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站土建施工方案_第1頁
地鐵車站土建施工方案_第2頁
地鐵車站土建施工方案_第3頁
地鐵車站土建施工方案_第4頁
地鐵車站土建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鐵車站土建施工楊國偉上海地鐵建設有限公司引言地鐵具有運量大、快捷、安全、準時、舒適等特點,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發(fā)展方向。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是1863年在倫敦修建的,迄今已有近一個半世紀。這一個半世紀中,隨著土建施工技術、機械制造技術、通信及信號技術等諸多領域的飛速發(fā)展,地鐵事業(yè)亦取得了長足進步。從地鐵運營的里程上看,歐洲和北美發(fā)達國家占領先地位,但近20年發(fā)展中國家的地鐵事業(yè)也呈蓬勃發(fā)展之勢。我國1971年北京建成第一條地鐵,目前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多個城市均已部分建成并正在興建地鐵網(wǎng)絡,我國地鐵事業(yè)正進入一個發(fā)展高潮。上海早在1958年就已經(jīng)開始籌建地鐵,經(jīng)過長期摸索、克服了種種艱難,終于在1995年4月28日地鐵一號線建成試運營,歷時38年。其后,2000年7月地鐵二號線建成、2001年底明珠一期建成,目前在建或即將開工的有一號線北延伸(共和新路高架)、莘閔線、明珠二期、M8線、二號線西延伸、明珠一期北延伸、R4線等等。上海地鐵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fā)展階段。在上海軟土地區(qū),地層基本為飽和含水流塑或軟塑粘土層,抗剪強度低,含水量高達40%以上,靈敏度在4~5,壓縮性大都屬高壓縮,并具有較大的流變性,這種軟弱流變的地質條件決定了上海地區(qū)的基坑工程中環(huán)境保護問題更為突出。在上海曾出現(xiàn)一些深基坑周圍地層移動引起附近建筑和設施破壞的工程事故,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和經(jīng)濟損失,因此控制深基坑施工過程中的風險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土建施工在車站施工中所占的周期、投資都比較大,而且是車站施工中風險比較集中的階段,尤其應引起足夠重視。地鐵土建施工涉及到諸多工序,以下按工序介紹:圍護結構圍護結構的主要作用是與支撐一起形成支護體系,支擋坑內外的不平衡土壓力,保持基坑的穩(wěn)定。因此,圍護結構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在上海地鐵車站工程中,主要應用的有兩類圍護結構:地下連續(xù)墻和SMW(SoilMixingWall)工法。地下連續(xù)墻地下連續(xù)墻是在基坑四周通過成槽、鋼筋混凝土施工等工藝形成的具有較好強度、剛度和抗?jié)B性的地下連續(xù)壁。地下連續(xù)墻具有剛度大、抗?jié)B性能好、施工過程中無振動、無噪音等特點。地下連續(xù)墻作為地鐵車站深基坑的擋土圍護結構,施工時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小,適宜在城市建筑密集區(qū)域作業(yè)。一般地下連續(xù)墻適用于開挖深度14米以上的深基坑。根據(jù)地下連續(xù)墻在施工階段和使用階段的作用,地下連續(xù)墻可以分為單墻體系和雙墻體系。雙墻體系中,地下墻在施工階段作為擋土結構與支撐一起形成支護體系;在使用階段與內襯墻共同工作形成受力體系,承受結構荷載。單墻體系中,地下墻在施工階段作為擋土結構與支撐一起形成支護體系;在使用階段單獨作為承重體系的一部分,承受結構荷載。地下連續(xù)墻施工工藝地下連續(xù)墻工藝流程:導墻施工成槽成槽過程中應使用泥漿護壁,泥漿于現(xiàn)場配制。泥漿置換、清底吊放鎖口管鋼筋籠吊放混凝土澆搗鎖口管拔出地下連續(xù)墻施工前先要構筑導墻,導墻凈寬應比連續(xù)墻寬度稍寬約4cm,頂部比地面高4~5cm。一般導墻深度約1.5米,遇障礙物或暗浜等特殊情況時,應先行處理,考慮導墻加深并要求導墻落到原狀土上。地下連續(xù)墻分幅成槽和澆搗混凝土,每次成槽寬度約2~6米,平面形狀有“—”形、“L”形和“T”形等。槽段有先行幅和后行幅之分,先行幅在槽段兩頭放置鎖口管。地下連續(xù)墻接頭常用的有:預制接頭、剛性接頭、柔性防水接頭和預留注漿孔接頭等。地墻施工控制要點:導墻軸線和標高的復測:導墻軸線決定著地下連續(xù)墻的位置;導墻頂標高將影響到鋼筋籠的入槽標高。在單墻結構地鐵車站中,進而將影響到鋼筋連接器與底板、中樓板和頂板鋼筋的連接。因此,導墻的軸線和標高,施工單位必須報驗。成槽泥漿性能指標的控制:成槽泥漿的比重、粘度、含砂量等項指標,不僅影響槽壁的穩(wěn)定,同時也影響地下連續(xù)墻混凝土的密實性和防水性能。因此,在地墻成槽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必須逐幅槽段進行抽檢,將泥漿指標控制在設計要求或規(guī)范規(guī)定的范圍內。成槽深度、垂直度:成槽深度、垂直度,必須控制在設計或規(guī)范允許范圍內,一般應控制地墻垂直度高于3/1000,對于單墻結構車站,尤其應嚴格控制地墻的垂直度;成槽達到設計標高后,應進行清槽,以提高地墻的承載能力,減小沉降量。鋼筋籠:在鋼筋品種、規(guī)格、數(shù)量符合設計要求的前提下,對單墻結構地下連續(xù)墻,應重點控制:鋼筋連接器與底、中、頂板對應位置的準確性;鋼筋籠入槽時籠頂標高即吊筋長度控制,以確保鋼筋連接器位置的準確?;炷翝仓簷z查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強度和抗?jié)B等級、坍落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查導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避免因埋管過淺造成夾泥斷墻事故;計算地墻混凝土的充盈系數(shù),判斷地墻施工質量。減少地下連續(xù)墻施工中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的若干措施減小槽幅寬度加固槽壁土體,一般用攪拌樁或注漿等方法加固。做高導墻抬高泥漿液面或降水加大槽內外液面高差。在保護對象和槽壁間設置隔離樁。SMW工法SMW工法是指將土與水泥漿攪拌后形成攪拌樁墻體,在墻體中插入高強度勁性芯材(一般為型鋼)使之與攪拌樁墻體形成的復合擋土墻。SMW工法作為基坑圍護結構于1976年由日本竹中土木株式會社與成幸工業(yè)株式會社開發(fā)成功并應用。1986年日本材料協(xié)會編制了SMW工法的施工規(guī)范,使SMW工法的應用出現(xiàn)了一個高潮。據(jù)統(tǒng)計,至1993年,這一工法占日本基坑圍護結構的50%,目前占到80%,已成為基坑圍護的主要工法。國內應用攪拌樁作圍護和地基加固始于80年代,但當時使用的是純攪拌樁,未加型鋼。明珠二期蘭村路站是目前國內以SMW工法作為圍護結構的最大的基坑工程,該基坑圍護結構全長700多米、最深達26米。SMW工法作為一種新型的圍護結構,具有以下特點: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小、高止水性、可在各種地層中使用、大厚度和大深度、施工速度快、造價低、環(huán)境污染小。 2.1.SMW工法施工工藝 SMW工法施工工藝流程:(攪拌樁施工工藝見攪拌樁節(jié))SWM工法工藝流程圖2.2.SMW工法施工控制要點在攪拌機過程中,注入地層的漿液有一部份會流返回地面,須沿擋向施作一溝槽。溝槽邊設固定支架,以便固定插入的H型鋼。在攪拌成樁時,所需容量70~80%的水泥漿宜在下行鉆進時灌入,其余的20~30%宜在螺旋鉆上行回程時灌入。此時所需水泥漿僅用于充填鉆具撤出留下的空隙。螺旋鉆上拔的灌漿,對于飽和疏松的土體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這種地層中的柱體易產生空隙。螺旋鉆上行時,螺鉆最好反向旋轉,且不能停止,以防產生真空,有真空就可能導致柱體墻的坍塌(非飽和土體)。 施工應按跳孔順序進行,為保證圍護結構的連續(xù)性和接頭施工質量,兩樁搭接部分應重復套鉆。在攪拌樁的施工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水泥漿液的注入量和攪拌沉入及提升量及提升速度。下鉆進的速度應比上提時的速度慢一倍左右,以便盡可能保證水泥土的充分攪拌,又可獲得較高的貫入速度。在砂土互層或土性變化較大的場地施工時,應根據(jù)各種土質的情況選擇水泥漿液的配合比,以便得到較均勻的墻體,確保工程質量。H型鋼的回收,通過在插入的H鋼表面涂一層減摩材料,從而使H型鋼便于拔出回收。針對不同工程,不同水泥漿液配合比,在施工前作H型鋼的拉拔試驗,以確保H型鋼的順利回收?;娱_挖時圍護墻體會產生彎曲變形,彎曲后H型鋼的回收會比較困難,因此若考慮型鋼回收則開挖過程中應盡量減小圍護結構的變形。水泥漿液中的摻加劑:國內工程多摻入一定量的木質素,以減小水泥漿液在注漿過程的堵塞現(xiàn)象。也可在水泥漿液中摻加膨潤土,利用膨潤土的保水性以增加水泥土的變形能力。不致因墻體變形而過早開裂,從而影響墻體的抗?jié)B性。日本公司在施工時,材料的配比基本是1m3土體注入水泥75~200kg,膨潤土10~30kg,水灰比w/c為0.3~0.8,根據(jù)工程類別及土性選擇使用。加固由于上海地區(qū)土質松軟、含水量高、流變性強,因此對于較深的基坑,若不采取措施則開挖變形將較大。由于地鐵基坑大多處于城市建筑物、管線較密集地區(qū),對變形控制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基坑深度大、周圍環(huán)境復雜時,應考慮對基坑進行加固?;蛹庸谭椒ㄓ泻芏喾N,這里主要介紹在地鐵工程中應用較多的幾種:注漿法、深層攪拌法、旋噴法等。廣意上講此三種工法均屬于注漿工法,此處所講的注漿法是指狹義上的注漿法即通過注漿管進行的單液漿或雙液漿施工方法。1、注漿加固注漿法是指將注漿管置于(打入法、鉆孔法、振沖法等)所要加固的地層中,通過注漿管注入漿液,使之與土體形成復合體,增加土體強度。根據(jù)注漿進入土體的壓力、摻和方式的不同,注漿可分為劈裂注漿和壓密注漿。當注漿壓力比較大時,漿液將沿作土體的薄弱處注入,沿徑向流動,最終形成狼牙棒式的注漿體,這種方法稱之為劈裂注漿。當壓力較小時,漿液壓力不足以劈裂土體,注漿體呈柱狀,主要通過擠密作用加強土體,此方法稱之為壓密注漿。根據(jù)漿液成分和配比的不同,可分為單液漿和雙液漿。單液漿主要材料為水泥(可摻加適量的粉煤灰),而雙液漿主要為水泥(適量粉煤灰)和水玻璃溶液的混合液。由于水泥漿和水玻璃液混合后會迅速凝固并產生強度,因此雙液漿可用于工期緊、早期強度要求比較高的基坑加固。注漿工藝流程:注漿孔定位漿液配置機架就位注漿管鉆進(或打入、振入)漿體注入邊提升注漿管機架移位注漿控制要點:控制漿液配比正式施工之前,根據(jù)攪拌罐容積和設計配合比,配制標準水泥漿液,測得標準條件下水泥漿比重和粘度。施工過程中應隨機抽檢水泥漿比重、粘度,以檢查水泥摻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刂谱{量應配置漿液流量自動記錄裝置,如實記錄漿液注入量。若無流量計,則在正式施工前,應對攪拌罐的容積進行標定,根據(jù)配合比、水灰比要求和加固深度、設計孔距等項數(shù)據(jù),通過計算確定每孔水泥漿液注入量,作為施工標準和檢查依據(jù)??刂剖┕?shù)首先是加固深度部位的控制,復核鉆桿長度,使其滿足加固深度要求;其次,施工中隨機檢查施工參數(shù)的執(zhí)行情況,如注漿壓力、注漿量、拔管間距等,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整改。加固效果檢驗:確定檢驗方法,應滿足設計單位提出的檢驗指標的要求,通常要求加固后土層的PS值達到1.0~1.5Mpa。要求進行靜力觸探檢驗,檢驗點位應隨機抽樣確定。2、攪拌樁加固攪拌樁是指利用特殊的攪拌頭或鉆頭,鉆進地基至一定深度后,噴出固化劑,使其沿著鉆孔深度與地基土強行拌和而形成的加固土樁體。固化劑通常采用水泥或石灰,可以是漿體或粉體。攪拌樁適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質土和含水量較高而地基承載力小于120Kpa的粘土、粉土等軟土地基。攪拌樁施工時無振動、無噪聲、無泥漿污染、適合于在城市建筑物等密集地區(qū)進行地基加固。根據(jù)機械中攪拌頭數(shù)量可分為:單軸機、兩軸機、三軸機和多軸機。每種機械在加固過程中的擠土和涌土性能均不相同,應引起足夠重視。攪拌樁加固工藝流程定位攪拌下沉噴漿提升重復攪拌下沉重復攪拌提升清洗移位3、旋噴加固旋噴加固是通過旋噴管將高壓噴射流注入土體內,使之與土體充分混合并重新結構從而提高土體強度的一種加固方法。旋噴加固的特點:受土層、土的粒度、土的密度、硬化劑粘性、硬化劑硬化時間的影響較小,可以廣泛應用于淤泥、軟弱粘土、砂土甚至砂卵石地層等。加固體強度較高,可達100~2000Kpa。可以有計劃地在預定地范圍內注入必要地漿液,形成一定距離地樁,或連成一片地排樁或薄地帷幕,加固深度可以自由調節(jié)。可以形成垂直的墻體亦可以根據(jù)需要形成水平或傾斜墻體。旋噴法可分為單管旋噴、二重管旋噴和三重管旋噴。單管時僅噴射高壓漿體;二重管旋噴同時噴射高壓漿體和高壓空氣;三重管旋噴噴射噴射高壓漿體、高壓空氣以及高壓水。其中二重管旋噴加固半徑可達100cm,三重管旋噴加固半徑可達80~200cm。旋噴加固工藝:旋噴加固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成孔階段,即用普通或專用鉆機,驅動密封良好的噴射管和噴射頭進行成孔,成孔時可采用水沖或振動的方法。第二階段為噴射加固階段,即用高壓漿體(以及高壓水和空氣)以較高的壓力從噴嘴中向土中噴射。同時一邊噴射一邊提升,使?jié){體與周圍土體混合,形成圓柱狀的加固體。旋噴加固控制要點:旋噴樁漿液的固化劑可選用425、5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液的水灰比應根據(jù)土體加固強度的需要選為1:1~1.5:1。水泥漿液中可添加水玻璃等化學輔助材料和摻合料,以及速凝、早強、懸浮等外加劑,漿液配比應通過試驗確定。鉆機安放應保證足夠的平整度和垂直度,鉆桿傾斜度不得大于1%,鉆孔孔位與設計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水泥漿拌制系統(tǒng)應配有可靠的計量裝置;噴漿系統(tǒng)應配備流量表、壓力計等檢測裝置;在噴漿過程中對提升速度應有控制裝置和措施。施工前應對漿液流量、噴漿壓力、噴嘴提升速度等進行標定。水泥漿宜在旋噴前一小時內攪拌,旋噴過程中冒漿量應控制在10~25%。相鄰兩樁施工間隔時間應不小于48小時,間距應不小于2m。成樁過程中鉆桿的旋轉和提升必須連續(xù)不中斷,拆卸鉆桿續(xù)噴時,注漿管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mm;在高壓噴射注漿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進行補救,排除故障后復噴高度不得小于500mm;對泥漿的沉淀和排放應進行周密的設計和處理,確保施工過程中場地的清潔和不污染環(huán)境;降水1、深基坑降地下水的作用:保持開挖面的干燥,便于開挖施工增加基坑穩(wěn)定性改善基坑土體的特性,增加土體強度防止坑底的隆起和破壞降水工藝有很多種,如電滲法、噴射法、真空法等,有輕型井點、深井井點等。在選取時需根據(jù)不同的土層特性及基坑深度確定。見下表:土層名稱滲透系數(shù)(m/dd)土的有效粒徑(mmm)采用的降水方法備注粘土0.0010.003電滲法一般可用名排水,挖挖掘較深時可可用電滲法重粉質粘土0.001~0..05粉質粘土0.05~0.11粉土0.1~0.50.003~0..025真空法、噴射井點點、深井法上海地區(qū)使用較多多粉砂0.5~1.0細砂1~50.1~0.255普通井點法、噴射射井點、深井井法中砂5~200.25~0.55粗砂20~500.5~1礫石>50多層井點或深井法法有時需水下挖掘當土層的滲透系數(shù)較低時應采用真空井點系統(tǒng),以便在井點周圍形成部分真空,增加流向井點管的水力坡度。上海地鐵深基坑采用較多的為真空深井法。采用深井井點時,應根據(jù)土層滲透系數(shù)的不同開一截濾管或多截濾管。濾管周圍應均勻填充填料,以保證水可以透過填料,而土體顆粒不會透過從而堵塞濾孔。填料應根據(jù)土體顆粒組成確定。為防止真空泄漏,應在孔口一定高度內用粘土回填密實。降水施工的注意事項:應根據(jù)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場地的施工條件、周圍環(huán)境條件、機具及材料供應條件等,合理地選用輕型井點、噴射井點、深井井點、真空深井井點等井點類型,以及井點構造措施。井點降水以不影響鄰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線的安全為原則,必要時應采取回灌措施?;咏邓仨氃诳觾韧飧鶕?jù)需要設置數(shù)量足夠觀測孔,并在坑外設置地面沉降觀測點;若遇承壓水,應對坑底穩(wěn)定性進行驗算。必要時,應采用降承壓水的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正式降承壓水前應做抽水試驗,確定降水參數(shù);井點布置應綜合考慮基坑周圍環(huán)境條件、地質條件和現(xiàn)場施工條件,當基坑周圍環(huán)境容許時,宜在基坑外設置井點;施工中應將基坑內的降水和抽取承壓水分成兩個獨立的系統(tǒng),并根據(jù)各自的技術要求制定降水組織設計。承包商應對各工況下坑底抗承壓水頭的安全系數(shù)進行驗算,并根據(jù)驗算結果制定詳細的降水和封井計劃。應對成井口徑、井深、井管配置、砂料填筑、洗井試抽、出水量等關鍵工序做好詳細的紀錄,每道工序完成后應進行檢查和確認;應指定專人負責抽水、觀測,并詳細記錄水位、水量變化情況;開挖及支撐1、開挖下圖為上海地區(qū)軟土的流變試驗,從圖中可以知道:上海軟土流變試驗曲線在土體主壓力較小時()蠕變變形很小,主要是彈性蠕變;不排水土體的流變要比排水土體的流變性顯著,當(此應力約相當于14~15m的深基坑擋墻被動區(qū)土體的壓應力)不排水的土樣蠕變到最后會發(fā)生破壞,即呈破壞型;而排水土樣蠕變則呈衰減型,蠕變是收斂和穩(wěn)定的;當土體主應力達到或超過發(fā)生不收斂蠕變的極限應力水平時,從開始蠕變到蠕變速率急劇增大而發(fā)生破壞只有幾天的時間,這說明在應力水平高的情況下,土體會在一定的承載時間內,以不易察覺的蠕變速度發(fā)生破壞。從上述的試驗結果的分析中可知,在處于具有流變地層的深基坑中,土的流變特性不僅會影響到基坑的穩(wěn)定,而且對于基坑的變形控制也至關重要,這在控制基坑變形要求高的基坑工程中尤為突出。同時,在流變特性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取得有關控制軟土深基坑變形的幾點重要啟示:分層分塊開挖能夠有效地調動地層的空間效應,以降低應力水平、控制流變位移。減少每步開挖到支撐完畢的時間,即無支撐暴露時間,可明顯控制擋墻的流變位移,這在無支撐暴露時間小于24小時效果尤其明顯。解決軟土深基坑變形控制問題的出路在于規(guī)范施工步序和參數(shù),并將其作為實現(xiàn)設計要求的保證。地鐵深基坑施工工序及其參數(shù)可分為兩種:長條形深基坑開挖(車站基坑標準段)如下圖所示,其特點是基坑寬度較窄,一般為20左右,條形深基坑開挖施工技術要點是按有限長度L分段開挖和澆筑底板。每段開挖中又分層、分小段、限時完成每小段的開挖和支撐工作。每層厚度為hi,每小段寬度b,每小段開挖及支撐的工作在Tr時間內完成。主要施工參數(shù)見下圖。主要施工參數(shù):主要施工參數(shù):分段長度:L≤25m每小段寬度:b=3~6m每層厚度:hi:=3~4m每小段開挖支撐時限:Tr=8~24小時。車站標準段深基坑的開挖參數(shù)主要施工參數(shù):主要施工參數(shù):①~⑥為開挖步序,每層厚度:hi:=3~4m,每小段土條開挖寬度:B=3~8m,①~⑤每小段開挖支撐時限:Tr=8~24小時。車站深基坑端頭井斜撐部分的開挖步序和參數(shù)基坑角部斜撐部分(端頭井部分)的開挖如下圖所示,先自基坑角點沿垂直于斜撐方向向基坑內分步開挖,每步挖土適當限定寬度,每步開挖與支撐工作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兩個斜撐范圍內的三角形土體開挖后,再挖除坑內余留的土體。如每步斜條狀開挖長度大于20m時則先挖中間再挖兩端。其主要施工參數(shù)如下圖所示。從上面的基坑開挖方式中可以看出,基坑開挖分層數(shù)、每一層的厚度、每小段的開挖順序、尺寸和無支撐暴露時間等是和軟土流變變形直接相關的重要施工參數(shù)。當這些參數(shù)和地基土參數(shù)、支護結構參數(shù)一起被作為基坑設計依據(jù)并在施工中得以切實實施,軟土基坑變形就能夠真正得以合理而準確的預測和控制。變形控制的主要措施有:調整后繼開挖步序和參數(shù),這是運用軟土基坑工程時空效應規(guī)律,控制基坑變形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當基坑變形或變形速率超過警戒值,應用考慮時空效應的計算方法,可以找出后繼開挖中滿足環(huán)境保護要求的施工參數(shù)。利用雙液分層注漿注漿控制基坑擋墻位移或保護對象的位移,注漿時要結合跟蹤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謹慎合理地選用注漿參數(shù)。局部增設支撐或調整支撐位置。深基坑開挖過程的控制要點:基坑開挖必須按設計要求分段開挖和澆筑底板。每段開挖中又分層、分小段,并限時完成每小段的開挖和支撐。因此,主要施工參數(shù)有:分段、分層、分小段;每小段寬度,每小段開挖的無支撐暴露時間以及每小段開挖厚度。車站端頭井的開挖,應首先撐好標準段內的2根對撐,再挖斜撐范圍內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內的其余土方。斜撐范圍內的土方,應自基坑角點沿垂直于斜撐方向向基坑內分層、分段、限時地開挖并架設支撐。對長度大于20m的斜撐,應先挖中間再挖兩端。主要施工參數(shù)有:每小段寬度,每小段開挖的無支撐暴露時間以及每層開挖厚度。基坑開挖過程中嚴禁超挖,分層開挖的每一層開挖面標高不得低于該層支撐的底面或設計基坑底標高?;涌v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并進行必要的人工修坡。應對暴露時間較長或可能受暴雨沖刷的縱坡采用坡面保護措施,嚴防縱向滑坡。開挖過程中應及時封堵地下連續(xù)墻接縫或墻體上的滲漏點??拥组_挖與底板施工設計坑底標高以上30cm的土方,應采用人工開挖,局部洼坑應用礫石砂填實至設計標高??拥讘O集水坑,以及時排除坑底積水。集水坑與基坑擋墻內側的距離應大于1/4基坑寬度。在開挖到底后,必須在設計規(guī)定時間內澆筑混凝土墊層(包括砼墊層以下的礫石砂墊層或倒濾層)。墊層所用混凝土的強度以及達到強度的時間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必須在設計規(guī)定的時間內澆筑鋼筋混凝土底板。2、支撐在深基坑的施工支護結構中,常用的支撐系統(tǒng)按其材料分可以有鋼支撐和鋼筋混凝土支撐等種類。其優(yōu)缺點比較如下表。鋼支撐鋼筋混凝土支撐優(yōu)點◆便于安裝和折除◆材料的消耗量小◆可以及時施加預應應力以減少無無支撐暴露時時間,合理地地控制軟土基基坑變形◆有利于縮短工期◆整體剛度好◆節(jié)點構造處理相對對簡單◆結構穩(wěn)定性好缺點◆整體剛度較弱◆穩(wěn)定性差◆節(jié)點構造處理難度度大◆制作時間長于鋼支支撐,不利于于減少無支撐撐暴露時間◆拆除工作比較繁重重◆材料的回收利用率率低◆工期相對較長就支撐結構的發(fā)展方向而言還是應該推廣使用鋼支撐,努力實現(xiàn)鋼支撐桿件的標準化、工具化,建立鋼支撐制作、安裝、維修一體化的施工技術力量,提高支撐結構的施工水平。但還需強調指出,支撐系統(tǒng)應因地制宜,在特定條件下,鋼筋混凝土支撐仍有其存在和優(yōu)化的必要。上海地鐵深基坑工程中絕大部分使用鋼支撐。支撐結構體系由圍檁、支撐桿或支撐桁架、立柱、立柱樁等組成。深大基坑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對支撐系統(tǒng)中各節(jié)點,特別是多支撐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的構造細節(jié),做深入分析和謹慎處理,嚴防“一點失穩(wěn)、全盤皆垮”的災害性事故。圍檁支撐結構的圍檁直直接與圍護壁壁相連,圍護護壁上的力通通過圍檁傳遞遞給支撐結構構體系。在采采用地下連續(xù)續(xù)墻的地鐵地地鐵車站深基基坑中,常常常不設圍檁而而直接將支撐撐撐于地下墻墻面上,這種種支撐布置要要和地下墻相相配,通常每每道在一幅地地下墻上設兩兩根對撐。支撐桿是支撐撐結構中的主主要受壓桿件件,由于受自自重和施工荷荷載的作用,支支撐桿屬于一一種壓彎桿件件。支撐桿相相對于受荷面面來說有垂直直于荷載面和和傾斜于荷載載面二種,對對于斜支撐桿桿要注意支撐撐桿和地下墻墻(或圍檁)連連接節(jié)點的力力的平衡。立柱和立柱樁支撐桿和支支撐桁架需要要有立柱來支支承,立柱通通常采用H型鋼或鋼格格構柱。立柱柱下要有立柱柱樁支承,立立柱樁可以借借用工程樁、也也可以單獨設設計用于支承承立柱。立柱柱和立柱樁可可有效地保證證支撐的穩(wěn)定定性,但立柱柱的沉降或回回彈會引起支支撐次應力,降降低支撐穩(wěn)定定性。實測數(shù)數(shù)據(jù)表明,基基坑開挖到15m的坑底回彈彈范圍通常是是坑底以下112m深度內內,因此建議議立柱樁要穿穿越這一回彈彈區(qū)域。支撐安裝和制作要要點在開挖每一層的每每小段的過程程中,當開挖挖出一道支撐撐的位置時,即即在支撐兩端端墻面上測定定出該道支撐撐兩端與地下下墻(或圍檁檁)的接觸點點,以保證支支撐與墻面垂垂直且位置準準確,對這些些接觸點要整整平表面,畫畫出標志,并并量出兩個相相對應的接觸觸點間的支撐撐長度,以使使地面上預先先按量出長度度配置支撐,并并配備支撐端端頭配件以便便于快速裝配配。而在地面面上要有專人人負責檢查和和及時提供開開挖面上所需需要的支撐及及其配件,支支撐在使用前前應進行試裝裝配,以保證證支撐有適當當?shù)拈L度和足足夠的安裝精精度,對不符符合技術要求求的支撐配件件一律棄用。支撐就位后應及時時準確施加預預應力,在施施加預應力進進程中要將鋼鋼支撐接頭處處連接螺栓擰擰緊三次以上上以保持預應應力。所施加加的支撐預應應力的大小應應由設計單位位根據(jù)設計軸軸力予以確定定。通常取值值為:第一道道支撐預加軸軸力應大于設設計軸力的50%;第二道及及其下各道支支撐預加軸力力為設計軸力力的80%。對于施加加預應力的油油泵裝置要經(jīng)經(jīng)常校驗,以以使之運行正正常,所量出出預應力值準準確。每根支支撐施加的預預應力值要記記錄備查。為防止支撐施加預預應力后和地地墻(或圍檁檁)不能均勻勻接觸而導致致偏心受壓,首首次施加預應應力后立即在在空隙處以速速凝的細石混混凝土填實。預應力復加在第一次加預應力力后12小時內觀測測預應力損失失及墻體水平平位移,并復復加預應力至至設計值;當晝夜溫差過大導導致支撐預應應力損失時,應應立即在當天天低溫時段復復加預應力至至設計值;墻體水位移速率超超過警戒值時時,可適量增增加支撐軸力力以控制變形形,但復加后后的支撐軸力力和擋墻彎矩矩必須滿足設設計安全度要要求;當采用被動區(qū)注漿漿控制擋墻位位移時,應在在注漿后1~2h內對在注漿漿范圍的支撐撐復加預應力力至設計值,以以減少擋墻外外移所造成的的預應力損失失。內部結構車站內部結構施工工主要包括以以下幾部分::板頂板、中板、底板板;側墻雙墻體系中中側墻與地墻墻共同作用,單單墻體系中無無側墻;梁柱柱體系等。結構施工中控制要要點如下:1、底板板施工(1)底底板施工前應應將坑底軟弱弱土清除干凈凈,并用礫石石、砂、碎石石或素混凝土土填平。(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