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1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2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練習(xí)題知識點: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一詞多義現(xiàn)象2 、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作者的觀點。1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5“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A 正確的道理B. 統(tǒng)治的方法C “地利”與“人和”D. 施行仁政的治國之道親戚畔之2 古今異義詞: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義:古義:委而去之古義:池非不深古義:3 一詞多義: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順利天時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堅利也今義:今義:今義:今義:之環(huán)而攻之 三里之城 多助之至 而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委而去之4 用原文回答:1)守城一方的防衛(wèi)條件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2)攻城一方 “環(huán)而攻之 ”所憑借的

2、條件是什么?3)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什么?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問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 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7、對下面文句中加點字的解釋有錯的一項是() ( 3 分)A、委而去之 (到 地方去) B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

3、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 、以天下之所順(用、靠) 8、文中畫線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論證的觀點 是: 。文中最能表達“人和”意思的一句 話是。 ( 4 分)9、翻譯下面句子。 ( 3 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10本文的中心論點是。11. 文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的重要性,得出了的結(jié)論。12請用“ / ”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13翻譯下列句子。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征于色,發(fā)于聲士管夷吾舉于士 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行拂亂其所為 入則無法家拂士 二 詞類活用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 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4、行拂亂其所為3 人恒過4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三 通假字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慮 入則無法家拂士 四 古今異義詞1 所以動心忍性古義: 六,讀文完成下列問題。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 闡述了孟子 2、給下面的加點字注音。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征于色,發(fā)于聲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國國恒亡 去國懷鄉(xiāng)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今義:,中心論點是 。的人才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譯文: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譯文:14“人和”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請你結(jié)合歷史或現(xiàn)實,再舉出一個相關(guān)的事例。答:含義: 。 事例:15. 文章中運用排比修辭強調(diào)“人和”的句子是:16 文章闡述的觀點是什么?

5、為什么說這一觀點是孟子“仁政”的具體體現(xiàn)?17. 分析文章的論證特點是怎樣的?18.孟子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是什么 ?其中起決定因素的是什么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這三個句子的順序能否改變 ?為什么 ?戰(zhàn)必勝的原因是什么 ?.20作者圍繞中心論點 ,分別從哪兩方面逐層論證 ?(用原文回答 )21第二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論證了什么 ?22地利在文中具體是指什么 ?"委而去之"是指什么人 ?23 第三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論證了什么 ?第三段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辭 ?有什么 作用?24第四段用了什么句式

6、?什么修辭?有什么作用 ?25 孟子認為怎樣才能得道 ?得道的結(jié)果怎樣 ?最后一段有哪兩種論證方法?26.寫出文中的兩組排比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練習(xí)一 一詞多義發(fā)于畎畝() 傅說( )膠鬲() 法家拂士()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所以動心忍性()()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空乏其身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管夷吾舉于士()百里奚舉于市()()苦其心志()人恒過()4、翻譯句子:(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6、本文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 用

7、課文詞語回答 )7、開篇列舉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試具體比較分析。8、孟子在選文第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告訴人們的道理是:請寫出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9、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強調(diào)了“逆境能成才;現(xiàn)在有人認為 “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舉例談?wù)劇4鸢福?9委:放棄去:離開 畔:通“叛” ,背叛10D (D項“以”連詞,表目的 , 相當(dāng)于“來”;其余各項“以”字均為介詞)11威天下 / 不以 / 兵革之利 12. 譯文: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譯文: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 就會歸順他。 13含義: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相關(guān)事例如:抗日戰(zhàn)爭

8、時期,全國人民緊 密團結(jié),經(jīng)過八年的艱苦奮戰(zhàn),終于取得抗戰(zhàn)勝利。 1998 年我國軍民團結(jié),取得抗洪救災(zāi)的 勝利。 2003年,我們?nèi)f眾一心,戰(zhàn)勝“非典” 。 2008 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冰凍災(zāi)害。 汶川大地震, 13 億中國人手牽手,心連心,共克時艱。 (能舉類似一例即可)答案: 7 、A 8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 、 使人 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1卻、可是這護城河放棄2 震懾天下不能單靠武器裝備的精良。(或“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 親屬朋友都背叛他。 (

9、把“親戚”譯成“內(nèi)親外戚” 亦可) 3D 4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 “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城,內(nèi)城;郭,外城)(去,離開。今義:往,到)(護城河。今指水塘)1. 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 (中心論點 )是什么?得出的結(jié)論又是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張?2. 為什么說本文的觀點 (中心論點 )是孟子 "仁政 "主張的具體表現(xiàn) ?3. 孟子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中起決定因素的是什么 ?4. 作者圍繞中心論點 ,分別從哪兩方面逐層論證 ?(用原文回答 )5. 第二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論證了什么 ?6. 地利在文中具體是指什么 ?"委而去之 &

10、quot; 是指什么人 ?7. 第三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論證了什么 ?第三段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辭 ?有什么作用 ?8.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這三個句子的順序能否改變?為什么 ?戰(zhàn)必勝的原因是什么 ? 第四段用了什么句式 ?什么修辭 ?有什么作用 ?11.孟子認為怎樣才能得道 ?得道的結(jié)果怎樣 ? 最后一段有哪兩種論證方法? 13.寫出文中的兩組排比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答案3天時地利人和人和 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6城高池深兵革堅利米粟多失道者(守城者) 7舉例論證地利不如人和雙重否定句:加強肯

11、定語氣,突出守城一方地理條件的優(yōu)越排比:增 強語言氣勢8不能從 "域民"到"固國 "到"威天下 "是治國的順序,必須做好前一階段的事,才能有可能實 現(xiàn)后一個目標,它們之間是遞進的關(guān)系。9得道多助(施行仁政) 10否定句排比從反面進一步強調(diào) "人和 "的重要性 11施行仁政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12道理論證對比論證1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答案: 1、孟子·告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關(guān)于人才要在困難環(huán)境中磨煉造就3、拂通弼,輔弼衡通橫,梗塞,不順曾能增,增加4、使堅韌 、奮起,有所作為 、 被舉用,被選拔、 在外面,指國外、 給 、 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指被任用5、翻譯(1)(一個國家)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 往往會導(dǎo)致滅亡。(2)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給這樣的人。(3)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必將導(dǎo)致滅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