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主講:張光主講:張光一、課程介紹一、課程介紹l國際法是法學本科專業(yè)的十六門學位必修課之一。l國際法主要調整國家等國際法主體之間的關系。l國際法的內容豐富,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l國際法對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至關重要。l國際法是衡量一國國民素質的標準之一。 二、國際法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二、國際法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l國際法與日常生活有較密切的聯(lián)系。 如國籍、人權、進出境、外交保護、國際經貿往來、跨國婚姻、引渡等問題。l國際法兼具法學和國際關系(政治)學的特征。 國際法實質上就是以法律的方法調整國際關系。利益權力斗爭規(guī)則利益l國際法是一個獨立法律體系。 不能完全用國內法中的一些理論來解釋和理解
2、國際法,二者適用不同的社會(國內統(tǒng)一的法制法治社會;國際有秩序,無政府)。l要重視英文的學習,其主要淵源及資料為英文。三、國際法學的學科體系三、國際法學的學科體系 與民法學體系相似,也主要包括:l國際法學基本理論。l國際法主體(人法)。l國際法客體(物法)。l國際法條約、習慣(債法)。l國際法程序法(國際爭端的解決:國際訴訟;國際仲裁等)。 四、參考書目及網絡資源四、參考書目及網絡資源 1王鐵崖:國際法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李浩培:國際法的概念和淵源,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王鐵崖等譯:奧本海國際法(第九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5年版。 4梁西主編:國際法,武漢
3、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5. 邵沙平主編:國際法院新近案例研究,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6. 聯(lián)合國網站()。 一、國際法的概念一、國際法的概念 1.關于國際法概念的爭論。 2.概念:國際法是調整國際法主體,主要是國家之間具有權利義務內容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稱。 二、國際法的名稱及其演變 1.國際法學之父格老秀斯。 2.“國際法”之詞源。 萬民法Internationnational Law萬國公法國際(公)法。 胡 果胡 果 格 老 秀 斯格 老 秀 斯(Hugo GrotiusHugo Grotius,1583-1583-16451645),),“國際法學之父國際法學
4、之父”。出生于出生于荷蘭荷蘭,亦為,亦為國際法國際法及及海洋法海洋法鼻祖,其鼻祖,其海洋自由海洋自由論論主張主張公海公海是可以自由是可以自由航航行行的,為當時新興的的,為當時新興的海權海權國國家如家如荷蘭荷蘭、英國英國提供了相關提供了相關法律原則法律原則的基礎,以突破當?shù)幕A,以突破當時時西班牙西班牙和對海洋貿易的和對海洋貿易的壟壟斷斷,并反對,并反對炮艦外交炮艦外交。三、國際法的社會基礎三、國際法的社會基礎 “有社會就有法”1.獨立國家及由其組成的國際社會國際社會是國際法的社會基礎。2.國際社會的組織化組織化趨勢強化了國際法的地位。 “相信組織,通過組織解決問題”3.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
5、是形成國際關系的紐帶,國際法是協(xié)調各種國家利益的一種重要手段。4.有什么樣的國際社會現(xiàn)實,就有什么樣的國際法。5.平等互利有利于國際法的發(fā)展,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是國際法的死敵。四、國際法的性質四、國際法的性質國際法是法律嗎?國際法是法律嗎?1.關于國際法的法律性的分歧。 否定說和肯定說2.國際法是法律。 什么是法律?社會-規(guī)則-遵守和有拘束力3.國際法有拘束力的證明。l各國通常宣示遵守國際法,實踐中遵守。l各國締結國際協(xié)議,接受其中的權利和義務。l國際法有制裁的規(guī)則。l 4.國家為什么要遵守國際法?國家為什么要遵守國際法?l相互主義的作用。 互尊主權和領土完整;平等互利;和平共處。l遵守國際法
6、符合國家的利益。 或多或少反映各國利益;共同的最高利益。l伙伴間的監(jiān)督。 “無賴國家、流氓國家”l跨界交流的客觀需要。 交往、全球化:“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l有強制執(zhí)行力。 自衛(wèi)、集體安全機制、國際刑事法院。 五、國際法的特征五、國際法的特征 與國內法相比較,國際法具有以下特征: 1主體主要是國家。 2主要根據國家間的協(xié)議而達成。 3強制力較弱。 4淵源主要是條約和習慣。 5效力范圍及于國際社會。 6反映國家間的協(xié)調意志。 7是國家之間而非之上的法律。 總之,與國內法相比,國際法具有原始原始性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點: (1)不集中。無統(tǒng)一的制定和執(zhí)行機關,各國經常自行其是。 (2)不充實。國
7、際法上有關國家的權利義務一般需要國內法加以補充。 (3)自助原則。國家往往是其應遵守的法律規(guī)則的執(zhí)行者和解釋者。 國際法的這種原始性是由國際社會的現(xiàn)實所決定的。被人格化的國家有渴望“自由”的一面,也有尋求“合群合群”的一面,因為合群,各國有承認、遵守國際秩序的意愿,但由于利利己己,又經常反抗這種秩序的約束。 六、國際法的效力根據六、國際法的效力根據 1. 自然法學派 否認存在任何實在的國際法,認為一切國際法規(guī)則都只是自然法的一部分。國際法效力的根據就是自然法。提出人類的良知、理性、人類的法律意識等一些抽象的自然法概念,作為國際法效力的根據。 評價:評價:約束王權、神權;理想、天上。 2. 實在
8、法學派 完全拋棄自然法,認為國際法效力的根據是由于國家的承認;國際法規(guī)則需要用歸納的方法從國際交往史上去推求;“公認”是國際法的唯一基礎。 評價:評價:現(xiàn)實、人間;惡法亦法。 3.格老秀斯學派 認為國際法效力的根據主要是自然法,其次是協(xié)定。這個學派承認協(xié)定是國際法效力的根據之一,同時認為“人類理性”也是國際法效力的根據。 4.新自然法學派 (1)社會連帶法學派 認為一切法律的根據在于社會連帶這一社會事實,通過人類法律良知,社會規(guī)則實現(xiàn)為法律規(guī)則,而對社會的個人具有強制性。 (2)規(guī)范法學派 反對國家主權觀念,否認國家意志創(chuàng)造法律之說;認為一切法律規(guī)則的效力都出自上一級法律,最后溯源至國際法及“
9、最高規(guī)范”。 5.新實在法學派,亦稱新現(xiàn)實主義學派 20世紀50-60年代出現(xiàn)于美國 (1)權力政治學說 認為國際政治支配著國際法,而國際政治的核心是國家權力,“勢力均衡勢力均衡”是國際法存在的基礎,也是國際法的效力根據。 (2)政策定向說 認為權力是國際政治和國際法的核心,而權力的表現(xiàn)是政策,因此政策是決定因素,國際法的效力取決于國家的對對外政策外政策。 我們認為:國際法效力的根據是國家之間的協(xié)議: .國家間的協(xié)議反映了各國的協(xié)調意志。 .各國達成的協(xié)議,是各國作為國際法的制定者通過一定的程序共同形成的。 .各國之間的協(xié)議是各國強制執(zhí)行國際法的根據。 服從協(xié)調意志約定必須遵守習慣理性、良知。
10、 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國際法的歷史發(fā)展國際法的歷史發(fā)展 一、古代國際法的痕跡一、古代國際法的痕跡 特點:內容零散,形式原始,與宗教觀念相混合,分別在不同的地區(qū)形成和適用,并無普遍效力,帶有明顯的區(qū)域性。 二、中世紀國際法的萌芽二、中世紀國際法的萌芽(以歐洲為中心) 特點:皇帝與羅馬教皇處于最高的統(tǒng)治地位,否定了其他國家的主權,國際關系不能正常發(fā)展,各國的爭端只須訴諸教皇和皇帝,不必訴諸國際法。 三、近代國際法的形成三、近代國際法的形成(一)近代國際法的產生 標志:威斯特伐利亞和會(1643-1648年)的召開;一大批神圣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城邦獨立,荷蘭、瑞士成為獨立國家。(二)和會的歷史意義: 1.開
11、創(chuàng)了以多邊國際會議解決國際問題的先例。 2.第一次肯定了格氏提出的國家主權、國家領土和國家平等等原則。 3.各國不得破壞和約,否則將受集體制裁,初步確定了國際法的強制力。 4.要求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5.各國可以武力自衛(wèi)并可獲得他國武力支持。 6.打破了教皇一統(tǒng)天下的神權,使國際法與神權脫離。 7.各國開始建立常駐外交使節(jié),外交法開始形成。 四、現(xiàn)代國際法四、現(xiàn)代國際法 (一)一戰(zhàn)后國際法的發(fā)展 1.簽訂了國際聯(lián)盟盟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世界性的國際政治組織國際聯(lián)盟。 2.通過了國際常設法院規(guī)約,設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司法機構。 3.1928年簽訂了巴黎非戰(zhàn)公約,廢除“以戰(zhàn)爭作為推行國家
12、政策的工具”。 (二)二戰(zhàn)后國際法的發(fā)展聯(lián)合國主導 1.民族獨立運動和新國家的興起。 2.確認了一系列新的國際法基本原則。 3.國際社會的組織化。 4.國際法調整范圍和對象的擴大。 5.國際法產生了許多新分支。 6.國際法的日益系統(tǒng)化和法典化。 五、中國與國際法五、中國與國際法 (一)古代中國國際法的萌芽 (二)19世紀國際法傳入中國 (三)新中國對國際法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國際法淵源的含義一、國際法淵源的含義 (一)國際法淵源的含義 中外國際法學者主要有以下兩種不同的解釋: 國際法淵源是指國際法規(guī)范第一次出現(xiàn)的地方。 國際法淵源是指國際法作為有效法律規(guī)范所形成的方式或程序。 上述第一種解
13、釋稱為廣泛歷史意義上的國際法淵源;把第二種稱為嚴格法律意義上的國際法淵源。 (二)國際法院規(guī)約第38條第1款 該款是對國際法淵源的權威說明,其中規(guī)定: 1.法院對于陳訴各項爭端,應依國際法裁判之。 (1)不論普通或特別國際協(xié)約,確立當事國明白承認之規(guī)條者; (2)國際習慣,作為通例之證明而經接受為法律者; (3)一般法律原則為文明各國所承認者; (4)在第59條規(guī)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國權威最高之公法學家學說,作為確定法律原則之補助資料者。 2前項規(guī)定不妨礙法院經當事國同意本著“公允及善良”原則裁判案件之權。 二、國際法的淵源二、國際法的淵源 (一) 主要淵源 1.國際條約 主要淵源;成文;雙邊
14、和多邊;契約性和造法性 2.國際習慣 主要淵源;不成文;形成的兩要素;習慣的證據 (二)次要淵源 一般法律原則,是指各國法律體系中共同的或共 有的法律原則和規(guī)則。 三、確定國際法原則的輔助資料三、確定國際法原則的輔助資料 (一)司法判例 (二)國際法學說 (三)國際組織的決議 一、概述一、概述 (一)國際法編纂的定義 是指把不系統(tǒng)和不成文的國際法規(guī)則編成條文化和系統(tǒng)化的法典。 (二)國際法編纂的形式 全面編纂。 個別編纂。 (三)國際法編纂的類型 非官方編纂(民間編纂。 官方編纂(政府間的編纂):即由國際外交會議或政府間國際組織進行編纂。 二、國際法編纂的歷史發(fā)展二、國際法編纂的歷史發(fā)展 (一
15、)始于18世紀的私人和學術團體的編纂 (二)19世紀以來開始了采取召開外交會議制定國際公約的方式進行的官方編纂 (三)一戰(zhàn)后國際組織開始了對國際法的編纂 三、聯(lián)合國與國際法的編纂三、聯(lián)合國與國際法的編纂 (一)二戰(zhàn)后國際法的編纂工作主要由聯(lián)合國國際法委員會進行 (二)國際法委員會的任務 1逐漸發(fā)展國際法; 2國際法的編纂。 一、有關理論“兩派三論” (一)一元論 1國內法優(yōu)先說 “國家絕對主權” (1)國際法與國內法同屬一個法律體系; (2)國際法的效力來自國內法,國際法只有依靠國內法才有法律效力; (3)在這個統(tǒng)一的法律體系中,國際法處于國內法之下,從屬于國內法,是次一等的法律。 按此學說,
16、國際法實際成為了一國的“對外公法”,任一國可以通過本國國內立法任意解除其國際法律義務,破壞國際法律秩序。 2國際法優(yōu)先說 “世界永久和平” (1)國際法和國內法屬于同一的法律體系; (2)在這個體系內,國際法位于國內法之上,在國際法之下有許多并立的國內法; (3)國內法的效力是國際法賦予的; (4)國際法的效力來自一個最高規(guī)范“約定/條約必須遵守”。 按照此說,國家主權被否定,國際法實際成了“世界法”。 (二)二元論平行說 國際法和國內法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體系,因為它們的調整對象和法律效力根據不同。 該說忽視了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的聯(lián)系,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了。 (三)國際法與國內法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
17、法國際法與國內法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法律體系律體系 1.國家是二者的共同制定者; 2.國家的內外政策密切聯(lián)系; 3.各自調整的社會相互影響和依存; 4.國內法中的原則可以形成為國際法規(guī)則,國際法規(guī)則也可以轉化為國內法規(guī)則。 二、國際法和國內法關系的實踐二、國際法和國內法關系的實踐 實踐中的兩個問題:一是國際法如何在國內發(fā)生效力;二是國內法對國際裁判有什么作用。 (一)國際法在國內的適用 對于國際習慣法規(guī)則,各國的做法基本一致,即只要國際習慣法規(guī)則不與現(xiàn)行國內法相抵觸,就可作為國內法的一部分來適用。 對于條約規(guī)則,各國在國內適用的做法不同,大體有兩種方式: (1)轉化,即由國內立法機關將國際法有關規(guī)
18、則轉變?yōu)閲鴥确ǎ瑖覍⑼ㄟ^執(zhí)行該國內法來實施國際法,而不是直接實施國際法。 (2)納入,即由一國憲法或法律規(guī)定國際法具有國內法的效力,國家可以直接適用直接適用,無須轉化為國內法。 (二)國內法在國際裁判中的作用 “事實” :掌握該爭端的法律背景,并從有關的國內法中找到可以引用的證據和原則。 “可抗辯性”:當甲乙兩個當事國在國際法庭上進行訴訟時,甲方提出它的訴訟主張后,乙方援引其國內法加以反駁,假如乙方所援引的國內法是符合國際法的話,它的抗辯是合法的。 總之,一方面國際法必須遵守,但各國可以自行決定適用國際法的方法;另一方面,內政不容干涉。 一、概述一、概述 (一)概念 (二)特征 1最重要的特
19、征:“整體之國際社會公認”。 2具有普遍約束力:對所有國際法主體有效。 3適用于國際法一切領域,各個部門法。 4構成國際法的基礎:具體原則、規(guī)范和制度由其派生、引申出來。如主權平等國家主權豁免制度;外交特權與豁免;是具體原則、規(guī)范和制度有效的基礎。 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國際強行法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國際強行法 國際強行法是指國家之國際社會全體接受并公認為不許損抑,且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質之一般國際法規(guī)律始得更改之規(guī)律。 一般認為,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禁止使用武力、條約必守、反對種族歧視、懲治國際罪行、打擊海盜罪行等屬于強行法?!安粩喟l(fā)展中” 其與國際法基本原則的關系: 1.聯(lián)系:國際法基本原
20、則符合強行法的形式特征,應屬于強行法的范疇。 2.區(qū)別:強行法規(guī)則有可能只是某一國際法部門法的具體規(guī)范,不一定具有全局性、普遍性的特點。 請思考:如何確定某一規(guī)則屬于強行法規(guī)范?其請思考:如何確定某一規(guī)則屬于強行法規(guī)范?其在國際法體系中有何意義?在國際法體系中有何意義? 三、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三、國際法基本原則的發(fā)展 (一)初步形成時期17世紀18世紀 資產階級提出了一些具有民主性的指導國際關系的原則,如國家主權、不干涉政策、國家平等原則等。 (二)基本形成時期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 創(chuàng)立了一些新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如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民族自決、廢除戰(zhàn)爭權、互不侵犯等基本原則。 (三)深入發(fā)展時期聯(lián)
21、合國成立以后 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體系的核心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體系的核心聯(lián)合國憲章第2條: 會員國主權平等原則。 真誠履行憲章義務原則。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 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原則。 集體協(xié)助原則。 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必要范圍內, 應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 不干涉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事件原則。 上述原則構成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體系核上述原則構成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體系核心的原因:心的原因: (1)憲章是迄今擁有會員國最多的一項多邊條約,具有普遍性。 (2)憲章本身是國際條約,具有法律約束力。 (3)憲章是現(xiàn)代國際法基本原則體系形成和趨于完善的重要標志和里程碑。 (4)憲章之后形成的各種國際文件
22、中所規(guī)定的或新產生的原則都是在憲章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基礎上引申和發(fā)展的,如我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一、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一、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 (一) 國家主權概念 1國家主權是國家的根本屬性,是國家固有的權力,是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其內外事務的權力。 2國家主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對內的最高權;(2)對外的獨立權。 3當代我們應該堅持相對主權觀&絕對主權觀? (二)國家主權的發(fā)展 1讓博丹1577年論共和國主權在君。 2盧梭1754年主權在民。 3帝國主義提出的各種主權論調。P.43 (三)國家主權原則是國際法的基石 國家主權原則在國際關系和
23、國際法中的基本體現(xiàn)就是各國主權平等。 1各國法律地位平等。 2每一國均享有充分主權之固有權利。 3每一國均有義務尊重其他國家之人格。 4國家之領土完整及政治獨立不得侵犯。 5每一國均有權利自由選擇并發(fā)展其政治、社會、經濟及文化制度。 6每一國均有責任充分并一秉誠意履行其國際義務,并與其他國家和平相處。 (四)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尊重國家主權就是尊重國家的對內最高權和對外獨立權,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侵略和干涉。 國家領土主權就是指國家對其領土擁有的所有權和管轄權,是國家主權最重要的表現(xiàn)。但國家主權不等于領土主權。 尊重國家領土完整就是指國家領土主權不受侵犯,即國家領土不可
24、蠶食、不可肢解、不可侵占。 (五)國家的保護責任 國家主權不僅是一種權力,還是一種責任:一是國家有義務保護國民的安全、生命及增進其福利;二是國家對內向國民負責,并應向國際社會負責;三是國家機關及其人員要對其行動負責。 二、互不侵犯原則 從第一項原則中直接引申出來,也是第一項原則的必然要求和保證。 (一)法律基礎 聯(lián)合國憲章第2條第4項規(guī)定:“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系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lián)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國際法原則宣言對該原則內容的詳細規(guī)定:P.45 (二)禁止使用武力原則 1.保護的對象國家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以及聯(lián)合國的宗旨。
25、2.禁止的對象使用武力和威脅使用武力。 3.適用范圍國際關系。 4.例外下面三種武力合法: ()聯(lián)合國按照憲章規(guī)定合法使用武力; ()民族解放戰(zhàn)爭; ( 3)自衛(wèi)。 (三)禁止侵略 1974年聯(lián)大關于侵略定義的決議第1條:“侵略是指一個國家使用武力侵犯另一個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或以本定義所宣示的與聯(lián)合國憲章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武力?!钡?條規(guī)定認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侵略的決定權在安理會。 決議中規(guī)定下列行為不論是否經過宣戰(zhàn)都構成侵略行為: (1)一個國家的武裝部隊侵入或攻擊另一國的領土;或因此種入侵攻擊而造成的任何軍事占領,不論時間如何短暫;或使用武力吞并另一國家的領土或其一部分;
26、 (2)一個國家的武裝部隊轟炸另一個國家的領土或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領土使用任何武器; (3)一個國家的武裝部隊封鎖另一個國家的港口或海岸; (4)一個國家的武裝部隊攻擊另一個國家的陸、海、空軍或商船或民航機; (5)一個國家違反其與另一個國家訂立的協(xié)定所規(guī)定的條件,使用其根據協(xié)定在接受國領土內駐扎的武裝部隊,或在協(xié)定終止后,延長該項武裝部隊在該國領土內的駐扎期間; (6)一個國家以其領土供另一國家使用讓該國用來對第三國進行侵略行為; (7)一個國家或以其名義派遣武裝團體、非正規(guī)軍或雇傭兵,對另一國家進行武力行為,其嚴重性相當于上述所列各項行為;或該國實際卷入了這些行為。 請思考:請思考:決
27、議決議存在的缺陷。存在的缺陷。 三、互不干涉內政原則三、互不干涉內政原則 與國家主權原則相伴而生,源自1793年法國憲法規(guī)定。 (一)內政及干涉的含義 內政非地理概念,一國未承擔國際義務之事項均屬內政。干涉是一種強制、專橫強制、專橫行為;與侵略的區(qū)別。 (二)該原則的內容(課本P.46) (三)帝國主義和霸權國家干涉他國內政的所謂法律根據 1“依據權利”:就是指依據不平等的條約所規(guī)定的權利。 2“依合法政府邀請”:往往就是指應其扶植起來的傀儡政府的邀請,有時還是不請自來。 3“國際人道主義干涉(干預)問題”。 一般認為,國際人道主義干涉是指某一國家、國家集團或國際組織為了阻止或遏制在外國發(fā)生的
28、嚴重違反基本人權的行為,不經他國同意,而對他國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的行為。其法理依據主要有:對基本人權的尊重和保護、“人權無國界”、國家的保護責任等。 國際人道主義干涉具有以下特征: 1干涉的前提前提被干涉國存在著嚴重違反基本人權的行為; 2干涉出于人道主義目的目的; 3干涉是以武力或武力威脅的方式方式進行; 4干涉未得到未得到被干涉國的同意同意或認可。 思考:如何看待國際人道主義干涉問題?思考:如何看待國際人道主義干涉問題? 所謂的“國際人道主義干涉”存在的弊端: 1.從國際社會的實踐來看,到目前沒有一起真正國際人道主義干涉。 例如,被西方學者稱為典型的1971年印度對東巴、1978年越對柬、
29、北約1991年對伊拉克、北約1999年對南聯(lián)盟等都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干涉。 2.它使禁止武力原則產生了漏洞。 3.挑戰(zhàn)安理會集體安全機制,損害安理會權威。 4.會導致交叉干涉的惡性循環(huán)。 5.最大問題在于對什么是符合人道主義,無公認的國際標準,因而使這種干涉帶有很強的任意性、政治性,干涉國經常采用“雙重標準”,自行其是。 (四)國際組織不得干涉成員國內政 當代國際社會呈現(xiàn)出組織化的趨勢:一方面,一些國際組織的力量愈發(fā)強大,故特別要強調國際組織不得干涉其成員國的內政;另一方面,個別強國為謀求本國利益可能會利用國際組織干涉他國內政。 國際組織干涉成員國內政的幾起惡劣先例: 1.IMF1992年
30、亞洲金融危機中對泰國(貸款條件:監(jiān)督預算、私有化等)、韓國(條件:減少政府開支、減少出口順差、政府不得干涉央行工作等)內政的干預; 2.1999年IMF宣布把南斯拉夫的份額由其5個共和國繼承; 3.2009年亞洲開發(fā)銀行向所謂的印度“阿魯納 恰爾邦”提供5000多萬貸款; 4.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朝鮮的核查; 1968年核武器不擴散條約三原則: (1)無核國家放棄擁有發(fā)展核武器的權利; (2)五大核武國家有義務幫助無核國家和平利用核能,并承諾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 (3)五大核武國家應進行削減核武器談判,并最終完全消滅核武器。 四、平等互利原則四、平等互利原則 (一)含義 平等是國家主權原
31、則的應有之義,也是當代國際社會的基礎和基本特征,現(xiàn)代國際法只能是平等的主權國家間的法律;互利則是國家間進行國際交往的目的和動力?!敖^對收益 v.s v.s 相對收益” (二)國家平等、互利的具體內容(課本PP.48-49) 五、和平共處與國際合作原則五、和平共處與國際合作原則 (一)和平共處前提 (二)國際合作憲章規(guī)定: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共處法共處法合作法合作法共進法共進法 1各國應與他國合作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人權及基本自由,并消除一切形式之種族歧視及宗教上之一切形式之不容異己; 2各國應依照主權平等主權平等及不干涉不干涉原則進行合作;
32、3各國應在經濟、社會及文化方面以及在科學與技術方面并為促進國際文化及教育進步,彼此合作; 4各國應在促進全世界尤其發(fā)展中國家之經濟增長方面彼此合作。 六、民族自決原則六、民族自決原則 (一)發(fā)展與確立 資產階級革命時期:1776美國獨立宣言中提出了民族自決問題。 十月革命時期:列寧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自決原則,其是一個政治概念。 憲章(第1條第2款)首次確認該原則為國際法基本原則。 (二)民族自決原則的含義 1.被殖民主義殖民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民族,有采取國際法確認的一切合法手段擺脫殖民統(tǒng)治,自由決定自己的命運、自由選擇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建立民族獨立國家的權利。 2.適用對象:被殖民主義奴役
33、和壓迫的“民族”。大民族=殖民地人民人類學上的民族 3.應該強調:應該強調:民族自決權不等于、也不包括獨立權、分離權,不得將民族自決原則解釋為授權或鼓勵采取任何行動,局部或全部地破壞或損害現(xiàn)存獨立國家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統(tǒng)一。 現(xiàn)行國際法和國家實踐表明:所謂的“分離權”在國際法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民族自決原則也不包括分離權。二戰(zhàn)后不接受殖民地背景之外的單方面分離的國家實踐得到了強有力的增強。只要主權國家作為國際社會基本主體和國只要主權國家作為國際社會基本主體和國際法的主要制定者這個事實不改變,國際法上際法的主要制定者這個事實不改變,國際法上就不會存在破壞一國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的就不會存在破壞一國領土
34、完整和政治獨立的單單方面方面分離權。分離權。 (三)民族自決權行使的方式 1全民公投,如1999年成立的東帝汶。 2民族解放斗爭,如歷史上的反殖民主義統(tǒng)治運動。 (四)我國目前不存在所謂民族自決問題 七、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七、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 (一)兩個海牙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 (二)1919年國際聯(lián)盟盟約 將不以戰(zhàn)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規(guī)定為成員國的義務;創(chuàng)立了國際上第一個國際常設法院,開創(chuàng)了以司法手段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 (三)1928年巴黎非戰(zhàn)公約 徹底廢除了國家的戰(zhàn)爭權。 (四)聯(lián)合國憲章第2條第3款 1.所有會員國應該用和平方法解決它們的爭端; 2.以談判、調查、調停、和解、
35、公斷、司法解決、區(qū)域機關或辦法之利用或其選擇之他種和平方法尋求國際爭端之早日及公平之解決。 八、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八、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 (一)含義 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是指所有國際法主體應善意履行一切對其有效有效適用的各項國際法律義務國際法律義務。 (二)發(fā)展與確立 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原則是由“條約必須遵守”這一古老的國際習慣演變而來的。 聯(lián)合國憲章中序言和基本原則的要求。 (三)何為善意善意? 各種貿易保護主義,如綠色壁壘即是非善意履行義務。 九、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與國際法基本原則九、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與國際法基本原則 一、國際法主體的概念一、國際法主體的概念 國際法主體是指具有直接
36、享受國際法上權利和承擔國際法上義務的能力的國際法律關系的獨立參加者。 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獨立參加國際法律關系的能力 例如,締約、派遣外交代表、參加國際組織。 (二)直接享受國際法上的權利的能力 例如,管轄權、自衛(wèi)權等。 (三)直接承擔國際法上的義務的能力 例如,承擔國際法律責任。 二、國際法主體的發(fā)展二、國際法主體的發(fā)展 (一)隨著國際關系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 1傳統(tǒng)國際法只承認國家是國際法主體。 西歐基督教國家1856年土耳其所有國家 2一戰(zhàn)后,特別是二戰(zhàn)后國際組織大量出現(xiàn)。 國際聯(lián)盟、聯(lián)合國 3二戰(zhàn)后,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民族解放組織也直接參與國際法律關系。 (二)現(xiàn)代國際法主體
37、一般包括:國家、爭取獨立的民族和政府間國際組織。其中國家是國際法的基本主體,具有完全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的民族,在一定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是國際法主體,只有部分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三、國際法主體的種類三、國際法主體的種類 (一)國際法的國際法的基本主體基本主體主權國家主權國家 這是由國家的根本屬性以及它在國際法律關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國際法的特點決定的。 1.國家在國際關系中始終處于中心地位。 國際關系是國際法的基礎和調整對象,而其離不開國家的參與與彼此實踐,在各種國際關系中,國家間的關系是核心。 2.國家是國際法的主要制定者。 3.國際法上國家具有完全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38、 4.國際法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法律。 5.國際法的遵守、實施主要依靠國家。 (二)政府間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派生主體 20世紀前,只有個別專門性、技術性國際組織。如1865年的國際電信聯(lián)盟和1874年的萬國郵政聯(lián)盟。二戰(zhàn)后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大量出現(xiàn),并廣泛參與國際關系。 1.國際組織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已為許多國際條約和其他國際文件所確認,也被國際法學界普遍接受。 2.國際組織雖然是國際法主體,但國際組織又不同于作為國際法基本主體的國家,基于成員方的授權(依其成立的條約),國際組織只在一定范圍內有獨立參與國際法律關系的能力。 3.國際組織在其職權范圍內職權范圍內具有國際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三)爭
39、取獨立的民族準國家的國際法主體準國家的國際法主體 民族自決原則是爭取獨立的民族具有國際法主體資格的法律基礎。 爭取獨立的民族的國際法主體資格與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主體資格主要體現(xiàn)在武裝沖突法、外交法領域。例如,巴勒斯坦國,尚非聯(lián)合國成員國。 四、個人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四、個人在國際法上的地位 尚有爭論,個人已具有部分國際法主體資格: 1.有關國際人權國際人權公約對個人權利的規(guī)定。 2.有關國際犯罪國際犯罪的公約對個人責任的規(guī)定。 3.某些解決爭端解決爭端公約中的規(guī)定,如解決國家和他國國民間投資爭端的公約、海洋法公約。 一、國家的要素一、國家的要素 (一)定居的居民居民 人數(shù)沒有確定要求;不
40、分民族、種族。 (二)確定的領土 物質基礎;多少在所不論;但須有自然陸地。 (三)政權組織 一國只能有一個中央政權。 (四)主權獨立 綜上,國際法上的國家就是具有一定的居民、領土、政權組織和主權的社會實體社會實體。但上述要素可以暫時性的缺失其中一項或幾項。 二、國家的種類國家的種類 (一)單一國和復合國 1單一國,是由若干行政區(qū)域構成的統(tǒng)一主權國家,在國際法中是單一的國際法主體。 一般實行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全國只有一個最高立法機關和一個中央政府,并有統(tǒng)一的憲法和國籍。 2復合國,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所組成的聯(lián)合體,又可分為聯(lián)邦和邦聯(lián)。 在歷史上還有過身合國(本身不是國際法主體)和政合國(本身是
41、國際法主體,而其成員國不是)。目前,身和國可以說還存在于英國與英聯(lián)邦其他國家之間,例如,英國女王是加、澳等16個國家的元首。 ()聯(lián)邦,是由兩個以上的聯(lián)邦成員單位組成的國家聯(lián)合,是復合國中最典型、最主要的形式。 通常聯(lián)邦的組成單位都不具有國際法的主體資格。 ()邦聯(lián),邦聯(lián)是兩個以上主權國家為了某種某種特定的目的特定的目的而根據條約根據條約組成的國家聯(lián)合。 邦聯(lián)本身不是國際法主體,組成邦聯(lián)的成員國才是國際法主體。當今國際社會中已無邦聯(lián)。 至于目前國際社會中存在的英聯(lián)邦和法蘭西共同體、獨聯(lián)體等則是因歷史原因而結成的松散的國家聯(lián)合體(其也不是正式的國際組織),均不是國際法的主體。 英聯(lián)邦(Commo
42、nwealth of Nations)由54個主權國家組成,成員大多為英國前殖民地或附屬國。該組織元首為英國女王,其同時兼任英聯(lián)邦內16國的國家元首。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懾于日益高漲的民族解放運動,1926年“英帝國會議”的帝國內部關系委員會提出,英國和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非是“自由結合的英聯(lián)邦的成員”,“地位平等,在內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隸屬,唯有依靠對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統(tǒng)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從法律上對此予以確認,英聯(lián)邦正式形成。 英聯(lián)邦沒有設立任何權力機構。1965年起設立的英聯(lián)邦秘書處的職責是促進英聯(lián)邦的合作,籌劃英聯(lián)邦各級會議。各成員國間互派高級專員,代表大
43、使級外交關系。如今,英國已不再是英聯(lián)邦的主宰,英聯(lián)邦也只是一個供各成員國進行政治、經濟磋商與合作的松散組織。 是由法國與其前殖民地組成的國家集合體。二戰(zhàn)后,法國企圖重建殖民統(tǒng)治,由法國和海外省、海外領地、歸并地、歸并國組成法蘭西聯(lián)邦,取代法蘭西帝國。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成立法蘭西共同體代替法蘭西聯(lián)邦,法國總統(tǒng)任共同體總統(tǒng),各成員國在內政、經濟方面有自主權,外交防務等方面仍受法國控制,所有海外領地可以自行決定加入共同體或獨立。1959年2月,共同體正式成立。至1980年除法國外,尚有乍得、中非、剛果、加蓬、馬達加斯加和塞內加爾 6個成員國,各國保持比較密切的經濟聯(lián)系。 (二)獨立
44、國和附屬國 1.獨立國是指能夠完全自主地行使其全部主權權力的國家。 這類國家既可以是單一國,也可以是復合國,它們具有國際法上國家的完全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2.附屬國是指由于封建統(tǒng)治殘余關系或者由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外來壓力,使一國在國際關系中對他國居于從屬地位,因而只享受部分主權的國家。 包括附庸國和被保護國兩種(注意注意二者的區(qū)別),目前在國際上已基本消失。 (四)永久中立國 永久中立國是根據國際承認或國際條約,在對外關系中承擔永久中立義務的國家,但其仍是獨立國家。特點: 1.自愿承擔永久中立義務:主要有三項:不得對他國進行戰(zhàn)爭或參加其他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但有權自衛(wèi);不得締結與中立地位相抵
45、觸的條約;不得采取任何可能使自己卷入戰(zhàn)爭的行動或承擔這方面的義務。 2.其永久中立地位由國際條約加以保證。 目前,國際社會中的永久中立國有瑞士、奧地利和土庫曼斯坦。 永久中立制度與聯(lián)合國集體安全機制的沖突問題。奧地利1955年、瑞士2001年分別加入了UN,且兩國都參與了1991年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三、國家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三、國家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傳統(tǒng)國際法把國家的權利分為基本權利和派生權基本權利和派生權利利,基本權利是國家固有固有的、直接從國家主權引申出的,與國家的生存和發(fā)展密不可分。各國的基本權利是相同的。一般認為,國家有以下四項基本權利: (一)獨立權 1獨立權是指國家按照自
46、己的意志處理本國對內對外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 2.獨立權包括兩方面的意義:()國家有權獨立自主地處理其主權范圍內的事務;()國家處理這些事務不受外來的干涉。 3.在國際社會及國際法上,獨立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標志。 (二)平等權 平等權是指所有國家在國際法上地位平等。 內容:一切國家,不問其大小強弱,不問其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的性質,也不問其發(fā)展水平高低,其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三)自衛(wèi)權,亦稱自保權 含義:指國家所享有的保衛(wèi)自己的生存和獨立的權利。是當代國際法中各國唯一的可以單方面訴諸武力的合法行為。 內容:()防御權(消極的自保權)指國家有權進行國防建設,防備可能來自外國侵犯的權
47、利。()自衛(wèi)權(積極的自保權)指當國家遭到外國的武力攻擊時,有權行使單獨或集體的自衛(wèi)權。 3.現(xiàn)代國際法上的自衛(wèi)權 (1)法律依據 聯(lián)合國憲章第51條規(guī)定:“聯(lián)合國任何會員國受武力攻擊時,在安理會采取必要辦法,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前,本憲章不得認為禁止行使單獨或集體自衛(wèi)之自然權利。會員國因行使此項自衛(wèi)權而采取之辦法,應立即向安理會報告,此項辦法于任何方面不得影響該會按照本憲章隨時采取其認為必要行動之權責,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 (2)含義:自衛(wèi)不被禁止,是國家的一項自然權利;自衛(wèi)的必要條件是一國受到了武力攻擊;自衛(wèi)在安理會采取必要的行動之前方可行使;自衛(wèi)權包括單獨自衛(wèi)權和集體自衛(wèi)權。
48、 (3)自衛(wèi)權行使的條件 A.受到外來外來武力攻擊自衛(wèi)的必要條件。 包括一國正規(guī)部隊越界的直接攻擊,也包括一國派遣或代表該國派遣武裝團隊或雇傭軍進行的嚴重性等同于正規(guī)部隊實施的武力攻擊的間接攻擊行為。但不包括向反政府提供武器或后勤支持的援助行為。 B.與安理會職權的協(xié)調限制之一 其一,時間限制:安理會采取措施之前;其二,向安理會報告的義務;其三,安理會有權審查“自衛(wèi)行為”,且可以作出建議或決定。 C.必要性與相稱性武力限度,“加羅林原則”。自衛(wèi)的目的是擊退或阻止武力攻擊而非懲罰。 必要性是指受攻擊國必須是在沒有其他切實可行的和平手段可供選擇的情況下,才不得不使用武力反擊。當然,必要性并不意味著
49、每次行使自衛(wèi)權之前都必須首先嘗試甚至用盡和平手段求得解決,而是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相稱性指自衛(wèi)所使用的武力的強度和規(guī)模必須與武力攻擊相稱或保持合理的關系。否則自衛(wèi)就變成了非法的使用武力?!白孕l(wèi)的精髓”。 D.遵守國際人道法的約束進一步限制。 其一,武力行動應僅以軍事目標為對象; 其二,不得使戰(zhàn)斗員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4)集體自衛(wèi)權 A.集體自衛(wèi)權的行使除符合上述自衛(wèi)權的一般條件外,還需滿足一個特殊條件本身未受武力攻擊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必須是在受攻擊國聲明自己是受武力攻擊的受害者并明確地請求援助后,才有權使用武力援助受害國。 B.集體自衛(wèi)權行使的形式。 一是臨時行使,即不要求援助國與受攻擊國之
50、間有正式的條約或其他特殊關系; 二是有組織地行使,即有關國家通過簽訂共同或集體防御條約的方式進行,如北約,華約等。 然而,目前國際社會中許多所謂集體自衛(wèi)實際上集體自衛(wèi)實際上成為少數(shù)國家實現(xiàn)強權和霸權的工具。成為少數(shù)國家實現(xiàn)強權和霸權的工具。1.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約。 2. 1950年10月,美、泰簽訂軍事援助協(xié)定;3. 1951年8月,美、菲簽訂美菲共同防御條約;4. 1951年9月1日,美、澳、新簽訂澳新美安全條約;5. 1951年9月7日,美、日簽訂美日安全保障條約;6. 19531954年,美、韓、臺灣當局締結共同防御條約;7. 1954年9月68日,美、英、法、澳、新、泰
51、、菲、巴基斯坦8國在馬尼拉簽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 4.有關先發(fā)制人或預防性自衛(wèi)先發(fā)制人或預防性自衛(wèi)的爭論 (1)含義 是一種認為對于即將來臨或迫在眉睫的武力攻擊采取先發(fā)制人的攻擊的主張。 (2)關于預防性自衛(wèi)的理論分歧 支持派,認為在現(xiàn)代武器條件下,外來的武力攻擊一旦實施可能會危及受害國的生存或徹底摧毀其一切反擊能力;反對派,認為其不符合自衛(wèi)的前提、違反相稱性原則、缺乏客觀標準易被濫用;折中派,認為在面對明顯即將發(fā)生的來自于他國的武力攻擊時,當所有可利用的外交手段皆已用盡之后,作為一種嚴格限制的例外,可以存在。 現(xiàn)行國際法上不存在,也不允許預防性自衛(wèi):現(xiàn)行國際法上不存在,也不允許預防性自衛(wèi):
52、1.預防性自衛(wèi)沒有條約法的依據。 預防性自衛(wèi)在聯(lián)合國憲章及其他國際條約中均無規(guī)定。這種自衛(wèi)所具有的危害性后果不容忽視:關于是否存在“即將來臨或迫在眉睫的武力攻擊”沒有客觀標準,認定權完全在主張這種自衛(wèi)權的國家手里,由其主觀自由裁量,常成為發(fā)動戰(zhàn)爭的借口。 2.國際實踐表明不存在這種國際習慣法。 以色列在1967、1981年對阿拉伯國家采取的所謂“預防性自衛(wèi)”被其他國家認為是侵略;美國1986年以反恐為名對利比亞的轟炸被認為是報復而不是自衛(wèi);2002年美國對阿富汗的打擊之所以被國際社會默許,實際是對美國的同情;美國對伊拉克的第二次打擊則廣泛受到國際和國內社會的譴責,被認為是濫用武力。 雖然,當今
53、許多國家,例如美、澳、俄、日、以、印等紛紛提出有權實施“預防性自衛(wèi)”,但國際社會的絕大多數(shù)國家對這種觀點提出了批評。例如,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明確表明:“中國實行積極防御軍事戰(zhàn)略,在戰(zhàn)略上堅持防御、自衛(wèi)和后發(fā)制人的原則?!笨梢?,并不存在“預防性自衛(wèi)權”的國際習慣。 3.預防性自衛(wèi)違反了現(xiàn)行自衛(wèi)權國際法律制度。 其既不符合“武力攻擊”的前提條件,又與相稱性原則相去甚遠。特別是如果承認其為一項國際法規(guī)則,則很容易被濫用,將成為推行強權政治、侵犯他國領土主權、任意干涉別國內政或其他非法目的的借口,并最終成為少數(shù)強國的特權。正確的做法是,對可能出現(xiàn)的威脅和平的行為,應在聯(lián)合國框架內應對。 (四
54、)管轄權 含義:指國家對其領域內一切人(豁免者除外)、物和域外特定的人、事、物行使管轄的權利。 管轄權包括四個方面: ()領域領域管轄。也稱屬地管轄權或屬地優(yōu)越權。它是指國家對其領域內一切人(豁免者除外)和物以及所發(fā)生的事件有權行使管轄。 ()國籍國籍管轄。也稱屬人管轄權或屬人優(yōu)越權,是指國家對所有在國內和國外的本國人,有權行使管轄。 ()保護性保護性管轄。它是指國家對于外國人在該國領域外侵害該國國家和公民重大利益的犯罪行為有權行使管轄。多針對各國公認的犯罪,一般在罪種罪種和刑期刑期上有限制。例如我國刑法第8條的規(guī)定。 ()普遍管轄。指根據國際法根據國際法的規(guī)定,對于普遍地危害國際和平與安全以
55、及全人類利益的某些特定國際犯罪國際犯罪行為,各國均有權實行管轄,而不問這些犯罪行為發(fā)生的地點和罪犯的國籍。 以上四種管轄權中,前兩種是主要的。一國領域以外的管轄權的實現(xiàn),一般要通過引渡或當管轄對象處于有關國家領域之內時方可實現(xiàn)。 四、國家主權豁免四、國家主權豁免 (一)概念 從“平等者之間無管轄權” 這一古羅馬法概念引申而來,指一國根據國家主權原則和國家平等原則而不接受他國管轄的特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方面的管轄豁免;狹義僅指司法豁免,其又包括管轄豁免、訴訟程序豁免和執(zhí)行豁免。一般指狹義的豁免。 (二)“國家”的含義 包括國家有關機關及國家代表等(P.77)。 (三)
56、關于國家主權豁免的理論分歧 1.絕對豁免主義絕對豁免主義,認為國家主權豁免是絕對的,對主權國家的一切行為和財產均不能在外國法院提起訴訟。 19世紀中葉之前,絕對豁免主義得到廣泛支持,目前仍為許多第三世界國家所堅持。 2.相對豁免主義相對豁免主義,認為國家主權豁免是相對的,應按行為的性質將國家行為行為的性質將國家行為分為“主權行為”和“非主權行為”,前者可以享受豁免,而后者則不能享受豁免。 20世紀以后,幾乎所有發(fā)達國家和不少發(fā)展中國家開始采取此立場。新中國成立后,受一系列我國政府在國外被訴案件的影響,我國長期堅持絕對豁免主義,但目前實際已經轉向相對豁免主義立場。 (四)聯(lián)合國國家及其財產管轄豁
57、免公約 2004年12月,聯(lián)大第59屆會議通過了聯(lián)合國國家及其財產管轄豁免公約,我國2005年9月14日簽署了該公約。公約主要內容: 1規(guī)定國家及其財產在另一國法院享有管轄豁免原則(第5條)。 規(guī)定了有資格代表國家的機關、單位、實體和代表。 規(guī)定了不得援引國家豁免的訴訟。 規(guī)定“商業(yè)交易”的范圍及確定一項交易是否屬于商業(yè)交易的標準。 在訴訟中免于強制措施的國家豁免。 該公約的簽訂和生效實際上宣告了在國家豁免問題上理論分歧的結束。 一、國際法上承認的概念一、國際法上承認的概念 (一)概念 是既存國家或國際組織以一定方式對新國家或新政府或某一社會團體的存在從國際法上予以確認,從而表明愿意與之建立正
58、式國際法律關系的政治法律行為。 (二)特征 1承認的主體是國家或國際組織,對象主要是新國家、新政府。 2承認是單方面單方面的政治和法律政治和法律行為。 3承認包含兩方面含義:對新國家或新政府出現(xiàn)這一事實的確認;表明承認者愿意與新國家或新政府建立正式的國際法律關系。 4承認引起一定的法律效果,但不等于建交。 二、承認的類別二、承認的類別 依承認對象的不同,分為國家承認、政府承認、對民族解放組織的承認、對叛亂團體和交戰(zhàn)團體的承認等。主要是國家承認和政府承認。 (一)國家承認,即對新國家的承認 1.關于國家承認性質的分歧 ()構成說 認為新國家只有經過承認,才能成為國際法的主體。這一學說在理論上是說
59、不通的:新國家是先于并獨立于外國的承認而實際存在的,并不是由于承認才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新國家一經出現(xiàn),就享有主權和由此而引申出來的基本權利;按照構成說會出現(xiàn)一個新國家同時是國際法主體,又不是國際法主體的自相矛盾的情況;歷史上該學說成為排斥新國家的借口。 ()宣告說 國家的成立和它取得國際法主體資格,并不依賴于任何其他國家的承認,承認僅是一種對新國家已經存在這一既存事實的宣告。我國學者基本堅持宣告說。 2只要國際社會中出現(xiàn)新國家,就會發(fā)生國家承認。新國家產生的一般情況: (1)合并。 (2)分離。對于此類新國家要適時適時承認,過急承認會構成干涉。 (3)分立。 (4)獨立。特指殖民地獨立后成立的新國
60、家。 3.不承認主義,指現(xiàn)存國家和國際組織在特殊的情況下承擔著不承認的國際義務。 當國際社會中出現(xiàn)某一新國家后,由現(xiàn)存國家或國際組織自行決定是否予以國家承認,其并沒有必須進行國家承認的國際義務,但是在下面兩種情況下,卻承擔著不承認的國際義務: (1)如果承認某一新國家就違背了承認者的某項國際義務; (2)某新國家的出現(xiàn)是違反一般國際法的行為產生的結果。 不承認主義也適用于政府承認。 (二)政府承認 含義:政府承認是指對新政府的承認。 政府承認與國家承認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聯(lián)系:當新國家產生時,總是同時建立新政府,承認了新國家也就承認了新政府;反之,承認了新政府,當然也就承認了它所代表的新國家。 ()區(q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滬科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4年鋼筋工程施工安全協(xié)議
- 煤場地暖安裝項目合同
- 青島市滑雪場建設項目合同
- 氣體行業(yè)環(huán)保專員招聘簡章
- 裝飾裝修招投標部操作流程研究
- 2024年滬教版高二數(shù)學上冊月考試卷
- 辦公樓外墻改造服務合同
- 公園物業(yè)管理人員聘用合同
- 航空航天零部件生產線合同
- DB21-T 3324-2020 螺桿擠壓式秸稈膨化機 技術條件
- 手術中側臥位體位擺放護理課件
- 測繪法規(guī)與管理(第2版)全套教學課件
- 湖北省天門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智能化施工管理平臺
- 2024年國家能源集團江蘇電力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江西省九江市2023-2024學年部編版九年級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
- 山東省濟南市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學習質量檢測物理試題(原卷版)
- 2024年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能源托管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乳頭混淆疾病演示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