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詳細梳理_第1頁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詳細梳理_第2頁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詳細梳理_第3頁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詳細梳理_第4頁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詳細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on質(zhì)版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詳細檢理

★★★★★

★★★★★★徽犍的

【圖文并茂,形象直觀】

【表格呈現(xiàn),直觀明了】

★★★★★林做慧才

★全面升R

國豪

第一章認識地球................................................................1

?第一節(jié)地球的形狀和大小.............................................................1

?第二節(jié)地球儀........................................................................1

?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2

第二章學用地圖................................................................3

?第一節(jié)地圖的發(fā)展...................................................................3

?第二節(jié)地圖三要素...................................................................3

?第三節(jié)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4

第三章陸地與海洋.............................................................6

?第一節(jié)陸地與海洋的分布............................................................6

?第二節(jié)海洋與陸地的變遷............................................................7

?第三節(jié)人類與海洋...................................................................8

第四章天氣與氣候.............................................................9

-第一節(jié)天氣和天氣預報................................................................9

-第二節(jié)氣溫和降水..................................................................10

-第三節(jié)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11

第五章居民與聚落............................................................15

-第一節(jié)世界的人口..................................................................15

?第二節(jié)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16

?第三節(jié)聚落的發(fā)展變化..............................................................17

第六章發(fā)展差異與國際合作....................................................18

第一章認識地球

第一節(jié)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海上先看見歸來帆船的桅枉;月食現(xiàn)象:麥哲倫船隊環(huán)球航行:北極星高度的變化;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徑:6371千

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真實形狀: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

第二節(jié)地球儀★★★(見教材13-14頁圖經(jīng)緯度劃分圖、半球劃分圖)

緯線和緯度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

定義與地軸垂直的圓圈連接南北兩極,并與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圓

半圓(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組成一個圓/經(jīng)線

形狀完整的圓

圈)

赤道最長,兩極最短,度數(shù)越

長度等長,約為2萬千米(赤道長度一半)

大,緯線越短;相同緯度的緯

線等長

方向指示東西方向(橫向)指示南北方向(縱向)

本初子午線(0。經(jīng)線)

起始線赤道(0。緯線)

(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

度數(shù)

范0°?90°N/S0°~180°W/E

北緯(N):緯度向北越來越東經(jīng)(E):經(jīng)度向東越來越大

度數(shù)分

大南緯():緯度向南越來越西經(jīng)():經(jīng)度向西越來越

布規(guī)律SW

大回歸線與極圈的度數(shù)互余大

組成經(jīng)線圈的兩條經(jīng)線度數(shù)互補,符號相反

(道(0°)、南、北回歸線本初子午線(0°)、180%

特殊線

(23.5°N/S)、南、北(圈(665N/S)20°W>160°E

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

緯;赤道以南為南半球/0。以東,180。以西是東經(jīng)度;

劃分南緯。0。以西,180。以東是西經(jīng)度。

界線0°~30°N/S為低緯度;20°W以東,16(FE以西為東半球;

30°~60°N/S為中緯度;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60°~90°N/S為高緯度。

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劃分五帶。

準確描述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如北京:北緯40度,東經(jīng)116度(40°N

116°E)

經(jīng)緯網(wǎng)

注意: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其他地點的描述都由一經(jīng)一緯組成,且要注明東西經(jīng)

W/E和南北緯N/S(0。緯線、0。經(jīng)線、180。經(jīng)線不標代號)

第三節(jié)地球的運動★★★

1、地球自轉(zhuǎn)與公轉(zhuǎn)的比較

地球自轉(zhuǎn)地球公轉(zhuǎn)

側(cè)視:自西向東

方向自西向東

兩極俯視:北逆南順

周期一天(約24小時)一年(約365天)

中心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太陽(地軸傾斜角66.5度不變)

1.晝夜交替(不透明體、不停自轉(zhuǎn))1.季節(jié)變化(太陽直射點的周期性變化)

地理

2.晝夜長短周期性變化

音義2.時間差異(東邊時間比西邊早)

3.日月星辰東升西落3.依據(jù)各地獲得太陽熱量不同劃分五帶

2、“二分二至”日的特點★★★(熟記教材19頁圖1.21公轉(zhuǎn)示意圖)

日期節(jié)氣(北半球)太陽直射點晝夜長短季節(jié)劃分(北半球)

3.21春分赤道晝夜等長3、4、5春季

6.22夏至北回歸線晝長夜短6、7、8夏季

9.23秋分赤道晝夜等長9、10、11秋季

12.22冬至南回歸線晝短夜長12、1、2冬季

注意:赤道上全年晝夜平分;夏至北極圈完全極晝;冬至」匕極圈完全極夜

第二章學用地圖

第一節(jié)地圖的發(fā)展

1、地圖:把全球或一個地區(qū)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縮小,用不同的符號、顏色、文字、表示的

平面圖。

2、發(fā)展歷程:陶片地圖一羊皮地圖一絲織品地圖一紙質(zhì)地圖一電子地圖

3、衛(wèi)星圖像的應用:繪圖、農(nóng)業(yè)、林業(yè)和全球監(jiān)測、天氣預報等方面。

第二節(jié)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

1、確定方向

(1)經(jīng)緯網(wǎng)法: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

(2)指向標法:指向標一般指向北方;

(3)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比例尺

(1)定義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注意:單位要一致,均換算成厘米單位,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

(2)地理意義: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3)特性:比例尺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不同比例尺地圖所承載信息的差異

①圖幅相同時:比例尺越大,所表示實地范圍越小,內(nèi)容越詳

細;比例尺越小,所表示實地范圍越大,內(nèi)容越簡略。

②實地范圍相同時:比例尺越大,圖幅面積越大,內(nèi)容越詳

細;比例尺越小,圖幅面積越小,內(nèi)容越簡略。

(5)表示方式

①文字式:例如,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千米

②數(shù)字式:例如,1:10000000或——-——

10000000

③線段式:例如,0100200千米

3、圖例與注記1-------1------1

(1)圖例:對地圖上各種符號、線條和顏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說明。

(2)注記: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shù)字。

(3)常見的圖例

中國地圖圖例世界地圖圖例圖例

?首都?外國首都及首府常年河.火ill

?省級行政中心其他城市.一時令河《弋,湖面海拔(米)

。其他城市—洲界jj1上運河jmn.長城

I?I.國界,國界c常年湖■源:.沙漠

1I未定國界=未定國界o時令湖—鐵路及車站

—省、自治區(qū)、二二二二地區(qū).界一巴珊瑚礁—高速公路

直轄市界

.....軍事分界線山峰及-----公路

——香港特別18844高程(米)

行政區(qū)界

4、常見地圖種類:行政區(qū)劃圖、地形圖、交通圖、旅游圖等。(根據(jù)需求選擇)

第三節(jié)等高線與地形圖的判讀★★★

1.等高線的基本概念

(1)絕對高度(海拔):地球表面某一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2)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3)等高線:地圖上海拔相同點的連線,用來表示地勢的高低起伏。

2.等高線的基本特征

(1)同線等高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海拔相等,一般以“米”為單位;

(2)同圖等距同一地圖,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差(等高距)相等,取整數(shù);

(3)閉合曲線等高線均為閉合曲線,但是受圖幅限制不一定完全呈現(xiàn)出來;

(4)不交不疊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但是陡崖除外;

(5)密陡舒緩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

3.等高線的基本形態(tài)

地形山地山頂盆地洼地山脊山谷鞍部峭壁陡崖

表示閉合曲線閉合曲線等高線等高線一對山谷等高多條等高線

方法外地內(nèi)高外高內(nèi)低凸向低處凸向高處線組成重疊

小忌士..尹*

圖洛脩

等高

線圖哆卷囁杰藜C

地形四周低四周高從山頂?shù)缴铰磸纳巾數(shù)缴铰聪噜弮蓚€山頂近于垂直的山

特征中間高中間低的凸起部分的低凹部分間,呈馬鞍形坡,稱峭壁

山脊線也叫山谷線也叫山脊線最低處峭壁上部突出

說明——

分水線集水線山谷線最高處處,稱陡崖

4.陸地五種基本地形

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海拔>500米>500米200~500米<200米不定

面積較大山高谷深

起伏坡度較緩平坦寬廣邊緣陡峻

外周較陡坡度較陡

形態(tài)地形起伏起伏很小內(nèi)部平緩

內(nèi)部平緩起伏較大

內(nèi)疏外密相對高度相對高度內(nèi)疏外密

等高線稀疏

內(nèi)大外小大,密集小,稀疏內(nèi)小外大

5.地形剖面圖:是沿等高線地形圖某條直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更直觀地表示

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水平比例尺01000*1:1OOOOO

垂直比例尺9___________?*1:5000

6.分層設色地圖:在不同等高線間涂上不同的顏色制成,可直觀判讀地勢起伏。

(1)平原一般用綠色表示,平原海拔越低,顏色越深;

(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黃褐色表示,海拔越高,顏色越深;

(3)海洋、湖泊一般用藍色表示,水越深,顏色越深;

(4)積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7.本章世界之最

(1)世界最大的平原一一亞馬孫平原(南美洲I)

(2)世界最大的高原一一巴西高原(南美洲I)

(3)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非洲)

(4)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南美洲)

第三章陸地與海洋

第一節(jié)陸地與海洋的分布★★★

1.基本概念

①大陸:面積廣大的陸地;

②島嶼:面積較小,分布在海洋中的四面環(huán)水的陸地;

③半島:深入海洋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的部分;

④海峽:兩塊陸地之間連接兩個海洋水域的較窄水道;

⑤大洲: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合稱;

⑥海洋: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中心部分為洋,

邊緣部分為海,彼此溝通。

2.海陸比例:陸地面積占2%,海洋面積占71%(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3.海陸分布:陸地主要分布在東半球、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南半球。

赤道

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按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

①位于東半球的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

②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③橫跨東西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④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的全部;亞洲、非洲的大部;

⑤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的全部;南美洲、大洋洲的大部;

⑥赤道橫穿的大陸:南美洲I、非洲大陸;

4.重要的大洲、大洋分界線

①亞洲、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②亞洲、非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③歐洲、非洲分界線:地中海一一直布羅陀海峽;

④亞洲、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⑤歐洲、北美洲分界線:丹麥海峽;

⑥南美、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⑦南美、南極洲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⑧溝通北冰洋、太平洋:白令海峽;

⑨溝通北冰洋、大西洋:丹麥海峽

⑩溝通太平洋、大西洋:巴拿馬運河、德雷克海峽;

頒通太平洋、印度洋:馬六甲海峽。

(蘇伊士運河溝通紅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溝通地中海

和大西洋)

第二節(jié)海洋與陸地的變遷★★

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運動、海平面的升降

2.大陸漂移說

(1)人物與時間:德國科學家魏格納,1912年提出

(2)基本內(nèi)容:在2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

后來原始大陸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今天的七大洲I、四大洋分布狀況。

(3)證據(jù)支持

①非洲和南美洲輪廓的拼合;

②動物分布的相似性;

③古老地層的相似性。

3.板塊構造學說

(1)基本內(nèi)容

①由巖石圈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

③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容易形成火

山和地震。

(2)六大板塊:A非洲板塊、B印度洋板塊、C歐亞板塊、D太平洋板塊、E美洲板塊、F南

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是唯一不含大陸的板塊。(也可寫作七大板塊,把美洲板塊細分為

北美板塊和南美板塊)

(3)應用與解釋:

紅海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的張裂地帶,因此紅海在不斷擴張。

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的相對碰撞地帶,因此在不斷縮小。

喜馬拉雅山的成因是它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相對碰撞地帶。

東非大裂谷的成因是非洲板塊內(nèi)部發(fā)生張裂運動。

(4)兩大火山地震帶: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第三節(jié)人類與海洋

1.海洋功能: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交通的要道、氣候的調(diào)節(jié)器……

2.海洋資源:天然的魚倉、藍色的油田、鹽類的故鄉(xiāng)、娛樂的圣地、資源的寶庫……

(世界四大漁場: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秘魯漁場)

3.海洋問題:石油污染、垃圾污染、過度捕撈、赤潮……

4.《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為更好地維護海洋權益,強化海洋開發(fā)與保護。

5.《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強調(diào)通過友好協(xié)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

四、本章世界之最

1、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2、世界上最小的大陸一澳大利亞大陸;

3、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4、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

5、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6、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大洲一亞洲I;

7、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小的大洲一大洋洲I;

8、世界上面積最大、深度最深的海洋—太平洋;

9、世界上海拔最高、跨經(jīng)度最廣、緯度最高的大洲—南極洲I;

10、世界上面積最小、跨經(jīng)度最廣、緯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11、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第四章天氣與氣候

本章學習建議:

1、本章知識點繁多復雜、抽象晦澀、難以記憶,上課應跟住老師思路,記好筆記。

2、本章知識在初中地理中占重要地位,課后應多看書、讀圖,認真做題,做好復習工作。

3、鍛煉讀圖、畫圖能力(氣候分布圖、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

4、一切現(xiàn)象都有原因所在,地理學習不能以死記硬背為主,本章有些內(nèi)容和成因在初中階段不

做解釋,但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后可多讀多問。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這塊重難點!

(為了知識結構完整,加入少量超綱內(nèi)容,僅作為課外學習參考,不作考核要求!)

第一節(jié)天氣和天氣預報

一、天氣與氣候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天氣氣候

某地方短時段內(nèi)的冷暖、風某一地區(qū)多年的天氣和大氣活

概念

雨、干濕、陰晴等大氣狀態(tài)動的綜合狀況

區(qū)別短時間;易變化長時間;較穩(wěn)定

聯(lián)系兩者都是指大氣的狀況,氣候是對長時間天氣的綜合

二、天氣預報

1、制作過程:氣象預測一獲取數(shù)據(jù)一加工處理氣象預報一分析判斷得出結論一制作節(jié)目

2、內(nèi)容:陰晴、風(風力、風向)、氣溫、降水

3、衛(wèi)星云圖:白色==云區(qū);綠色==陸地;藍色==海洋

4、常見的天氣符號

北風(4級)

東北風

(級)

1L148

益a午令a

米ftfIIH▲

―m端)

晴多云題小雨中雨大雨冰程

*

a***

**1-1■S*

西南風—1東南風雨夾雪中雪番陣雨沙塵暴

口2級)南風Q級)"殿)小雪大雪霜凍

5、注意

(1)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2)溫度是大氣冷熱的程度,氣溫的單位一般用℃表示,讀作攝氏度。

(3)風力風向的表示方法。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力指風的大小。

(4)污染指數(shù)與空氣質(zhì)量等級:指數(shù)小,質(zhì)量好;級別大;質(zhì)量差。

6、影響空氣質(zhì)量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氣壓高低、風力大小、火山活動等;

(2)人為因素:燃燒秸稈、汽車尾氣、工廠煙霧等。

第二節(jié)氣溫和降水★★

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

(1)氣溫日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xiàn)在午后兩小時;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氣溫

日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

日平均氣溫:某地某日幾個時刻氣溫的平均值;

月平均氣溫:某地某月的日平均氣溫的平均值。

(2)氣溫年變化

北半球南半球

海陸分布

陸地海洋陸地海洋

最高氣溫7月8月1月2月

最低氣溫1月2月7月8月

氣溫年較差:某地一年中月平均氣溫最高值與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

年平均氣溫:某地某年內(nèi)多日(月)平均氣溫的平均值。

2、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1)等溫線: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連在一起組成的線。同一條等溫線上溫度相同。

(2)等溫線圖的判讀:

①根據(jù)數(shù)值遞變方向,判斷南北半球:”北增為南,南增為北"規(guī)律。

(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向北遞減,南半球等溫線數(shù)值向南遞減。)

②根據(jù)等溫線疏密,判斷溫差大?。?密大疏小”規(guī)律。

(等溫線密集,溫差較大;等溫線稀疏,溫差較小。)

③根據(jù)等溫線彎曲方向,判斷海陸分布:“點北陸北,點南陸南”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陸地等溫線向北凸出;直射點在南半球,陸地等溫線向南凸出。)

④根據(jù)等溫線彎曲方向,判斷季節(jié)月份:“高高低低”規(guī)律。

(氣溫高,等溫線向高緯方向凸出;氣溫低,等溫線向低緯方向凸出。)

(陸地等溫線向高緯凸出,說明陸溫高,當?shù)貫橄募?,北半球?月或南半球的1月;

海洋等溫線向高緯凸出,說明海溫高,當?shù)貫槎荆卑肭虻?月或南半球的7月)

⑤根據(jù)海洋等溫線彎曲狀況,判斷洋流流向、性質(zhì)和名稱:"高暖低寒”規(guī)律。

(海洋等溫線向高緯彎曲,說明有暖流經(jīng)過;海洋等溫線向低緯彎曲,說明有寒流經(jīng)過。)

⑥根據(jù)等溫線分布狀況,判斷地形:

等溫線閉合:內(nèi)大為盆,外大為山。(內(nèi)線數(shù)值大是盆地,外線數(shù)值大是山地)

等高線張開:高凸為脊,低凸為谷。(向高值凸出是山脊,向低值凸出是山谷)

(3)世界氣溫分布規(guī)律與影響因素

①緯度因素:氣溫從低緯度(赤道)向高緯度(兩極)逐漸降低。(水平規(guī)律)

②海陸因素:同緯度地區(qū),夏季,陸溫高于海溫;冬季,海溫高于陸溫。

③大氣因素:氣壓帶、風帶、天氣系統(tǒng)(鋒面、氣旋等)。

④地形因素:一般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大約下降0.6℃。(垂直規(guī)律)

⑤洋流因素: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⑥人為因素: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等。

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

(1)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降水。主要形式是降雨。

年降水量:某地一年內(nèi)降水量之和;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多年的年降水量的平均值。

(2)降水形成的條件

①飽和大氣上升冷卻;②有凝結核一形成云霧;地形雨示意圖

③云滴增大變成冰晶、水滴。

(3)降雨的形式:地形雨、對流雨、臺風雨、鋒面雨。

2、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

①緯度因素: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②海陸因素:中緯度沿海地區(qū)降水多,內(nèi)陸地區(qū)降水少;

③地形因素: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④洋流因素:暖流經(jīng)過增溫增濕,寒流經(jīng)過減溫減濕;

⑤大氣因素:南、北回歸線兩側(cè),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⑥人為因素:圍湖造田、人工降雨等。

(2)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

①全年多雨型:赤道附近地區(qū);

②全年少雨型:干旱地區(qū)、兩極地區(qū);

③常年濕潤型:南北緯40~60。之間大陸西岸;

④夏季多雨型:南北緯20~55。之間大陸東岸;

⑤冬季多雨型:南北緯30~40。之間大陸西岸。

第三節(jié)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

一、理想大陸氣候分布模式圖

大氣環(huán)流大洋東側(cè)大陸西部大陸中部大陸東部大洋西網(wǎng)大林環(huán)流

9o09o0

極地高壓帶冰原氣候極地高

壓帶

,

/極地東風妝7oO苔原”候7o01極地

曖7

O/東風帶,

流I

6o£帶大陸性氣候f副極地

副極地低

-----低壓帶

溫帶海5OO

/西風帶/

4o0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溫帶季風

代候350

地中海氣候性勺候季風

0亞熱帶季風和

副熱帶高壓格13o

*季風性濕潤勺環(huán)流

寒2o0熱帶沙漠氣候候,25O

/信風帶/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1o010。

赤道低

赤道低壓帶O熱帶雨林氣候。

O0壓帶

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特點

熱量帶氣候類型氣候成因*氣候特點分布地區(qū)典型地域

亞馬孫河流域

赤道低壓帶控制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南北緯10。之間剛果河流域

盛行上升氣流

印度尼西亞

赤道低壓帶和全年高溫南北緯10。?回非洲中部

執(zhí)熱帶草原氣候

/\\\信風帶交替控制分干濕兩季歸線之間南美巴西

-I-H-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全年氣溫高南北緯10。?回中南半島

熱帶季風氣候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分旱雨兩季歸線間大陸東岸印度半島

撒哈拉沙漠

副熱帶高壓帶南北回歸線附近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阿拉伯半島

或信風帶控制大陸內(nèi)部和西岸

澳大利亞中西部

冬季溫和少雨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北緯25。?35。之我國秦嶺一淮河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間的大陸東岸以南地區(qū)

(雨熱同期)

亞與亞熱帶季風

執(zhí)氣候類似,但南北緯25。?35。美國東南部

亞熱帶濕潤氣候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H+-

市冬夏溫差較小之間的大陸東岸巴西東南部

降水分布均勻

冬季溫和多雨

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南北緯30。?40。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地中海沿岸

西風帶交替控制之間的大陸西岸

(雨熱不同期)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冬季寒冷干燥北緯35。?55。之我國華北、東北

溫帶季風氣候

冬夏季風交替控制夏季高溫多雨間的大陸東岸日本和朝鮮半島

znn終年受大陸氣團冬寒夏熱南北緯40°~60°亞歐大陸和北美

-H4-溫帶大陸性氣候

市控制干旱少雨之間的大陸內(nèi)部大陸的內(nèi)陸地區(qū)

南北緯40°~60°

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受西風帶控制全年溫和多雨歐洲西部

之間的大陸西岸

亞寒帶針葉林受極地大陸或海洋冬季寒冷漫長

寒北緯50°~65°中西伯利亞

-H4-氣候氣團控制夏季溫暖短促

受極地氣團或冰洋長冬無夏北半球極地附近亞歐大陸和北美

苔原氣候

寒氣團控制降水少的沿海大陸的北部邊緣

-H+

市全年酷寒南北半球極地附南極大陸

冰原氣候受冰洋氣團控制

降水少近內(nèi)陸格陵蘭島

地勢高景觀垂直變化高大的山地青藏高原

高原山地氣候

地形起伏大顯著和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脈

三、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限熱帶草原氣候口熱帶沙漠氣候霞地中海氣候雙溫帶季風氣候國郡矗和冰原氣候)

四、世界各種氣候類型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和年降水量柱狀圖

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氣修

mm

m刖

阿斯旺上海

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

600降

500量

mm

15

1471010)

羅馬

五、影響氣候(氣溫、降水)的主要因素

1、緯度因素:一般來說,緯度越高,氣溫越低。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2、海陸因素:陸地吸熱快、放熱快,海洋相反。沿海降水多,內(nèi)陸降水少。

3、地形因素:海拔高,氣溫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4、洋流因素:寒流減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

5、人類活動:溫室效應、改變植被等。

6、其他因素:下墊面因素、大氣環(huán)流因素等等。

第五章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jié)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自然增長

1、人口數(shù)量:至2011年,世界人口已突破70億。

2、衡量指標

(1)自然生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2)出生率=出生人數(shù);總?cè)藬?shù)x1000%o

(3)死亡率=死亡人數(shù);總?cè)藬?shù)x1000%o

3、增長特點

(1)總趨喜:人口數(shù)量不斷增長,且增長速度不斷加快。

(2)人口的增長與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聯(lián)系。

①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口增長速度不同,1930年前緩慢增長,1930年后快速增長。

②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人口增長速度不同,發(fā)達國家緩慢增長,發(fā)展中國家快速增長。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1):義: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shù)。

(2)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數(shù)+面積單位:人/平方千米

(3)意義:表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分布概況:不均勻

(1)人口稠密區(qū):北半球、氣候溫暖適宜的中緯度、近海、平原地區(qū)。

①亞洲東部:包括我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等;原因:自然條件優(yōu)越,

②亞洲南部: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東部等;農(nóng)業(yè)發(fā)展歷史悠久

③歐洲: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4心、

④北美東部:美國東部、加拿大東南部。j原因:工業(yè)發(fā)展較早,工業(yè)發(fā)達

(2)人口稀疏區(qū):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地區(qū)。

①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②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qū),如南美洲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區(qū);

③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如亞洲|、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區(qū)和南極洲|;

④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qū):如青藏高原等。

3、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因素(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水源、土壤、資源等等。

(2)人文因素:經(jīng)濟因素、社會因素(交通因素、政治因素、工農(nóng)業(yè)基礎)等等。

三、世界人口問題

1、人口急劇膨脹是當今世界人口最突出的問題。(原因: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進步,死亡率下降)

當前人口增長過快主要出現(xiàn)在發(fā)展中國家。

(1)人類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嚴重威脅。

(2)經(jīng)濟上貧富差距擴大,貧窮和饑餓增加。

(3)造成許多社會問題。(犯罪、教育、醫(yī)療、交通、資源、居住、就業(yè)等)

2、城市化問題:鄉(xiāng)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鎮(zhèn),使城市人口增長過快,給城市發(fā)展帶來一系列問題。積

極影響:①增加城市勞動力來源;②增加城市商品購買力,活躍城市商業(yè)。

消極影響:①給城市交通、居住帶來壓力;②增加城市就業(yè)難度;③給城市管理帶來沖擊。

3、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青壯年壓力增大、社會勞動力不足、老年人贍養(yǎng)問題等。

4、為了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必須控制人口的增長,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

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相適應,與環(huán)境、資源相協(xié)調(diào)。

第二節(jié)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人種

1、根據(jù)人類體質(zhì)特征的差異,可以將全世界居民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

(我國絕大部分人都屬于黃色人種。世界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

2、三大人種的身體特點

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

皮膚特點黃色白色黑色

頭發(fā)黑而直,發(fā)色淺、呈波

毛發(fā)特點頭發(fā)卷曲

體毛較少狀,體毛較多

眼色淺,嘴唇

面部特點面部扁平嘴唇較厚

薄,鼻狹而高

3、世界人種的分布

(1)白色人種:歐洲I、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洲I中部、南美洲東部沿海、大洋洲;

(2)黑色人種:非洲南部和中部;

⑶黃色人種: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4、人種與環(huán)境的關系:人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