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課中國法制史-1_第1頁
綜合課中國法制史-1_第2頁
綜合課中國法制史-1_第3頁
綜合課中國法制史-1_第4頁
綜合課中國法制史-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綜合課中國法制史-1一、單項選擇題(總題數(shù):28,分數(shù):28.00)1.春秋時期“竹刑”的制作者是A.子產(chǎn)B.鄧析 VC.李悝D.商鞅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三節(jié)中的春秋時期成文法的公布。法制史的考題很多考查細化記憶,所 以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最好將選項涉及的知識點都簡單回顧,以便達到理解記憶的效果,上述四人的成 果或事跡分別是:子產(chǎn)鑄刑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鄧析編訂竹刑;李悝頒布成文法典法 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比較完備的封建性質(zhì)法典;商鞅在秦國變法。重要法律人物的作為或成就 一定是考試重點。2.中國古代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制度是對丈夫休妻權的限制,其中“與更三年喪”是指

2、妻子在夫家守 過三年孝。妻子為之守孝的對象是A.丈夫B.公婆 VC.自己的父母D.夫家的祖輩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婚姻制度。按照周代禮制,已婚婦女若有下列三種情形則 可以不被夫家休棄,即所謂“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賤后富貴,不 去?!逼渲校芭c更三年喪”是指女子入夫家后與丈夫一起為公婆守過三年之孝,已盡子媳之道,亦不能 休妻。“三不去”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休妻的限制,但根本上是出于維護宗法倫理的需要。從邏輯上分析一 下另三個選項,為丈夫守孝則無所謂丈夫休妻了,嫁入夫家之后再為自己父母守孝是不合禮法的,再者, 通常守孝都是兒子為父母、或者長孫為祖父母,

3、對于已婚婦女而言則首要的是公婆,而且祖輩的概念太寬 泛,所以只能是B選項。類似“七出三不去”這樣長期延續(xù)的具體制度一定是考試重點。.我國上古史料典籍中的“雷”是指A.慣犯B.偶犯C.故意D.過失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主要刑法原則。史籍中,過失被稱為“雷”,故意即是“非霄”,慣犯被稱為“惟終”,偶犯稱為“非終”。古書上的生僻字的含義以及相關法律制度,有些只能簡 單記憶?,F(xiàn)代法律概念在古代的名稱是考試重點。.西周時期對訴訟已經(jīng)有所區(qū)分,其中“以財貨相告”稱為.訟 V.告.獄.訴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司法制度。西周時期將訴訟稱為“獄訟”、詞訟,針對訴 訟案件的性質(zhì)

4、,對刑事、民事兩類訴訟已有所區(qū)分。其中“訟,謂以財貨相告者”,“獄,謂相告以罪名 者”?!蔼z”與“訟”,大致相當于近世的刑事、民事兩類訴訟,因其性質(zhì)不同,所以處理的方式也有差 別。審理民事案件稱為“聽訟”,審理刑事案件叫做“斷獄”。跟當代法律制度有對比的知識點一定是重 點。.比較完善的贖刑制度最早見于A.禹刑B.湯刑C.呂刑 VD.法經(jīng)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立法概況中的呂刑。西周經(jīng)成康之治后,至穆王時國勢漸衰,財政拮據(jù)。周穆王為革新政治,命司寇呂侯作呂刑。它應是西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呂刑繼承并貫徹了周初明德慎罰的思想,以苗民無德濫刑而亡國絕祀的歷史教訓說明建立法度的重要性,

5、 強調(diào)必須以德教為本,用刑適中(“明于刑之中”),提出懲罰與罪行相符(“其罪惟均,其審克之” “上下 比罪”),結合具體案情靈活處斷(“刑罰世輕世重” “輕重諸罰有權”)、案情不能確定時從輕不從重(“五 刑之疑有赦” “五罰之疑有赦”)等審案原則,還規(guī)定了較為完整的收贖辦法,贖刑由此開始制度化??梢?結合西周的法律思想的內(nèi)容如明德慎罰、罪刑相符等來理解和記憶呂刑中的內(nèi)容。禹刑、湯刑分別是夏、商時期法律的總稱,法經(jīng)是李悝在魏國頒布的成文法,都有其時代背景的特點,均可結合 理解。重要法典中的特別或者開創(chuàng)性內(nèi)容一定是考試重點。.下列選項中,屬于西周司法官責任制度的是A.三宥之法B.三風十愆C.三赦之

6、法D.五過之疵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主要罪名。本題也可以將另外三個概念比較記憶:“三宥之法”表明西周在定罪量刑時考慮到行為人的主觀動機,周禮秋官司刺載有三宥之法:“壹宥日 不識,再宥日過失,三宥日遺忘?!薄叭L十愆”之規(guī)定,即官吏有巫風(庭內(nèi)起舞、沉溺酒歌等)、淫風(貪 求財物、迷戀美色、狩獵不休等)、亂風(蔑視圣人教訓、拒絕忠直勸告、疏遠賢德高士、親近庇護小人等)三類惡劣風氣以及與之相關的十種行為者,將受到墨刑等的處罰。“三赦之法”是針對老幼愚笨者的寬大 處理、赦免其罪,“三赦”:“一日幼弱,二日老耄,三日蠢愚”,此三者除犯故意殺人罪外,一般皆赦 免其罪?!拔暹^之疵”即司

7、法官的五種罪過:“惟官”(秉承上意,依仗權勢)、“惟反”(利用職權,報私恩怨)、“惟內(nèi)”(內(nèi)親用事,暗中牽制)、“惟貨”(貪贓受賄,敲詐勒索)、“惟來”(接受請托,徇私枉 法)。有特色的具體制度一定是考試重點。.我國奴隸制的五刑為A.笞、杖、徒、流、徙.昏、墨、賊、贖、鞭C.墨、鼻IJ、荊、宮、大辟 VD.折杖、充軍、刺配、遷徙、凌遲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有關商朝刑事立法中的奴隸制五刑。五刑制度在我國古代是流傳并發(fā)展變化的:奴隸制五刑為墨、鼻h荊、宮、大辟;曹魏恢復五刑后,到晉代五刑變?yōu)樗?、徒、笞、罰 金、贖刑;北魏五刑為死、流、徒、鞭、杖;北周五刑為杖、鞭、徒、流、死;隋朝開皇律最

8、終形成 封建制五刑為笞、杖、徒、流、死。此類在一定沿革基礎上不斷發(fā)展的制度,一定是重點,而且要特別注 意梳理發(fā)展變化的特點,以便不同時期比較記憶和區(qū)分。.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 A.商刑B.湯刑 VC.呂刑D.九刑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湯刑。夏商兩朝的法律總稱分別為禹刑和湯刑,都帶有對祖先 或者朝代建立者的尊敬與懷念之意,故以大禹和商湯的名字命名。.商朝有“三風十愆”的規(guī)定,其中三風中的巫風是指A.庭內(nèi)起舞、沉溺酒歌 VB.貪求財物、迷戀美色、狩獵不休C.巫蠱亂政、殘害忠良D.蔑視圣人教訓、拒絕忠直勸告、親小人遠賢臣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

9、中的商朝立法概述。對于古代的這些名詞概念,不能簡單地以現(xiàn)代 意思揣度,除非古文功底深厚,否則只能細心識記。巫風雖然帶有“巫”字,但其主要針對的是官吏只顧 吃喝玩樂、不理政事;淫風則指貪求財物、迷戀美色、狩獵不休,有點類似于今天的生活作風層面;亂風 則指蔑視圣人教訓、拒絕忠直勸告、親小人遠賢臣,側(cè)重執(zhí)政思想觀念和用人方面。.關于奴隸制五刑,流行的說法認為最早源于A.上古祭祀活動中的獻俘、殺俘儀式B.原始社會后期軍法、軍令的積累C.先進部落苗民的刑罰7D.夏商時期的天罰、神判觀念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夏商刑事立法。雖然一般的理論都認為我國最早的法律制度是起源于祭祀活動、軍法和軍令等,也

10、帶有濃厚的神權法思想,但是在具體問題上還是要細致地認識和理解, 例如本題中的奴隸制五刑,盡管也與A、B、D三選項密不可分,但是從源頭上來看還是先進苗民的刑罰。.下列關于奴隸制五刑的說法,正確的是A.五刑起源的記載最早見之于孝經(jīng)五刑B.tJ刑的具體做法是斷人之足,或者斬人之趾C.大辟的執(zhí)行方法包括斬首、炮烙、酶、脯等 VD.五刑是上古時期所有刑罰的總稱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夏商刑事立法“五刑”。五刑起源最早見于尚書呂刑; 利刑的具體做法包括斷人之足或剔去膝蓋骨;大辟是死刑的總稱,執(zhí)行方法包括斬首、炮烙、酶、脯等; 五刑是上古的“正刑”,而不是所有刑罰的總稱,除正刑外,還有鞭撲、流刑、

11、勞役刑等。.下列各選項,不屬于呂刑內(nèi)容的是A.闡述了苗民無德濫刑而遭受亡國絕祀的歷史教訓,以說明建立法度的重要性B.主張“刑無等級,法不阿貴”,所以要發(fā)布于眾,讓臣民皆“知所避就”VC.強調(diào)必須以德教為本,用刑適中,懲罰與罪行相符D.規(guī)定了較為完整的收贖辦法,贖刑由此制度化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立法概況有關呂刑的介紹。呂刑繼承并貫徹了周 初明德慎罰的思想,以苗民無德濫刑而亡國絕祀的歷史教訓說明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強調(diào)必須以德教為本,用刑適中一一從這一基礎出發(fā),可以設想?yún)涡讨行塘P不會嚴苛,除此之外,具體制度方面規(guī)定了較為 完整的收贖辦法,贖刑由此開始制度化。強調(diào)刑無等級是戰(zhàn)國封建地

12、主階級法律思想的主張,法律要公布 為民所知也是春秋時期子產(chǎn)鑄刑書于鼎等之后的事,不可能屬于西周的做法。對某法典或者制度的特點、 內(nèi)容進行學習的時候,要與其時代背景以及當時的法律思想特點相結合來理解、判斷。.西周時期的禮儀內(nèi)容可分為五個方面,通稱為“五禮”,其中“冠婚之禮”稱為A.吉禮B.賓禮C.嘉禮 VD.婚禮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禮與刑的關系。西周時期的禮儀內(nèi)容可分為五個方面,通稱為“五禮”,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吉禮是祭祀之禮,古人認為祭祀鬼神、祭祀祖先能給自己 帶來福祉,故稱祭祀之禮為吉禮;兇禮是喪葬之禮;軍禮是行兵打仗之禮;賓禮是迎賓待客之禮;嘉禮是 冠婚之禮。冠

13、婚之禮包括成年加冠和結婚兩方面,因而不只是我們今天所謂的婚禮。止匕外,吉禮和賓禮也 是比較容易混淆的,需要注意具體含義。.瀆職方面的犯罪是西周三大類主要罪名之一,典型的罪名就是司法官的“五過”之疵,五過之中的“惟 貨”是指A.利用職權,報私恩怨B.貪贓受賄,敲詐勒索VC.秉承上意,依仗權勢D.接受請托,徇私枉法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主要罪名。西周的罪名比商朝發(fā)達,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政治性犯罪,如違抗王命罪;二是破壞社會秩序、侵犯人身財產(chǎn)等方面的犯罪,如“寇攘奸完”(劫奪竊盜);三是瀆職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過”之疵(弊端):“惟官”(秉承上意,依仗權勢)、“惟反” (利

14、用職權,報私恩怨)、“惟內(nèi)”(內(nèi)親用事,暗中牽制)、“惟貨”(貪贓受賄,敲詐勒索)、“惟來”(接 受請托,徇私枉法)。這些罪名很多在今天的刑法中也多有涉及,所以很有可能考到。15.根據(jù)西周民事立法,買賣奴隸、牛馬等大宗交易必須使用的較長契券被稱為.質(zhì) V.齊I.傅.另I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民事立法。西周有質(zhì)劑與傅別兩種契約形式,質(zhì)劑是買賣 契約,所謂“大市以質(zhì),小市以劑”,即凡買賣奴隸、牛馬等大宗交易須使用較長的契券,稱“質(zhì)”;買 賣兵器、珍異等小件物品使用較短的契券,稱“劑T。傅別指借貸契約,是解決債務糾紛的憑證。所謂:“聽稱責以傅別?!?“傅”即債券,一分為二稱“別”,債

15、權人執(zhí)左券,債務人持右券,司法官以其為憑 證審理有關債權債務糾紛案件。了解這些古代法律事物名詞的含義,是分析和理解古代法律文獻的基礎, 必須掌握。.西周時期審判案件時,判斷當事人陳述真?zhèn)蔚囊环N觀察方式是A.五刑B.五禮C.五聲 VD.五過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西周司法制度。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西周總結出一套“以五 聲聽獄訟求民情”的經(jīng)驗,即運用察言觀色進行審訊,以判斷當事人陳述的真?zhèn)?。上述幾個名詞都是以“五” 為數(shù)的,要注意區(qū)別:五刑指的是我國古代五種刑罰方式,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并不斷發(fā)展;五禮是西 周禮儀的五方面內(nèi)容,具體指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五過是指“五過”之疵中司

16、法官五種罪過: 惟官、惟反、惟內(nèi)、惟貨、惟來。這些有類似或者規(guī)律的概念要注意比較、區(qū)分。.構成西周基本政治模式的,并且成為確立社會等級秩序、維護貴族世襲統(tǒng)治工具的制度是A.嫡長子繼承制B.明德慎罰C.宗法制度 VD.家長制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宗法制度。本題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明德慎罰和家長制,前者是 一種法律思想理念,而非制度,后者是強調(diào)家長在管理家族事務時候的主導地位;A、C選項是包含關系,嫡長子繼承制是宗法制度在繼承方面的具體制度,它只涉及繼承而不涉及確立秩序和繼承以外的政治模式,因此,準確地說只有宗法制度才符合題干的說法。.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體例的封建成文法典的編纂者是A.商

17、鞅 B.子產(chǎn) C.鄧析 D.李悝 V 19.歷史上稱為“張杜律”的法典是A.北齊律B.晉律 VC.開皇律D.九章律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四節(jié)中的晉律。晉律因為是由律學大家張斐、杜預作注,律文 和釋文合為一體作為法律文本通行全國,故而又稱張杜律,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是因為由張斐、杜預 二人編訂才這樣命名。北齊律相關的要點在于形成12篇法典體例,確立作為“十惡”起始的“重罪十條”,確立作為隋唐五刑體系基礎的北齊五刑(死、流、徒、杖、鞭)。開皇律要點有:“五刑”的進一步確立,確立“十惡”,完善了 “八議”、“官當”制度;九章律是漢高祖為彌補“約法三章”不 足而命丞相蕭何編訂的。20.法經(jīng)中規(guī)定殺人

18、、傷人等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犯罪及其刑罰的篇目是A.盜法B.賊法 VC.具法D.雜法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一節(jié)中的 法經(jīng)。現(xiàn)代用語中“盜”、“賊”總是連用,但是古代“盜” 針對的是侵犯財產(chǎn)犯罪,“賊”針對的是侵犯人身犯罪,故而在法經(jīng)等古代法律文獻中有所區(qū)別。此 處還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法經(jīng)之類的重要法律文獻必須從制定或頒布的背景、主要編制者、內(nèi)容、特 點和歷史地位幾個方面全面理解,這幾方面往往是相互聯(lián)系的,理解時要注意思考這些聯(lián)系。.西漢法律規(guī)定,朝廷官員“舍天子而仕諸侯”的行動構成A.出界罪B.阿黨附益罪C.非正罪D.左官罪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三節(jié)中的漢代主要罪名。由于漢初景帝時期的

19、七國之亂,使得西漢對危 及統(tǒng)治的各種行為異常敏感,所以在罪名中有很多相關內(nèi)容,實際上,西漢的危害中央集權制的犯罪、危 害君主專制的犯罪、危害皇帝尊嚴的犯罪以及危害國家政權的犯罪本質(zhì)上都屬于維護統(tǒng)治穩(wěn)定的,故而對 此類罪名要重點注意。另一表現(xiàn)就是對這類犯罪的規(guī)定非常之細,所以在理解的時候要注意區(qū)分。關于各 類罪名的具體內(nèi)容在此就不贅述了,參考考試分析了解。.南北朝時期,北朝東魏政權頒布的法典是A.泰始律B.大統(tǒng)式C.大業(yè)律D.麟趾格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四節(jié)中各朝頒布的主要法典。泰始律為西晉頒布,因晉武帝司馬炎 泰始三年年號命名;大統(tǒng)式為西魏大統(tǒng)年間頒布,以年號命名;麟趾格由東魏頒布,因

20、其議定于 麟趾殿而得名。對于各朝主要法典必須有基本的了解,即名稱、教材列明的參與人、內(nèi)容要點或特點(無需全面)、歷史地位等。.在漢文帝十三年的刑制改革中,用以替代刑的刑罰是A.笞三百B.笞五百C.棄市D.髡鉗城旦舂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三節(jié)中的文景時期刑制改革。關于文景刑制改革,要注意兩者改革的側(cè) 重不同:文帝側(cè)重廢除肉刑,改變行刑方式;景帝則減輕刑罰殘酷程度,側(cè)重減輕量刑。.關于商鞅變法中的“改法為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所謂“改法為律”是指將法經(jīng)改為秦律B. “改法為律”突出了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行性C.以往法律規(guī)范統(tǒng)稱為“法”,“律”自“改法為律”時出現(xiàn) VD. “改法為律”不只是

21、名稱和體例的變化,也帶有打破貴族特權的內(nèi)涵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一節(jié)中的商鞅變法。改法為律的內(nèi)容就是將魏國李悝的法經(jīng)改為秦律運用于秦國;“律”的含義為:“均布也”,具有穩(wěn)定、恒常、整齊劃一之意。律又與音律有關,即所 謂律呂,起著定音于一的作用,故而這一改革突出了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行性;普遍性當中的一個重要目的 就是為了讓舊貴族也受法律的制約,因此有打擊貴族特權的內(nèi)涵;而“律”的出現(xiàn)是在商鞅變法之前,此 時只是開始作為法典名稱沿用。25.在秦朝的幾種法律形式中,其內(nèi)容為司法判例,用以彌補法律規(guī)范漏洞的是A.決事比B.廷行事 VC.封診式D.條法事類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二節(jié)中的秦代法律形式

22、。秦代的四中法律形式分別是: 律:制定法;令:皇帝針對具體事項的臨時法令;法律問答:法律解釋;封診式:審判原則和司法程序等;廷行事:司法判 例。此外還有課、程等。決事比是兩漢時期的判例;條法事類是南宋在敕、令、格、式四種法律形式并行 和編敕的基礎上,將敕、令、格、式以“事”分類,統(tǒng)一分門編纂,形成了條法事類這一新的法典編 纂體例。是以事類為標準分門編纂的法規(guī)大全,每項事類中同時收入相關的敕、令、格、式、申明等,申 明即法律解釋。26.與西周一樣,秦朝也重視對犯罪故意與過失的區(qū)別,其中過失稱為A.惟內(nèi)B.不端 VC.非雷D.非終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二節(jié)中的秦代刑事立法。秦代將故意稱為“端”

23、,過失稱“不端”。惟 內(nèi)是西周司法官“五過”中的內(nèi)親用事,暗中牽制;非雷是西周時期對故意的稱法;非終是西周時期對偶 犯的叫法。.漢朝官吏選拔制度中,高級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官吏在其轄管內(nèi)對有名望和才德之士,向中央舉薦或自選為屬吏的方式稱之為A.察舉B.征召C.辟舉 7D.詔舉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三節(jié)中的漢朝法律制度。察舉是由皇帝下詔責成中央和地方各級長官每年向朝廷推薦賢能之士為官;征召是由皇帝以特定方式“召”選人才,其中經(jīng)過皇帝面試者稱之為詔舉; 辟舉則是相關官員的推舉或自選人才任用。.漢朝已經(jīng)有比較完備的訴訟制度了,其中公訴稱之為A.乞鞫B.讀鞫.告.劾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

24、三節(jié)中的漢朝訴訟與審判制度。漢朝的起訴叫“告劾”,其中告(告訴)指當事人或其親屬直接到官府控告,類似今天的自訴;劾(舉劾)指官吏代表國家糾舉犯罪,類似于現(xiàn)代訴訟中的“公訴”。經(jīng)過審判的各項程序,事無可疑后,法官可依據(jù)律令作出判決, 并向被告及其親屬宣讀, 稱為“讀鞫”。如果被告及其親屬不服,允許其申請重審,稱為“乞鞫”,乞鞫期限為三個月,期外不聽。對于公訴稱“劾”,可以結合現(xiàn)代的“彈劾” 一詞來理解,彈劾本質(zhì)上也是一種特殊的公訴形式。二、多項選擇題(總題數(shù):14,分數(shù):42.00).在“明德慎罰”思想的指導下,西周實行的刑法原則有A.寬嚴適中 VB.誣告反坐C.老幼犯罪減免刑罰 VD.區(qū)分故意

25、與過失、偶犯與慣犯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明德慎罰”思想在西周刑罰制度上的反映。就理解記憶而言,可以從明德慎罰的基本內(nèi)涵出發(fā)來判斷,即選項中哪些是體現(xiàn)了注重道德教化、以適度寬松且謹慎、有針 對性的方式適用刑罰。顯然 A、C D選項都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B選項對誣告者實行反坐,即其誣告的行為應該處以刑罰,顯然是嚴苛的表現(xiàn),所以可以聯(lián)想應該是秦朝法律制度的特點。重要法律思想在法律制度 上的體現(xiàn)也是考查的重點,可以借此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下列選項中,屬于春秋時期公布成文法活動的有A.子產(chǎn)“鑄刑書” VB.鄧析“造竹刑” VC.趙鞅、荀寅“鑄刑鼎”VD.商鞅制“分戶令”本題考點為考試分

26、析第一章第三節(jié)春秋時期公布成文法的具體活動。商鞅變法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代,所以 肯定可以排除,而 A、B、C選項都是春秋時期鄭國和晉國的頒布成文法活動。這種歷史上國家或者諸侯國 重大法制活動往往具有里程碑意義,如本題涉及的成文法頒布活動就是打破了之前以秘而不宣來保持法律 地位的方式,轉(zhuǎn)變?yōu)楦臃犀F(xiàn)代法律理念的做法,是法制史上的重大進步,因此要從其歷史地位和歷史 作用的角度去進行理解。.按照周代禮制,已婚婦女不被夫家休棄的情形包括A.有惡疾B.有所娶無所歸 VC.與更三年 VD.前貧賤后富貴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婚姻制度。本題具體的知識點仍然是“七出” “三不去”的規(guī)定。解析見前

27、面單選第 2題。.關于中國法律的起源,下列說法能成立的有 TOC o 1-5 h z A.中國早期法律兼有國法和宗法的雙重性質(zhì)VB.中國古代刑法主要由軍隊法令發(fā)展而來,禮制則由祭祀儀式發(fā)展而來VC.中國古代法起源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結構基礎之上VD.中國古代刑法、行政立法等公法發(fā)達,跟小農(nóng)經(jīng)濟基礎上的家長制聯(lián)系緊密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中國法律起源的特點。中國古代法律起源的特點有三個: 第一,與宗法制度緊密結合,這主要是指統(tǒng)治者利用宗法血緣關系構建等級秩序,并在此基礎上管理國家; 第二,刑始于兵,禮源于祭祀,這是法律制度和規(guī)則的具體來源或者說歷史淵源;第三,這一法律的經(jīng)濟基礎是

28、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結構,這一經(jīng)濟基礎特點和宗法制又導致家長制的主導地位,從而使得公法發(fā)達成為 我國古代法制的特點。綜上,A、B、C、D四個選項均正確。33.關于“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下列說法不能成立的是A. “禮”不是為庶人制定的,他們不可能按貴族的禮儀行事B.庶人以下的人日日忙于勞動生產(chǎn),所以不需要受禮的約束VC.刑罰不是針對貴族的,貴族犯罪不受刑罰處罰VD.貴族享有刑法上的特權,一般的犯罪能夠獲得寬宥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禮與刑的關系。禮不下庶人,絕對不意味著庶人不受禮的 約束,實際上庶人受的約束更加嚴苛,只是在某些時間或者情況下庶人參與得少所以不可能完全按照禮來 行

29、事;刑不上大夫也不意味著貴族不受刑罰處罰,而只是兩方面的特權:(1)享有某些特權,對于一般的犯罪可以寬宥,如果觸犯了統(tǒng)治階級的根本利益,也還是會受到刑罰處罰;(2)對貴族的刑罰會考慮到其身份, 一般不施以侮辱性刑罰,以便維護貴族的尊嚴。34.關于“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禮是中國古代社會中長期存在的、維護血緣宗法關系和等級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則以及言行規(guī)范的總 稱B.禮最早是氏族社會祭祀鬼神的儀式,是人們自愿遵守的習慣,所謂“奉神人之事通謂之禮”C.禮始于“周公制禮”,周公在武王死后的攝政期間,深切認識到禮的社會政治作用,因而在立國之初 便進行了制禮活動VD.周禮是西周法律的總稱,即所謂禮典,

30、它規(guī)范和調(diào)整著西周時期政治、經(jīng)濟、軍事、司法、教育、婚姻、家庭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周公制禮。周公制禮是在夏商實踐的基礎上對禮制進行折中損 益,融合周族禮制進行的制禮活動,因此,禮并不是屬于周公制禮, 而是在夏商時期就有了, C選項錯誤;周禮雖然涉及西周國家、社會的很多方面,但它只是西周時期法律規(guī)范的重要形式之一,而不是西周法律 的總稱,D選項錯誤。A、B選項是正確表述。.西周的刑法帶有濃重的等級色彩,其中最顯著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同罪異罰的刑法原則,下列各選項屬于這一原則制度表現(xiàn)的是 TOC o 1-5 h z “凡殺人者唯王之同族或有爵者,殺之于甸師氏”,即貴族

31、犯死罪一般不當眾行刑V“公族無宮刑”,應處宮刑者,由貴族們議決減免VC.關于八辟之法的規(guī)定,亦公開賦予特定身份者享受減免刑罰的特權VD.有“三赦”之法:“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蠢愚,此三者除犯故意殺人罪外,一般皆赦免其罪 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刑事立法原則。西周刑法雖然以明德慎罰、德教為先作為 基本理念,但是宗法等級制度仍是其重要內(nèi)容,所以在刑法原則上有同罪異罰規(guī)定,表現(xiàn)主要有貴族犯死 罪不當眾行刑,貴族不適用宮刑和八辟之法三方面,而 D選項“三赦”之法指的是矜老恤幼,對老、幼、 智力障礙者減免刑罰,反映的是明德慎罰理念,不涉及宗法等級問題。.古代對監(jiān)獄的稱呼很多,下列各選項

32、屬于商朝對監(jiān)獄的稱呼的是A.圜土 VB.鈞臺C.囹圄 VD.大獄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夏商司法制度。商朝對監(jiān)獄的稱呼包括圜土、囹圄、菱里,鈞 臺是夏朝對監(jiān)獄的稱呼,大獄是后世甚至當代對監(jiān)獄的稱呼,也只重大案件。.關于商王盤庚發(fā)布的各類法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TOC o 1-5 h z A.在出師平叛時發(fā)布帶有軍紀的“盟誓”VB.針對如何處置叛亂部落首領發(fā)出的“令”C.在遷都到殷之后發(fā)布“誥”指示臣子不要再有返回故都之意以安定民心VD.針對新都城王宮位置的挑選發(fā)布“命”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湯刑。商朝的不成文的習慣法和王發(fā)布的“誓” “誥” “命” 等同樣具有很高的法律

33、效力。其中,“誓”的內(nèi)容偏重于出兵打仗前的盟誓,主要是發(fā)布軍令或宣布軍紀, 大體相當于后來的軍法?!罢a”的內(nèi)容偏重于王或權臣對大臣、諸侯或下屬官吏發(fā)出的命令、指示或訓誡。 “命”則是王針對具體事情發(fā)布的命令。.關于西周“以德配天”、“明德慎罰”思想,下列說法可以成立的是A.它是在夏商兩代“天討”、“天罰”的神權法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否定了天命觀念B.它是西周初期統(tǒng)治階層的基本政治觀點,對西周的政治生活、法律實踐都有指導作用VC.它強調(diào)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主張審慎而有區(qū)別地對待刑罰及因時制宜地制定和適用刑事政策VD.它是我國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重大進步,為后世“德主刑輔”法律思想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34、 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西周“明德慎罰”的立法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是理解西周法律制 度的基礎理論,所以必須全面掌握。這一思想雖然有很大的進步性,但是有兩個點是不可能改變的:一是 對天命的態(tài)度不可能完全改變;二是不可能動搖宗法等級觀念和制度。這是其時代的局限性,在認識任何 思想或觀點的時候都要注意時代局限性。.西周時期婚姻制度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下列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VB. 一夫多妻制C.同姓不婚 VD. “七出”、“三不去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婚姻制度。西周婚姻制度主要包括:一夫一妻制,同姓不 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六禮,七出 (去),三不去等五個方面內(nèi)容,對于這

35、些制度中的具體規(guī)定也 要了解,很有可能出選擇題。 B選項錯在將“一夫一妻多妾制”理解成了一夫多妻制,中國歷史上長期采 取的都是一夫一妻,妾是沒有妻的地位的,簡單地把老婆很多理解成為一夫多妻是不恰當?shù)摹?漢朝法律中體現(xiàn)儒家指導思想的制度和原則主要有A.親親得相首匿 VB.春秋決獄 VC.上請 7D.秋冬行刑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三節(jié)中的儒家指導思想和原則的體現(xiàn)。本題的關鍵是理解上述選項是如何體現(xiàn)儒家思想的:親親得相首匿指三代直系血親和夫妻之間對一般犯罪可以相互隱匿罪行,而不會因此 而受刑,這是儒家重視家庭觀念中親親觀念的體現(xiàn);“春秋決獄”是指以儒家經(jīng)典(主要是公羊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為司法

36、審判的根據(jù),顯然體現(xiàn)了儒家指導思想;“上請”,是指對于一定范圍內(nèi)的官僚貴 族及其子孫犯罪,不交普通司法機關處理,而是奏請皇帝裁決,給予其減免刑罰優(yōu)待的特權制度。凸顯出了儒家所強調(diào)的禮制宗法等級或封建等級制度一一但是,嚴格地說,“上請”制度是在漢高祖時期、亦即黃老思想在漢朝主導的時候,所以“上請”是否是儒家思想的體現(xiàn)值得商榷和研究;秋冬行刑是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的具體運用,也與儒家重農(nóng)抑商觀念相一致。.漢代法律規(guī)定的對外貿(mào)易的違禁物包括A.絲綢B.馬匹 VC.兵器 VD.銅錢 V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三節(jié)中的漢朝對外貿(mào)易立法。漢朝政府重視對外貿(mào)易,借此緩解與匈奴 矛盾,并發(fā)展與西域各國關系

37、。但是出于國防或者經(jīng)濟考慮,在互市時候有違禁品規(guī)定,例如馬匹,主要 出于國防考慮,西漢在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騎兵是其劣勢,所以禁止馬匹外售;兵器也是為了防止增強匈奴及 西域各國軍力;銅錢則是出于經(jīng)濟上的通貨穩(wěn)定考慮。42.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的立法指導思想主要包括A. 一斷于法 VB.刑無等級 VC.輕罪重刑 VD.明德慎罰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一節(jié)中的戰(zhàn)國立法思想。對于立法思想或法律思想的學習可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理解:戰(zhàn)國時期的特點是封建地主階級開始占據(jù)歷史舞臺,他們要打破奴隸制貴族的等級特 權,所以提出了強調(diào)法的重要地位的“一斷于法思想”和“刑無等級”思想,同時又由于對法的過度重視 而認為

38、如果對輕罪施以重刑就可以通過暴力威懾來防止重罪的出現(xiàn),故而A、B、C選項正確;明德慎罰是西周時期的法律思想,是有鑒于夏商亡于暴政而提出的,所以它不可能跟戰(zhàn)國時期的重視刑法、刑罰并存。三、分析題(總題數(shù):2,分數(shù):20.00)43.材料:牧牛爭訟案。三月甲申日,伯揚父在周王的面前宣布對牧牛的判決,說:“牧牛 !過去你任職的 時候,竟敢和你的長官爭訟違背自己曾立下的誓言。今天,你必須再立信誓。你只有恪守自己的誓言,才 能重新?lián)喂俾殹0凑漳愕淖镄?,我本應鞭你一千,施以墨刑?,F(xiàn)在我寬恕你,鞭你五百,罰金三百牧牛于是向其長官立誓說:“從今以后,我不敢再和你爭訟,不再以各種大小事擾亂你?!?問題:上述材

39、料反映了西周的哪些法律制度或法律問題。牧牛爭訟案反映出西周法制的如下規(guī)定或問題:第一,伯揚父在周王面前宣判,說明西周時期的大官僚、大貴族的紛爭可以直接在周王面前被宣判,說明周王也享有司法方面的權力。第二,牧牛受罰的原因是違背了誓言,這說明誓言或者約定是有法律上的約束力的,違反了約定會受到刑罰處罰。第三,從牧牛被判的刑罰可以看出,西周的刑罰有墨刑、鞭刑、罰金等。第四,最后對牧牛的寬大處理可以看出:“刑不上大夫”,貴族享有某些特權,其一般犯罪可以獲得寬宥。解析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的西周法律制度相關要點。此類材料題的答題,首先要確定材料和問題所指向的朝代或者時期,然后再根據(jù)掌握的知識去分

40、析材料,看相關制度或規(guī)定、法律問題在材料中涉及哪些,然后再作答即可。因秦法經(jīng),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條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終,非篇章之義。故(新律)集罪例以為刑名,冠于律首。晉書刑法志上述文字材料記錄了漢、魏時期法典體例發(fā)展演變的情況,請分析材料并結合中國法制史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舊律”在篇目上增加了哪三篇 ?(分數(shù):2.50)“舊律”即漢九章律在秦律基礎上增加的三篇是規(guī)定戶籍、田賦、婚姻之事的戶律,規(guī)定徭役征 發(fā)、城防守備之事的興律,以及規(guī)定牛馬畜養(yǎng)和驛傳之事的廄律。. “舊律”在篇目體例上存在什么問題?(分數(shù):2.50)“舊律”的體例問題在于具律在篇章中居于中間位置,不

41、能突出其法典總則的地位及總則作用的發(fā)揮。(3), “新律”在篇目體例上有哪些主要變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分數(shù):2.50)新律的體例變化包括:首先,刪繁就簡,增加篇目至18篇,擴充了法典的內(nèi)容,又刪削了某些條文;第二, 將舊律中的具法改為刑名,置于律首,突出了法典總則的性質(zhì)和指導作用。(4),漢魏之后,晉律在法典的篇目體例上又是如何演變的?(分數(shù):2,50)晉律在篇目體例上的發(fā)展主要有:一是從刑名中分出法例篇,完善了刑律總則的內(nèi)容;二是精簡 律令,律文和字數(shù)均較漢律大為精簡;三是將律和令明確分開,“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解決了漢 以來律令混雜、矛盾的局面;四是增加律注,并與法典本文合為一體,律注與法條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解 析本題考點為考試分析第二章第三、四節(jié)中的漢朝九章律、新律(魏律)、晉律在篇章體例上的不斷發(fā)展,從這些發(fā)展中我們可以得出的認識有:總則應該前置;條文和內(nèi)容在發(fā)展中不斷增加、細化、精簡,由此也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