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武平事業(yè)單位招聘78人考試筆試高頻考點題庫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2年福建武平事業(yè)單位招聘78人考試筆試高頻考點題庫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2年福建武平事業(yè)單位招聘78人考試筆試高頻考點題庫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2年福建武平事業(yè)單位招聘78人考試筆試高頻考點題庫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2年福建武平事業(yè)單位招聘78人考試筆試高頻考點題庫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福建武平事業(yè)單位招聘78人考試筆試高頻考點題庫附答案解析預??荚図樌∫?綜合題庫(共1000題)1.某大學擬開設4門課程:《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政治經(jīng)濟學》,學生甲乙丙丁4人各選修了其中一門課程,已知:①他們4人選修的課程各不相同;②非法律專業(yè)的丙選修的是法學類課程;③甲選修的不是《民法學》就是《行政法學》。補充下列哪項條件便能確定丙選修的是《刑法學》:A.丁選修的不是《民法學》B.丁選修的不是《行政法學》C.丁選修的是《民法學》D.丁選修的是《政治經(jīng)濟學》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題干有明顯的信息匹配特征,確定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①他們4人選修的課程各不相同;②丙:《民法學》或《刑法學》或《行政法學》③甲:《民法學》或《行政法學》由于提問方式為補充哪項條件便能確定丙選修的是《刑法學》,故可采用代入排除法進行推理。A項:若丁選修的不是《民法學》,則無法確定丁的選修課程,故不能確定其他人的選修課程,排除;B項:若丁選修的不是《行政法學》,則無法確定丁的選修課程,故不能確定其他人的選修課程,排除;C項:若丁選修的是《民法學》,代入③得到,甲選修《行政法學》,再代入②得到,丙選修《刑法學》,故能夠得到丙選修的是《刑法學》,可以推出;D項:若丁選修的是《政治經(jīng)濟學》,故不能確定甲、丙的選修課程,無法確定丙選修的是《刑法學》,排除。因此,選擇C選項。2.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A.AB.BC.CD.D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觀察發(fā)現(xiàn),題干圖形都是由相同的兩個部分組成,優(yōu)先考慮圖形的組成元素。第一組圖形可看成由互相對稱的兩部分小圖形構成,第二組圖形可看成由完全相同的兩部分小圖形構成。故本題選D。3.文明︰禮貌︰野蠻A.誠實︰實際︰虛偽B.謙遜︰和遜︰卑遜C.盲目︰盲動︰激動D.和諧︰協(xié)調︰沖突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題干中“文明”和“禮貌”是近義詞,“文明”和“野蠻”是反義詞。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A項中“誠實”是“實際”不是近義詞;B項中“謙遜”和“卑遜”不是反義詞;C項中“盲目”和“激動”不是反義詞;D項中“和諧”和“協(xié)調”是近義詞,“和諧”和“沖突”是反義詞。故正確答案為D。4.某公司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后勤服務人員一月份的平均收入分別為6450元、8430元和4350元,收入總額分別為5.16萬元、33.72萬元和5.22萬元。則該公司這三類人員一月份的人均收入是:A.6410元B.7000元C.7350元D.7500元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公司管理人員數(shù)量:,技術人員數(shù)量:,后勤服務人員數(shù)量:。則這三類人員的人均收入為:。故正確答案為C。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平均數(shù)問題。第二步,根據(jù)題意可得,管理人員有51600÷6450=8(人),技術人員有337200÷8430=40(人),后勤服務人員有52200÷4350=12(人)。第三步,該公司這三類人員一月份的人均收入為(元)。因此,選擇C選項。解題思路:人均收入=總收入÷總人數(shù)。三個部分的收入題干已經(jīng)給出,三個部分的人數(shù)可以根據(jù)各部分的收入和各部分的人均收入進行計算。三類人員的人數(shù)依次為51600÷6450=8,337200÷8430=40,52200÷4350=12,人均收入為(51600+337200+52200)÷(8+40+12)=7350元。故本題選C。5.過年期間,學校后勤處計劃為所有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飯并安排文藝活動,一方面是想為留校學生緩解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jīng)濟壓力。下列選項如果為真,最不能質疑后勤處此項計劃的是(

)。A.留校學生大都買不起回家的車票B.絕大多數(shù)學生過年留校都是因為科研活動十分繁忙C.人手不足,文藝活動難以開展D.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學校提供的餐飯很難吃,寧愿在校外就餐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不能質疑”,確定為削弱論證選非題。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論點:學校后勤處提供晚餐并安排文藝活動,一方面是想為留校學生緩解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jīng)濟壓力。論據(jù):無。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增加新論據(jù)。留校學生買不起回家的火車票,說明留校學生有經(jīng)濟壓力,可以支持。B項:增加反向論據(jù)。說明留校的大部分學生留校期間都比較忙碌,即使學校舉辦活動也不能去參加,活動無法達到目的,可以削弱。C項:增加反向論據(jù)。說明活動無法開展,即無法達到目的,可以削弱。D項:增加反向論據(jù)。學生認為學校的飯菜難吃,不會去吃,說明學校的活動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可以削弱。因此,選擇A選項。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jù)。論點:過年期間,學校后勤處為所有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飯并安排文藝活動,一方面是想為留校學生緩解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壓力。論據(jù):無。本題只有論點,質疑可以直接反著論點來說,一是這種方式不能緩解留校學生過年期間的孤獨感,二是不能減輕留校學生生活上的壓力,三是可以直接說明學校的計劃不可行。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留校學生買不起回家的車票,說明學生確實是經(jīng)濟有困難,這種方式可以減輕學生生活上的壓力,為加強項,無法削弱,當選;B項:絕大多數(shù)學生因為科研繁忙所以留校過年,說明大部分留校學生既不是因為孤獨也不是因為經(jīng)濟有困難才留校的,此種方式并不能達到緩解學生的孤獨感,減輕學生生活上壓力的目的,可以削弱,排除;C項:人手不足,文藝活動難以展開,直接否定后勤計劃的可行性,可以削弱,排除;D項: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學校的餐飯難吃,寧愿在校外就餐,說明學生不愛吃學校的餐飯,即使提供了學生也會去校外吃,達不到減輕學生經(jīng)濟壓力的目的,可以削弱,排除。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不能質疑后勤處計劃的一項,需首先明確后勤處計劃和目的,即“過年期間,學校后勤處計劃為所有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飯并安排文藝活動”,目的是“一方面是想緩解留校學生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jīng)濟壓力”。若要質疑后勤處計劃,可說明該計劃達不到目的或者該計劃不具有可行性。解題時,通過排除能夠質疑題干后勤處計劃的選項,則剩下的即正確答案。

后勤處計劃:為所有留校學生提供免費餐飯并安排文藝活動。目的:一方面是想緩解留校學生過年期間的孤獨感,另一方面是想為這些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jīng)濟壓力。A項,指出留校的學生經(jīng)濟上確實困難,則后勤處可以通過該計劃為這些學生減輕經(jīng)濟上的壓力,支持了題干后勤處的計劃。B項,指出絕大多數(shù)學生過年留校是因為忙于科研活動,則這些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會孤獨,且也不一定經(jīng)濟困難,即后勤處的計劃并不一定能達到目的,質疑了該計劃。C項,直接指出后勤處的計劃會受到人手不足這一客觀條件的限制而難以開展,質疑了該計劃。D項,指出絕大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吃學校提供的餐飯而到校外就餐,即便后勤處為學生提供免費餐飯,也不會達到為學生減輕生活上的經(jīng)濟壓力這一目的,質疑了該計劃。故本題選A。6.一個善于思考、用心思考、有強烈創(chuàng)新欲望的人,哪里都是他產生創(chuàng)新火花和靈感的風水寶地。從某種意義上說,無論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還是創(chuàng)造,都屬于那些用心思考、積極思考的人。作為教學一線的課堂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創(chuàng)新場所,有許多知識和學術問題等待人們去研究,這里應該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不竭源泉。這段文字意在說明()。A.課堂也可以成為創(chuàng)新的重要場所B.教師應在課堂上注重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C.善于思考的人才能產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D.課堂教學既要傳授知識也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文段開篇引出“創(chuàng)新”的話題,論述用心思考、積極思考的人容易創(chuàng)新,隨后通過“從這個意義上說”引出觀點,即“課堂”也是創(chuàng)新場所,尾句通過對策標志詞“應該”再次強調此處應成為創(chuàng)新場所。故文段核心話題為“創(chuàng)新”和“課堂”,對應A項。B項,“教師”主體錯誤,無中生有,文段強調課堂作為創(chuàng)新的場所,排除;C項,“善于思考的人”對應結論前,非重點,且主題詞片面,未提及“課堂”,排除;D項,“傳授知識也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與文段邏輯不符,文段重點強調課堂對于創(chuàng)新的作用,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7.植被具有明顯的年際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的特點,并且是聯(lián)結土壤、大氣和水分的自然“紐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代表土地覆蓋的變化,在全球變化研究中充當“指示器”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全球尺度和洲際尺度上,氣溫升高是導致全球特別是北半球植被活動增加的主導因素。由此可以通過植被活動的增加的情況判斷某一地區(qū)氣溫的變化趨勢。以下哪項如果為真,能夠成為上述結論的前提條件?A.植被本身的年際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特點受氣溫變化的影響較小B.南半球植被活動還受到了植被類型、緯度等因素的主導C.植被覆蓋類型等其他因素對當?shù)刂脖换顒佑绊懖淮驞.植被活動是全球氣溫變化最佳的“指示器”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題干要求選擇能夠使題干結論成立的前提條件,首先找到題干的論點和論據(jù),分析選項,找到使論證成立的前提。注意加強項和前提條件的區(qū)別。題干由氣溫變化與植被活動間存在因果關系,得出可以通過植被活動的增加情況判斷某一地區(qū)氣溫的變化趨勢。A項,與題干觀點不符,并不是論證成立的前提。B項,南半球植被活動受其他因素影響顯然也不是論證成立的前提條件。C項,排除了其他可能影響植被活動的因素,明確了氣溫變化與植被活動的關系,是題干論證的前提條件。D項,加強了題干觀點,但不是必須的前提。故本題選C。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前提”,確定為加強論證。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論點:可以通過植被活動的增加情況判斷某一地區(qū)氣溫的變化趨勢。論據(jù):植被在全球變暖中充當“指示器”的作用,在全球尺度和洲際尺度上,氣溫升高是導致全球特別是北半球植被活動增加的主導因素。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增加反向論據(jù)。植被受氣溫影響較小,說明不能通過植被情況來預測氣溫變化趨勢,具有削弱作用。B項:增加反向論據(jù)。植被還會受其他因素影響,削弱了植被活動與氣溫之間的關系,具有削弱作用。C項:補充前提。其他因素對植被活動影響不大,排除了其他干擾因素,說明植被活動和氣溫是唯一的聯(lián)系,從而可以通過植被活動來判斷氣溫,該項否定代入,植被覆蓋類型等其他因素對當?shù)刂脖换顒佑绊懘?,植被活動受其他因素影響,切斷了與氣溫的聯(lián)系,不能得到論點,所以是必要的前提。D項:增加論據(jù)。全球氣溫變化最佳“指示器”,說明植被活動可以判斷氣溫,具有加強作用,但是該項否定代入,植被活動不是全球氣溫變化最佳的“指示器”,即便不是最佳,也能夠得到論點,所以不是必要前提。因此,選擇C選項。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到論點和論據(jù)。論點:可以通過植被活動的增加情況判斷某一地區(qū)氣溫的變化趨勢。論據(jù):氣溫升高是全球特別是北半球植被活動增加的主導因素。問法為前提條件,正確選項有兩種,一種是搭橋,一種是必要條件。本題論點和論據(jù)都表明了氣溫和植被活動之間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話題一致,無法搭橋,故應選擇一個必要條件的選項。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如果植被本身的特點變化受氣溫影響小,那么就沒法通過植被活動的增加判斷某一地區(qū)氣溫的變化趨勢,可以削弱,排除;B項:南半球的植被活動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那么就沒法通過植被活動的增加判斷某一地區(qū)氣溫的變化趨勢,可以削弱,排除;C項:如果還有其他因素對當?shù)刂脖换顒拥挠绊懞艽螅敲淳筒荒軌蛲ㄟ^植被活動的增加來判斷某一地區(qū)氣溫的變化趨勢,所以植被覆蓋類型等其他因素對當?shù)刂脖换顒佑绊懖淮螅瑸檎擖c成立的必要條件,當選;D項:即使植被活動不是全球氣溫變化最佳的“指示器”,也可以通過植被活動的增加來判斷某一地區(qū)氣溫的變化趨勢,不是論點成立的必要條件,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8.根據(jù)對2005年全國出版社申報的引進國外圖書的選題分析,總計引進選題6737種,其中自然科學類占13.65%,經(jīng)濟類占14.36%。從這段文字可以推出:A.那些雖有學術價值但會有市場風險的國外圖書,往往受到國內出版者的冷遇B.對外國先進科技書引進的比例明顯偏低,人文社會科學引進數(shù)量不僅偏大,而且偏重某一類C.外國文學古典名著,因為無需買版權,市場一直有穩(wěn)定的讀者群,因而被大量重復出版D.自然科學類圖書的引進,翻譯質量要求比較高、周期比較長,致使翻譯出版的比例比較低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抓住題干主要信息。題干強調“引進國外圖書的選題分析,總計引進選題6737種,其中自然科學類占13.65%,經(jīng)濟類占14.36%”。第二步:分析題干信息,并結合選項得出答案。A、B、C三項無法推出,題干并沒有涉及到“學術價值高市場風險高”“先進科技類書籍”“外國文學古典名著”;D項針對自然科學所占的比例較低,得出原因是這類圖書翻譯質量要求比較高、周期比較長,符合題干推斷。故正確答案為D。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依據(jù)題干特征和提問方式,確定為歸納推理。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題干并未涉及“有學術價值但有市場風險的外國圖書”,所以無法推出其是否受歡迎,排除;B項:題干并未說明外國先進科技書具體有哪些,所以無法進行比較,排除;C項:題干并未涉及“外國文學古典名著”,所以推不出其出版狀況,排除;D項:由題干可知,自然科學類圖書引進比例較低,所以可能是因為翻譯要求比較高、周期比較長導致的,可以推出。因此,選擇D選項。9.超級高鐵與大眾的出行密切相關,它最吸引人之處,就是其運行速度遠超輪軌式高鐵列車,時速可達600千米至1200千米,甚至有很多人斷言能夠達到4000千米以上。這類超級高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列車須在密閉的真空或者低氣壓管道中運行。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抽取空氣達到接近真空的低氣壓環(huán)境,采用氣動懸浮或者磁懸浮驅動技術,讓列車在全天候、無輪軌阻力、低空氣阻力和低噪音模式下超高速運行。以下各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超級高鐵實現(xiàn)可能性的是:A.超級高鐵在某些線路中無法實現(xiàn)低氣壓管道的密封B.在超級高鐵運行的真空管道中設備維護將異常艱難和昂貴C.在真空或低氣壓管道中超級高鐵的某些必要設備將無法使用D.超級高鐵一旦出現(xiàn)失控將對乘客的人身安全帶來可怕的后果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jù)。論點:超級高鐵可能實現(xiàn)。論據(jù):通過抽取空氣達到接近真空的低氣壓環(huán)境,采用氣動懸浮或者磁懸浮驅動技術,讓列車在全天候、無輪軌阻力、低空氣阻力和低噪聲模式下超高速運行。本題的論點在討論超級高鐵可能實現(xiàn),論據(jù)在討論超級高鐵實現(xiàn)的一系列原理,要削弱即要證明它不可能實現(xiàn)。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超級高鐵共同特點就是須在密封的真空或低氣壓管道中運行,選項指出有些線路中無法實現(xiàn)密封,那么在這些線路超級高鐵就無法運行,部分削弱,保留;B項:設備維護異常艱難和昂貴,與超級高鐵能否實現(xiàn)無關,話題不一致,無法削弱,排除;C項:在真空或低氣壓管道中超級高鐵的某些必要設備無法使用,必要設備無法使用,即無法實現(xiàn)超級高鐵,直接削弱論點,保留;D項:超級高鐵一旦失控會帶來可怕后果,與超級高鐵能否實現(xiàn)無關,話題不一致,無法削弱,排除。比較A、C兩項,A項為部分削弱,C項從原理上削弱論點,C項力度更強。故正確答案為C。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質疑”,確定為削弱論證。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論點:讓列車在全天候、無輪軌阻力、低空氣阻力和低噪聲模式下超高速運行。論據(jù):①列車須在密封的真空或者低氣壓管道中運行。②通過抽取空氣達到接近真空的低氣壓環(huán)境,采用氣動懸浮或者磁懸浮驅動技術。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削弱論據(jù)。在某些線路中無法實現(xiàn)低氣壓管道的密封,也就無法滿足超級高鐵高速運行的條件,具有削弱作用。B項:增加反向論據(jù)。超級高鐵的實現(xiàn),有賴于真空管道設備,若設備的維護異常艱難和昂貴,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超級高鐵的實現(xiàn),具有削弱作用。C項:否定前提。必要設備是指脫離了這些設備超級高鐵將無法運行的設備。若真空或低氣壓管道中超級高鐵的某些必要設備無法使用,那超級高鐵將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D項:無關選項。論點討論的是超級高鐵能否實現(xiàn),此選項討論的是出現(xiàn)失控后會造成可怕后果。論題不一致,排除。第四步,強度比較。A選項削弱論據(jù),且只是“某些”,力度較弱;B選項增加的反向論據(jù)雖增加了超級高鐵實現(xiàn)的難度,但并非完全否定,力度較弱;C選項直接否定了前提。C項否定前提的削弱力度強于A、B削弱論據(jù)項。因此,選擇C選項。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質疑超級高鐵實現(xiàn)可能性的一項,需首先明確實現(xiàn)超級高鐵需要的條件,即“通過抽取空氣達到接近真空的低氣壓環(huán)境,采用氣動懸浮或者磁懸浮驅動技術,讓列車在全天候、無輪軌阻力、低空氣阻力和低噪聲模式下超高速運行”。要質疑超級高鐵實現(xiàn)的可能性,可以說明在這樣的條件不能達到或者列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會產生其他問題等。超級高鐵的運行條件:在真空或者低氣壓環(huán)境下,采用氣動懸浮或者磁懸浮驅動技術讓列車超高速運行。A項,指出超級高鐵在某些線路中無法實現(xiàn)低氣壓管道的密封,但只是某些線路,質疑的力度較弱。B項,指出在真空管道中維護設備異常艱難和昂貴,但并不能說明超級高鐵無法實現(xiàn),質疑的力度較弱。C項,指出在真空或低氣壓管道中,超級高鐵的某些必要設備無法使用,說明超級高鐵在真空或低氣壓管道中不能正常運行,那么超級高鐵就無法實現(xiàn),有力地質疑了超級高鐵實現(xiàn)的可能性。D項,指出超級高鐵一旦出現(xiàn)失控將造成可怕的后果,討論的是超級高鐵出狀況的情形,跟超級高鐵能否實現(xiàn)無關,質疑的力度較弱。故本題選C。10.歷史上,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中觀察吊燈擺動,由此發(fā)現(xiàn)了單擺的等時性原理。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是:A.要善于分析事物的整體性B.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C.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D.要分析事物的因果關系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第二步,現(xiàn)象是事物的外部聯(lián)系和表面特征,本質則是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和根本性質。伽利略通過觀察比薩大教堂吊燈的擺動這一現(xiàn)象,進而發(fā)現(xiàn)單擺的等時性原理,這一規(guī)律,正是因為伽利略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背后所蘊含的科學原理,體現(xiàn)出的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這一哲學原理。因此,選擇B選項。A項: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任何事物內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聯(lián)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體聯(lián)系,確立整體性、開放性的觀念,從動態(tài)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本題中并未體現(xiàn)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A項錯誤。C項:事物的發(fā)展是一個過程。一切事物只有經(jīng)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所以我們要堅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把一切事物如實地看作是變化、發(fā)展的過程,既要了解它們的過去、觀察它們的現(xiàn)在,又要預見它們的未來。本題中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中觀察吊燈擺動并未體現(xiàn)結合了單擺運動的過去,而是通過認真思考,最終找到規(guī)律。C項錯誤。D項:因果關系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繼、彼此制約關系的一對范疇。因果聯(lián)系有時間順序的聯(lián)系,總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后。原因和結果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沒有無因之果和無果之因;原因引起結果,結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結果轉化為原因,原因則轉化為結果。吊燈的擺動和單擺的等時性原理是現(xiàn)象和本質的關系,并不是兩種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D項錯誤。11.靈感,一個很美的詞匯,天生帶有古靈精怪的流動感。它如同一尾滑溜溜的金魚,極難抓,但真的抓住時,它又在手心扭動,讓人________,一不小心又讓它溜走了。靈感是如此琢磨不透又難以控制,到底如何才能在________靈感的游戲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呢?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篈.一籌莫展

追尋B.望洋興嘆

激發(fā)C.不知所措

捕捉D.愛莫能助

點燃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前文將靈感比作一尾滑溜溜的金魚很難捉住,且尾句用“靈感是如此琢磨不透又難以控制”指代前文,所以第二空所填詞語也照應前文。C項“捕捉”即捉住某人或動物使其落入自己手中,恰好照應前文,符合語境。A項“追尋”指追蹤查尋;B項“激發(fā)”指激動奮發(fā);D項“點燃”意思是使事物燃燒。三者均無法照應前文,排除A項、B項和D項。答案鎖定C選項。第二步,驗證第一空?!安恢搿敝覆恢涝趺崔k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符合文意。因此,選擇C選項。解題思路:第一空,由前文“它又在手心扭動”以及后文“靈感是如此琢磨不透又難以控制”可知,橫線處形容“靈感”難以把握,人們對其無法控制。A項“一籌莫展”形容遇事拿不出一點辦法,沒有任何進展,C項“不知所措

”形容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均可表達人無法控制住“靈感”的意思,保留。B項“望洋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也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通常形容較為宏觀,復雜的事物,與“在手心扭動”對應不當,排除;D項“愛莫能助”指雖然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文段并沒有體現(xiàn)“幫助”之意,排除。第二空,橫線處搭配“靈感”,且由前文“靈感是如此琢磨不透又難以控制”可知,橫線處表達“控制”住靈感之意。C項“捕捉”意為捉住某人或動物使其落入自己手中,符合文意,且“捕捉靈感”搭配得當,當選。A項“追尋”指追隨,無法體現(xiàn)出“控制”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疚亩纬鎏帯俊度绾尾蹲缴钪械撵`感》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極難抓,但真的抓住時,它又在手心扭動”“一不小心又讓它溜走了”可知,靈感讓人無法應對。辨析備選詞語的語義,排除B、D。第三步,由前文的比喻和“如此琢磨不透又難以控制”可知,所填詞語應體現(xiàn)捉住靈感,辨析詞義,排除A。12.下列日本作家中,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是(

)。A.大江健三郎B.太宰治C.谷崎潤一郎D.夏目漱石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本題考查人文歷史。A項正確,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代表作有《廣島札記》、《萬延元年的足球》、《飼育》、《個人的體驗》等。B項錯誤,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日本小說家,日本戰(zhàn)后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說《逆行》、《斜陽》和《人間失格》等。C項錯誤,谷崎潤一郎,日本近代小說家,唯美派文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源氏物語》現(xiàn)代文的譯者。其代表作有《刺青》、《春琴抄》、《細雪》等。D項錯誤,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日本近代作家。他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其代表作有《我是貓》、《心》等。故正確答案為A。13.6A2B6HA.9H4H9MB.1W4G7GC.3R3T6UD.9D6T9W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字符間的關系。從左往右,部分位置存在字符相同的特點,其中1號和5號位置上的字符相同,其他位置上的字符各不相同。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2號和4號位置上的字符相同,排除;B項:1號和5號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C項:1號和5號位置上的字符不同,排除;D項:1號和5號位置上的字符相同,其他位置上的字符各不相同,與題干字符的邏輯關系一致,符合。因此,選擇D選項。14.一位老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周國平撰寫的《父親》一文時,提醒學生要抓住記敘文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六個要素進行思考。這達成的教學目標屬于(

)。A.知識與技能B.思維與創(chuàng)新C.過程與方法D.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新課改的三維目標。新課程改革之后,提倡教學目標分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目標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獲得,相當于傳統(tǒng)的“雙基教學”。題干中描述的記敘文六要素屬于語文的基礎知識,因此屬于知識與技能的目標。A項正確。B項錯誤,屬于干擾選項。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錯誤,過程與方法目標突出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成為獲得學習方法和能力發(fā)展的過程。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錯誤,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強調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引起學生積極的態(tài)度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15.下面的四個圖形中,只有一個是由所給出的四個圖形拼合而成的,請把它找出來。A.AB.BC.CD.D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平面拼圖。由于C項中的圖形可以分割為如下圖形:故正確答案為C。16.下列語句與哲學原理對應錯誤的是:A.橫切牛羊豎切豬,要省力氣看紋路——辦事要按客觀規(guī)律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受客觀條件限制C.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實踐是真理的來源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哲學原理,需結合選項具體分析。A項正確,做事情要按照客觀規(guī)律,才能更加容易地完成。按照牛、羊、豬的原有紋路進行切割,會更加容易且省力氣,遵循了客觀規(guī)律。B項正確,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想要完成一件事,如果沒有很好的利器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表明了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會受客觀條件的限制。C項錯誤,屋子本來就破了,可是偏偏又趕上連夜下雨。船本來就漏水了,但是又趕上逆風航行。只體現(xiàn)出了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曲折性,并未體現(xiàn)出前進性。D項正確,登高山才知天之高,臨深淵才知地之厚,通過實踐才能獲得真理,說明了實踐是真理的來源。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哲學常識并選錯誤項。第二步,C項中的“破屋”“連夜雨”“漏船”“打頭風”都只體現(xiàn)了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曲折性,而沒有體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因此,選擇C選項。解題思路:解答本題需要熟悉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的相關知識。本題屬于材料理解型題,考生要仔細讀題,分析材料,找出其所反映的哲學原理,而不能想當然,被字面意思迷惑。例如本題C項,“破屋”“連夜雨”“漏船”等詞語,乍一看似乎與前進性、曲折性相關,但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只體現(xiàn)了事物發(fā)展的曲折性,并沒有體現(xiàn)出前進性。A項對應正確。切肉要順著肉的紋路,反映了尊重規(guī)律的原理。B項對應正確。想要使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讓工具鋒利,反映了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受客觀條件限制。C項對應錯誤?!捌莆莞膺B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的意思是禍不單行,并未體現(xiàn)事物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這一原理。D項對應正確。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么厚,說明實踐是真理的來源。故本題選C。17.制定刑法法律制度的根據(jù)是(

)。A.侵權法B.民法C.憲法D.行政法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我國《刑法》第一條規(guī)定:“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jù)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jīng)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边@一規(guī)定明確了我國刑法的根據(jù),包括法律根據(jù)和實踐根據(jù)。現(xiàn)分述如下:法律依據(jù):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國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據(jù)。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是我國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的根本原則,國家機關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根本性的問題。實踐依據(jù):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司法實踐經(jīng)驗和實際情況,是我國刑法制定的實踐根據(jù)。故正確答案為C。18.我國法律規(guī)定,關于一審普通程序中,符合訴訟終結的表述是(

)。A.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B.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C.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D.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訴訟終結與訴訟中止的區(qū)別:終結是訴訟程序的永久結束,中止只是訴訟過程的暫停。A、C、D項錯誤,屬訴訟中止情形。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jù),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盉項正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結訴訟:(一)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二)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三)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四)追索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yǎng)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故正確答案為B。19.滄桑:白發(fā)A.清純:酒窩B.稚嫩:乳牙C.魯莽:健壯D.博學:眼鏡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白發(fā)象征著滄桑,后者為前者的象征物。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A項,酒窩不能象征清純,排除;B項,乳牙象征著稚嫩,符合題干邏輯關系,當選;C項,健壯象征著健康,并不能代表魯莽,排除;D項,眼鏡可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者作裝飾品,并不能代表博學,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20.下列行為中,屬于代理行為的是:A.甲代替乙招待乙的朋友B.乙從物業(yè)辦公室將鄰居丙的快遞帶上樓送到其家中C.市中心聾校的校長以學校名義接受社會捐款D.保險公司員工向丁麗推銷保險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代理知識。第二步,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稱本人)的名義,在代理權限內與第三人(又稱相對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根據(jù)《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二條,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代理人發(fā)生效力。根據(jù)《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三條,代理包括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行使代理權。D項中保險公司授予員工代理權,員工可以公司的名義向丁麗推銷保險,屬于代理行為。D項與題意相符,當選。因此,選擇D選項。A項:道德行為指的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對待他人和社會的有道德意義的活動。A項中甲在道德意識的支配下幫助乙,屬于道德行為,不具有法律意義。A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B項:好意施惠,是指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關系,旨在增進情誼的行為。B項中乙從物業(yè)辦公室將鄰居丙的快遞帶上樓送到其家中,對甲予以幫助,屬于好意施惠。B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C項:代理行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民事行為,代理人與被代理人是兩個獨立的主體。法定代表人的行為是代表行為,不是代理行為。根據(jù)《民法典》第八十七條,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營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資人、設立人或者會員分配所取得利潤的法人,為非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C項中的市中心聾校是事業(yè)單位,根據(jù)《民法典》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guī)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校長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故C項屬于代表行為。C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21.根據(jù)上述資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16年該大學本科就業(yè)率高于研究生就業(yè)率B.2016年該大學女生本科就業(yè)率和研究生就業(yè)率均高于男生C.2016年該大學少數(shù)民族學生本科就業(yè)率和研究生就業(yè)率均高于漢族學生D.2016年該大學女生就業(yè)率高于男生,漢族學生就業(yè)率高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A項:2016年該大學本科就業(yè)率為90.10%,研究生就業(yè)率為97.42%,本科就業(yè)率低于研究生就業(yè)率,說法錯誤,排除;B項:2016年該大學女生本科就業(yè)率為91.15%,女生研究生就業(yè)率為97.33%,男生本科就業(yè)率為87.64%,男生研究生就業(yè)率為97.63%,女生本科就業(yè)率高于男生本科就業(yè)率,但女生研究生就業(yè)率低于男生研究生就業(yè)率,說法錯誤,排除;C項:2016年該大學少數(shù)民族學生本科就業(yè)率為87.72%和研究生就業(yè)率為96.51%;漢族學生的本科就業(yè)率為92.64%和研究生就業(yè)率為97.86%,少數(shù)民族學生本科就業(yè)率和研究生就業(yè)率均低于漢族學生,說法錯誤,排除;D項:2016年該大學女生就業(yè)率為93.19%,男生就業(yè)率為91.00%,女生就業(yè)率高于男生,漢族學生就業(yè)率為94.77%,少數(shù)民族學生就業(yè)率為89.84%,,漢族學生就業(yè)率高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說法正確,當選。故正確答案為D。22.①去釣魚;②發(fā)現(xiàn)很多蚯蚓;③向朋友借漁具;④挖坑栽樹苗;⑤改變計劃上述內容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A.4-3-1-2-5B.1-4-2-3-5C.4-2-5-3-1D.3-2-1-5-4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先確定邏輯關系最為明顯的事件順序。觀察題干,五個事件主要圍繞“釣魚”的過程。邏輯關系的先后順序比較明顯的是③向朋友借漁具和①去釣魚,容易判斷③向朋友借漁具應該排在①去釣魚之前。第二步:逐一對照選項并判斷正確答案。根據(jù)第一步得到的結果可以判斷只有C項符合。故正確答案為C。23.下列應對自然災害的做法,正確的有(

)。

A.地震時不要使用電梯B.躲避龍卷風最安全的地方是樓頂C.發(fā)現(xiàn)有泥石流跡象,要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D.火災逃生時,為防濃煙嗆入,可用打濕的毛巾蒙鼻參考答案:ACD解題思路:A項正確,住樓房者,發(fā)生地震時千萬不能乘電梯,因為電梯在地震時會卡死、變形。B項錯誤,躲避龍卷風應進入混凝土制成的地下室或者低矮房屋,而非樓頂。C項正確,發(fā)生泥石流時,應該垂直于水流向兩側高地勢處跑,才能免于被泥石流淹沒。D項正確,火災發(fā)生時用打濕的毛巾捂鼻會防止?jié)鉄煹奈?。故正確答案為ACD。24.某班對50名學生進行體檢,有20人近視,12人超重,4人既近視又超重。該班有多少人既不近視又不超重?(

A.22人

B.24人

C.26人

D.28人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根據(jù)二集合容斥原理可知,近視和超重的人數(shù)共有人,可得既不近視也不超重的人數(shù)為人。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記近視人數(shù)為A,超重人數(shù)為B,則所求=I-A∪B。根據(jù)容斥原理有A∪B=A+B-A∩B,各項均為已知項,按步求解即可。根據(jù)題意,該班近視與超重的有20+14-4=30人,則該班既不近視又不超重的人有50-30=20人。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容斥問題,屬于二集合容斥類,用公式法解題。

第二步,設既不近視又不超重的人數(shù)為x,可得50-x=20+12-4,解得x=22。

因此,選擇A選項。25.風險決策是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的一種決策,概率的表現(xiàn)形式有:A.風險概率B.判斷概率C.主觀概率D.計量概率E.客觀概率參考答案:CE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政管理知識。第二步,風險決策是在多種不定因素作用下,對2個以上的行動方案進行選擇,由于有不定因素存在,則行動方案的實施結果其損益值是不能預先確定的。風險決策可分為兩類:若自然狀態(tài)的統(tǒng)計特性(主要指概率分布)是可知的,則稱為概率型決策;若自然狀態(tài)的統(tǒng)計特性不知道,則稱為不定型決策。概率的表現(xiàn)形式有主觀概率和客觀概率。C項:主觀概率,是指建立在過去的經(jīng)驗與判斷的基礎上,根據(jù)對未來事態(tài)發(fā)展的預測和歷史統(tǒng)計資料的研究確定的概率。反映的只是一種主觀可能性。C項正確。E項:客觀概率是根據(jù)事件發(fā)展的客觀性統(tǒng)計出來的一種概率。E項正確。因此,選擇CE選項。A項、B項、D項:風險概率、判斷概率和計量概率不屬于概率的表現(xiàn)形式。A項、B項、D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26.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將CO2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出O2的生化過程,關于光合作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光合作用包含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過程B.光合作用光反應過程中水光解產生O2和H2C.光合作用暗反應中CO2與五碳化合物形成三碳化合物D.光合作用的光反應減弱,單位時間內O2的生成量減少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物醫(yī)學知識并選錯誤項。第二步,在光反應階段中,葉綠素分子利用所吸收的光能。首先將水分解成氧氣和[H]。其中的[H],是活潑的還原劑,能夠參與暗反應中的化學反應。在光反應階段中,葉綠素分子所吸收的光能還被轉變?yōu)榛瘜W能,并將這些化學能儲存在三磷酸腺苷(ATP)中。光反應階段產生的是氧氣和[H],不產生氫氣。因此,選擇B選項。A項: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兩個反應過程,光反應和暗反應,光反應需要光才能進行,而暗反應不需要光,在黑暗處也可以進行。A項排除。C項:光合作用的暗反應是合成有機物供植物利用的反應。植物從空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活潑,不能直接被氫氣還原,需要先進行二氧化碳的固定,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和一個五碳化合物分子形成兩個三碳化合物分子,三碳化合物分子通過ATP和多種酶的作用,被氫還原,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形成葡萄糖,這樣,ATP中的能量就釋放出來,儲存在葡萄糖中。C項排除。D項: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先通過光能,將水分解成[H]和氧氣,氧氣釋放出來,同時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當光反應減弱,單位時間內O2的生成量就會減少。D項排除。27.李某是資深彩迷,其好友張某讓李某順便幫其代購一張彩票,并付其兩元錢,同時告訴李某要購買的號碼,并一再囑咐李某不要改變號碼,購買時,李某預測張某提供的號碼不能中獎,便擅自更換號碼,為張某購買了彩票并幫忙保管,開獎時,李某為張某購買的彩票中了十萬元大獎,兩人為獎項的歸屬發(fā)生了糾紛,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A.李某應該獲得該獎金,并償還張某購買彩票的費用兩元B.張某是委托人,且出了購買彩票的兩元錢,李某更換了號碼才導致中獎,所以李某和張某應該平分獎金C.張某是委托人,李某是張某購買彩票的代理人,基于委托代理的行為,張某應該獲得該獎金D.李某是因為張某委托才會購買該彩票,張某應該獲得大部分獎金參考答案:ABD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民法典。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權限內與第三人實施民事行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本案中,張某授予李某以委托代理權,委托李某代理張某購買彩票的行為就符合代理行為,其法律后果應由被代理人張某承受,所以李某幫張某購買彩票并中獎的后果即獎金應屬于被代理人張某承受。代理制度是一種歸屬規(guī)范,即在代理權范圍內,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或者以自己名義獨立實施的法律行為,其法律效果直接或者間接歸屬于被代理人。李某擅自變更張某確定的彩票號碼,并按自己更換后的號碼為其購買彩票,并未超過代理權限,第一,李某對張某授權的代理是“為其購買彩票”的行為,購買彩票屬于射幸行為,張某給定的彩票號碼能否中獎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李某更改了張某指定的號碼為其購買彩票,并未越出該授權的中心內容。第二,代理的特征之一是代理人在“代理權限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獨立”指在代理權限范圍內,李某作為代理人可以獨立決定意思表示的內容,所以李某并未超過代理權范圍。綜上,李某的行為構成有效的委托代理行為,獎金應該由張某取得。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BD。28.安全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上半年,PC端總計攔截病毒10億次,病毒總體數(shù)量環(huán)比2016年下半年增長30%;相較于2016年第二季度的病毒攔截量增長23.7%。2017年上半年手機病毒感染用戶數(shù)為1.09億,同比減少45.67%,與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但2017年上半年手機安全軟件有效查殺的病毒次數(shù)卻達到6.93億次,同比增長124.24%,比2016年上半年多了1倍多。此外,二維碼掃描成為2017年上半年主流病毒的渠道來源,占比高達20.80%。這段文字我們可以推出:A.2017年上半年,移動端的病毒情況較上年改善B.2017年上半年,手機病毒主要來自二維碼掃描C.2017年上半年,手機病毒的傳播渠道日益多樣D.2017年上半年,PC端病毒情況比移動端更嚴峻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對應“2017年上半年手機病毒感染用戶數(shù)為1.09億,同比減少45.67%”,可知2017年上半年移動端的病毒情況較2016上半年有改善,而不是“較上年”改善,屬于偷換概念。B項對應“二維碼掃描為2017上半年主流病毒的渠道來源”,正確。C項無中生有,“傳播渠道日益多樣”文中沒有論述。D項無中生有,文段只是列舉了PC端攔截病毒的次數(shù)和手機端查殺病毒的次數(shù),沒有被查殺的病毒情況如何文段未提及,故“PC端病毒情況比移動端更嚴峻”無從得出。因此,選擇B選項。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細節(jié)信息的理解和把握。根據(jù)選項中的“移動端的感染病毒情況”“二維碼掃描”“PC端和移動端病毒感染情況的對比”等信息,找到原文相應內容,再進行比較分析。A項可由“2017年上半年手機病毒感染用戶數(shù)為1.09億,同比減少45.67%,與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推出,正確。B項偷換概念,文段是說二維碼掃描成為2017年上半年“主流病毒”的渠道來源,而非“手機病毒”的渠道來源,排除。C項無中生有,文段沒有提及手機病毒傳播渠道日益多樣,排除。D項,文段列述了PC端和移動端病毒攔截和查殺數(shù)據(jù),而非病毒感染數(shù)據(jù),二者的病毒感染情況無從比較,排除。故本題選A。解題思路:A項,根據(jù)文段“PC端總計攔截病毒10億次”、“手機安全軟件有效查殺的病毒次數(shù)卻達到6.93億次”可知,文段只是列舉了攔截病毒數(shù)量的數(shù)據(jù),但文段并未對二者“病毒情況”進行比較,故“PC端病毒情況比移動端更嚴峻”無法得出,排除。B項,“手機病毒的傳播渠道日益多樣”文段并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排除。C項,根據(jù)文段“二維碼掃描成為2017年上半年主流病毒的渠道來源”可知,表述正確,當選。D項,根據(jù)文段“但2017年上半年手機安全軟件有效查殺的病毒次數(shù)卻達到6.93億次”可知,文段僅強調有效查殺的病毒增多,但并未提到病毒情況是否改善,故表述錯誤,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疚亩纬鎏帯俊妒謾C中毒主要來自二維碼》29.關于熱氣球升到高空的原因,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和擲石子一樣,熱氣球是依靠慣性升上高空的B.和火箭升空一樣,熱氣球受到燃料燃燒產生的推力C.和氫氣球升空一樣,熱氣球受到空氣對其向上的浮力D.和風箏升空一樣,熱氣球受到風的推力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熱氣球是利用加熱的空氣或某些氣體比如氫氣或氦氣的密度低于氣球外的空氣密度以產生浮力進而飛行。熱氣球主要通過自帶的機載加熱器來調整氣囊中空氣的溫度,從而達到控制氣球升降的目的。因此,熱氣球升空的原因和氫氣球一樣,都是內部氣體的密度小于空氣,受到空氣對其向上的浮力而升空的。故正確答案為C。30.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即使普通人的后代付出與成功人士的后代同樣的努力,其成功的幾率也僅為后者的一半。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

最能反駁以上觀點的一項是:

A.成功人士的后代往往比普通人的后代更加努力

B.許多成功人士的后代在事業(yè)上毫無建樹

C.成功人士后代較普通人后代有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

D.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出身于普通的家庭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反駁”,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

論據(jù):普通人的后代付出與成功人士的后代同樣的努力,其成功的幾率也僅為后者的一半。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題干中兩個群體是在相同努力狀態(tài)下進行的比較,而該項討論的是二者處于不同努力程度下的比較,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不明確項。該項說明一些成功人士后代并沒有遺傳父輩優(yōu)勢取得成功,但“許多”的數(shù)量是否超過了非成功人士的后代,無法確定,不具有削弱作用。

C項:增加反向論據(jù)。該項舉反例說明成功人士后代之所以成功,可能是因為其有較好的成長環(huán)境,而不是因為遺傳因素,具有削弱作用。

D項:無關選項。該項討論的是成功人士的出身,而論點討論的是其后代的成功,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31.管理創(chuàng)新既是一種手段、方式,也是最終目的。(

)0.正確1.錯誤參考答案:1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管理學的基本原理。管理創(chuàng)新是指企業(yè)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組合引入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以更有效地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創(chuàng)新活動。管理創(chuàng)新是一種手段、方式,而不是最終目的。市場變幻莫測,企業(yè)只有通過持續(xù)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配置資源,才能適應環(huán)境,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是用來保持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有效手段,而不是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故表述錯誤。32.霧霾的形成,因素很多,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治理霧霾也不是________的,而是要打持久戰(zhàn),久久為功。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篈.信手拈來B.一蹴而就C.立竿見影D.輕而易舉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由表示并列關系的關聯(lián)詞“不是……而是……”可知,橫線處所填成語與“打持久戰(zhàn),久久為功”語義相反,表示用時短且容易做到,B項“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與文段對應恰當,當選。A項“信手拈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地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與“治理霧霾”搭配不當,排除;C項“立竿見影”比喻立刻見到功效,強調的是見效快,并非事情很容易,排除;D項“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只強調事情簡單容易,無法體現(xiàn)時間短的含義,無法對應后文的“持久”,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語境。由“不是……而是……”可知,空格應與后文的“打持久戰(zhàn)”“久久為功”語義相反,應表示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信手拈來”常用于形容寫作詩文時運用材料、駕馭語言的隨意或從容,搭配不當,排除A項。B項“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符合文意。C項“立竿見影”比喻立刻見到功效,其強調的是見效快,側重效果,不含有“事情容易”的意思,排除C項。D項“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其只是強調事情的簡單容易,無法體現(xiàn)“時間短”的特點,排除D項。因此,選擇B選項。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根據(jù)前后文信息,明確空缺處詞語含義。第二步,分析選項,通過辨析成語含義,選擇與句意最契合的一項??杖碧幩钤~語應與后句的“打持久戰(zhàn),久久為功”意思相反,表示霧霾治理是簡單的、在短時內能取得成效的。B項“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符合文段語境,且“一蹴而就”中的“一”與后句的“久”對應恰當?!靶攀帜閬怼倍嘀笇懳恼聲r能自由純熟地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與“治理霧霾”搭配不當,排除A?!傲⒏鸵娪啊倍嘤糜诿枋瞿稠椌唧w措施能立刻見效,而句中是籠統(tǒng)地談論治理霧霾這一工作的長期性,排除C?!拜p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不含時間短的意思,排除D。故本題選B。33.香樟樹就像那些正直而沉靜的老實人,它們看似

,內里卻極為優(yōu)雅,無論世道怎樣雜亂,自身如何被

被忽視,也沒有放棄底線,只管靜默生存,兀自風華,清冷而優(yōu)美,沉靜卻光明。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篈.遲鈍排擠B.平庸埋沒C.木訥壓抑D.沉悶誤解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先看第二空,“被……被……”并列,所填詞語與“忽視”意思相近,“忽視”指忽略、無視。B項“埋沒”指使顯露不出來,不能發(fā)揮作用,與“忽視”意思相近,并列恰當,當選。A項“排擠”指利用勢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D項“誤解”指錯誤地理解;兩者均不能與“忽視”對應,程度過重,排除。C項“壓抑”本身可以和“被”搭配使用,但“被壓抑”通常作為定語來修飾賓語,如被壓抑的情緒,被壓抑的消費需求等,故置于此處屬于用法錯誤,排除。驗證第一空,橫線后的“卻”表轉折,所填詞語與“優(yōu)雅”意思相反。B項“平庸”指普通、尋常而不突出,碌碌無為,可以與“優(yōu)雅”構成反義,當選。故正確答案為B?!疚亩纬鎏帯俊段锖蛑?/p>

斯世有香樟》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語境。先看第一空,根據(jù)代詞“它們”可知,空格所填詞語要與前文“正直而沉靜的老實人”形成文義對應,且與后文“極為優(yōu)雅”構成轉折邏輯上的反差。分析選項,A項“遲鈍”指反應慢、腦子不靈敏,與語境詞義要求不符,排除A項。B項“平庸”指普通、尋常而不突出,對應前文表示沉靜的老實人看上去很普通,也能與后文“內里極為優(yōu)雅”形成反差,保留;C項“木訥”有質樸而不善言辭的語義,不善言辭可對應前文“沉靜老實人”,質樸的語義又能對應后文,與“極為優(yōu)雅”形成反差,保留;D項“沉悶”指(心情)不舒暢;(性格)不爽朗,可以對應前文,但無法與后文“極為優(yōu)雅”形成反差,排除D項。第二步,再看第二空。根據(jù)語境“自身如何被________被忽視”可以看出,所填詞語與“忽視”構成語義上的并列關系?!皦阂帧敝笇Ω星?、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發(fā)揮,無法與“忽視”構成并列關系,排除C項。B項“埋沒”意思是使顯露不出來,不能發(fā)揮作用,可以與“忽視”構成并列,體現(xiàn)不受重視的意識,保留B項。因此,選擇B選項。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明確空缺處所填詞語的含義。第二步,第一空較難辨析,可考慮從第二空入手,由“被……被……”的句式可知,此處所填詞語應與“忽視”語義相近,排除語義程度過重的A和與句意無關的D。第三步,再看第一空,由“看似……卻……”的句式可知,所填詞語應與“優(yōu)雅”構成反義關系,排除C。先看第二空,由“被……被……”的句式可知,此處所填詞語應與“忽視”語義相近,表達不在意、不重視之意?!芭艛D”指利用勢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語義程度過重,排除A。“誤解”指理解錯誤,判斷錯誤,與“忽視”的語義無關,排除D。再看第一空,由“看似……卻……”的句式可知,所填詞語應與“優(yōu)雅”構成反義關系?!澳驹G”與“瀟灑”構成反義關系,與“優(yōu)雅”對應不恰當,排除C。與“優(yōu)雅”相對,“平庸”填入恰當。故本題選B。34.某學生考試作弊被學院監(jiān)考老師發(fā)現(xiàn)。如果老師將此事向學校上報,這個學生會被學校開除;如果這個學生被開除,學院的年終考核會被一票否決。如果老師未將此事向學校上報,學生考試作弊現(xiàn)象將愈演愈烈。由此可以推出:A.如果學院的年終考核未被一票否決,則學生考試作弊現(xiàn)象將愈演愈烈B.如果學院的年終考核被一票否決,作弊現(xiàn)象不會愈演愈烈C.如果該學生被開除,說明老師已將此事向學校上報D.如果作弊現(xiàn)象愈演愈烈,說明該學生沒有被開除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翻譯題干。①老師上報→學生被開除→年終考核被一票否決;②老師未上報→作弊愈演愈烈。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翻譯:年終考核未被一票否決→作弊愈演愈烈,否定了①的箭頭后,否定箭頭后必否定箭頭前,可以推出老師未上報;再根據(jù)②可得,作弊愈演愈烈,選項可以推出,當選;B項翻譯:年終考核被一票否決→作弊不會愈演愈烈,肯定了①的箭頭后,肯定箭頭后得不到確定性的結論,排除;C項翻譯:學生被開除→老師上報,肯定了①的箭頭后,肯定箭頭后得不到確定性的結論,排除;D項翻譯:作弊愈演愈烈→學生沒被開除,肯定了②的箭頭后,肯定箭頭后得不到確定性的結論,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解題思路:題干出現(xiàn)明顯的邏輯關聯(lián)詞“如果”,將題干信息用邏輯關系表示出來,再根據(jù)推理規(guī)則對每個選項進行分析。題干推理:①老師將此事向學校上報→這個學生會被學校開除;②這個學生被開除→學院的年終考核會被一票否決;③老師未將此事向學校上報→學生考試作弊現(xiàn)象將愈演愈烈。題干中①和②可構成連鎖推理,即④老師將此事向學校上報→這個學生會被學校開除→學院的年終考核會被一票否決。A項,否定了④的后件,可得否定的前件,即老師未將此事上報,肯定③的前件可得肯定的后件,即學生考試作弊現(xiàn)象將愈演愈烈,正確。B項,肯定④的后件不能進行有效推理,錯誤。C項,肯定④的后件,不能得到肯定的前件,錯誤。D項,肯定③的后件不是進行有效推理,錯誤。故本題選A。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jù)題干關聯(lián)詞“如果……那么……”,確定為翻譯推理。第二步,翻譯題干。①上報→開除②開除→否決③?上報→作弊愈演愈烈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由①②③遞推可得:④?否決→作弊愈演愈烈,“未被一票否決”是對④的“肯前”,根據(jù)“肯前必肯后”,可得“作弊愈演愈烈”,可以推出;B項:“被一票否決”是對④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C項:“被開除”是對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D項:由①③遞推可得:?開除→愈演愈烈,“愈演愈烈”是對該式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因此,選擇A選項。35.下列關于水生動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鯊魚用鰓呼吸,鯊魚屬于魚類B.黃鱔的鰓嚴重退化無法用鰓呼吸,黃鱔不屬于魚類C.藍鯨沒有鰓,用肺進行呼吸,藍鯨屬于哺乳動物D.海龜沒有鰓,用肺進行呼吸,海龜不屬于哺乳動物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黃鱔的鰓已經(jīng)退化,不能獨立完成水中呼吸,所以口腔及咽腔壁膜幫助呼吸,常將頭伸露水面外進行呼吸。水枯竭時,尚能退到低濕處或鉆入淤泥內較長時間而不致死亡。但黃鱔仍屬于魚類。A、C、D三項均正確。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選B。解題思路:解答本題需熟悉相關生物學常識。水生生物的呼吸方式以及屬類是公考的??键c。??妓溉閯游镉?,鯨魚、海豚、江豚、海牛等,需考生日常多積累。鱔魚屬合鰓魚目。魚類多用鰓呼吸,但鱔魚的鰓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細血管直接呼吸空氣。故本題選B。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水生生物并選錯誤項。第二步,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無鱗公子等,屬于合鰓目魚類,是魚類的一種。因此,選擇B選項。36.某企業(yè)組織80名員工一起去劃船,每條船乘客定員12人,則該企業(yè)最少需要租船(

)條。A.7B.8C.9D.10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基礎應用題。第二步,根據(jù)80名員工,每條船乘客定員12人可得:80÷12=6…8,故6條船不夠,最少需要7條船。因此,選擇A選項。37.請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項填在問號處,使之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

元素組成不同,考慮屬性規(guī)律。對稱特征明顯,優(yōu)先考慮對稱性。

第二步,兩段式,第一段找規(guī)律,第二段應用規(guī)律。

圖形均為軸對稱圖形,因此?處要選擇一個軸對稱圖形,B、D兩項不是軸對稱圖形,排除B、D兩項。題干出現(xiàn)多圓相切,優(yōu)先考慮“一筆畫”,題干圖形都是“一筆畫”圖形,故?處應為“一筆畫”圖形,只有A項符合。

因此,選擇A選項。38.“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種科學地駕馭技術、利用技術基礎上的提速、提質、提效。作為先進技術、先進工具的互聯(lián)網(wǎng),用于建設和發(fā)展是積極正面的,用于攻擊和毀損是消極負面的。既要積極有效地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先進工具,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又要建立良好秩序,采取安全保護措施,防范由于破壞性運用所帶來的被動和傷害。關于這段文字,以下理解正確的是:A.互聯(lián)網(wǎng)有利于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是利大于弊的B.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把雙刃劍,“互聯(lián)網(wǎng)+”就是對互聯(lián)網(wǎng)辯證地趨利避害C.“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消除互聯(lián)網(wǎng)的消極負面作用D.互聯(lián)網(wǎng)使得不少青年人沉溺其中,耽誤了學業(yè),是弊大于利的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中“是利大于弊的”屬于無中生有,文段并沒有將利和弊進行比較,排除A項。B項中前半句“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把雙刃劍”對應“作為先進技術、先進工具的互聯(lián)網(wǎng),用于建設和發(fā)展是積極正面的,用于攻擊和毀損是消極負面的”,符合文意;B項中后半句“‘互聯(lián)網(wǎng)+’就是對互聯(lián)網(wǎng)辯證地趨利避害”是對原文最后一句的概括,符合文意。C項對應最后一句,原文“既要……又要……”表示并列關系,即主張同時兼顧積極作用和負面作用,而選項表述片面,只提到了“消除互聯(lián)網(wǎng)的消極負面作用”,不符合文意,排除C項。D項中“青年人……”“弊大于利”,文段中沒有涉及,屬于無中生有,排除D項。因此,選擇B選項。解題思路:細節(jié)判斷題,根據(jù)文段判斷選項正誤。根據(jù)文段可知,文段只是表明了互聯(lián)網(wǎng)同時具有積極和消極的作用,并表明對策,即要積極有效地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趨其利,避其害。故文段并沒有對利弊進行對比,排除A、D兩項;C項,可知除了消除互聯(lián)網(wǎng)的負面作用外,還需積極有效地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項,根據(jù)“用于建設和發(fā)展是積極正面的,用于攻擊和毀損是消極負面的”可知前半句雙刃劍正確,再根據(jù)后文“既要推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又要采取安全保護措施防范傷害”可知后半句對互聯(lián)網(wǎng)辯證地趨利避害正確,當選。故正確答案為B。【文段出處】《“互聯(lián)網(wǎng)+”:到底能夠加什么》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題應首先梳理文段結構,在此基礎上尋找文段論述重點,明確文段觀點。文段指出,互聯(lián)網(wǎng)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關鍵在于如何運用。A、D兩項分別由其一面得出利大于弊和弊大于利的結論,推斷失當,排除。C項“消除”的說法有誤,排除。故本題選B。39.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A.AB.BC.CD.D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元素組成相同,考查位置規(guī)律。本題主要考查圖形中元素的平移。第一個圖形中左邊的黑色方格逆時針平移3格、右邊的黑色方格逆時針平移2格形成第二個圖形,以此類推。按照此規(guī)律,A項符合題干邏輯。故正確答案為A。40.程門立雪∶尊師敬道A.草木皆兵∶泰然自若B.按圖索驥∶事半功倍C.撲朔迷離∶錯綜復雜D.葉公好龍∶情有獨鐘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俺涕T立雪”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與“尊師敬道”屬于近義關系。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草木皆兵”形容神經(jīng)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泰然自若”形容鎮(zhèn)定,毫不在意的樣子,二者屬于反義關系,排除;B項:“按圖索驥”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事半功倍”形容費力小,收效大,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C項:“撲朔迷離”形容事物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與“錯綜復雜”屬于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D項:“葉公好龍”比喻自稱愛好某事物,其實并不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情有獨鐘”指因對某人或某事物特別喜愛而感情專注,強調專注,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因此,選擇C選項。41.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機物。之后,這群偶遇的有機物有了明確的分工。蛋白質負責提供支架和生產能量,DNA和RNA則保存和實施群體的“復制圖紙”,磷脂分子和蛋白質還聯(lián)手建了細胞膜。正是這層神奇的膜,將有機物集群包裹在一個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生命的單元——細胞就這樣誕生了。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A.細胞誕生的科學假說B.細胞初始的變化過程C.生命單元的形成條件D.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yún)⒖即鸢福篈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用擬人的方式講述最初的生命先是有一群有機物聚在一起并產生了分工,緊接著講述了蛋白質、DNA、RNA、磷脂分子各自負責什么,最后通過他們搭建的細胞膜將有機物包裹其中,細胞便誕生了。文段是“分—總”結構,主旨句是細胞就這樣誕生了且主體詞為“細胞”,而文段首句是用的“可能”,因此整個文段都在論述一種假說。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因此,選擇A選項。42.從所給四個選項中,選擇最適合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A.如上圖所示B.如上圖所示C.如上圖所示D.如上圖所示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組成元素不同,優(yōu)先考慮數(shù)量類或屬性類。每個圖形均由多種元素組成,考慮元素的個數(shù)和種類。第二步,兩段式,第一段找規(guī)律,第二段應用規(guī)律。題干圖形均由多邊形和小圓圈組成,小圓圈和多邊形的外框線條數(shù)量依次遞增,呈現(xiàn)明顯的數(shù)量規(guī)律,第一段圖形小圓圈的個數(shù)依次為1、4、7,多邊形的外框線條數(shù)依次為3、4、5,均呈等差規(guī)律;第二段應用規(guī)律,已知兩幅圖形小圓圈的個數(shù)為3、6,外框線條數(shù)為4、5,故問號處需填入一個內部小圓圈個數(shù)為9、外框線條數(shù)為6的圖形,只有A項符合。因此,選擇A選項。43.可再生資源是指被開發(fā)利用后能再次生成的資源。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可再生資源的是(

)。

A.水能

B.風能

C.森林

D.石油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被開發(fā)利用后能再次生成”。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水能是利用水資源產生能量,水資源通過水循環(huán)能夠保持被開發(fā)利用后再次生成,符合“被開發(fā)利用后能再次生成”,符合定義,排除;

B項:風能是利用風力產生能源,符合“被開發(fā)利用后能再次生成”,符合定義,排除;

C項:森林砍伐后可以再次生長恢復,符合“被開發(fā)利用后能再次生成”,符合定義,排除;

D項: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其形成過程非常的緩慢,相對于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可再生,不符合“被開發(fā)利用后能再次生成”,不符合定義,當選。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44.現(xiàn)有一商品房,所有權人為小峰(8歲),其欲向丁某出售該商品房,該商品房買賣合同應該由:A.小峰自己簽訂B.小峰的法定的代理人代理簽訂C.小峰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自己簽訂D.小峰自己簽訂后進行公證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民事法律行為知識。第二步,根據(jù)《民法總則》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jīng)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根據(jù)《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五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jīng)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后有效。題干中,商品房所有權人為小峰(8歲),其欲向丁某出售該商品房,由此可知,該商品房買賣合同應該由小峰的法定的代理人代理簽訂。因此,選擇B選項。45.下列與人類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尼安德特人化石最早發(fā)現(xiàn)于德國B.高加索人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C.直立人出現(xiàn)時間早于能人D.人類屬于哺乳綱的靈長目動物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世界歷史知識并選錯誤項。第二步,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可分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個階段。能人是所知最早能制造石器工具的人類祖先,生活在距今約200萬~175萬年前。經(jīng)過數(shù)十萬年的演進,能人最終被新品種的人類——直立人所取代而消亡。距今約20萬到200萬年前,直立人最早在非洲出現(xiàn),也就是所謂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開始使用符號與基本的語言,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因此,直立人出現(xiàn)時間晚于能人,而不是早于。C項說法錯誤,但與題意相符,當選。因此,選擇C選項。A項: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也被譯為尼安德塔人,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fā)現(xiàn)于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A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B項:高加索人種,又稱為歐羅巴人種、白色人種,白種人原生地是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和南亞,而美洲和大洋洲的白種人主要是歐洲人后裔。所以高加索人種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B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D項:現(xiàn)代人類在生物分類系統(tǒng)中的地位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狹鼻猴次目、人猿超科、人科、人屬、智人種。因此,人類屬于哺乳綱的靈長目動物。D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46.下列不屬于行政處罰的是:A.記過B.責令停產停業(yè)C.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D.行政拘留參考答案:A解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