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檢驗 10.紅細胞檢驗的臨床應用-溶血性貧血 繼發(fā)性貧血及其他 學習資料_第1頁
血液檢驗 10.紅細胞檢驗的臨床應用-溶血性貧血 繼發(fā)性貧血及其他 學習資料_第2頁
血液檢驗 10.紅細胞檢驗的臨床應用-溶血性貧血 繼發(fā)性貧血及其他 學習資料_第3頁
血液檢驗 10.紅細胞檢驗的臨床應用-溶血性貧血 繼發(fā)性貧血及其他 學習資料_第4頁
血液檢驗 10.紅細胞檢驗的臨床應用-溶血性貧血 繼發(fā)性貧血及其他 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細胞檢驗

的臨床應用江凌曉2017年6月20日溶血性貧血繼發(fā)性貧血其他血紅蛋白病病例分析132紅細胞系統(tǒng):原紅細胞早幼紅中幼紅晚幼紅網(wǎng)織紅成熟紅紅細胞疾病

RBC

溶血性貧血缺鐵性貧血

鐵粒幼細胞貧血

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

失血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增多:RBC增多癥減少:貧血基本概念溶血:是指紅細胞遭破壞壽命縮短的過程。溶血性疾?。喊l(fā)生溶血,骨髓能夠代償(6-8倍能力),不出現(xiàn)貧血。溶血性貧血(hemolyticanemia)是指由于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償紅細胞的耗損時發(fā)生的一類貧血。紅細胞生成活躍溶血→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各種原因→RBC破壞>

骨髓造血代償能力→貧血

化學藥物和生物因素物理和機械損傷酶的缺乏膜的缺陷免疫性因素內(nèi)在缺陷外在因素珠蛋白生成障礙遺傳性獲得性紅細胞破壞(一)紅細胞內(nèi)在缺陷

1.遺傳性:

(1)膜的缺陷: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

(2)酶的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

(3)珠蛋白生成障礙:即血紅蛋白病

①肽鏈合成量的異常:海洋性貧血

②肽鏈質(zhì)的異常:異常血紅蛋白病

2.獲得性: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二)紅細胞外在因素

1.免疫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

(2)同種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①新生兒溶血癥;

②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

2.物理和機械損傷:

(1)行軍性血紅蛋白尿癥、人工心臟瓣膜

(2)物理損傷:大面積燒傷、放射損害

3.化學藥物和生物因素:

(1)磺胺類、苯類、砷和鉛等

(2)瘧疾、溶血性鏈球菌、蛇毒和毒蕈中毒

分類根據(jù)病程急性慢性根據(jù)病情輕型、中型、重型、溶血危象根據(jù)病因先天(遺傳性)、后天(獲得性)根據(jù)發(fā)病部位血管內(nèi)、血管外(原位溶血)其它自身免疫性溶血(AIHA)

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

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急性溶血慢性溶血溶血類型血管內(nèi)血管外起病急緩慢全身癥狀重、周身疼痛發(fā)熱、嘔吐輕微貧血有有黃疸有有肝脾腫大不明顯明顯尿色醬油樣尿不明顯并發(fā)癥嚴重者心衰、休克肝功損害急性腎衰、腦水腫(一)血管內(nèi)溶血

RBC在血循環(huán)破壞,見于:●血型不合輸血●PNH

●輸注低滲溶液(二)血管外溶血:

發(fā)生于脾、肝等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見于

●自身免疫溶貧

●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原位溶血:屬于血管外溶血,骨髓內(nèi)的幼紅細胞,在釋入血循環(huán)之前已在骨髓內(nèi)破壞。查找病因難診斷較容易溶血性貧血病史貧血黃疸網(wǎng)織紅細胞紅細胞過度破壞和代償增生持續(xù)貧血伴幼紅細胞極度增生溶血性貧血有or無確定病因明確診斷病史篩選實驗確診實驗綜合判斷溶血部位血管內(nèi)or血管外確定是否是HA

提示紅細胞破壞的實驗室檢查

提示骨髓幼紅細胞代償性增生的實驗室檢查

提示紅細胞壽命縮短的實驗室檢查一、紅細胞破壞、血紅蛋白降解

(一)血管內(nèi)溶血:血型不合輸血、輸注低滲溶液和PNH時,溶血主要在血管內(nèi)發(fā)生。

1、血清游離血紅蛋白

>40mg/L(正常僅約1~10mg/L)

2、血清結(jié)合珠蛋白降低

<0.5g/L(正常為0.5~1.5g/L)

3、血紅蛋白尿游離血紅蛋白>1300mg/L時出現(xiàn)

4、含鐵血黃素尿主要見于慢性血管內(nèi)溶血

(二)血管外溶血:受損紅細胞主要在脾臟由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吞噬消化。

1、血清膽紅素升高

以間接膽紅素為主

2、尿常規(guī):尿膽原增多,膽紅素陰性

3、24小時糞膽原和尿膽原增加二、紅系代償性增生

1、網(wǎng)織紅細胞增多

2、周圍血液中出現(xiàn)幼稚紅細胞,約1%,可見豪-膠(Howell-Jolly)小體

3、骨髓幼紅細胞增生三、提示紅細胞有缺陷、壽命縮短的實驗室檢查

1、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

2、紅細胞吞噬現(xiàn)象及自身凝集反應

3、海因小體(變性的珠蛋白小體)

4、紅細胞滲透脆性異常

確定溶血的病因(1)Coombs試驗(AIHA)(2)Ham試驗陽性(PNH)(3)血紅蛋白電泳和堿變性試驗:地中海貧血(4)異丙醇試驗:不穩(wěn)定血紅蛋白病(5)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和變性珠蛋白小體(Heinz小體)生成試驗:G6PD缺乏癥(6)紅細胞特殊形態(tài):靶形紅細胞、鐮形紅細胞、球形紅細胞(7)紅細胞滲透脆性:增加:球形細胞↑

減低:地中海貧血遺傳性球型紅細胞增多癥1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2

紅細胞膜缺陷溶血性貧血遺傳性球型紅細胞增多癥慢性溶血過程伴急性發(fā)作常見臨床表現(xiàn)為:貧血、黃疸、脾大大多在兒童期發(fā)病多有陽性家族史【檢驗】血象(血涂片)滲透脆性試驗紅細胞膜電泳分析紅細胞膜蛋白定量測定分子生物學技術【診斷】小球型細胞>10%滲透脆性增加陽性家族史*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所致繼發(fā)性球形細胞增多Coombs(+)紅細胞膜蛋白結(jié)構異常所致的遺傳性溶血病外周血出現(xiàn)較多小球型紅細胞多數(shù)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發(fā)病機制主要涉及膜收縮蛋白、錨蛋白、帶3蛋白和帶4.2蛋白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臨床表現(xiàn)差異大感染可誘發(fā)溶血加重【檢驗】血象(血涂片)骨髓象滲透脆性試驗紅細胞膜電泳分析分子生物學技術【診斷】橢圓形細胞>50%(無陽性家族史)*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紅細胞膜蛋白異常所致異質(zhì)性家族遺傳性溶血病外周血含大量橢圓形成熟紅細胞多數(shù)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發(fā)病機制主要為膜收縮蛋白結(jié)構缺陷,破壞或降低膜骨架穩(wěn)定性紅細胞分三型補體敏感細胞的多少決定臨床表現(xiàn)嚴重程度及血紅蛋白尿的發(fā)作頻率【檢驗】血象(貧血)骨髓象(三系增生活躍)尿含鐵血黃素實驗蔗糖溶血試驗酸化血清溶血試驗流式細胞術檢測新方法(毒素)【診斷】臨床表現(xiàn)血紅蛋白尿發(fā)作或血管內(nèi)溶血(直接/間接)補體敏感紅細胞群*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G6PD缺乏癥陣發(fā)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癥獲得性造血干細胞基因突變引起紅細胞膜缺陷所致的溶血干細胞內(nèi)X染色體上PIG-A基因突變對自身補體敏感性增高的異常紅細胞,引發(fā)慢性血管內(nèi)溶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癥1紅細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癥2

紅細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貧血蠶豆病急性溶血性貧血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先天性非球形紅細胞溶血性貧血【檢驗】篩查實驗(高鐵血紅蛋白還原實驗,熒光斑點實驗,硝基四氮唑藍試紙片法)確診實驗(G6PD活性定量檢測)分子生物學方法【診斷】臨床表現(xiàn)陽性家族史活性測定X性連鎖隱性或不完全顯性遺傳性疾?。牵叮校幕蛲蛔円鸺t細胞G6PD活性降低和/或酶性質(zhì)改變?nèi)苎獮橹饕憩F(xiàn)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癥遺傳性紅細胞G-6-PD缺乏癥在無誘因(常因食用蠶豆、服用或接觸某些藥物、感染等誘發(fā)血紅蛋白尿、黃疸、貧血等急性溶血反應)不發(fā)病時與正常人一樣,【檢驗】篩查實驗

紅細胞自溶實驗

熒光斑點實驗酶活性定量試驗ATP測定中間代謝產(chǎn)物測定【診斷】PK缺乏的實驗室診斷遺傳性紅細胞PK缺乏癥的診斷丙酮酸激酶基因突變引起酶活性降低或性質(zhì)改變所致的溶血性貧血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血管外溶血慢性紅細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癥(PKD)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1鐮狀細胞貧血(HbS病)2血紅蛋白E?。ǎ龋猓挪。?不穩(wěn)定血紅蛋白病4

血紅蛋白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1藥物誘發(fā)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2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溫抗體型冷抗體型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介導的血管外溶血補體介導的血管內(nèi)溶血【檢驗】血象骨髓象溶血相關檢查血清學檢查

抗人球蛋白實驗冷凝集實驗

冷熱溶血試驗【診斷】溫抗體型冷凝集素綜合征陣發(fā)性冷性血紅蛋白尿癥機體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異常,產(chǎn)生抗自身紅細胞抗體,與紅細胞膜上抗原相互作用,或在補體參與下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而引起以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為特征的一組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概述】

根據(jù)病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20%~30%病例原因未明稱原發(fā)性,其余為繼發(fā)性。IgG是引起該貧血的主抗體,與紅細胞最適反應溫度為35~40℃的自身抗體稱為溫抗體?!緦嶒炇覚z查】血片上可見紅細胞大小不一,可見嗜多色性紅細胞;點彩紅細胞;數(shù)量不等的球形紅細胞及幼紅細胞

網(wǎng)織紅細胞增高,極個別可達50%直接Coombs試驗陽性(重要指標)【鑒別診斷】

溫抗體型AIHA,是由于抗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導致紅細胞呈球形,故應注意與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HS)相鑒別,HS可有陽性家族史,但無抗自身紅細胞的溫抗體。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溫抗體型AIHA)冷凝集素綜合征CAS【概述】冷凝集素綜合征是冷誘導因素導致的冷凝集素IgM抗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慢性溶血性貧血和微循環(huán)阻塞為特征的一組疾病,又叫“冷血凝集素病”。

抗體與抗原發(fā)生作用的最適宜溫度是0℃~4℃,在37℃或31℃~32℃以上的溫度,抗體與紅細胞抗原發(fā)生完全可逆的分解,紅細胞凝集迅速消失。【實驗室檢查】1.血液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值。血片中紅細胞大小不等、異形、嗜多色、紅細胞呈緡錢狀及自身凝結(jié)現(xiàn)象,網(wǎng)織紅細胞可見增高。血片中可見到球形紅細胞,但不如溫抗體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者明顯,白細胞計數(shù)及血小板計數(shù)均正常。2.血清間接膽紅素輕度升高。3.冷凝集素試驗陽性,抗體幾乎均為IgM,抗體效價甚至高至1︰1000~1︰16000。

4.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陽性。試驗必須在37℃條件下進行,在試驗前紅細胞應先用溫鹽水洗滌過。5.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躍,幼紅細胞增生顯著。陣發(fā)性寒冷性血紅蛋白尿癥PCH

【概述】是全身或局部受寒后突然發(fā)生的以血紅蛋白尿為特征的一種罕見疾病?!緦嶒炇覚z查】1.外周血紅細胞大小不一、畸形、并有球形紅細胞、紅細胞碎片、嗜堿性點彩紅細胞、可見幼紅細胞。2.反復發(fā)作者有含鐵血黃素尿;發(fā)作時尿潛血陽性。3.冷熱溶血試驗陽性。4.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大多為C3型。半抗原細胞型免疫復合型自身免疫型【檢驗】血象(血涂片)抗體類型Coombs實驗【診斷】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肯定的近期用藥史藥物或其代謝產(chǎn)物與紅細胞膜相互作用,與膜結(jié)合或改變了膜結(jié)構,產(chǎn)生抗藥物抗體或抗紅細胞抗體,發(fā)生血管外或血管內(nèi)的免疫性溶血貧血。藥物誘發(fā)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機械性損傷所致的溶血性貧血1生物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貧血2化學物質(zhì)所致紅細胞破壞3

其他溶血性貧血Logo繼發(fā)性貧血慢性感染腫瘤性疾病慢性肝臟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內(nèi)分泌疾病艾滋病慢性系統(tǒng)性疾病貧血慢性病性貧血卟啉病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外周血中紅細胞總數(shù)絕對性增多是由已知病因或疾病引起的疾病缺氧&紅細胞生成素分泌增多低氧性紅細胞增多癥、高原病、肺心病、先天性血紅蛋白異常、病理性紅細胞生成素增多血紅蛋白合成過程中酶的缺陷引起的卟啉代謝紊亂或血紅素調(diào)控功能異常所致的遺傳性疾病。紅細胞生成性&肝細胞性血、尿、糞中卟啉其他紅細胞疾病中的應用如有肯定的化學、物理因素的接觸史或明確的感染史,一般病因診斷較易肯定??谷饲虻鞍自囼炾栃哉撸瑧紤]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并進一步確定原因??谷饲虻鞍自囼炾幮裕邪l(fā)現(xiàn)大量球形紅細胞.患者很可能為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可進一步檢查紅細胞滲透性脆性試驗及自體溶血試驗。周圍血片發(fā)現(xiàn)有特殊紅細胞畸形者,如橢圓形細胞、大量紅細胞碎片、靶形及低色素細胞,可相應考慮遺傳性橢圓形細胞增多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及海洋性貧血,并進行有關的各項檢查以肯定之。患者無紅細胞畸形而抗人球蛋白試驗陰性,可進行血紅蛋白電泳以除外血紅蛋白病及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以除外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有血紅蛋白尿者要作酸溶血試驗等,排除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的可能。鑒別診斷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1鐮狀細胞貧血(HbS病)2血紅蛋白E?。ǎ龋猓挪。?不穩(wěn)定血紅蛋白病4

血紅蛋白病血紅蛋白的組成

由4分子血紅素和4條珠蛋白肽鏈組成的結(jié)合蛋白質(zhì)4條珠蛋白肽鏈是由兩對不同的珠蛋白肽鏈組成:1.類α鏈(α,ξ),共141個氨基酸2.類β鏈(β,γ,δ,ε),共146個氨基酸血紅蛋白病地中海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α地貧(α+

/α0)β地貧(β+

/β0)HPFH(δβ0)δ地貧γ地貧HbS(β)

HbE(β)HbC(β)HbM(α/β/γ)其他基因突變導致珠蛋白肽鏈結(jié)構改變基因突變導致珠蛋白肽鏈合成量異常由珠蛋白基因(globingene)突變引起珠蛋白肽鏈結(jié)構異常(異常血紅蛋白病)和合成速率異常(地中海貧血)所致的疾病統(tǒng)稱血紅蛋白?。╤emoglobinopathy)異常血紅蛋白類型目前,已經(jīng)證實的有超過1000種以上的變異體(a,b,gandd)大部分變異體出現(xiàn)頻率較低,并且沒有明顯臨床癥狀4種主要變異體(HbS,HbC,HbEandHbD)出現(xiàn)頻率較高(特定人群)攜帶者會出現(xiàn)健康問題兒童可能在出生時即伴隨有嚴重癥狀鐮刀型紅細胞血癥變異體出現(xiàn)在6GAG(谷氨酸)GTG(纈氨酸)abnormalgenenormalgeneNHbSNNHbSASNHbAHbSNNSSHbAHbSChromosomes16a2a1a2a1HomozygoteChromosomes11HétérozygotedbdbAgAgGgGgdbdbAgAgGgGgChromosomes16a2a1a2a1HomozygoteChromosomes11HeterozygotedbdbAgAgGgGgdbdbAgAgGgGgC型血紅蛋白分子病

變異體位置:AA6:GAG(谷氨酸)AAG(賴氨酸)HbAHeterozygoteACHbAHbCNHbASCCompoundheterozygotyHbAHbCNHbSChromosomes16a2a1a2a1HomozygoteChromosomes11HétérozygotedbdbAgAgGgGgdbdbAgAgGgGgChromosomes16a2a1a2a1SCheterozygotecompoundChromosomes11HeterozygotedbdbAgAgGgGgdbdbAgAgGgGgD型血紅蛋白分子病常見區(qū)域:常見于印度.特點:變異體位置b121Glu(谷氨酸,負電荷)

→Gln(谷氨酰胺,不帶電荷)(D-LosAngeles=D-Punjab)堿性緩沖液中:電荷下降

→電泳速度變慢,靠近HbS臨床癥狀:基因雜合體:無癥狀(僅在電泳中發(fā)現(xiàn)D區(qū)帶)HbAfraction:65–70%HbDfraction:30–35%基因純合體:輕微貧血HbAfraction:absenceHbDfraction:100%E型血紅蛋白分子病常見區(qū)域:常見與東南亞地區(qū).特點:

變異位點b26Glu(谷氨酸,負電荷)

→Lys(賴氨酸,正電荷)堿性緩沖液:總體帶電荷下降→凝膠電泳中,出現(xiàn)在HbC附近臨床癥狀:雜合體:無癥狀HbAfraction:65–70%HbEfraction:30–35%基因純合體:輕微貧血HbAfraction:absenceHbEfraction:100%主要異常血紅蛋白變異體Z15 ?HbHZ12 ?HbBartZ10 ?HbHopeZ9?HbA

Z7?HbFZ6?HbDPunjabZ5?HbSZ4?HbEZ3?HbA2Z2?HbCHbA2HbSHbA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簡稱地貧):珠蛋白基因缺陷導致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病,是一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鏈有一種或幾種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致使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四聚體的α-鏈/非α-鏈)比例失衡,進而引起紅細胞破壞,表現(xiàn)為臨床癥狀輕重不等的慢性進行性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正常2歲~成人Hb的組成和比例HbA(2

2)96%~98%

HbA2(2

2)2.5%~3.5%HbF(2

2)<3%基因異常數(shù)基因類型臨床表現(xiàn)

1α+α-/α+α+

靜止型

2α-α-/α+α+

標準型

α+α-/α+α-

3α+α-/α-α-HbH病

4α-α-/α-α-HbBart’s病IIIIIIIIIVα地中海貧血——由基因的缺失或點突變引起臨床類型基因型基因產(chǎn)物臨床表現(xiàn)重型地貧

0/0

0/0、+/0

鏈幾乎不能合成鏈合成相對增加HbA2↑HbF↑地中海貧血面容溶血性貧血(需輸血)輕型地貧

+/A、0/A

0/A能合成適量的鏈MCV<82flHbA2正?;颉氀幻黠@或輕度貧血中間型地貧

+/+、+或0/、+或0/HPFH

鏈部分合成HbA2↑HbF↑介于重型和輕型之間遺傳性胎兒血紅蛋白持續(xù)增多癥缺失或突變

鏈和鏈合成受抑制鏈合成明顯增加HbF↑成人HbF持續(xù)增加,無癥狀β地中海貧血——由基因的點突變或缺失所致。地中海貧血是全球最大的單基因遺傳病之一中國南方不同高發(fā)地區(qū)人群攜帶率1~23%中國南方α和β地貧的人群攜帶率

地區(qū)攜帶率(%)

地貧β地貧

廣東12.34.5

廣西17.556.43云南9.87.3海南12.72.7

貴州4.205.10

臺灣/香港7.31.2地貧診斷的常用實驗室技術篩查水平?血常規(guī):靈敏度高、特異性低;?紅細胞脆性:主觀性大,已逐漸被淘汰;?血紅蛋白電泳:對β

地貧特異度高于α

地貧。診斷水平?基因檢測:是地貧的確認方法,方法多種最常用:α

地貧:Gap-PCR

β

地貧:PCR-RDB

序列分析:血常規(guī)報告單各血紅蛋白組分的比例(A、F、A2)是否有異常條帶(異常Hb)

正常值:A22.5-3.5%F0-2.5%血紅蛋白電泳結(jié)果HbAHbA2正常圖譜血紅蛋白電泳報告單指標靈敏度特異度診斷符合率MCV96.8175.0091.33MCH96.6272.9990.68HbA285.2372.4182.00篩查指標總結(jié)MCV、MCH靈敏度均較高,但特異度卻均較低,表明這兩項檢測指標在地貧篩查中漏診率相對較低,卻極容易導致誤診。---排除缺鐵性貧血單獨將HbA2作為地貧篩查指標,在地貧篩查中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都較MCV和MCH為低。---建議作為血常規(guī)輔助篩查手段

ChongSS,etal.Blood.2000;95(1):360-2.

Gap-PCR診斷缺失型α地貧ααCS/ααααQS/ααRDB檢測非缺失型α地貧RDB檢測β地貧βN/βNβ654/βNβ41-42/β17DNA測序HbCSHbQS

1.應注意基因診斷的方法及方法的局限性

2.應注意基因診斷方法所能檢出的基因類型

3.臨床上的基因檢查只能檢測已知突變/缺失的類型,檢查結(jié)果如果是陽性結(jié)果,說明所檢測樣品含有此種突變/缺失;如果是陰性結(jié)果只能說明所檢測樣品不含所檢測的突變/缺失類型,有漏診可能,所以不能單純只做基因檢測。4.目前市場上提供的地貧基因診斷試劑盒已覆蓋95%以上的臨床需求,針對地貧篩查陽性表型,尤其Hb電泳結(jié)果提示可疑β地貧攜帶者的個體,在常規(guī)試劑盒檢測結(jié)果為陰性時,應根據(jù)表型進行DNA序列測定,尤其在產(chǎn)前篩查中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分析地貧基因診斷驗單

G-6PD缺乏地貧自免溶PNH病因:G-6PD酶缺乏珠蛋白缺如紅細胞自身抗體紅細胞膜缺陷

不完全顯性遺傳不完全顯性遺傳獲得性疾病獲得性疾病

紅細胞對補體敏感年齡自幼成人多見20-40歲多見溶血部位: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血管內(nèi)溶血血管內(nèi)溶血少數(shù)血管內(nèi)溶血(慢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