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聰明最可貴_第1頁
什么樣的聰明最可貴_第2頁
什么樣的聰明最可貴_第3頁
什么樣的聰明最可貴_第4頁
什么樣的聰明最可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什么樣的聰明最可貴【編者按】2013年4月22日,周立偉院士結合自己多年來育人實踐和科研經歷,撰寫了什么樣的聰明最可貴一文,中國科學報對其中的精華進行了節(jié)選和發(fā)表,為了全面闡述周立偉院士關于誠信治學和正直做人的觀點,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現將周立偉院士的文章做了全文刊發(fā),期望全校師生員工能夠從中獲益,在工作中思考與實踐。中國人和猶太人是被世界上公認為最聰明的人。古代偉大的“四大發(fā)明”是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公元3世紀到16世紀,中國的科技遙遙領先于世界;而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正是猶太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猶太人獨占鰲頭,世界第一。我曾多次講過,在對科學問題的整體把握上,我們中國科學家絲毫不遜于西

2、方科學家。但我有時想起有位哲人說過的這段話:“中國人太聰明,太善于綜合,是天生的辯證法家,因而不肯像希臘人那樣去建立文法學、邏輯學、幾何學之類的笨功夫,對事事物物分門別類,深鉆細研,因而發(fā)展不出現代科學來?!毕胂脒^去,看看現在,他的話真是有點道理。中學時代解放前后我在上海,我也和同學們一起,把“猶太人”作為譏笑人、恥笑人“吝嗇、摳門、死腦筋”的代名詞,相互取笑。那時,同學間談論的“聰明”是指“腦筋急轉彎快,占了便宜賣乖,做什么事不吃虧,讀書不花什么氣力可老得高分”的那類人。這樣的學生在同學中很吃得開,很受同學少年的崇拜。幾十年下來,我慢慢地明白了,猶太人的誠實才是真正的聰明,是大聰明,“大智若

3、愚”:做生意講誠信,不蒙不騙;做事情一板一眼,鐵板釘釘;做學問舍得下苦功夫、笨功夫,窮極究竟。而我們的不少同胞實在是太聰明,聰明過頭了,視誠實為傻瓜,視智慧為狡猾,耍的是小聰明,“小智若猾”:做生意靠狡猾欺騙,不講誠信;做事情不扎扎實實,作表面文章;做學問急功近利,走取巧捷徑。我曾為我們民族的聰明自豪,但我不禁想起,當今國人的聰明是否像俄羅斯諺語所說的那樣:“夠狡猾的了,像中國人一樣”。今日,無論人在何地,國人同胞們的耍弄聰明與狡猾實在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我真的懷疑起我們中國人是否真的聰明了。幾年前,美籍華裔科學家、著名的光學信息處理專家楊震寰教授來華講學,我與他相識后,經常通信閑聊。我向他請教

4、如何看待學界內蔓延的學術不端行為。在國內學術界,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精神被一些人棄而遠之,為弄虛作假獲取名利,“抄襲者”有之,“偽造數據者”有之,“剽竊者”有之,失去了做學問的人起碼的科學道德。盡管學術界出籠了一些學術規(guī)范,但這些年來依然故我,屢禁不絕,并未見到明顯效果。楊震寰教授說,這些情況美國也有,但在美國,一旦發(fā)現,學術騙子便成為過街老鼠。由于公眾輿論強烈,加之處罰嚴厲,一般不敢以身試法。在談到青年學人學習和研究中急功近利與浮躁之風時,我們倆人都在大學里執(zhí)教,所接觸的青年學人、所指導的研究生大都是有知識、很聰明的人,其頭腦靈活的程度是我們當年所不能及。但可惜的是,有些人聰明過頭了,走向反面了。

5、于是,我們便討論起“聰明”的問題了,當然是針對科教界的人和事了。他對我說,聰明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建設性的聰明,另一種是敗壞性的聰明。我把他的意見抄在下面:建設性的聰明才是聰明敗壞性的聰明不是聰明什么叫建設性的聰明? 什么叫敗壞性的聰明?心胸寬廣心胸狹隘互相信任不信任別人互相合作不合作互相幫助不愿意幫助別人富于同情心沒有同情心誠實 狡猾利他 自私等等 等等實際,我們主要從道德和價值觀的層面而不是從智力的角度上來評論聰明的。我們深深感到,在人的性格中支配其行為的情感、意志等以情緒為特征的非智力因素以及由此所表現的“聰明”,往往會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我們倆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一個科研團隊中,寬容大度、

6、善于合作、富有團隊精神的人往往更能夠充分體現個人的價值,取得成就的機會就更大些;而見利忘義只想個人爭利、不善與人合作的人,總想多占些便宜的人,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會走得太遠。從道德層面上來看,某些業(yè)務能力強通常被稱為聰明的人,僅為有利于自己而玩弄的種種聰明,使聰明過頭了或“太聰明”了。他們已不是上面我說的“腦筋急轉彎快,占了便宜賣乖,做什么事不吃虧,讀書不花什么氣力可老得高分”的那種耍弄小聰明了;已經有點屬于楊震寰先生所說的“敗壞性的聰明”了,雖然還沒有達到害人和危害社會的程度。但這樣的例子在校園內并不少見。學生中有一些議論我聽了都很寒心:“不要太傻了,千萬別(在學習上)幫助別人,他(她)若成功就

7、是使自己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吃虧的事、無利的事一定不干。”“千萬不要那么犯傻,去做公益事情,服務了別人,影響了自己?!薄安灰嘈湃魏稳?,人都是自私的?!钡鹊?。這樣的人,心胸狹隘、自私忌妒、利己哲學到這樣的地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無論他(她)多么聰明,能被人民和社會接受嗎?能真正為國家做貢獻嗎?但愿他們能早點醒悟。我認為,楊震寰先生所列舉的“敗壞性的聰明”的一些表現,僅是利己而沒有達到害人的地步,主要是在認識上或人品上的一些缺陷,或者說,是在道德和價值觀層面上出了一些問題。他們中不少人通過學校和社會的教育以及現實的教訓,會認識并改正之,從而走上正確的道路。但如果不覺悟、不加以控制,為了

8、利己而去犧牲別人,甚至觸犯社會公共道德的底線,“敗壞性的聰明”是很容易走向“毀滅性的聰明”的。請看今日學界,一些人利欲熏心,把自己的所謂“聰明”的手段用到邪門歪道上:考試中作弊,科研中捏造、偽造數據、弄虛作假,論文中抄襲剽竊,為了名利而不擇手段,甚至以身試法。實際,這樣的“聰明”已經突破了傳統觀念和道德框架,甚至破壞社會公共道德底線,變成陰謀詭計,以至觸犯法律,危害社會,最后“毀滅”了自己。楊震寰先生和我都是一生獻身于教育和科學事業(yè)的人,在我們看來,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或以科學為職業(yè)的人,最主要的品質是誠實和正直以及專注于學術,聰明并不是最主要的。誠實和正直是保障知識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礎。誠實的人才

9、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正直的人是實事求是、不畏艱險在科學道路上攀登的人。因為,科學需要絕對的誠實和格外的正直,科學不能容忍任何不誠實和不正直的行為;科學追求的是客觀真理,有一說一。誠實和正直是一種高貴的品行,這樣的人,心地是純潔的、沉靜的,人格是高尚的、無私的;誠實和正直的人最接近科學和大自然的真實,科學的大門永遠向誠實和正直的人敞開。其次,對科學人來說,專注于學術是獲得科學成就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只有專心致志、如癡如醉投入研究,一旦確立了自己的志向而終生追求無悔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我深深感到,當今我國的青年學人并非缺乏創(chuàng)新的才能、聰明和智慧,也并非缺少科學研究的條件,當前主要的問題是潛心學術的專注

10、程度不夠。我們天天大呼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卻不問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從何而來。其實,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才能是研究學問非常專注、非常投入而積累的一種效益。只有把思維強烈聚焦到所研究的事物上,才有可能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古今中外,凡在學問上有所成就,無一不是心無旁騖,專注于學術的結果。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闯Uf研究學問的人應該耐得住清涼和寂寞,浮躁和急功近利是研究學問的大敵的緣故。讓我們再看看猶太人。從1900年到2006年,27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有121名猶太科學家,這絕不是偶然的。猶太人的誠實和正直,以及他們的專心致志為世人所不及。猶太傳統文化鼓勵爭辯、發(fā)表看法與冒險挑戰(zhàn),但性格上“溫恭謙退”,專注學術,孜孜追求,悉

11、心鉆研,淡泊名利。我深深感到,在做學問方面,我們和猶太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他們把聰明用到做學問上,為奉獻而學術,心地單純;我們把聰明用到人際關系和謀取私利上,為名利而學術,心地復雜。由此可見,在科學長河的競賽中,猶太人的勝出,獲得如此眾多的諾貝爾獎,決不是偶然的。當前中國社會的高度競爭,人們施展的各種各樣的所謂“聰明”的手段已不是楊震寰先生和我這一代人所能想象和理解得了??纯船F在的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無論教學科研以及單位和個人的前程,都有各種各樣的利益在誘惑著、驅動著。真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驅動的動力,使本是公平的競賽和競爭,也不按游戲規(guī)則出牌了,學術不端乃至學術腐敗的各種現象出現了。

12、“敗壞性的聰明”不知不覺在侵蝕著人和科學共同體,并使社會公共道德的底線一步一步地下降。于是,在學界,極有可能使一些遵守道德與規(guī)則的人,具有“建設性聰明”的人,很有才華而不知社會潛規(guī)則的人,往往吃虧和失敗,從而失去社會競爭力,還有可能被視為“傻子”。在一個講究和諧社會的環(huán)境中,公共道德與公平競爭如果淪落到這個地步,真是非??膳?。不過,我還是相信,到頭來,這種王熙鳳式的“聰明”“敗壞性的聰明”和“毀滅性的聰明”兼而有之的人,大都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正如培根在“談利己之聰明”一文所說:“為利己而玩弄的諸多聰明,說到底是一種敗壞的聰明。它是老鼠的聰明,因大屋將傾,鼠必先逃之;它是狐貍的聰明,因獾掘洞穴,狐占而居之;它是鱷魚的聰明,因其欲食之,必先哭之。但值得指出的是,那些(如西塞羅筆下之龐培)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愛的人,到頭來往往都可嘆可悲;盡管他們總是為自己而犧牲他人,并自以為已用其聰明縛往了命運的翅翼,但他們終歸也會變成無常命運的祭品。”(見培根隨筆集英培根.曹明倫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9192頁)。幾十年來,我見到不少所謂“聰明人”,他們玩弄所謂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