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飲酒陶淵明優(yōu)秀教案教學設計
下面是為大家準備了以下的內(nèi)容,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部編版飲酒陶淵明優(yōu)秀教案教學設計一
【課前預習】
一、解釋下列詞語:
1.結廬:?2.喧:
3.君:?4.心遠地自偏:
5.悠然:?6.辨:
7.忘言:?8.相與還:
二、說出這首詩的大意
三.朗讀詩歌
【課堂練習】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中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p>
與陶淵明的“,
”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詩句是:,。
3.反映詩人陶淵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現(xiàn)他悠游自在的隱居生
活的名句是:,
。
4.詩歌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
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的詩句是:,?。
第1頁共18頁
5.歷來評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
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答:??
6.對下面詩歌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
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言。
A.詩歌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
B.詩歌的前四句從哲理的高度表達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后六句
寫詩人從對自然的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啟迪。
C.晉宋隱逸之風盛行,作者陶淵明便是晉宋隱士的代表之一。
詩中反映了詩人超脫塵世,隱居山野的隱士生活,突出了其“境”與
“心”皆“靜”的特點。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遠的“景”和悠
然自得之“情”。
【課后練習】
閱讀《飲酒》完成下面的練習。
1.請從煉字角度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
答:
?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第2頁共18頁
答:
3.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畫面。
答:
4.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蘊含的哲理。
答:?
【試題鏈接】
一、(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2)兩
小題。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嗚鐘處,樓臺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這兩句詩妙趣橫生,為后人傳
誦,請作賞析。
部編版飲酒陶淵明優(yōu)秀教案教學設計二
目
標1.學習課文,培養(yǎng)鑒賞古詩的能力。
2.研讀品味,體悟詩的表現(xiàn)手法。
3.反復閱讀,領會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學重難點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的表現(xiàn)手法。
第3頁共18頁
2.語感的培養(yǎng)和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學習。?課
前
預
習學
法
指
導欣賞,先要弄懂詩詞字面上的意思;其次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再
現(xiàn)詩句所要描述的畫面或形象;接著把握詩所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同時從
內(nèi)容、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賞,以獲得自己的感悟。相
關
鏈
接【陶淵明生平】?
陶潛,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今江西九
江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但
到陶淵明時,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的積極進取,又特
別贊賞外祖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前期(41歲以
前),他渴望進取,渴望干一番事業(yè),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zhèn)軍
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
又時官時隱,舉棋不定。后期(41歲以后),陶淵明因時局動蕩,仕途
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庶族寒門出身的人,不可
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高傲的脾氣使他不愿迎合官場中
鉆營取巧的一套,“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終于辭官歸田
第4頁共18頁
園,躬耕隴畝,不再出仕,回家鄉(xiāng)當隱士去了,與官場徹底決裂?!讹?/p>
酒》詩一組二十首,就是歸隱之初寫的,大抵表述醉中的樂趣和對人
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知
識
預
習一、解釋下列詞語:
1.喧:吵鬧的聲音。
2.君:指陶淵明。這句是假設有人問陶淵明。
3.心遠地自偏:自己的心靈已經(jīng)遠離了塵俗的牽纏,所住的地
方自然也就好像顯得清靜起來了。
4.辨:說明。
5.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語言來表達。
二、說出這首詩的大意
譯文: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
自然幽靜遠邈。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東墻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暮色中縷縷
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回翔遠山的懷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
還。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nèi)中深奧!此中有
真意,欲辯已忘言。課
堂
探
第5頁共18頁
究一、導入新課。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
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派”就是
其中之一。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居山野,避入鄉(xiāng)村,
通過對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fā)情懷。這類詩被稱為田
園詩,寫這類詩的詩人也就被稱為田園詩人了。陶淵明就是我國古代
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與最早的山水詩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
稱為“陶謝”。聽人說美味,總不如自己親口嘗一嘗來得真切。今天
我們就來品陶淵明《飲酒》詩之美味吧!
二、解題。
1.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他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
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隱,最后下決心走上歸田之路。在東晉
末年,玄學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詩表現(xiàn)出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
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
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他共寫《飲酒》詩20首,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
五首。?
2.據(jù)說,《飲酒》詩都是陶淵明在飲酒以后寫的,但所寫詩的內(nèi)
容不一定與飲酒的事情有關,抒寫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詩寫作時間大
約是作者歸田的第20年(417年)。此詩寫他在農(nóng)村里悠然自得的隱
居生活,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哲理,表達
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找到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第6頁共18頁
1.聽五首詩詞錄音一遍;接著聽《飲酒》一遍,聽清字的讀音、
詩句的節(jié)拍及重音之處等等,然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自讀一遍,再聽
第二遍錄音,學生默默地跟讀。
2.教師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范讀《飲酒》兩遍。
3.散讀課文。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
所以,語調(diào)、語氣和節(jié)奏都應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
三結構。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潔身自好不受塵俗的煩擾。
起句應讀的平靜些,轉折句也可處理為平靜的讀法,但體現(xiàn)出得意感。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何能爾”設問,爾,代前句,寫出了反常,與眾不同,故應
讀重音。
“心遠地自偏”此句為全篇之骨,要讀出一份自豪,體現(xiàn)出淡
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tài)。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讀這兩句之前,應有個停頓。因為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
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后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鄙棄官場,
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
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
這兩句是頗有意境的詩句,要讀出你的想象和聯(lián)想來,要讀出
第7頁共18頁
“見”字的“悠然”、怡然自得來。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
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朗讀時應想象林
中美景,想象相與歸巢的鳥兒的自在快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結句應一字一頓,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與大自然融為一
體,物我兩忘。
4.指導背誦。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詩有兩個層次:開
頭四句為一層。是說作者雖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里,卻聽不到車
馬的喧鬧聲,如何能做到這樣呢?原來是心靈遠離了塵俗的牽纏,那
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靜起來了?!安删諙|籬下”以下六句
為第二層次,承接“心遠地自偏”而寫下來。是說對美好的自然景物
的欣賞,能獲得無限的意趣。沿著這樣的理解去讀背,就能比較容易
地背出。
四、課文研討。
1.對一些重要詞語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明確:這里的“車馬喧”并非指平時老百姓來來往往干活的車
馬發(fā)出的喧鬧聲,而應指“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岸鵁o車馬喧”
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力、地位、財富、榮
譽之類了。
第8頁共18頁
②“悠然見南山”的“見”有的版本作“望”,能說說兩種版
本的優(yōu)劣嗎?明確:“見”是漫不經(jīng)心地看一下,而“望”卻是眼睛
有意盯住看。這就是說“望”是有意識的注視,“見”是無意識的瞥
見。用“見”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
之情味了。所以蘇東坡也說:如果是“望”,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明確:
這兩句顯然是全詩的總結:在這當中,可以領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
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采,卻又不知該怎么說了。實際是說,此種真
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xiàn)的。
2.說說這首詩表達上的特色。明確:總體上說,這首詩語言是
較為淺顯的,結構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遠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
的。
3.欣賞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p>
詩人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時俯時仰,“采菊東籬下”是
一俯,“悠然見南山”是一仰,在“采菊東籬下”這不經(jīng)意之間抬起
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
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
淡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意境寧靜清遠。
②“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p>
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于峰際;成
第9頁共18頁
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
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
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景中
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意境體寧靜恬淡。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p>
這四句是寫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學千金譜》中說:“山花人
鳥,偶然相對,二片化機,天真自然,既無名象,不落言筌,其誰辨
之?”?人和自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個恬靜優(yōu)游的情景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
(2)詩的最后兩句作者悟到此中的真意是什么呢?為什么作者
說沒有什么可辨呢?
明確:因為作者悟到了人生的真諦,要遠離名利紛爭、自得其
樂,潔身自好,這些是需要有心的人去感悟的,不需要用語言去辨。
問:在這里作者達到了一種、什么心態(tài)很境界呢?達到了物我兩忘、
悠然自得的境界。
(3)詩的最后兩句在結構上的作用。
明確:此詩的最后兩句在全詩的結構上顯得非常重要。它既提
示了整首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又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
形象,值得體會、咀嚼。
五、學生質(zhì)疑討論,教師小結。
從《飲酒》詩的開頭四句可以看出陶淵明當時怎樣的心情?
探究學習:詩的開頭四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
第10頁共18頁
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弊≡诒娙司幼〉牡胤?,卻聽不到車馬的喧
鬧。這在當時確實是不易做到的。從封建社會直至今天,權力、地位、
財富、榮譽,常常是人們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
攘,皆為利往”。這已成了普遍現(xiàn)象。惟獨作者卻是個例外。因而生
出第三句的設問:“問君何能爾?”這實在是個令人驚奇而關注的問
題。作為自答結果的第四句更妙:“心遠地自偏?!蔽业男撵`思想遠
離了那爭名奪利的社會官場,超脫了世俗,疏遠了奔波于世俗的車馬
客,因而我的所居之處也變得僻靜了。作者剛從官場中退隱,一種脫
離污濁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為自己的正確選擇而自我欣慰,其心
情當然是舒暢愉快的。
六、藝術特色鑒賞。
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
一、二句敘事,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
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自然引出
后面兩句。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
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詩人恬淡的心境。五至八句
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景中寓情。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
人淡泊的心境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水乳交融,歷來被評為“靜穆”、“淡
遠”,為后世所稱道?!吧綒馊障?,飛鳥相與還”是寫景,但從寫
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將情融于景中。詩的最后
第11頁共18頁
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忘言”中滲透出詩
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詩無
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余音繞梁,回味悠長。
七、課堂小結。
這首詩主要寫陶淵明自己在鄉(xiāng)村里悠然自得的歸隱生活。他離
開了污濁的官場,心里覺得十分清靜,因為心中遠離了塵俗的牽纏了。
他自由地種.種花采采菊,偶爾抬頭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過得
非常悠閑和舒適,充分表達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nóng)村淳樸生活
的熱愛。
這首詩,詩人是隨心而寫的,是觸景而生的情,人在景中,景
在人的活動中,人與景融為一體,悠閑的生活與優(yōu)美的自然相得益彰,
觀景有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學習這首詩,我們不但要欣賞詩歌的
語言美,體會詩歌的意境美,還要學習作者那種遠離名利紛爭,怡然
自樂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非常現(xiàn)代化的、非常喧鬧的社
會當中,我們已經(jīng)不可能像陶淵明時代那樣隱居到山林里面去。我們
在這個非常熱鬧的現(xiàn)實當中,只要我們每個人他的心遠離了一些名利、
一些物質(zhì)的追求、遠離了一些世俗的官場,那么我們住的地方也會變
得偏僻起來,我們的心情也會變得寧靜起來。我們也會克服一些浮躁
的情緒,這樣使自己變得非常的寧靜,這個對于我們自己人生的修養(yǎng),
對于我們社會的安寧都是很有好處的。鞏
固訓練當堂練
習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中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第12頁共18頁
與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趣相似。
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詩句是:此中有
真意,欲辨已忘言。
3.反映詩人陶淵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現(xiàn)他悠游自在的隱居生
活的名句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詩歌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
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的詩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5.歷來評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
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答:“見”字好。“見”更能顯示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jīng)
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tài),從而表現(xiàn)出詩人悠然、淡
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或:“望”字好。“望”表
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僧道云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
的向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xiàn)著藝術形式服從于思想內(nèi)
容的創(chuàng)作原則。課
后作
業(yè)2010年河南省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21—22題。(共4分)
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
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言。
第13頁共18頁
21.請從煉字角度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
(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
分)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
閑適、恬淡。
部編版飲酒陶淵明優(yōu)秀教案教學設計三
一、導語設計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
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派”就是
其中之一。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居山野,避入鄉(xiāng)村,
通過對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fā)情懷。這類詩被稱為田
園詩,寫這類詩的詩人也就被稱為田園詩人了。陶淵明就是我國古代
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與最早的山水詩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
稱為“陶謝”。聽人說美味,總不如自己親口嘗一嘗來得真切。今天
我們就來品陶淵明《飲酒》詩之美味吧!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一說名潛,字
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后親友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九江
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相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陶淵明“性剛
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有心出仕,但又厭倦官場世俗
第14頁共18頁
的束縛,總處在出仕與歸隱的心理沖突之中。他29歲開始人仕,時
官時隱13年,這種“一心處兩端”的矛盾貫穿一生,所以魯迅說他
“并非渾身是靜穆”。
2.《飲酒》詩是陶淵明詩歌成熟時期的作品,42歲辭官歸鄉(xiāng)至
此53歲作《飲酒》詩回歸以往,內(nèi)心產(chǎn)生積累復雜矛盾而又無法克
服的心境的表露。正所謂其詩非屬回顧往事,又非
盡在言理,正是即景生情,有所感懷而作?!讹嬀啤饭捕?,
此詩為第五首。寫作時間大約是417年。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
說明“心遠地自偏”的哲理。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聽《飲酒》錄音一遍,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jié)拍及重音之
處等等,然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自讀一遍,再聽第二遍錄音,學生默
默地跟讀。
(2)教師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范讀《飲酒》。
(3)讓學生齊讀課文。
(4)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2.課文研討。
(1)對一些重要詞語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明確:這里的“車馬喧”并非指平時老百姓來來往往干活的車
馬發(fā)出的喧鬧聲,而應指“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岸鵁o車馬喧”
第15頁共18頁
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力、地位、財富、榮
譽之類了。
②“悠然見南山”的“見”有的版本作“望”,能說說兩種版
本的優(yōu)劣嗎?
明確:“見”是漫不經(jīng)心地看一下,而“望”卻是眼睛有意盯
住看。這就是說“望”是有意識的注視,“見”是無意識的瞥見。用
“見”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
了。所以蘇東坡也說:如果是“望”,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③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
明確:這兩句顯然是全詩的總結:在這當中,可以領悟到大自
然和生活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采,卻又不知該怎么說了。實
際是說,此種真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xiàn)的。
(2)說說這首詩表達上的特色。
明確:總體上說,這首詩語言是較為淺顯的,結構上是精妙的,
意境是高遠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賞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p>
這四句是寫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學千金譜》中說:“山花人鳥,偶
然相對,二片化機,天真自然,既無名象,不落言筌,其誰辨之?”
②“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都屬值得一品的名句。
第16頁共18頁
(2)詩的最后兩句在結構上的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倉儲公司倉儲服務合同范本
- 房屋租賃合同終止協(xié)議樣本:因感情不和離婚
- 2025至2031年中國縱向磨光機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鋁合金門窗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電子產(chǎn)品消費的借款合同范本
- 語文(廣東卷01)(全解全析)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本
- 2025房屋租賃合同書的格式
- 橋梁上部結構安全交底
- 2025企業(yè)單位采購合同協(xié)議模板
- 倉儲設備操作安全操作培訓
- 上海電機學院計算機C語言專升本題庫及答案
- 幼兒園公開課:大班語言《相反國》課件(優(yōu)化版)
- 2023年寧波房地產(chǎn)市場年度報告
- 員工身心健康情況排查表
- 模擬小法庭劇本-校園欺凌
- 危險化學品經(jīng)營企業(yè)安全評價細則
-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雙語電影臺詞
- 10以內(nèi)數(shù)字的分解和組成
- 課堂教學技能講座課件匯編
- 湖北2022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湖北省分行社會招聘考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