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馮至散文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馮至散文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馮至散文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馮至散文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散文專題訓練-馮至散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散文專題訓練----馮至散文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一棵老樹馮至我們搬到這里來時,所遇見的第一個人是一個放牛的老人。他坐在門前的一塊石墩上,兩眼模糊,望著一只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他好比一棵折斷了的老樹,樹枝樹葉,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風雨折去了,化為泥土,只剩下這根禿樹干,沒有感覺地蹲在那里,在繼續(xù)受著風雨的折磨;從遠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還是一塊石,絕不會使人想到,它從前也曾生過嫩綠的枝葉。時間對于他已經沒有意義。氣候的轉變他也感覺不到,我只看見他春、夏、秋、冬,無論早晚,只是穿著一件破舊的衣裳。他步履所到的地方,只限于四周圍的山坡,好像這山林外并沒有世界;他摻雜在林場里的雞、犬、馬、牛的中間,早已失卻人的驕傲和夸張。他“生”在這里,他沒有營謀,沒有積蓄,使人想到耶穌所說的“天上的飛鳥”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水牛,龐大的身軀,緩緩地在草地上走著,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還存留在它的身上。山坡上,樹林間,老人無言,水牛也沒有聲音,蹣蹣跚跚,是一幅憂郁的畫圖。因為他們同樣有一個忘卻的久遠在過去,同樣拖著一個遲鈍在這靈巧的時代。老人的生活從未有過變動。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一天了。他和看山的少年共同抱著一只小牛進來了。他的面貌仍然是那樣呆滯,但是舉動里略微露出來了幾分敏捷。他把小牛放在棚外,在很短的時間內把那許久不曾打掃過的牛棚打掃得干干凈凈,鋪上焦黃的干草,把小牛放在干草上。他不說話,但是這番工作無形中泄露出一些他久已消逝了的過去。此后老牛的身后又多了一只小牛。他呢,經過一番所謂興奮后,好像眼前并沒有增加了什么。一天下午,老牛不知為什么忽然不愛走動了,老人舉起鞭子,它略微走幾步,又停住了,他在它面前堆些青草,它只嗅一嗅,并不吃。老人目送幾個人想盡方法把這病牛牽走,并不帶一點悲傷。他抽完了一袋煙,又趕著小牛出去了,他看這小牛和未生小牛以前的那只老牛一樣。在他看來,仿佛從頭到了,只是一只,并無所謂更換。可是這老人面前的不變終于起了變化。今年初夏的雨水分外少,山下村莊里種的秧苗都快老了,還是不能插,沒有一個人不在盼望云。一天上午,老人和平素一樣,吃完午飯,就趕著牛出去了。大家正在熱得疲憊的時候,寂靜的林場的院子里吹來一陣涼風,轉瞬間煙云布遍天空。雨,繼續(xù)了三個鐘頭,山上的雨水到處順著枯竭了許久的小溝往下流。人人都緩了一口氣,盡在雨聲里亂談亂講,卻沒有一個人想起外邊的大雨里還有兩個生命。雨止了,院子里明亮起來,老人也牽著小?;貋砹恕H撕团6际且粯訚窳芰艿?,神情沮喪,好像颶風掠過的海濱的漁村,全身都是零亂。人們亂忙忙的,仍然是沒有人理會他們。等到老人把衣服烘干再走出來時,小牛伏在地上已經不能動轉。這只有幾個月的小生命,擔不起這次宇宙的暴力,被驟雨激死了。當晚工人們在林邊掘了一個坑,把小牛埋在里邊。埋葬后,老人還在漆黑的夜色里坑旁邊坐了許久。最后,一步步地挪回來。第二天,我看見他坐在門前的石墩上,手里仍然拿著放牛的鞭子,但是沒有牛了。他好像變成一個盲人,眼前盡管是無邊的綠色,對于他也許是一片白茫茫吧。幾十年的歲月,沒有一天沒有水牛,他都實實在在地度過了,今天他卻有如一個鐘面上沒有指針。老牛病死,小牛淋死,主人有些凄然??紤]結果,暫時不買新牛。所成問題的,是這老人如何安插。他現(xiàn)在什么事也不能做了,主人感念他在這里工作了幾十年,給他一些養(yǎng)老費,送他回家去。家?不但旁人聽了有些驚愕,就是老人自己也會覺得驚奇。他在這里有幾十年,像是生了根,至于家,早已變成一個遙遠、生疏、再也難以想象的處所了。他再也沒有勇氣去到那生疏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孫兒孫媳,但是他久已記不得他們是什么面貌,什么樣的人。人們叫他走,說是回家,在他看來,好比一個遠征。他這樣大的年紀,哪里當?shù)闷鹨粋€遠征呢……又過了幾天,門外的狗在叫,門前呆呆地站著一個年輕的農夫,他說:“祖父回到家里,不知為什么,也不說,也不笑,夜里也不睡,只是睜著眼坐著。前晚糊里糊涂地死去了?!边@如同一棵老樹,被移植到另外一個地帶,水土不宜,死了。在山上兩年的工夫,我沒有同他談過一句話,他也不知我是哪里來的人。我想,假如小牛不被冷雨淋死,他會還繼續(xù)在這山上生長著,一年一年地下去,忘卻了死亡。(選自馮至散文集《山水》(1943),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講述了一位放牛老人與牛為伴、在山中靜默生存的故事,牛是老人生存的寄托和他作為存在者的獨特性標志。B.老人和牛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昭示著人與自然的相依無間。作者筆下的人和自然在氣質上是相似的,他們的生命之間有著強烈的關聯(lián)性。C.作者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手法,綜合使用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句式變換靈活,作品意蘊深遠。D.文章標題揭示了主旨。老人對生活失去了敏銳的感知能力,缺少活力,與樹一樣孤獨。標題啟發(fā)讀者去思考生命的意義。2.請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3.朱自清先生曾評價馮至能“在日常的境界里體味出精微的哲理”,請結合本文和教材中的《一個消逝了的山村》,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人的高歌馮至大家游西山回來,坐在滇池的船上,回望西山的峭壁,總不免要把那峭壁上鑿出來的龍門作為談話的資料。“這峭壁上一段小小的工程,比起云岡、敦煌等地的石窟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了”,M君這樣說。C君,略微知道一些昆明的掌故,聽了這話,不以為然,他說道:“不能這樣比。你要知道,像云岡,像敦煌,以及河南的龍門,多半是從南北朝開端,經過隋唐,一直到宋時,還在那兒開鑿,那是幾世紀內,千萬只手的成績。而這里的龍門規(guī)模雖然小,卻是一個人左手持鑿,右手持錘,只是兩只手一點一點地鑿成的——”M君不回答,C君回轉頭來,望著山腰上的三清閣繼續(xù)說:“在乾隆年間有一個石匠,他姓吳,他在沒有正式工作的時候,也離不開他的鑿和錘,他在昆明城內或四郊到處走著,看見路上或橋上有什么殘敗的地方,就施展開他手里的工具,加以修補。一天,他正在西郊修補一座小石橋,對面來了一個人,用手指著那峭壁向他說,你看那巉巖,那上邊有一座石室,從三清閣到石室是沒有道路的,人們只在巖石邊架上一條鐵索。人在鐵索上走著,稍一不慎,便會跌落到湖里。況且鐵索如今也朽敗不堪了,你為什么不一勞永逸,因山就勢,開鑿出一條石路呢?“那石匠聽了,望著西山的峭壁,心中就從巖石里盤算出一條宛宛轉轉,高下不平的小路。不久,他開始了他的工作:左手持鑿,右手持錘,不顧寒暑,不管風天或雨天,日日和那頑固的巖石搏斗。他不受任何人的幫助,十多年如一日,終于完成了我們方才登臨過的那條石路。這十多年的工夫,是單調的,除卻一鑿一錘從早到晚的聲音外,恐怕連話都沒有說的機會?!艾F(xiàn)在逛西山的人,沒有一個不到那里去玩一玩眺望湖景。就藝術來看,它當然抵不住云岡的任何一個石窟,但它的開鑿人的意志是值得我們欽佩的!尤其是因為他在剛鑿成的那一年便死去了?!盡君聽了這段話,也不敢再小看這段工程了,只是說了一句:“這類的故事,恐怕當時在云岡,在敦煌也少不了吧?!边@時同游的友人里有一位T君,顯著很沉默,當大家正在唏噓贊嘆的時刻,他說:“我望著這湖水總愛想到海,方才我聽完這段不言不語、與巖石搏斗的故事,不知怎么想起一個和海水有關系的人了?!拔业脑且黄?shù)兀挥谜f五谷不能生長,就是院子里想種一點花草,都必須到天津去取些泥土放在花盆里栽。糧食必須到外處去運,所以往營口的那條航線就成了那一帶居民的生命線了。在這線上有一塊只有兩三個漁村的荒島,附近的礁石最多,遇風暴或濃霧時最容易迷失方向,遠處也許有比這里更兇險的地方,但是人們死在這里的最多?!谠S多年前,也許是我祖母的兒童時代,有一只船跟平素一樣在一個風平浪靜的早晨從大沽口起錨出發(fā)了。走了兩三天,正在這荒島的附近,海上起了暴風,這只船觸在礁上沉沒了。其中有一個人,在垂死的時候遇了救,被另一只船載到營口?!斑@人在垂死的時候遇了救,覺得仿佛又換了一個生命一般,同時想到那無情的礁石和全船將沉時恐怖的情況以及自己臨死時的心情,剎那間就決定了一件事:在那荒島上為什么不建筑起一座燈塔呢?“從此他就飄流在營口一帶。他在他的家鄉(xiāng)成了一個傳說中的人物:有的說他死在海里了,有的說他遇了救不知流落在什么地方,有的說在營口街上被同鄉(xiāng)看見過,好像成為乞丐。他本人呢,卻像是化緣的和尚一般,到處請求布施,說是要在一座荒島上建設一座燈塔?!瓣懙厣系娜撕苌儆腥讼氲胶?。誰聽他這樣荒唐的話呢?他用盡種種的言辭,翻來覆去地想使人相信他所說的不是謊話。有的是相信了,但大半的人以為他不是個瘋子,便是個騙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所募到的錢距離他所希望的數(shù)目還太遠,他想,在他未死前完成這件事,他不能不想出一種殘酷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手指用布纏起,浸上菜油,在不肯施舍的人們的面前,把那塊纏在手指的油布用火點燃,讓火慢慢地燃到指尖。最后等到他的錢夠建筑一座燈塔時,他的十指幾乎都燒到了。他在營口出重資雇了幾位泥水匠,率領著他們到了那只有兩三個漁村的荒島,開始了他們建塔的工作?!敖ㄋ娜藦拇司吞焯煸谀撬献呱献呦拢陟F里,在風雨里,在海上的黃昏里,燃起一點比長庚星的光大不了多少的橙黃色的燈光。船上的人們望著這點光,分辨得出方向,他們懷著感謝的心情,以為是島上有什么仙人出現(xiàn),在憐憫他們?!澳侨撕髞硭ダ系貌怀蓸幼樱撬J為他是不能死的,因為塔上的燈光一天也不能缺少。據(jù)說,一天他病勢很重了,他勉強爬到塔頂,燃著了燈,再也走不下來,他就望著那盞燈光,永久地閉上了眼睛。當時的海上起了很大的風濤……”我們的船在湖上慢慢地走著,大家傾聽T君的這段話,在T君剛一閉口的時候,C君說出他的感想:“方才我說完那段石工的故事,M先生曾經說,這類的故事,恐怕當時在云岡,在敦煌也少不了吧。我這時也覺得,在深山,在大海,在許多窮鄉(xiāng)僻壤,也總少不了與這建塔者類似的故事。人間實在有些無名的人,躲開一切的熱鬧,獨自作出來一些足以與自然抗衡的事業(yè)?!币痪潘亩辏瑢懹诶ッ鳎ㄓ袆h改)4.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作者與三位友人游覽西山后的感想落筆,先后講述了兩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具有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B.石匠沒有正式工作時,會對路、橋殘敗處加以修補,可見他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他開鑿龍門的原因也在于此。C.建燈塔者不惜以傷害身體的方式殘忍地對待自己,目的是表達誠意,取得人們的理解和信任,進而籌錢建塔。D.無論是意志堅定、忍受枯燥與單調的石匠還是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壯舉的建塔者,都體現(xiàn)出超然的勇敢和擔當。5.畫橫線的句子在文中先后兩次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6.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人的高歌”是如何統(tǒng)攝全文的。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憶平樂馮至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個早晨,我們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時正是長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難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箲?zhàn)以來,如果說南京失守是第一個挫折,那么武漢撤退顯然是第二個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勢將要怎樣發(fā)展,但對于將來都具有信心。人們好像很年輕,報紙上雖然沒有多少好消息,同時幾乎天天要跑警報,可是面貌上沒有一些疲倦。在桂林住了半個多月,全國各地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這里發(fā)生感應,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樣澄清,傳不來一點外邊的消息。我立在船頭,當桂林的那些山峰漸漸在我面前消逝時,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贛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東一西,中間隔著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個大省,但是民船,兩個地方卻沒有一點不同,同樣的船篷、同樣的船身、同樣的船夫撐船的姿勢。從空間我又想到時間:在戰(zhàn)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沒有多少變化。山是那樣奇兀,水是這樣清澈,江底的石塊無論大小都歷歷可數(shù)。此外就是寂靜、寂靜凝結在前后左右,好像千軍萬馬也不能把這寂靜沖破。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麗還要算漓江。船過了大墟,這條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圍起來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帶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著,船上的人沒有事做,只有望著四圍的山峰。經過長久的時間,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轉了一個大彎子,面前的山峰緊接著也改變了形象,原來船已經走出這“帶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帶形的湖”里。山的轉變無窮,水也始終沒有被前面的山遏住。這樣兩天,過了陽朔一直到了平樂。在平樂,我們找到一輛汽車要經過柳州、南寧到龍州去。往南越走越熱,臨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著棉衣,她說想做一件夾衣預備在熱的地方穿,但恐怕來不及了,因為汽車在第二天清早就要開行。我說,我們不妨到裁縫鋪里試一試。我們于是在臨江的一條街上買了一件衣料,隨后拿著這件衣料問了幾家裁縫鋪,都異口同音地說來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說來不及了,但口氣不是那樣堅決,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們也就利用這一點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縫懇求:“如果你在今晚十二點以前把這件衣服縫好,我們愿意出加倍的工資?!薄凹颖兜墓べY,我不要;只怕時間來不及了。若是來得及,一件夾袍是一件夾袍,工資無須增加。”“我們也是不得已,因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蔽覀兝^續(xù)懇求,最后那裁縫被我們說動了,他說,“放在這里吧,我替你們趕做——”我們把旅館的地址留給他,繼續(xù)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瑣事。晚飯后,一切都已收拾停當,我們決定早一點睡,至于那件夾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會有什么耽擱。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時候,忽然有茶房敲門,說樓下有人來找。我睡眼朦朧地走到樓下,白天的那個裁縫正捧著一件疊得好好的夾衣在旅館的柜臺旁立著。他說,這件夾衣做好了,在十二點以前。我當時很感動,我對于我的早睡覺得十分慚愧。我接過來那件夾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張一元的紙幣交給那個裁縫,他找回我兩角錢,說一聲“一件夾袍八角錢”,回頭就走了。我走上樓,把夾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聽著樓下的鐘正打十二點。六年了,在這六年內聽說廣西也有許多變化,過去的事在腦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來,敵人侵入廣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樣的大地名天天在報紙上出現(xiàn),就是平樂也曾經一再地在報紙上讀到。當我讀到“平樂”二字時,不知怎么漓江兩岸的風光以及平樂那晚的經驗都引起我鄉(xiāng)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樂已經淪陷,漓江一帶的山水想必也會有了變化,還有那個裁縫,我不知道他會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懷念他,像是懷念一個舊日的友人。并且,在這六年內世界在變,社會在變,許多人變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許多事物并沒有變:農夫依舊春耕秋收,沒有一個農夫把糧食種得不成糧食;手工業(yè)者依舊做出人間的用具,沒有一個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沒有一個裁縫把衣服縫得不成衣服。真正變得不成人形的卻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學校辦得不成學校,有些軍官把軍隊弄得不成軍隊?,F(xiàn)在敵人正在廣西到處猖獗,謠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會里病菌似的傳布著,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兩岸的風光和平樂的那個認真而守時刻的裁縫。一九四三年,寫于昆明(選自《山水》)7.下列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避免夸張、渲染的筆墨,敘事嚴肅樸素,抒情謙虛誠懇,給人凝重簡練而又樸厚深遠的美感。全篇行文風格沉著深婉,樸素雋永。B.文章回憶“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隨意下筆,有感即發(fā),而是長時間體驗與思索的升華,是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積累釀造出來的。C.文章描寫漓江“奇麗”的山水,引入詩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僅使人獲得美的享受,而且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迪。D.文章以“不變”反襯“變”,農夫和手工業(yè)者這些普通老百姓不會變,但有些農冠人士卻敷衍塞責,玩忽職守,胡作非為,變得不成人形。8.文章中說“我接過來那件夾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來的分量沉重得多”(畫橫線句)。作者為何會有這種特殊的感覺?請簡要說明。9.馮至先生曾經說:“無論在多么暗淡的時刻,《山水》中的風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閃著微光,使我生長,使我忍耐?!闭埥Y合文本,從風景、人物兩方面分析“微光”的內涵。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在贛江上馮至在贛江上,從贛州到萬安,是一段艱難的水程。船一不小心,便會觸到礁石上。多么精明的船夫,到這里也不敢信托自己,不能不舍掉幾元錢,請一位本地以領船為業(yè)的人,把整個的船交在他的手里。我們從贛江上了船,正是十月底的小陽天氣,順水又吹著南風,兩個半天的工夫,便走了不少的路程。但到下午三點多鐘,風向改變了,風勢也越來越緊,領船的人把船舵放下,說:“前面就是天柱灘,黃泉路,今天停在這里吧。”從這話里聽來,大半是前邊的灘過于險惡,他雖然精于這一帶的情形,也難保這只風里的船不觸在礁石上。尤其是顧名思義,天柱灘,黃泉路,這些名稱實在使人有些悚然。才四點鐘,太陽還高高的,船便泊了岸,船夫拋下了錨。四下一望,沒有村莊。大家在船里蜷伏了多半天,跳下來,同往常一樣,深深地呼吸幾下,全身感到輕快。不過這次既看不見村莊,水上也沒有鄰船,一片沙地接連著沒有樹木的荒山。不管同船的孩子們怎樣在沙上跳躍,可是風勢更緊了,天空也變得不那樣晴朗,心里總有些無名的恐懼,水里嶙峋的礁石好像都無情地挺出水面一般。妻在贛州病了兩個月,現(xiàn)在在這小船里,她也只是躺著,不能坐起。在她病得最重,不省人事的那幾天,我坐在病榻旁,摸著她冰涼的手,好像被她牽引著,到陰影的國度里旅行了一番。這時她的身體雖然一天天地健康起來,可是她的言談動作,有時還使我起一種渺茫的感覺。風吹著水,水激動著船,天空將圓未圓的月被浮云遮去。同船的孩子們最先睡著了。我也在此起伏不定的幻想里忘卻這周圍的小世界。睡了不久,好像自己迷失在一座森林里,焦躁地尋不到出路,遠遠卻聽見有人在講話。等到我意識明了,覺得身在船上的時候,樹林化作風聲,而講話的聲音卻依然在耳,這一個荒涼的地方哪里會有人聲呢?這時同船的K君輕輕咳嗽了一下。此外全船的人們還是沉沉地睡著。我也懷著但愿無事的僥幸心理又入了半睡狀態(tài)。不知過了多少分鐘,船上的狗大聲地吠起來了;船上的人都被狗驚醒,而遠遠的講話聲音不但沒有停住,反倒越聽越近。我想,這真有些蹊蹺了。勇敢的K君披起衣服悄悄地走出船艙。這時全船的人都驚醒著,屏息無聲,只有些悉索的動作,人人盡可能地把身邊一點重要的物件,往不為人注意的地方放:柴堆里,爐灰里,艙篷的縫隙里……大家安排好了,靜候著一件非常的事。我守著大病初愈的妻,不知做什么事才好。忽然黑暗的船艙出現(xiàn)了一道光,是外邊河上從艙篷縫里射進來的;這光慢慢地移動,從艙前移到艙后,分明是那河上放光的物體從我們船后已移到船頭了。這光在船艙后消逝了不久,又有一道光射到艙前,仍然是那樣地移動。全船在靜默里騷動著,妻的心房跳動得很快,只是小孩子們睡得沉沉地。K君走進來了,輕輕地說,遠遠兩只劃子,一只在前,一只在后,船頭都燃著一堆火,從我們的船旁劃過。每只劃子上坐著兩個人,這不是窺探我們船上的虛實嗎?我聽了K君的話,也走到艙外。暗銀色的月光照徹山川,兩團火光在湍急的水上越走越遠了。這是他們去報告他們的伙伴呢,還是探明了船上的人多,沒有敢下手呢?我望著那兩團火光,盡在發(fā)呆,狗吠停止了,劃子上的語聲也聽不見了。除去這滿船的猜疑.和恐懼外,面前是個非人間的、廣漠的、原始般的世界。最后船夫走到我身邊,他大半被這滿船客人的騷動攪得不能安靜地躺在被里了。他說,不要怕,這地方一向是平靜的。“那么夜里這兩只劃子是干什么的呢?”“那是捉魚的。白天江上來往的船只多,不便捉魚。夜靜了,正是捉魚的好時候,魚見了火光便都跟隨著火光聚攏起來。你看,那兩只劃子的下面不知有多少魚呢……”我恍然大悟,頓時想到“漁火”兩個字。第二天早晨,風住了,船剛要起錨,對岸劃來一只劃子,上邊有兩個漁夫。他們好像是慰問我們昨夜的虛驚,賣給我們兩條又肥又美的鱖魚。妻,幼年生長在海邊,慣于魚蝦,對著這歡蹦亂跳的魚,臉上浮現(xiàn)出病后的第一次健康的微笑。一九三九年寫于昆明(有刪改)10.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集中地表現(xiàn)了逃難路上人們的不安情緒和惶恐心理,作者的心理經歷了擔憂——緊張——焦躁——驚恐釋然的變化過程。B.夜半時分,狗的--陣狂吠將人們帶入恐懼之中,人們的神情、言行都透露出內心的無助與無奈,與廣漠的外部世界達成了一種契合。C.文章記敘的是一次逃難經歷,讀起來又像是一篇歷險游記。既有生活的驚險側影,歷險時的驚恐心情,又有游山玩水的淡然閑情。D.文章行文情景交融,寫人寫事寫景,無不有聲有色,風聲鶴唳的氣氛,使得那個夜不能平靜,使夜色和江不能平靜,懸念迭起。11.本文記敘了作者在贛江上的一段歷程,雖說是有驚無險,但文章張弛有度,跌宕起伏,使人心驚。請分別概括文中的三次波瀾。12.文章結尾以含蓄、風趣的筆調寫道:“他們好像是慰問我們昨夜的虛驚,賣給我們兩條又肥又美的鱖魚。”又說妻“對著這歡蹦亂跳的魚,臉上浮現(xiàn)出病后的第一次健康的微笑”。請?zhí)骄窟@樣結尾的好處。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一個消逝了的山村(有刪節(jié))馮至⑴在人口稀少的地帶,我們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總覺得他們在洪荒時代大半就是這樣。人類的歷史演變了幾千年,它們卻在人類以外,不起一些變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對著永恒。其中可能發(fā)生的事跡,不外乎空中的風雨,草里的蟲蛇,林中出沒的走獸和樹間的鳴鳥。我們剛到這里來時,對于這座山林,也是那樣感想,但是一條窄窄的石路的殘跡泄露了一些秘密?!七^了許久,我才知道,這里實際上有過村落。⑶我不能研究這個山村的歷史,也不愿用想象來裝飾它。它像是一個民族在這世界里消亡了,隨著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傳說和故事。我們沒有方法去追尋它們,只有在草木之間感到一些它們的余韻。⑷最可愛的是那條小溪的水源,從我們對面山的山腳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晝夜地在那兒流,幾棵樹環(huán)繞著它,形成一個陰涼的所在。我們感謝它,若是沒有它,我們就不能在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會曾經在這里滋長。這清冽的泉水,養(yǎng)育我們,同時也養(yǎng)育過往日那村里的人們。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過一棵樹上的果實,共同飲過一條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擔受過一個地方的風雨,不管是時間或空間把它們隔離得有多么遠,彼此都會感到幾分親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聲息相通的地方。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詩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⑸其次就是鼠曲草。這種在歐洲非登上阿爾卑斯山的高處也不容易采擷得到的名貴的小草。在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卻一年兩季地開遍了山坡。我愛它那從葉子演變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謙虛地摻雜在亂草的中間。但是在這謙虛里沒有卑躬,只有純潔,沒有矜持,只有堅強。有誰要認識這小草的意義嗎?我愿意指給他看:在夕陽里一座山丘的頂上,坐著一個村女,她聚精會神地在那里縫什么,一任她的羊在遠遠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樹,她從不抬起頭來張望一下,陪伴著她的是一叢一叢的鼠曲從雜草中露出頭來。這時我正從城里來,每當我看見這幅圖像,就會覺得隨身帶來的紛擾都變成深秋的黃葉,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莊必定也曾經像是這個少女,抱著自己的樸質,春秋佳日,被這些白色的小草圍繞著,在山腰里一言不語地負擔著一切,后來一個橫來的運命使它驟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跡。⑹雨季是山上最熱鬧的時代,天天早晨我們都醒在一片山歌里。那是些從五六里外趁早上山來采菌子的人。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陽出來一蒸發(fā),草間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紅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還有一種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變成靛藍的顏色。這些彩菌,不知點綴過多少民族童話,它們一定也滋養(yǎng)過那山村里的人們的身體和兒童的幻想吧。(7)這中間,高高聳立起來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樹木,有加利樹,有時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風搖擺的葉子鍍成銀色,我們望著它每瞬間都在生長,放佛把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周圍,甚至全山都帶著生長起來。望久了,自己的靈魂有些擔當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對著一個崇高的嚴峻的圣者。但是,這種樹本來是異鄉(xiāng)的,移植到這里并不久,那個山村恐怕不會夢到它,正如一個人不會想到他死后的墳旁要栽什么樹木。(8)秋后,樹林顯出蕭疏。剛過黃昏,野狗便四出尋食,有時遠遠在山溝里,有時近到墻外,作出種種求群求食的嗥叫的聲音。更加上夜夜常起的狂風,好像要把一切都給刮走。這時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體驗的,物質方面所獲得的,都失卻了功用。使人想到海上的颶風,寒帶的雪潮,自己一點也不能作主。風聲稍息,是野狗的嗥聲,野狗聲音剛過去,松林里又起了濤浪。這風夜中的嗥聲對于當時的那個村落,一定也是一種威脅,尤其是對于無眠的老人,夜半驚醒的兒童和撫慰病兒的寡婦。(9)兩三年來,這一切,給我的生命許多滋養(yǎng)。但我相信它們也曾以同樣的坦白和恩惠對待那消逝了的村莊。這些風物,好像至今還在述說它的運命。在風雨如晦的時刻,我踏著那村里的人們也踏過的土地,覺得彼此相隔雖然將及一世紀,但在生命的深處,卻和他們有著意味不盡的關聯(lián)。13.第四段,作者引用宋代詩人李之儀的《卜算子》中的詩句“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有何巧妙之處?14.第五段,“我看見這幅圖像,覺得我隨身帶來的紛擾都變成深秋的黃葉,自然而然地凋落了”這句話你如何理解?15.作者在草木中追尋山村的余韻,他提到了哪些風物?這些風物總體上給作者怎樣的啟迪?【答案】C

“排比”錯,文中作者沒有運用“排比”的修辭。

2.①畫線句子寫出水牛對老人的重要意義,失去水牛后老人的生活變得孤寂、虛空;

②運用比喻的修辭,將失去水牛的老人比喻成“沒有指針”的“鐘面”,形象地表現(xiàn)出老人生命價值的缺失;

③運用對比的手法,將“幾十年的歲月”和“今天”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老人生活中的變與不變;

④抒發(fā)了作者對老人的憐憫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3.①展現(xiàn)一種貼近日常的生存狀態(tài)?!兑豢美蠘洹分v述一個平凡的放牛老人在山中默默生存、死去的故事;《一個消逝了的山村》描寫了樸素的自然風物,呈現(xiàn)出一個普通山村的興衰變遷。

②從日常敘寫中表現(xiàn)精微的哲理?!兑豢美蠘洹吠ㄟ^敘寫老人對生活失去感知力來表現(xiàn)作者對生命意義的探求,對生命價值的思索;《一個消逝了的山村》通過感知自然風物,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表現(xiàn)了自然滋養(yǎng)人類、生命跨越時空、彼此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