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訴訟法_第1頁
新行政訴訟法_第2頁
新行政訴訟法_第3頁
新行政訴訟法_第4頁
新行政訴訟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行政訴訟法在案件中的應用及優(yōu)缺點(第51條~第53條)小組分工:查找資料:王倩謝斌制作PPT:胡淺淺主講:郭清源目錄立案登記制(第五十一條)123“飛躍起訴”制度(第五十二條)變具體行政行為為行政行為(第五十三條)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1.新法第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并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對于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后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原法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2.與現行的立案審查制相比,立案登記制有什么特點?立案審查制是指,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時,法院對訴訟要件進行實質審查后,決定是否受理。其審查內容主要包括主體資格、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以及管轄權等。立案登記制是指,法院對當事人的起訴不進行實質審查,僅僅對形式要件進行核對。除了意見規(guī)定不予登記立案的情形外,當事人提交的訴狀一律接收,并出具書面憑證。起訴狀和相關證據材料符合訴訟法規(guī)定條件的,當場登記立案。區(qū)別:一是訴訟起點不同。立案審查制下,訴訟起點是法院決定立案時。立案登記制下,訴狀提交給法院時,訴訟就開始了。二是立案條件不同。立案審查制下,各級法院對當事人起訴能否立案的審查尺度存在標準不一的問題。立案登記制下,當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訴狀,法院應當一律接收,并在規(guī)定期限內依法處理。三是對當事人起訴權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記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訴狀,當事人依法無障礙行使訴權,體現了對當事人起訴權的充分保護。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3.1立案登記制的審查內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登記立案:(一)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依據,屬于人民法院主管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二)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行政訴訟,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三)屬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證據證明應當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被害人告訴,且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屬于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的;(四)生效法律文書有給付內容且執(zhí)行標的和被執(zhí)行人明確,權利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屬于受申請人民法院管轄的;(五)賠償請求人向作為賠償義務機關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對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等作出的賠償、復議決定或者對逾期不作為不服,提出賠償申請的。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3.2不予登記立案條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記立案:(一)違法起訴或者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二)訴訟已經終結的;(三)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四)其他不屬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所訴事項。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3.3立案登記程序(一)實行當場登記立案。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起訴、自訴和申請,一律接收訴狀,當場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內決定是否立案。(二)實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補正。起訴、自訴和申請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應當及時釋明,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應當補正的材料和期限。在指定期限內經補正符合法律規(guī)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登記立案。對在法律規(guī)定期限內無法判定的,應當先行立案。(三)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起訴、自訴和申請的處理。對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起訴、自訴和申請,應當依法裁決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并載明理由。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或者申請復議。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復、不出具法律文書。(四)嚴格執(zhí)行立案標準。禁止在法律規(guī)定之外設定受理條件,全面清理和廢止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立案“土政策”。(五)強化責任追究,對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擾依法立案等違法行為,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員和主管領導責任。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4.案例【案情】

張某和李某系西南某高校的學生,兩人為男女朋友關系。2010年某日,熱戀中的兩人在無人的自習教室內發(fā)生了親密關系,而這一幕恰好被教室里的監(jiān)控所拍攝記錄。學校以張某和李某違反該?!洞髮W學生行為守則》為由,依據該?!洞髮W學分制學籍管理條例》作出了不授予對兩人學士學位的決定。張某和李某不服,以學校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法院認為高校不具有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裁定不予受理。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4.案例【分析】根據修改以前的立案審查制度,法院應當對該高校能夠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進行審查從而決定是否立案受理。就本案而言,我們認為高等院校在行使學位授予權時,它是被教育部授權的組織(事業(yè)單位),實質是代表國家形式教育管理權,因此學生不服高校對其作出的處分時,可以以高校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本案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而依據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規(guī)定的立案登記制度來看,本案滿足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行政訴訟,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這些條件,因此法院應當直接進行立案受理,而無需在立案前對被告是否適格來進行審查。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5.修改利弊利:(1)從微觀角度來說,立案登記制有利于保障人民訴權、減少涉訴信訪?,F行訴訟制度對立案設置了較高的門檻,法院從辦案壓力、糾紛解決、機制運轉等方面綜合考量后以不符合立案條件為由對部分起訴不予受理,這就使得部分當事人對于法院的司法救濟喪失信心,轉而去尋求其他的救濟途徑,于是涉訴信訪事件頻繁發(fā)生。但在立案登記制下,當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訴狀,人民法院應當一律接收,并在規(guī)定期限內依法處理。也就是說,不管訴訟標的大小,也不管糾紛復雜程度,只要當事人選擇訴訟渠道解決,除了依照規(guī)定不予登記立案的情形外,就產生約束法院的訴訟系屬,這符合當事人訴權保障的應有之義。人民法院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切實保障當事人訴權,將糾紛引入法治軌道解決,涉訴信訪自然不會作為矛盾化解的主要出口而頻繁發(fā)生。(2)從宏觀角度來看,立案登記制為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司法作為糾紛解決的最后途徑,是當事人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保護的重要機制,因此司法的大門應始終向公眾敞開,不得故意設置障礙。立案登記制降低了這座大門的“門檻”,從事前監(jiān)管改為事后審查,先將符合形式要件的所有案件一律登記受理,不再進行實質性審查。這既實現了當事人啟動訴訟程序的訴訟主體地位,也是法治思維的體現:在法治社會中,司法正義并非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可以讓人民能夠切身感受得到。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5.修改利弊弊:(1)實行登記立案后,法院極有可能出現的案件數量增加,大量案件積壓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等問題。因此,針對這些問題,首先法院要大力提升訴訟服務水平,完善便民服務機制,特別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大力推行網上登記立案平臺建設,加強對立案登記的管理,讓當事人更加方便地行使訴權。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力度,讓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打得起官司。

其次要改革審判執(zhí)行機制,完善先行調解機制,探索庭前準備程序。大力開展案件分流、促進和解、指導調解、訴調對接和案件速裁工作。探索建立民事庭前準備程序,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歸納爭議焦點,促進雙方和解,強化審前案件管理和程序管控,讓更多的案件解決在審前。

最后法院要在發(fā)揮審判功能的同時,進一步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xié)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尊重當事人的選擇,減輕當事人訴累,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在訴訟服務中心為商事調解組織、行業(yè)調解組織或者其他具有調解職能的組織開展調解工作搭建平臺,落實人民調解協(xié)議司法確認制度,充分發(fā)揮行政調解、人民調解、行業(yè)調解的作用。完善仲裁與訴訟的銜接機制,引導更多糾紛通過仲裁程序解決。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5.修改利弊弊:(2)立案門檻降低,可能出現的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無理纏訴等行為。對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或者冒充他人提起訴訟,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虛假訴訟,人民法院一經發(fā)現,都將駁回其請求,并給予司法處罰。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擾亂法庭、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zhí)行職務以及編造事實、侮辱誹謗審判人員的,依法進行處罰。對聚眾圍攻、纏訪鬧訪、沖擊法院等干擾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行為,人民法院將加大與公安機關的協(xié)調配合力度,依法予以制裁,維護正常立案秩序。

立案審查制變立案登記制5.修改利弊弊:(3)立案監(jiān)督力度和配套制度有待提高和完善,否則將無法實現立案登記制改革的全面落實。

一是加強法院內部監(jiān)督。包括法院加強自查和上級人民法院依法進行監(jiān)督。如果發(fā)現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擾依法立案等違法行為,對有關責任人員和主管領導,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責任。造成嚴重后果或者惡劣社會影響,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依靠人大、政協(xié)、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

三是自覺接收社會監(jiān)督。通過全面推行立案公開,將立案活動曬在陽光下,規(guī)范立案行為,接受社會監(jiān)督。

“飛躍起訴“制度1.第五十二條人民法院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立案、審理,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級人民法院立案、審理。原《行政訴訟法》中雖然沒有相關規(guī)定,但在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有規(guī)定:“受訴人民法院在7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訴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予受理;受理后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也可以自行審理?!庇伤痉ń忉尩囊?guī)定調整到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使得這一“飛躍起訴”制度更加明確,擴大了公民的訴權同時也為公民應對法院不立案的情況拓寬了救濟渠道。

“飛躍起訴“制度2.1【案情】原告為前北京音響器材廠職工,失業(yè)后由被告人實行社會化管理,現已退休。原告原所在企業(yè)北京音響器材廠在1992年10月依法對職工實行市場化改制時依勞資部門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給原告核定的工齡為22年零10個月,連續(xù)工齡從1969年11月起算,并依法向社會化管理的國家機關繳納費用對此做了不可更改的移交,直到2014年10月上旬原告到被告處提交退休申請時辦事員查證的該段工齡仍為22年零10個月未變。2015年1月23日,原告向原告現檔案管理部門北京市朝陽區(qū)東風鄉(xiāng)社會保障事務所提交報告,請求查詢原告原所在企業(yè)勞資部門向原告告知并當面入檔的認定工齡的文件內容并出證以作為與被告行政糾紛交涉的證據,該事務所人員告知這一段工齡起算點由被告越權改為1972年其年限已變?yōu)?0年零1個月并在報告上批示表明這一重要文件已由被告撤銷。此外,原告檔案系由原檔案管理部門移交被告,原告從未持有過該檔案,且檔案文件無一件屬于原告所有,但被告卻在2014年12月12日在原告去其辦公地領取退休證時令原告繳納檔案管理費,否則不給辦理退休手續(xù),原告只得于當日繳納1120元人民幣,被迫履行了不該履行的為政府部門對其人身管束給付資金的違法義務。

“飛躍起訴“制度2.1【案情】被告收取原告管理費的行為明顯屬于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第(九)項(2014年修正案前第七項)規(guī)定的“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行政行為。原告曾就與被告上述糾紛向被告上級機關北京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咨詢行政復議事宜,該局次日以電子郵件答復,間接告知原告這些行政行為不可以行政復議。原告于2015年2月9日向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院接待法官拒絕收案,原告向該院院長投訴并將訴狀留在院長接待室,2015年3月11日,因一直未得到立案消息,原告又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作為受訴人民法院自收案后逾7日既未立案又未作出裁定,原告于2015年4月1日向作為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院以明顯于法不合的高院不受理一審訴訟為由拒絕接受訴狀,原告隨即以郵寄方式將訴狀寄達該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收到訴訟材料后并未將原件退回,應視為已經接到起訴狀,且早已超過法定的7日期限,既未立案也未裁定。其后原告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仍然被拒絕接洽且為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

“飛躍起訴“制度2.2【分析】

本案發(fā)生在新《行政訴訟法》實施以前,根據原法司法解釋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原告在遭遇“不立不裁”的情況后曾依次向北京市朝陽區(qū)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最終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由此可見,不論是修改前司法解釋的第三十二條還是修改后《行政訴訟法》的第五十二條,其在具體實施上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雖然我們并不清楚原告在起訴過程中的具體細節(jié)問題,但仍然能夠從這一事件中發(fā)現上述規(guī)定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新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在遭遇受訴法院既不立案也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情況時,原告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但就其中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的級別并沒有做明確限制,從這個意義上可以推出在遇到上述案件的情況時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最終要如何解決仍然不清楚。因此我們認為這一問題應當在最高院關于行政案件管轄問題的相關規(guī)定中加以明確。其次,該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民的上訴權。該規(guī)定意味著受訴的上一級法院可以自己審理也可以交由下級法院審理,但在受訴法院自己審理的情況下,如果原告遭遇到上述案件的情況起訴到了最高院,那么他就喪失了本案的上訴權。最后,我們認為缺乏對受訴的上一級法院交由下級法院審理而下級法院仍然不立不裁這一情形的應對措施。

變具體行政行為為行政行為1.第五十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并請求對該規(guī)范性文件進行審查。前款規(guī)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不含規(guī)章。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行政行為以其對象是否特定為標準,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管理對象實施的制定法規(guī)、規(guī)章和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等行政規(guī)則的行為,其行為形式體現為行政法律文件,其中包括規(guī)范文件和非規(guī)范文件。具有對象非特定性、效力的未來性和規(guī)范的反復適用性三個特征,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作出的有關其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規(guī)范性文件:具有規(guī)范性(即規(guī)定權利和義務)的、適用于不特定對象的各種文件。比如:《關于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lián)合通知》

變具體行政行為為行政行為2.優(yōu)點:這是一個明顯的進步。標志著人民法院不僅可以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也能對作為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規(guī)范性文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紅頭文件”進行審查。人們對于一些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紅頭文件”頗有詬病,但過去由于法律沒有授權,法院對此難以予以有力的監(jiān)督。但是,新行政訴訟法的這一規(guī)定,還不能說就是允許可以直接對規(guī)范性文件提起訴訟了。因為規(guī)范性文件針對的是不特定的公眾,又帶有立法行為的性質,一個單個的個人對他提起訴訟,就不具備足夠的訴的利益。只有當以這個規(guī)范性文件為依據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時,公民才可以在針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一并請求審查規(guī)范性文件,所以這是一種附帶審查。第六十四條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本法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并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這一條表明規(guī)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法院有權直接判斷,無需假借第三方之手。

變具體行政行為為行政行為3.前款規(guī)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不含規(guī)章?由于我國行政訴訟法沒有賦予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查規(guī)章的權利。由于國務院各部、委的規(guī)章,行政效力及于全國范圍。地方人民政府的規(guī)章,行政效力只及于其所轄的地域。實踐中,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所參照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guī)章與國務院部、委制定的規(guī)章不一致的或者國務院各部、委的規(guī)章之間不一致的時候,應當中止訴訟的進行,逐級上報到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統(tǒng)一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國務院作出的解釋或者裁決具有法律效力,人民法院應當作為審判的依據。所以此處說的規(guī)范性文件僅指規(guī)章以下的規(guī)范性文件。雖然這個規(guī)定對于規(guī)范性文件的審查僅僅是開了一個小口子,口氣也不是很堅決,但我認為上述修改仍然意義十分重大。如果行政訴訟法(修正案)能夠得到認真貫徹,像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隨意作出的限購、限牌等限制公民權利的紅頭文件游離于司法監(jiān)督之外的狀況將逐步得到改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