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茫無垠-漢代文字瓦當淺論_第1頁
泱茫無垠-漢代文字瓦當淺論_第2頁
泱茫無垠-漢代文字瓦當淺論_第3頁
泱茫無垠-漢代文字瓦當淺論_第4頁
泱茫無垠-漢代文字瓦當淺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泱茫無垠——漢代文字瓦當淺論-PAGE17-目錄摘要、關鍵詞(中英文)……………1引言……………………3正文一、漢代文字瓦當?shù)母攀觥?(一)瓦當?shù)亩x……………………4(二)漢代文字瓦當?shù)乃菰础?(三)漢代文字瓦當?shù)姆诸悺?二、漢代文字瓦當?shù)陌l(fā)展(一)文字瓦當?shù)拿妊科凇?(二)文字瓦當?shù)陌l(fā)展期……………8(三)文字瓦當?shù)乃ヂ淦凇?三、漢代文字瓦當中的書法藝術(一)漢代書法藝術的“篆隸”……9(二)書法藝術在文字瓦當中的體現(xiàn)………………10結語……………………13致謝……………………14參考文獻………………15尾注……………………15摘要本文主要考析了漢代文字瓦當?shù)母攀?、發(fā)展、文字瓦當與漢代書法屢屢相連等問題的探究。漢代瓦當把文字運用到瓦當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語言。出現(xiàn)在瓦當當面上的文字不僅僅只是文字,它在具備了文字本身意義的同時,并突顯了文字在瓦當造型中的裝飾作用。從收集到的瓦當文字內容來看,有記錄古人美好理想的,渴望長壽的,歌頌統(tǒng)治者豐功偉績的等等,對研究漢人的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因此,漢代文字瓦當?shù)某袀髋c拓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通過梳理漢代文字瓦當?shù)某跏?、發(fā)展和衰落,提出了一些基本觀點和主張。突顯了漢代文字瓦當題材豐富、造型優(yōu)美、形神兼?zhèn)涞奶攸c以及漢代文字瓦當與此時的書法藝術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作用。關鍵詞瓦當文字發(fā)展書法ABSTRACTInthispaper,DynastyanoverviewoftheHanDynastytextVatan,development,EavesTilesHanDynastycalligraphyoftenconnectedissuestoexplore.HanDynastyVatantousethetexttoVatanontheformationofauniquemodelinglanguage.AppearinthetextofthetileDangdangsurfacemorethanjusttext,ithasthetextoftheirsignificanceandhighlightthetextdecorationinthetheVatanshapeintherole.FromthecollectedtheVatantextcontent,recordthebeautifulidealoftheancients,desireforlongevity,thepraiseoftherulerofthegreatachievementsoftheresearchHanChineseculture,life,customsandotheraspectsimportantbasis.Therefore,inheritanceandexpansionoftheHanDynastytextVatanisaproblemworthexploring.CombingthroughtheinitialdevelopmentanddeclineoftheHanDynastytextVatan,someofthebasicviewsandideas.HighlightedthelinkagesbetweentheHanDynastythetextWadangthemeisrichandelegant,VividfeaturesandtheHanDynastytextVatanandtheartofcalligraphyandrole.KEYWORDStile,letter,Developing,Calligraphy引言圖1幾何紋瓦當尺寸:15cm(徑)說明:年代不詳,半圓形,陽文,由回文和幾何紋組成在我國傳統(tǒng)的金石學中流傳著一個十分流行的成語“秦磚漢瓦”。在中國建筑歷史上,陶瓦的發(fā)明與使用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瓦當?shù)氖褂?,不但可保護屋檐椽頭免受日曬雨淋,延長建筑物的壽命,而且以其圖案與文字的美妙生動達到裝飾和美化建筑物的藝術效果,它是實用與美觀相結合的產(chǎn)物,為我國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圖1幾何紋瓦當尺寸:15cm(徑)說明:年代不詳,半圓形,陽文,由回文和幾何紋組成漢代文字瓦當?shù)母攀觥吧蠠o片瓦”是自喻處境貧寒的寫照,但瓦到底從何時何處而來卻很少有人得知。①“瓦”之見于文字記載,是公元前715年,魯隱公八年,有『盟于瓦屋』的記述?!蹲髠鳌冯[公八年:“齊人卒平宋、衛(wèi)于鄭,盟于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圖2漢并天下瓦當尺寸:17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瓦,即為具有圓弧的陶片,用于覆蓋屋頂。“當。底也,瓦覆檐際者,正當瓦當之底,又節(jié)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當名?!雹趫D2漢并天下瓦當尺寸:17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瓦當?shù)亩x瓦當俗稱瓦頭,是古建筑的構件,起著保護木制飛檐和美化屋面輪廓的作用,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古時稱之為“遮朽”,不同歷史時期的瓦當,有其不同的特點。圖4燕下都半瓦當A:雙龍雙蟠問半瓦當,當徑21.5cmB;雙龍紋半瓦當,當徑18cm圖3西周陜西扶風召陳遺址出土瓦當A:素面半瓦當,值徑13.4cm,高6.5cmB:重環(huán)紋小型半瓦當,值徑18.2com,高8.8cmC:重環(huán)紋中型瓦當,當徑21.5cm,高10.3cmD:重環(huán)紋大興瓦當,當徑25cm,高12.5cm瓦當產(chǎn)生于西周早期,而在當面上裝飾紋樣則始于西周晚期。此時的瓦當紋飾,多簡單樸素,作弦紋和重環(huán)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的迅猛發(fā)展,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有很大發(fā)展,群雄爭霸,各國大興土木建造宮室殿宇,促進了建筑的繁榮。瓦當藝術也隨著建筑的發(fā)展而蓬勃發(fā)展起來,瓦當紋飾的動物、植物、幾何形圖案均已出現(xiàn)。③目前我們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瓦當是陜西扶風召陳西周中期宮殿建筑遺址和岐山禮村西周遺址中出土的瓦當,距今已有約三千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從(圖3)中發(fā)現(xiàn)古人對瓦當這一建筑材料部件有了裝飾的要求,表達其對美的向往和追求。④古代人們在創(chuàng)造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具的過程中,首先是以實用出發(f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環(huán)境的逐步改善,瓦當?shù)难b飾更具藝術性,同時又包含著一定意識內容的構想和象征,也含有一定的寓意。使得瓦當除了實用價值之外,更富裝飾效果。春秋末期和戰(zhàn)國時期,瓦當?shù)氖褂迷龆啵髦T侯國之間的圖案各不相同,所反映的文化藝術風格也各具特色。瓦當藝術的第一個鼎盛時期在此形成,其中以秦、齊、燕國為代表。秦國流行各種動物圖案的圓瓦當,有奔鹿、立鳥、四獸、飛豹、三鶴等。齊國有素面、花紋、文字、樹木花紋等圓形和半圓形瓦當。燕國主要有饕餮、雙龍(圖4)、雙鳥和山云紋等半瓦當。先秦瓦當取材面向自然,創(chuàng)作取得新風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秦代瓦當,紋飾取材廣泛,這時的瓦當紋飾以動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鴻雁、魚及變化的云紋。漢代瓦當在工藝上達到頂峰。紋飾題材有四神(圖5)、翼虎、鳥獸、昆蟲、植物、云紋、文字(圖6)等。這個時候出現(xiàn)了以文字為主要元素的文字瓦當。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瓦當當面較小,紋飾以卷云紋為主,文字圖4燕下都半瓦當A:雙龍雙蟠問半瓦當,當徑21.5cmB;雙龍紋半瓦當,當徑18cm圖3西周陜西扶風召陳遺址出土瓦當A:素面半瓦當,值徑13.4cm,高6.5cmB:重環(huán)紋小型半瓦當,值徑18.2com,高8.8cmC:重環(huán)紋中型瓦當,當徑21.5cm,高10.3cmD:重環(huán)紋大興瓦當,當徑25cm,高12.5cm漢代文字瓦當?shù)乃菰磮D5漢代四神瓦當(采集于西安西郊)圖5漢代四神瓦當(采集于西安西郊)A:青龍,當徑19.4cmB:白虎,當徑18.5cmC:朱雀,當徑18.8cmD:玄武:當徑18.8cm圖6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瓦當漢代,十二子瓦當,直徑17cm古今學者大多認為文字瓦當始于秦,或早至戰(zhàn)國時代,如北宋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說:“秦武公作羽陽宮,在鳳翔、寶雞縣界。歲久不可究知其處,元祐六年正月直縣門之樂百步。居民權氏,漫地得古簡瓦五,皆破,獨一瓦全,面徑四寸五分,瓦面隱起四字,曰羽陽千歲,篆字隨行為之,不取方正,始知即羽陽舊址也”。爾后,宋黃伯思《東觀余論》提及;“近有長安民獻秦武公羽陽宮瓦十余枚,若今人筩瓦,然首有‘羽陽千歲’、‘萬歲’字。其瓦猶今舊瓦,殊不朽腐”,清代學者朱楓《秦漢瓦圖記》羅振玉《秦漢瓦當文字》等等著作認為文字瓦當始于秦。但是,只是依據(jù)字體屬小篆而斷定為戰(zhàn)國時期或秦代卻有失偏薄。圖6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瓦當漢代,十二子瓦當,直徑17cm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對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的重要建筑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據(jù)并沒有發(fā)現(xiàn)文字瓦當?shù)嫩欅E。如戰(zhàn)國時代的山東臨淄齊故城(群力:《臨淄齊故城勘探紀要》,《文物》1972年五期),易縣燕下都(河北省文管處:《燕下都城址調查報告》,《考古學集刊》四集)等。而在西漢時代的武庫遺址中卻發(fā)現(xiàn)了『天齊』字樣的半瓦當。而今也尚未發(fā)現(xiàn)一枚年代上超過西漢的文字瓦當。

漢代文字瓦當?shù)姆诸悎D7衛(wèi)瓦當尺寸:13.8(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圖7衛(wèi)瓦當尺寸:13.8(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圖8鼎胡延壽宮瓦當尺寸:17.8cm(徑)說明:西漢陜西藍田焦岱鎮(zhèn)采集文字瓦當?shù)慕Y構形式較多,根據(jù)文字瓦當?shù)慕Y構和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以下幾類:一字類如“衛(wèi)”(圖7)、“李”、“樂”等占據(jù)整個當面,突出醒目,一目了然。二字類則有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之分。如上下結構的“甘林”,左右結構的“壽成”。三字類:相對較少,如“樂未央”,“樂”字在上方,而“未央”并排在下方。四字單元結構形式在漢代文字瓦當中最為常見,將圓分為四部分,每部分安排一字或兩字,給人一種圖案的美感。四字類最為常見的有上下排列的和旋轉排列的。上下排列如“億年無疆”等。旋轉排列如“長生無極”、“長樂未央”等。五字類一般與四字類的旋轉結構相同,只是在當中圓內安排一字如“鼎湖延壽宮”(圖8)把“宮”字安于當心圓內。六字以上的其基本構圖原則與上述類似,如“天地相方,與民世世,永安中正”采用雙欄獅子格界,每格二字。有時在瓦當布局時依據(jù)字的多少而變化,給畫面一種活潑生動的形式美感。圖8鼎胡延壽宮瓦當尺寸:17.8cm(徑)說明:西漢陜西藍田焦岱鎮(zhèn)采集圖9上林瓦當尺寸:14cm(徑)圖9上林瓦當尺寸:14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半圓形,陽文,篆書宮殿類:主要是記錄宮殿等建筑名稱的文字瓦當,如“蘄年宮當”、“蘭池宮當”、“羽陽千歲”、“甘林”、“上林”(圖9)、“黃山”、“成山”等。陵墓類:由于漢代厚葬成風,無論從皇親國戚到達官貴族都大肆興建陵園、墳冢。如“長陵東當”和“孝太后寢”等。祠堂類:祠堂建筑瓦當有“馬氏殿當”(圖10)、“馬氏萬年”、“吳氏舍當”等,映射了文字瓦當在漢代民間亦廣泛使用。官署類:漢代加強中央集權制,設有龐大的官僚機構,皇宮以外官署林立。如“都司空瓦、“宗正官瓦”等。圖10馬氏殿當瓦當尺寸:15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邊有殘損記事類:如“漢并天下”、“漢兼天下”、“惟漢三年大并天下”、“破胡樂哉圖10馬氏殿當瓦當尺寸:15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邊有殘損吉語類:吉語類文字瓦當,一般都為吉祥頌語。其種類多樣,內容極為豐富,多用于宮殿、官署、陵墓、倉廩、苑囿等。如“千秋萬歲”、“長樂未央”、“延年益壽”(圖11)、“方春富貴”等,反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漢代文字瓦當是中國文字瓦當藝術的集大成者,它運用文字線條的依讓伸縮,形成一種變化無窮的美的旋律。漢代文字瓦當?shù)陌l(fā)展圖11延年益壽瓦當尺寸:17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漢代,是我國歷史上引以自豪的時代。自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即位稱帝之后,歷經(jīng)400余年的統(tǒng)一局勢。漢初六、七十年間,統(tǒng)治者崇尚黃老思想,政治上提倡“無為而治”的方式,經(jīng)濟上采取“圖11延年益壽瓦當尺寸:17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1、文字瓦當?shù)拿妊科谖淖滞弋數(shù)钠鹪从幸欢ǖ谋厝恍?。⑤考古發(fā)掘證明,文字瓦當可能出現(xiàn)于漢景帝時期(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普及與武帝時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鼎盛于西漢中晚期。北至俄羅斯的貝加爾湖,東北達朝鮮半島,西抵廣州,東南至福建,西及青海,都有漢代文字瓦當出土。瓦當一方面是建筑實用品,同時又是一種裝飾工藝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層社會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內容,又在不自覺中成為上層階級表現(xiàn)各樣社會倫理、政治抱負、政治功績和藝術偏好的附屬品。這些都推動了文字瓦當?shù)拿妊俊N淖滞弋斣谖鳚h初期開始產(chǎn)生,西漢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之說。商業(yè)走向繁榮,經(jīng)濟得到極大的復蘇,故建筑也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宮廷樓臺氣勢恢宏雄壯。如長樂宮、未央宮、明光宮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勢,連屬成群,華麗豪奢,建筑規(guī)模宏大。這些為瓦當藝術在漢代大放異彩奠定了廣闊的發(fā)展基礎。圖12云紋瓦當尺寸:直徑15.8cm說明:西漢(前202-220)西漢初期文字瓦當開始萌芽,此時瓦當主要以圖案瓦當為主,還有部分素面瓦當,但出土量很少。文字瓦當在這個時期大致處于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瓦當上的一些文字相對比較隱蔽,只是隱藏在云紋或其他的紋飾之中。(圖12圖12云紋瓦當尺寸:直徑15.8cm說明:西漢(前202-220) 文字瓦當?shù)陌l(fā)展期⑥文字瓦當?shù)牧餍泻退纳裢弋數(shù)某霈F(xiàn)成為瓦當藝術的第二個高峰期的標志。至西漢中晚期,文字瓦當大行其道,已有取代圖案圖像瓦當之勢。漢代文字瓦當內容比較繁雜,大致可分為宮殿、官署、陵寢、祠堂、記事、吉語等部分。其中吉語瓦當一直是漢代文字瓦當中的大宗,而不同內容的吉語瓦當流行的時代也略有不同。一般而言最初流行的是“千秋萬歲”、“延年”等文字瓦當,之后有“與天無極”(圖13)、“長生未央”(圖14)等,爾后有“長生無極”、“長樂未央”等文字瓦當。圖13與天無極瓦當尺寸:21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其瓦當當面以四界分區(qū)的構圖、布局方式為主,這繼承了秦漢瓦當?shù)奶攸c。如“漢并天下”文字瓦當,屬于記事類文字瓦當,它是為漢王朝一并天下歌功頌德用的,還出土有“漢兼天下”、“惟漢三年大并天下”兩種。近年來的考古挖掘證明,“漢并天下”瓦當多出土于建章宮遺址,而此宮始建于漢武帝時期,由此推論此瓦當制作與西漢中期或略早于西漢中期。還有“長生無極”、“長生未央”、“長樂未央”圖13與天無極瓦當尺寸:21cm(徑)說明:漢代(前206—220),圓形,陽文,篆書圖14長生未央瓦當西漢中期圖14長生未央瓦當西漢中期1979年5月漢云陵采集。陶色黑灰,瓦筒里布紋。當背抹光。面徑17.6cm,邊沿寬1.4cm文字瓦當?shù)乃ヂ淦谖鳚h晚期至東漢以后,瓦當形制越變越小,文字瓦當藝術的光輝似乎也黯淡下去。我想這可能與此后的建筑技巧不斷提高有關。瓦當被椽子上橫置的檁條架高而脫離椽子,實用功能的喪失最終導致瓦當蛻變?yōu)闊o足輕重的純粹裝飾。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孝道節(jié)義的提倡,人們羞于言利標榜名節(jié)。文字瓦當驟減,取而代之的是蓮花紋(圖15)、獸面紋瓦當。圖15蓮花紋瓦當圖15蓮花紋瓦當尺寸:16.5cm(徑)說明:唐代(618-907)圓形,陽文,中心圓內連珠紋,外有八瓣蓮花,外周一圈連珠紋,略有殘損。漢代文字瓦當中的書法藝術漢代書法藝術的“篆隸”漢代的篆書、隸書、草書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發(fā)展。而其中要數(shù)隸書最為突出。⑦隸書的定型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小篆以前漢字結構造型的“六書”法則。隸書帶有從小篆書演變而來的特點,通常稱為“分書”。但是說起漢代的另一書體——篆書,在漢代的雕刻藝術中,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比如碑刻。傳世的漢碑包括:磚刻,瓦當?shù)裙灿袛?shù)百種之多。漢碑充分反映了禮教天人合一的觀念,展現(xiàn)了方整勁挺、法度森嚴、茂密雄渾、舒展峭拔的風格形式。篆書本身易于變化,其構造中留存不少象形和會意的成分,含有更多的裝飾鋪陳因素。裝飾的筆畫姿勢,必然要寓于相應的結構形態(tài)之中,才能顯得和諧呼應,達到美的高度。漢瓦當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圓形瓦當中央一凸起乳點,四周或有聯(lián)珠,內圈將其等分成四分或多分,再加外邊、外廓,每字就在扇面形的框欄里,這恰恰與漢字的方形結構是矛盾的。而小篆,尤其是繆篆是最適合于這種設計的書體。篆書本身易于變化,其構造中留存不少象形和會意的成分,含有更多的裝飾鋪陳因素。篆書和繆篆在扇形框欄中直立或橫臥,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了篆書線條的妙用。裝飾的筆畫姿勢,必然要寓于相應的結構形態(tài)之中,才能顯得和諧呼應,達到美的高度。雖然此時的隸書是西漢的日常應用書體,但在瓦當文字上卻較少出現(xiàn),我想這正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書法藝術在文字瓦當中的體現(xiàn)漢代是一個以使用隸書為主的時代,但漢代的印章、刻畫金文和鏡銘文等大多為篆書,而漢代文字瓦當銘文也深受其影響。篆書和隸書是中國傳統(tǒng)書法中線的藝術,經(jīng)過古代藝匠的藝術加工以后,就產(chǎn)生了兼實用性和裝飾性為一體的文字瓦當。大多數(shù)西漢的文字瓦當,其使用的銘文多數(shù)用篆書為之。其使用的篆書銘文,可分為小篆、漢篆和鳥蟲書。漢代瓦當篆書的結構形態(tài)多以方形為基礎,文字方向有正視的,有順、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有向心或背心的,還有回環(huán)交錯的。其結構大多依瓦當邊緣的弧線而成形,或方或圓、方圓結合。在瓦當?shù)牟季稚厦嬉罁?jù)空間與視覺的雙重需要進行藝術性的排布,簡直是妙趣橫生、變化萬端,令人嘆為觀止。圖17千秋萬歲瓦當漢1976年齊故城恒公臺出土。面徑14.6cm圖16千秋萬歲瓦當西漢中期1983年11月漢甘泉宮遺址涼武帝村采集。陶色青灰,瓦筒里布紋。筒接當沿后,背沿有穿孔,背面抹光。面徑18.6充滿,邊沿寬1.3cm文字瓦當?shù)奈淖侄嘁缊A就勢,盤旋曲折,具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美感。在諸多的瓦當中,人們可以看到類似于舞者的影子和一些國泰民安、延年益壽內容的瓦當。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漢代的繁榮昌盛,人們的安居樂業(yè),生活的豐富美滿。而篆書的線條變化是最能表現(xiàn)的,而并非是“厚古薄今”。瓦當文字的另一魅力就是其千姿百態(tài)的筆法,即使文字內容相同,也很難找到筆法、布局完全一樣的瓦當(圖16-圖19)?;蚯桶蝿偼?,或綿勁流秀,或簡拙渾樸,或圓潤婉美,或暢逸遒麗。我想這也正是瓦當藝術獨具魅力的一面,他與書法藝術的完美結合使其極富意味。工匠們在篆隸書體的豐富變化中,在剛柔、曲直、疏密、方圓等諸方面都達到了高度和諧、方峭流美、渾然天成之感。圖17千秋萬歲瓦當漢1976年齊故城恒公臺出土。面徑14.6cm圖16千秋萬歲瓦當西漢中期1983年11月漢甘泉宮遺址涼武帝村采集。陶色青灰,瓦筒里布紋。筒接當沿后,背沿有穿孔,背面抹光。面徑18.6充滿,邊沿寬1.3cm漢代瓦當文字,書寫風格多樣性,文字結構的藝術性,與書法藝術相互交融。通過自然法和就形法產(chǎn)生自然、特殊的藝術效果。圖18千秋萬歲瓦當漢臨淄采集。面徑13.7cm圖19千秋萬歲瓦當漢漢長安城遺址出土面徑16.5cm例如在“千秋萬歲”一瓦中得到了很好的應征?!扒铩保枪湃擞脕硇稳萸耆f年、歲月長久的意思,時常用于祝壽之時。古人常以一年為一秋,“千秋”即“千年”。漢李陵和蘇武詩:“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萬歲”是千年萬世,永遠不息的意思?!扒锶f歲”作為吉語,制作成瓦,用于未央宮的建筑上,就是為了祝福漢家天下千秋萬歲永遠長存下去。在欣賞觀察此瓦當上的文字不難看出,“千秋萬歲圖18千秋萬歲瓦當漢臨淄采集。面徑13.7cm圖19千秋萬歲瓦當漢漢長安城遺址出土面徑16.5cm觀其當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瓦當文字的藝術特點是:平淡中求變化,靜中有動,和諧而不生硬,即盡可能地產(chǎn)生美感。德國古代美學家萊辛在《拉奧孔》中說;“凡是為造型藝術所能追求的其他東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須讓路給美?!倍覀児糯乃囆g家也正是這么做的吧,千姿百態(tài)的瓦當文字證實這一點。結語漢代是文字瓦當最鼎盛的時期,出土的文字瓦當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都處于各個時期的首位。它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必然性,漢代書法、碑刻的興盛是其萌芽、發(fā)展、興盛的一重要因素。篆書和隸書是中國傳統(tǒng)書法中線的藝術,經(jīng)過古代藝匠的藝術加工以后,就產(chǎn)生了兼實用性和裝飾性為一體的文字瓦當。漢代文字瓦當上的文字多依圓就勢,盤旋曲折,具有一種耐人尋味的美感。在諸多的瓦當中,人們可以看到類似于舞者的影子,和一些國泰民安、延年益壽內容的瓦當。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漢代的繁榮昌盛,人們的安居樂業(yè),生活的豐富美滿,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古人對美的無限追求與向往。總之,我們可以從漢代文字瓦當中學到很多關于書法造型藝術方面的知識,在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吸取漢代文字瓦當中的精華,并使?jié)h代瓦當文字在新的領域生長開花。致謝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難以平靜,回想在這近4個月的的日日夜夜里,從收集資料,確定課題,走入課題到現(xiàn)在論文的順利完成,真的十分感謝各位師長、同學、朋友在此期間給予我的幫助和鼓勵!此刻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特別感謝系里所有老師對我的教育和培養(yǎng),在四年陶藝系的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我的諄諄教導和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