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語音教學探析_第1頁
大學英語語音教學探析_第2頁
大學英語語音教學探析_第3頁
大學英語語音教學探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學英語語音教學探析劉永清(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湖北武漢,430074)摘要:面對大學英語語音教學目前存在的現(xiàn)狀,作為語音教學的主體,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從漢英語音比較教學方法、密切關注學習者語音學習過程的語音石化現(xiàn)象和改進教學手段凸顯語音學習的交際功能等方面著手改進語音教學。關鍵詞:大學英語、語音、比較、石化與交際。Abstract: fac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college teachers may improve their teaching achievement

2、s by comparing Chinese-English pronuciation methods, language fossi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pronunciation comparison fossi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所確定的大學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習者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幫助學習者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經濟建

3、設的需要。大綱明確表明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習者通過學習能運用英語交流信息。然而,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習的主要評價體系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一方面,社會以學習者四、六級考試通過率來衡量一個學校教學實力和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學習者的四、六級考試情況既成為學校準許學習者獲取畢業(yè)證書的條件之一,又成為社會用人標準的條件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以語法與詞匯為基礎的應試教育模式在大學英語教與學中大行其道。于是教師與學習者均側重于詞匯、聽力、閱讀、翻譯與寫作等方面的教與學。然而、這種教與學的模式不但需要花費教師與學習者的大量時間而且收效甚微。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許多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學習者既

4、不能順利地閱讀英文資料、用英文進行流利的朗讀,也不能用英語進行會話,更別說是用英語思考了。這種結果既背離了教學大綱中確定的“運用英語交流信息”的目的,也背離學習語言用于交際的根本目的。究其原因,是作為語言學習的起點與基礎的語音教與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罢Z言就是聲音要學習一種語言必須學會發(fā)音”,因為“語言組織中的語音是必不可少的”。1 “良好的語音基礎有助于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形成。”2 “人類語言中口語是第一位的”。 3 著名英國語音學家A.C.Gimson對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語法和詞匯之間的關系曾做出過一個精辟的概括:“To speak any language,a person m

5、ust know nearly l00of its phonetics,while only50-90of its grammar and lof the vocabulary may be sufficient”4 (說到任何一種語言,人們必須掌握l00的語音,但只要掌握50-90的語法和1的詞匯就行了。)暫且不討論該論述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但至少充分體現(xiàn)了語音學習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探索科學有效的英語語音教學方法與強化語音教學成為目前大學英語教師的挑戰(zhàn)。作為語音教學的主體,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增強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與改革教學模式。一、采用漢英語音比

6、較的方式進行大學英語語音教學美國語言學家Robert Lado在跨文化語言學(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中,提出了語言遷移(language transfer)的概念。5 所謂語言遷移,是指學習者在用目表語進行交際時,廣泛依賴于已經掌握的母語,經常將母語的語音、詞義、結構規(guī)則以及與母語相聯(lián)系的文化遷移到目標語言學習中去?!罢Z言負遷移”造成了目標語言學習的困難。“語言負遷移”對語音的干擾和影響是語音學習中較為突出的現(xiàn)象之一。比較語言學認為,最好的語言教材在于對目標語進行科學描述的同時對母語進行平行描述并加以仔細比較。通過發(fā)揮大學生已具有的分析能力和熟練運用母語能力的

7、優(yōu)勢,用漢英語音比較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加深學習者對語音知識的有效了解與學習,可以幫助學習者有效克服英語學習中母語的負遷移的影響。漢英語音比較教學可以側重于語音體系的比較。漢語和英語語音體系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重音、語調和節(jié)奏等三個方面。1、重音比較漢語是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漢語字調具有改變和區(qū)別字義的作用。漢語是以音節(jié)計時的語言,講究各種音調的搭配,除了一些輕聲助詞念得較快、較輕外,每個字(音節(jié))通常都讀得清楚、響亮。英語則是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它以重音計時。雖然詞沒有聲調,但有句調,并且講究輕重音節(jié)的搭配。其重讀音節(jié)和輕讀音節(jié)交錯出現(xiàn)。重讀音

8、節(jié)聲調高昂、響亮。輕讀音節(jié)則聲調低沉,讀得比較快而且含糊。漢語學習者受母語的影響,朗讀英語的時常習慣于將每個音都讀的很清楚,卻不講究輕重音的搭配,于是缺乏節(jié)奏感。由于重音不同,其包含的意思也不盡相同。例如: I dont know she will win.這句話如果按照一般的重讀規(guī)則來讀,意思是“我不認為她會贏”,強調的是我“不認為”。如果將“she”重讀,則強調的是“她”,言外之意是“我可能以為會有其他人會贏”。 2、語調比較漢語的語調是以4種單字調為基本單元而建立起來的語調。受字調的限制,漢語語調不能隨心所欲地大幅度升降。而英語語音中,音節(jié)的高低、長短、強弱、升降變化十分豐富。英語語調具

9、有表達語法意義與反映說話人的態(tài)度兩種重要功能。依靠語音的高低、強弱、長短來表現(xiàn)節(jié)奏的變化正是英語語調的表現(xiàn)形式。恰當?shù)厥褂谜Z調,能夠正確表達重要信息,正確反映話語者表述的中心思想,從而順利進行話語交流。6 3、節(jié)奏比較 王桂珍認為:“正確的節(jié)奏在語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在英語語音教學中,不能只將精力放在糾正單詞與語調上?!? 漢英重音與語調的差異直接決定了漢英語流節(jié)奏的差異。漢語中每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jié),各個音節(jié)之間在氣息上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因而各個音節(jié)保持相對封閉獨立的狀態(tài)。漢語語流中沒有絕對的輕重音,只有節(jié)奏上相對的輕重音。所以中國人在朗讀或說話時表現(xiàn)得“字正腔圓,鏗鏘有

10、力”。這就造成了中國學習者說英語時也是字字重讀,而忽略了英語是一種“重音拍子”的語言。8英語中每個語句都是以重讀音節(jié)為基礎和主體的。語句中的節(jié)奏及其快慢也完全是由重讀音節(jié)的多寡來決定的。因而,在節(jié)奏上,英語顯得柔美悠揚。通過漢語和英語語音體系的比較,有助于學習者深入了解英語語音知識、激發(fā)語音學習的熱情、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理解說話者的真實意義,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效地克服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二、密切關注學習者語音學習過程的語音石化現(xiàn)象Selinker認為95%的第二語學習者目標語言的學習達到一定階段之后,中介語的某些特征如語音、語法、語義等就會趨于停滯狀態(tài),學習者最終不能獲得母語者那樣的語

11、言能力,從而出現(xiàn)語言石化現(xiàn)象(fossilization)。9 Richards在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中把石化定義為: (外語學習中)指這樣一個過程,有時出現(xiàn)不正確的語言特征永久性的成為一個人說或寫一種語言的方式。發(fā)音、詞匯用法和語法的各個方面在外語學習中會固定或僵化。發(fā)音特征的僵化常常是(學習者)外國腔的原因。10 語言石化現(xiàn)象可在外語學習過程的任何階段出現(xiàn),是外語學習中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不同的學習者可產生不同的石化現(xiàn)象。導致語音學習石化現(xiàn)象的原因有許多方面。Selinker認為母語遷移( language transfer)、訓練遷移(transfer of training)、學習

12、策略( learning strategy)、交際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目的語的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產生石化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11 Ellis把石化的原因分為年齡因素( age)、缺乏融入到目的語社會和文化的欲望( lack of desire to acculturate)、交際的壓力( communi-cative pressure)、缺乏學習的機會( lack of learning op-portunity)、反饋性質對學習者二語使用的影響( thenature of the feedback on learners use

13、ofL2)五個方面。12 石化現(xiàn)象可分為暫時性石化( temporary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 permanent fossilization)兩種情況。針對英語語音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語音石化現(xiàn)象,教師要結合學習者的年齡特征、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欲望、施加適當?shù)脑u價壓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機會、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策劃有效可行的學習與交際策略、引導學習者在語音學習過程中母語的負遷移影響。三、改進教學手段,重視語音學習的交際功能。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交際。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為,語言是一個外在的符號系統(tǒng),具有任意性、交際性、信息性、雙重性等特點。生成語言學強調語言是滿足使用者交際需要的功能系

14、統(tǒng)。在功能語言學對交際能力的認識和研究的基礎上所創(chuàng)立的交際法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習者的交際能力。因此、英語語音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學習者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實用的交際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聽與說兩個方面。我們可以從強化模仿訓練、發(fā)揮學習者的能動性與采用多種訓練方法三個方面加強學習者的聽與說兩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1、強化模仿訓練。結構語言學強調語言學習過程的模仿訓練,并將模仿分為直接模仿與分析模仿。直接模仿就是單純模仿,模仿過程中不作任何解釋與分析。分析模仿就是教師借助語音學知識或圖表詳細講解所學音位的發(fā)音部位和語音特點讓學習者自覺模仿。分析模仿法已經是現(xiàn)代語音教學法的主要方法。模仿的主要途徑有發(fā)音

15、示意圖模仿、教師示范模仿與經典影視、歌曲模仿。2、發(fā)揮學習者的能動性。生成語言學認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是主動的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由于漢語方言的復雜多樣性以及前期教育水平的差異性,使得許多大學生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為了維護自尊、擔心發(fā)音不標準而不愿在公開場合大膽地用目標語說話。此時,教師需要策劃多種有針對性的激勵方案,鼓勵學習者大膽開口說話,并且有策略地糾正學習者在訓練過程中的出現(xiàn)的偏差以維護學習者的自尊,使學習者由被動變主動。同時,教師應盡可能地按照學習者的意愿與興趣來準備訓練方案并在訓練內容上盡可能準備多種方案以供學習者選擇,使學習者成為真正的主動的創(chuàng)造者。3、采用多種訓練方法。

16、英語語音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需要盡可能地根據(jù)學習者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有效的常用方法。(1)、對鏡發(fā)音法。對鏡發(fā)音法就是學習者通過在鏡子中觀察自己的唇形、口型及發(fā)音部位來糾正自己的不良發(fā)音習慣。(2)、傳遞口型法。傳遞口型法就是通過做傳遞口型的游戲,使學習者更好地把握音素之間口腔張合度、唇型、舌位及舌位高低的變化和差異。(3)、大聲朗讀法。大聲朗讀法就是要求學習者大聲朗讀語音材料以便旁聽者及時、清晰地發(fā)現(xiàn)其發(fā)音及發(fā)音部位的錯誤并及時予以糾正。(4)、繞口令法。繞口令法就是將發(fā)音相似的音素、音位、詞匯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組合在一起,以供學習者反復訓練,從而準確掌握口腔、唇型、舌位

17、的變化。(5)、自我糾正法。自我糾正法就是用錄音設備錄下學習者的話語,然后不停地回放以便于學習者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偏差并及時糾正。(6)、循序漸進法。循序漸進法就是按音素、音位、詞匯、句子、段落到篇章的先后順序,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分階段、分步驟逐步訓練。 總之,語音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決定了英語教育質量。許國璋先生曾說過:“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學好發(fā)音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敝挥凶寣W習者掌握良好語音知識、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法,才能有效地學好目標語言。參考文獻:1德懷特保林杰著,方平等譯.語言要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3.2王銘玉,賈梁豫.外語教學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3戴煒

18、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4Gimson AC.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Eng-lish 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4.5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Michigan:University ofMichigan,1957.6蔣紅柳.論英語語音習慣的培養(yǎng)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8,(1).7王桂珍.英語語音語調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魏志成.英漢語比較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5,25.9SelinkerL. Interlanguage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10): 209-230.10Richards J.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