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的繪畫_第1頁
兩宋時期的繪畫_第2頁
兩宋時期的繪畫_第3頁
兩宋時期的繪畫_第4頁
兩宋時期的繪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兩宋時期的繪畫藝術人物畫家和作品 李公麟 (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漢族,廬江郡舒縣(今屬于安徽舒城縣)人。好古博學,長于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傳世作品有五馬圖、西園雅集圖等。 卷中以寫實的方式描繪了李公麟與眾多文人雅士,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以及僧圓通、道士陳碧虛在一起,取名西園雅集圖。主友16人,加上侍姬、書僮,共22人在駙馬都尉王詵府中作客聚會的情景 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 人物畫家和作品 梁楷 南宋人,生卒年不詳

2、,祖籍山東,南渡后流寓錢塘 ( 今杭州 ) 人。 他是名滿中日的大書法家,曾于南宋寧宗擔任畫院待詔。他是一個行逕相當特異的畫家,善畫山水、佛道、鬼神。 喜好飲酒,酒后的行為不拘禮法,人稱是“梁瘋子”。 梁楷傳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圖、李白行吟圖、潑墨仙人圖等,但以潑墨仙人圖最為有名。潑墨仙人圖李白行吟圖人物畫家和作品 張擇端 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后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xiàn)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

3、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 畫中有814(500多)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 人物畫家和作品李唐 采薇圖山水畫家和作品李成 (919-967)五代宋初畫家,字咸熙,唐宗室后裔,世居長安(今陜西西安)。五代時避亂,流寓四方,避地北海營丘(今山東臨淄,一說昌樂),遂為營丘人。世稱“李營丘”。性情曠達,聰穎多才,少年時磊落有大志,但時運不濟,故一面寄情于畫,一面借酒澆愁,最終溘然醉死于客舍,年僅49歲。但他的山水畫卻光照千秋,名垂史冊。初時師法荊浩、關仝,后隱居山林,遂以造化為師,其畫以齊魯平原的山水為特色,所作“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端穎脫

4、,墨法精微”。 窠石讀碑圖寒林平野圖山水畫家和作品 范寬 生卒年月不詳,(據(jù)畫史記載,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畫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陜西華原(今耀縣)人。因為他性情寬厚,不拘成禮,時人呼之為“寬”,遂以范寬自名。據(jù)宣和畫譜記載,他“風儀峭古,進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溪山行旅圖李成之畫,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坐外。雪景寒林圖山水畫家和作品郭熙 (1023約1085),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以東)人。其子郭思根據(jù)他的繪畫理論所整理的林泉高致一書,是我國畫論史上第一部系統(tǒng)地探討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專門論著。書中全面總結了以往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實踐,包含了郭熙的主要繪畫思想和經(jīng)驗總結,代表了當時山水畫理論的最高水平,對當今的繪畫創(chuàng)作依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他觀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慘淡如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