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案例分析課件_第1頁
寄生蟲案例分析課件_第2頁
寄生蟲案例分析課件_第3頁
寄生蟲案例分析課件_第4頁
寄生蟲案例分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患者,男,23歲,海南省東方縣農民。1981年10月上旬每天發(fā)冷,發(fā)熱、伴頭痛、全身酸痛,當?shù)剜l(xiāng)衛(wèi)生院擬診“感冒”,給予服速效傷風膠囊、銀翹解毒片、肌注青霉素等三天,無效,收治入院。入院后體檢:體溫39.5℃,貧血貌,RBC210X10^10/L,(正常值400~550X10^10/L),脾肋下3cm,血涂片鏡檢查到紅細胞內有惡性瘧原蟲環(huán)狀及配子體,氯喹+伯喹治療,癥狀很快消失,病人自我感覺良好,治療三天后病人要求出院。11月下旬,患者又出現(xiàn)前述癥狀,并有惡心、嘔吐、劇烈疼痛,連續(xù)6天后,因昏厥、神志不清、抽搐而送往鄉(xiāng)醫(yī)院搶救。案例二

體溫40℃,貧血貌,瞳孔對光反射遲鈍,頸強直,RBC150X10^10/L,WBC3.6X10^10/L血涂片查見紅細胞內有某種寄生蟲。經抗寄生蟲治療及連續(xù)搶救兩天無效,在送縣醫(yī)院途中死亡。入院檢查:思考討論?1、診斷為何種疾???2、患者11月下旬發(fā)病是否與其10月上旬的疾病有關聯(lián)?為什么?3、患者每天發(fā)熱發(fā)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4、患者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從中應吸取什么教訓??裂殖體及配子體(吉氏染色)是因為初次發(fā)作后治療不徹底,致使瘧疾初發(fā)停止后,若患者無再次感染,僅由體內殘存有少量的紅細胞內期瘧原蟲在一定條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瘧疾重新發(fā)作,又稱瘧疾的再燃。大有關聯(lián)惡性瘧疾感染低血壓和外周循環(huán)障礙體溫降低發(fā)冷成熟裂殖體脹破紅細胞流出其代謝產物及蟲體功能或結構蛋白質等被巨噬、中性Cell吞噬,并刺激其產生內源性熱原質在血流中下丘腦體調中樞發(fā)熱代謝物降解出汗引起體溫恢復正常死亡原因兇險型瘧疾的致病機理是聚集在腦血管內被瘧原蟲寄生的紅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發(fā)生粘連,造成微血管阻塞及局部缺氧和營養(yǎng)耗竭,出現(xiàn)CNS功能紊亂而引起腦部并發(fā)癥。腦型瘧疾是兒童和無免疫力成人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臨床上CNS癥狀明顯,如頭痛、昏厥、神志不清、抽搐、體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