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講美的研究
一、柏拉圖定的調(diào)子
——美是什么?二、第一樂章——美是客觀的三、走向主觀美學四、走向神學目的論五、走進死胡同一、柏拉圖定的調(diào)子——美是什么“美是什么”,這是美學的基本問題,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最先提出來的。柏拉圖確立了以下幾個對于美學研究影響深遠的基本觀點。
第一,柏拉圖確立了美學的基本問題,即“美的本質(zhì)”。第二,柏拉圖告訴我們,美學當中“美是什么”的所指的那個“美”,不是感性具體的個別事物,而是一切“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因而帶有客觀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屬性,即“美本身”。美學的任務(wù)就是找到它,探索其規(guī)律,揭示其本質(zhì),并用一種規(guī)范化的語言講出來。第三,既然美是一種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屬性,那么,對美的研究,就只能是哲學的。哲學、美學、藝術(shù)三者相通。
ep.高更《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往哪里去?》柏拉圖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出身于雅典的貴族階級,父母兩系都可以溯源到雅典過去的國王或執(zhí)政。他早年受過很好的教育,特別是在文學和數(shù)學方面。到了二十歲,他就跟蘇格拉底求學,學了八年(公元前407—399),一直到蘇格拉底被當權(quán)的民主黨判處死刑為止。老師死后,他和同門弟子們便離開雅典到另一個城邦墨伽拉,推年老的幽克立特為首,繼續(xù)討論哲學。在這三年左右期內(nèi),他游過埃及,在埃及學了天文學,考查了埃及的制度文物。到了公元前三九六年,他才回到雅典,開始寫他的對話。到了公元前三八八年他又離開雅典去游意大利,應西西里島塞拉庫薩的國王的邀請去講學。他得罪了國王,據(jù)說曾被賣為奴隸,由一個朋友贖回。這時他已四十歲,就回到雅典建立他的著名的學園,授徒講學,同時繼續(xù)寫他的對話,幾篇規(guī)模較大的對話如《斐東》,《會飲》,《斐德若》和《理想國》諸篇都是在學園時代前半期寫作的。他在學園里講學四十一年,來學的不僅雅典人,還有許多其他城邦的人,亞理斯多德便是其中之一。在學園時代后半期他又兩度(公元前367和361)重游塞拉庫薩,想實現(xiàn)他的政治理想,兩次都失望而回,回來仍舊講學寫對話,一直到八十一歲死時為止?!斗伞菲撬砟甑牧硪粋€理想國的綱領(lǐng)。希庇亞:美的東西和美有什么區(qū)別?蘇格拉底:你認為沒區(qū)別?希庇亞:沒區(qū)別。蘇格拉底:你顯然懂得最多。但是,我親愛的先生,請再考慮一下,他問你的不是什么是美的,而是美是什么?希庇亞:我明白,先生,我確實會告訴他美是什么,而且不怕任何人反駁。蘇格拉底,我向你保證,如果我必須說真話,那么美麗的少女就是美。
----柏拉圖《大希庇亞篇》二、第一樂章——美是客觀的1.畢達哥拉斯學派—美是數(shù)與數(shù)的和諧
2、蘇格拉底—美是合適3、柏拉圖—形相說(或譯“理念說”)1、畢達哥拉斯學派(1)畢達哥拉斯學派概況(2)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哲學觀點
——數(shù)是萬物的本源(3)畢達哥拉斯學派美學觀點
——美即數(shù)的和諧(1)畢達哥拉斯學派概況
畢達哥拉斯是薩摩島的人,大約鼎盛于公元前523年。他是歷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難理解的人物之一。不僅關(guān)于他的傳說幾乎是一堆難分難解的真理與荒誕的混合。他建立了一個團體和一種宗教,主要的教義是靈魂的輪回和一些宗教禁忌,其中包括了吃豆子的罪惡性。畢達哥拉斯學派盛行于公元前六世紀,他們都是些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當時希臘哲學的主要對象還是自然現(xiàn)象,畢達哥拉斯學派以及稍后的赫拉克利特都主要是從自然科學觀點去看美學問題的。在自然科學中當時哲學家們有一個普遍的企圖,就是在自然界雜多現(xiàn)象之中,找出統(tǒng)攝一切的原則或原素。(2)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哲學觀點
——數(shù)是萬物的本源畢達哥拉斯學派大半都是數(shù)學家,便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數(shù),數(shù)的原則統(tǒng)治著宇宙中一切現(xiàn)象。這樣把事物的一種屬性(數(shù))加以絕對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種先于一切而獨立存在的東西,是構(gòu)成事物的基本單元。一切事物的性質(zhì)都可以被歸結(jié)為數(shù)的規(guī)定性?!霸跀?shù)目中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與存在事物以及自然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事物相似的特點,比在火、土或水中找到的更多?!倍鞲袼垢叨仍u價了這一觀點,認為畢達哥拉斯第一次說出了宇宙的規(guī)律性。這個基本觀點也影響到畢達哥拉斯學派對于美的看法。(3)畢達哥拉斯學派美學觀點
——美即數(shù)與數(shù)的和諧
畢達哥拉斯學派首先從數(shù)學和聲學的觀點去研究音樂節(jié)奏的和諧,發(fā)見聲音的質(zhì)的差別(如長短,高低,輕重等)都是由發(fā)音體方面數(shù)量的差別所決定的。例如發(fā)音體(如琴弦)長,聲音就長,震動速度快,聲音就高,震動速度慢,聲音就低。因此,音樂的基本原則在數(shù)量的關(guān)系,音樂節(jié)奏的和諧是由高低長短輕重各種不同的音調(diào),按照一定數(shù)量上的比例所組成的。這派學者是用數(shù)的比例來表示不同音程的創(chuàng)始人,例如第八音程是1:2,第四音程是3:4,第五音程是2:3。畢達哥拉斯學派把音樂中和諧的道理推廣到建筑,雕刻等其它藝術(shù),探求什么樣的數(shù)量比例才會產(chǎn)生美的效果,得出了一些經(jīng)驗性的規(guī)范。波里克勒特在前已提到的《論法規(guī)》里就記載了一些這樣的規(guī)范。例如在歐洲有長久影響的“黃金分割”(最美的線形為長與寬成一定比例的長方形)就是這派發(fā)見的。他們也有時認為圓球形最美。這派學者還把數(shù)與和諧的原則應用于天文學的研究,因而形成所謂“諸天音樂”或“宇宙和諧”的概念,認為天上諸星體在遵照一定軌道運動之中,也產(chǎn)生一種和諧的音樂。黃金分割之五角星黃金分割0.618,真正魔鬼身材
美國心理學家達文德勒·辛格曾繪制了一組女性身材輪廓圖,向參與實驗的男性自愿者展示后,要求他們按吸引力、性感、健康、生育力等幾個方面為這些女性打分,他們的家庭、年齡、國籍各異,但是,不論天真孩童還是耄耋老人,最令他們欣賞的總是那些三圍比例符合或接近最佳值、以肚臍為界的上下身之比為0.618的女性
2、蘇格拉底—美是合適
(1)蘇格拉底簡介
eg、《申辯篇》中的蘇格拉底(2)蘇格拉底的基本美學觀(1)蘇格拉底簡介蘇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在西方哲學中起過深刻的影響,卻沒有留下一部著作。他是一個出身于雅典中產(chǎn)之家的公民,在辯論之中度過了一生,并向青年們教授哲學,但不是象智者那樣為了錢。他確實是受過審判,被判死刑,并于公元前399年就刑,年約七十歲。他無疑地是雅典的一個著名人物,因為亞里斯多芬尼在《云》的劇本里描寫過他。但是除此而外,我們便完全糾纏于眾說紛紜之中了。他的兩位弟子色諾芬和柏拉圖,都給他寫過卷帙浩繁的記述;但兩人所敘述的卻大為不同。對蘇格拉底的一段記述有一天早晨蘇格拉底在想著一件他不能解決的事;他又不愿意放下這件事,所以他不斷地從清早想到中午,——他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地在想著;到了中午人們就注意起他來了,來來往往的人傳說著蘇格拉底從天一亮就站在這里想事情。最后,晚飯以后天黑下來,有幾個伊奧尼亞人出于好奇(我應該說明這件事的發(fā)生不是在冬天而是在夏天),就搬來他們的鋪蓋,睡在露天里,為的是要守著蘇格拉底,看他究竟會不會站一整夜。他就站在這里一直站到第二天早晨;天亮起來,他向太陽做了祈禱,才走開了。(《筵話篇》,220)
或者我們換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我們會看到有很多很好的理由讓我們相信死亡是很好的事情,
因為死亡無非是兩種可能情況之一:或者他就是空空的一無所有也一無所知,
或者,
他就是象人們說的,
是靈魂的一種遷移,
從這個世界,
到另外一個世界?,F(xiàn)在你想象一下有一種無知無覺的狀態(tài),就象一個人沉睡得連一個夢都沒有的時候,那死亡真的是一種巨大的收獲了,
如果一個人可以做一個選擇,是愿意選那些無夢地沉睡,
還是他一生中其他的日日夜夜。我覺得任何一個人,
不只是我們這些平常人,包括那些國王們,都會覺得自己一生很少有什么時候比那樣沉睡的時候更幸福。如果死亡就是那樣的沉睡,我覺得那真是一種巨大的收獲,
那時候永恒都只是一場沉睡。
但是如果死亡是一個去往另外一個世界的旅程的話,
據(jù)說那里有所有死去過的人,
歐,朋友們,裁決者們,那真是太爽了,還有比這更好玩的事嗎?如果真的每一個去往那個世界的朝圣者來到地下的世界,他都會擺脫塵俗對他的判決而去面對一個真正的法官,
在那個世界跟他判決,這些裁決者將是米諾斯,拉大曼圖斯,愛阿庫斯,特里撲勒姆斯,以及其他的神之子。這些人自己一生正直,為了他們做一個這樣的朝拜確實也是值得的。如果一個人可以跟奧付盧斯,穆薩烏斯,
赫西奧德,還有荷馬談話,
怎樣的代價他會不愿意付出呢?不,
如果真是這樣子,
還是讓我多死幾次吧!……高興一點看待死亡吧,
并且記住一個真理:沒有什么壞事會危及一個正直的人,
不管是生前還是死后,
他和他所有的一切都不會被神所拋棄,我將面臨的死亡也不是偶然來到的。只是我看得很清楚,
死亡并且解脫對我來講是更好的選擇,
所以神意沒有給出任何阻止我的信號,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并不責怪我的原告,
還有判我死刑的人們,
他們沒有做傷害我的事,
當然他們所有人對我也本來就是不懷好意,
因此我會有一點不喜歡他們。……分別的時刻來到了,
我們會各走各的路,我去死,
而你們繼續(xù)活著,
哪一條路更好,
只有神才知道。蘇格拉底(古希臘,前469—前399年)
“認識你自己!”(2)蘇格拉底的基本美學觀
關(guān)于蘇格拉底的美學觀點,主要的文獻是他的門徒克塞納芬的《回憶錄》,他標志著希臘美學思想的一個很大的轉(zhuǎn)變。前此畢達哥拉斯學派和赫拉克利特等人都主要地從自然科學的觀點去看美學問題,要替美找自然科學的解釋,到了蘇格拉底才主要地從社會科學的觀點去看美學問題,要替美找社會科學的解釋。從《回憶錄》卷三第八章的資料看,他把美和效用聯(lián)系起來看,美必定是有用的,衡量美的標準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從效用出發(fā),蘇格拉底見出美的相對性。所謂“相對”就是依存于效用,是有所對待的,例如“盾從防御看是美的,矛則從射擊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從此可見,同一件東西,對這個效用(例如防御)來說是美的,對另一個效用(例如進攻)來說就不是美的。所以一件東西是美是丑,要看它的效用。效用好壞,又要看用者的立場。因此,美不能說是完全在事物本身,與人無關(guān)。
此外,蘇格拉底對于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看法也很值得注意。他接受了當時普遍流行的“藝術(shù)摹仿自然”的信條,但是他反對把“摹仿”了解為“抄襲”。從《回憶錄》卷三第十章所記載的他和當時藝術(shù)家的兩次談話看,他主張畫家畫像,雕刻家雕像,都不應只描繪外貌細節(jié),而應“表現(xiàn)出生命”,“表現(xiàn)出心靈狀態(tài)”,使人看到就覺得“像是活的”;他還說藝術(shù)不應奴隸似地臨摹自然,而應在自然形體中選擇出一些要素,去構(gòu)成一個極美的整體。因此,他認為藝術(shù)家刻畫出來的人物前以比原來的真人物更美。美不是事物的一種絕對屬性,不是只屬于事物,既不依存于它的用途,也不依存于它對其它事物關(guān)系的那種屬性。美不能離開目的性,即不能離開事物在顯得有價值時它所處的關(guān)系,不能離開事物對實現(xiàn)人愿望它要達到的目的的適宜性。就這個意義說,“美”和“善”兩個概念是統(tǒng)一的;也就是從這個意義出發(fā),蘇格拉底始終一貫地闡明了美的相對性。
——阿斯木斯《古代思想家論藝術(shù)》的序論3、柏拉圖—形相說(或譯“理式說”)
柏拉圖心目中有三種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現(xiàn)實世界和藝術(shù)世界。藝術(shù)世界是由摹仿現(xiàn)實世界來的,現(xiàn)實世界又是摹仿理式世界來的,這后兩種世界同是感性的,都不能有獨立的存在,只有理式世界才有獨立的存在,永住不變,為兩種較低級的世界所自出。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它們也千姿百態(tài)各不相同。但它們既然都叫作“美”,就說明它們也共有一個普遍形式。這個形式,就是“美”,也就是“美的理式”。于是,柏拉圖也得出了他的美學結(jié)論----美是理式。這就為客觀美學的原則----美的客觀性和普遍性,找到了一個確定的形式。有了這個確定的形式,客觀美學就站住了腳,就可以在西方美學史上雄霸兩千多年了。
ep.三種床的比喻
柏拉圖心目中有三種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現(xiàn)實世界和藝術(shù)世界。藝術(shù)世界是由摹仿現(xiàn)實世界來的,現(xiàn)實世界又是摹仿理式世界來的,這后兩種世界同是感性的,都不能有獨立的存在,只有理式世界才有獨立的存在,永住不變,為兩種較低級的世界所自出。換句話說,藝術(shù)師界依存于現(xiàn)實世界,現(xiàn)實世界依存于理式世界,而理式世界卻不依存于那兩種較低級的世界。這也就是說,感性世界依存于理性世界,而理性世界卻不依存于感性世界,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藝術(shù)世界是第三性的,柏拉圖形而上學地使理性世界脫離感性世界而孤立化,絕對化了。三種床的比喻用柏拉圖自己的實例來說,床有三種:第一是床之所以為床的那個床的“理式”(Idea,不依存于人的意識的存在,所以只能譯為“理式”,不能譯為“觀念”或“理念”);其次是木匠依床的理式所制造出來的個別的床;第三是畫家摹仿個別的床所畫的床。這三種床之中只有床的理式,即床之所以為床的道理或規(guī)律,是永恒不變的,為一切個別的床所自出,所以只有它才是真實的。木匠制造個別的床,雖根據(jù)床的理式,卻只摹仿得床的理式的某些方面,受到時間,空間,材料,用途種種有限事物的限制。床與床不同,適合于某一張床的不一定適合于其它的床。這種床沒有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是真實的,只是一種“摹本”或“幻相”。至于畫家所畫的床雖根據(jù)木匠的床,他所摹仿的卻只是從某一角度看的床的外形,不是床的實體,所以更不真實,只能算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實隔著三層”。小結(jié)從西方美學史第一個歷史階段(古希臘羅馬美學)當中的第一個歷史環(huán)節(jié)—“美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看出,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是圍繞著“美是什么”來進行研究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基調(diào)——美是客觀的。在畢達哥拉斯那里,美是客觀規(guī)律;在蘇格拉底那里,美是客觀目的;而在柏拉圖那里,美是客觀理式。這也是整個古希臘羅馬美學的基調(diào),甚至是康德以前西方美學的共同基調(diào)。而且,后來那些美學家,也確實基本上沒有超出他們的范圍,沒有跳出他們的路子—或者從事物的客觀屬性那里找答案(畢達哥拉斯的路子),或者從事物的客觀關(guān)系那里找答案(蘇格拉底的路子),或者把美歸結(jié)為一種客觀精神(柏拉圖的路子)。三、走向主觀美學1.蘇格拉底的美學思想的內(nèi)在矛盾2.博克(英國,1729—1797):客觀美學名義下的主觀美學3.自然美為什么不是客觀的?
eg.自然風景
1、蘇格拉底的美學思想的內(nèi)在矛盾在蘇格拉底看來,美有很多種類,作為事物與現(xiàn)象的絕對屬性的美是不存在的,美存在于特定的關(guān)系之中,并與一定的目的相吻合,是由不同的目的產(chǎn)生的。
“任何一件東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實現(xiàn)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時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則它就同時是惡的又是丑的”。古希臘客觀美學在蘇格拉底這里,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那就是把美從事物的屬性變成人與事物的關(guān)系。美學的目光已經(jīng)由物(數(shù)與數(shù)的和諧)轉(zhuǎn)向了人(關(guān)系、目的)。正如卡西爾所說:“劃分蘇格拉底和前蘇格拉底思想的標志恰恰是在人的問題上?!痹谔K格拉底那里,“以往的一切問題都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了,因為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新的理智中心”。這就是人。所以,卡西爾說蘇格拉底的哲學是“嚴格的人類學哲學”。不過這種人類學哲學,卻還是以客觀主義的形式出現(xiàn)的。人的目的性被看作是客觀的、神的目的。而且,現(xiàn)實的人的目的性,只有在符合神的目的的時候,才是善的和美的。eg.蘇格拉底談比例和有用
eg.蘇格拉底談比例和有用
蘇:請告訴我,皮斯提阿斯。你的胸甲制造得并不比別人的更堅固和更華麗,你為什么要賣得比別人的貴呢?皮:啊,蘇格拉底,因為我造的胸甲更合乎比例。蘇:你是靠尺寸和重量顯示出這種好的比例,因而才要高價的吧?那么我想知道你要把它們造得合身,你就不能把它們造成一樣大小或一樣重吧?皮:當然,不合身又有什么價值!蘇:那么,不是有些人的身體合比例,有的人的不合比例嗎?皮:的確如此。蘇:那么你怎樣才能為一個不合比例的身材造出一件合乎比例的胸甲呢?皮:要做得合身。合身的胸甲總是合比例的。蘇:看來你的意思是合比例不是指自身,而是對穿胸甲的人而言……2、博克:客觀美學名義下的主觀美學
(1)博克簡介(2)博克的核心美學思想(1)博克簡介
博克(EdmundBurke,1729—1797)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政論家。他早年附和盧騷,寫過一文《為自然社會辯護》,揭露近代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窮困和罪惡”;在美洲殖民地向英國要求獨立時,他在議會里力主和解,反對鎮(zhèn)壓;但是對法國革命卻堅決反對。在哲學思想上他主要的是繼承英國經(jīng)驗主義的傳統(tǒng),也受到法國啟蒙運動的影響。他和休謨同時,休謨比他年長,哲學聲望較高,對他也起了不小的影響。他的美學著作《論崇高與美兩種觀念的根源》,據(jù)說是從十九歲就開始寫作的,到一七五六年出版,還比休謨的《論審美趣味的標準》早出一年。在朗吉弩斯以后和康德以前,他的這部著作是西方關(guān)于崇高與美這兩種審美范疇的最重要的文獻。博克研究美學所根據(jù)的主要是生理學的觀點,即把人和一般動物看作差不多都是在追求生理的本能的要求(這就是他所謂“情欲”)的滿足。他分析崇高和美的心理原因,也就是從這個觀點出發(fā)。一個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許看得不對,卻為旁人掃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錯誤也終于為真理的事業(yè)服務(wù)。
——博克密爾:多數(shù)人的暴政(2)博克的核心美學思想
洛克把事物的屬性分為兩類:“第一性的質(zhì)”包括廣延、形狀、大小、運動、數(shù)量,是客觀的,可以測量的?!暗诙缘馁|(zhì)”色彩、聲音、氣味、滋味等,得靠人們的感覺去判斷,帶有一些主觀性。美就是“第二性的質(zhì)”。博克認為美就是“物體中能夠引起愛或類似情感的某一性質(zhì)和某些性質(zhì)”,“美大半是物體的這樣一種性質(zhì):它通過感官的中介作用,在人心上機械地起作用”,美的事物的這樣一種性質(zhì)首先就是它的小,因此,許多民族的語言都用指小詞來稱呼愛的對象,例如“小親愛的”,“小鳥兒”,“小貓兒”之類。小之外,博克還找出一些與小類似的性質(zhì),例如柔滑,嬌弱。明亮之類,作為美的原因?!叭峄卑ā爸饾u的變化”,各部分安排既見出變化而“這些見出變化的部分又不露棱角,彼此融成一片”。所以博克贊成畫家霍嘉茲的“美的線條就是蛇形曲線”的理論。結(jié)論:博克的美學是客觀美學名義下的主觀美學。我把美叫做一種社會的性質(zhì),因為每逢見到男人和女人乃至其它動物而感到愉快或欣喜的時候,……他們都在我們心中引起對他們身體的溫柔友愛的情緒,我們愿他們接近我們。我所謂美,是指物體中能引起愛或類似愛的情欲的某一性質(zhì)或某些性質(zhì)。我把這個定義只限于事物的純?nèi)桓行缘男再|(zhì)。我把這種愛也和欲念或性欲分開,“愛”所指的是在觀照任何一個美的事物時心里所感覺到的那種喜悅,欲念或性欲卻只是迫使我們占有某些對象的心理力量,這些對象之所以能吸引我們,并不是因為它們美,而是由于完全另樣的緣故。美這個性質(zhì),在達到高度時,例如在女人身上,往往帶有軟弱或不完善的意味,女人們很體會到這一點,因此她們學著咬舌頭說話,走路故意作搖搖欲墜的樣子,裝弱不禁風甚至裝病。……最動人的美是愁苦中的美,含羞紅臉的力量略次一等”。“凡是使我們一見鍾情,覺得可愛的都是些比較柔和的品德,例如和藹,體貼,慈祥,寬弘之類”(Ⅲ:10)。
——博克四、走向神學目的論1.客觀美學遇到的兩個內(nèi)在矛盾
(1)美是什么?
(2)美的來歷?2.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
2.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
(1)亞里士多德簡介(2)四因說(1)亞里士多德簡介亞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鮑??@樣評價他:如果說過去從來也沒有人具有他那樣偉大的智慧,那么也可以肯定,從來就沒有一個智慧的人遇到過像他那樣可貴的機會。因為亞里士多德所處的,是一個哲學學和藝術(shù)的鼎盛時期。這使他幾乎成為古希臘藝術(shù)藝術(shù)的代言人。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shù)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美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據(jù)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chuàng)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fā)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
亞里士多德認為,一切事物的成因不外四種:材料因,形式因,創(chuàng)造因和最后因。用他自己的例子來說,房子這個事物首先必有材料因,即磚瓦土木等。這些材料只有造成房子的潛能,要從潛能轉(zhuǎn)到實現(xiàn),它們必須具有一座房子的形式,即它的圖形或模樣,這就是房子的形式因。要材料具有形式,必須經(jīng)過建筑師的創(chuàng)造活動,建筑師就是房子的創(chuàng)造因。此外,房子在由潛能趨向?qū)崿F(xiàn)的過程中一直在趨向一個具體的內(nèi)在的目的,即材料終于獲得形式,房子達到完成,這種目的就是房子的最后因。亞理斯多德所謂“材料”包含我們通常所說的“物質(zhì)”以及”物質(zhì)”以外一切可以造成一件事物的東西,例如詩所寫的人物行動和具體情境,都包括在內(nèi)。實際上亞理斯多德是把“自然”或“神”看作一個藝術(shù)家,把任何事物的形成都看成藝術(shù)創(chuàng)造,即使材料得到完整的形式,藝術(shù)本身也不過是如此。形式也比質(zhì)料高一等。形式與質(zhì)料,處于一個不斷上升的序列之中。低級事物的形式是高級事物的質(zhì)料,它們也都有更高一級的形式。這樣一級一級的追問上去,就一定有一個最高的絕對的形式。作為致動因,它是“第一推動力”;作為目的因,它是“終極目的”。它是一切形式的形式,一切動力的動力,一切目的的目的,而且它本身肯定是沒有質(zhì)料的,是一種“純形式”。它就是神。因為神是一切形式的賦予者,神的目的是最高的目的。神的目的是和諧,也就是美。神是客觀的,神的目的也是客觀的,所以美是客觀的。神學目的論是亞里士多德整個宇宙論的歸宿,也是進一步了解其美學體系的關(guān)鍵。這個神學目的論的世界觀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神學目的論的系統(tǒng)化,也是后世基督教神學目的論和近代萊布尼茨、康德目的論的奠基者。形式與內(nèi)容是一對規(guī)定,……兩者事實上同樣是本質(zhì)的,……內(nèi)容本身之所以為內(nèi)容,僅僅是由于它在自身包含著成熟的形式。……適當?shù)男问骄褪莾?nèi)容本身。正因為如此,一件缺乏適當形式的藝術(shù)作品絕不是適當?shù)?、即真正的藝術(shù)作品;對一位藝術(shù)家本身來說,說他的作品的內(nèi)容雖然很好(甚至很卓越),但缺乏適當?shù)男问?,這是一個很拙劣的辯解。真正的藝術(shù)作品恰恰僅僅是這樣一些藝術(shù)作品,這些藝術(shù)作品的內(nèi)容和形式表明自身是徹底統(tǒng)一的。我們可以說《伊利亞特》的內(nèi)容是特洛伊戰(zhàn)爭,或更確切地說,是阿基里的憤怒;這雖然給我們提供了全貌,然而說得很空疏,因為《伊利亞特》之所以成為《伊利亞特》,是由于那種內(nèi)容被塑造成的詩的形式。同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內(nèi)容是他們家族的仇恨所導致的一對情人的毀滅,但單是這個內(nèi)容還不足以造成莎士比亞不朽的悲劇。[8](第249-250頁)德.黑格爾.邏輯學[M].梁志學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五、走進死胡同——實驗美學
1.實驗美學2.中國的客觀美學派(1)蔡儀:美在典型。典型就是物種的進化性。比如,人比猴子要更具有進化性,也就更具有典型性,因此最美的猴子和人相比,也是不美的。(2)李澤厚:“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
eg.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1、實驗美學實驗美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費希納認為,以往的美學都是“自上而下”的,他卻主張“自下而上”,即應該像經(jīng)驗自然科學一樣,進行一系列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最后得出一些統(tǒng)計學的結(jié)論和法則。為此,費希納提出了三種實驗方法:印象法(由受試者談自己的直接印象)、表現(xiàn)法(用儀器測量受試者的血壓、脈搏和呼吸)和制作法(讓受試者按照命題自由創(chuàng)作)。費希納從這些實驗中得出了十三條“美的規(guī)律”。例如,橢圓形比圓美,最丑的是細長細長的長方形,黃金分割的比例最受歡迎等等。1932年,后繼者柏克霍夫提出了一個審美價值公式:M(美感程度)=O(審美對象的美學品級)÷C(審美對象的復雜程度)。后來又有人對此進行修正,如艾克森認為審美公式應該是M=O×C。eg.美國國旗2.中國的客觀美學派(1)蔡儀:美在典型。典型就是物種的進化性。比如,人比猴子要更具有進化性,也就更具有典型性,因此最美的猴子和人相比,也是不美的。(2)李澤厚:“美是客觀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
eg.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蔡儀論“自然美”“客觀的自然事物和現(xiàn)象,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美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現(xiàn)象,也由它的本身的性質(zhì)和規(guī)律所決定?!?/p>
“照我們看來,在自然界中既已存在著事物的美,那就不是什么人的‘表現(xiàn)情趣的意象’,也無需‘從外部注入自然界’。自然事物的美原本在于自然事物本身的美的規(guī)律,沒有人類社會時就有這種規(guī)律,有了人類社會時也同樣有這種規(guī)律。自然事物的美的規(guī)律并非因為有了人類社會才產(chǎn)生,也不會因為沒有人類社會便不存在?!?/p>
-----蔡儀馬克思論“自然”“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它的關(guān)系,完全像動物同它的關(guān)系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服從它的權(quán)力,因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年精神病的護理
- 家裝工程協(xié)議模板
- 花店飲品蛋糕創(chuàng)業(yè)計劃
- 旅行社油漆翻新合同范本
- 綠色DIY蛋糕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政府采購合同范本指南
- 2024洛陽市第一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甘南縣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滄州渤海中等專業(yè)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公園綠化石材供應合同
- 2025-2030中國銀杏葉提取物行業(yè)現(xiàn)狀供需分析及重點企業(yè)投資評估規(guī)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北京市房山區(qū)事業(yè)單位招考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DeepSeek人工智能的特點應用挑戰(zhàn)與未來發(fā)展介紹課件
- 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讀本課件高教2024年8月版課件-第四章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標Ⅱ英語試題含答案
- 供電所消防安全知識培訓
- 劇本殺劇本大全
- 模具技術(shù)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酒店安全隱患排查獎懲制度
- 【MOOC】高級綜合英語-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博物館布展項目施工組織設(shè)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