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教育思想教學提綱_第1頁
荀子的教育思想教學提綱_第2頁
荀子的教育思想教學提綱_第3頁
荀子的教育思想教學提綱_第4頁
荀子的教育思想教學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荀子的教育思想 1、發(fā)展了孔子關乎、發(fā)展了孔子關乎“禮禮”的思想,主的思想,主張禮法并稱。張禮法并稱。2、提倡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提倡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3、荀子學說中最突出的是與、荀子學說中最突出的是與“性善論性善論”相對的相對的“性惡論性惡論”。 1. “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觀 荀子的自然觀與儒家不同,主要是繼承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他的天論是一篇杰出的黃老之學自然哲學著作。 (1)荀子認為,“天”就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是之謂天”。 (2)自然界具有

2、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規(guī)律性,“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 (3)從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規(guī)律性出發(fā),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觀點,“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 (4)在主張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荀子進一步提出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制天命而用之”的控制、發(fā)行、征服自然的思想,“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頒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2.重在”解蔽”、“征知”、“體道”的認識論 荀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對從“形具而神生”出發(fā),對認識活動和認識過程進行了專門的分析,要求”解蔽”以獲得全面的認識,主張名之與實必須

3、相符,并將”行”的概念正式引入認識論,強調“學至于行而止矣”。1、形神關系:形先而神后,形形神關系:形先而神后,形外而神內,形為臣而神為君。外而神內,形為臣而神為君。2、心有征知:由意物而入征知心有征知:由意物而入征知的認識理路的認識理路。 荀子主張荀子主張的的“性惡論性惡論”,批評了孟子,批評了孟子的的“性善論性善論”,認為人的本性都是好利疾,認為人的本性都是好利疾惡的,并不存在仁義禮智等先天道德品惡的,并不存在仁義禮智等先天道德品質,否定了先天道德論(道德先驗論)。質,否定了先天道德論(道德先驗論)。說: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眰问侵競问侵溉藶?,即人的主觀努力。

4、人為,即人的主觀努力。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偽化性起偽”,使,使“性性”向向“偽偽”轉化,轉化,“長遷而不反其初謂長遷而不反其初謂之化之化”,認為人的道德是,認為人的道德是“積偽積偽”的結果。的結果。 荀子認為教育是“化性起偽”的過程,是不斷地積累知識、培養(yǎng)道德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思想上,與孟子“內省”的思路相反,他更強調“外積”。在學與思的關系上,更側重于“學,其教學思想主要包括: 一、教育的作用 1.認為教育在人的的發(fā)展中起著“化性起偽化性起偽”的作用,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意義,認為人的智愚、貧富等等取決于后天的教育和學習。 2.重視環(huán)境的影響,一方面承認環(huán)境對人的重要影響

5、;一方面強調人的主觀努力,制天命而用之。 3.教育能夠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使兵勁城固,國富民強。用禮義法度等去引導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用禮義法度等去引導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樹立道德觀念。性,使之樹立道德觀念。 二、教育的內容和目的 在荀子看來,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由士到圣人等各種治術人才;教育內容就是詩、書、禮、樂、春秋,尤其重視樂教,認為音樂是表現(xiàn)人類快樂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并提倡“正正聲聲”而抵制“奸聲奸聲”。純正的純正的音樂音樂奸邪不正的奸邪不正的音樂音樂 三、教學的主張三、教學的主張在教學思想上,與孟子在教學思想上,與孟子“內內發(fā)發(fā)”的思路相反,他更的思路相反,他更強調強

6、調“外外鑠鑠”,更側重于,更側重于“學學” 。(一)注重(一)注重積積漸漸“ 荀子認為,無論是知識還是道德,都是由于荀子認為,無論是知識還是道德,都是由于積累而成的。說:積累而成的。說:“可以為堯禹,可以為桀跖,可以為堯禹,可以為桀跖,可以為工匠,可以為農賈,在勢注錯習俗之所積可以為工匠,可以為農賈,在勢注錯習俗之所積耳。耳?!?還說:還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這說明知識和道德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提高的過程。這說明知識和道德是一個不斷積累和提高的過程。 在重視主觀上在重

7、視主觀上“積積”的同時,也重視環(huán)境對人的同時,也重視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即的發(fā)展的影響,即漸漸。認為,通過主觀的。認為,通過主觀的積積和環(huán)境的和環(huán)境的漸漸,能夠使人的本性發(fā)生根本的變化。,能夠使人的本性發(fā)生根本的變化。 (二)聞、見、知、行的教學過程(二)聞、見、知、行的教學過程 說: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這這段話表達了學習階段與教學過程的思想。段話表達了學習階段與教學過程的思想。 聞、見是學習的起點、基礎,即通過耳、目、聞、見是學習的起點、基礎,即通過耳、目、

8、鼻、口、形等感官對外物的接觸,形成不同的感覺,鼻、口、形等感官對外物的接觸,形成不同的感覺,使進一步的學習活動成為可能,故云:使進一步的學習活動成為可能,故云:“聞見之所聞見之所未至,則知不能類也。未至,則知不能類也。” 但是,聞、見只能分別但是,聞、見只能分別反映事物的一個方面,無法把握事物的整體與規(guī)律。反映事物的一個方面,無法把握事物的整體與規(guī)律。 知的階段實際上是思維的過程。荀子說:知的階段實際上是思維的過程。荀子說:“知知通統(tǒng)類,如是則可謂大儒矣。通統(tǒng)類,如是則可謂大儒矣?!?學習而善于運用學習而善于運用思維的功能去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就能自如地應付各思維的功能去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就能自如地

9、應付各種新事物。這實際上是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種新事物。這實際上是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然而,僅有理性認識,仍然不是終結,還的過程。然而,僅有理性認識,仍然不是終結,還存在更高水平的存在更高水平的“知道知道”,即,即“行行”。 行是學習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階段,他說:行是學習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階段,他說: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靜。 在他看來,由學、思而得的知識還帶有假設在他看來,由學、思而得的知識還帶有假設的成份,是否切實可靠,唯有通過的成份,是否切實可靠,唯有通過行行才能得到才能得到驗證,只有這樣,驗證,只

10、有這樣,知知才能稱得上才能稱得上明明。這是教。這是教與學不可違背的與學不可違背的法則法則。 荀子的教學思想對我們的啟發(fā) 1、積微見著,積善成德。 2、虛壹而靜,專心有恒。 荀子教學特別重視對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所謂荀子教學特別重視對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所謂“虛虛”,即,即 “不以不以所已藏害所將受所已藏害所將受”, 不以已有的知識或見解阻礙對新知識的不以已有的知識或見解阻礙對新知識的認識和接受。所謂認識和接受。所謂“壹壹”,即即專一,就是不一心二用。所,即即專一,就是不一心二用。所謂謂靜靜,即,即不以夢劇亂知不以夢劇亂知,就是不能用沒有根據(jù)的胡思,就是不能用沒有根據(jù)的胡思亂想或者情感的沖動來擾亂人的理

11、智和思維活動??傊瑏y想或者情感的沖動來擾亂人的理智和思維活動??傊挥凶龅教搼讶艄?、精神專注、頭腦清醒,學習才能取得只有做到虛懷若谷、精神專注、頭腦清醒,學習才能取得成效。成效。 荀子特別反對志不專注,用心浮躁。而要想做到荀子特別反對志不專注,用心浮躁。而要想做到“專?!?,就要持之以恒。荀子說:就要持之以恒。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睂W習就如同雕刻一樣,只要堅持不舍,金石也可以鏤空。學習就如同雕刻一樣,只要堅持不舍,金石也可以鏤空?!板浂簧徨浂?/p>

12、不舍”的精神是進學修德的有效途徑。的精神是進學修德的有效途徑。 所以,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不取決于愚與敏,如果能不懈所以,學生獲得知識技能,不取決于愚與敏,如果能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學有所成。地努力,就一定能學有所成。 3、解蔽救偏,兼陳中衡 荀荀子看到人們的容易因片面性而妨礙認識子看到人們的容易因片面性而妨礙認識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解蔽救偏、兼陳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解蔽救偏、兼陳中衡的原則。所謂中衡的原則。所謂“蔽蔽”,就是片面性,只看,就是片面性,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或只被事物的一個方面所到事物的一個方面或只被事物的一個方面所支配,從而對復雜的事物和現(xiàn)象缺乏全面了支配,從而對復雜的事

13、物和現(xiàn)象缺乏全面了解解 。解蔽解蔽之法,這便是之法,這便是兼陳中衡兼陳中衡,也就,也就是說,把所有事物都展示出來,擺列在一起,是說,把所有事物都展示出來,擺列在一起,不偏執(zhí)于某一事物和事物的某一方面,對事不偏執(zhí)于某一事物和事物的某一方面,對事物作全面、廣泛的比較、分析、綜合,擇其物作全面、廣泛的比較、分析、綜合,擇其所是而棄其所非,以求如實地把握事物及其所是而棄其所非,以求如實地把握事物及其關系。關系。 四、關于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荀子荀子特別推崇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導尊師特別推崇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導尊師 。 首先認為教師的作用關系到國之興衰首先認為教師的作用關系到國之興衰 ,說:,說

14、:“國將興,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必貴師而重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敝赋觯褐赋觯骸岸Y,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身?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也?” 將天、地、君、親、將天、地、君、親、師并列,極大提高了教師的地位。師并列,極大提高了教師的地位。 當然何人可為師,說當然何人可為師,說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 即當即當教師有四個條件教師有四個條件, 一般的傳習學問,不在其列。一般的傳習學問,不在其列。一是一是有尊嚴,使人敬有尊嚴,使人敬服服;二是有崇高的威信;二是有崇高的威信和豐富的經驗和豐富的經驗;三是三是具備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不違反師說具備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不違反師說,不違背師道;,不違背師道;四是能體會精微之理且能加以闡發(fā)。四是能體會精微之理且能加以闡發(fā)。 按照這樣的教師價值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然要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所以荀子主張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做到“師云師云亦亦云云”,不能有任何違背師說的言論。即使畢業(yè)后,自己也當了教師,也不能把老師的教導拋在腦后,否則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