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修剪講義_第1頁
茶樹修剪講義_第2頁
茶樹修剪講義_第3頁
茶樹修剪講義_第4頁
茶樹修剪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茶樹修剪簡介茶樹修剪是在茶園土、肥、水綜合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各地自然條件、樹齡、 品種生長習性,對茶樹樹體營養(yǎng)物質的分配和運轉進行適當的控制和調節(jié), 使養(yǎng) 分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的一種措施。茶樹修剪類型與方法修剪包括幼齡期的定型修剪、成年茶樹的輕修剪和深修剪、衰老茶樹的重修 剪和臺刈。茶樹修剪必須與肥水管理密切配合, 與采留葉相結合,并注意病蟲害 防治,才能使茶樹修剪后恢復快、生長好。1、茶樹幼齡期的定型修剪在茶樹幼齡期進行34次定型修剪,可抑制幼齡茶樹主干的頂端優(yōu)勢,促 進腋芽萌發(fā),增加骨干枝數量,迅速形成健壯的具一定高幅的采摘面。(1)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桿插苗移栽后進行。當移栽苗高達25厘

2、米以上時, 在離地面1520厘米處留12個分枝,剪去頂端新梢部分茶苗高度不足 25厘 米時,可留到5月中旬。修剪工具宜用鋒利的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 側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2)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翌年春茶萌動前的 2月下旬3月上旬進行。 肥水管理條件和生長勢比較好的茶苗,也可在旱季結束后的10月前后進行。用整枝 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厘米,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樹 高度為3040厘米。修剪時注意剪去內側芽,保留外側芽,以促使茶樹向外分 枝伸展,同時剪去根頸處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3)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進行,若茶苗生長勢旺盛 也可提前。用籬

3、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 1015厘米,即離地面4055厘米處 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將根頸和樹蓬內的下垂枝、 弱技剪去,促進骨干 枝正常生長。通過三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齡茶樹,可形成樹高 4055厘米、樹幅60100 厘米,具有一定數量的、粗壯的骨干枝層,然后采用“春、夏茶打頂輕采,蓄枝 養(yǎng)蓬”的技術措施。秋茶后進行輕修剪,即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厘米,用籬 剪剪成平頂形或略帶弧形。經過兩年打頂輕采養(yǎng)蓬,在茶樹高達6080厘米,樹幅達100厘米以上時即可正式投產,進行成年茶樹修剪管理2、成年茶樹的修剪成年茶樹需每年進行一次修剪,以保證茶樹不斷萌發(fā)生長較粗壯的新梢。(1)輕修剪:每年進行一次,一

4、般在秋茶停采后的 10月中下旬11月上 中旬進行,但封園較晚的茶園和有凍害的山地茶園, 則宜在春茶前進行,且宜早 不宜遲,以免推遲春茶開采期,影響春茶效益。為了控制采摘面,促使茶樹發(fā)芽 整齊,提高產量、鮮葉品質和采茶工效,一般用籬剪在原有剪口上提高35厘米,修剪宜輕不宜重,否則會推遲春茶開田期,造成春茶減產。(2)深修剪:每隔35年進行一次深修剪,通過深修剪適當降低樹勢,剪 除樹冠面上細弱的生產枝,培養(yǎng)健壯樹勢,提高育芽能力。深修剪一般在秋茶結 束后進行,為了減少當年經濟損失,也可在春茶結束后進行。用籬剪或修剪機剪 去樹冠上部1015厘米處的細弱枝條,再用整技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技、 枯枝及

5、下垂枝。3、衰老茶樹的修剪(1)重修剪重修剪適用于衰老茶園中主枝尚強壯、12級分枝也較壯實、上層分枝零 亂細弱的茶園和未老先衰的茶園。重修剪的剪位一般離地面40厘米左右,剪后只剩下主枝和12級分枝。茶叢中特別衰老的枝條,可將其從根部割除,同時 割除自然更新枝中的細弱枝條,保留健壯的更新枝。一般在春茶采摘后的休眠期 進行重修剪,用鋒利刀具或臺刈鐵逐枝切割,切口必須光滑平整略呈斜面,重修 剪后必須重施肥料。(2)臺刈臺刈主要是針對樹勢嚴重衰老的茶樹, 從根莖部(離地5厘米內)割去全部 樹冠,使根莖部的不定芽萌發(fā)組成新的樹冠。留樁不能過高,否則會使發(fā)芽不壯, 新枝纖細。臺刈是用鋒利的刀割除枝條,用鋸

6、鋸斷粗大的枝條,忌樁口破損,以 避免腐爛,影響發(fā)育。有的衰老茶樹從根莖部已萌生許多自然更新枝,如這些枝條較粗壯,而同株其他枝條已十分衰老,可用抽刈辦法,剪老留壯,利用留下的 更新枝條進行定型修剪,組成新的樹冠。臺刈宜在春季進行,使新枝通過一年的 生長達到木質化,便于翌年進行定型修剪。臺刈必須結合改良土壤和重施有機肥 進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茶樹修剪的生物學基礎茶村在生長過程中有較強的再生能力,每當它受自然災害侵害或人為修剪 時,能使枝條的腋芽、不定芽以及根頸部的潛伏芽發(fā)出新的枝條, 來維持生長活 動,恢復其生產力。茶樹之所以能修剪,主要有賴于茶樹有如下一些基本生物學 特性。1、頂端優(yōu)勢茶樹與

7、所有綠色植物一樣,其他上部具有趨光性,這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此 種特性使茶樹頂端生長常處于優(yōu)先的地位, 能獲得更多的雨露陽光,維持個體的 生命。群體密度愈大,這種特性的表現(xiàn)愈明顯。茶樹新梢在生長過程中,頂芽生長總是比側芽生長旺盛迅速, 呈現(xiàn)明顯的頂 端優(yōu)勢,這在喬木型或小喬木型茶樹上表現(xiàn)更為突出。 若用人為的方法剪去頂芽 或頂端枝梢,剪口以下的側芽就會迅速萌發(fā)生長。 修剪反應最敏感的部位是在剪 口附近,也常常是第一個芽最強而依次遞減的。一般定型修剪能刺激剪口以下 2-3個側芽或側枝生長,而臺刈可刺激根頸部的潛伏芽萌發(fā)。造成頂端優(yōu)勢的生 理原因,一種意見是,由于激動素容易集中在頂端所致。促進萌發(fā)的

8、激動素,由 根部合成,輸送方向與重力相反,部位越高,分枝角度愈?。从绷ⅲ┹攲ЫM 織愈順暢,即獲得激動素愈多,生長勢就愈強。如果剪去頂端就改變了激動素的 運輸途徑。使它向腋芽或側枝中流去,促進腋芽側枝生長。多數意見是,植物體 內廣泛地分布著生長素,它既能促進植物的生長,也能抑制植物的生長。一般說 來,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的生長。它的形成主要在頂端活躍的 部分,從頂端制造的生長素不斷向下運送,側芽部分生長素濃度相對比頂芽高, 所以就抑制了側芽的生長。由于濃度由上向下遞增,所以下部腋芽的抑制作用比 上部強,如果剪去頂端,去除了生長素向下運輸對側芽的抑制作用,就提高了下部芽的萌發(fā)和發(fā)

9、枝力。頂端優(yōu)勢還表現(xiàn)在其他方面。例如,在水平枝梢上,向上的芽雙向下芽生長 勢強;下垂枝梢上,基部芽的生長勢就相對地比其他部位的芽長勢強。 又如將直 立枝梢經人為彎枝,頂芽生長勢由強轉弱,處于較高向上的芽生長勢增強。所以, 頂端優(yōu)勢又可理解為極性生長。茶樹頂端優(yōu)勢的強弱,隨品種而異。據觀察,凡 分枝角度?。粗绷⑿停┑钠贩N(如政和大白茶)頂端優(yōu)勢強。分枝角度大(即 披張型)的品種(如鐵觀音、雪梨)頂端優(yōu)勢弱。所以,在生長實踐中,修剪程 度必須隨品種而相應改變。頂端優(yōu)勢強的品種,宜重剪,頂端優(yōu)勢弱的品種,宜 適度輕剪。但修剪對茶樹新梢生長所起的刺激作用會隨時間的進展而逐漸消失。因此在生產實踐上,每

10、隔一定時間,就需要對茶樹進行一次修剪,促使重新引起刺激, 這也是茶樹周期修剪的重要依據。刺激減退的速率受著許多不同因素的影響, 這 些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摸清。但它無疑與品種、生態(tài)條件、采摘制度、肥水管理和 修剪技術等有關。一般說來,茶樹在高緯度或高山的氣候條件下,因生長較慢, 其修剪周期較低緯度或平地為長。據斯里蘭卡報道,栽植在低地的采摘茶園修剪 周期為一年半到二年,生長在高山的修剪周期為三年到五年一次。 但最主要還應 視茶樹新梢營養(yǎng)生長狀況以及能否適應機采和手采的樹相而定。2、地上部與地下部相對平衡茶樹是由樹冠和根系構成的對立統(tǒng)一的整體,它們之間既表現(xiàn)了相互矛盾, 又表現(xiàn)了相互依存的相對平衡關

11、系。茶樹一經修剪,打破了它們之間的生理平衡 狀態(tài),從而引起茶樹地上部與根系,整體與局部之間發(fā)生變化。茶樹具有再生機 能強的特性,修剪能使休眠芽或潛伏芽萌發(fā)出新的枝條,在加強茶園培肥管理的 基礎上,新枝便迅速生長,以求得新的平衡。枝葉的旺盛生長,又促進了根系新 的生長。兩者互相作用的結果,使茶樹保持旺盛的生長勢。俗語說“葉靠根養(yǎng), 根靠葉長”,實質上反映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相對平衡關系。但是,平衡與不平衡 都是相對的,具有一定的階段性。例如,每一次定型修剪后,打存了茶樹幼齡期 的生長平衡,促進了枝葉和根系的生長。經過一段時間后,它又在新的基礎上達 到新的平衡。為了進一步擴張樹冠,這時需要再次通過定型

12、修剪來打存這種新的 平衡。從研究成果和生產實踐來看,中、小葉種茶樹定型修剪需要進行3次,歷時3年;大葉種茶樹如采用分段修剪,需要進行 6-8次,歷時二、三年。茶樹具 他生育階段,根據樹勢,也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周期性修剪。眾所周知,形態(tài)變化是與生理變化相適應的,有機體的一切生命活動就是新 陳代謝的過程,而形態(tài)變化就是新陳代謝的具體表現(xiàn)。由于修剪打存地上部與地 下部的平衡狀態(tài),必然會引起茶樹新陳代謝的變化。修剪剪去了茶樹地上部器官 的小部分或大部分,減少了光合同化面積,使植株內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發(fā)生明 顯變化,根據測定修剪植株根部的淀粉含量與對照(不修剪)比較,在較長時期 內處于落后狀態(tài)。這是因為

13、修剪初期減少了光合同化面, 剪后再生生長所需的物 質,還需動用根部貯藏養(yǎng)分。因此,剪后的促進作用,主要是因為減少了枝葉的 數量,改變了根據部原有營養(yǎng)和水分的分配關系, 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給保留下來的 腋芽和不定芽。同時,通過修剪改善了通風透光條件,提高了下部葉片的光合性 能,從而促進了這部分芽的生長,延長生長時期,使新梢生長量和單葉面積增大, 尤以定型修剪的幼齡茶樹表現(xiàn)最為明顯。修剪的對象是茶樹枝葉,可是它的作用范圍并不局限于被剪的枝條, 而是茶 樹的整體。由于修剪減少地上部供給根系生長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同時,修剪造成的傷口,需消耗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才能愈合,剪后地上部再生生長初期,枝葉的 抽生,要消

14、耗根部大量的貯藏養(yǎng)分。因此修剪對茶樹根系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尤其是幼齡茶樹,因根系尚未發(fā)育健全,對修剪的反應特別敏感。一般剪后 根系的生長量,隨修剪深度加重而減少。以往文獻中,有關修剪能促進根系生和 的論述是不夠確切的。從我所試驗測定結果看,與其說修剪能刺激根系生長,還 不如說當根部貯藏足夠供自身和地上部枝葉生長的養(yǎng)分含量時,修剪才能刺激根的生長。當貯藏養(yǎng)分不足時,修剪初期根系生長便會受到一定抑制但當剪后地上 部枝葉除供自身萌發(fā)生長外,已有一定的養(yǎng)分可供根系生長,這時修剪不僅能使 地上部復壯,而且也相應地促進根系在新的基礎上進行新的生長。3、芽的異質性同一枝條上,從基部到頂端的各葉腋問著

15、生的芽,由于形成時期、葉片大小 以及營養(yǎng)狀況的不同,質量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叫做芽的異質性。新梢不同部 位的葉片大小均以中間的最大,兩端葉片則按一定的生理梯度下降,這種生理梯 度不僅表現(xiàn)在葉片的大小上,而且也表現(xiàn)在生長時期和的長短,葉征內部物質含 量,以及腋芽的飽滿程度上。新梢中部以上的腋芽,一般較易分化成花芽,由于 花芽生育,它所爭奪的營養(yǎng)較多,這不僅直接影響營養(yǎng)芽的生長和發(fā)育, 也使相 應部位的葉片偏小,節(jié)間縮短。但從植物階段發(fā)育上來說,枝條下部的芽階段發(fā) 育較上部年幼。階段性生理年幼的生活力較強,反之則弱。此外從形態(tài)結構上盾, 基部葉著生角度由下往上變小,這是茶樹充分利用光能的生態(tài)反應。

16、 因此由基部 芽形成的側枝角度比頂端的大。所以定型修剪時,一般采用低剪,選留基部階段 發(fā)育年幼的芽萌發(fā),同時也利用基部液芽分枝角度大于頂部的性狀,迅速擴大樹 冠。夏梢是在春梢基礎上萌發(fā)形成的。樹體的營養(yǎng)狀況相對不及春梢好。此時由 于氣溫高,芽葉容易老化。期間又是花芽分化和果實膨大時期, 因此夏梢生育狀 況總不及春梢好。秋梢又由于養(yǎng)分積累少,在我國不少茶區(qū)又遇雨水短缺,后期 氣溫下降,葉片較小,節(jié)間更短,秋末生長的芽梢,往往當年還來不及成熟。因 此,一般說來,選留夏、秋梢作為修剪后留養(yǎng)的基礎總不及春梢好。茶樹根頸部,是地上部與地下部營養(yǎng)集散的樞紐,不但隱藏著大量的潛伏芽, 而且階段發(fā)育最年幼,每

17、當樹冠頂端枝條育芽力減退時,根頸部的潛伏芽就能迅 速萌發(fā),形成節(jié)間長,葉片大的“徒長枝”,顯示出茶樹自然更新的能力。因此, 在生產實踐中,往往應用修剪的方法,剪去全部(臺刈)或產分(重修剪)衰老 茶樹的枝條,就可刺激根頸部的潛伏芽萌發(fā),促使樹冠更新,延長地上部旺盛的 生長年限。4、抑制生殖生長修剪對生殖生長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我們知道,新梢生長與花芽形成既是相 互矛盾的,又是相互依存的,茶樹枝條經過修剪后,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新梢的 營養(yǎng)生長,使樹體內部大部分養(yǎng)分轉注于營養(yǎng)芽,加上茶樹沒有特殊的結果枝, 營養(yǎng)芽和花芽同時著生于枝條上的葉腋間,營養(yǎng)生長旺盛時,花芽則因營養(yǎng)不足, 而影響了它的分化和形

18、成。所以,一般不修剪的茶樹,主莖明顯,樹冠稀疏,花 果較多。修剪在增強樹勢這點上,對成年茶樹,尤其是衰老茶樹,減少花果的效 果更明顯,而且這種作用隨修剪時期不同而有差別。修剪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花芽形成,抑制程度又隨修剪時期而異以春茶后修 剪的茶蕾形成最少,與不修剪的比值為 1: 6。這種因時間的差異,與修剪離花 芽分化期早遲有關。因為茶樹以第一輪新梢上的開花結實率最高, 而春茶后修剪 的茶樹,待新梢抽發(fā)至成熟時,多數枝條不能適應花芽分化的最適物候期要求, 從而,減少了花芽分化數量。修剪能抑制生殖生長的另一個重要生理原因是,樹體內水分和氮的含量,較 之沒有修剪的類似部分的含量要高得多,而淀粉和糖

19、的含理卻比不修剪枝相對要低。這樣,由于碳氮關系有利于營養(yǎng)生長,就不利于花芽形成茶樹修剪應配合的技術措施為使修剪達到預期效果,茶樹修剪應與下列栽培措施相配合。1、修剪應與肥水管理密切配合修剪雖然是保證茶葉豐 產的一項重要措施,但不是唯一措施,它必須在提 高肥、水管理及土壤管理基礎上,才能充分發(fā)揮修剪的增產作用。眾所周知,修 剪對茶樹生長來說,顯然是一次創(chuàng)傷,每經一次修剪,被剪枝條耗損很多養(yǎng)分, 剪后又要大量抽發(fā)新梢,這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根部貯存的營養(yǎng)物質。為了使根 系不斷供應地上部再生生長,并保證根系自身生長,就需要足夠的肥、水供應, 這對加強土壤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剪前要深施較多的有機肥料和磷

20、肥,剪后待 新梢萌發(fā)時,及時追施催芽肥,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新梢健壯,盡快轉入旺盛生 長,充分發(fā)揮修剪的應有效果。尤其是重修剪和臺刈茶園,經茶樹多年生長,土 壤多已老化,表土沖刷和土壤中鹽期的流失,使肥力降低,土層變薄。經過更新 后,茶樹主要依靠根頸部及根部貯存的養(yǎng)分來維持和恢復它的生機,重新萌發(fā)新的枝葉,形成新的樹冠,要求有更多的養(yǎng)分供應。所以土壤的營養(yǎng)狀況,在某種 程度上說,是決定衰老茶樹更新后能否迅速恢復樹勢和達到高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缺肥少管的情況下進行修剪,就不能達到改樹復壯的目的。否則只能消耗茶樹更 多的養(yǎng)分,茶樹很快衰敗,達不到應有效果。尤其在長期不施磷肥外肥的老茶園, 由于磷鉀含量不

21、足,茶樹代謝機能減弱,反使枝梢容易發(fā)生枯死現(xiàn)象。因此在生 產實踐中得出“無肥不改樹”的經驗。2、修剪應與采、留相結合。幼齡茶樹樹冠養(yǎng)成過程中骨干枝和骨架層的培養(yǎng)主要靠三次定型修剪。廣闊的采摘面和茂密的生產枝則業(yè)自合理的采摘和輕修剪技術。定型修剪茶樹,在采摘技術上要應用“分批留葉”采摘法,要多留少采,做到以養(yǎng)為主,采摘為輔, 實行打頭輕采。生產實踐告訴我們,在茶樹幼年期的采摘管理中有兩種傾向值得 注意;一種是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茶樹長勢和實現(xiàn)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急于求成, 實行不適當的早采、強采,造成樹勢早衰、產量始終上不去,茶樹象“小老頭”,難以封行。這類茶樹即使進入壯齡期,單產仍然很低。另一種是

22、該采有不去采, 實行“封園養(yǎng)蓬”,結果也達不到目的。群眾說這種茶樹是“風吹樹搖晃,枝條稀朗朗”,采摘面上生產枝不茂密,要實現(xiàn)高產也是困難。這兩種傾向在幼齡茶 園管理技術上要力求避免。對于深修的成齡茶樹,要視修剪程度注意留養(yǎng)。由于深修剪,相對降低葉面 積,減少光合同化面,為盡快恢復樹勢,大修剪面以下抽發(fā)的生產枝,一般都比 較稀疏,需通過留養(yǎng),增加生長枝粗度,并在此基礎上萌發(fā)出次級生長枝,重新 培養(yǎng)采摘同。一般深修剪茶樹需經一季到兩季留養(yǎng), 再進行打頭輕采,逐步投產。 若剪后不注意留養(yǎng),甚至強采,很容易引起樹勢早衰。重修剪、臺刈更新后茶樹的采摘管理,是培養(yǎng)樹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更新 當年,生長比較

23、旺盛,在年生長周期內,新梢生長幾乎無休止現(xiàn)象,節(jié)間長,葉 片大,芽葉粗壯,這種特性,對培養(yǎng)樹冠十分有利。如果只追求眼前利益,進行 不合理早采或強采,就會削弱茶樹更新的應有效果,所以對更新后茶樹的采摘, 要特別強調以養(yǎng)為主,采養(yǎng)結合,在樹冠尚未封行以前,采的目的主要不是收獲, 而只是作為配合修剪,養(yǎng)好茶樹的一種手段。重剪、臺刈茶樹,一般要經2-3年的打頂和留葉采摘后,才正式投采。3、修剪應注意病蟲防治樹冠修剪或更新后,一般都經一段時期留養(yǎng),這時枝葉繁茂,芽梢柔嫩,是 病蟲害滋生的良好場所,特別對于為害嫩梢新葉的茶財、小綠葉蟬、茶尺蟆、茶 細蛾、茶卷葉蛾、茶梢蛾、芽枯病等,必須及時檢查防治。對于衰

24、老茶樹更新復 壯時刈割下來的枝葉,必須及時清出國外處理,并對樹樁及茶叢周圍的地面進行 一次徹底噴藥防除,以消滅病蟲的繁殖基地。茶樹修剪的作用茶樹修剪是茶園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措施。 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幼 齡茶樹,通過定型修剪,可以控制茶樹生長,促進側枝生長健壯,擴大茶蓬,使 茶樹早成園、早高產。成年茶樹修剪可以擴大樹冠的采摘面,促進營養(yǎng)生長,抑 制生殖生長,使新梢生長健壯,增加發(fā)芽密度。衰老茶樹和未老先衰茶樹,通過 修剪能使茶樹更新復壯,重新獲得高產。1、解除茶樹頂端優(yōu)勢,促進腋芽萌發(fā)茶樹的頂芽和腋芽,由于其發(fā)育遲早和所處位置不同,在生長上有著相互制 約的關系。茶樹上的芽在氣候和營養(yǎng)條件

25、適宜時, 并不是每個芽都能同時萌發(fā)生 長,而往往是頂芽首先生長,腋芽經常處于受抑制的狀態(tài),這種頂芽生長占優(yōu)勢 的現(xiàn)象稱之為“頂端優(yōu)勢”。頂芽與腋芽都有不定期生長的潛勢, 當頂芽生長時, 處于下部的腋芽潛伏不發(fā)或生長緩慢, 如把頂芽摘去,靠近頂芽的腋芽就迅速生 長,形成新的頂端優(yōu)勢。這一生物學特征告訴我們,通過人為的方法,如修剪解 除頂端優(yōu)勢,促進腋芽的生長,可以培育高產、優(yōu)質和高效樹冠。如幼齡茶樹定 型修剪后,剪口下的側芽萌發(fā)生長形成側枝, 促進了骨干枝和樹冠的形成。成年 茶樹輕修剪后,分枝增加,采摘面擴大。衰老茶樹臺刈后,根頸部的潛伏芽萌發(fā) 生長,重新形成新的樹冠。2、調節(jié)茶樹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平衡,促進地上部生長茶樹地上部和地下部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 承擔著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此,根 冠的平衡還表現(xiàn)在營養(yǎng)物質供應的互補與信息物質的交換。根系活動和生長有賴 于地上部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有機養(yǎng)料和一些微量活性物質; 而地上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