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及答案_第1頁
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及答案_第2頁
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及答案_第3頁
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及答案_第4頁
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D .乃不知精選題桃花源記中考試題集錦一.(2004 肇慶)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令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 足為外人道也?!? .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率妻子邑人來此維域奇山異水,天下獨修B .遂與外人回隕肉食者謀之,又何問段C .此人一一為具在所聞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D .停數(shù)

2、日,辭去鳴聲上下,游人去U禽鳥樂也2 .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話后, 雖“嘆惋”但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話是0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二.(07重慶市,15分)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 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

3、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 足為外人道也?!? .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的含義。(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屋 (2)查如外人 (3)余人各復延受其家 2 .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 項是 ()A .仿佛若有光B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有漢,無論魏、晉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譯文:(2)此人為具言所聞。譯文:4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余人各復 延至其家”表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們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 人 道 也” 是 因 為 05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 想

4、?三.(2008南充市)閱讀甲、乙兩篇文言 文,完成24-27題(10分)(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 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 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復行數(shù)十 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 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 垂髯,并怡然自樂。(乙)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 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 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 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 大適

5、融然。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 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 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 何勞弦上聲! (節(jié)選自晉書)注 適:滿足。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 畜:同“蓄”。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 即琴弦音位的標志。1 .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2分)漁人甚此之()阡陌交通()穎脫不fL()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_()2 .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 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xiàn)的 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1分)3 .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弦,他 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 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合全文看, 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 (

6、3分)4 .翻譯下列句子。(4分)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譯文: 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譯文:_四.(2008甘肅省金昌市)讀桃花源記, 完成812題。(17分)1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譯文: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 魏晉。譯文:2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 者寫了哪幾件事? ( 4分)答:3 .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 原因是:4 .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 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

7、生活?他們?yōu)槭裁?不愿離開? ( 3分)5 .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 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 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 什么用意呢? ( 3分)五.(2008吉林省)(甲)閱讀桃花源記, 回答問題。(10分)1 .本文作者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是他的著名詩作之一。(1分)2 .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1) 阡 陌 交 通()(2)位要還家()3 .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 紀,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哪句話與其表達的意思相近? ( 2分)4 .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zhàn)亂紛起, 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了 他什么樣

8、的愿望? ( 2分)5 .本文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 中用簡練的文字寫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將桃花林的美景 描繪出來。(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乙)閱讀下文,回答問題。(5分)江大一傳(節(jié)選)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少喪父, 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嘗語人曰: “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鼻懊鞒绲潌?, 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年三十 六,始得補諸生。家貧屋敗,躬畚土筑垣以 居。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雨至,淋 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家人且怨且嘆,而 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6 .文中“嘗語人曰”中“語”的意思 是: 0 ( 1分)7 .請用

9、自己的語言寫出本文是如何表現(xiàn)江 大一酷愛讀書的。(2分)8 .請結合陶淵明其人和你讀過的他的詩文, 談談對“土不立品者,必無文章”這兩句話 的理解。(2分)六.(2008太原市)閱讀文言文,完成 912 題。(13 分)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 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 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 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乙房玄齡奏:“閱府庫甲兵, 遠勝隋世。上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 然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 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選自資Va通鑒)注

10、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 閱:查看。上:指唐太宗。煬帝:指隋 煬帝。乂( y 1):安定。1 .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甲文村中人來到桃 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 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 。 (2分)2 .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1)便要還家 要:(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絕境:(3)誠不可缺誠: 卒亡 天下 卒:3 .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文: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譯文:4 .甲乙兩文都傳達著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愿 望。如何實現(xiàn)這一愿望呢?選一個角度具體 說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3分)幫幫你可回憶治

11、水必躬親、捕 蛇者說、岳陽樓記、鄒忌諷齊王納諫、 陳涉世家等文章內(nèi)容。答:七.(08安徽非課改)閱讀下面文言文,回 答問題?!炯住繌托袛?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 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停數(shù) 日,辭去。(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 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 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 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萩,雜然而前陳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 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蒼然白發(fā),頹乎其間者

12、,太守醉也。(節(jié)選 自歐陽修醉翁亭記)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3分)(1)悉如外人悉: (2)無論魏晉無論:(3)臨溪而漁漁:2 .翻譯下面句子。(4分)(1)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譯文:(2)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譯文:3 .根據(jù)選段內(nèi)容,在下面的空格處填入適 當?shù)某烧Z。(4分)欲脫塵網(wǎng),陶淵明志寄口口口口; ,歐陽修情醉滁西瑯哪。4 .【甲】【乙】兩段文字都描寫了人們的日 常生活,請說說它們所表現(xiàn)的生活有哪些共 同之處。(4分)八.(08長春)(甲)閱讀桃花源記,回 答問題。(10分)1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詩人 。(1分)2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芳草鮮

13、美()屋舍儼然()便扶向路()病終()3 .成語皆言簡意賅,許多成語都語出有典, 如成語 ,就是濃縮本文的故事 而 來,意 思是 。(2 分)4 .留白,是繪畫藝術的一種手法,文學創(chuàng) 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給讀者留下了許多 想象的空間,你認為本文何處運用了這種手 法,試簡要分析。(2分)5 .漁人偶遇桃源,“處處志之”,最終卻“不 復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3 分)九.(08黔東南課改)閱讀陶淵明的桃花 源記選段,完成文后各題。(8分)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

14、交通,雞犬 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 足為外人道也?!? .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2分)(1)屋舍儼然:(2) 便嬰還家: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6分)(1)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譯文:(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譯文:十.(08蘇州)閱讀桃花源記中的兩段 文字,完成6-10題

15、。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此中人語云:”不 足為外人道也。”1.哪兩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4分)A.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曾不能損魁父

16、 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更若役,復若賦 (捕蛇者說)D.不足為外人道也以咨取善道,察納雅 言(出師表)E.遂與外人間隔又問令吳廣之次所旁 叢祠中(陳涉世家)答和 2 .下面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省略部分,哪一 項不正確? (2分)A.此人一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 (漁人)皆嘆惋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馬)也。(馬說)C.一鼓作氣,冉(鼓)而衰,三(鼓) 而竭。(曹劌論戰(zhàn))D.且日,客從外來,(鄒忌)與(客) 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答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林盡水源,使得一山”。 (2分)4 .“黃發(fā)垂髯”分別指代什么人? “黃發(fā)垂 髯,并怡然自樂”展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生活圖 景

17、? (2分)5 .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其實并不存在,享B 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詩人心中的“桃 花源”,古今文人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 什么相同的用意? ( 2分)H一. (08溫州非課改)閱讀下面兩則文言 文(13分)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 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 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

18、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1 .從選段中理出“漁人”的行蹤,在空格 處填入短語。(2分)發(fā)現(xiàn)桃花源 (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2 .在選段中找出與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詞。(2分)悉卻外人()便要還家(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文:4 .第一段中表現(xiàn)桃花源優(yōu)美環(huán)境的句子是 , , ;表現(xiàn)村中人快樂生活的句子是_。( 4 分)5 .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2分)十二.(08徐州)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

19、 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停數(shù)日,辭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4分)(1)屋舍儼然: (2)雞犬相聞:(3)威來問訊:(4)皆嘆W: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分)【】A.率妻子邑人來此迎|奇山異水,天下獨空B.問今是何世由星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C.不復出焉出則無敵國外患者D.設酒殺雞作乙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兩個句子。(4分)(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文: (2)不足為外人道也。譯文:

20、4 .下列詩(文)名句所表達的人生追求與本文明顯不同的一項是(2分)【】A.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 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B.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李白行路難)C.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陸游游山西村)D.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飲酒)十三.(09湖南婁底市)閱讀桃花源記, 回答問題。1 .下列語句中朗讀節(jié)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 是()(2分)A .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B.問/今是何世C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后遂無問/津者2 .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 項是()(2分)A.遂與外人間隔(隔斷、隔絕)B .阡 陌交通(互相通達

21、)C.ZL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D .不 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3 .下面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是()(2分)A.本文第一段著眼于“異”字,為下 文描寫更令人驚異的桃花源作了鋪墊。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點,無 論是寫桃花源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寫人物 的交談,都有一些生動可感的細節(jié),使人如 臨其境,如見其人。C文中真實地描繪了桃花源中人們的 生活場景,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個人人勞作、生 活安定、風氣淳樸的現(xiàn)實社會。D.這篇文章記敘層次清楚,一環(huán)套一 環(huán),一氣呵成,結構非常嚴謹。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語句的大意。(4分)(1)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譯文:(2)此人一

22、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譯 文:5.作者在本文中描寫的世外桃源有何用 意? (2分)十四.(09廣東?。╅喿x桃花源記,回 答問題。(8分)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譯文: 2 .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恰當選用文中的四字短語 填空。(2分)武陵漁人“忘路之遠近”,發(fā)現(xiàn)了桃花 林,甚是好奇,就“” 。進入桃花 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 口。離開桃花源時,他“” ,但再 來尋找時還是“”。3 .從第段對桃花源的描寫可以看出,桃 花源讓作者向往的是:(1); (2); (3)。(3 分)十五.(09安徽省蕪湖市)文言文閱讀(15 分)【甲】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

23、口, 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 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 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 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 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隔。問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 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 足為外人道也?!保ü?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乙】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 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 “子之哭也,

24、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 死焉?!狈蜃訂枺骸昂螢椴蝗ヒ玻俊痹唬骸盁o 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 也?!保ü?jié)選自禮記檀弓下)【注釋】式:同“軾”,車前的扶手 橫木,這里用作動詞。壹:真是,實在。 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小子: 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1 .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4分)阡陌交辿 便矍還家: “哭也: 迎政 猛于虎也: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4分)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_今吾子又死焉。譯文: 3 .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 (填2字);從藝術表現(xiàn)手法看,甲文主要運用了 (填2字)的 手法寄托

25、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運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題。(每格限填1 字)(3分)4 .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 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1 .對感到驚異交錯相通 【參考答案】1 .1、D 2、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也?!?3、(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 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了。2 .1. (3 分)(1)類(2)全,者B (3) 邀請(每詞1分)2. (2分)A(古義;B交錯相通:c與 世隔絕的地 方;D不用說,更不用說.今 義略)3. (4分).(1 分)老人和孩干們個個都安 閑快 樂,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 足。(“黃發(fā)垂髻

26、”1分,“怡然自樂” 1分)(2 )漁人把自已聽到 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 或:這個人 為(他 們)詳細 地介紹了自己所聽到的事。(“具言”與“所聞”各1分,其中“所 聞”譯成“知道的”或“見聞的”都得1分)4. (2分)熱情好客;他們害怕世人來破壞 他們與世隔絕的和平安寧的生活(意合即 可5. (4分)表達了作者對和平(沒 有戰(zhàn)舌L) 的向往,對平等和諧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 求。意合即可。 ”和平”與“平等和 諧自足”兩點每點各2 分)束縛,約束停止(2分)2 .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 屢空(1分)3 .不是,他只是作出撫琴的樣子。(1分)這 反映了他無拘無束,本性率真,面對窮

27、困的 生活,自得其樂的性格。(意對即可)(2分)4 .老人和小孩,都和悅幸福,自得其樂。4 . 1. (1)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 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 面的人斷絕了來往。(2)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 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 了。2.第一問:漁人的行蹤。第二問:逢 桃林、訪桃源、尋桃源。3. (1)忽逢桃花 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 英繽紛,漁人甚異之。(2)黃發(fā)垂髯,并怡 然自樂。(3)避秦時亂4 .第一問:不足 為外人道也。第二問:(1)源中生活安寧,(2)能安居樂業(yè),(3)和睦相處。5.表達 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 有戰(zhàn)亂,

28、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 和諧生活環(huán)境。5 .(甲)(10分)1 .飲酒(歸園田居)(1分,只要是陶淵明 著名詩作即可)2 .(1)交錯相通(互相通達)(2)通“邀”, 邀請(共2分,每小題1分)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2 分,抄寫全句也可)4圍繞“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 2 分)5圍繞第一段中描寫桃花林景色的語句,運用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即可。(共 3分,結合作品內(nèi)容1 分,修辭手法1 分,語言生動形象1 分)(乙)( 5 分)6告訴(1 分)7圍繞“屋漏,日曬雨淋,讀書自若”或“家人埋怨環(huán)境艱苦, 讀書自若”回答皆可。( 2 分)

29、8結合陶淵明品行高潔、安貧樂道和他的詩文流傳千古、影響深遠,圍繞“讀書人若無高潔品格,一定不會寫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 2 分, 理解 1 分, 結合陶淵明其人及作品 1 分)6 1 桃花源中人說自從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就再沒有從這里出去。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2 ( 1)同“邀”,邀請 (2 )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 )確實 (4 )終于3 ( 1)竟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2)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4示例1:我認為關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 捕蛇者說中蔣氏等人的悲慘遭遇說明

30、了“苛政猛于虎”。減輕賦稅,關注民生,這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關鍵。示例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治水必躬親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時親臨現(xiàn)場,風雨無阻,不苛扣百姓錢糧,像他這樣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7 1 ( 3 分) ( 1) “全” 或 “都”( 2) “不要說”或“更不必說”( 3)釣魚(每小題1分)2 ( 4分) ( 1) 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 都來打聽消息。( 2)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每小題2 分)3 ( 4 分)世外桃源與民同樂(各2 分)4 (4分)共同之處:人民生活安逸。 民風淳樸。人與人和樂相處。(答出兩點就得滿分,意思

31、對即可)8 1 晉代 ( 東晉 ) 陶淵明2.鮮艷美麗整齊的樣子沿、順著隨即,不久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蚶硐胫械拿撾x現(xiàn)實的美好場所或境地?;颦h(huán)境幽美的地方。4只要所選之句為讀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并能對此句作簡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 “具言”的內(nèi)容和 “嘆惋” 的內(nèi)容文中都沒有具體體現(xiàn),但讀者結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嘆惋” 的是桃源外世事變遷,人們飽經(jīng)戰(zhàn)亂之苦。5此題只要能圍繞作者的矛盾思想來答,語言表述清晰流暢即可。示例: 寄寓了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矛盾思想。 “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文

32、中的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終“不復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這樣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九.1. (2分)整齊的樣子(1分)同“邀”邀請 (1 分 )2. (6分)(每小題譯出大意給1分;小題“黃發(fā)垂髫” “怡然”能正確譯出給 2 分;“妻子” “絕境”能正確譯出給2分。)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顯得心滿意足。 (他們) 帶領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十.1.A、B (A項:走;B項:指示代詞,這;C項:副詞,相當于“又” /恢復;D項:說 / 道理;E 項:隔開/ 偷偷地)2.A( “漁人”應為“桃花源中人”)3. 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在那里)就看見一座山。4. “黃發(fā)垂髫”分別指代老人和小孩。 “黃發(fā)垂髫, 并怡然自樂”展現(xiàn)出一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5. 陶淵明描繪桃花源這樣一種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 自給自足的社會,與當時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