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文學批評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獨特價值,文學理論論文_第1頁
李健吾文學批評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獨特價值,文學理論論文_第2頁
李健吾文學批評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獨特價值,文學理論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健吾文學批評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獨特價值,文學理論論文摘要:20世紀30至40年代,李健吾對西方印象主義批評理論進行了接受與重構,構成了獨特的印象主義文學批評,這在批評界毀譽參半。在探尋求索與論爭中,公正與獨立的內在精神品格在他的文學批評中愈加顯現(xiàn),華而不實公正是批評家對自我的約束,獨立是批評家對自由的追求。這二重精神品格不僅使得李健吾文學批評成為了典范,更是影響了現(xiàn)現(xiàn)代印象式批評的發(fā)展。本文關鍵詞語:李健吾;文學批評;精神品格;公正;獨立;李健吾是一位非常獨特的文學批評家,既不同于左翼批評家,也與京派文人有所區(qū)別。他獨特的文學批評一直都是中國當代文學批評難以復刻的瑰寶。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溫儒敏的(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為代表,學界大多以為李健吾受法朗士、勒麥特、蒙田等人影響而創(chuàng)作了(咀華集〕與(咀華二集〕,并且以為他的文學批評既帶有西方印象主義批評色彩,也與傳統(tǒng)直觀感悟批評有不謀而合之處。但當下研究大多只注重把李健吾的文學批評與西方印象主義批評進行橫向比擬,很少把李健吾的文學批評放置在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發(fā)展的角度上進行縱向梳理,因此總結國外因素的多,考察國內因素的少;分析內容特征的多,梳理構建經過的少。只要把李健吾的文學批評放在中國現(xiàn)現(xiàn)代文學批評發(fā)展的背景下,比照西方印象主義批評,才能突顯出李健吾文學批評在中國現(xiàn)現(xiàn)代文學批評界的獨特價值。一、接受與重構:批評公正性的構建20世紀20年代,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引進了大量西方的思想與理論,華而不實包括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自然主義、印象主義等等。1922年,在陳小航(法朗士傳〕的介紹下,西方印象主義批評開場進入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的視野之中。由于符合新文學運動中的浪漫趨勢,加上茅盾對文學思潮的引進、林語堂對王爾德文藝思想的譯介、周作人與郭沫若等人對批評直覺的推崇與認同,印象主義批評自20年代流行開來。不少中國的批評家嘗試著讓靈魂在杰作中冒險,張揚自我的主體性。但由于中外的印象主義文學批評大多缺少理性判定,經常陷入對作品的諛頌或者咒罵的極端,以致于不少批評家對印象主義批評表示質疑。1926年梁實秋在(當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毫不客氣地指出了印象主義批評缺少理性精神的弊端,以為印象主義批評根本錯誤在于以批評為創(chuàng)作,以品味為天才。[1]238針對印象主義批評過分強調自我而缺少理性判定的弊端,郭沫若在(批評欣賞檢察〕中也曾談到:真正的批評家要謀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要泯卻科學的態(tài)度與印象主義的畛域,他不是漫無目的的探險家,他也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的沉醉者。[2]5可見當時印象主義批評在中國還沒有能克制自我的恣肆,創(chuàng)作出區(qū)別于讀后感的印象主義批評代表作。1931年李健吾前往法國留學,期間接觸了不少西方重要的思想學講。遭到法國印象主義批評余波的影響,李健吾對印象主義批評有過具體的考察。西方印象主義批評至少讓李健吾構成了三個重要的文學批評觀念:好文章讀。書評成為文學批評時,所評的作品在它同類作品中的地位被確定,而同時這類作品所有的風格技巧種種問題也得到一種看法。劉西渭先生的(讀里門拾記〕庶幾近之。[8]549朱光潛對于李健吾的文學批評是偏愛的,這不僅由于李健吾的印象主義批評風格符合京派文人對批評審美性的追求,更是京派文人建構本身話語時對文學批評獨立性的呼喚。早在1937年(大公報文藝〕中書評是心靈的探險么?討論欄目中,朱光潛就與李健吾同樣表現(xiàn)出了對法朗士這句話的贊揚,盡管這一態(tài)度表現(xiàn)得很含蓄朱光潛借法朗士之口,表示出了批評標準是相對的,批評是獨立的藝術的基本觀點。這在30、40年代左翼文學批評范式迅速興起的背景下顯得格外不同。受左傾政治道路的影響,文學批評的社會功用愈發(fā)取代了藝術價值。當藝術審美讓位于階級關系,文學批評便成為了政治宣傳與階級斗爭的工具。這也就構成了李健吾在(咀華集跋〕中提到的不中肯然而充滿學究氣息的批評現(xiàn)象,李健吾甚至覺得那個時候的批評恨不得把人凌遲處死。[7]209因此20世紀30年代京派文人尤其強調文學批評家應該有高度自覺的批評意識,爭取批評的獨立性,而不能只是時代的留聲機。以朱光潛、李健吾為代表的一批京派文人對批評獨立性的追求,也是在革命政治話語中對藝術與美的堅守。大部分作家對于李健吾的批評風格不置可否,但假如李健吾對作品的理解與作家本身有所不同時,他們也會跳出來守護自個作為作者的闡釋權。這自然與李健吾對批評獨立性的追求相悖。受印象主義批評觀影響,李健吾堅定地以為批評家與作者都有自個理解作品的權利,批評家是獨立的,不受限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想法。1936年李健吾與卞之琳由于對(魚目集〕有不同的理解而爭論不休,李健吾不愿就這樣被作者剝奪自個理解作品的權利。于是他在卞之琳的自白之后迅速在(答魚目集作者〕中劇烈地回應:我的解釋如若不和詩人的解釋吻合,我的經歷體驗就算白了嗎?詩人的解釋能夠攆掉我的或者任何其他的解釋嗎?不!一千個不![9]178在批評獨立的條件下,不存在批評家的理解全錯。即便批評家與作家的想法不一樣,李健吾也推崇以寬容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文學批評的對話。批評家是特殊的讀者,作家與批評家應該相互尊重。因此朱光潛也在兩人爭論不休時,發(fā)表了(談書評〕。他公允地指出書評是讀者與作者的見解和趣味的較量,所以劉西渭先生有權利用他的特殊的看法去看(魚目集〕。[10]426不僅如此,李健吾還收到了一些來自左翼批評家的惡評。他們通過否認李健吾的批評方式方法和批評對象,進而否認了李健吾的文學批評。面對質疑的聲音,李健吾在批評對象上有所調整,但自始至終不變的是對批評獨立性的追求。由于批評家并不是某種批評方式方法的實踐工具,他是獨立的。1937年4月,李健吾發(fā)表(自我和風格〕,表示出了對印象主義的欣賞與反思,并寫下了著名的一句還有比我更愛印象主義批評的?同年5月,歐陽文輔就發(fā)表了一篇(略評劉西渭先生的咀華集印象主義的文藝批評〕,直接把印象主義斷定為垂斃了的腐敗的理論,繼而把李健吾定性為舊社會的支持者腐敗理論的宣老師。[11]1453全文先認定李健吾的批評就是印象主義批評,然后給印象主義戴上資本主義的帽子,否認李健吾的批評方式方法,繼而提出李健吾的印象主義批評就是腐敗理論下隔絕現(xiàn)實、離群獨居的文藝批評。對于歐陽文輔想用一條印象主義的繩索縊死劉西渭的做法,李健吾感到分外不平。李健吾顯然并不認同歐陽文輔直接給自個扣上的印象主義帽子。這并不是由于李健吾反對印象主義,而是這個腐敗的帽子困住了批評者的獨立和自由。在李健吾眼里,他的主子是一切,并非某某派,并非若干抽象原則,然而一切影響他的批評。[12]185所以,他并不服膺于什么派,也不是伺候東家的清客,他的主子也不是諸如印象主義等抽象原則。李健吾以為批評者是接受一切的,既尊重人的社會背景也尊重文學獨特的個性。所以他屬于社會,但是仍然是獨立的。也許正由于李健吾并不想被印象主義這些稱謂所縛,由李健吾親身收集整理并于1983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健吾文學評論選〕中,(自我和風格〕里的還有比我更愛印象主義批評的?一句被直接刪除了。盡管這并沒有影響學者們把這句著名的話當作李健吾的印象主義宣言,但這句話的刪除至少講明了李健吾并不愿意被印象主義縊死。批評家不僅獨立于現(xiàn)時政治的要求,獨立于作者的想法,同樣獨立于某種批評方式方法。李健吾反復強調的是,文學批評不服從于政治的引導權威,也不委屈服從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權威,更不是某種批評方式方法的實踐品。他以為文學批評是一種獨立的審美活動,是一項有尊嚴的事業(yè),是一個能夠自足生存的藝術品,具有唯一無二的主體地位。因此盡管歐陽文輔1947年看到了(咀華二集〕再版,又寫了一篇(論劉西渭的批評〕,把李健吾常講的公正人性綜合比擬等本文關鍵詞語都給予了否認,并以為這些錯誤認識都得怪他根據(jù)的印象主義的批評。[13]11李健吾明面上沒有再回應。由于歐陽文輔堅持把創(chuàng)作和批評都當作理論的實踐品,顯然這與李健吾的批評追求并不在同一個討論空間。歐陽文輔把論證的重點放在了李健吾用的印象主義理論是腐敗的,但李健吾無意與歐陽文輔爭辯印象主義能否腐敗。李健吾真正追求的自始至終都是印象主義批評方式方法背后的批評獨立。在這些毀譽參半的評論聲中,他堅持張揚批評家的主體性,維護文學批評的獨立性,這使得他的文學批評以其獨特品格在30、40年代批評界刮起了一陣別樣的清風。三、遺落與重拾:批評品格的傳承經過李健吾(咀華集〕(咀華二集〕的批評實踐,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印象主義批評已經在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界有了不小的影響。有趣的是,李健吾既是戲劇家,又是翻譯家,還是法國文學研究專家,批評家能夠稱得上只是李健吾的副業(yè),而他卻以其批評品格和文學才氣為后輩留下了印象主義批評的傳世之作。抗戰(zhàn)勝利后,借著(文匯報世紀風〕復刊,李健吾一鼓作氣發(fā)表了四篇(咀華記余〕。前兩篇(咀華記余〕通過抒發(fā)自個的批評感悟,明確地表示出了自個對文學批評獨立性的追求,好為接下來大展身手做好鋪墊。只可惜正在興頭上的李健吾,只發(fā)表了兩篇(咀華記余〕,談了談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和抗戰(zhàn)時期的名作后,就以一篇(與吉文書〕草草收尾了。由于一切都有閥的存在,吉文以為李健吾所推薦的抗戰(zhàn)名作大多難以出版。李健吾也未改對批評公正性與獨立性的追求,對吉文的批評很快就給予了回應,并強調失去政治的閥或者藝術的閥都是文壇悲劇。而對于自個一貫的印象主義批評風格,李健吾也覺得并無不妥,篇幅所限,空空泛談也是情理之中。因此盡管(咀華記余〕沒有能延續(xù),但是在這一短暫的重現(xiàn)中,仍然能看出李健吾對自個批評風格的堅持,以及對批評獨立性固執(zhí)的追求。三四十年代的批評界已被左翼批評話語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正因如此,李健吾所秉持的公正與獨立之品格更顯難能可貴。公正是李健吾對批評家自我的約束,是一種律人先律己的自覺;獨立是李健吾在批評界強烈的訴求,是一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堅守。20世紀50年代,李健吾的印象主義文學批評在批評界逐步隱匿。這與印象主義批評本身的局限有很大的關系。盡管李健吾完成了對印象主義批評的重構,但是印象主義批評很依靠批評主體的自我發(fā)現(xiàn)與靈魂冒險。一方面,假如批評家缺乏足夠的素養(yǎng)與靈氣,就難以準確地把握批評對象的獨特性,漂浮的印象就難以沉淀為條例,難以與讀后感區(qū)別開來。換言之,印象主義批評很依靠天才。另一方面,一旦言講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天才批評家也難以再次創(chuàng)作恣肆放曠的印象主義批評。盡管印象主義文學批評作為一種批評范式難以成為主流,但這并不意味著李健吾文學批評的精神品格也就此斷流。學術界常以為李健吾印象主義文學批評后繼無人,這主要由于李健吾作為集大成者,后輩確實少有人能完全超越。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李健吾公正與獨立的批評品格也一直在滋養(yǎng)著印象式批評的發(fā)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方式方法熱催生了李健吾熱,而李健吾所代表的印象主義批評也隨之被重新發(fā)現(xiàn)。但是西方過分強調自我的印象主義批評常讓批評家們感到苦惱。1988年王蒙就曾經談到,盡管自個也喜歡印象式批評,但是總感到一種不知足。這種不知足,正是不知足于西方印象主義批評中理性精神的匱乏。所以王蒙覺得印象式批評應有品格高低之分:感覺印象式批評近期被人稱為批評的兒童態(tài),是初級階段的批評。我覺得這也未必準確。感覺印象式的批評仍有品格高低之分。[14]562正因如此,王蒙、汪曾祺、畢飛宇等人都在嘗試延續(xù)和發(fā)展直覺與理性兼容的印象式批評。尤其是王蒙,他除了保持著一種中道的原則,還加強了印象式批評與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聯(lián)絡。比方王蒙1993年一篇引發(fā)人文精神大討論的著名文章(躲避崇高〕,就是一篇印象式批評。王蒙的這篇文學批評固然構造略顯松懈、語言不算嚴謹,但是能從自我的閱讀印象聯(lián)絡到文學世俗化的現(xiàn)象,可謂是做到了從獨有印象到構成條例。所謂高品格的文學批評應該就是這樣,少幾分理論方式方法的禁錮,多幾分評點的尺度。若以一種包涵的姿態(tài)去考察,李健吾的文學批評及其精神品格在批評界其實也并未斷流。在當下堅硬的文學批評風格里,李健吾的文學批評能給讀者帶來一種藝術審美的柔軟氣力。感性認識固然不一定能夠建構知識體系,但至少證明了詩與藝術的合理性。文學批評對象文學作品首先是藝術思維結晶,假如只是把文學作品作為機器一般地拆解,那么也容易在分解中丟失了藝術的整體美感,而李健吾作為一代堅守批評獨立、藝術自由的知識分子,在直覺與理性的縫隙中,為批評界留下了一顆難得的璀璨明珠。以下為參考文獻[1]丁帆,劉俊.中國現(xiàn)現(xiàn)代文學研究導引[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2]郭沫若.批評-欣賞-檢察[J].創(chuàng)造周報,1923(25).[3]琉威松.近世文學批評[M].傅東華,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4]劉西渭.自我和風格[N].大公報文藝,1937-4-25(328).[5]黃鍵.京派文學批評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2.[6]劉西渭.邊城[C]//咀華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7]劉西渭.跋[C]//咀華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8]朱光潛.附錄編輯后記(二)[C]//許振軒.朱光潛全集第8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