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節(jié)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第1課時食物的消化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各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2.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3.分析小腸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說出小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4.通過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5.通過“淀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重點: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2.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難點:1.舉例說出消化系統(tǒng)與其消化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2.認識酶在消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3.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腸內的主要變化。教學活動設計意圖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我們每天都要吃一些食物,提供我們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要不然怎么會有“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的說法呢!我們吃進去的這些食物在人體內經(jīng)過了怎樣的變化呢?這些變化是如何進行的?這些都跟我們身體里的哪個部分有關呢?我們首先就來學習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通過設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新課講解探究新知(一)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系統(tǒng)過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蔽覀兂缘氖澄?需要在消化系統(tǒng)經(jīng)過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系統(tǒng)由哪些器官組成?1.消化道[展示]消化系統(tǒng)模式圖,并提出問題:如果一粒西瓜子被完整吞下,這粒西瓜子將在人體內經(jīng)過哪些器官后排出?學生結合圖片回答: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老師總結: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這些器官構成了人體的消化道,是食物經(jīng)過的通道。繼續(xù)提問:消化道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容納、磨碎、運輸食物。教師補充:消化道具有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等功能。2.消化腺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11頁的內容,完成以下表格內容: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分布(位置)唾液腺唾液口腔周圍胃腺胃液胃壁肝臟膽汁(不含消化酶)腹腔上方偏右胰腺胰液胃下方腸腺腸液小腸壁師生共同總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和腸腺,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含有消化酶,這些酶能促進消化道中的食物分解。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組成消化系統(tǒng)。(二)食物在消化道中逐漸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過渡: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為什么要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它們在消化道中的哪些部位被分解?1.消化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并讓學生親自體驗、觀察。提出問題:(1)淀粉和葡萄糖這兩種物質,哪種能透過透析袋?(2)如果細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那么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細胞吸收呢?學生根據(jù)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小組討論回答:(1)葡萄糖。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消化道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收集、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通過觀察演示實驗,讓學生理解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必須要經(jīng)過消化才能被吸收。(2)不能。教師總結:上述實驗表明,淀粉不能透過透析袋,因為其分子較大;而葡萄糖分子較小,能穿過透析袋進入燒杯內的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等復雜的大分子物質,必須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消化道上皮細胞吸收。繼續(xù)提問:那么,什么是消化呢?學生結合教材回答: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在消化道內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就是消化。2.食物的消化從口腔開始(1)提問:大家回憶一下,當我們吃飯時,爸爸媽媽都叫我們細嚼慢咽,這有助于消化,你在細嚼米飯時是否會品嘗到有甜味呢?學生回答:有甜味。(2)那么,為什么不甜的米飯在咀嚼后卻變甜了呢?學生猜測:可能發(fā)生了某種變化。教師補充:其實,米飯在唾液的作用下被咀嚼變甜就是一種消化過程。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4頁的活動“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然后小組討論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根據(jù)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提出問題:(1)對照組的實驗材料、實驗條件與實驗組有什么不同?(2)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結果加以比較,可以得出什么結論?(3)口腔內牙齒和舌對食物消化的作用是什么?(4)分析咀嚼饅頭或米飯時會感覺到有甜味的原因。學生根據(jù)實驗結果,小組交流回答:(1)對照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唾液,其他條件都一樣。(2)唾液可以消化淀粉(或清水對淀粉的消化不起作用)。(3)咀嚼,攪拌。(4)淀粉分解為麥芽糖。教師總結:食物進入口腔,要經(jīng)過牙齒切斷、撕裂、磨碎等物理性消化,同時在舌的攪拌作用下與唾液混合,形成食團。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為麥芽糖,因此能對淀粉進行初步消化。這也是經(jīng)過充分咀嚼,米飯會變甜的原因。在口腔內形成的食團經(jīng)過咽進入食管,食管呈管狀,通過蠕動將食團輸送到胃。咽和食管沒有消化作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5~16頁小資料“牙齒與口腔衛(wèi)生”。3.胃貯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我們吃飯時吃多了會感覺肚子特別脹,餓了的時候肚子會“咕咕”叫,這實際上與我們的胃有關,而且胃一旦出現(xiàn)問題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消化。提問:你知道胃有什么作用嗎?學生思考回答:可以裝食物。老師補充:沒錯,胃呈囊狀,能容納1~2升食物,食物在此處停留的時間比較長。胃壁的肌肉很發(fā)達,使胃收縮有力。胃壁內有胃腺,可分泌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強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因此,胃還能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4.食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腸中進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6頁,了解食物在小腸內的消化過程。提出問題:(1)小腸內有哪些消化液?(2)進入小腸后淀粉、蛋白質和脂肪最終被分解為哪些物質?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通過設計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口腔內的消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得出結論等科學探究能力。利用生活經(jīng)驗,幫助學生理解胃的消化作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歸納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建立起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器官的概念。學生閱讀教材后回答:(1)腸液、胰液和膽汁。(2)淀粉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最終分解為脂肪酸等。教師總結:小腸中有膽汁、胰液、腸液,食物在這三種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經(jīng)過消化液中各種酶的作用,淀粉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最終分解成脂肪酸等。雖然食物能在口腔、胃中被消化,但消化的主要場所是小腸。食物中未被消化的部分,即食物殘渣(如纖維素)等借助小腸的蠕動被推入大腸。在大腸中,食物殘渣與水等混合形成糞便,經(jīng)由肛門排出體外。師生共同總結食物消化的全過程:淀粉麥芽糖葡萄糖蛋白質多肽氨基酸脂肪脂肪微粒脂肪酸等總結出消化道中各器官的消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總結知識和綜合歸納的能力。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人體的胃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胃能夠對蛋白質進行初步消化,為什么胃不會把自己消化掉?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因為胃液中還含有一種物質,叫黏液,它覆蓋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層黏液膜,能夠防止胃蛋白酶對胃黏膜的消化作用,同時還有潤滑作用,保護胃不受食物中堅硬物質的機械損傷。第2節(jié)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第1課時食物的消化一、消化系統(tǒng)1.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2.功能:容納、磨碎、攪拌、運輸和消化食物等二、食物在消化道中逐漸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口腔——切斷、撕裂、磨碎等物理性消化,淀粉→麥芽糖咽和食管——無消化作用胃——初步分解蛋白質小腸——淀粉→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等大腸——無消化作用見課件本節(jié)課是第6章第2節(jié)《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中第1課時的內容,也是下一節(jié)課學習的基礎,我們要幫助學生建立起食物中淀粉、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必須經(jīng)過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概念,同時清楚消化道中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進行思考,自主地學會探究,平等地相互學習、相互合作。通過課堂提問反饋及課后與學生交流,學生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比較到位,同時學生很享受跟著問題串聯(lián)逐步解決問題的樂趣。第2課時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1.能概述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2.通過對小腸結構的觀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確立生物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3.通過學習消化道中各器官的吸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自覺愛護自己的身體。重點:1.概述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2.解釋小腸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難點:描述小腸的特點,解釋為什么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學活動設計意圖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回憶上節(jié)課內容,提問: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質和脂肪分別在哪個部位進行消化?這些成分最終轉變成哪些物質?這些在消化中形成的小分子物質以及水、無機鹽、維生素,怎樣才能被人體細胞利用呢?這就與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有關。溫故而知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新課講解探究新知小分子營養(yǎng)物質通過消化道上皮細胞進入血液1.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食物經(jīng)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質以及水、無機鹽、維生素只有進入血液,由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淼慕M織細胞才能被利用。提問:這個過程叫什么?學生回答:吸收。教師總結: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是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jīng)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營養(yǎng)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肪酸等,通過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2.消化道內的吸收過渡: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被吸收,但各部位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展示]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內的吸收部位圖,并提出問題:(1)說出胃、小腸、大腸分別吸收哪些營養(yǎng)物質?(2)比較胃、小腸、大腸,誰的吸收能力最強?學生結合圖片,認真思考回答:(1)胃可以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大部分水、無機鹽、維生素,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2)小腸。老師補充:人的口腔和食管幾乎沒有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胃能夠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大腸能夠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而絕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是由小腸吸收的。因此,小腸不僅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3.小腸的結構過渡: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它有哪些結構與吸收功能相適應呢?通過分析,幫助學生建立吸收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不同部位吸收能力不同,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器官?;顒?觀察雞小腸,指導學生按照教材第17~18頁活動步驟觀察雞小腸的結構。提出問題:(1)請你描述小腸及其內表面的結構特點。(2)想一想,這些結構與小腸的吸收功能有什么關系?學生根據(jù)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小組討論回答:(1)小腸很長,內表面不光滑,有很多褶皺。(2)小腸很長,營養(yǎng)物質經(jīng)過的時間也長,這樣會有充足的時間來吸收;褶皺可以增加吸收的面積等。教師:說的沒錯,當然,除了這些我們能用肉眼看到的結構,還有很多看不見的結構。[展示]小腸內表面放大圖,并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8頁內容,提問:小腸有哪些結構特點與吸收功能相適應?學生認真看圖,結合教材回答:小腸很長,小腸的內表面有很多環(huán)形皺襞,皺襞表面有小腸絨毛和微絨毛,擴大了小腸的吸收面積。教師補充: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促進吸收;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很薄,都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使營養(yǎng)物質很容易被吸收進入血液,提高了吸收的效率。通過觀察實驗,讓學生對小腸的結構有初步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小腸的結構,幫助學生構建出適合吸收的小腸結構特點,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食管癌患者術后暫時不能進食,可以采用靜脈輸入全營養(yǎng)液的方法為細胞提供營養(yǎng)物質。全營養(yǎng)液的組成成分中不能含有哪些物質?學生小組討論后回答:不能含有淀粉、蛋白質、脂肪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質。第2節(jié)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第2課時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一、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jīng)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營養(yǎng)物質,通過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部位胃——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小腸——吸收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大腸——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三、小腸適于吸收的特點(1)表面積大(長、皺襞、絨毛、微絨毛)(2)小腸絨毛內有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養(yǎng)午餐》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 建筑業(yè)企業(yè)農民工勞動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7篇
- 12 古詩三首 示兒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
- 交通事故民事調解協(xié)議書5篇
- 2024秋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My friends課時5 Let's learn Say and draw教學設計 人教PEP
- 2023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 三 富饒的大海-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教學設計 青島版六三制
- 《大數(shù)的認識-算盤》(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五單元 第11章 地面上的生物 第2節(jié) 地面上的動物教學設計(1)(新版)蘇科版
- 無塵室管理規(guī)范
- 2023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10章 相交線、平行線與平移10.2 平行線的判定第1課時 平行線及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教學設計 (新版)滬科版
- 2025-2030國內兒童繪本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 GB/T 45344-2025建筑用裝配式預制燃氣管道通用技術條件
- 學校校園膳食監(jiān)督家長委員會履職承諾協(xié)議書
- 勞務外包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
- 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八年級(下)期中數(shù)學試卷(含解析)
- 醫(yī)院保潔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抓住四個環(huán)節(jié)上好科學實驗課
- 酸堿鹽的通性
- 小學二年級下冊音樂-風吹竹葉-接力版(9張)ppt課件
- 徐工QY25E 25噸吊車參數(shù)表(主臂起重性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