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冀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考點知識練習_第1頁
四年級冀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考點知識練習_第2頁
四年級冀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考點知識練習_第3頁
四年級冀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考點知識練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年級冀教版語文下學期文言文閱讀理解考點知識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題。(一)孟母戒子盂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誼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誼矣。注釋:誦:背誦。輟(chuò):停止。誼(xun):忘記1給下列畫線字選擇正確意思。其母方織 (_)A正在 B方向 C相當以此戒之 (_) A命令 B告誡 C戒備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畫線的句子。_3讀完以后,請說說故事講了什么道理?_2. 閱讀小古文,完成練習。_楊時見程頤于洛。

2、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zuò)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1整體感知:給這則小古文加標題,下面最合適的是哪個( )A.囊螢映雪 B.尊師重道 C.程門立雪 D.雪中送炭2字詞理解:對照譯文,照樣子解釋加點字的意思。例:楊時見程頤于洛(求見)(1)時與游酢侍立不去(_)   (2)頤既覺(_)3遷移運用:你從楊時的行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這樣的成語故事你還知道哪些?試著再寫出三個。_3. 文言文閱讀。王冕孝親(節(jié)選)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

3、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注釋)韓性:紹興人,大學者。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據(jù)上下文,解釋下面的字。聞:_   遂:_   亦:_2這篇文言文敘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請簡要概括。_3這篇文言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奮刻苦 B.做人要誠實守信C.做人要孝敬長輩 D.做人要顧全大局4. 課內閱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1解釋下列字詞以

4、及句子。競走:_   唯:_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_2王戎憑什么斷定“此必苦李”?_3你認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5.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王戎七歲,(嘗  常)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zhé  shé)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1選擇( )里正確的字詞或讀音,用“”表示。2王戎憑借什么斷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語句回答)_3這個故事使你獲得了什么啟示?_6. 課文直通車。精衛(wèi)填海炎帝( )之少( )女,名曰(&

5、#160;)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 )而不返( ),故為衛(wèi)精,常銜( )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東海。1本文選自_ 。2給文中加點字注音。3解釋句子加點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衛(wèi)精_(2)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_4人們通常在什么情況下贊揚精衛(wèi)填海的精神?_7. 閱讀與理解。已死的母熊獵人入山,以槍擊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視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戲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傷其子也。獵人感動,遂終身不復獵。(注釋)選自護生畫集。以;用,使用。視:看。遂;就,于是。復;語,又。1結合注釋,

6、用自己的話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1)獵人入山,以槍擊母熊。_(2)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戲于水。_2照樣子,在括號里填上省略的人物。例:(獵人)中(母熊)要害(1)(_)端坐不倒 (2)(_)近視之(3)(_)戲于水 (4)(_)死而不倒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 母熊之所以抱著巨石死而不倒,是因為怕石頭落下傷了自己的孩子B. 獵人終身不打獵,是因為他被母熊那偉大的母愛感動了。C. 因為母熊的三個孩子正在石頭下的水中嬉戲,所以它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獵人的子彈4給故事?lián)Q個題目,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A. 母愛的姿勢 B. 端坐不倒的母

7、熊 C. 獵人入山5展開想象,寫寫母熊被擊中的瞬間,它的神態(tài)和心里想法分別是怎樣的。_8. 閱讀古文,完成練習。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1解釋下面的詞語。故:_   堙:_2翻譯句子。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_3讀完這個神話故事后,精衛(wèi)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_4課外你還讀過哪些有關神話故事的書籍呢?請列舉兩部。_9. 課內閱讀。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還卒業(yè)。1下面對文中第二句話的標點,最恰當?shù)氖牵?#160

8、; )A.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B.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C.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2解釋帶點詞語的意思。棄去:棄去棄去_ 還卒業(yè):_3“問之”是指李太白問老媼。他是這樣問的:“_?”4人們?yōu)槭裁唇o山下的小溪取名為“磨針溪”呢?下面的說法最合理的是(  )A.為了紀念曾經在這條小溪邊磨針的老媼。B.為了紀念曾經經過小溪的大詩人李白。C.為了學習發(fā)揚老媼堅持不懈的磨針精神。10. 古文練習??锖庾种晒?,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注釋:匡衡:西漢經學家。博覽群書,擅長解說詩經。不逮:燭光照不到。逮,到,及。壁:墻

9、壁。引:引來。1根據(jù)古文內容,寫出加點字的意思。衡乃穿壁以引其光。(_)2根據(jù)注釋,說說劃線句子的意思:_。我們能從中體會到匡衡_的品質。11. 小古文閱讀,完成小題。(二)鑿壁偷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注釋:匡衡:西漢經學家。   邑人:謂同縣的人。古時“縣”通稱為“邑”。  大姓:富戶;大戶人家。   傭作:被雇傭勞作。1下列帶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鄰舍有燭而不

10、逮(及、到) B.衡乃穿壁引其光(穿過)C.主人怪(奇怪的) D.遂成大學(終于)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B.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C.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D.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3翻譯下列句子。愿得主人書遍讀之。_4匡衡克服困難,終于成為一個有學識的人。你還知道哪些古人古人讀書求學的故事?請寫出兩個。_12. 重點段落品析。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ΓT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最后一句“取之,信然”的“信”是什么意思?_。2“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

11、李?!币馑际莀。3“人問之”,別人問王戎的是什么問題呢?_4給這篇文言文加個合適的題目。_5這個故事給你怎樣的啟示?_13. 課外閱讀。自護其短北人1生而不識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3,并殼入口?;蛟唬骸班⒘忭毴?。”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釋: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馬價十倍人有賣駿馬者,比1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2。”注釋:1比:連續(xù),接連。2賈:同“價”。1我們可以從自護其短中獲得什么啟示?_2馬價十倍中的“伯樂效應”使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生活現(xiàn)象?你是怎樣看待今天的這種社會現(xiàn)象的?_14.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