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面癱診療方案分析、評價_第1頁
2017-2019年面癱診療方案分析、評價_第2頁
2017-2019年面癱診療方案分析、評價_第3頁
2017-2019年面癱診療方案分析、評價_第4頁
2017-2019年面癱診療方案分析、評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面癱?。嫔窠?jīng)炎)療效分析、總結和評價(2017)患者病程在60天內的,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癥候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一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X100%。痊愈:療效指數(shù)≥85%;患者面部功能恢復,健、患側對比無明顯異常;顯效:療效指數(shù)≥50%,同時<85%;有效:療效指數(shù)≥30%,同時<50%;無效:療效指數(shù)<30%.2017年度面癱病(面神經(jīng)炎)療效總結例數(shù)有效顯效痊愈無效有效率%1604361352186.87%26.87%38.12%21.88%13.13%療效分析:面癱是針灸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在本年度我科病房收治的160位病人中,35位為發(fā)病24小時內入院,且無糖尿病基礎疾病,患側耳后疼痛不明顯,針刺、艾灸結合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對癥治療后面部功能恢復,健、患側對比無明顯異常,達到痊愈標準。38位患者病程雖然在發(fā)病24小時內入院,但患側耳后疼痛明顯,經(jīng)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好轉,療效指數(shù)達顯效標準;23位患者發(fā)病24小時后入院,伴或不伴耳后疼痛,經(jīng)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好轉,療效指數(shù)達顯效標準。43位患者入院經(jīng)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稍好轉,療效指數(shù)達有效標準。21位患者入院后經(jīng)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無改善,無效。面癱?。嫔窠?jīng)炎)療效總結評價、難點分析、解決思路及措施(2017年度):1.療效總結評價:在面癱的臨床診療中,按照面癱的優(yōu)化診療方案進行治療,臨床療效較為滿意,主要體現(xiàn)在急性期可較快控制患者癥狀,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方案中早期針刺取穴少、刺激量小,減少了患者后遺面部痙攣的發(fā)生。2.難點分析: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癥狀已完全控制,第八天后開始出現(xiàn)功能恢復,按2017年度診療方案中規(guī)定至病程的15天才可以在面部予以電針刺激,患者面部功能恢復較慢,需要調整治療措施。3.解決難點的思路及措施:經(jīng)臨床觀察,90%的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癥狀已完全控制,60%的患者在病程第八天已出現(xiàn)面部功能恢復現(xiàn)象。且通過查閱近年文獻可以看到:研究表明發(fā)病后1-7d應歸于急性期,8-20d應歸為靜止期,通過學習文獻研究結果,結合我科觀察研究,對面癱不同病程過程的針刺治療進行優(yōu)化,在病程第二周起:配足三里(雙側),且從病程第二周起予陽白、四白、地倉、頰車電針刺激,斷續(xù)波牽拉,輸出強度以面部肌肉輕微收縮且患者感舒適為度,觀察療效。參考文獻:中醫(yī)臨床研究2013年第5卷第21期,P31,《針灸擇期治療周圍性面癱68例臨床觀察與探討》。具體文獻附后面癱?。嫔窠?jīng)炎)療效分析、總結和評價(2018)患者病程在60天內的,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癥候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一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X100%。痊愈:療效指數(shù)≥85%;患者面部功能恢復,健、患側對比無明顯異常;顯效:療效指數(shù)≥50%,同時<85%;有效:療效指數(shù)≥30%,同時<50%;無效:療效指數(shù)<30%.2018年度面癱?。嫔窠?jīng)炎)療效總結例數(shù)有效顯效痊愈無效有效率%1323547351588.64%26.52%35.60%26.52%11.36%療效分析:本年度我科采用針刺、艾灸結合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對癥治療,并在病程第八天予面部穴位電針刺激治療面癱病。在我科收治的132位病人中,35位為發(fā)病24小時內入院,且無糖尿病基礎疾病,患側耳后疼痛不明顯,經(jīng)予上述方法治療后面部功能恢復,健、患側對比無明顯異常,達到痊愈標準。47位患者入院后在病程72小時內癥狀已完全控制,經(jīng)予上述治療并在病程第八天予面部穴位電針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好轉,療效指數(shù)達顯效標準;35位患者入院經(jīng)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稍好轉,療效指數(shù)達有效標準。15位患者入院經(jīng)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無改善,無效。面癱病(面神經(jīng)炎)療效總結評價、難點分析、解決思路及措施(2018年度):1.療效總結評價:本年度診療方案在2017年基礎上進行了優(yōu)化,在患者病程的第二周起予面部陽白穴、四白穴、地倉、頰車穴電針斷續(xù)波治療,促進了面部功能恢復,從而治愈率較2017年提高了4.64個百分點。2.難點分析:從本年度的病例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85%以上的面癱急性期患者出現(xiàn)耳后疼痛的癥狀,且通過臨床觀察,耳后疼痛的病人往往恢復周期較長、且耳后疼痛反反復復,影響了療效評價。3.解決難點的思路及措施:通過查閱文獻可以發(fā)現(xiàn):放血療法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達到消炎改善微循環(huán)、刺激局部肌肉神經(jīng)中的感受器以改善肌肉功能作用。因此2019年我們采取患側耳后翳風穴梅花針扣刺配合拔罐放血的方法進行治療,一可以活血通絡止痛;二可改善面神經(jīng)在莖乳孔處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炎癥吸收。觀察療效。參考文獻:中醫(yī)外治雜志2017年8月第26卷第4期,P3.《放血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的Meta分析與GRADE評價》。具體文獻附后面癱病(面神經(jīng)炎)療效分析、總結和評價(2019)患者病程在60天內的,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癥候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一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X100%。痊愈:療效指數(shù)≥85%;患者面部功能恢復,健、患側對比無明顯異常;顯效:療效指數(shù)≥50%,同時<85%;有效:療效指數(shù)≥30%,同時<50%;無效:療效指數(shù)<30%.2019年度面癱?。嫔窠?jīng)炎)療效總結例數(shù)有效顯效痊愈無效有效率%1684166451690.48%24.40%39.29%26.79%9.52%療效分析:本年度我科采用針刺、艾灸結合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對癥治療,并在入院后即予患側翳風穴梅花針扣刺拔罐放血、病程第八天予面部穴位電針刺激治療面癱病。在病房收治的168位病人中,45位為發(fā)病24小時內入院,且無糖尿病基礎疾病,患側耳后疼痛不明顯,經(jīng)予上述方案治療后面部功能恢復,健、患側對比無明顯異常,達到痊愈標準。66位患者入院后在病程72小時內癥狀已完全控制,經(jīng)予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好轉,療效指數(shù)達顯效標準;41位患者入院經(jīng)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稍好轉,療效指數(shù)達有效標準。16位患者入院經(jīng)上述治療后面部功能較入院時無改善,無效。面癱?。嫔窠?jīng)炎)療效總結評價、難點分析、解決思路及措施(2019年度):1.療效總結評價:本年度在2018年診療方案的基礎上,配合予患側耳后梅花針扣刺結合拔罐放血療法,使患者患側耳后疼痛短期內消失,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提高了療效指數(shù),顯效率較2018年提高了3.68個百分點,總有效率較前也有所提升。2.難點分析: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患部后情緒低落、焦慮、飲食差,影響病情恢復,還有部分患者不注意自我防護,從而引起并發(fā)癥,影響了疾病的恢復。3.解決難點的思路及措施:面癱患者因外容受損,心情容易低落、焦慮,且病程中未注意相關防護導致眼睛并發(fā)癥時常發(fā)生,恢復期功能鍛煉少延緩了疾病恢復。通過查閱文獻提示:情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