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練習(xí)(配答案)_第1頁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練習(xí)(配答案)_第2頁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練習(xí)(配答案)_第3頁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練習(xí)(配答案)_第4頁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練習(xí)(配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練習(xí)班級: 姓名: 公輸【基礎(chǔ)練習(xí)】一、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1、起于魯 (出發(fā),動身) 2、公輸盤不說(通“悅”,高興) 3、子墨子起,再拜(起身;先后拜兩次) 4、不可謂知類  (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但是;為什么;停止) 6、胡不見我于王(引見)                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擋。)9、公輸盤詘 (通

2、“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來的方法)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12、方五千里                   13、舍其文軒            14、吾義固不殺人      &#

3、160;       15、夫子何命焉為                 16、請獻(xiàn)十金           17、不可謂仁              

4、0;   18、宋無長木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譯:1、夫子何命焉為?   譯: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譯:宋

5、國有什么罪呢?   3、此為何若人?        譯:這是什么樣的人呢?        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譯:北方有人欺侮我,我想借重您的力量殺掉他。5、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譯:楚國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眾,如今去殺害自己缺少的民眾而爭奪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說是聰明。6、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譯: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只有五百里。這

6、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和破車子相比。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譯:我認(rèn)為大王攻打宋國,正和這個害偷竊病的人一樣。   8、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譯:雖然是這樣,但是公輸盤給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國。9、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 ,子墨子九距之。譯:公輸盤一次又一次地設(shè)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fù)踝×怂?。三、閱讀答題:(一)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公輸盤曰:“諾?!?、文中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你從段中“行十日十夜”讀出了哪些信息?【答案】交代事情有起因?!靶惺帐埂奔缺憩F(xiàn)出時間緊急、刻不容緩,又表現(xiàn)了墨子不辭勞苦的精神。2、墨子見

7、到公輸盤,就提出“愿借子殺之“,而且進(jìn)一步說“請獻(xiàn)獻(xiàn)金”,其真正的意圖是什么?【答案】真正的意圖在于步步激怒公輸盤,誘使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一類的話來。 3、墨子將欲幫助楚國攻打宋國的公輸置于理虧境地的一個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輸盤所標(biāo)榜的“義”極具欺騙性的一個句子是什么? 【答案】宋何罪之有?;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4、“公輸盤服”,一個“服”字,表明墨子的論說有理有力,試簡析文中墨子的論說技巧?!敬鸢浮肯仍O(shè)下圈套,誘使公輸盤說出“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話,接著指出攻無罪之宋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知類”之舉,重重否定,極有氣勢,批判強悍有力,使公輸盤陷于自相

8、矛盾的困境,無從辯駁。5、公輸盤就是魯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請分別寫出一個與這兩個人物有關(guān)的成語。(1)與魯班有關(guān)的成語:班門弄斧(2)與墨子有關(guān)的成語:墨守成規(guī)6、本文與戰(zhàn)爭話題有關(guān),了解現(xiàn)實,請擬一則關(guān)于戰(zhàn)爭與和平的公益廣告詞。 如:(1)讓戰(zhàn)爭從地球上走開。(2)遠(yuǎn)離戰(zhàn)爭,讓和平的陽光灑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3)珍惜生命,反對戰(zhàn)爭。(4)用正義戰(zhàn)爭制止非正義戰(zhàn)爭。(二)子墨子見王,“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填空:A、本文主要通過 對話描寫 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文中墨子連用三個對比,將楚宋兩國的物產(chǎn)作了比較,從而類推出楚國攻宋正如楚王自己所說“ 必為有竊疾矣 ”。B、文中用“九攻

9、”“九距”點明戰(zhàn)斗之激烈,用 攻械盡 、守圉有余 交代激戰(zhàn)之結(jié)果,用 詘(公輸盤詘) 點明公輸盤已經(jīng)技窮。(用原文回答)C、文中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為實現(xiàn)自己的 “非攻” 主張,所表現(xiàn)出的艱苦實踐和頑強斗爭的精神。2、你認(rèn)為墨子能說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結(jié)合實際,請你談?wù)勅绾问箘e人接受自己的正確意見。答:墨子能說服楚王的主要原因: 善于將道義與實力結(jié)合,并運用了類比、對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勸說技巧 。使別人接受自己正確意見的方法: 結(jié)合實際。 3、通過外交手段避免戰(zhàn)爭的爆發(fā)的事例很多,請你略舉一例。示例:唐雎用自己的智慧阻止了秦王的易地要求,捍衛(wèi)了領(lǐng)土的完整。

10、4、 從選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最少說兩點)。如:(1)面對大國的不義戰(zhàn)爭,要敢于斗爭;(2)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jié)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野心。5、你能概括一下課文中所描繪的墨子、公輸盤、楚王的形象嗎?【答案】墨子是一個堅持正義、有勇有謀、不畏強敵、反對不義戰(zhàn)爭的策士;公輸是一個頑固、陰險、狡詐、有野心,虛偽陰險的人;楚王是一個無理、無義、貪婪的大國君主。6、試找出課文中運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說明使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好處:使人清楚地看到楚王攻宋的本質(zhì)擴張領(lǐng)土的野心,從而增強論辯的說服力。(三)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各題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饼R人三

11、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保ü?jié)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盤詘,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弊幽右嘣唬骸拔嶂又跃辔?,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日:“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固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2、雖殺臣,不能絕也?!背跞眨骸吧圃铡N嵴垷o攻宋矣?!保ü?jié)選自公輸) 1、詞語理解。 (1)解釋下面加點字的含義。 遂逐齊師(于是)  公問其故(原故(原因))  望其旗靡(倒下)  公輸盤詘“詘”通“屈”,屈服。 (2)請選出加點詞與例句加點詞意思相同的成語。 例句:既克,公問其故 B“克敵制勝”的“克”與例句“克”相同。 A 克己奉公       B 克敵制勝 例句:以牒為械 “下不為例”的“為”與例句“為”相同。  A 為

13、民請命           B 下不為例 2、對下面句子的體味,語氣的表達(dá)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  A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保ò谅龣M蠻不講理)  B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輸盤有推卸責(zé)任,轉(zhuǎn)移矛盾的心理)  C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保ǔ醯尿湙M自負(fù))  D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保ü敱P惱羞成怒,暗藏殺機)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

14、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夫大國,難測也。大國,是難以測度的。                     (2)雖殺臣,不能絕也。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保衛(wèi)宋國的人)。 4、以上兩個文段都涉及到戰(zhàn)爭,從文段的兩個事件結(jié)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請選擇其中一點,談?wù)勀愕目捶?。【答案】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只要觀點正確,敘述恰當(dāng),即可得分。 基本要求:觀點必須從文段事件的結(jié)局中得來,2分;敘述恰當(dāng)

15、,2分。 舉例:從公輸?shù)慕Y(jié)局看,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zhàn),不但要從道義上揭 露其不義,還要從實力上作好準(zhǔn)備,這樣才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 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大也不無借鑒意義。 【溫習(xí)鞏固】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殺之?!惫敱P不說。子墨子曰:“請獻(xiàn)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弊幽悠穑侔?,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16、。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惫敱P服。1、解釋加點的詞語愿藉子殺之 (你,第二人稱) 固不殺人(本來,從來) 2、翻譯句子:夫子何命焉為? 夫子有什么見教呢? 吾義固不殺人. 我崇尚仁義從不殺人。3墨子與公輸盤一見面,向他提出了怎樣的請求?墨子采取了怎樣的措施讓公輸盤答應(yīng)他的請求?答:(1)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 ; (2)“請獻(xiàn)十金”。4.“公輸盤服”一句中的“服”字有何作用?答: “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論說有理有力,使公輸盤無話可說?!具w移提高】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

17、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弊幽釉唬骸扒G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梁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蓖踉唬骸吧圃?。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庇谑且姽敱P。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弊幽右嘣唬骸拔嶂又跃辔?,吾不言?!背鯁柶涔?。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

18、禽滑里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背踉唬骸吧圃?。吾請無攻宋矣。5、詞語解釋:鄰有敝輿而欲竊之 (偷,盜竊) 雖殺臣(即使)6、句子翻譯:吾知子之所以距吾,吾不言。我知道你用什么辦法抵御我,我(也)不說雖殺臣,不能絕也。 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所有守御御者)。7.下面句子中的“之”與“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 )A.宋之地,方五百里。B.宋何罪之有?C.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為了打破楚惠王和公輸盤對云梯的迷信,墨子又用了什么辦法?結(jié)果如何?【答案】如果墨子只用講理的辦法來說服對方,是不能達(dá)

19、到止楚攻宋的目的的,因為在楚王侵宋的戰(zhàn)爭準(zhǔn)備中,云梯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必須打破他們對云梯的迷信。墨子對此早有考慮,并作了充分的準(zhǔn)備。在攻守城池的演習(xí)中,開始“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后來“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盤丟了丑,說明攻城的云梯沒有什么了不起,用事實教訓(xùn)了楚王。本段運用說理的方法是( D )。A.擺事實,設(shè)比喻。 B.講道理,設(shè)比喻C.擺事實,講道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設(shè)比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釋加點的詞語: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0、0; 2、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3、池非不深也               4、兵革非不堅利也             5、委而去之       

21、;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8、天下順之                  9、故君子有不戰(zhàn)二、選出詞義相同

22、的一項:(    )A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順  B故: 故曰,域民   扶蘇以數(shù)諫故C之: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D利: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堅利也三、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譯: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2、夫

23、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譯: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譯: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hù)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內(nèi)部團結(jié)啊。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譯: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

24、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5、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譯: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biāo)?、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譯:憑著天下人都?xì)w順?biāo)臈l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四、用“/”劃分下列句子的節(jié)奏: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五、理解回答:1、本文開頭指出在戰(zhàn)爭中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是 “人和” ,意思是 人民的支持和擁護(hù)  ,

25、也就是下文所說的 “多助” 和 “天下順之” ,這反映了孟子 “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2、文中借戰(zhàn)爭論述了實行“王道”的重要性,這一則短文的論點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本文所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4、本文論述逐層推進(jìn),試?yán)沓鏊悸?。答:先以?zhàn)爭中的情況為例,強調(diào)“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類推出治國的道理,揭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論點,接著對論點進(jìn)行進(jìn)一步的解釋與闡述。5、請你根據(jù)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句話的內(nèi)容,了解歷史或現(xiàn)實,舉一個這樣的事例。(此題為開放性試題,所舉事例要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相符。)&#

26、16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 解釋加點詞語: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2、管夷吾舉于士               3、百里奚舉于市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27、60;    5、必先苦其心志              6、空乏其身               7、行拂亂其所為              8、人恒過  &

28、#160;                9、衡于慮            10、而后作                  11、征于色  

29、                12入則無法家拂士  二、選出詞義相同的一項:(  )A、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毀魁父之丘    B、亡:今亡亦死    國恒亡C、發(fā):發(fā)于聲   野芳發(fā)而幽香   D、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三、掌握下列

30、句子的翻譯: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所以,上天將要下達(dá)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yè),(通過這些)來讓他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2、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譯: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

31、于安樂也。譯:而一個國家,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dǎo)致滅亡。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dǎo)致滅亡。四、理解回答:1、本文開頭列舉的六個著名的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是什么?開頭列舉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共同點:都出身貧賤,但是在經(jīng)歷了一番艱苦磨練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作用:引出文中所要論述的話題,非常有力地證明了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2、本文論述了哪兩個方面的問題? 【答案】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3、整理認(rèn)為人才的造就需要有怎樣的條件?認(rèn)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又需要有哪些條件?【答案】 人才造就需經(jīng)受苦難

32、的磨練;國家長盛不衰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答案】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運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5、課文第二段從正反方面論述經(jīng)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論述磨練激發(fā)人斗志的句子是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6、孟子在文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告訴人們:人要成大器,就必須經(jīng)受磨練。下面列出的名言中,與之意思相近的兩項是( AD )A、古人大業(yè)成,皆自憂患始。  

33、      B、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D、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7、語段說“人恒過,然后能改”,有人對這句話持不同見解。請閱讀下面鏈接材料后,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談一點你的看法。(相關(guān)鏈接材料) 有些錯誤沒機會改正 日前,48歲的喜劇演員牛振華因酒后駕車慘遭不幸。出事后牛振華的家屬發(fā)表了情真意切的公開信:“一生謹(jǐn)慎的他犯了一次錯誤,而他唯一一次錯誤,卻讓他不再有改正的機會,也給我們造成終生的遺憾!”人們常說:“不要怕犯錯誤”“不要怕交學(xué)費”“吃一塹,長一智”

34、“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來”等等,這些話不能說不對,但有些錯誤是致命的,瞬間發(fā)生,沒有糾正的機會。 【答案】略  (名言及事例提供:名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笔吕抉R遷慘遭宮刑而憤作史記;越王勾踐,經(jīng)受奴仆之苦,而臥薪嘗膽,戰(zhàn)勝吳國,成就大業(yè);音樂家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難以形容的。他十七歲失去母親,三十二歲耳聾,接著又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之中。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這打擊是多么的大?。】韶惗喾也幌?、不氣餒,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彼冀K頑強地生活,艱難地創(chuàng)作,成為世

35、界不朽的音樂家。)魚我所欲也一、 解釋加點的詞語:1、故不為茍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賢者能勿喪耳              4、一簞食,一豆羹  

36、;          5、呼爾而與之                  6、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

37、160;      8、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11、此之謂失其本心 &

38、#160;   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譯: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xùn)|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譯: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zāi)禍我不躲避。3、

3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          譯: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4、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譯:因此(采用某種的手段)就可以生存下去,然而有的人卻不采用;因此(采用某種的手段)就可以躲避災(zāi)難,然而有的人卻不采用.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譯:由此可見,他們

40、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yán)重的事(那就是“不義”)。6、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7、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譯:可是輕蔑地、呵叱著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8、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鐘”的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41、?9、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譯: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譯: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三、選擇:1選出詞義相同的一項。( A )                        &#

42、160;       A今:今為宮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與:呼爾而與之  所識貧乏者得我與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歷三世    D為: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或異二者之為2選出詞義不同的一項。( D )                  

43、0;           A此:此之謂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B生:得之則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四、理解回答:1、課文第一段的論證過程可分為幾個層次?請用“”在原文上劃分層次,并說明劃分理由。 【答案】三層。理由:第一層提出“舍生取義的”的觀點;第二層從正反兩方面具體分析闡釋觀點;第三層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是賢者能夠保有“本心”而已。2、第一段開頭

44、有什么特點?結(jié)尾“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 【答案】開頭運用比喻論證巧妙引出“舍生取義”的觀點,淺近易懂?!笆切摹敝傅氖窍蛏浦?,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第二段文字運用的主要論證方法是什么? 【答案】第一段主要是道理論證,還有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第二段主要是舉例論證,還有正反對比論證。4、就論證角度看,寫?zhàn)嚸癫唤邮荜P(guān)乎生死卻是無禮施舍的“一簞食,一豆羹”,是從正面舉例,寫有人“不辯禮義”地貪求“萬鐘之奉”是從反面舉例。5、“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6、從全文

45、看,本文的論點是每個人都有“本心”,人應(yīng)該保有“本心”。7、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舍生取義,文中舉例論證運用的一個成語典故是嗟來之食。  8、孟子是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jù)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的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纠汗侍鞂⒔荡笕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天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镜谖鍐卧C合練習(xí)】  

46、0;                           一、積累·運用1指出下列加點字讀音不同的一組(3分)                  &#

47、160;          (  B  )A請獻(xiàn)十金             胡不見我于王B鄰有敝輿而欲竊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C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惠子相梁D入則無法家拂土       故患有所

48、不辟也2指出下列加點詞的釋義相同的一組(3分)                            (  A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也         人也非獨賢者有是心也B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49、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C人恒過然后能改             鵷鶵過之D已持臣守圉之器             是亦不可以已乎3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D   )(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親戚畔之C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50、0;   D子非魚,安知魚之樂4下列各句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C    )(3分)A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B、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5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C    )(3分)A宋何罪之有公輸墨子墨家B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C舍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論語儒家

51、D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惠子相梁莊子道家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釋義。(8分)公輸盤詘 (詘,通“屈”,理屈)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衡,通“橫”,梗塞,不順)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52、   7文學(xué)常識填空、默寫。(20分)墨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墨 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孟子是 儒 家經(jīng)典之一,孟子,名  軻 ,戰(zhàn)國時期鄒人。莊周,戰(zhàn)國 時宋國人,是     道    家哲學(xué)的代表人物。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孟子認(rèn)為造就人才的客觀條件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只有這樣,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觀條件是“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薄;葑酉嗔阂晃闹懈?/p>

53、比喻什么? 相位                                                這篇短文

54、表現(xiàn)了莊子怎樣的感情?對權(quán)欲的厭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闡述的主要觀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本文的觀點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8讀下面的文字,從中歸納出一個論點

55、。(4分)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步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答案】人只要經(jīng)受艱苦磨練,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yè)  二、閱讀(一)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惫敱P不曰。子墨子曰:“請獻(xiàn)十金?!惫敱P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

56、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子墨子曰:“荊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指出下列選項中加點字解釋相同的一組是(  B  )(3分)A才美不外見     于是見公輸盤    B以牒為械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D楚王問其

57、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6分)殺所不足而爭有余,不可謂智。犧牲百姓的生命去爭奪本來就有余的土地,這不能說是聰明。                                     

58、60;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我認(rèn)為您所派去攻打宋國的官吏是和這些人同一類。                            

59、                                    11選文第一節(jié)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樣的心態(tài)和精神?(4分)【答案】幾個動詞是“聞”“起”“行”“至”。這一連串的動詞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態(tài)和為了阻止楚宋

60、之戰(zhàn)不辭勞苦的精神12墨子見到公輸盤,就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而且進(jìn)一步說可以“獻(xiàn)金”,其真正的意圖是什么?(3分)【答案】真正的意圖在于步步激怒公輸盤,逼使他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一類的話來。                                   

61、              (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13選出用法不同的一項。(3分) &

62、#160;                                 (  B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C者:得道者多助 

63、失道者寡助  D必:戰(zhàn)必勝矣   必為有竊疾矣14下列加點詞古今詞義不同的一項是(3分)                        (  C )A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C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64、0;           D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15下列短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3分)                             (  A )A兵革之利武器裝備的鋒利 

65、0;      B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的界限C寡助之至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  D山溪之險高山河流的險要16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

66、160;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                             

67、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憑著天下人都?xì)w順?biāo)臈l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背叛的國君,

68、所以,(能實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能勝利。                                             &#

69、160;                      17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3分)                                (  A )A第一段緊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一中心論點,提出了論題。B第二段主要論述的是“天時不如地利”。C第三段中的一組排比句,主要是列舉事實來證明觀點。D第四段更進(jìn)一步論述了“人和”的實質(zhì)。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