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包公“黑臉”的由來_第1頁
淺析包公“黑臉”的由來_第2頁
淺析包公“黑臉”的由來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淺析包公“黑臉〞的由來摘要:本文從民間信仰、文化傳播及象征人類學的不同角度,嘗試解讀包拯的“黑臉“形象的源起和來歷。本文關(guān)鍵詞語:包拯;民間信仰;文化傳播;顏色詞包拯,這樣一個眾所周知的歷史早已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漢文化圈中為民父母的代名詞,成為老庶民心中不可撼動的清官圭臬。包公已然從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變成了無所不能的神性存在,最后盡至位列仙班,成為民間供奉的閻羅之一。在這一變化經(jīng)過,包公的形象也悄悄發(fā)生改變,成為我們今天熟知的臉色黝黑、額有月牙的包青天。本文將從民間信仰,神話學派語言詬病理論及象征人類學的理論角度試析包拯黑臉的來歷,以圖從中一窺民俗心理對神話人物構(gòu)成的影響以及在包公形象所折射出的中國文化的獨特之處。一包拯形象的變遷包拯確實切形象史書中并未有詳盡描繪敘述,但從合肥包公家祠以及各地所建包公塑像來看,包拯是一位白臉長須,面目娟秀的人物,至于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黑臉形象則多源自戲劇、傳奇故事以及影視。而其中中國的戲曲作品對包公形象的定型和傳播起了至關(guān)主要的作用,中國的戲曲尤其是京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運用造型夸大、色彩鮮艷的臉譜來定位和區(qū)分角色類型,使人物性格典型化而一目了然。其實,即便在戲曲中包公的形象也并非一成不變的,據(jù)考明清時期的包拯臉譜徒有一張黑臉,并未見月牙形狀的白色標記,只要夸大的白眉,到了清末京劇中的包拯才定格位黑面長髯,額有月牙的形象。這其中還蘊藏了一段歷史傳說,說是包拯從小喪母,由嫂子供養(yǎng)。由于家境貧寒,小包拯在給財主放牛時被牛踢傷,額前留下月牙形疤痕。黑臉包公固然經(jīng)由藝術(shù)夸大變形而成,但其形象為什么被定義于此,這一形象又為什么能歷經(jīng)數(shù)百年而不衰、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并盡能模糊其本來的歷史形象而最終保留下來,其中所深藏的民俗心理和文化特質(zhì)是值得我們玩味和探究的。二從民間信仰中尋找包公黑臉的來由。烏丙何在他的〔中國民間信仰〕一書中是如此闡述歷史人物改變?yōu)樯裥匀宋锏模褐袊耖g信仰對于人物的崇敬,除了對神化的人物及仙化了的人物崇敬外,最為直接的就是對于圣化了的人物的供奉與崇敬。民間崇敬的圣賢,重要崇敬他們?yōu)閲鵀槊窠⒌墓Φ?,通過祭祀的制度、方式和手段,表達民眾對他們的感戴。【1】而包拯作為一位由人到神的典型形象,因其善斷良惡、鐵面無私被民間尊為可主人生死的閻羅王,早在北宋司馬光就曾在其〔涑水紀聞〕中記載:“京師為之語曰:‘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包孝肅公祠中有祠聯(lián)頌曰:“理冤獄,關(guān)節(jié)不通,自是閻羅氣象;賑災黎,慈善無量,仍然pu薩心腸。〞今天我們?nèi)钥蓮谋榧叭珖陌糁懈Q見包公在漢民族民間信仰中的地位。最初fo經(jīng)中是沒有十殿閻王這一說2法的。據(jù)〔禁度三昧經(jīng)〕說;閻王治下只設(shè)五官,鮮官禁殺,水官禁盜,鐵官禁淫,土宮禁兩舌,天官禁酒。十殿閻王的稱號最早見于〔預修十五生七經(jīng)〕:中有秦廣王蔣、楚江王厲、宋帝王余、五官王呂、閻羅王天子包、卞城王畢、泰山王董、都市王黃、對等王陸、轉(zhuǎn)輪王薛,他們各自都有明白的分工,各自的權(quán)柄和處置罪鬼的形式,其中一般以第五殿閻羅王為代表,統(tǒng)稱為十殿閻羅。包公即在其中擔任第五殿閻羅王天子,相傳閻羅王“正月初八誕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diào)此殿,司掌叫喚大地獄并十六誅心小地獄。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鄉(xiāng)臺,令之聞見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隨即推入此獄,細查曾犯何惡,再發(fā)入誅心小獄,鉤出其心,擲與蛇食。受苦滿日,另發(fā)別殿?!?】這與包拯明是非、主賞罰的真實歷史形象不謀而合,以致于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閻羅形象更接近于現(xiàn)實,從大足石窟石箓山第九龕的北宋十殿閻王像中我們能夠看到,閻羅王臉孔白皙,頭戴冠旒,兩側(cè)垂香袋護耳,身穿荷葉邊翻領(lǐng)寬袖長袍,雙足著靴;雙手在胸前捧笏,正襟危坐。相傳包母曾于一梨園中吃梨感生而懷有包拯,家人疑其清白再三逼問。其母不勝侮辱、郁郁而終,臨死之前拉著她兄長的手吩咐道:在她死后第七天挖開她的墳,要從兩頭開始挖,到時母子都可復活。到了第七天,兄長來到墳前,果聽得有小孩哭聲從墳中傳出,心急之下他忘了囑托,從墳中間開始挖,及至翻開棺蓋才發(fā)現(xiàn),嬰兒活著但母親卻沒醒來。而小包拯則是一半白臉,而靠著其母的那一半臉是黑的。民間借此傳說說明包拯一半人身、一半鬼身,能夠自在出入于陽間和陰曹地府。他“晝斷陽,夜斷陰“,判案如神、公正嚴明,額上的月牙也表示明鏡高懸,其臉上的黑白二色又與中國的陰陽觀念相印證,更能突出了包公司陰陽二界,斷天下善惡的閻羅形象。以后,可能是由于戲曲臉譜的程式化需要,民間又對包拯的形象進行了藝術(shù)加工和變形,使得黑臉、額有白色月牙的包公最終定型下來。由此能夠想見,在中國長達數(shù)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由人治及階級壓迫而產(chǎn)生的社會不公是普遍的現(xiàn)實。真實中的冤枉委屈和不公無法得到解決,使得民眾將目光轉(zhuǎn)投到虛幻的世界,他們寄希望于一位不畏世俗勢力的神性人物為他們秉承正義,而包拯剛正不阿、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貴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這一偶像的不貳人選。三從文化傳播中尋求包公黑臉的來由包拯“黑臉〞還能夠從神話學派的角度加以解讀:神話學派的代表人物,繆勒在解釋神話的起源是將語言作為關(guān)鍵所在,他以為神話傳說是語言的產(chǎn)品,更確切的說,是語言的〞詬病〞產(chǎn)生了神話。這就是本來可能是現(xiàn)實、簡單的故事變成虛幻、充斥瑰麗想象的神話傳說。假如按“黑臉〞的引申義進行理解,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形象確實如此?!菜问贰尘砣涣鼈髦芯陀杏涊d,將包公描繪敘述為“與人不茍合,不偽辭色悅?cè)?,平居無私書,故人、親皆絕之。〞后世更有聯(lián)贊曰:“照射千秋,念當時鐵面冰心,建讜言,不希后福;聞風百世,至今日婦人孺子,頌清官只要先生。〞【3】包公的嚴于律己、不惜私情還具體表現(xiàn)出在他告誡其子孫的這篇家訓中:“后世子孫仕官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工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昭后世〞。【4】四從顏色的象征意義中探究包公黑臉的緣由假如說,包公的形象源自戲劇夸大,那么人民群眾并未因其“丑惡〞或有違常理而棄之掉臂,相反“黑臉〞卻在民間得到認可廣為流傳,此間的緣由值得我們玩味。要想一窺“黑臉“所折射出文化意蘊和文化心理,我們應該從顏色詞〞黑〞在漢民族文化體系中的象征意義下手。顏色詞碼的產(chǎn)生能夠說是與人類文明同步的,各個民族或文化都有自成一格的表達顏色的語言系統(tǒng)。任一語言的色彩語碼系統(tǒng)都根植于其文化傳統(tǒng)之中,同其他語言很少相通。進化論觀點則試圖從語言普遍原則出發(fā),說明各種語言雖然類屬不同,其基本顏色詞勢需要經(jīng)歷一個基本一樣的發(fā)展演變經(jīng)過?!?】由此產(chǎn)生了對于顏色詞的三種不通過路徑的研究范式。語言類型學重要采取人類學、民族志與語言學結(jié)合的方法,對不同民族及其語言中的顏色詞進行比照性研究,揭示出顏色詞與基于生理基礎(chǔ)之上的色彩感悟間的普遍規(guī)律和進化經(jīng)過。通過闡釋不同語言中顏色詞碼的有序進化步驟以期得出顏色之于不同文化的普遍意義。而認貼心理學試圖通過實驗建立物體、色彩名詞與認知分類間的關(guān)系。提出了色彩語碼系統(tǒng)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心理表征,這種直接基于生理特征之上的分類系統(tǒng)與言語群體的性別乃至血緣不無關(guān)系。值得留意的是第三種研究范式,即象征人類學對顏色詞的研究。受構(gòu)造主義影響,象征人類學將顏色詞視作文化符號,它不僅具體表現(xiàn)出個體的或者生理的特種,更主要的是。它是一個特定社會集體創(chuàng)造并分享的文化意義系統(tǒng)的表征。通過顏色詞碼我們得以一窺這一社會集體或者說一個民族的認貼心理特征、文化構(gòu)造以致他們的世界觀。象征人類學將顏色定義為社會文化這一大環(huán)境而非個體生理的產(chǎn)品,更符合中國文化賦予色彩詞的深邃涵義。中國的色彩系統(tǒng)源于“五色“,最早見于〔尚書〕:“采者,青、黃、赤、白、黑,言施于繒帛也〞。后五色又與五方四時相對應,“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雜四時五色之位以章之,謂之巧。〞【6】其后,五色又配屬于陰陽五行說,木〞,東方也,少陽,其色青,以溫順為體,以曲直為性?!盎皎?,南方,其色朱,以明熱為體,炎上為性?!巴哩?,也其色黃,以含散持實為體,稼穡為性?!敖皎暎鞣揭?,其色白,以強冷為體,從革為性。“水〞,北方也,其色黑,以寒虛為體,潤下為性。至此,五色即被納入撲朔迷離的玄學體系之中,其所指代的也遠遠跨越了色彩自己的涵義。至于五行系統(tǒng)中的五色理論具體表現(xiàn)出出一種樸素的辯證思想;五行得其體,順其性,則萬物興盛,人事順達;否則,就天災人禍。五色以至在五德始終說中被用來印證王朝的更迭。不管五色理論有多少能為科學所證明,我們無論怎樣也不能否認其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對千年承繼下來的文化心理的影響。舉一例便得以見之:〔尚書·皋陶謨〕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意思是指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服,應以尊卑遵守色彩圖案的不同??梢姡缭谙惹厣室讶怀蔀樯鐣矸莸南笳?。“黑〞在中國文化中也具有獨特的象征涵義?!舱f文解字〕中解釋“黑〞為:黑。火所熏之色也。五行理論中,黑色為為天玄,北方之色,代水。而北方屬冬,水又有寒涼、滋潤之性。所以,為中國古典文化中,黑色即為穩(wěn)重、莊嚴的象征。隋唐以前的帝王多著玄衣,也是意在表現(xiàn)威嚴穩(wěn)重的形象。由此看來,戲劇中將包拯飾之以黑面實為情有可原,而“黑臉包公〞能在民眾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并成為包公的標準形象也實為情理之中。五結(jié)論總之,不管包公的形象發(fā)生如何的變化,他已經(jīng)作為懲惡揚善、明察秋毫的神性英雄為庶民敬仰和崇敬。包公信仰之所以歷久彌新,恰是由于社會中缺少這種大公無私、秉持正義的官員。正如段寶林在其〔關(guān)于包公的人類學考慮〕一文中所總結(jié)的那樣:從實質(zhì)上看,對包公的崇敬,實際上是對社會公正的崇敬,是對人民正義的崇敬,是對清明政治的崇敬,是對廉潔奉公的崇敬,是對不畏權(quán)貴、不通關(guān)節(jié)、執(zhí)法如山的崇敬,一句話,是對法治的崇敬。以下為參考文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