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丹-普濟方卷三三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神功丹-普濟方卷三三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神功丹-普濟方卷三三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神功丹-普濟方卷三三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神功丹-普濟方卷三三一-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8神功丹_普濟方卷三三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神功丹_普濟方卷三三一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111.1. 組成: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11.2. 功效:婦人赤白帶下。 111.3. 來源:《普濟方》卷三三一。 11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112. 相似度50%:桂心丸 112.1. 組成:桂心2兩,烏頭1兩。 112.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12.3. 加:桂心 112.4. 減:枯白礬 112.5. 功效:卒心痛。 112.6. 來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外臺》卷七。 113. 相似度50%:白虎丹 113.1. 組成:生白礬1兩,枯白礬1兩。 113.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13.3. 加:生白礬 113.4. 減:烏頭 113.5. 功效:水瀉痢疾。 113.6. 來源:《奇方類編》卷上。 124. 相似度50%:如圣丸 124.1. 組成:烏頭(端正大者,炮裂,去皮臍)、綠豆各等分。 124.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24.3. 加:綠豆 124.4. 減:枯白礬 124.5. 功效:水瀉并赤白痢。 124.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125. 相似度50%:青鹽散 125.1. 組成:青鹽(研)2兩,烏頭(粗銼)2兩。 125.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25.3. 加:青鹽 125.4. 減:枯白礬 125.5. 功效:牙齒疼風腫,時復發(fā)歇。 12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126. 相似度50%:青黛散 126.1. 組成:青黛、枯白礬各等分。 126.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26.3. 加:青黛 136.4. 減:烏頭 136.5. 功效:吐血、衄血。 136.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驗方》。 137. 相似度50%:撲汗方 137.1. 組成:牡蠣粉1兩,枯白礬1兩。 137.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37.3. 加:牡蠣粉 137.4. 減:烏頭 137.5. 功效:陰囊潮汗。 137.6. 來源:《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138. 相似度50%:枯礬散 138.1. 組成:燒棗子(存性)、枯白礬。 138.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38.3. 加:燒棗子 138.4. 減:烏頭 138.5. 功效:疳瘡。 138.6. 來源:《普濟方》卷三○一。 139. 相似度50%:金烏散 149.1. 組成:皂莢炭1兩,枯白礬1錢。 149.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49.3. 加:皂莢炭 149.4. 減:烏頭 149.5. 功效:頭耳眉癬,燕窩瘡。 149.6. 來源:《外科傳薪集》。 1410. 相似度50%:金刀如圣散 1410.1. 組成:松香1兩,枯白礬1兩。 1410.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410.3. 加:松香 1410.4. 減:烏頭 1410.5. 功效:跌破刀傷。 1410.6. 來源:《仙拈集》卷四。 1411. 相似度50%:生生丹 1411.1. 組成:生白礬1兩,枯白礬1兩。 1411.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411.3. 加:生白礬 1411.4. 減:烏頭 1511.5. 功效:水瀉,痢疾,瘧疾。 1511.6. 來源:《仙拈集》卷一。 1512. 相似度50%:壞痰丸 1512.1. 組成:皂角(刮去黑皮,酥炙黃色,去子)半斤,枯白礬半斤。 1512.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512.3. 加:皂角 1512.4. 減:烏頭 1512.5. 來源:《御藥院方》卷五。 1513. 相似度50%:鐵彈丸 1513.1. 組成:五靈脂、烏頭(去皮臍并尖,并生用,取凈末)各等分。 1513.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513.3. 加:五靈脂 1513.4. 減:枯白礬 1513.5. 功效:偏風,卒中風。中風肢體痹,頑疼少力。 151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 1514. 相似度50%:桂心湯 1514.1. 組成:桂(去粗皮,不得見火)1兩,烏頭(大者,炮,去皮臍)1兩。 1514.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614.3. 加:桂 1614.4. 減:枯白礬 1614.5. 功效:產(chǎn)宮氣寒,胎血凝沍,子死腹中。 1614.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九。 1615. 相似度50%:隔紙膏 1615.1. 組成:煅石膏(為末)、枯白礬(為末)各等分。 1615.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615.3. 加:煅石膏 1615.4. 減:烏頭 1615.5. 功效:臁瘡,濕毒瘡。 1615.6. 來源:《外科經(jīng)驗方》。 1616. 相似度50%:附子湯 1616.1. 組成:桂(去粗皮,不得見火)1兩,烏頭(大者,炮,去皮臍)1兩。 1616.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616.3. 加:桂 1616.4. 減:枯白礬 1616.5. 功效:子死腹中。 1616.6. 來源:《普濟方》卷三五七。 1717. 相似度50%:二虎丸 1717.1. 組成:烏頭4兩,附子4兩。 1717.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717.3. 加:附子 1717.4. 減:枯白礬 1717.5. 來源:《證類本草》卷十引《梅師方》。 1718. 相似度50%:滌光散 1718.1. 組成:枯白礬5分,銅青3分。 1718.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718.3. 加:銅青 1718.4. 減:烏頭 1718.5. 功效:目疾,屢服寒涼藥不愈,兩眼蒸熱,如火之熏,赤而不痛,滿目紅絲,血脈貫睛,瞀悶昏暗,羞明畏日;或上瞼赤爛,或冒風沙而內外眥皆破。 1718.6. 來源:《古今醫(yī)鑒》卷九。 1719. 相似度50%:導痰丸 1719.1. 組成:枯白礬半兩,僵蠶1兩。 1719.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719.3. 加:僵蠶 1719.4. 減:烏頭 1819.5. 功效:中風癱瘓,胸膈有痰涎不利。 1819.6. 來源:《普濟方》卷一○四。 1820. 相似度50%:菖蒲散 1820.1. 組成:菖蒲4分,烏頭(炮)4分。 1820.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820.3. 加:菖蒲 1820.4. 減:枯白礬 1820.5. 功效:小兒耳自鳴,日夜不止。風聾積久。 1820.6. 來源:《醫(yī)心方》卷二十五引《產(chǎn)經(jīng)》。 1821. 相似度50%:撥光散 1821.1. 組成:枯白礬5分,銅青3分。 1821.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821.3. 加:銅青 1821.4. 減:烏頭 1821.5. 功效:目疾,累服涼藥不愈,兩目蒸熱有如火熏,赤而不痛,紅絲血脈滿目貫睛,瞀悶昏暗,羞明畏日;或上下眼皮赤爛;或冒風沙,而內外眥皆破。 1821.6. 來源:《濟陽綱目》卷一○一。 1822. 相似度50%:碧玉丸 1822.1. 組成:生白礬、枯白礬各等分。 1922.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922.3. 加:生白礬 1922.4. 減:烏頭 1922.5. 功效:心胃刺痛。 1922.6. 來源:《魯府禁方》卷二。 1923. 相似度50%:堅固丸 1923.1. 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茴香子(炒)各等分。 1923.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923.3. 加:茴香子 1923.4. 減:枯白礬 1923.5. 功效:虛勞極冷,陽氣衰弱,小便數(shù)滑遺瀝,及婦人赤白帶下。 192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1924. 相似度50%:烏頭丸 1924.1. 組成:烏頭7枚(去皮,生為末),黃狗膽1枚。 1924.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1924.3. 加:黃狗膽 1924.4. 減:枯白礬 1924.5. 功效:打撲傷損。 2024.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2025. 相似度50%:朱砂丸 2025.1. 組成:枯白礬、黃丹各等分。 2025.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025.3. 加:黃丹 2025.4. 減:烏頭 2025.5. 功效:大人、小兒或上格吐逆,下注泄瀉。 2025.6. 來源:《普濟方》卷二○八。 2026. 相似度50%:止嗽散 2026.1. 組成:半夏1兩半(湯洗7次),枯白礬4兩。 2026.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026.3. 加:半夏 2026.4. 減:烏頭 2026.5. 功效:咳嗽痰涎。 2026.6.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五。 2027. 相似度50%:珍珠丸 2027.1. 組成:枯白礬、寒水石(燒過成粉)各等分。 2027.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127.3. 加:寒水石 2127.4. 減:烏頭 2127.5. 功效:小兒瀉后脾虛,吐食不止。 2127.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五二引《醫(yī)林方》。 2128. 相似度50%:元陽丹 2128.1. 組成:烏頭、干姜各等分(并生用)。 2128.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128.3. 加:干姜 2128.4. 減:枯白礬 2128.5. 功效:陰毒傷寒始得,頭痛腰重,眼睛疼,身體倦怠而甚墊,四肢厥逆冷,額上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煩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六脈沉細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并治氣痛。 2128.6. 來源:《陰證略例》。 2129. 相似度50%:一字散 2129.1. 組成:烏頭(生用)半兩,青礬半兩。 2129.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129.3. 加:青礬 2129.4. 減:枯白礬 2129.5. 功效:賊風吹著,口眼喎斜。 2229.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 2230. 相似度50%:羊蹄根散 2230.1. 組成:羊蹄根8錢(末),枯白礬2錢。 2230.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230.3. 加:羊蹄根 2230.4. 減:烏頭 2230.5. 功效:諸癬。 2230.6. 來源:《金鑒》卷七十四。 2231. 相似度50%:小臘茶煎 2231.1. 組成:銅錢100個,烏頭7個。 2231.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231.3. 加:銅錢 2231.4. 減:枯白礬 2231.5. 功效:陰瘡,癢痛出水,久不愈。 2231.6. 來源:《雞峰》卷二十二。 2232. 相似度50%:消毒膏 2232.1. 組成:馬牙消1兩(燒赤,研),烏頭(大者2枚,燒存性,研)3分。 2232.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332.3. 加:馬牙消 2332.4. 減:枯白礬 2332.5. 功效:風毒走注疼痛,筋脈攣急。 2332.6. 來源:《圣濟總錄》卷十。 2333. 相似度50%:神效太一丹 2333.1. 組成:禹余糧4兩(火燒令赤,于米醋內淬,如此7遍后,搗研如面),烏頭1兩(冷水浸1宿,去皮臍,焙干,搗羅為末)。 2333.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333.3. 加:禹余糧 2333.4. 減:枯白礬 2333.5. 功效:冷勞,大腸轉泄不止。 2333.6. 來源:《圣惠》卷二十八。 2334. 相似度50%:烏頭丸 2334.1. 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五靈脂1兩。 2334.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334.3. 加:五靈脂 2334.4. 減:枯白礬 2334.5. 功效:牙齒風齲疼痛。 2334.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2435. 相似度50%:足踏丸 2435.1. 組成:烏頭3兩(去皮臍,生,搗末),樟腦2兩(細研)。 2435.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435.3. 加:樟腦 2435.4. 減:枯白礬 2435.5. 功效:腳氣腫滿,痛連骨髓。 2435.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十四。 2436. 相似度50%:烏頭丸 2436.1. 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石硫黃(研)1兩。 2436.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436.3. 加:石硫黃 2436.4. 減:枯白礬 2436.5. 功效:煩逆頭痛,齒痛。 243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2437. 相似度50%:烏頭湯 2437.1. 組成:烏頭(生用)1兩,蒼術2兩。 2437.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437.3. 加:蒼術 2537.4. 減:枯白礬 2537.5. 功效:冷氣心腹?jié)M脹,臍腹撮痛,吐逆泄瀉。 2537.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七。 2538. 相似度50%:烏頭散 2538.1. 組成: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梔子仁(生用)1兩。 2538.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538.3. 加:梔子仁 2538.4. 減:枯白礬 2538.5. 功效:九種心痛。 2538.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六。 2539. 相似度50%:烏頭散 2539.1. 組成:烏頭1枚(炮裂,去皮尖,為末),膩粉2錢匕。 2539.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539.3. 加:膩粉 2539.4. 減:枯白礬 2539.5. 功效:惡瘡。 2539.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三二。 2540. 相似度50%:烏頭散 2640.1. 組成:烏頭1兩,黃柏2兩。 2640.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640.3. 加:黃柏 2640.4. 減:枯白礬 2640.5. 功效:鼠瘺及癰。 2640.6. 來源:《醫(yī)心方》卷十六引《古今錄驗》。 2641. 相似度50%:烏靈丸 2641.1. 組成:烏頭(削去皮臍)1兩,五靈脂(炒)2兩。 2641.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641.3. 加:五靈脂 2641.4. 減:枯白礬 2641.5. 功效:癱瘓風,久患風虛麻痛,行步艱難。 2641.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 2642. 相似度50%:烏連湯 2642.1. 組成:黃連(去須)、烏頭(炮,去皮尖)各等分。 2642.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642.3. 加:黃連 2642.4. 減:枯白礬 2742.5. 功效:脈痔下血不止。 2742.6. 來源:《三因》卷十五。 2743. 相似度50%:烏豆煎 2743.1. 組成:烏頭1兩(每枚4破之),大豆1兩半。 2743.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743.3. 加:大豆 2743.4. 減:枯白礬 2743.5. 功效:瘡疥。 274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2744. 相似度50%:頑癬方 2744.1. 組成:羊蹄根、枯白礬。 2744.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744.3. 加:羊蹄根 2744.4. 減:烏頭 2744.5. 功效:白殼瘡,即頑癬。 2744.6. 來源:《洞天奧旨》卷十五。 2745. 相似度50%:烏頭丸 2745.1. 組成:烏頭(生用,去皮臍)半兩,蛤粉半兩。 2845.2. 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 2845.3. 加:蛤粉 2845.4. 減:枯白礬 2845.5. 功效:血痢久虛,撮痛后重,下血不止。 284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28原方組成: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功效:婦人赤白帶下。來源:《普濟方》卷三三一。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相似度50%:桂心丸組成:桂心2兩,烏頭1兩。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桂心減:枯白礬功效:卒心痛。來源: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見《外臺》卷七。相似度50%:白虎丹組成:生白礬1兩,枯白礬1兩。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生白礬減:烏頭功效:水瀉痢疾。來源:《奇方類編》卷上。相似度50%:如圣丸組成:烏頭(端正大者,炮裂,去皮臍)、綠豆各等分。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綠豆減:枯白礬功效:水瀉并赤白痢。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相似度50%:青鹽散組成:青鹽(研)2兩,烏頭(粗銼)2兩。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青鹽減:枯白礬功效:牙齒疼風腫,時復發(fā)歇。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一九。相似度50%:青黛散組成:青黛、枯白礬各等分。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青黛減:烏頭功效:吐血、衄血。來源:《醫(y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王氏集驗方》。相似度50%:撲汗方組成:牡蠣粉1兩,枯白礬1兩。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牡蠣粉減:烏頭功效:陰囊潮汗。來源:《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相似度50%:枯礬散組成:燒棗子(存性)、枯白礬。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燒棗子減:烏頭功效:疳瘡。來源:《普濟方》卷三○一。相似度50%:金烏散組成:皂莢炭1兩,枯白礬1錢。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皂莢炭減:烏頭功效:頭耳眉癬,燕窩瘡。來源:《外科傳薪集》。相似度50%:金刀如圣散組成:松香1兩,枯白礬1兩。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松香減:烏頭功效:跌破刀傷。來源:《仙拈集》卷四。相似度50%:生生丹組成:生白礬1兩,枯白礬1兩。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生白礬減:烏頭功效:水瀉,痢疾,瘧疾。來源:《仙拈集》卷一。相似度50%:壞痰丸組成:皂角(刮去黑皮,酥炙黃色,去子)半斤,枯白礬半斤。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皂角減:烏頭來源:《御藥院方》卷五。相似度50%:鐵彈丸組成:五靈脂、烏頭(去皮臍并尖,并生用,取凈末)各等分。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五靈脂減:枯白礬功效:偏風,卒中風。中風肢體痹,頑疼少力。來源:《圣濟總錄》卷九。相似度50%:桂心湯組成:桂(去粗皮,不得見火)1兩,烏頭(大者,炮,去皮臍)1兩。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桂減:枯白礬功效:產(chǎn)宮氣寒,胎血凝沍,子死腹中。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九。相似度50%:隔紙膏組成:煅石膏(為末)、枯白礬(為末)各等分。原方對照:枯白礬5錢1分,烏頭1個(炒黃)。加:煅石膏減:烏頭功效:臁瘡,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