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強化練九A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強化練九A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強化練九A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強化練九A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高考生物二輪復習專題強化練九A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專題強化練(九)A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60分)1.(2024·黃岡中學高三模擬)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的演替過程中物種組成會發(fā)生變更B.捕食者數量的變更與被捕食者數量的變更之間存在負反饋調整C.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有利于提高生物對資源的利用率D.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其他全部自然因素的影響解析: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很大,但是不能超過其他全部自然因素的影響,比如地震、海嘯等,故D錯誤。答案:D2.(2024·天津市高三模擬)某島嶼上生活著一種動物,其種群數量多年維持相對穩(wěn)定。該動物個體從誕生到性成熟須要6個月。如圖為某年該動物種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齡結構(每月最終一天統計種群各年齡組的個體數)。下列關于該種群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該種群10月份的誕生率可能為零B.誘殺雄性個體肯定不會影響該種群的密度C.該種群的年齡結構隨著季節(jié)更替而變更D.天敵的遷入可影響該種群的年齡結構解析:由圖中可知,未成熟個體2月為0,之后到6月漸漸增多,從6月到12月漸漸削減,12月份為0,再由題中信息“該動物個體從誕生到性成熟須要6個月”,可推知該種群誕生時間也許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因此10月份該種群的誕生率可能為零,A正確;性別比例是影響種群密度變更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量誘殺雄性個體,會導致性別比例失調,進而通過降低誕生率,從而影響該種群的密度,B錯誤;由圖可知,10月到次年4月,成熟個體最多,年齡結構屬于穩(wěn)定型,而6月到8月幼年個體較多,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C正確;引入的天敵可能對不同年齡段個體的捕食具有選擇性,比如易取食行動較弱的蒼老個體和未成熟個體,所以天敵的遷入會導致年齡結構的變更,D正確。答案:B3.(2024·長沙一中高三月考)圖中A、B為某群落中的兩個動物種群,曲線表示δ(δ=誕生率/死亡率)隨時間的變更,不考慮遷入、遷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t5時刻A、B的種群密度相同B.O→t5B種群呈“S”型曲線增長C.t3→t5B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t3→t5A種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解析:t5時刻A、B的種群δ(δ=誕生率/死亡率)相同,不能代表種群密度相同,A錯誤;O→t2B種群呈下降趨勢,故O→t5B種群不呈“S”型曲線增長,B錯誤;t3→t5B種群δ大于1,種群數量增加,C錯誤;t3→t5A種群前期δ大于1,數量增加,后期δ小于1,數量下降,D正確。答案:D4.(2024·深圳市高三調研)下列有關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探討的說法,正確的是()A.標記重捕法或樣方法適于調查蚯蚓B.調查時間和取樣深度影響調查結果C.目測估計法適于統計種群個體大數量少的群落D.通常應盡量在潮濕處取樣以滿意各種調查目的解析:蚯蚓在土壤中活動范圍小,活動實力弱,不采納標記重捕法調查蚯蚓的種群密度,A錯誤;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土壤深度分布的土壤小動物種類和數量是有差別的,所以調查時間和取樣深度會影響調查結果,B正確;目測估計法適于統計種群類別個數少,但單個種群數量多的群落,C錯誤;依據調查的目的不同,所選取的土壤地方和深度,以剛好間可能不同,D錯誤。答案:B5.(2024·北京市朝陽區(qū)高三期末)大興安嶺某林區(qū)發(fā)生中度火燒后植被演替的過程見下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火燒跡地上發(fā)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圖中各群落都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C.草本、灌木、喬木豐富度的變更趨勢一樣D.在針葉林群落中的優(yōu)勢種是草本植物解析:該火燒跡地上發(fā)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錯誤;草本和灌木的豐富度變更一樣,與喬木豐富度的變更不同,C錯誤;在針葉林群落中的優(yōu)勢種是針葉喬木,D錯誤。答案:B6.下圖為某一區(qū)域M、N兩個物種種群的資源利用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b越大表明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實力越弱B.M、N兩個種群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C.d越大,M、N種群增長的環(huán)境阻力越大D.該曲線表明M、N之間存在競爭關系解析:b越大說明生物攝取的食物種類越多,表明該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實力越強,A錯誤;M、N兩個種群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化,B正確;d越大說明M、N兩種生物攝取食物的種類重疊越多,表明M與N的競爭越激烈,其增長的環(huán)境阻力越大,C正確;依據曲線圖分析,M、N兩種生物攝取食物的種類有重疊,存在競爭關系,D正確。答案:A7.(2024·廣東佛山七校聯考)果樹—草菇立體農業(yè)是利用果樹下微弱的光照、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較低的風速等特別環(huán)境條件,在果樹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該生態(tài)系統中,樹下的蚯蚓是消費者,草菇等真菌是分解者B.該生態(tài)系統的養(yǎng)分結構中,可能存在鼠→蛇→鷹這樣一條食物鏈C.生產者都是自養(yǎng)型生物,自養(yǎng)型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D.各種消費者的存在促進了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并使其更加穩(wěn)定解析:蚯蚓和草菇在生態(tài)系統中都是分解者,A錯誤;食物鏈起始端必需是生產者,B錯誤;生產者都是自養(yǎng)型生物,但有光能自養(yǎng)型和化能自養(yǎng)型,C錯誤;消費者具有促進生態(tài)系統物質循環(huán),并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作用,D正確。答案:D8.(2024·遼陽市高三二模)下列實踐活動中的相關措施或方法不科學的是()A.調查野外某些小動物種群密度時,可以采納樣方法B.探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可以從森林和草地對水土的保持作用等方面入手C.在油菜花期噴灑肯定濃度的2,4-D溶液可防止連續(xù)陰雨天氣造成的減產D.在農田中放養(yǎng)適量的青蛙和無毒蛇,可以達到防治害蟲、維持生態(tài)平衡的目的解析:在油菜花期連續(xù)陰雨天氣,無法正常授粉形成種子,而肯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只能促進果實發(fā)育,但是無法促進授粉,C錯誤。答案:C9.(2024·合肥市高三其次次質檢)下圖表示某長期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中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被植食性動物利用的過程(圖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積累的能量為c+e+g+h+iB.植食動物糞便中的能量為d+gC.b中的物質和能量都被微生物利用D.能量在相鄰養(yǎng)分級傳遞效率為f/a解析:植物積累的能量為a,依據數量關系可知,圖中c+e+g+h+i也可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中的能量,A對;植食動物糞便中的能量為d–f或g,B錯;b中的物質和能量有部分被微生物利用,C錯;能量在相鄰養(yǎng)分級傳遞效率為f/(a+植物呼吸作用消耗量),D錯。答案:A10.(2024·聊城市高三二模)浮萍是一種水生植物,其根部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機物,凈化水體。浮萍的根分泌的有關物質可使藻類的葉綠素分解,從而抑制藻類的大量繁殖,避開水華現象的發(fā)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浮萍能避開水華的發(fā)生,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B.浮萍能凈化有機污水,所以浮萍既是生產者又屬于分解者C.浮萍對藻類的影響體現了生態(tài)系統具有自我調整的實力D.采納樣方法調查浮萍的種群密度時要遵循隨機取樣的原則解析:浮萍可通過根部的微生物可分解水中的有機物,凈化水體,但不能明說浮萍是分解者,B錯誤。答案:B二、非選擇題(40分)11.(10分)(2024·晉冀魯豫名校高三聯考)為愛護重慶特有瀕危灌木縉云衛(wèi)矛,西南高校生命科學院對北碚區(qū)板子溝和雞公山兩地的縉云衛(wèi)矛種群動態(tài)進行了深化探討。下圖為兩種群的年齡結構調查結果,回答下列相關問題:(1)調查縉云衛(wèi)矛種群密度時應當實行________法和全面踏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工作。若被調查兩地的面積大小相當,據圖可知,________種群密度較大,雞公山種群的年齡組成為________型。(2)同一種群植株在兩地的最大生理壽命存在差異,板子溝植株的最大壽命為18齡,雞公山為16齡,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蒲腥藛T在兩種群中均發(fā)覺了縉云衛(wèi)矛凹凸錯落的現象,該現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體現出群落的垂直結構。(3)探討表明,縉云衛(wèi)矛的種群小,且各種群相距較遠,形成________隔離不利于基因溝通,故滅亡風險較大。(4)西南高校何平教授表示:“若不對全世界只在重慶才存活的縉云衛(wèi)矛加以愛護,或許等不到我們探討它能為人類帶來哪些福祉的那一天,它就滅亡了?!边@句話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價值。解析:(1)縉云衛(wèi)矛是瀕危灌木,調查其種群密度應實行樣方法。由圖可知,雞公山縉云衛(wèi)矛種群的幼齡和中間齡存活數多于板子溝,在兩地面積相當時,雞公山種群密度較大,雞公山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2)同為縉云衛(wèi)矛,在板子溝和雞公山的最大壽命不同,不但與其自身的遺傳因素有關,還與氣候條件或人為干擾等環(huán)境因素有關。兩地的縉云衛(wèi)矛均屬于種群范疇,不具有群落的結構特征,即垂直分層現象。(3)由于地理障礙導致種群間不利于基因溝通,即兩種群間產生了地理隔離。(4)設問引用的話體現的是目前人類尚不清晰的潛在價值。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樣方(1分)雞公山增長(2)生物的性狀除受遺傳物質限制外還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不能(3)地理(1分)(4)潛在12.(10分)(2024·湖南師大附中高三模擬)一種食草動物的放牧活動,能改善另一種食草動物的食物供應,這一現象稱為“放牧促進”。塞倫蓋提草原擁有大量的食草動物,斑馬主要吃草的莖和鞘,幾乎不吃其葉子;角馬更多的吃鞘和葉子;湯姆遜羚羊則吃前兩者吃剩的牧草葉和大量未動過的雜草類。牧草莖含大量木質素、蛋白含量低,養(yǎng)分價值低;而葉則相反,且雜草葉含蛋白質的比例又比禾草葉高。角馬采食過的草地,植物的生物量復原快。在角馬遷走后,湯姆遜羚羊遷入,它們喜愛集中在原來角馬吃食過的地方吃草,對未被角馬吃食過的草地不感愛好。(1)上述幾種食草動物對草的選擇主要是選擇草的不同________(填“種類”或“部位"),這有利于減弱它們對食物的競爭。(2)斑馬不是反芻動物胃簡潔而大,相對其他幾種食草動物,斑馬需大量吃草、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將這些食草動物從牧草地遷走,反而造成雜草叢生,說明食草動物的活動能調整________,提高牧草地的________。(4)“放牧促進”的現象說明,食草動物之間不僅存在競爭關系,還在促進牧草生長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5)過度放牧和停止放牧都會破壞草原,從愛護生物多樣性的角度,這說明人類在自然資源的利用上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題干信息可知,三種動物對草的選擇主要是選擇草的不同部位,這樣有利于減弱它們對食物的競爭。(2)斑馬不是反芻動物胃簡潔而大,說明斑馬的食物養(yǎng)分價值低且消化汲取養(yǎng)分物質的實力較差,因此需通過大量吃草來補償。(3)將食草動物從牧草地遷走后造成了雜草叢生,說明食草動物的活動能調整種間關系,提高牧草地的自我調整實力或反抗力穩(wěn)定性。(4)“放牧促進”指一種食草動物的放牧活動,能改善另一種食草動物的食物供應,由此說明,食草動物之間不僅僅存在競爭關系,還在促進牧草生長方面有協同關系。(5)過度放牧和停止放牧都會破壞草原,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因此人類在利用自然資源時需協調好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的開發(fā)和利用,但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fā)和利用。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部位(2)斑馬的食物養(yǎng)分價值低(且斑馬消化汲取養(yǎng)分物質的實力較差),需通過大量吃草來補償(3)種間關系(反抗力)(1分)穩(wěn)定性(或自我調整實力)(1分)(4)協同作用(協作關系)(5)協調好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反對盲目地、掠奪式地的開發(fā)和利用,但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fā)和利用13.(10分)(2024·福建漳州市高三質檢)下圖表示某一生態(tài)系統中的能量流淌過程,其中甲、乙、丙代表該生態(tài)系統的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丙的種群密度一般采納________法,圖中其次養(yǎng)分級到第三養(yǎng)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用圖中字母表示)。(2)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請寫出圖中D能量被下一養(yǎng)分級同化后的去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生態(tài)系統中分解者分解作用產生的能量不能流入生產者再被利用的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丙屬于次級消費者,體型一般較大,活動范圍較廣,調查其種群密度一般采納標記重捕法,圖中輸入到其次養(yǎng)分級的能量是B+F,輸入到第三養(yǎng)分級的能量是C,能量傳遞效率為[C/(B+F)]×100%。(2)乙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乙的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糞便中的能量,圖中D為輸入到第四養(yǎng)分級的能量,大部分通過第四養(yǎng)分級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該養(yǎng)分級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3)生態(tài)系統中能量是沿著食物鏈流淌,特點是單向流淌,逐級遞減。分解者通過分解作用產生的能量是熱能,熱能不能被生產者再利用。答案:(每空2分,共10分)(1)標記重捕[C/(B+F)]×100%(2)乙的遺體殘骸中的能量和丙的糞便中的能量大部分通過第四養(yǎng)分級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該養(yǎng)分級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3)分解者通過分解作用產生的能量是熱能,熱能不能被生產者再利用14.(10分)(2024·江蘇卷)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的排入,水質漸漸惡化。經過治理后,河水又復原了澄澈。如圖表示該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為3種魚,丁為1種水鳥,甲不攝食藻類,箭頭指示能量流淌方向),如圖表示部分能量流淌關系(圖中數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食物網中,遺漏了一條能量流淌途徑,該條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1所示食物網中,次級消費者是________,丁與丙之間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3)依據圖1分析,除了圖2中已經標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結合圖2分析,圖1所示食物網中第一養(yǎng)分級到其次養(yǎng)分級能量的傳遞效率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