定的模式中,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此,教師可采用改變思維方向、思維方法、轉換思維形式的方法,引導學 生對同一問題用不同的提問,用新的角度、新的觀點、新的方法 去解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