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小國道鶴峰城區(qū)段公路工程詳勘鉆探技術要求_第1頁
臺小國道鶴峰城區(qū)段公路工程詳勘鉆探技術要求_第2頁
臺小國道鶴峰城區(qū)段公路工程詳勘鉆探技術要求_第3頁
臺小國道鶴峰城區(qū)段公路工程詳勘鉆探技術要求_第4頁
臺小國道鶴峰城區(qū)段公路工程詳勘鉆探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臺小國道鶴峰城區(qū)段公路工程詳勘鉆探技術要求一、 基本規(guī)定本段公路鉆探應滿足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要求,并補充規(guī)定如下: 各鉆探機臺成員包括現場技術、編錄人員都應本著對該項目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誠實守信的完成自已的本職工作。 鉆孔位置必須按照設計提供的孔位坐標采用全站儀或紅外經緯儀測定,并釘樁。鉆機嚴格按樁就位,終孔后必須進行收點測量。放點和收點測量記錄必須分開手簿,記錄規(guī)范,完整正確,簽名完備。鉆孔孔位坐標采用收點坐標,孔口標高采用收點標高。 放孔后的孔位不允許隨便移動,確有特殊情況需要移動的必須填寫變更申請表報主管技術負責人和項目部批準,否則按質量事故作返工處理。鉆孔放點測量誤差應該在測量精度和鉆

2、孔容許移動誤差的范圍內,凡收點發(fā)現超出容許移動范圍,又沒有填寫變更申請報批的鉆孔均為廢孔,必須返工。進場施工前應認真核對孔位釘樁有無被人動過,當發(fā)現孔位釘樁遭到人為移動或被人拔走時,應及時通知測量人員重新測量放點。測量人員重新放點應按放點要求記錄測量數據,并加以說明登記,備查。注:鉆孔在設計孔位附近0.5米范圍內移動的,屬于正常允許范圍,可不填變更申請。可溶巖區(qū)收放孔坐標誤差不得超過30cm,否則按廢孔處理,一律返孔重打! 鉆孔孔徑:一般情況開孔最小孔徑不宜小于130mm,覆蓋層和強風化層及軟質、極軟質巖石等終孔孔徑不小于110mm,對硬質巖終孔孔徑不應小于可采用91mm,特殊情況(如硬巖崩塌

3、體)視現場條件再定;孔深超過70m的深孔可根據鉆孔地層情況、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技術要求設計鉆孔開孔,終孔和變徑,但終孔孔徑不得小于75mm終k黨v 類。二、 鉆孔深度鉆孔設計深度是設計單位根據工程設計需要,結合場地地質條件的初步判斷,按照公路勘察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擬定的。對設計深度既要滿足,也不能機械照搬。根據工程實踐和工程特點,結合本區(qū)地質條件,補充下列規(guī)定:(1) 隧址、路塹和料場取土坑鉆孔深度一般情況下按設計孔深控制。(2) 路基、橋址及支擋構造物地基鉆孔深度應根據設計深度結合具體地質情況決定。需要進行滑坡驗證的鉆孔,孔深應揭露可能的滑動面(帶),當有特殊情況未到達設計孔深或目的層需提前終孔

4、的,必須報項目部同意后方可終孔,否則按廢孔處理;(3) 橋址區(qū)鉆孔覆蓋層薄,下伏基巖風化層不厚時,硬質巖鉆入未風化巖層內3m;軟質巖鉆入未風化巖層5m;極軟巖或薄層狀軟硬巖石互層,薄層夾中厚層狀軟硬巖石互層,鉆入未風化層8m。(4) 橋址區(qū)鉆孔覆蓋層較薄,下伏基巖風化層較厚時,硬質巖鉆入微風化巖層內35m;軟質巖鉆入微風化巖層58m;極軟巖或薄層狀軟硬巖石互層,薄層夾中厚層狀軟硬巖石互層,鉆入微風化層810m。(5) 橋址區(qū)鉆孔覆蓋層較薄,風化層厚,在設計深度無微風化巖層時,硬質巖鉆入弱風化巖層內58m;軟質巖鉆入弱風化巖層810m;極軟巖或薄層狀軟硬巖石互層,薄層夾中厚層狀軟硬巖石互層,鉆入

5、弱風化層1012m。(6) 橋址區(qū)鉆孔覆蓋層較薄,風化層發(fā)育,風化程度嚴重或為半成巖時(巖體固結性較差),鉆進風化層 2535m。(7) 橋址區(qū)鉆孔巖層極破碎或有斷層破碎帶巖石,風化程度較嚴重時,鉆入破碎巖層2540m。(8) 橋址區(qū)鉆孔全為土層,應該根據橋梁類型,結構特點,根據土層成因、時代、密實度、物理力學性質和有無軟弱土層,特殊土層等鉆入2540m。(9) 如橋址區(qū)鉆孔地層為可溶巖時,鉆入巖層810m,遇溶洞時應鉆穿溶洞進入其下完整基巖58m。(10) 在有沖刷的橋址區(qū)河床鉆探,孔深應加上設計沖刷深度。(11) 當橋址區(qū)天然露頭較好,基巖大面積裸露,且為塊狀,厚層、巨厚層狀構造;巖石完整

6、新鮮,強度高;無巖溶發(fā)育,無軟弱夾層;工程穩(wěn)定性較好時,可不鉆探。 (12)隧道孔孔深按設計孔深增加1m終孔,在遇特殊情況時應及時與項目部聯系確認具體孔深,不得善自終孔。三、 鉆探取樣要求1. 對于厚度50cm的土層,每層必須取樣,變層時應立即取樣,粘性土必須取原狀土樣,取樣間隔2.0m;注:地表以下1m之內必須取樣。 2. 砂類土應盡量取原狀樣,取樣間隔同粘性土。3. 變層必須立即停鉆取樣。4. 原狀土樣應采用質量合格,與樣品質量要求相匹配的取土器采用壓入法或輕擊取樣;當土層堅硬,不能采用取土器壓入或輕擊取樣時,可以改為巖芯管回轉取樣。取樣之前必須清孔干凈,確保在規(guī)定深度取到原狀樣。5. 卵

7、、礫石層等碎石類土層可以采取擾動土試樣,能采取原狀樣時應盡量采取。取樣間隔按2.0m。但在每一回次鉆進后或取樣前必須丈量記錄孔內回填物厚度,鉆進中必須記錄隨沖洗液翻出物的成分。6. 漂石,塊石層不作取試樣要求,只在現場保留巖芯拍照,但必須記錄漂、塊石或孤石巖石名稱,粒徑大小及其范圍,堅硬和密實程度。 7. 橋址、隧址對不同巖性的巖石應分層采取,取樣間隔2.0m,每組試樣巖芯長度根據堅硬程度不低于2030cm。試樣應經過挑選,保證試樣完好且具代表性。8. 對河中設橋墩的橋址,河床若為卵礫石層等,宜在河床或河灘處通過挖坑采取顆分試樣,并采用注水法測定天然密度。9. 跨河特大橋,大橋應采取河水和鉆孔

8、地下水水樣做水質分析。地下水樣除在鉆孔中采取外,根據情況還可以選擇井泉等地下水露頭點取水樣。 隧道地下水取樣應根據抽水試驗孔或地下水露頭點取水質試樣。10. 巖芯采取率:堅硬完整巖石不宜小于85%;強風化層、破碎巖層不宜小于50%;重點研究的段落(如斷層破碎帶,滑坡滑動帶),應力求提高巖芯采取率。粘性土層不宜小于80%;砂類土不宜小于65%;碎石類土不宜小于50%。11. 鉆孔全部要求全取芯鉆進,現場巖芯應按從左至右,從上往下的順序擺放,在變層處寫上醒目分層標簽,每一回次也要寫上回次標簽,標簽應注明工程名稱,鉆孔號,里程樁號,地層名稱,回次深度,巖芯總長,日期,簽名。12. 每個鉆孔都必須拍攝

9、巖芯照片,照片中應拍有巖芯標志牌,寫明工程,鉆孔巖芯、樁號、孔深、日期;照片中要顯示出分層標簽標出的深度。巖芯拍照時應保證拍照區(qū)光線柔和明亮,避開強烈陽光,拍照前應使拍照巖芯保持濕潤狀態(tài),風干的巖芯應灑水濕潤,外表受泥漿污染的巖石芯要洗干凈,盡可能將土芯從長軸中心切開成半柱狀,拍攝內部新鮮巖芯。13.每個隧道鉆孔都要保存代表性巖芯存放,特大橋和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的大橋保留3孔以上,一般大、中橋保留12孔代表性巖芯。四、 鉆孔原位測試和試驗本公路鉆孔原位測試項目主要有:標貫(SPT),重型圓錐動力觸探(DPT);聲波測試等。 1. SPT、DPT要求在覆蓋層厚的地帶做,SPT在砂層和全風化層中做(

10、砂層和全風化層間隔按2.0m,粘性土中按2.04.0m間隔),DPT在卵石、礫石、碎石層中做,測試間距按2.0m。強風化層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原測試的種類。(砂類土(包括亞砂土)、全風化、強風化應進行標貫試驗, 碎石土應進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2. 聲波測試主要在隧道鉆孔中做,宜在鉆孔終孔后及時測試,測試前應將鉆孔清洗干凈。3. 抽水試驗、注水或壓水試驗為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試驗鉆孔,視需要而定,主要在隧道洞身鉆孔做。4. 長期觀測鉆孔視需要而定,主要設在特長隧道或水文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的長隧道洞身。5. 深埋的特長隧道應布置鉆孔地應力測試,視需要而定。6. 原位測試的要求按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第3.5

11、條款執(zhí)行。7. 工程地質原位測試的操作要領,要點、注意事項,資料分析整理和評價按鐵路工程地質原位測試規(guī)程(TB1004142003之J2612003)執(zhí)行。五、 鉆孔地下水量測和記錄1. 鉆孔地下水必須量測開孔初見水位,終孔24小時后穩(wěn)定水位,班報記錄中按埋藏深度表示。必要時,還應連續(xù)測35天的穩(wěn)定水位。2. 鉆探過程中必須記錄每一回次鉆探返水情況,有無漏水,漏水輕微還是嚴重,孔壁坍塌情況,是輕微還是嚴重。3. 鉆孔有承壓水涌出地表時應記錄是何地層,何深度開始出現承壓水,并接管量測水頭高度;用簡易手段量測涌水量,終孔后必須嚴密封填鉆孔;還應取水樣做水質分析。4. 初見水位測量:按照地下水初見水

12、位的測量要求,量測前是不容許向鉆孔內注水的。量測初見水位還必須根據水文地質基本常識對初見水位進行判斷和評估。5. 應留意記錄場地內及附近地下水露頭點(井、泉),應測其流量,判別泉的性質,并將井泉的位置按里程樁號記錄并繪在平面圖上。6. 終孔24小時后量測地下水位還必須說明孔內水是地下水還是鉆孔沖洗液,或以哪個為主。六、 鉆探質量管理1. 鉆探過程必須服從勘察監(jiān)理的監(jiān)督,按監(jiān)理的要求填寫質量管理表格,開孔和終孔必須報請監(jiān)理許可,終孔監(jiān)理簽字確認。2. 各勘察單位(包括施工班組)應把勘察質量擺在首位,要有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項目經理要親自督促抓好質量管理。3每一個鉆孔必須填寫鉆孔質量檢驗卡,必須填

13、寫完備,鉆孔質量檢驗卡由項目部內部制定,必須滿足勘察單位質量保證體系要求。4. 鉆探班報記錄人員可以提出終孔申請,但不能簽署終孔意見,每份鉆探班報記錄及地質編錄都應有技術人員簽署的終孔意見。5. 嚴禁鉆探班報記錄人員、地質編錄人員、現場質量管理人員由同一人擔任。6鉆探終孔意見由現場技術質量負責人簽署,規(guī)定終孔意見統一寫成如下: 終孔意見:孔深經核對正確,各項測試操作合格,班報記錄真實、合格,同意終孔。終孔意見嚴禁含糊其詞,嚴禁代簽,否則視為廢孔;鉆孔質量檢驗卡質檢結果欄只填寫“合格”或“不合格”字樣。7. 鉆孔必須按坐標由測量儀器定位,并實行放點和收點測量制度。8. 在鉆孔深度的記錄中,必須有

14、深度計算初始數據的記載,初始數據包括:鉆機高度(立軸盒箱頂面固定位置到孔口固定地面的距離),立軸長度,回次下鉆的鉆具全長和上余。9. 鉆孔深度計算必須采用鋼卷尺或滿足精度標準的木尺丈量機上余尺,嚴禁隨意亂估。10. 鉆機安裝后應用水平尺測量垂直度,使主軸線保持垂直并記錄。11. 鉆探班報記錄及地質編錄應認真作好描述記錄,按照規(guī)范要求的描述內容和地質基礎知識中的描述要領,規(guī)范化地進行描述,嚴禁隨意胡編亂造。12. 必須認真仔細記錄鉆進過程中的返水,漏水;進尺均勻、快慢程度;加壓大小,旋轉快慢;鉆具有否跳動,跳動劇烈和刻取聲大小程度等。13. 每一回次必須計算記錄回次巖芯采取率、巖芯形狀,對節(jié)長1

15、0cm的巖芯應逐個記錄巖芯長度,并計算回次RQD值。采用單管鉆進時,回次RQD宜按RQD =節(jié)長10cm巖芯累計長度(m)/回次進尺(m)計算。14. 當鉆孔中發(fā)生突然掉鉆時應及時停鉆記錄掉鉆深度,量測空洞高度。15. 每一回次要求記錄所用巖芯管,鉆頭長度,類型,直徑規(guī)格等。16. 每一回次要求記錄沖洗液類型,護壁或堵漏方式;下套管時應記錄套管規(guī)格、入土深度,套管根數和套管外徑。17. 每一次采取原狀土或擾動土試樣時要求記載取土器類型,長度,規(guī)格(直徑);記錄取樣方式是人工(或機械)壓入,輕擊或是旋轉。18. 水上鉆探必須記載水深,船(水排)高,機高等初始計算數據。19. 鉆孔埋、卡鉆,掉鉆,

16、斷鉆事故必須記載事故孔段深度、層位、處理情況、處理時間,處理結果;當處理無效有鉆具埋在孔中時應記載丟鉆具層段深度,丟鉆具名稱,各部分鉆具長度。20. 當鉆孔事故處理無效,又未達到設計孔深和技術要求時,必須根據地層受擾動情況在距離事故鉆孔13m處重新開孔鉆探,并另起頁記錄,事故鉆孔班報也不能丟失損壞,應上交整理歸檔。對移位重新鉆探的鉆孔必須收點測量坐標和孔口標高;移位時應按橫斷面方向移動,縱斷面方向盡量不移動。21各鉆探班組應嚴格按上述技術要求進行施工,對不滿足技術要求的鉆孔一律按返孔處理;七、 鉆探編錄1. 鉆探地質編錄人員要深入施工現場,親自掌握施工現場工作情況,地質情況,了解場地及周邊地形

17、地貌;了解場地巖石露頭,地下水露頭點(井泉)情況并測量統計和描述記錄。2. 鉆探地質編錄人員要對鉆探施工全過程非常熟悉,督促鉆探、取樣、測試、試樣登記、保管、儲存、運輸、巖芯擺放整理按技術規(guī)范要求操作。3. 鉆探地質編錄人員在鉆機進場就位之前要根據地形圖核對鉆孔釘樁位置是否正確,有無移動,并隨時報告孔位情況。4. 鉆探地質編錄人員應指導和督促鉆探班報記錄人員按表格要求內容,按規(guī)范規(guī)定的描述記錄內容和本細則規(guī)定的內容作好班報記錄。5. 鉆探地質編錄人員要遵守職業(yè)道德,誠實守信,對弄虛作假、不負責任的行為進行制止,絕不能與弄虛作假行為同流合污。6. 鉆探地質編錄人員要對鉆探方法,護壁方式,取樣測試工具和方法進行檢查和評估,對不適宜和不合格的要督促整改,并會同鉆探機臺人員商討正確、合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