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縣南部熱儲概念模型研究_第1頁
高青縣南部熱儲概念模型研究_第2頁
高青縣南部熱儲概念模型研究_第3頁
高青縣南部熱儲概念模型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青縣南部熱儲概念模型研究

作為一種清潔的可支配能源c.d.使用了世界上60多個國家,直接使用了cd.,并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因此,可支配區(qū)域能源的開發(fā)被用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手段。f=。不過,地熱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必須建立在對其資源量和分布規(guī)律的科學評價基礎之上[8-11]。山東省高青縣南部地區(qū)地熱資源豐富,但對其研究程度較低。本文擬對該地區(qū)地熱資源進行合理評價,以期為地熱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依據(jù)。1研究區(qū)地質背景高青縣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北部,地處魯北平原。研究區(qū)位于高青縣城以南約6km,西起宋家,東到夏莊東,北自雙柳樹,南至唐口南,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7°40′30″-118°00′45″,北緯37°04′00″-37°07′00″,總面積172.6km2。研究區(qū)地處華北平原坳陷區(qū)(Ⅱ級構造)、濟陽坳陷區(qū)(Ⅲ級構造)的南部(圖1),屬于東營凹陷之博興凹陷西部,為一大型沉積盆地的一部分,其西部是青城凸起,南部是魯西隆起,東部是博興凹陷主體。基底地層由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組成;蓋層為巨厚的新生界,自下而上為:古近系孔店組、沙河街組、東營組,新近系館陶組、明化鎮(zhèn)組,第四系平原組,新生界沉積厚度最大達3000m以上。區(qū)內主要地質構造有高青斷裂、寨子斷裂以及大王家斷裂,而褶皺構造不明顯。2熱儲含水層厚度新近系館陶組和古近系東營組是區(qū)內的兩個主要熱儲層,巖性主要為棕黃、褐黃、棕紅色泥巖、砂質泥巖與淺黃色砂巖組合。館陶組熱儲層:頂界埋深為700~800m,底界埋深為900~1100m,地層厚度200~400m(見圖2),但在高青斷裂附近地層厚度變化明顯。其中熱儲含水層累計厚度約為60~100m,單層厚1.0~30.0m。含水層巖性以細砂巖為主,粗砂巖和中細砂巖次之,平均孔隙度在26.24%左右。地熱水溫度為40~50℃。東營組熱儲層:頂界埋深為900~1100m,底界埋深為1200~1400m,地層厚度250~350之間(見圖3)。該區(qū)石油井通14揭穿該熱儲含水層,揭露深度為1320m左右,揭露熱儲含水層厚度在55~90m左右,單層厚1.10~8.60m。含水層巖性以中細砂巖為主,細砂巖次之,平均孔隙度在31.41%左右。地熱水溫度為50℃~60℃。受高青斷裂和大王家斷裂影響,館陶組、東營組兩個熱儲層埋藏深度由南向北方向逐漸增大,熱儲層厚度亦有自南向北逐漸變厚的規(guī)律。3地熱資源溫度分布根據(jù)《地熱資源地質勘察規(guī)范》(GB11615-89)中地熱資源溫度分級規(guī)定,本區(qū)地熱資源屬于低溫地熱資源,熱儲含水層屬溫熱水型含水層。3.1地溫梯度調查地溫場是經(jīng)長期地質發(fā)展歷史的演變而形成的,受控于區(qū)域地質構造形態(tài)、基底巖石的起伏、蓋層巖性與厚度、斷裂及地下水活動等諸多地質因素。區(qū)域構造(凸起、凹陷、斷裂等)是控制地溫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它因素主要影響局部地溫場的變化。第四系淺井測溫資料顯示,在埋深30m處,地溫比較穩(wěn)定,多在15.1℃左右,比多年平均氣溫高2℃左右,故確定恒溫層埋深為30m,恒溫層溫度確定為15.1℃,而整個東營凹陷內平均地溫梯度值均在3℃/100m以上。根據(jù)區(qū)內深井井溫測量可以得出第四系和新近系明化鎮(zhèn)組的地溫梯度值,據(jù)此繪出工作區(qū)地溫梯度等值線,同時綜合鉆井資料分析圈定地熱異常區(qū)。本次評價將工作區(qū)內東營凹陷區(qū)平均地溫梯度確定為3.2℃/100m,見圖4。3.2層序地層格架區(qū)內新近系館陶組熱儲層和古近系東營組熱儲層均為層控型熱儲,呈層狀分布,巖性厚度比較穩(wěn)定。其熱儲概念模型可描述如下。(1)熱源及通道。本區(qū)熱源為地殼深部熱流,以正常地溫傳導為主。地熱田位于高青斷裂東南。高青斷裂形成于中生代末期,規(guī)模較大,為凸起與凹陷之分界。長期活動的斷裂構造溝通了熱儲層與熱源的聯(lián)系,成為熱源及水的較好通道。(2)熱儲層。新近系館陶組和古近系東營組。(3)蓋層。館陶組和東營組熱儲層的蓋層為上覆的第四系和新近系明化鎮(zhèn)組,總厚度700~800m。蓋層巖性由多層黏性土、砂性土、砂層、泥巖及砂巖組成,為良好的隔熱保溫層(圖5)。(4)補給水源。本區(qū)地熱水的來源為大氣降水。降水入滲后,一部分沿斷裂帶或巖層孔隙向深部運移,經(jīng)過緩慢的循環(huán)交替徑流運動后被圍巖加熱,形成地熱水。根據(jù)《地熱資源評價方法》(DZ40-85),可利用熱儲應具備兩個條件:11000m以淺溫度>40℃;2單井出水量>20m3/h或熱儲層導水系數(shù)大于1達西米(1達西=0.987μm2)。經(jīng)計算,館陶組和東營組熱儲導水系數(shù)均大于1達西米,是區(qū)內主要可開發(fā)利用的兩個層狀熱儲。雖然其中地下水徑流速度較緩慢,補給條件較差,但熱儲分布范圍廣,厚度較大,供水能力較強,因此是本評價的主要目的層。4熱資源評價4.1不考慮動態(tài)補給研究區(qū)地熱資源評價的對象為館陶組和東營組等具有一定開發(fā)利用價值的層狀熱儲,對成熱條件差的地段不予評價,且評價不考慮動態(tài)補給。評價內容包括:地熱資源量和可利用地熱資源量、熱水儲存資源量和熱水允許可采資源量,評價開采年限為100a,評價深度下限為2000m。評價方法為:采用用熱儲法[12-14]計算地熱資源量,采用回收率法[15]計算可利用地熱資源量,采用體積法[15]地下熱水儲存量,采用最大降深法[16]計算地下熱水的允許開采資源量。4.2層壓計算面熱儲層的面積:根據(jù)熱儲層空間分布特征,以高青斷裂為界,將館陶組熱儲層劃分為IG、IIG兩個計算分區(qū),平面分布見圖2;以大王家斷裂為界,將東營組熱儲層劃分為ID、IID兩個計算分區(qū),各分區(qū)平面分布見圖3。各區(qū)計算面積見表1。熱儲層的厚度:根據(jù)物探電測井、鉆探巖芯錄井地質資料,把粉砂巖、細砂巖及中砂巖巖層中孔隙度大于20%的巖層均看作熱儲含水層,分別確定了館陶組和東營組各計算分區(qū)的熱儲含水層厚度,該熱儲含水層厚度值為各計算分區(qū)的熱儲含水層厚度平均值(見表1)。熱儲層的溫度:首先根據(jù)鄰區(qū)井資料及地質資料得出一個溫度值,其次再根據(jù)平均地溫梯度3.2℃/m計算求得一個溫度值,第三步取前面兩個溫度值的平均值作為本次計算的熱儲層溫度(見表2)。對于巖石和水的物理參數(shù)以及熱儲層內地下水動力參數(shù),則根據(jù)區(qū)內前前人勘探資料及本次勘察成果直接確定,具體數(shù)值見表1。4.3熱固層熱評價的結果表明4.3.1熱儲層地熱資源量經(jīng)計算,館陶組熱儲的資源量為1.2028×1018J,折合標準煤4.142×107t;東營組熱儲的資源量為1.3133×1018J,折合標準煤4.445×107t;區(qū)內總的地熱資源量為2.5161×1018J,折合標準煤8.587×108t。詳見表3。熱儲層地熱資源量不可能全部被開采利用,只能開采一部分,二者比值稱為回收率。此次評價中,回收率采用25%,經(jīng)計算該區(qū)可利用地熱資源量為6.290×1017J,折合標準煤2.147×107t,見表4。4.3.2地下熱水、地熱井單井涌水量估算區(qū)內新近系、古近系地熱水徑流速度十分緩慢,補給條件也較差,補給量相對于熱水靜儲量來說,是較少的,故本文只進行熱水儲存量的估算。新近系熱儲層的熱水具承壓性,儲存量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熱儲層的容積儲存量,另一部分為彈性儲存量。館陶組孔隙度為0.2624,東營組孔隙度為0.3141,各熱儲層平均給水度(μ)近似用各熱儲層的平均孔隙度代替,即:館陶組μ=0.2624,東營組μ=0.3141。再根據(jù)鄰區(qū)資料,本區(qū)新近系、古近系熱儲層彈性釋水系數(shù)均選為μe=2×10-4。估算得新近系館陶組地下熱水儲存量為3.536×109m3,古近系東營組地下熱水儲存量為3.007×109m3,估算結果見表5。本文采用最大允許降深法[16]進行允許可采熱水資源量估算。該方法要求按照規(guī)定的開采期限、最大允許降深和恒定的單井流量制定開采計劃,求出區(qū)域內能布置的井數(shù)和開采期達到最大允許水位降深時,井群能夠獲得的總流量。因區(qū)內沒有開采新近系、古近系地熱井,故根據(jù)對所掌握資料的分析,確定區(qū)內地熱井單井涌水量。新近系館陶組底板埋深在900~1100m,地熱井單井20m降深平均涌水量確定為500m3/d;古近系東營組底板埋深在1300~1400m之間,地熱井單井20m降深平均涌水量確定為900m3/d左右。開采期限均確定為100a,計算結果見表6。5地熱資源豐富并存在一定規(guī)模限制(1)本區(qū)2000m以淺地熱資源雖屬于低溫地熱資源,但本區(qū)熱儲具有分布面積廣、巖性厚度比較穩(wěn)定、有兩個較好的可開發(fā)利用的熱儲層,即新近系館陶組熱儲和古近系東營組熱儲。(2)經(jīng)計算,地熱資源總量為2.5161×1018J,折合標準煤8.587×107t,其中館陶組熱儲的資源量為1.2028×1018J,折合標準煤4.142×107t,東營組熱儲的資源量為1.3133×1018J,折合標準煤4.445×107t,區(qū)內地熱資源蘊藏豐富且資源潛力大。(3)按照回收率25%計算,可利用地熱資源總量6.290×1017J,折合標準煤2.147×107t。其中新近系館陶組可利用地熱資源量3.007×1017J,折合標準煤1.03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