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湯-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生津湯-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生津湯-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生津湯-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生津湯-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32生津湯_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生津湯_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41.1. 組成: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41.2. 功效:消渴嘈雜。 141.3. 來源:《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 14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142. 相似度78%:苦參丸 142.1. 組成:苦參2兩,黃連(去須)1兩,栝樓根1兩,知母(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人參1兩,牡蠣(煅)1兩,黃耆(銼)1兩,生干地黃(焙)1兩。 142.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42.3. 加:苦參、生干地黃 142.4. 減:甘草、地黃 142.5. 功效:久消渴,飲水不絕。 142.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143. 相似度67%:茯神丸 143.1. 組成:茯神1兩,地骨皮半兩,黃耆半兩(銼),知母半兩,牡蠣1兩(燒為粉),栝樓根3分,黃連3分(去須),麥門冬2兩(去心,焙),熟干地黃1兩。 143.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43.3. 加:茯神、地骨皮、熟干地黃 153.4. 減:甘草、人參、地黃 153.5. 功效:消中煩熱,小便數(shù)。 153.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154. 相似度67%:麥門冬散 154.1. 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栝樓根1兩,知母1兩,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1兩半(燒為粉)。 154.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54.3. 減:人參、黃連、地黃 154.4. 功效:消渴,日夜飲水,過多不足,口干燥,小便數(shù)。 154.5.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155. 相似度58%:宣補(bǔ)丸 155.1. 組成:茯神3兩,黃耆3兩,栝樓根3兩,麥門冬3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連3兩,知母3兩,干地黃6兩,石膏6兩,菟絲子3合,蓯蓉4兩。 155.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55.3. 加:茯神、干地黃、石膏、菟絲子、蓯蓉 155.4. 減:牡蠣、地黃 155.5. 功效:腎消渴,小便數(shù)者。 155.6. 來源:《千金》卷二十一(注文)引《集驗(yàn)》。 166. 相似度58%:黃耆湯 166.1. 組成:黃耆(細(xì)銼)1兩,栝樓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甘草1兩,黃連(去須)1兩,知母(銼,焙)1兩,生干地黃(焙)1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干)1兩,肉蓯蓉(酒浸1宿,去皺皮,銼,焙)1兩,石膏(煅赤)1兩。 166.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66.3. 加:赤茯苓、生干地黃、菟絲子、肉蓯蓉、石膏 166.4. 減:牡蠣、地黃 166.5. 功效:氣虛燥渴引飲。 166.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167. 相似度58%:黃耆丸 167.1. 組成:黃耆1兩(銼),牡蠣2兩(燒為粉),栝樓根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地骨皮半兩,白石脂半兩,澤瀉半兩,知母半兩,黃連半兩(去須),薯蕷半兩,熟地黃半兩。 167.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67.3. 加:地骨皮、白石脂、澤瀉、薯蕷、熟地黃 167.4. 減:人參、地黃 167.5. 功效:消中??什恢?,小便赤黃,腳膝少力,縱食不生肌膚。 167.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178. 相似度56%:麥門冬散 178.1. 組成:麥門冬1兩半(去心),赤茯苓1兩,知母1兩,黃耆1兩(銼),白茅根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百合1兩。 178.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78.3. 加:赤茯苓、白茅根、百合 178.4. 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 178.5. 功效:妊娠煩渴,咳嗽口苦。 178.6. 來源:《圣惠》卷七十四。 179. 相似度56%:參連丸 179.1. 組成:苦參1兩半,黃連(去須)3兩3分,栝樓根1兩3分,牡蠣(煅)1兩3分,知母(焙)1兩3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3分。 179.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79.3. 加:苦參 179.4. 減:黃耆、甘草、人參、地黃 179.5. 功效:傳尸勞骨蒸。 179.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 1710. 相似度56%:茯神散 1710.1. 組成:茯神1兩,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黃芩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焙),黃連1兩(去須),甘草3分(炙微赤,銼),知母3分。 1810.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810.3. 加:茯神、半夏、黃芩 1810.4. 減:黃耆、栝樓根、牡蠣、地黃 1810.5. 功效:傷寒狐惑,病脈數(shù)者,不可灸,或因火為邪,即加煩熱,故血妄行于脈中,火氣內(nèi)盛,即心神煩悶,干嘔。 1810.6. 來源:《圣惠》卷十三。 1811. 相似度56%:復(fù)元湯 1811.1. 組成:熟附、黃連、甘草、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知母、芍藥、童便。 1811.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811.3. 加:熟附、五味子、芍藥、童便 1811.4. 減:黃耆、栝樓根、牡蠣、地黃 1811.5. 功效:傷寒汗、下太過,下元虛弱,無根虛火泛上,無頭痛、無惡寒,身微熱,面赤微渴,目無精光,語無倫次,脈數(shù)無力,名曰戴陽癥。 1811.6. 來源:《魯府禁方》卷一。 1812. 相似度56%:黃耆散 1812.1. 組成:黃耆1分(銼),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知母1分,人參1分(去蘆頭),赤茯苓1分,黃芩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1912.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912.3. 加:赤茯苓、黃芩 1912.4. 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 1912.5. 功效:小兒傷寒,汗利以后,余熱不除,口干心煩,不欲乳食。 1912.6. 來源:《圣惠》卷八十四。 1913. 相似度56%:加味保元湯 1913.1. 組成:黃耆2錢,人參1錢,麥門冬(去心)2錢半,知母1錢半,梔子(炒)1錢半,甘草5分。 1913.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1913.3. 加:梔子 1913.4. 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 1913.5. 功效:痘瘡結(jié)痂后虛煩者。 1913.6. 來源:《回春》卷七。 1914. 相似度56%:栝樓根散 1914.1. 組成:栝樓根1兩,蘆根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知母1兩,人參1兩(去蘆頭),地骨皮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 1914.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014.3. 加:蘆根、地骨皮、黃芩 2014.4. 減:黃耆、黃連、牡蠣、地黃 2014.5. 功效:暴渴,心神煩悶,體熱食少。 2014.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2015. 相似度56%:栝樓根湯 2015.1. 組成:栝樓根2兩(銼),茅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黃連(去段)1兩,石膏(碎)1兩,知母(焙)1兩,甘草(炙)1兩。 2015.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015.3. 加:茅根、石膏 2015.4. 減:黃耆、人參、牡蠣、地黃 2015.5. 功效:時(shí)氣病后,目赤澀痛。 2015.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2016. 相似度56%:蘆根散 2016.1. 組成:蘆根(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黃耆(銼)半兩,知母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2016.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016.3. 加:蘆根 2116.4. 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 2116.5. 功效:小兒壯熱,渴不止。 2116.6. 來源:《圣惠》卷八十三。 2117. 相似度56%:人參散 2117.1. 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赤芍藥1兩,柴胡1兩(去苗),白茯苓1兩,黃耆1兩(銼),牡蠣1兩(燒為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1兩(涂醋,炙令微黃,去裙襕)。 2117.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117.3. 加:赤芍藥、柴胡、白茯苓、鱉甲 2117.4. 減:栝樓根、黃連、地黃、知母 2117.5. 功效:熱病后,虛勞盜汗,口苦,不得睡臥,四肢煩疼,舌干卷澀。 2117.6. 來源:《圣惠》卷十八。 2118. 相似度56%:鐵粉散 2118.1. 組成:鐵粉1兩(細(xì)研),麥門冬2兩(去心,焙),牡蠣1兩(燒為粉),知母1兩,黃連2兩(去須),苦參1兩(銼),栝樓根2兩,金箔100片(細(xì)研),銀箔50片(細(xì)研)。 2118.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118.3. 加:鐵粉、苦參、金箔、銀箔 2218.4. 減:黃耆、甘草、人參、地黃 2218.5. 功效:消渴不止,心神煩亂。 2218.6. 來源: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六。 2219. 相似度56%:蘆根散 2219.1. 組成:蘆根2兩(銼),赤茯苓1兩,知母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黃芩3分,地骨皮1兩,甘草3分(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栝樓根1兩。 2219.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219.3. 加:蘆根、赤茯苓、黃芩、地骨皮 2219.4. 減:黃耆、黃連、牡蠣、地黃 2219.5. 功效:骨蒸,手足煩熱,多渴,不能飲食。 2219.6. 來源:《圣惠》卷三十一。 2220. 相似度56%:人參養(yǎng)榮湯 2220.1. 組成:人參8分,麥門冬7分,遼五味1錢,地黃5分,當(dāng)歸身8分,白芍藥1錢5分,知母7分,陳皮6分,甘草5分。 2220.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220.3. 加:遼五味、當(dāng)歸身、白芍藥、陳皮 2220.4. 減:黃耆、栝樓根、黃連、牡蠣 2320.5. 功效:瘟疫邪實(shí)正虛,純用承氣,下證稍減,續(xù)得肢體振戰(zhàn),怔忡驚悸,如人將捕之狀,四肢反厥,眩暈郁冒,項(xiàng)背強(qiáng)直,循衣摸床,撮空,此皆大虛之候也。 2320.6. 來源:《瘟疫論》卷上。 2321. 相似度56%:麥門冬丸 2321.1. 組成:麥門冬3兩(去心,焙),栝樓根3分,知母3分,黃芩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1兩(去須),鐵粉1兩半(細(xì)研)。 2321.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321.3. 加:黃芩、鐵粉 2321.4. 減:黃耆、人參、牡蠣、地黃 2321.5. 功效:消渴??谏喔稍铮瑹峥駚y。 2321.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2322. 相似度56%:人參黃耆散 2322.1. 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葛根(銼)1兩,黃耆(銼)1兩,秦艽(去苗)1兩,麥門冬(去心)1兩,赤茯苓1兩,知母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322.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322.3. 加:葛根、秦艽、赤茯苓 2322.4. 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 2422.5. 功效:妊娠體熱,煩躁口干,吃食減少。 2422.6. 來源:方出《圣惠》卷七十四,名見《婦人良方》卷十三。 2423. 相似度56%:清神湯 2423.1. 組成:人參、麥門冬(去心)、黃耆(炙)、當(dāng)歸、白術(shù)(炒)、陳皮、棗仁(生用)、甘草(炙)、黃連(炒)。 2423.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423.3. 加:當(dāng)歸、白術(shù)、陳皮、棗仁 2423.4. 減:栝樓根、牡蠣、地黃、知母 2423.5. 功效:痘疹靨不脫,昏睡。 2423.6.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六。 2424. 相似度56%:麥門冬飲 2424.1. 組成:麥門冬(去心)2兩,栝樓根1兩,知母(焙)1兩,甘草(炙)1兩,五味子1兩,生干地黃(焙)1兩,人參1兩,葛根1兩,茯神(去木)1兩。 2424.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424.3. 加:五味子、生干地黃、葛根、茯神 2424.4. 減:黃耆、黃連、牡蠣、地黃 2424.5. 功效:膈消。胸中煩滿,津液燥少,短氣多消。上消屬虛熱,脈虛浮數(shù)者。 252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九。 2525. 相似度56%:牡蠣散 2525.1. 組成:牡蠣1兩(燒為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熟干地黃1兩,白術(shù)1兩,白芍藥半兩,龍骨1兩,黃耆2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 2525.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525.3. 加:熟干地黃、白術(shù)、白芍藥、龍骨 2525.4. 減:栝樓根、黃連、地黃、知母 2525.5. 功效:傷寒,汗出不解。 2525.6. 來源:《圣惠》卷十二。 2526. 相似度55%:半夏散 2526.1. 組成: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赤芍藥1兩,前胡半兩(去蘆頭),黃芩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知母1兩,麥門冬半兩(去心),栝樓根半兩,黃耆1兩(銼),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526.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526.3. 加:半夏、赤芍藥、前胡、黃芩、赤茯苓 2526.4. 減:黃連、牡蠣、地黃 2526.5. 功效:熱病7日,煩躁而渴,胸中痰熱。 2626.6. 來源:《圣惠》卷十七。 2627. 相似度54%:黃耆散 2627.1. 組成:黃耆1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桑根白皮1兩(銼),知母3分,栝樓根3分,黃連1兩(去須),石膏2兩,葛根半兩(銼),赤茯苓半兩,地骨皮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627.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627.3. 加:桑根白皮、石膏、葛根、赤茯苓、地骨皮、川升麻 2627.4. 減:牡蠣、地黃 2627.5.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2628. 相似度50%:知母散 2628.1. 組成:黃耆1兩(蜜炙),白芍藥3分,生干地黃3分,黃芩3分,麥門冬(去心)3分,人參(去蘆頭)3分,白茯苓(去皮)3分,桔梗(去蘆頭)3分,知母3分,甘草(炙)半兩。 2628.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628.3. 加:白芍藥、生干地黃、黃芩、白茯苓、桔梗 2628.4. 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 2628.5. 功效:虛勞,心肺有熱,咳嗽唾膿血。 2628.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 2729. 相似度50%:瀉心導(dǎo)赤飲 2729.1. 組成:山梔子、黃芩、麥門冬、滑石、人參、犀角、知母、茯神、黃連(姜汁炒)、甘草。 2729.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729.3. 加:山梔子、黃芩、滑石、犀角、茯神 2729.4. 減:黃耆、栝樓根、牡蠣、地黃 2729.5. 功效:越經(jīng)證。傷寒心下不疼,腹中不滿,大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dú)語,目赤唇焦,將水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 2729.6. 來源:《古今醫(yī)鑒》卷三。 2730. 相似度50%:犀角散 2730.1. 組成:犀角屑1兩,人參3兩(去蘆頭),知母3分,赤茯苓1分,麥門冬1兩(去心),地骨皮1兩,黃耆1兩(銼),甘草1兩(生銼),葛根3分(銼),栝樓根3分,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蘆根1兩(銼)。 2730.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730.3. 加:犀角屑、赤茯苓、地骨皮、葛根、川大黃、蘆根 2730.4. 減:黃連、牡蠣、地黃 2730.5. 功效:發(fā)背及一切瘡腫,未穴,攻刺疼痛,或煩熱,渴燥不食。 2730.6. 來源:《圣惠》卷六十二。 2731. 相似度50%:麥門冬散 2831.1. 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地骨皮3分,栝樓根3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蘆根1兩(銼),黃耆3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芩3分,茅根1兩(銼),石膏3兩。 2831.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831.3. 加:地骨皮、蘆根、黃芩、茅根、石膏 2831.4. 減: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831.5. 功效:消渴??谏喔稍铮纳駸?。 2831.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2832. 相似度50%:黃連湯 2832.1. 組成:黃連1兩(去須),川升麻1兩,麥門冬1兩(去心),黃芩1兩,栝樓根1兩,知母1兩,茯神半兩,梔子仁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石膏2兩。 2832.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832.3. 加:川升麻、黃芩、茯神、梔子仁、石膏 2832.4. 減:黃耆、人參、牡蠣、地黃 2832.5. 功效:脾胃中熱煩渴,身漸消瘦。 2832.6. 來源: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七九。 2833. 相似度50%:人參養(yǎng)榮湯 2933.1. 組成:人參、麥冬、五味子、地黃、歸身、白芍、知母、陳皮、甘草、黃耆(倍加)。 2933.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933.3. 加:麥冬、五味子、歸身、白芍、陳皮 2933.4. 減:麥門冬、栝樓根、黃連、牡蠣 2933.5. 功效:大病愈后數(shù)日,表里虛怯,每飲食及驚動(dòng)即汗。 2933.6. 來源:《嵩崖尊生》卷十。 2934. 相似度50%:天門冬丸 2934.1. 組成:天門冬(去心,焙)3分,防風(fēng)(去叉)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知母(焙)半兩,桑根白皮(銼,炒)半兩,黃耆(銼細(xì))半兩,黃連(去須)半兩,栝樓根(別搗碎,炒)半兩,升麻半兩,生干地黃(焙)半兩,甘草(炙,銼)1分。 2934.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2934.3. 加:天門冬、防風(fēng)、赤茯苓、桑根白皮、升麻、生干地黃 2934.4. 減:人參、牡蠣、地黃 2934.5. 功效:風(fēng)熱,心肺氣壅,多渴。 2934.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十二。 2935. 相似度50%:黃耆散 3035.1. 組成:黃耆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川升麻1兩,黃芩1兩,前胡1兩(去蘆頭),栝樓根1兩,知母1兩,麥門冬1兩(去心),赤芍藥1兩,生干地黃2兩。 3035.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3035.3. 加:川升麻、黃芩、前胡、赤芍藥、生干地黃 3035.4. 減:人參、黃連、牡蠣、地黃 3035.5. 功效:渴利后,皮膚生熱毒瘡疼痛,寒熱,口干心煩。 3035.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3036. 相似度50%:麥門冬散 3036.1. 組成:麥門冬2兩(去心),川升麻1兩,黃連1兩(去須),柴胡1兩(去苗),赤茯苓2兩,黃芩1兩,生干地黃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栝樓根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3036.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3036.3. 加:川升麻、柴胡、赤茯苓、黃芩、生干地黃 3036.4. 減:黃耆、牡蠣、地黃、知母 3036.5. 功效:消渴。心躁煩熱,不得睡臥。 3036.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3037. 相似度50%:竹葉湯 3137.1. 組成:竹葉1握(凈洗,銼,煎取汁3盞),生地黃2兩,黃芩1兩(去黑心),人參1兩,芍藥1兩,知母1兩,甘草1兩(炙),赤茯苓(去黑皮)1兩,升麻1兩半,黃耆1兩半,栝樓根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 3137.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3137.3. 加:竹葉、生地黃、黃芩、芍藥、赤茯苓、升麻 3137.4. 減:黃連、牡蠣、地黃 3137.5. 功效:癰疽發(fā)背,四肢虛熱,大渴。 3137.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 3138. 相似度50%:羚羊角湯 3138.1. 組成:羚羊角3分(鎊),柴胡3分(去苗),鱉甲3分(去裙襕,醋炙),人參3分,知母半兩,淡竹茹半兩,黃耆半兩,赤茯苓半兩(去黑皮),甘草(炙)半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 3138.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3138.3. 加:羚羊角、柴胡、鱉甲、淡竹茹、赤茯苓 3138.4. 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 3138.5. 功效:傷寒后,煩熱憎寒,口苦不思飲食,日漸羸瘦。 3138.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一。 3139. 相似度50%:黃連丸 3239.1. 組成:黃連半兩(去須),黃耆半兩(銼),梔子仁1分,苦參半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葳蕤1分,知母1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栝樓根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地骨皮1分,赤茯苓1分,生干地黃1分,鐵粉半分(研)。 3239.2. 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 3239.3. 加:梔子仁、苦參、葳蕤、地骨皮、赤茯苓、生干地黃、鐵粉 3239.4. 減:牡蠣、地黃 3239.5. 功效:消渴久不愈,體瘦心煩。 3239.6. 來源:《圣惠》卷五十三。 32原方組成: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功效:消渴嘈雜。來源:《中國內(nèi)科醫(yī)鑒》。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相似度78%:苦參丸組成:苦參2兩,黃連(去須)1兩,栝樓根1兩,知母(焙)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人參1兩,牡蠣(煅)1兩,黃耆(銼)1兩,生干地黃(焙)1兩。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苦參、生干地黃減:甘草、地黃功效:久消渴,飲水不絕。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相似度67%:茯神丸組成:茯神1兩,地骨皮半兩,黃耆半兩(銼),知母半兩,牡蠣1兩(燒為粉),栝樓根3分,黃連3分(去須),麥門冬2兩(去心,焙),熟干地黃1兩。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茯神、地骨皮、熟干地黃減:甘草、人參、地黃功效:消中煩熱,小便數(shù)。來源:《圣惠》卷五十三。相似度67%:麥門冬散組成:麥門冬1兩(去心),栝樓根1兩,知母1兩,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1兩半(燒為粉)。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減:人參、黃連、地黃功效:消渴,日夜飲水,過多不足,口干燥,小便數(shù)。來源:《圣惠》卷五十三。相似度58%:宣補(bǔ)丸組成:茯神3兩,黃耆3兩,栝樓根3兩,麥門冬3兩,人參3兩,甘草3兩,黃連3兩,知母3兩,干地黃6兩,石膏6兩,菟絲子3合,蓯蓉4兩。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茯神、干地黃、石膏、菟絲子、蓯蓉減:牡蠣、地黃功效:腎消渴,小便數(shù)者。來源:《千金》卷二十一(注文)引《集驗(yàn)》。相似度58%:黃耆湯組成:黃耆(細(xì)銼)1兩,栝樓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甘草1兩,黃連(去須)1兩,知母(銼,焙)1兩,生干地黃(焙)1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干)1兩,肉蓯蓉(酒浸1宿,去皺皮,銼,焙)1兩,石膏(煅赤)1兩。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赤茯苓、生干地黃、菟絲子、肉蓯蓉、石膏減:牡蠣、地黃功效:氣虛燥渴引飲。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相似度58%:黃耆丸組成:黃耆1兩(銼),牡蠣2兩(燒為粉),栝樓根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地骨皮半兩,白石脂半兩,澤瀉半兩,知母半兩,黃連半兩(去須),薯蕷半兩,熟地黃半兩。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地骨皮、白石脂、澤瀉、薯蕷、熟地黃減:人參、地黃功效:消中??什恢梗”愠帱S,腳膝少力,縱食不生肌膚。來源:《圣惠》卷五十三。相似度56%:麥門冬散組成:麥門冬1兩半(去心),赤茯苓1兩,知母1兩,黃耆1兩(銼),白茅根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百合1兩。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赤茯苓、白茅根、百合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功效:妊娠煩渴,咳嗽口苦。來源:《圣惠》卷七十四。相似度56%:參連丸組成:苦參1兩半,黃連(去須)3兩3分,栝樓根1兩3分,牡蠣(煅)1兩3分,知母(焙)1兩3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3分。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苦參減:黃耆、甘草、人參、地黃功效:傳尸勞骨蒸。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三。相似度56%:茯神散組成:茯神1兩,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黃芩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焙),黃連1兩(去須),甘草3分(炙微赤,銼),知母3分。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茯神、半夏、黃芩減:黃耆、栝樓根、牡蠣、地黃功效:傷寒狐惑,病脈數(shù)者,不可灸,或因火為邪,即加煩熱,故血妄行于脈中,火氣內(nèi)盛,即心神煩悶,干嘔。來源:《圣惠》卷十三。相似度56%:復(fù)元湯組成:熟附、黃連、甘草、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知母、芍藥、童便。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熟附、五味子、芍藥、童便減:黃耆、栝樓根、牡蠣、地黃功效:傷寒汗、下太過,下元虛弱,無根虛火泛上,無頭痛、無惡寒,身微熱,面赤微渴,目無精光,語無倫次,脈數(shù)無力,名曰戴陽癥。來源:《魯府禁方》卷一。相似度56%:黃耆散組成:黃耆1分(銼),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知母1分,人參1分(去蘆頭),赤茯苓1分,黃芩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赤茯苓、黃芩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功效:小兒傷寒,汗利以后,余熱不除,口干心煩,不欲乳食。來源:《圣惠》卷八十四。相似度56%:加味保元湯組成:黃耆2錢,人參1錢,麥門冬(去心)2錢半,知母1錢半,梔子(炒)1錢半,甘草5分。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梔子減:栝樓根、黃連、牡蠣、地黃功效:痘瘡結(jié)痂后虛煩者。來源:《回春》卷七。相似度56%:栝樓根散組成:栝樓根1兩,蘆根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知母1兩,人參1兩(去蘆頭),地骨皮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蘆根、地骨皮、黃芩減:黃耆、黃連、牡蠣、地黃功效:暴渴,心神煩悶,體熱食少。來源:《圣惠》卷五十三。相似度56%:栝樓根湯組成:栝樓根2兩(銼),茅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黃連(去段)1兩,石膏(碎)1兩,知母(焙)1兩,甘草(炙)1兩。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茅根、石膏減:黃耆、人參、牡蠣、地黃功效:時(shí)氣病后,目赤澀痛。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八。相似度56%:蘆根散組成:蘆根(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黃耆(銼)半兩,知母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原方對(duì)照:麥門冬、黃耆、栝樓根、甘草、人參、黃連、牡蠣、地黃、知母。加:蘆根減:栝樓根、黃連、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