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部編版八上歷史 第十課 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歷史-部編版八上歷史 第十課 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歷史-部編版八上歷史 第十課 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歷史-部編版八上歷史 第十課 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歷史-部編版八上歷史 第十課 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教師備課 學科:歷史年級:八年級授課教師:使用時間:11.4課題10.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課型新授學習目標1.知道中華民國建立的史實(重點)2.了解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史實3.理解并識記《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及重大意義。(重難點)教法學法講授法、啟發(fā)式教學法、問題探究法、演示法等,激起學生興趣,更好的完成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性問題為主線,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個人備課集體研究智趣導學【導入新課】動態(tài)圖片導入,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矢志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在孫中山等人的推動下,革命思想廣為傳播,革命團體不斷涌現(xiàn),各地革命活動蓬勃發(fā)展。民主革命逐漸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武昌起義的勝利,讓長期在黑暗中不斷探索的中國人,看到了民主的一絲曙光。智趣研學目標導學一:除舊布新,圓民主之夢?!腥A民國的建立教師講述:武昌起義之后,各省紛紛獨立,中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政府。誰將成為新政府的掌舵人?歷史選擇了誰?(看視頻)學生觀看視頻,了解選舉過程,人物。2、教師講述:一切準備就緒,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建立。請同學們用一分鐘時間快速瀏覽課本第二段,完成表格內容。學生自主學習后回答:中華民國建立的時間、地點、領導機構、紀年法、意義。3、教師強調:因為臨時政府建在南京,所以被稱為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紀年法是民國紀年法和公元紀年并行。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是如何換算的呢?中華民國成立于1912年,這一年就被稱為民國元年。那1913年是民國幾年?1915年呢?怎么算出來的呢?1915-1912+1,為了好記我們就記公式:民國紀年法=公元紀年-1911。4、課件出示:歷史小百科中華民國的國旗和國歌目標導學二:頒布新法,固民主之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學生快速瀏覽課本找出基本概況:頒布時間、機構、性質、意義。2、教師重點講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為什么說是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呢?本身國家性質就是資產階級共和國,最重要的是文件的內容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則。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主權在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平等自由參議院行駛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tǒng)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三權分立3、本課重點難點主要內容:4、過渡:什么是三權分立,我們來看一下。三權分立是西方民主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各自獨立行使、相互制約制衡。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的政體,我們通過示意圖分析。我們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箭頭有什么特點(學生答:相互的),表明三者之間可以相互制約。5、教師講解:舉例:總體可以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國會也可以彈劾總統(tǒng)。我們可以看出臨時約法里行政權跟美國的政體有什么不同?(學生答:國務員)國務員主要起監(jiān)督總統(tǒng)的作用,那1912年3月11日的臨時大總統(tǒng)還是孫中山嗎?(通過預習我們可知3月10日臨時大總統(tǒng)已經換成了袁世凱)。袁世凱簡介。6、教師總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目標導學三:袁氏竊國,遺民主之憾?!绖P竊取革命果實一、竊取原因1、教師:我們通過一個歷史劇分析袁世凱為什么能夠成為臨時大總統(tǒng)?學生表演:(袁世凱、孫中山、帝國主義代表、立憲派舊官僚代表)2、教師講述: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力圖通過和平方式早日實現(xiàn)共和,為此孫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他即行辭職,并推舉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tǒng)。二、竊取過程五個時間看過程,學生自主學習。在課本上標劃好五個時間的關鍵詞。1912年2.122.132.153.104月1.教師講述: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tǒng)治結束。孫中山信守諾言2月13日就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之位,并推舉袁世凱繼任。2月15日,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2、教師提問: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利,革命派提出兩個條件?學生看本課回答。3、教師講述:因袁世凱的勢力范圍在北京,借口北方秩序不易維持,拒絕南下。迫使參議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職。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革命派又寄希望于一紙法令來束縛袁世凱的手腳,匆忙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但第二年就被袁世凱廢除了。4月孫中山正式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竊取。智趣拓展知識拓展:1、1914年,5月袁世凱下令宣布廢除孫中山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并頒布了所謂的《中華民國約法》。2、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至此兩大勝利果實都被竊取,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仍將負重前行。過去,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發(fā)動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他們不屈不撓,屢敗屢戰(zhàn),為實現(xiàn)民主自由而不斷奮斗。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廣泛的民主實踐,探索出了一條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實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之路。今天中華兒女因民主而驕傲!練習鞏固1、2016年11月12日是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的主要貢獻有()①提出“三民主義”②領導辛亥革命③創(chuàng)建中華民國④推翻了封建制度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912年,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tǒng)帝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tǒng)治結束。這意味著中國()A.封建統(tǒng)治的結束B.專制統(tǒng)治的結束C.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D.君主立憲制的結束3、1912年春,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的性質B.標志清王朝統(tǒng)治的結束C.宣布廢除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D.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4、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出賣過維新派,又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這人是()A.袁世凱B.榮祿C.蔣介石D.陳獨秀智趣思維導圖10.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中華民國的建立 成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袁世凱竊取教后反思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建立民主政治,鞏固革命成果的過程,其中重點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要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約法的頒布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進步性。通過向學生展示有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各種歷史資料,結合美國三權分立的示意圖與之對比能很好的解決難點。還有值得進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對歷史史料的解讀和運用、知識點之間的靈活過渡,及發(fā)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方面仍需繼續(xù)努力。通過反思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學情分析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歷史學科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為教師在教學上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初二的學生好奇心強,教師教學中要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如果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學生主要靠課本獲取歷史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利用現(xiàn)有資源,挖掘教學潛力。給學生更多的歷史背景資料,通過圖片、配音、錄像制造意境,制造濃厚的歷史氛圍,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學生在上節(jié)課已經學習了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對中國民主革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于辛亥革命的結果以及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還需學習。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教學效果通過前兩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革命志士為了挽救民族危機,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之路。接下來在社會矛盾激化,內外矛盾加重的情況下爆發(fā)了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后的發(fā)展態(tài)勢對于學生來說不難理解。但是對于袁世凱篡奪革命勝利果實,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對于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所以本課在設計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能力,通過課前預習,完成知識層面的掌握,通過小組交流探討,師生互動,進一步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影像資料能重演歷史、復活歷史,所以合理嵌入影像資料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形象直觀的了解歷史。不僅如此影像資料具有很大吸引力,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把實現(xiàn)課標的要求作為我的教學目標,課堂行為和教學設計始終圍繞課標來展開。在教學方式上,與學生共同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參與進來,避免灌輸,讓學生對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形成自己的觀點,進而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作業(yè)反饋來看,達到了教學目標。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教材分析一、教學內容在整個課程教材體系中的定位本課是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的第三課。主要講述了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上承辛亥革命,下啟北洋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包括“中華民國的建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個板塊的內容。武昌起義之后,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終于推翻了清政府統(tǒng)治,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了。中國從此開始了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但是資產階級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中國人繼續(xù)為反帝反封的革命事業(yè)不斷奮斗。二、本課學習目標分析知識與能力: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認識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探討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原因,學會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陳述歷史,提高表達與交流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探究中華民國建立后中國政治制度、社會生活的變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通過分析辛亥革命的勝利與失敗,訓練歷史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前后反專制的斗爭,體會中國民主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確認識近代中國國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三、本課知識點分析本課涉及的歷史事件較多、頭緒繁雜,而部編版教材雖然將課程標準的內容納入其中,但教材過于簡略,歷史事件介紹得不夠完整,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困難,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形成完整的概念。這就要求在教材的處理上,要合理的組織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大膽取舍,補充新材料。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銜接更加自然。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評測練習1.近代某一法律規(guī)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tǒng)、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tǒng)治權”。該法律的進步性是:A.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B.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終結C.宣示了中華民族獨立D.開啟了政治民主化進程2、時至今日,我國許多城市有著大量以“中山”命名的建筑和街道。孫中山先生受到人們敬仰的最主要原因是:A.發(fā)動武昌起義B.創(chuàng)辦《民報》C.建立中華民國D.成立中國同盟會3.“中國不再隸屬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歸屬于全體民眾。”這描述了哪一歷史事件的意義:A.戊戌變法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C.新文化運動D.新中國成立4.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關于發(fā)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中,敘述正確的是①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在此簽訂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宣告成立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此制定并公布④孫中山、袁世凱都曾在此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材料題: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終年59歲。世人聞此噩耗,紛紛書寫挽聯(lián)紀念,其中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的挽聯(lián)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shù)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xié)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競之功。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歷史意義?還有什么遺憾?答案:歷史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遺憾:革命果實被竊取、社會性質未改變、反帝反封任務未完成。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華民國的創(chuàng)建》教后反思包括“中華民國的建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個板塊的內容。武昌起義之后,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終于推翻了清政府統(tǒng)治,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了。按照此順序,我整合成了三塊篇章除舊布新,圓民主之夢;頒布新法,固民主之實;袁氏竊國,遺民主之憾。以民主為線索貫穿全課。教學方法的實踐與運用,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要把抽象、艱澀的知識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的展現(xiàn)給學生,學生自己思考,討論發(fā)表見解,教師啟迪總結。總之,在歷史教學要敢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不少歷史教師都對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片面追求課堂里的熱鬧,使本來井然有序的課堂變成了一盤散沙。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xiàn)和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問題,并自主的解決問題。二、關注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2、把教學與情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相互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3、關注學習有困難學生和性格內向學生,盡可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講話機會。三、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學會學習。1、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通過預習、課堂展示等,從而實現(xiàn)學習目標。2、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并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部編人教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