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_第1頁
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_第2頁
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_第3頁
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_第4頁
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OC格式論文,方便您的復制修改刪減經皮微創(chuàng)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作者:單位:郵編:)【關鍵詞】鎖定鋼板;脛骨遠端骨折脛骨遠端平臺骨折由于局部軟組織覆蓋少,手術后易發(fā)生皮膚 壞死、感染、延遲愈合及不愈合等并發(fā)癥1。鎖定鋼板具有固定牢靠, 對局部血運破壞少等特點,為脛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 2。自2005年6月一2007年10月,我們采用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 治療23例脛骨遠端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1材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23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 例,左側13例,右側10例;年齡為2050歲,平均36.5歲,骨 折時間120 d。致傷原

2、因:車禍傷17例,高處墜落傷4例,摔 傷2例;分型按Ruedi和Allgower3分類,II型為15例,III型為8 例,其中開放性損傷3例,合并腓骨損傷21例。1.2手術時機與方法手術時機:開放骨折及肢體腫脹較弱 且有良好的軟組織覆蓋的患者行急癥手術。腫脹明顯,軟組織損傷重者行跟骨牽引或用外固定架臨時固定 714 d后手術。手術方法:手 術在持續(xù)硬膜外麻醉或者持續(xù)硬膜外麻醉加腰麻下進行。對于合并有 腓骨骨折的患者,根據術前 X線片決定手術順序,如果腓骨骨折簡 單或粉碎不嚴重,則先行腓骨骨折切開復位1/3管形鋼板內固定;如果腓骨呈嚴重粉碎骨折,則先固定脛骨遠端骨折,然后再應用1/3管形鋼板固定

3、腓骨骨折。對于關節(jié)面對位良好的脛骨骨折,C型臂透視 下先行骨折處手法閉合復位,復位對位、對線良好后再行內固定;對于干骺端存在壓縮或關節(jié)面有塌陷的骨折, 先行撬撥復位,在關節(jié)面 恢復平整后用克氏針臨時固定,C形臂透視證實位線良好后根據需要 植骨。對于脛骨骨折的手術入路均采用內側入路,自內踝最高點向上做縱向長4 cm切口,顯露脛骨遠端內側面,沿脛骨內側面于皮下組 織及骨膜間隙潛行向上剝離,形成潛行隧道。根據脛骨遠端的形態(tài)預 彎接骨板后自內踝切口向近端插入,接骨板近端做長 4cm切口,顯 露接骨板近端部分。于遠、近端各用一枚普通螺釘臨時固定,C形臂透視證實骨折及接骨板的位置良好后,應用鎖定螺釘導向器

4、安置鎖定 螺釘,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鎖定螺釘數量,要求骨折遠、近端各需3枚 以上鎖定螺釘,術后放置負壓引流,關閉切口。1.3術后治療 術后局部冰敷,抬高患肢,必要時應用脫水 藥物,麻醉清醒后即刻開始下肢肌肉舒縮鍛煉及踝關節(jié)、各趾的主動 屈伸活動。術后3d開始床邊活動,下肢腫脹消退后即可扶拐非負重 下地活動。8周后部分負重活動,每2周復查X線片,X線示骨折完 全愈合可完全恢復負重。2結果23例患者獲得完整隨訪。隨訪時間1218個月,平均15.3 個月,所有隨訪病例骨折均獲愈合,骨折愈合時間 821周,平均 時間12周,未出現(xiàn)感染及骨不連等并發(fā)癥。按照Mazur評分標準4: 優(yōu)18例,良3例,可2例,

5、差0例,優(yōu)良率為78.3%。3討論脛骨遠端平臺骨折或脛骨遠端爆裂骨折,這些名詞均用來 描述脛骨下端經關節(jié)面的骨折,這些名詞均表達特定的骨骼損傷,從 低能量的旋轉暴力引起,到車禍或高處墜落的高能量軸向壓縮暴力引 起,高能量所致的骨折常為開放性損傷或伴有嚴重的軟組織閉合性損 傷骨折可有明顯的干骺端或關節(jié)面粉碎,易向骨干延伸,其中85%的病人有腓骨骨折,由于脛骨遠端血供差,加上軟組織菲薄,不能提 供良好的血運及保護,因此,皮膚壞死、感染、骨髓炎、骨折延遲愈 合、不愈合及關節(jié)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很高。傳統(tǒng)的鋼板固定, 手術切口較大,對骨折處皮膚、皮下組織及骨折端的血運破壞較大, 因此局部皮膚壞死和

6、骨折延遲愈合及不愈合的風險增大,外固定技術 雖然有效的保護了局部骨折處軟組織和骨折端的血運,但跨關節(jié)的固定使踝關節(jié)不能早期開始功能鍛煉,易造成后期踝關節(jié)功能障礙。近 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和生物學固定理念的提出,采用鎖定鋼板結合MIPPO(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技術 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方法逐漸發(fā)展起來。鎖定鋼板是新一代鋼板螺釘系統(tǒng),其螺釘頭和鋼板上的釘孔均有螺紋,兩者擰緊即可鎖定,從而產 生一種內固定支架的作用,故稱之為鎖定鋼板。在治療脛骨遠端骨折 方面鎖定板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設計特殊,適合脛骨遠端解剖:其平 整貼切的外形多

7、數情況下不需進行預彎, 無論鈦合金材料或不銹鋼材 料的鎖定板均很薄,重量輕,能最大限度減少對軟組織的刺激。其遠 端寬度較窄,踝關節(jié)周圍不需廣泛剝離即可貼骨放置,降低術后骨、 皮膚壞死的發(fā)生。螺釘選擇方式靈活:鎖定鋼板的螺釘孔采用兩種 不同的固定方式,可以選擇鎖定固定,也可以選擇普通螺釘固定,因 此,可以根據術中要求靈活應用,手術中可以先利用普通螺釘進行臨 時固定或者完成骨折端加壓,然后利用鎖定螺釘進行堅強固定。 理 想的成角穩(wěn)定固定:與普通加壓鋼板或T型鋼板不同,鎖定鋼板近遠 端的任一螺釘孔上均帶有螺紋,能與鎖定螺釘釘頭螺紋很好的錨合, 從而形成一種內固定支架的作用,另外與鋼板鎖定后螺釘的朝向

8、各不 相同,提高了內植物的抗拔出力,通過這種鎖定可以使骨折近側端、鎖 定螺釘、鎖定鋼板、骨折遠側端完全鎖成一整體,因此盡管骨折粉碎 嚴重,但仍可以獲得很好的成角穩(wěn)定,任一方向的應力作用均不影響 骨折的穩(wěn)定性,復位角度不會丟失,因此允許術后早期的功能鍛煉。 因此該種固定方法尤其適用于骨質疏松患者骨折的固定 5。與微 創(chuàng)技術結合可以有效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鎖定鋼板頂端圓頭斜坡狀設計有 利于接骨板緊貼骨膜在隧道中插入固定;僅采用近遠端兩個小切口即 可完成固定;鎖定鋼板作為一種內固定支架,可以不需要對接骨板進行 精確的塑形,術中既不引起骨折復位的丟失 ,又能極大地保留骨的血 運;鋼板與骨質留有間隙,較好地保

9、護了骨與鋼板接觸面的骨膜和血運有利于骨折愈合。要充分的發(fā)揮鎖定鋼板的優(yōu)勢,必須十分注意手術的 時機和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要點。手術時機選擇:建議開放骨折及肢體腫脹 較弱且有良好的軟組織覆蓋宜急癥手術。 如軟組織覆蓋條件差,肢體 腫脹明顯,可推遲714 d后手術,同時行跟骨牽引,切不可急于手 術,不顧及皮膚條件進行手術治療極易造成皮膚壞死、感染或者骨折 不愈合。手術要點:強調微創(chuàng)操作,手術采用有限切開,經皮下隧 道置入鋼板,盡量縮小皮膚切開范圍和骨膜損傷, 手術不強求解剖復 位,一般手法復位即可達到要求,如確實復位不滿意,可在骨折處切 小口協(xié)助復位。對干骺端粉碎骨折,應避免采用拼積木式復位,利用 干骺端

10、韌帶復位的原理進行復位,使用囊外復位技術,盡量避免切開 關節(jié)囊。如果條件允許,先行腓骨骨折復位及內固定,這樣有利于 恢復下肢支撐并可以使關節(jié)腔內有充分的空間能修復關節(jié)面,同時穩(wěn)定踝關節(jié)外側結構。關節(jié)面處理,若關節(jié)面塌陷小于0.5 cm,可以撬起關節(jié)面,以人工骨填塞空隙,如塌陷超過了0.5 cm,關節(jié)面破壞嚴重,將關節(jié)面撬平,用囊外復位技術調整關節(jié)面后,可取相應 的小塊髂骨置于缺損處。鋼板塑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鋼板塑性, 如放置鋼板后C臂透視貼符不良,可進行塑性,手術中不要求完全 貼符,塑性時應優(yōu)先照顧內踝處的貼符程度。臨時固定,骨折手法 復位后為維持位置,可先行應用克氏針固定,尤其是涉及關節(jié)面

11、塌陷, 需撬撥復位時。放置鋼板后應先用普通螺釘固定上下骨折段,臨時穩(wěn) 定骨折,C臂透視位置良好后再安置鎖定螺釘。 必須遵循堅強固定 的原則,必要時應用普通螺釘加壓固定。骨折遠、近端的螺釘至少各 穿6層骨皮質,骨質疏松患者至少需要78層。總之,應用經皮鎖定鋼板治療脛骨遠端骨折,通過經皮有 限切口、內支架固定等技術理念,避免了較大范圍的軟組織剝離,對 局部軟組織和骨折端的血運破壞少,有效的保護了骨折局部的生物學 環(huán)境,同時為骨折端提供了堅強的固定,使傷側踝關節(jié)可以早期活動, 從而有效的減少了手術并發(fā)癥,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保證了踝關節(jié) 的功能恢復。該方法是治療脛骨遠端骨折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參考文

12、獻】1 Vives MJ, Abidi NA, Ishikawa SN,et al.Soft tissue injuries with the use of safe corridors for tran sfixi on wire placeme nt duri ng exter nal fixati on of distal tibia fractures: an an atomic studyJ .J Orthop Trauma, 2001,15: 555559.2 Hasenboehler E,Rikli D, Babst 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

13、th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aphyseal and distal tibial fractur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2 patientsJnjury, 2007, 38(3): 365 370.3 Ruedi TP, Allgower M.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in tra Jarticular fracture of the lower of the tibialJ.CIin Orthop, 1979, 138: 105.4 Mazur JM, Schwart E, Sinon SR. Ankle arthrosis on followup with gait an alysisJ.Bo ne Joi nt Surg (Am), 1979, 61: 964.5 Hernanz G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