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叔同傳從風華才子到云水高僧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弘一法師中華名人壹人物介紹貳人物生平叁人物成就肆經典語錄目錄弘一法師CONTETNS人物介紹壹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后剃度為僧,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弘一法師壹人物簡介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壹人物簡介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后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壹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并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貳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圓寂于泉州不二祠溫陵養(yǎng)老院晚晴室叁2023年5月5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書畫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根據名單李叔同作品一律不準出境肆人物生平貳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后剃度為僧,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弘一法師貳幼而聰敏1880年(光緒六年庚辰)10月23日(農歷九月二十日)辰時,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區(qū)地藏前故居李宅。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叔同。李叔同幼年時就受到了佛教的熏染。據說,他降生之日,有喜鵲口銜松枝送至產房內,大家都認為這是佛賜祥瑞。后來,李叔同將這根松枝攜帶在身邊,終生不離。他的父母都篤信佛教,他的大娘(李世珍的大姨太)郭氏也是虔誠的佛教徒,叔同跟她學會了念誦《大悲咒》《往生咒》。他的長嫂信佛,曾教他背誦佛經。叔同小時候,常在家與三弟一起學僧人作法,“兩個人都用夾被或床罩當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貳幼而聰敏1884年(光緒十年甲申)5歲。在天津。8月5日,父病逝,終年72歲,叔同跟母親在李家的處境更顯尷尬。生長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李叔同小時候難免有一些自卑傾向,他沉默寡言的性格,就這樣形成了。1887年(光緒十三年丁亥)李叔同8歲時,正式拜常云莊先生為師,攻讀《四書》《孝經》《毛詩》《左傳》《爾雅》《文選》等,同時學習書法、金石等技藝。1892年(光緒十八年壬辰)13歲。讀《爾雅》《說文》等,始習訓詁之學。攻各朝書法,以魏書為主,書名初聞于鄉(xiāng)。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15歲。讀《左傳》《漢史精華錄》等。是年誦有“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句。而且,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內心“反叛”的種子也開始萌芽。貳志學之年1899年(己亥光緒二十五年),二十歲的李叔同遷居好友許幻園家的“城南草堂”,與袁希濂、許幻園、蔡小香、張小樓結金蘭之誼,號稱“天涯五友”。其后,李叔同的文人雅士日子過得風生水起,五光十色。1900年(庚子光緒二十六年)21歲。農歷九月十九日(11月10日),子李準生。是年出版《李廬詩鐘》《李廬印譜》。與畫家任伯年等設立“上海書畫公會”。每星期出書畫報一紙,由中外日報社隨報發(fā)行。1901年(辛丑光緒二十七年)22歲。由于校內新舊思想相爭激烈,校方禁止學生閱讀部分雜志、報紙,激起學生的憤怒,與校方發(fā)生了沖突,蔡元培先生站在學生一邊據理力爭,但無效果,于是帶領學生和積極教師毅然離開南洋公學,李叔同也在離開的學生之中。1903年,南洋公學發(fā)生罷課風潮,蔡元培先生同情學生運動,自動辭職,全體學生相繼退學。李叔同也退學了,不久后,與許幻園、黃炎培等人在上海成立“滬學會”,開辦補習班,舉行演說會,提倡婚姻自主等新思想。他創(chuàng)作了新戲《文野婚姻》的劇本,寫了大量詩歌,還譜寫了《祖國歌》等廣為流傳的歌曲,他的藝術才華如同天上的新月,放射出奪目的光芒。貳志學之年1904年(甲辰光緒三十年)25歲。三月,曾為“鑠鏤十一郎”(章士釗)傳記著作《李蘋香》撰序,署名“惜霜”。常與歌郎、名妓等藝事往還。在上海初次亮相,參加演出京劇《八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12月9日(農歷十一月初三)子李端生。貳1905年(乙巳光緒三十一年)26歲。3月10日,生母王氏病逝。攜眷護柩回津。出版《國學唱歌集》。隨后,他把妻子和兩個孩子留在天津,自己東渡日本留學。行前有《金縷曲·留別祖國并呈同學諸子》。在東京為《醒獅》雜志撰寫《圖畫修得法》與《水彩畫法說略》。壹1903年(癸卯光緒二十九年)24歲。與退學者在上?!皽麑W會”內增設補習科,常舉行演說會。以“李廣平”之名翻譯《法學門徑書》及《國際私法》二書由上海開明書店相繼出版。叁貳聲名日顯1906年(丙午光緒三十二年)27歲。正月,在東京編輯《音樂小雜志》。7月1日,首以“李哀”之名在東京首次參與日本名士組織“隨鷗吟社”之雅集。1906年9月29日,以“李岸”之名注冊,考入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與同學曾延年(孝谷)等組織“春柳社”,此乃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演出話劇《茶花女》《黑奴吁天錄》《新蝶夢》等,李叔同是中國話劇運動創(chuàng)始人之一。從川上音二郎和藻澤棧二朗研究新劇演技,藝名“息霜”。是年曾回天津,有《喝火令》一詞記己感慨。1907年(丁未光緒三十三年)28歲。2月“春柳社”首演《茶花女》,李叔同飾茶花女一角。此為中國話劇實踐第一步。7月再演《黑奴吁天錄》,飾美洲紳士解爾培的夫人愛密柳同時客串男跛醉客。留日期間,因與美術模特(姓名不詳)產生感情,后隨同回國。1908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29歲。退出春柳社,專心致力于繪畫和音樂。1910年李叔同回國,任天津北洋高等工業(yè)專門學校圖案科主任教員。翌年任上海城東女學音樂教員。1911年(辛亥清宣統(tǒng)三年)32歲。春,創(chuàng)作畢業(yè)自畫像。3月,畢業(yè)于東京美術學校,偕日妻回國抵滬,在直隸高等工業(yè)學堂任圖畫教員。同年家道中落。貳聲名日顯1912年(壬子民國元年)33歲。春,自津返滬,在楊白民任校長的城東女學任教,授文學和音樂課。是年加入“南社”,被聘為《太平洋報》主筆,并編輯廣告及文藝副刊。與柳亞子創(chuàng)辦文美會,主編《文美雜志》。秋,《太平洋報》???。應經亨頤之聘赴杭州,在浙江兩級師范學校任音樂、圖畫課教師。1913年(癸丑民國二年)34歲。浙江兩級師范學校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5月,校友會發(fā)行《白陽》雜志,設計創(chuàng)刊號封面,全部文字亦由李叔同親手書寫石印。1914年(甲寅民國三年)35歲。是年加入西泠印社與金石書畫大家吳昌碩時有往來。課后集合友生組織“樂石社”,從事金石研究與創(chuàng)作。1915年(乙卯民國四年)36歲。應校長江謙(易圓)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圖畫音樂教員,在假日倡立金石書畫組織“寧社”,借佛寺陳列古書、字畫、金石。二十四年后,南京高師校長江謙大師六十周日甲詩云:“雞鳴山下讀書堂,廿載金陵夢莫忘。寧社恣嘗蔬筍味,當年已接佛陀光。”是年夏,曾赴日本避暑。9月回國。秋,先后作詩詞《早秋》《悲秋》《送別》等。貳剃度出家1916年(丙辰民國五年)37歲。因日本雜志介紹“斷食”以修養(yǎng)身心之方法,遂生入山斷食之念。冬,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試驗斷食17日,有《斷食日志》詳記。1918年(戊午民國七年)39歲。春節(jié)期間在虎跑寺度過,并拜了悟和尚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農歷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1919年(己未民國八年)40歲。春,小住杭州艮山門外井亭庵,后移居玉泉清漣寺。夏居虎跑定慧寺,秋至靈隱寺,專事研佛。1920年(庚申民國九年)41歲。春,居玉泉寺,為《印光法師文鈔》題詞并序。稱“老人之文,如日歷天,普燭群品”。6月,赴浙江新登貝山閉關,研究律學。秋,離貝山赴衢州,客居蓮花寺。1921年(辛酉民國十年)42歲。正月,自新登返杭州,居玉泉寺,披尋《四分律》,始覽諸先師之作。春,曾在閘口鳳生寺小住,豐子愷游學日本前夕曾前往話別。3月,自杭州赴溫州,居慶福寺。撰《謝客啟》,掩關治律。6月,所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初稿成。貳剃度出家1922年(壬戌民國十一年)43歲。正月初三,在家發(fā)妻(俞氏)病故于天津本宅,俗家仲兄文熙來信囑其返津一次,因故未成行。仍居慶福寺。1923年(癸亥民國十二年)44歲。2月,在上海與尤惜陰居士合撰《印造經像之功德》。赴上海途中曾在上虞白馬湖、紹興、杭州等地停留。6月,為杭州西泠印社《彌陀經》一卷刻石。9月重至衢州,居蓮花寺。1924年(甲子民國十三年)45歲。4月,由蓮花寺移居三藏寺。6月,整理《四分律》,8月完稿。赴杭州,因交通有阻,暫止寧波,居七塔寺。應夏丏尊之請,至上虞白馬湖小住。1926年(丙寅民國十五年)47歲。春,自溫州至杭州,居招賢寺,從事《華嚴疏鈔》之厘會、修補與校點。貳大師漸成1927年(丁卯民國十六年)48歲。秋,至上海,居江灣豐子愷家。主持豐子愷皈依三寶儀式。期間與豐子愷共同商定編《護生畫集》計劃。是年春,豐子愷等編《中文名歌五十曲》出版,內收李叔同在俗時歌曲13首。豐子愷在序言中說:“李先生有深大的心靈,又兼?zhèn)湮牟排c樂才。1929年(己巳民國十八年)50歲。春,返溫州,途經福州,在鼓山涌泉寺藏經閣發(fā)現《華嚴經疏論纂要》刻本,嘆為稀有,發(fā)愿刊印。10月重至廈門、南安,與太虛法師在小雪峰寺度歲,并合作《三寶歌》。是年2月,《護生畫集》第一份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50幅護生畫皆由大師配詩并題寫。1930年(庚午民國十九年)51歲。9月,廣洽法師函邀大師赴廈門。同月在金仙寺作“清涼歌”。歲末在鎮(zhèn)海伏龍寺度歲1932年(壬申民國二十一年)53歲。是年在鎮(zhèn)海龍山伏龍寺為劉質平作書法。年底,至廈門,住山邊巖(即萬壽巖),在妙釋寺講《人生之最后》。貳大師漸成1933年(癸酉民國二十二年)54歲。2月初曾赴廈門,旋返妙釋寺。是年在妙釋寺講《改過經驗談》,在萬壽巖開講《隨機羯磨》,重編蕅益大師警訓為《寒茄集》。在開元寺圈點《南山律鈔記》,在承天寺講《常隨佛學》。1934年(甲戌民國二十三年)55歲。2月,至廈門南普陀寺講律。協(xié)助常惺院長整頓閩南佛學院。見學僧紀律松弛,認定機緣未熟,倡辦佛教養(yǎng)正院。是年,跋《一夢漫言》,作寶華山《見月律師行腳略圖》。冬移居萬壽巖,講《阿彌陀經》。又編《彌陀經義疏擷錄》。1935年(乙亥民國二十四年)56歲。正月在萬壽巖撰《凈宗問辨》。3月,至泉州開元寺講《一夢漫言》。5月抵凈峰寺,后應泉州承天寺之請,于戒期中講《律學要略》。1937年(丁丑民國二十六年)58歲。年初在南普陀寺講《隨機羯磨》。2月在佛教養(yǎng)正院講《南閩十年之夢影》。3月為廈門市第一屆運動大會作會歌。5月應邀至青島講律,10月返廈門。歲末赴泉州草庵。1938年(戊寅民國二十七年)59歲。1月31日在草庵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2月19日入泉州。3月2日講經于承天寺。后赴梅石書院、開元寺、清塵堂及惠安、廈門等處講經。5月4日,即廈門陷落前數日離廈門至漳州南山寺。冬初至泉州承天寺,后移居溫陵養(yǎng)老院。貳晚年逝世1939年(己卯民國二十八年)60歲。4月入蓬壺毗峰普濟寺閉門靜修。著《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等書。9月,澳門《覺音月刊》和上?!斗饘W半月刊》均出版《弘一法師六秩紀念專刊》。秋末,為《續(xù)護生畫集》題字并作跋。1940年(庚辰民國二十九年)61歲。春,閉關永春蓬山,謝絕一切往來,專事著述。10月,應請赴南安靈應寺弘法。1941年(辛巳民國三十年)62歲。4月,離靈應寺赴晉江福林寺結夏安居,并講《律鈔宗要》,編《律鈔宗要隨講別錄》。冬,入泉州百原寺小住,后移居開元寺。歲末返福林寺度歲。1942年(壬午民國三十一年)63歲。2月赴靈瑞山講經。但弘一提出三約: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請齋。3月回泉州開元寺,后居溫陵養(yǎng)老院。10月2日下午身體發(fā)熱,漸示微疾。10月7日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10月10日下午寫“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10月13日晚7時45分呼吸急促,8時安詳西逝,圓寂于泉州不二祠溫陵養(yǎng)老院晚晴室。人物成就叁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后剃度為僧,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弘一法師叁佛學研究弘一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大師為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佛學為弘揚律學,弘一大師窮研《四分律》,花了4年時間,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此書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弘揚佛法,合為精心撰述的兩大名著。佛學叁藝術成就他被佛教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傳奇的一生為我國近代文化、藝術、教育、宗教領域里貢獻了十三個第一,堪稱卓越的文藝先驅,他愛國的抱負和義舉更貫穿于一生。中國僧俗兩界聞名于世弘一法師,在近代文藝領域里無不涉足,詩詞歌賦音律、金石篆刻書藝、丹青文學戲劇皆早具才名。而他在皈依佛門之后,一洗鉛華,篤志苦行,成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師。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fā)展史中,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于世。叁戲曲藝術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國內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國內最早推廣西方“音樂之王”鋼琴。他在浙江一師講解和聲、對位,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還是“學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他編輯出版的《國學唱歌集》,被當時的中小學取為教材,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主要分三類。一是愛國歌曲,如《祖國歌》《我的國》《哀祖國》《大中華》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別》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鐘》《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調優(yōu)美,歌詞瑯瑯,易于上口,因此傳布很廣,影響極大。叁繪畫藝術李叔同是中國油畫之鼻祖,是最早在中國介紹西洋畫知識的人,也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編輯了《木刻版畫集》。他是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最早創(chuàng)作者和倡導者。他廣泛引進西方的美術派別和藝術思潮,組織西洋畫研究會,其撰寫的《西洋美術史》《歐洲文學之概觀》《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創(chuàng)下同時期國人研究之第一。他在浙江一師授課采用現代教育法,培養(yǎng)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吳夢非等一批負有盛名的畫家、音樂家。李叔同在西畫創(chuàng)作上卓有建樹,人們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筆素描《少女》和水彩畫《山茶花》等;但存世可靠的油畫可能只有三幅。李叔同不僅大膽引入西方美術,而且十分重視中國傳統(tǒng)繪畫理論和技法,尤其善于將西洋畫法與中國傳統(tǒng)美術融為一體。他與弟子豐子愷合作的《護生畫集》,詩畫合璧,圖文并茂,為世人所稱道。叁書法篆刻他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后期則自成一體,沖淡樸野,溫婉清拔。李叔同的篆刻可謂獨樹一幟。他早年治印從秦漢入手,兼攻浙派。35歲那年入“西泠印社”。他的書法猶如渾金璞玉,清涼超塵,精嚴凈妙,閑雅沖逸、富有樂感,樸拙中見風骨,以無態(tài)備萬態(tài),將儒家的謙恭、道家的自然、釋家的靜穆蘊涵書藝之中,聞字猶聞佛法,愛而寶之者頓生歡喜心,得者珍如拱璧,堪稱中國歷代書法中的逸品。弘一和他的書法亦謂國之至寶,華夏之光。他親自發(fā)起成立了繼“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學團體——樂石社,定期雅集,并編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匯編。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領風氣之先之事。叁音樂藝術李叔同不僅是中國“學堂樂歌”最為杰出的作者,而且較早注意將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遺產作為學堂樂歌的題材。他于1905年編印出版的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調,連同兩首昆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不久他東渡日本,學習西方音樂、美術、戲劇理論,主攻鋼琴。曾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志》,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發(fā)表了《我的國》《隋堤柳》等懷國憂民的樂歌。他的樂歌作品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像《送別》《憶兒時》《夢》《西湖》等,特別是《送別》,先后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成功地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弘一經典語錄肆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后剃度為僧,后被人尊稱為弘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7《我堅持我成功》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心理健康四年級下冊北師大版
- 18文言文二則《鐵杵成針》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冰融化了》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科學三年級上冊教科版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三單元 第二章 人的生活需要空氣 第三節(jié) 呼吸保健與急救教學設計設計(新版)濟南版
- 2018春蘇科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八單元第24章同步教學設計:8.24.1人體的免疫防線
- 行政工作總結課件
- 2023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4 I have a ball Lesson 20教學設計 人教精通版(三起)
- 9 端午粽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一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Unit 2 No Rules No Order Section A(2a~2f)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冊
- Unit 9 Section B 2a-2e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細胞課件 細胞死亡
- 嚴格執(zhí)法【知識 精講精研 】 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內科學肺炎(課件)
- 左拉精選課件
- 國際外貿模板:裝箱單
- LY/T 1831-2009人造板飾面專用裝飾紙
- 檢驗科標本采集手冊(新版)
- 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自考課件
- 第7課《大雁歸來》課件(共41張PPT)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農業(yè)面源污染進展課件
- DB44-T 2267-2021《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限額》-(高清現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