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課件_第1頁
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課件_第2頁
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課件_第3頁
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課件_第4頁
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隊的猛犸,有的像滾圓的大饅頭,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崗巒,上面還留著粗暴的指痕”摘自美國記者斯諾西行漫記 文明的搖籃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黃土高原因覆蓋深厚的黃土而得名。地表支離破碎,千溝萬壑,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因覆蓋深厚的黃土而得名。學習目標1. 運用地圖描述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2. 了解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3. 認識區(qū)域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學習目標1. 運用地圖描述黃土高原的位置

2、、范圍北方地區(qū)第二級階梯北方地區(qū)第二級階梯1.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活動:找出太行山、烏鞘嶺、長城、秦嶺以及黃土高原所跨的省級行政區(qū)。(圖片點擊可放大)1.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活動:找出太行山、烏鞘嶺、長城、秦嶺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烏鞘嶺長城秦嶺太行山烏鞘嶺長城秦嶺太行山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甘肅省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甘肅省一、黃土高原東起_西至 _ 南至 _北至 _,跨越了_ 、 _ 、 _ 、 _等省。太行山烏鞘嶺秦嶺長城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甘肅省課堂達標一、黃土高原東起_西至 _ 南至 位置和范圍小結:范圍: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

3、抵長城??缭绞^(qū):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河北、河南。位置和范圍小結:范圍: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2.文明的搖籃在黃土高原這片黃土地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2.文明的搖籃在黃土高原這片黃土地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黃河流域古代文明發(fā)祥地之一。 (炎黃二帝華夏文明)黃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種。 (渭河平原-原始農耕文明)眾多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存一、文明的搖籃黃河流域古代文明發(fā)祥地之一。一、文明的搖籃 華夏先祖黃帝,傳說就生活在 今陜北的黃陵縣。 華夏先祖黃帝,傳說就生活在 陜西黃帝陵, 祭祀典禮,炎黃子孫聚集陜西黃帝陵, 祭祀典禮,炎黃

4、子孫聚集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禱豐年的場所,黃土位于壇上“五色土”的中央。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禱豐年的場所,在黃河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有一些寬闊平坦的河谷平原,如渭河平原,這里耕地成片,開發(fā)歷史悠久。 渭河平原的農田在黃河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有一些寬闊平坦的河谷平原,如渭河平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 法 門 寺 法 門 寺 黃 帝陵 黃 帝陵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壺 口 瀑 布 壺 口 瀑 布 應 縣 木 塔 應 縣 木 塔 平 遙 古 城 平 遙 古 城 黃土高原上的窯洞 黃土高原

5、年降水量較少,氣候較為干旱,因此人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窯洞,窯洞冬暖夏涼,防風避雨,很適合北方黃土高原人民的生活。3.黃土風情黃土高原上的窯洞 黃土高原年降水量較少,氣候較信天游(a kind of Shanxi local melody;folksong popular in Chinas Northwest)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qū)的一種民歌形式。這是一部用老镢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這是黃坡黃水之間的一朵奇葩。其歌詞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變文體,以浪漫主義的比興手法見長。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長信天游(a kind of Shanxi local mel 安塞腰鼓是

6、一種獨特的民間大 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年 以上的歷史。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 型舞蹈藝術形式,陜北剪紙十二生肖 陜北剪紙十二生肖 民俗文化秦腔 是陜西最具代表性的戲曲,被人稱為“中國戲曲的鼻祖”。 民俗文化鳳翔彩繪泥塑鳳翔彩繪泥塑自古以來這里的人們以面食為主,一天到晚三頓飯,天天離不開面食,其中以面條和饅頭為主 .陜西的面條厚、寬、長超出人們的想象,其形狀如同腰間所系的褲帶 。鍋盔也是山西的面食。民俗民風展示會自古以來這里的人們以面食為主,一天到晚三頓飯,天天離不開民俗歌謠:陜西農村老太太,花格手帕頭上帶。防曬防塵又防雨,潔手擦汗更實在。 歌謠:黃土高原的黃土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

7、六盤山以東到呂梁山西側,黃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間,最厚在蘭州,達300米以上。黃土分布的面積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黃土剖面海拔1000-2000米面積64萬平方千米黃土厚度100米以上這里怎么會有這么多黃土呢?二、風吹來的黃土黃土高原的黃土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盤山以東到呂梁山黃土的形成水成說風成說殘積說科學家的假說最被廣泛認可的說法黃土的形成水成說風成說殘積說科學家的假說最被廣泛認可的說法還有哪方面證據可以支持“風成說”的?順著風向,從戈壁沙漠黃土,顆粒越來越小。黃土形成過程示意圖 1、粗大礫石留在原地-戈壁 2、較粗的沙子在近處堆積-沙漠 3、細小的塵土 東移南下 黃土層

8、風成說示意圖還有哪方面證據可以支持“風成說”的?順著風向,從戈壁沙漠第一條證據“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黃土非本地形成是中亞或蒙古的第二條證據“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說明帶來黃土的流質(風或流水)的運動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巖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第一條證據“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 風成說證據(1)厚度均勻(2)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3)礦物成分不同(4)有古土壤看一看由于黃土土質疏松,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貌景觀 風成說證據(1)厚度均勻看一看由于黃土土質疏松,形成了多種黃土高原的地貌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

9、 不同的類型顯示了黃土地區(qū)被侵蝕的不同程度黃土高原的地貌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 不同的類型顯示了黃土塬:由厚層黃土組成、面積較大,頂部平坦,侵蝕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區(qū)。黃土塬:由厚層黃土組成、面積較大,頂部平坦,侵蝕作用微弱,是 黃土梁:條狀延伸的黃土地貌類型 黃土梁:條狀延伸的黃土地貌類型 黃土峁:呈穹狀或饅頭狀的黃土丘陵。 黃土峁:呈穹狀或饅頭狀的黃土丘陵。 川地是黃土高原上主要地形類型之一,它是指下切在黃土區(qū)中的河谷。如渭河平原(谷地)、汾河谷地就是黃土高原上兩個最大的川地。川地是黃土高原農業(yè)中心地方。川地多有長久發(fā)展的歷史。例如渭、汾谷地不只以黃土塬地形為主,斷層地形和地震活動也很突出,

10、表示川地的形成還與新構造運動有關。川地 chun d 川地是黃土高原上主要地形類型之一,它是指下切在黃土區(qū)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黃土高原的成因主要的黃土地貌景觀小結: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黃土高原的成因主黃土高原面積30多萬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積27萬平方千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黃土高原面積30多萬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積27萬平方千米,世注意 :觀察圖中的植被、水量、泥沙ACB注意 :觀察圖中的植被、水量、泥沙ACB3、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2、過度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1、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許

11、多物質易溶于水。目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有哪些?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1、人多地少,開發(fā)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3、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2、過度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水土流失帶來了什么后果?1、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村莊和農田,自然災害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3、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如果水土流失繼續(xù)發(fā)展,有那么一天,不僅耕地沒有了,村莊也不知道搬到哪里。有些村莊和耕地分布在高原面和緩坡上。水土流失帶來了什么后果?1、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

12、村莊和 1、植樹造林種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 2、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引進良種畜、禽,改天然放牧為圈養(yǎng) 3、控制人口數量 如何解決水土流失問題? 1、植樹造林種草等生物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坡腳建擋土壩、護坡等。陡坡地種草、灌木和山杏。緩坡地建梯田,種山杏和優(yōu)質牧草。坡腳建擋土壩、護坡等。陡坡地種草、灌木和山杏。緩坡地建梯田,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新人教版)對古老文明及民風民俗的影響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文明的搖籃位置范圍風成說黃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因素風吹來的黃土嚴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后果水土保持的方法黃土高原治理的成效梳理歸納 對古老文明及民風民俗的影響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文明的搖籃位置范圍2下列對黃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千溝萬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無垠 C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