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影評_第1頁
唐山大地震影評_第2頁
唐山大地震影評_第3頁
唐山大地震影評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山大地震影評,個人見解僅供參考在暑期頭號巨制、甚至是年度頭號巨制的宣傳攻勢下,《唐山大地震》早已把人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馮小剛提前一年就放出的5億豪言,更是顯示了出品方對影片質量的超強自信。于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當《唐山大地震》真正在大銀幕上接受觀眾檢驗的時候,筆者卻發(fā)現(xiàn)影片遠未達到宣傳給人的預期值,即便筆者對《大地震》的預期并不高,影片也依然跌破了筆者期待值的底線,更驚覺本片居然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扯虎皮拉大旗的欺世盜名之作,如果你在腦海中剔除巨大的宣傳攻勢以及馮小剛大導演名號對你先入為主的影響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大地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偽大片”!作為一部災難片,開頭不足5分鐘的地震特效一晃而過,技術水準粗糙,絲毫無法與好萊塢災難大片相比,即便與日韓的災難片相比也有較大差距;作為一部時間跨度長達幾十年的親情片,影片的故事性極差,將馮小剛不善于講故事的缺陷暴露無遺,親情戲也經(jīng)常停留在喊口號式的表達,要么就是電視劇套路的聲嘶力竭賺人眼淚,情感主線在整部影片中顯得很弱,缺乏鮮活生動細膩的情感表達,甚至讓人感覺,劇情東拉西扯半天,似乎就是為了結尾徐帆張靜初母女相認那場戲拖時間,但其實并未起到讓觀眾情感不斷醞釀發(fā)酵烘托至高潮的作用,母女相認戲盡管容易催淚,但高潮效果并不強。此外,幾十年的時代變遷、社會轉型也并未在影片中很好展現(xiàn),使得影片的視野極為狹小,反映時代的道具服裝漏洞百出,讓影片打出的“史詩片”旗號也徹底失敗。可悲的是,《唐山大地震》在鏡頭語言和蒙太奇組接上毫無藝術感和個性可言,故事講述和段落銜接方式簡直就是電視劇水準,也就是說,《唐山大地震》打著大片的旗號,實際上販賣的是電視劇的貨色,居然還厚顏無恥地按照大片標準提高電影票價,馮小剛以及華誼公司發(fā)“國難財”的心態(tài)可見一斑!如果你還對《大地震》抱有希望的話,筆者可以送你一句廣告語“推廣”一下本片——花電影的錢看電視劇,《大地震》是你的好選擇!《唐山大地震》極力把自己包裝成一部特效災難大片,在上映前觀眾所能看到的有關《大地震》的視頻中,無不是突出唐山大地震的場景,給人影片以地震場面為主打的錯覺,實際上片中1976年的唐山戲也就是15分鐘時間,大地震的特效場面更是不足5分鐘,除此之外的影片大部分段落,講的都是徐帆一家人震后幾十年的生活、情感故事,從整體風格上說本片根本不是什么災難大片,而是更傾向于上世紀80年代內地的故事片的概念。而且,單把這5分鐘的地震特效大場面拿出來審視,問題依然多多。首先,從影片結構上講,故事沒開始多久,就迅速進入地震場面中,無論是對徐帆一家人的熟悉和認識,以及對地震來臨前氣氛的烘托,觀眾都缺乏情感的醞釀時間,因而當災難到來時,觀眾也就很難對徐帆一家人提心吊膽、牽腸掛肚。而且災難場面開始得快結束得也快,觀眾還沒看過癮就完了,就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口吞下肚根本沒沒咂摸出滋味。可見導演對災難片的想法和設計都相當業(yè)余,想想好萊塢災難片在災難前的種種鋪墊和烘托,就能輕而易舉地看出《大地震》的差距。就拿去年內地大賣的《2012》來說,即便影片有如此多、如此震撼的災難場面,導演在開頭也并不馬上拋出,而是花了不少筆墨來做鋪墊,用開裂的地表、蒸發(fā)的湖泊來營造災難迫近的感覺,同時突出了主人公同子女的情感碰撞,此后,當災難來臨時,觀眾早已醞釀發(fā)酵的情緒就能馬上被災難場景吸引,主人公一家的安危也時刻牽動人心。《大地震》根本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僅僅玩了個“車震”之后是“地震”,因而就沒法達到好萊塢災難片同類的吸引觀眾的效果。而且,整體地震場面以及震后場面僅僅對準徐帆一家人的經(jīng)歷,缺乏對唐山大地震的整體展現(xiàn),從這一點來說,片名《唐山大地震》就是名不副實的。5分鐘地震特效場面在細節(jié)上也有許多不足之處,特效的細膩感和逼真感遠遠不夠,魚兒從魚缸中跳出,墻壁被震開的裂縫、從樓上跳下然后被亂石砸倒的人,電腦特效都能明顯讓人感覺到粗糙和假。還有一個bug明顯的鏡頭,就是大地震剛開始時,一個遠景鏡頭展現(xiàn)出天現(xiàn)異象,強震突襲,此時仔細看這個鏡頭中的廣場上,有一人還在閑庭信步,可見拍這個鏡頭時,并未設計這是大地震的開始,因而也并未要求廣場上的那個人做出驚慌和躲避的動作。如此特效水準,馮小剛還敢到處夸耀“特效比《2012》還貴”,這樣說要么是胡亂吹牛,要么是被人家當了冤大頭了。其實,中國大片的特效水準究竟幾何觀眾心理都有數(shù),鮮有舍得花大錢玩特效的,而特效大片或者災難大片就是個燒錢機器,花得錢越多出的效果越好,還別說《大地震》,把日韓災難片算在一起說,亞洲電影這種想用“打折價”拍災難片的思路,只能是越發(fā)顯出自身與好萊塢的差距。只要揭開《唐山大地震》災難片的假象,當?shù)卣馂碾y場景結束,進入徐帆一家人的震后幾十年生活,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本片故事片的真實屬性,而且就算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地故事片的繁盛時期相比,《大地震》講故事、塑造角色的水準也是格外差勁的,也就是跟當下電視里播出的煽情家庭劇、親情劇的一般水準持平。故事基本被分割成了互不相連的兩段——張靜初飾演的女兒方登的生活情感經(jīng)歷,徐帆飾演的母親以及李晨飾演的兒子方達的生活情感經(jīng)歷,這兩段故事彼此并無甚緊密聯(lián)系,只是在結尾母女相認時才產(chǎn)生交集,導致影片的親情主線并不鮮明。最要命的是,分別審視兩段故事,都無甚精彩感可言,也沒什么生動精致的細節(jié),淪為平淡無味的生活流水賬,特別是張靜初這條線,無論是跟養(yǎng)父母的親情對手戲,還是跟陸毅的愛情對手戲都毫無亮點和火花。角色的故事也并無完整流暢的展現(xiàn),跳躍感過強,讓人搞不明白張靜初怎么一會兒給人當家教,一會兒又嫁給老外去加拿大了;李晨一會兒是個登三輪的,一會兒又開轎車當老板了。有的人開玩笑說,《唐山大地震》是華誼公司準備投拍的同名電視劇的超長宣傳片,就是對影片糟糕故事的絕佳調侃。這實際上暴露了馮小剛擅長插科打諢的喜劇,不擅長講故事的正劇的導演缺陷,他最知名的喜劇《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其實都是分段式影片,由幾個彼此聯(lián)系并不十分緊密的段落組成整部影片,而并不是一個完整流暢、銜接緊密的故事?!都Y號》也有戰(zhàn)爭場面精彩,但一到戰(zhàn)后需要講故事的情節(jié),影片水準就迅速下降的毛病?!斗钦\勿擾》算是馮小剛首次把一個故事講得流暢舒服的特例,結果《唐山大地震》迅速將馮導打回了原形。其實,《唐山大地震》的預告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馮小剛對影片整體故事水準的不自信。目前大家在各種視頻載體上看到的《大地震》終極版預告片,就是那個用時光倒流的方式展現(xiàn)地震場面的預告片,用好萊塢的標準看只能算是個前導預告片,一般在影片上映前半年或者三個月的時間內推出,用吸引眼球的鏡頭向觀眾揭示影片的冰山一角,充分調動觀眾對影片的好奇心,終極版預告片則是對影片大概劇情和風格的一個完整呈現(xiàn)。而《大地震》的這個終極版預告片僅僅展現(xiàn)的占影片極少部分的唐山大地震的內容,占影片絕大部分劇情的震后故事則一個鏡頭沒有。這充分說明,導演及出品方只想利用唐山大地震情結以及渲染特效來忽悠觀眾,不愿讓觀眾看到支離破碎、無聊乏味的震后故事。筆者忍不住會想,真要把震后故事為主剪一版終極預告片,《大地震》將會以怎樣的面貌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呢?那種觀眾在電視劇中習以為常的親情沖突、情感糾葛,就完全會讓《大地震》的真面目露餡了!《唐山大地震》最像電視劇的一點,就是毫無電影感的攝影和蒙太奇。如果我們簡單把電影的類型分為商業(yè)片和藝術片,或者商業(yè)片和故事片的話,那么缺乏商業(yè)元素的《大地震》絕對不屬于前者,應歸為后者的范疇。既然是藝術片和故事片,那么通過鏡頭展現(xiàn)藝術個性和氣質,則是展現(xiàn)影片價值和導演水準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作為一部萬眾矚目的年度熱片,如果在這方面表現(xiàn)差勁,對影片還是導演的名氣無疑都是致命的,而《大地震》恰恰交出了一份最為糟糕的答卷。在許多年前馮小剛還未成為今日“大導演”的時候,他的影片就被評論界詬病為“掛在銀幕上的電視劇”、“只會使用升降鏡頭”,《大地震》又把這些特點鮮明地展現(xiàn)了出來,整部影片的攝影都平平無奇,毫無鏡頭美感可言,看不出導演在攝影上的創(chuàng)見和想法,藝術氣質更是談不上,基本就是電視劇的攝影水準,即便在風景如畫的杭州和震后重建的新唐山取景,也并未將這些外景地的美感在鏡頭中表現(xiàn)出來。此外,鏡頭與鏡頭之間的蒙太奇組接,以及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鏡頭轉換,看不出導演有任何精心設計的成分存在。本來劇情在張靜初、徐帆、李晨的故事上來回跳躍就夠破碎夠無味的了,導演完全可以在段落轉換中巧妙地用鏡頭表達他們之間的親情聯(lián)系,來彌補影片在整體性和流暢性上的不足,但是馮小剛卻沒有在這方賣弄下一絲一毫的功夫,讓影片直接淪為電視劇的近親水準。鏡頭和蒙太奇毫無精彩感和亮點可言,那么影片極力鼓動觀眾去看IMAX則成為一種純粹斂錢的行為。IMAX并沒有立體效果,只是讓銀幕更大、影片畫質更清晰、場面更震撼,觀看特效大片、動作大片以及畫面優(yōu)美的影片效果最好,而對于一般故事片來說則效果平平。既然《大地震》鏡頭美感無從談起,那么IMAX的這些技術優(yōu)勢全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優(yōu)勢根本無從發(fā)揮??峙轮挥心遣蛔?分鐘的地震特效能在IMAX銀幕上出彩,但觀眾花大錢看IMAX僅僅是為了那5分鐘的享受,這不純粹是有錢燒的樂意當冤大頭嗎?此外,據(jù)筆者的現(xiàn)場觀感來說,《大地震》的膠片洗印也十分粗糙,畫面清晰度和色彩感都嚴重不足,甚至有多個模糊鏡頭出現(xiàn),很難相信一部年度大片會有這樣的問題,某院線知情人士向筆者揭示了真相——出于急功近利的斂錢目的,影片還未完全制作好就開始洗印膠片,結果導致上述種種問題出現(xiàn),即便是本應由更好畫質表現(xiàn)的IMAX膠片中,上述問題依然存在!對此不信的觀眾可以在觀影時特別留意下影片的畫質,看筆者說的是否屬實,如果真是如此的話,你覺得還有看IMAX的必要嗎?《唐山大地震》在劇情上也未體現(xiàn)出一部大片應有的成熟之處,漏洞百出的劇情和與時代不符的道具也顯得很“電視劇”,影片中不少無用的“廢橋段”更是這一缺點的集中體現(xiàn)。毛主席逝世這場戲除了喚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人的記憶,延續(xù)唐山大地震的悲情情緒之外,在劇情上毫無作用可言,似乎只為煽情的目的存在,而且筆者對能否達到這個目的也有質疑,對于80后、90后的觀眾主體來說,毛主席逝世能產(chǎn)生影片想達到的情感作用嗎?李晨蹬三輪在杭州碰上陳道明更是典型的電視劇式的巧遇,無論前后都沒有能跟這場戲呼應的情節(jié),使得這場戲顯得格外無用,而且李晨逢人便說母親舍女保子的災難經(jīng)歷,也顯得過于“祥林嫂”,觀眾都知道的事有必要強調那么多遍嗎?后面的劇情中還有個張靜初帶著女兒當家教,女兒被誣陷打碎主人家花瓶的情節(jié),似乎也只是為了突出張靜初帶著女兒生活的不易,對于整體劇情來說也屬可有可無。最后結尾處出現(xiàn)一個真實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更是顯得十分突兀,作用僅僅是通過他的目光展現(xiàn)一下大地震紀念碑,這個情節(jié)為什么不能由片中角色來完成?是不是非得拍大地震紀念碑不可?此處恐怕是照顧唐山市政府需要的考慮多些吧!最后再對華誼公司對《大地震》無良的漲價行為表達一下不滿,最近媒體紛紛公布《大地震》的提價舉措,在首輪映期內,各類城市最低票價分別為:A類城市35元、B類城市30元、C類城市25元,這組數(shù)字要比通常的最低票價上漲5至10元。據(jù)悉最高票價很可能會達到90到100元,而IMAX版的票價肯定要100元以上。這種漲價行為不僅是華語片中前所未有,就是好萊塢大片也從未有如此高的“最低票價”。讓人不僅要問一句“憑什么”?你要是一有著頂級明星陣容、特效場面動作場面豐富的商業(yè)大片倒也罷了,至少下了血本有個漲價的理由,但《大地震》這種電視劇水準的故事片,一無頂級巨星、大場面也欠奉,漲價的理由何在?即便《大地震》像宣傳的那樣投資高達兩億,但馮小剛說了,一半的錢是唐山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