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C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報審表_第1頁
附錄C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報審表_第2頁
附錄C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報審表_第3頁
附錄C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報審表_第4頁
附錄C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報審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錄C 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報審表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報審表 備案號: 設計目標:一星級二星級 工程名稱 建設單位 (蓋章) 設計單位 (蓋章) 審查單位 (蓋章) 審查時間 填表說明1、本表適用于福建省一星級和二星級綠色建筑的施工圖審查。本表中的條款編號與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J 13-197-2017中的條款編號相對應,備注欄編號與福建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T 13-118-2014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相關條文對應,便于設計和審圖人員比對。2、各專業(yè)審查表中,“設計自評”和“審查意見”分別由設計人員和施工圖審查人員填寫。“是否符合”欄達標填“”,不達標填“”

2、,不適用填“”;“得分”欄填寫相應條文分數;當審查人員發(fā)現設計存在問題或有其他意見時,可在“審查意見”的“是否符合”欄補充注明或另行出具審查意見。3、表格中各專業(yè)“一般規(guī)定”的條文,除不適用條文外,必須滿足。當綠色建筑設計按各星級設計要求進行設計時,除不適用和推薦性條文外,其他條文必須符合相應星級的綠色建筑設計要求,并統計各專業(yè)得分和總得分;當按分數控制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必須滿足“各專業(yè)一星級和二星級綠色建筑設計得分均分別不應小于50分、60分”的要求,并統計總得分。4、由設計人員在“送審材料”欄填寫相應條文的證明材料:證明材料為施工圖紙,則填寫施工圖紙名稱或編號;證明材料為計算書,則填寫計

3、算書名稱,如“節(jié)能計算書”等;證明材料為其他材料,則在“其他:”后填寫相應材料的名稱,如“公共交通分析報告”等。5、項目各專業(yè)設計人員和施工圖審查人員應分別將自評和審查情況填入該專業(yè)的“設計報審表”中,并簽字確認。6、施工圖審查人員應將各專業(yè)審查情況填入“綠色建筑設計審查匯總表”中,設計單位工程負責人確認并簽字,施工圖審查單位確認審查結果并蓋章。7、為方便施工圖各專業(yè)審查人員使用,設計單位報審時應將本報審表按各專業(yè)分開裝訂,形成合訂本后加蓋封面章。表C-1 工程基本情況工程名稱工程地點項目類型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綜合性建筑用地面積(m2)總建筑面積(m2)地上建筑面積(m2)地下建筑面積(m2)可

4、再生能源應用情況是否采用可再生能源:是; 否;可再生能源應用類型:淺層地能;太陽能光熱;太陽能光電;其他:淺層地能應用面積m2太陽能光熱應用面積(集熱面積)m2太陽能光電應用裝機容量兆瓦裝配式建筑應用情況是否裝配式建筑:是; 否;裝配式建筑類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 裝配式鋼結構;裝配式木結構; 其他:預制構件用量比例(%)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設計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審查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備 注注:為便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統計和管理,本表中的可再生能源應用、裝配式建筑等相關信息必須填寫,當未采用相關技術措施時,在相應的設計欄填寫“0”。表C-2 總平面設計報審表條文編號條文內容設計自評送審材料審查

5、意見備注是否符合自評得分不適應分是否符合審查得分不適應分一般規(guī)定4.1.1場地的規(guī)劃設計應符合項目所在地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要求,且應符合各類保護區(qū)、文物古跡保護等建設控制要求。詳建筑施工圖:規(guī)劃局方案批文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文其他:4.1.14.1.2應依據場地資源條件,采用適宜的場地資源利用技術,節(jié)約集約利用土地。詳建筑施工圖:規(guī)劃局方案批文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文原始地形圖其他:4.1.3場地內規(guī)劃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時,應與周邊區(qū)域共享、互補,做到集約化建設。詳建筑施工圖:規(guī)劃局方案批文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文其他:4.1.4場地內建筑物的布局、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應與場地周圍環(huán)境和城市空間肌理相協調,

6、并應避免對周邊物理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詳建筑施工圖:規(guī)劃局方案批文其他:4.1.5建筑工程設計前,應依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規(guī)范GB 50325進行建筑場地土壤中氡濃度檢測,并依據檢測結果采取下列防氡工程措施:1 當土壤氡濃度不大于20000Bq/m3時,可不采取防氡措施;2 當土壤氡濃度大于20000Bq/m3,且小于30000Bq/m3時,應采取建筑物底層地面抗開裂措施;3 當土壤氡濃度大于30000Bq/m3,且小于50000Bq/m3時,除應采取建筑物底層地面抗開裂措施外,還必須按現行國家標準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guī)范GB 50108中的一級防水要求,對基礎進行處理;4 當

7、土壤氡濃度大于50000Bq/m3,應采取建筑物綜合防氡措施,除應采取上述措施外,還應更換回填土。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文土壤氡檢測報告其他:4.1.24.1.6場地內不應有排放超標的污染源。設計前應查看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文件,明確設計過程中是否出現新的污染源。若出現新的污染源則應根據建設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推薦的隔離污染源方法,在設計文件中提出相應的隔離方法及防護措施。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文其他:4.1.34.1.7進行整體布局與建筑單體設計時,日照時間應符合下列要求:1 受遮擋的住宅建筑每套至少有一個臥室或起居室的滿窗日照時間應滿足表4.1.7的規(guī)定;2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居室冬至日滿窗日照不應低于2

8、h;3 托兒所、幼兒園生活活動用房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應低于3h,室外活動場地應保證有一半以上的活動場地面積冬至日日照不應少于連續(xù)2h;4 中小學普通教室冬至日滿窗日照不應少于2h,宿舍半數以上的居室,應能獲得同住宅建筑相同的日照標準;5 休(療)養(yǎng)院半數以上的療養(yǎng)室、醫(yī)院病房樓半數以上的病房冬至日滿窗日照不低于2h;6 建設項目不應降低周邊建筑的日照標準。詳建筑施工圖:建筑日照分析報告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其他:4.1.4一星級設計要求4.2.1當場地為廢棄地,需要進行場地再生利用時,應符合下列要求(2分):1 對原有的工業(yè)用地、垃圾填埋場等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隱患的場地,應進行土壤化學污染檢測與再

9、利用評估;2 利用鹽堿地時應進行鹽堿度檢測與改良評估,地基處理和建筑設計應有預防鹽堿侵蝕破壞的技術措施;3 當利用裸巖、石礫地、陡坡地、塌陷地、沼澤地、廢窯坑等廢棄場地時,應對場地進行安全性評價,并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4 應根據場地及周邊地區(qū)環(huán)境影響評估和全壽命期成本評價,選擇場地改造或土壤改良的措施;5 改造或改良后的場地應滿足項目建設要求。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文場地評估報告其他:4.2.2場地的自然條件應安全可靠,總平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2分):1 應避開可能產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地段;2 應避開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崩坍、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斷裂帶上可能發(fā)生地表錯位等抗震危險

10、地段;3 當不能避開上述安全隱患時,應采取措施保證場地對可能產生的自然災害或次生災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地勘報告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文其他:4.2.3應提高場地空間的利用效率,并應符合下列要求(9分):1 住宅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應符合表4.2.3-1的規(guī)定;2 公共建筑的容積率指標應符合表4.2.3-2的規(guī)定。詳建筑施工圖: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計算書其他:4.2.14.2.4除因場地區(qū)位、地質等條件不適宜開發(fā)地下空間的建設項目外,建筑地下空間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4分):1 住宅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之比應大于0.15;2 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應符合表4.2.4的要求。詳建筑施工

11、圖:其他:4.2.34.2.5場地設計時應尊重原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且應符合下列要求中至少2項(3分):1 應結合現狀地形地貌進行場地設計與建筑布局,減少土石方量。對于高差較大的場地,不應進行過度的地形改造;對于較為平整的場地不應進行過度的堆土設計。詳建筑施工圖: 其他:4.2.122 保留和利用原有場地自然水域、濕地和植被等自然資源,嚴禁破壞場地與周邊原有水系的關系。3 應調查場地內表層土壤質量,當表層土被開挖或可能遭破壞時,應采取合理措施妥善回收、保存和利用表層土。4.2.6應合理選擇綠化方式,科學配置綠化植物,并應符合下列要求(8分):1 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應滿足70%以上種植

12、采用鄉(xiāng)土植物,綠化物種應構成喬、灌、草及層間植物相結合的多層次植物群落。植物品種可參考本標準附錄D選用。詳建筑施工圖: 詳景觀施工圖: 其他:4.2.134.2.152 當在地下室頂板上部設計綠化設施時,其覆土深度不應小于1.0m。3 住宅建筑室外綠地配植喬木不應少于3株/100m2。4 下凹式綠地的總面積占總綠地面積的比例不應低于30%。4.2.7建筑布局和場地設計時應根據室外噪聲模擬預測分析結果,對總平面布局、建筑功能分區(qū)、聲屏障布置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應確保室外聲環(huán)境符合表4.2.7的要求(4分)。詳建筑施工圖:環(huán)境噪聲分析報告環(huán)評報告及其批文4.2.54.2.8建筑布局和場地設計時應

13、根據典型氣象條件下的風環(huán)境模擬預測分析結果,采取合理措施加強夏季和過渡季節(jié)自然通風,避免冬季冷風侵襲,并應符合下列要求(5分):1 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建筑物周圍人行區(qū)風速應小于5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應小于2;2 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場地內人活動區(qū)不應出現渦旋或無風區(qū);3 除迎風第一排建筑外,冬季建筑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應超過5Pa。詳建筑施工圖:建筑通風分析報告其他:4.2.64.2.9場地出入口應基于公共交通設施現狀及預期規(guī)劃,并充分考慮出行的便捷性進行合理設置,且應符合下列要求(6分):1 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或城市公共自行車駐車站點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

14、500m,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800m;2 場地及建筑出入口的設置、場地內人行路線設計應能為便捷出行提供有利條件。詳建筑施工圖:公共交通分析報告其他:4.2.84.2.10場地內人行通道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 50763的要求進行無障礙設計,并且與建筑出入口及場地外人行通道的無障礙系統進行合理銜接(3分)。詳建筑施工圖:其他:4.2.94.2.11場地內應合理設置綠化用地,并應符合下列要求(5分):1 新區(qū)建設的住宅項目綠地率不應小于30%,且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應小于1.0m2;或舊區(qū)改建的住宅項目綠地率不應小于25%,且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應小于0.7m2。2 公共

15、建筑綠地率不應小于30%,且綠地應向社會公眾開放。詳建筑施工圖: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計算書其他:4.2.24.2.12應結合場地條件合理設置停車場所,并應符合下列要求(6分):1 非機動車和摩托車停車設施位置應合理設置、方便出入,且應設置遮陽防雨和安全防盜措施;2 機動車地面停車位不應擠占行人活動空間;3 應采用地下停車庫、機械式停車庫或停車樓等方式節(jié)約集約用地,停車位的設計數量等應符合當地城市規(guī)劃的要求。詳建筑施工圖:其他:4.2.104.2.13應結合項目特點和周邊公共服務設施的基本情況,通過合理設計實現項目與周邊公共服務設施的共享和互補,并應符合下列要求(3分):1 住宅建筑應符合下列要求中

16、至少3項:1)場地出入口到達幼兒園的步行距離不應超過300m;詳建筑施工圖:公共服務設施分析報告其他:4.2.112)場地出入口到達小學的步行距離不應超過500m;3)場地出入口到商業(yè)服務設施的步行距離不應超過500m;4)相關設施應集中設置并向周邊居民開放;5)場地內應設有可供住戶共同交流的公共活動場所或社交空間;6)場地1000m范圍內應設有5種以上的公共服務設施。2 公共建筑應符合下列要求中至少2項:1)應有2種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設置,或公共建筑應兼容2種及以上的公共服務功能;2)配套輔助設施設備應能共同使用、資源共享;3)建筑應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4)室外活動場地應錯時向周

17、邊居民免費開放。二星級設計要求4.3.1應提高場地空間的利用效率,并應符合下列要求(6分):1 住宅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應符合表4.3.1-1的規(guī)定。2 公共建筑的容積率指標應符合表4.3.1-2的規(guī)定。詳建筑施工圖: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計算書其他:4.2.14.3.2場地內應合理設置綠化用地,并應符合下列要求(3分):1 新區(qū)建設的住宅項目綠地率不應小于30%,且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應小于1.3m2;或舊區(qū)改建的住宅項目綠地率不應小于25%,且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應小于0.9m2。2 公共建筑綠地率不應小于35%,且綠地應向社會公眾開放。詳建筑施工圖: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計算書其他: 4.2.24.3

18、.3場地出入口應基于公共交通設施現狀及預期規(guī)劃,并充分考慮出行的便捷性進行合理設置,且場地出入口步行距離800m范圍內應設有2條或2條以上線路的公共交通站點(3分)。詳建筑施工圖:公共交通分析報告其他:4.2.84.3.4應結合項目特點和周邊公共服務設施的基本情況,通過合理設計實現項目與周邊公共服務設施的共享和互補,并應符合下列要求(3分):1 住宅建筑應符合下列要求中至少4項:1)場地出入口到達幼兒園的步行距離不應超過300m;詳建筑施工圖:公共服務設施分析報告其他:4.2.112)場地出入口到達小學的步行距離不應超過500m;3)場地出入口到商業(yè)服務設施的步行距離不應超過500m;4)相關

19、設施應集中設置并向周邊居民開放;5)場地內應設有可供住戶共同交流的公共活動場所或社交空間;6)場地1000m范圍內應設有5種以上的公共服務設施。2 公共建筑應符合下列要求中至少3項:1)應有2種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設置,或公共建筑應兼容2種及以上的公共服務功能;2)配套輔助設施設備應能共同使用、資源共享;3)建筑應向社會公眾提供開放的公共空間;4)室外活動場地應錯時向周邊居民免費開放。4.3.5應采取措施降低熱島強度,場地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等遮陰措施的面積比例不應少于15%;或采用熱環(huán)境改善措施,并應滿足場地內平均熱島強度預測值不大于1.5的要求(2分)。詳建筑施工圖:遮陰面積計算書

20、場地熱島強度分析報告其他:4.2.7三星級設計要求4.4.1應提高場地空間的利用效率,并應符合下列要求(4分):1 住宅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應符合表4.4.1-1的規(guī)定;2 公共建筑的容積率指標應符合表4.4.1-2的規(guī)定。詳建筑施工圖: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計算書4.2.14.4.2場地內應合理設置綠化用地,并應符合下列要求(2分):1 新區(qū)建設的住宅項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應小于1.5m2,或舊區(qū)改建的住宅項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應小于1.0m2;2 公共建筑綠地率不應小于40%,且綠地向社會公眾開放。詳建筑施工圖: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計算書其他: 4.2.24.4.3除因場地區(qū)位、地質等條件不適宜開

21、發(fā)地下空間的建設項目外,建筑地下空間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3分):1 住宅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地上建筑面積之比應大于0.25;2 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應符合表4.4.3的要求。詳建筑施工圖:其他:4.2.34.4.4場地鋪裝設計時,應依據不同硬質地面的使用要求,合理采用透水磚、透水混凝土、植草磚等透水鋪裝產品,且透水鋪裝面積的比例不應低于50%(3分)。詳建筑施工圖:詳景觀施工圖其他:4.2.134.4.5住宅建筑宜結合建筑的使用功能特點,合理采用建筑底層架空設計,且通風架空率不宜低于10%(2分)。詳建筑施工圖:建筑通風架空率計算書4.4.6場地內戶外活動場地有喬木、構筑物等遮陰

22、措施的面積比例不應少于25%,或采用熱環(huán)境改善措施,并應滿足場地內平均熱島強度預測值不大于1.5的要求(2分)。詳建筑施工圖:遮陰面積計算書場地熱島強度分析報告其他:4.2.74.4.7建筑綠地設計宜綜合考慮面積效應、邊緣效益、距離效果、連接效果等,實現新建綠化、水系與周邊原有綠化帶、水系形成綠化系統(5分)。詳建筑施工圖:詳景觀施工圖其他:11.2.14.4.8當住宅建筑戶型有4個或4個以上居住空間時,宜有2個或2個以上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2分)。詳建筑施工圖:建筑日照分析報告其他:設計要求一星級二星級設計得分合計實際得分Q1實際得分Q1得分Q1(百分制得分)得分Q1(百分制得分)符

23、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一般規(guī)定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專業(yè)設計(按各星級設計要求設計時填寫)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總平面設計負責人(簽字):年 月 日審查師(簽字):年 月 日表C-3 建筑設計報審表條文編號條文內容設計自評送審材料審查意見備注是否符合自評得分不適應分是否符合審查得分不適應分一般規(guī)定5.1.1建筑設計應按照被動措施優(yōu)先的原則,優(yōu)化建筑形體和空間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風等自然資源,采取圍護結構保溫、隔熱、遮陽等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詳建筑施工圖:其他:5.1.2建筑設計應根據周圍環(huán)境和場地條件,綜合考慮場地內外的聲、光、風、熱等因

24、素,確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形體、朝向和間距,應滿足噪聲控制和日照要求。詳建筑施工圖:其他:5.1.3建筑造型應簡約,應避免采用純裝飾性構件,或當設計有純裝飾性構件時,其造價應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建筑純裝飾性構件造價占所在單棟建筑總造價的比例不應高于2%;2 公共建筑純裝飾性構件造價占所在單棟建筑總造價的比例不應高于5。詳建筑施工圖:裝飾性構件造價比例計算書其他:7.1.35.1.4建筑節(jié)能設計應符合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 50189、福建省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J 13-62等國家和福建省現行節(jié)能設計標準中強制性條文的規(guī)定。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節(jié)能報審表其他:5.1.15.1.5建筑主

25、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應符合本標準附錄E的規(guī)定。室內背景噪聲分析報告其他:8.1.15.1.6建筑主要功能房間圍護結構構件的隔聲性能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 外墻、隔墻、樓板和門窗的空氣聲隔聲性能應符合本標準附錄F的規(guī)定;2 樓板撞擊聲隔聲性能應符合本標準附錄G中一星級設計要求,樓板撞擊聲隔聲性能設計可參考本標準附錄H選用。詳建筑施工圖:建筑構件隔聲性能計算書其他:8.1.25.1.7建筑圍護結構熱工設計時,應依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 50176對圍護結構中的熱橋部位進行內表面結露驗算。當熱橋內表面溫度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時,應采取合理的熱橋處理措施,并通過驗算確保熱橋內表面不發(fā)

26、生結露。熱橋處理可采取下列措施:1 采用增加圍護結構厚度、保溫材料厚度等措施提高圍護結構的熱阻;2 圍護結構設計時避免采用貫通性的低熱阻材料,確保熱橋和平壁保溫材料連續(xù),切斷熱流通路;3 減少圍護結構熱橋中低熱阻部分的面積;4 在圍護結構熱橋部位的內、外表面層采用導熱系數較低的保溫材料。詳建筑施工圖:圍護結構結露驗算報告其他:8.1.55.1.8應依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 50176對建筑屋頂和東、西外墻隔熱性能進行驗算。當隔熱性能不滿足要求時,應對墻體進行隔熱優(yōu)化設計,并通過驗算確保隔熱性能滿足標準要求。隔熱優(yōu)化設計時可采取下列措施:1 增加圍護結構的厚度,或增加保溫材料等主

27、要隔熱材料的厚度;2 調整材料在圍護結構構造中的排列順序,將輕質材料靠近室外側布置,重質材料靠近室內側布置;3 隔熱材料選用導熱系數小、蓄熱系數大的材料;4 圍護結構外表面采用淺色飾面材料或熱反射型涂料;5 圍護結構中增設空氣間層;6 采用墻體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圍護結構遮陽措施。詳建筑施工圖:圍護結構隔熱性能分析報告其他:8.1.65.1.9新建住宅、黨政機關辦公樓、醫(yī)院門診急診樓和病房樓、中小學校、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不得在二層及以上采用玻璃幕墻。詳建筑施工圖:其他:一星級設計要求5.2.1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空間布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分):1 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交通等輔助

28、空間的面積;2 應在充分考慮建筑使用功能、使用人數和使用方式等變化的預期需求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開間和層高;3 應結合不同功能房間對環(huán)境的要求,合理選擇各功能房間的朝向和位置,室內環(huán)境需求相同或相近空間應集中布置。詳建筑施工圖:其他:5.2.2設備機房、管道井應靠近負荷中心布置,且機房、管道井的設置應便于設備和管道的維修、改造和更換(2分)。詳建筑施工圖:其他:5.2.3應結合場地自然條件,對建筑的體形、朝向、窗墻比等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之一(8分):1 居住建筑設計時應采用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向朝向,且窗墻比符合表5.2.3的要求;公共建筑設計時窗墻比不應大于0.5。詳建筑施工圖:

29、節(jié)能計算書優(yōu)化分析報告其他:5.2.12 經過建筑朝向、體形、窗墻比等多方案比選和優(yōu)化設計,達到較好的節(jié)能效果。5.2.4空調室外機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分):1 應通風良好、有利于散熱,且不應影響建筑立面效果;2 應盡量遠離廚房排氣口附近等空氣污濁的區(qū)域及遠離相鄰方的門窗和花池,并應盡可能靠近室內機位置;3 應便于施工安裝、維護清洗及檢修拆卸等;4 建筑物內部的過道、樓梯、出口等公用地方不應安裝空調室外機。詳建筑施工圖:其他:5.2.75.2.5建筑設計應避免產生光污染。當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墻時,幕墻玻璃可見光反射比不應大于0.2(2分)。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其他:4.2.45.2.6

30、建筑物的外窗或玻璃幕墻開啟比例設計應有利于組織室內自然通風,并應符合下列要求(4分):1 玻璃幕墻透明部分可開啟面積比例不應低于5%;2 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不應低于30%。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可開啟面積比例計算書其他:5.2.25.2.7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墻)應有外遮陽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3分):1 居住建筑東、西外窗應設置外遮陽,且外遮陽系數南北向不應大于0.9,東西向不應大于0.8;2 公共建筑應根據建筑功能、規(guī)劃條件、圍護結構形式等要求合理設置外遮陽設施。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外遮陽系數計算書其他:5.2.35.2.8建筑圍護結構設計應合理采用福建省適宜的節(jié)能技術和產品,并應符

31、合以下要求中至少2項(2分):1 當外墻有砌體結構時,砌體結構應采用自保溫技術體系;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屋面遮陽面積比例計算書其他:5.2.42 外墻應采用淺色飾面材料或熱反射型涂料;3 當設有坡屋頂時,坡屋頂應設置可通風的閣樓層;4 屋面應設置遮陽裝置或設施,且遮陽面積不應低于屋面面積的25%。5.2.9應進行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要求(6分):1 住宅建筑30%以上的戶數應進行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2 公共建筑的公共部位應進行土建與裝修一體化設計。詳建筑施工圖:其他:7.2.35.2.10建筑平面、空間布局應充分考慮建筑服務設備等噪聲源的設置,避免產生噪聲干擾,并應符合下列

32、規(guī)定(1分):1 鍋爐房、水泵房、變壓器室、制冷機房宜單獨設置在噪聲敏感建筑之外。當住宅、學校、醫(yī)院、旅館、辦公等建筑所在區(qū)域內有產生噪聲的建筑附屬設施時,其設置位置應避免對噪聲敏感建筑物產生噪聲干擾,必要時應作防噪處理;2 確需在噪聲敏感建筑物內設置鍋爐房、水泵房、變壓器室、制冷機房時,宜將噪聲源設置在地下,但不應放在住宅或重要房間正下方或正上方;3 冷卻塔、熱泵機組應設置在對噪聲敏感建筑物噪聲干擾較小的位置;4 住宅建筑電梯井不應緊鄰臥室布置。當無法避免電梯井緊鄰起居室布置時,必須采取相應的減振降噪措施。詳建筑施工圖:其他:8.2.35.2.11毗鄰交通干線的住宅建筑、學校建筑、醫(yī)院建筑、

33、旅館建筑和辦公建筑,位于交通干線一側的窗墻面積比宜符合表5.2.11的要求(2分)。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其他:5.2.12應根據項目周邊環(huán)境,通過采用合理的樓間距、外窗開窗等措施,保證建筑主要功能房間具有良好的戶外視野,并符合下列要求(5分):1 住宅建筑與相鄰建筑的直接間距不應小于18m;2 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間應能通過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觀,并且無明顯視線干擾。詳建筑施工圖:其他:8.2.55.2.13建筑主要功能房間的采光系數應符合下列要求(6分):1 居住建筑臥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積比不應小于1/6,或經采光模擬計算分析,臥室、起居室的采光系數不應低于2.2%;2 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房

34、間窗地面積比不應小于1/5,或經采光模擬計算分析,其采光系數符合本標準附錄J要求的面積比例不應小于60%。詳建筑施工圖: 建筑采光分析報告其他:8.2.65.2.14應采取措施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并應至少符合下列要求之一(3分):1 主要功能房間應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眩光,且不舒適眩光指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的規(guī)定;詳建筑施工圖: 建筑采光分析報告其他:8.2.72 建筑內區(qū)采光系數滿足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不應小于60%;3 地下空間采用下沉廣場(庭院)、天窗、導光管系統等措施改善室內采光,且地下空間中平均采光系數不小于0.5%的面積與首層地下室面積的比例不應低

35、于15%。5.2.15應優(yōu)化建筑空間、平面布局和構造設計以改善自然通風效果,并符合下列要求(19分):1 居住建筑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房間面積的10%或外窗面積的45%;2 居住建筑每戶至少應有一個居住房間通風開口和通風路徑的設計滿足自然通風要求,或通風路徑設計不能滿足自然通風要求時,應設置動力通風器;3 公共建筑在過渡季典型工況下,主要功能房間平均自然通風換氣次數不小于2次/h的面積比例不應低于95%。詳建筑施工圖:建筑自然通風分析報告其他:8.2.98.2.105.2.16宜采用下列措施對建筑內部自然通風進行優(yōu)化設計(2分):1 宜在建筑內的隔墻、隔斷、內門窗等適當的部位開設通風口或者設置

36、可以調節(jié)的通風構造;詳建筑施工圖:建筑自然通風分析報告其他:2 設有中庭的建筑宜在適宜季節(jié)利用煙囪效應引導熱壓通風;3 有條件時,宜采用導風墻、捕風窗、拔風井、太陽能拔風道等誘導氣流的措施。5.2.17宜采用下列措施對地下空間自然通風進行優(yōu)化設計(2分):1 宜設計可直接通風的半地下室;詳建筑施工圖:其他:2 宜在地下室局部設置下沉式庭院;3 地下室宜設置通風井、窗井。5.2.18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及材料中甲醛、苯、氨、氡、總揮發(fā)性有機物等有害物質限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GB 18580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GB 1858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

37、量GB 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規(guī)范GB 50325等標準的規(guī)定(1分)。詳建筑施工圖:其他:8.1.75.2.19建筑內復印室、打印室、垃圾間、清潔間等產生異味或污染物的房間應與其他房間分開設置,并采取措施避免衛(wèi)生間、餐廳、地下車庫等區(qū)域的空氣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間或室外活動場所(2分)。詳建筑施工圖:其他:8.2.105.2.20公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宜設置具有截塵功能的固定設施(2分)。詳建筑施工圖:其他:5.2.21宜采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功能材料(1分)。詳建筑施工圖:其他:二星級設計要求5.3.1公共建筑應采用屋頂綠化或垂直綠化,并應至少符合下列要求之一(3分):1 屋

38、面綠化面積占屋面可綠化總面積的比例不應小于40%;詳建筑施工圖:詳景觀施工圖:其他:4.2.152 垂直綠化種植面積占屋面面積的比例不應少于2%。5.3.2建筑圍護結構設計應合理采用福建省適宜的節(jié)能技術和產品,并應符合以下要求中至少3項(1分):1 當外墻有砌體結構時,砌體結構應采用自保溫技術體系;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屋面遮陽面積比例計算書其他:5.2.42 外墻應采用淺色飾面材料或熱反射型涂料;3 當設有坡屋頂時,坡屋頂應設置可通風的閣樓層;4 屋面應設置遮陽裝置或設施,且遮陽面積不應低于屋面面積的25%。5.3.3圍護結構節(jié)能設計的熱工性能指標應優(yōu)于國家、行業(yè)建筑節(jié)能相關設計標準的規(guī)定

39、,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之一(2分):1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比國家、行業(yè)建筑節(jié)能相關設計標準的規(guī)定提高幅度不應低于5%;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建筑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分析報告其他:5.2.52 采用綜合評價法或權衡判斷法計算得出的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夏熱冬冷地區(qū)不應低于5%,夏熱冬暖地區(qū)不應低于10%。5.3.4公共建筑中的多功能廳、接待大廳、大型會議室、講堂、音樂廳等有聲學要求的重要功能房間應進行專項聲學設計,并應滿足相應功能要求(3分)。詳建筑施工圖:聲學專項設計報告其他:8.2.45.3.5除旅館、教學樓、醫(yī)院等建筑類型外,公共建筑中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應采用靈活隔斷設計,且采用靈活隔斷或大開

40、間的面積占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面積的比例不應低于30%(3分)。詳建筑施工圖:靈活隔斷比例分析報告其他:7.2.45.3.6應采取措施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中的2項(4分):1 主要功能房間應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眩光,且不舒適眩光指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的規(guī)定;詳建筑施工圖: 建筑采光分析報告其他:8.2.72 建筑內區(qū)采光系數滿足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不應小于60%;3 地下空間采用下沉廣場(庭院)、天窗、導光管系統等措施改善室內采光,且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不小于0.5%的面積與首層地下室面積的比例不應低于15%。5.3.7住宅建筑每戶至少應有一個

41、衛(wèi)生間設計有外窗(3分)。詳建筑施工圖:其他:8.2.95.3.8綠色建筑設計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其中保障性住房、教育、醫(yī)療、辦公綜合樓項目采用裝配式建造時,應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5分)。BIM技術應用報告其他:11.2.5三星級設計要求5.4.1建筑合理采用屋頂綠化或垂直綠化,且宜符合下列要求至少2項(5分):1 屋面綠化面積占屋面可綠化總面積的比例不小于60%;詳建筑施工圖: 建筑采光分析報告其他:11.2.22 垂直綠化種植面積占屋面面積的比例不少于4%;3 東、西外墻垂直綠化面積占所在東、西外墻面積的比例不少于40%。5.4.2建筑物的外窗開啟面積應有利于組織

42、室內自然通風,并應符合下列要求(4分):1 建筑玻璃幕墻透明部分可開啟面積比例不應低于10%;2 建筑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不應低于35%。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可開啟面積比例計算書其他:5.2.25.4.3宜針對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和不利朝向,進行建筑遮陽一體化設計,且建筑外窗和幕墻透明部分設計有可調外遮陽設施的面積比例不宜低于50%(11分)。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可調外遮陽設施比例計算書其他:5.2.311.2.75.4.4建筑外窗宜選用取得“建筑門窗節(jié)能性能標識”認證的產品,且外窗使用地區(qū)應與標識推薦的適宜地區(qū)相一致(2分)。詳建筑施工圖:建筑門窗節(jié)能性能標識信息其他:5.4.5圍護結構節(jié)

43、能設計的熱工性能指標宜優(yōu)于國家、行業(yè)建筑節(jié)能相關設計標準的規(guī)定,并宜至少符合下列要求之一(10分):1 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比國家、行業(yè)有關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規(guī)定提高幅度不低于20%;詳建筑施工圖:節(jié)能計算書建筑全年計算負荷降低幅度分析報告其他:5.2.55.2.3(國標)11.2.1(國標)2 采用綜合評價法或權衡判斷法計算得出的建筑能耗降低幅度不低于15%。5.4.6住宅建筑及公共建筑的所有部位均應進行土建和裝修一體化設計(4分)。詳建筑施工圖:詳裝修施工圖:其他:7.2.35.4.7除旅館、教學樓、醫(yī)院等建筑類型外,公共建筑中采用靈活隔斷或大開間的面積占可變換功能的室內空間面積的比例不宜低

44、于80%(2分)。詳建筑施工圖:靈活隔斷比例分析報告其他:7.2.45.4.8應采取合理的隔聲措施提高樓板撞擊聲的隔聲性能,并應符合本標準附錄G中三星級要求的規(guī)定(3分)。詳建筑施工圖:建筑構件隔聲性能計算書其他:8.2.25.4.9主要功能房間的采光系數應符合下列要求(4分):1 居住建筑臥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積比不應小于1/5,或經采光模擬計算分析,臥室、起居室的采光系數不應低于2.2%;2 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房間經采光模擬計算分析,其采光系數符合本標準附錄J要求的面積比例不應小于80%。詳建筑施工圖:建筑采光分析報告其他:8.2.65.4.10應采取措施改善建筑室內天然采光效果,并應符合下

45、列要求(5分):1 主要功能房間應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眩光,且不舒適眩光指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的規(guī)定;2 建筑內區(qū)采光系數滿足采光要求的面積比例不應小于60%;3 地下空間采用下沉廣場(庭院)、天窗、導光管系統等措施改善室內采光,且地下空間平均采光系數不小于0.5%的面積與首層地下室面積的比例不應低于20%。詳建筑施工圖: 建筑采光分析報告其他:8.2.7設計要求一星級二星級設計得分合計實際得分Q2實際得分Q2得分Q2(百分制得分)得分Q2(百分制得分)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一般規(guī)定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專業(yè)設計(按各星級設計要求設計時

46、填寫)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建筑設計負責人(簽字):年 月 日審查師(簽字):年 月 日表C-4 結構設計報審表條文編號條文內容設計自評送審材料審查意見備注是否符合自評得分不適應分是否符合審查得分不適應分一般規(guī)定6.1.1不應采用國家和福建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詳結構施工圖: 其他:7.1.16.1.2混凝土結構中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不低于400MPa級的熱軋帶肋鋼筋。詳結構施工圖:其他:7.1.26.1.3結構方案應滿足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結構方案,對于特別不規(guī)則的結構應合理確定抗震性能目標,并應符合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的要求

47、。詳結構施工圖:結構計算書其他:一星級設計要求6.2.1建筑的形體不應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中的特別不規(guī)則、嚴重不規(guī)則類型(3分)。詳結構施工圖:結構計算書其他:7.2.16.2.2結合建筑的地質條件、建筑功能、抗震設防烈度、施工工藝等,對建筑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且地基基礎方案、結構主體方案和結構構件選型等方面應至少在其中一個方面得到優(yōu)化,并經論證分析,可取得較好的節(jié)材效果(1分)。詳結構施工圖:節(jié)材優(yōu)化設計報告其他:7.2.26.2.3除結構施工不需要大量現澆混凝土或距施工現場100km范圍內沒有預拌混凝土供應的情況外,現澆混凝土應采用預拌混凝土(10分)。詳結構施工

48、圖:其他:7.2.86.2.4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建筑的結構設計應合理采用高強建筑結構材料,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之一(6分):1 混凝土結構中采用400MPa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應占總量50%以上;詳結構施工圖:高強鋼筋用量比例計算書高強鋼材用量比例計算書其他:7.2.102 鋼結構中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應占鋼材總量的40%以上。6.2.5在保證建筑性能情況下,應優(yōu)先選用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環(huán)建筑材料,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8分):1 住宅建筑的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環(huán)建筑材料用量比例不應小于6%;2 公共建筑的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環(huán)建筑材料用量比例不應小于10%。詳結構施工圖: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環(huán)材料使用比例計

49、算書其他:7.2.136.2.6宜選用本地的建筑材料,且施工現場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比例不宜低于60%(6分)。詳結構施工圖:本地建筑材料使用比例計算書其他:7.2.7二星級設計要求6.3.1結合建筑的地質條件、建筑功能、抗震設防烈度、施工工藝等,對建筑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且地基基礎方案、結構主體方案和結構構件選型等方面應至少在其中兩個方面得到優(yōu)化,并經論證分析,可取得較好的節(jié)材效果(2分)。詳結構施工圖:節(jié)材優(yōu)化設計報告其他:7.2.26.3.2在保證性能情況下,應優(yōu)先選用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環(huán)建筑材料,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分):1 住宅建筑的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環(huán)建筑材

50、料用量比例不應小于10%;2 公共建筑的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環(huán)建筑材料用量比例不應小于15%。詳結構施工圖: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環(huán)材料使用比例計算書其他:7.2.136.3.3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建筑的結構設計應合理采用高強建筑結構材料,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之一(2分):1 混凝土結構中采用400MPa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應占總量70%以上;詳結構施工圖:高強鋼筋用量比例計算書高強鋼材用量比例計算書其他:7.2.102 鋼結構中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應占鋼材總量的50%以上。6.3.4人工填土宜就近選用經處理的工業(yè)廢渣、無機建筑垃圾及素填土,并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2分)。詳結構施工圖:其他:三星級設計

51、要求6.4.1建筑的形體宜采用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中的規(guī)則形體類型(6分)。詳結構施工圖:結構計算書其他:7.2.16.4.2結合建筑的地質條件、建筑功能、抗震設防烈度、施工工藝等,對建筑結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在地基基礎方案、結構主體方案和結構構件選型等方面均應得到優(yōu)化,并經論證分析,可取得較好的節(jié)材效果(2分)。詳結構施工圖:節(jié)材優(yōu)化設計報告其他:7.2.26.4.3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建筑的結構設計應合理采用高強建筑結構材料,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之一(2分):1 混凝土結構建筑采用400MPa級及以上受力普通鋼筋應占總量85%以上,或混凝土豎向承重結構采用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5

52、0混凝土用量應占豎向承重結構中混凝土總量的50%以上;詳結構施工圖:高強鋼筋用量比例計算書高強鋼材用量比例計算書高強混凝土用量比例計算書其他:7.2.102 鋼結構建筑Q345及以上高強鋼材用量應占鋼材總量的70%以上。6.4.4宜采用工廠化生產的建筑預制構件,且預制構件用量比例不宜小于15%(3分)。詳結構施工圖:預制構件用量比例計算書其他:7.2.56.4.5居住建筑和旅館、飯店建筑的廚房或衛(wèi)浴間宜采用整體化定型設計(3分)。詳結構施工圖:其他:7.2.66.4.6建筑宜采用鋼結構、木結構、預制裝配式結構等資源消耗少和環(huán)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形式(5分)。詳結構施工圖:其他:11.2.5(國標

53、)設計要求一星級二星級設計得分合計實際得分Q3實際得分Q3得分Q3(百分制得分)得分Q3(百分制得分)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一般規(guī)定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專業(yè)設計(按各星級設計要求設計時填寫)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結構設計負責人(簽字):年 月 日審查師(簽字):年 月 日表C-5 給水排水設計報審表條文編號條文內容設計自評送審材料審查意見備注是否符合自評得分不適應分是否符合審查得分不適應分一般規(guī)定7.1.1應制定水資源利用方案,統籌利用各種水資源。水資源利用方案應重點明確節(jié)水用水定額、編制用水量計算表。節(jié)水率的計算可按照本標準附錄K執(zhí)行。水資源利用方

54、案其他:6.1.17.1.2景觀水體不應采用市政自來水和地下井水作為水源。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17.1.3大于10hm2的場地應進行雨水專項規(guī)劃設計,小于10hm2的場地應編制雨水綜合利用方案。雨水專項規(guī)劃設計或雨水綜合利用方案中應包括雨水徑流控制途徑方案或思路,雨水入滲、調蓄、回用措施,雨水基礎設施的設置以及排放情況等。雨水綜合利用方案其他:4.2.137.1.4給水排水系統設置應合理、完善、安全。供水水質應滿足國家現行規(guī)范相應水質的要求。應按照項目的環(huán)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設置處理設施,污水應達標排放。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27.1.5城鎮(zhèn)給水管道嚴禁與自備水源的供水管道直

55、接連接。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27.1.6非傳統水源供水系統必須采取全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嚴禁生活飲用水管道與非傳統水源管道以任何方式連接;2 水池(箱)采用生活飲用水補水時,必須采用空氣隔斷的防止倒流措施,進水管口最低點高出溢流邊緣的空氣間隙不應小于150mm;3 管道應設置標識帶,保證與生活用水管道嚴格區(qū)分。雨水回用、中水管道試壓合格后應按設計規(guī)定涂色,并應在其外壁模印或打印明顯、耐久的“雨水”或“中水”標志;4 水池(箱)、管道、閥門、水表及給水栓、取水口(龍頭)及各種設備均應采取防止誤接、誤用、誤飲的措施,公共場所及綠化的雨水、中水取水口(龍頭)應設帶鎖裝置。詳給排水施

56、工圖:其他:6.1.27.1.7雨水和再生水等非傳統水源在儲存、輸配等過程中應配有消毒殺菌設施,具有足夠的消毒殺菌能力,不得對人體健康與周圍環(huán)境產生不良影響。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27.1.8采用再生水源供水的綠化管網不得使用噴灌方式。詳給排水施工圖:詳景觀施工圖:其他:6.1.27.1.9采用海水沖廁時,應選用耐腐蝕的管材和設備,并宜對管材和設備進行防腐處理,污水應處理達標后排放。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27.1.10由城鎮(zhèn)或小區(qū)給水、中水供水管網的建筑,給水系統應充分利用城鎮(zhèn)供水管網的壓力直接供水。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27.1.11易于產生噪聲的給水排水設備應進行防

57、噪設計,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應選用低噪聲設備,設備、管道應采用有效的減振、隔振、消聲措施。對產生振動的設備基礎應采用隔振支架、隔振橡膠墊等隔振措施,管道應采用隔振吊架、隔振支撐、軟接頭等進行連接部位的隔振;2 冷卻塔應采用隔振支撐,出風口宜安裝消聲器,并宜采用遮蔽措施。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28.2.37.1.12應采用節(jié)水器具,且選用的衛(wèi)生器具及配件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節(jié)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 164的要求。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37.1.13集中供應生活熱水系統的熱水制備應滿足當地政府有關設置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規(guī)定。詳給排水施工圖:詳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施工圖其他:5

58、.2.19一星級設計要求7.2.1給水及熱水平均日節(jié)水用水定額和年節(jié)水用水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jié)水設計標準GB 50555確定,缺水地區(qū)不應大于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平均值。福建省各地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數據可按照本標準附錄L執(zhí)行(7分)。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2.17.2.2給水系統設計應節(jié)水、節(jié)能,并應采取下列措施(5分):1 應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壓力。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6.1.26.2.32 各級加壓給水應比選優(yōu)化給水方式,合理配置加壓給水設施。水泵房的布置宜靠近用水大戶。3 生活給水系統應合理分區(qū),各豎向分區(qū)最低衛(wèi)生器具配水點處靜水壓力不應大于0.45MPa。4 應采取防止低位配水

59、點超壓的措施,用水點供水壓力不應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壓力,并不應大于0.30MPa。7.2.3生活熱水系統用水量較小且用水點分散時,宜采用局部熱水供應系統;生活熱水系統用水量較大、用水點比較集中時,宜采用集中熱水供應系統。設有生活熱水系統的建筑,宜采用余熱、廢熱或可再生能源作為熱源,并合理配置輔助熱源(1分)。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5.2.185.2.197.2.4熱水系統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分):1 應保證供水穩(wěn)定和冷熱水系統的壓力平衡,冷、熱水系統宜分區(qū)一致,最不利用水點處冷、熱水供水壓力差不宜大于0.02MPa;當冷、熱水系統分區(qū)一致有困難時,宜在用水點處設置帶調節(jié)壓差功能的混合

60、器、混合閥等措施,保證系統冷、熱水壓力的平衡;詳給排水施工圖:其他:2 集中熱水供應應設置完善的熱水循環(huán)系統,單體建筑宜按同程布置的方式設置熱水回水循環(huán)管路,小區(qū)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應設熱水回水總干管并設總循環(huán)泵,單體建筑連接小區(qū)總回水管的回水管處宜設導流三通、限流調節(jié)閥、溫控閥或分循環(huán)泵保證循環(huán)效果,保證住宅用水點出水溫度達到45的放水時間不應大于15s,醫(yī)院、旅館等公共建筑用水點出水溫度達到45的放水時間不應大于10s;3 熱水管道及管道附件均應采取完善的保溫技術措施。7.2.5空調冷卻循環(huán)水和游泳池、水上娛樂池(兒童池除外)等應采用循環(huán)給水系統,并設置水質處理設施,減少水量的排放??照{冷卻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