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1899-2011 公共建筑節(jié)能(65%)設計標準_第1頁
DB21T 1899-2011 公共建筑節(jié)能(65%)設計標準_第2頁
DB21T 1899-2011 公共建筑節(jié)能(65%)設計標準_第3頁
DB21T 1899-2011 公共建筑節(jié)能(65%)設計標準_第4頁
DB21T 1899-2011 公共建筑節(jié)能(65%)設計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地方標準DB21/T1899-2011備案號J11895-2011公共建筑節(jié)能(65%)設計標準ofpublicbuildings2011-07-22發(fā)布2011-09-01實施遼寧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聯合發(fā)布公共建筑節(jié)能(65%)設計標準Designstandardfor(65%)energysavingofpublicbuildingsDB21/T1899-2011施行日期:2011年09月01日遼住建發(fā)[2011]41號DB21/T1899-2011,現予以發(fā)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DB4.2.5更正為:I(C)區(qū)用≤0.38取代、Ⅱ(A)區(qū)用≤0.47取代。表4.3.3注③刪掉。省建設廳《關于印發(fā)<2008年度遼寧省工程地方標準編制/修訂計劃>的通知》、(遼建[2008]78號)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公共建筑節(jié)能(65%)設計標準》空氣調節(jié)和通風節(jié)能設計、建筑照明節(jié)能設計、附錄、條文說議,請寄送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地址:沈陽市和平南大街本標準主編單位: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丹佛斯(上海)自動控制有限公司樓世竹華玉斌本標準主要審查人:白云徽賈連光王海剛王惟□張玉書郭曉朝高漢民曹輝任志生賈潔王慶輝鄭寶華劉大陽 2 2 4 5 8 8 8 9 21 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 透明幕墻的傳熱系數 附錄D建筑物內采暖和空氣調節(jié)冷、熱水管的 12TermsandSymbols 2 2 4calculationofparameters 54Architectureandbuildingthermaldesig 8 8 8 9 31SecretlySchemingAgainst 7thickness structuredecidesca 44AppendixFBuildingAreaandvolum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0.1為貫徹國家有關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法規(guī)和方針政策,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內環(huán)境,提高采暖、空調、通風和照明的用能效1.0.2本標準適用于遼寧省新建、改建和擴建的設有采暖空調系1.0.3按本標準進行的建筑節(jié)能設計,在保證室內環(huán)境參數條件下,與未采取節(jié)能措施相比,全年采暖、空調、通風和照明的總能耗率應減少65%。1.0.4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2.1.1采暖度日數(HDD18)heatingdegreedaybasedon18℃一年中,當某天室外日平均溫度低于18℃時,將低于18℃的度數乘以1天,并將此乘積累加的和。2.1.2空調度日數(CDD26)coolingdegreedaybasedon26℃一年中,當某天室外日平均溫度高于26℃時,將高于26℃的度數乘以1天,并將此乘積累加的和。2.1.3透明幕墻transparentcurta可見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內的幕墻。2.1.4可見光透射比visibletransmit透過透明材料的可見光光通量與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見光光通量之比。2.1.5建筑物體形系數(S)shapefactor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某一朝向的外窗(包括外門)洞口總面積與該朝向墻面的總面積(含門、窗洞口)之比。2.1.7參照建筑物referencebuilding采用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判斷時,作為計算圍護結構總體熱工性能的虛擬建筑。參照建筑的平面形狀、大小、建筑朝向和使用功能應與設計建筑完全一致;參照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熱工參數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2.1.8設計建筑designedbuilding在設計的需要進行節(jié)能設計判定的建筑。2.1.9圍護結構傳熱系數(K)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building在穩(wěn)態(tài)條件下,圍護結構兩側空氣溫差為1K,在單位時間2.1.10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ε)不同地區(qū)、不同朝向的圍護結構,因受太陽輻射和天空輻射影響,使得其在兩側空氣溫差同樣為1K情況下,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圍護結構的傳熱量要改變。這個改變后的傳熱量與未受太陽輻射和天空輻射影響的原有傳熱量的比值,即為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為無量綱因次??紤]了外墻存在的結構性熱橋影響后得到的傳熱系數。2.1.12瓦度值(Wk)theratioofheatandtemperature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內、外溫差為1K,單位時間內外圍護結構(含地面、地下室外墻)的有效傳熱量。2.1.13外圍護結構傳熱指標(Kw)heatindexoutsidestrainingstruc-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內、外空氣溫差1℃,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外圍護結構(含地面、地下室外墻)的有效傳熱量與建筑面積空調和通風系統輸送單位風量的風機耗功率。2.1.15耗電輸熱比(EHR)ratioofelectticityconsunmptiontotrans-在采暖室內、外計算溫度條件下,全日理論水泵輸送耗電量與全日系統供熱量的比值。無因次量。4空調冷熱水循環(huán)水泵在設計工況點的軸功率與所輸送的顯熱交換量的比值。無因次量。2.1.17名義工況制冷性能系數(COP)refrigeratingcoefficientof在名義工況下,制冷機的制冷量與其凈輸入能量之比,無因2.1.18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integratedpartlondvalue用一個單一數值表示的空調用冷水機組的部分負荷效率指標,它基于機組部分負荷時的性能系數值、按照機組在各種負荷下運行時間的加權因素,通過計算獲得,無因次量。2.1.19建筑物內區(qū)innerzoneofbuilding體量較大建筑物內部,無外圍護結構,但存在內部發(fā)熱量,需要全供冷的區(qū)域。2.2.1氣象參數Z—計算采暖天數,單位:d;t—計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單位:℃。qn—建筑物耗熱量指標,單位:W/m2;K—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單位:W/(m2·K);ε—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無因次。HER—耗電輸熱比,無因次。3室內環(huán)境節(jié)能設計計算參數3.0.1集中采暖系統室內計算溫度應符合表3.0.1-1的規(guī)定;空氣調節(jié)系統室內計算參數應符合表3.0.1-2的規(guī)定。建筑類型及房間名稱室內溫度(℃)建筑類型及房間名稱室內溫度(℃)1辦公:門廳、樓(電)梯間辦公室會議室、接待室、多功能廳走道、洗手間、公共食堂車庫56體育:比賽廳(不含體操)、練習廳休息廳運動員、教練員更衣、休息室游泳館2餐飲:餐廳、飲食、小吃、辦公室洗碗間制作間、洗手間、配餐間廚房、熱加工間干菜、飲料庫87商業(yè):營業(yè)廳(百貨、書籍)魚肉、蔬菜營業(yè)廳副食(油、鹽、雜貨)、洗手間辦公室米面貯藏百貨倉庫53影劇院門廳、走道觀眾廳、放映室、洗手間休息廳、吸煙室化妝間8旅館:大廳、接待廳客房、辦公室餐廳、會議室走道、樓(電)梯間公共浴室公共洗手間4交通民航候機廳、辦公室候車廳、售票廳公共洗手間營業(yè)大廳走道、洗手間辦公室樓(電)梯間9圖書館:大廳洗手間辦公室、閱覽室報告廳、會議室特藏、膠片、書庫6建筑類型及房間名稱室內溫度(℃)建筑類型及房間名稱室內溫度(℃)11醫(yī)院門診:10學校:診斷室、化驗室教室、實驗室、教研室放射診斷室行政辦公、閱覽室手術室、分娩室人體寫生、模特所在局部區(qū)域掛號室、藥房風雨操場消毒間、污物室、解剖室藥品室參數冬季夏季溫度(℃)一般房間高標準房間大堂、過廳室內外溫差≤10風速v(m/s)0.10≤v≤0.200.15≤v≤0.30相對濕度(%)3.0.2公共建筑主要空間的設計新風量,應符合表3.0.2的規(guī)定。表3.0.2公共建筑主要空間的設計新風量建筑類型與房間名稱新風量m3/(h·P)旅游賓館客房5星級4星級3星級餐廳、宴會廳、多功能廳4星級2星級大堂、四季廳4~5星級商業(yè)服務4~5星級美容、理發(fā)、康樂設施旅店客房1~3星級續(xù)表3.0.2建筑類型與房間名稱新風量m3/(h·P)文化娛樂影劇院、音樂廳、錄像廳游藝廳、舞廳(包括卡拉OK歌廳)酒吧、茶座、咖啡廳體育館商場(店)書店飯館(餐廳)辦公室學校教室小學初中高中醫(yī)院診斷室、化驗室放射診斷空手術室、分娩室掛號室、藥房消毒、污物、解剖室太平間、藥品室病房一般病房傳染病房兒童病房74建筑與建筑熱工設計4.1.1建筑總平面的布置和設計,應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夏季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建筑的主體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間宜避開冬季最多頻率風向(北向、北西向)和夏季最大日照朝向(西向)。4.1.2按全年圍護結構能耗量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特征,劃分為4.2.1遼寧省各市、縣建筑氣候分區(qū)應按附錄A表A.0.1和表A0.2確定;各主要城鎮(zhèn)公共建筑節(jié)能計算氣象參數應按附錄A表4.2.2建筑的體形系數應小于或等于0.40。當不能滿足本條文規(guī)4.2.3外墻與屋面的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不應低于冬季室內空4.2.4建筑每個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不應大于0.70。當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小于0.40時,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見光透射比不應小于0.40。當不滿足本條文的規(guī)定時時,必須按本標準附錄B的規(guī)定權衡判斷,判定外1甲類建筑不應大于屋頂總面積的30%;2乙類建筑不應大于屋頂總面積的20%3乙類建筑超過屋頂總面積的20%時,必須按照本標準附4.2.6外窗的可開啟面積,不應小于外墻總面積(包括窗和透明幕墻面積)的12%,當外窗總面積小于外墻總面積(包括窗和透明幕墻面積)的12%時,外窗應全部可開啟。透明幕墻應具有可4.2.7建筑物主出入口的外門,應設置門斗或其他減少冷風進入的設施;高層建筑的平面設計,宜采取能控制的防止冬季煙囪效4.2.8建筑總平面布置和建筑平面設計,應合理確定冷熱源和風機房的位置,盡可能縮短冷、熱水系統和風系統的輸送距離。護結構可按下列規(guī)定執(zhí)行:外墻的熱阻應R≥1.80(m2·K)/W,地4.3.1甲類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和其他熱工指標應符合表4.3.1-1、4.3.1-2的規(guī)定。如果其中有一項不符合標準規(guī)定,必透明部分與屋面總面積之比MⅡ(A)區(qū)傳熱系數W/(m2·K)傳熱系數W/(m2·K)透明部分非透明部分M≤0.200.20<M≤0.25≤2.100.25<M≤0.30注:(1)M——屋頂透明部分(窗)的面積與屋面總面積之比;(2)嚴寒I(C)區(qū)屋頂透明部分遮陽系數SC,因不設遮陽,故無要求。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東、南、西向)(東、南、西向)單一朝向外窗M≤0.20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注:1M為窗墻面積比;2有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外遮陽的遮陽系數;無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外遮陽的遮陽系數計算方法詳見附錄C;3外墻的傳熱系數為包括結構性熱橋在內的平均傳熱系數Km;4北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的遮陽系數SC值不限制。須按照本標準附錄B的規(guī)定權衡判斷,判定外圍護結構總體熱外窗(包括透明幕墻)體形系數S≤0.30傳熱系數(東、南、西)(東、南、西單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M≤0.2不限制不限制0.2<M≤0.3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不限制0.4<M≤0.50.5<M≤0.7屋頂透明部分外窗(包括透明幕墻)體形系數傳熱系數(東、南、西)(東、南、西)單一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M≤0.2不限制不限制0.2<M≤0.3不限制不限制0.4<M≤0.50.5<M≤0.7注:1S—體型系數,M-窗墻面積比;2有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外遮陽的遮陽系數;無外遮陽時,遮陽系數=玻璃的遮陽系數;外遮陽的遮陽系數計算方法詳附錄C;3北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墻)的遮陽系數SC值不限制。表4.3.2—2乙類建筑其他圍護結構傳熱系數限值屋面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間的隔墻或樓板注:外墻的傳熱系數為包括結構性熱橋在內的平均傳熱系數Ki氣候區(qū)屬部位熱阻R(m2·K/W)地面:周邊地面(距外墻內表面2m以內地面)非周邊地面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部分)地面:周邊地面(距外墻內表面2m以內地面)非周邊地面地下室外墻(與土壤接觸部分)②地下室外墻熱阻——與室外土壤接觸的墻體各層材料熱阻之和。③地下室內采暖設計溫度t2透明幕墻(包括屋頂透明部分)的氣密性能不應低于性能不應低于3級。5節(jié)能設計判定定,當圍護結構的性能指標符合表4.3.1-1、4.3.1-2或表6采暖、空氣調節(jié)和通風節(jié)能設計6.1.1施工圖設計階段,必須以房間或區(qū)域為單位進行熱負荷和逐項逐時的冷負荷計算,作為選擇末端設備、確定管道直徑、選擇冷熱源設備的基本依據。在施工圖設計說明中應標注建筑物的冷、熱負荷指標。6.1.2嚴寒地區(qū)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空氣調節(jié)系統進行冬季采暖。冬季宜設熱水集中采暖系統,空調系統可以用于輔助供熱。對于寒冷地區(qū),應根據建筑等級、采暖期天數、能源消耗量和運行費用等因素,經技術經濟綜合分析比較后確定是否另設置熱水6.1.3集中采暖系統室內設計計算溫度取值,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集中采暖系統室內設計計算溫度,不宜高于表3.0.1-1的數值;采用低溫輻射采暖系統時采暖室內設計溫度應降低2℃2空調系統室內設計計算參數,不宜高于表3.0.1-2的規(guī)定。1采用區(qū)域性冷源和熱源時,在每棟公共建筑的冷源和熱源入口處,應設置冷量和熱量計量裝置;2冷、熱源站房總管上應設置總冷、熱量計量裝置。3公共建筑內部歸屬不同使用單位的各部分,應分別設置冷量和熱量計量裝置。6.2.2公共建筑內的高大空間,如大堂、候車、候機、展廳等處,宜采用輻射采暖方式,或用輻射采暖方式作為補充。1集中采暖系統應能保證進行分室(區(qū))進行自動室溫調2嚴格進行水力平衡計算,并正確使用水力平衡裝置,使并聯環(huán)路之間(不包括共同段)的壓力損失相對差額不大于3采用垂直雙管式系統時,應采取帶有阻力可以預調的閥門裝置防止重力作用水頭引起的垂直水力失調。1根據房間采暖熱負荷和散熱器生產廠家提供的技術資料2應從房間采暖熱負荷中,扣除室內明裝管道的散熱量;3散熱器的散熱面積還應滿足室溫調節(jié)需求及供熱運行調6.2.6公共建筑集中熱水采暖系統的每組(或每個房間)散熱器或輻射采暖地板每個環(huán)路,應配置與系統特性相適應的、調節(jié)性6.2.7集中熱水供熱系統熱水循環(huán)水泵的耗電輸熱比(EHR)應式中N—水泵在設計工況點的軸功率,W;η.—考慮電機和傳動部分的效率,%;當采用直聯方式時,η=0.85;當采用聯軸器連接方式時,η=0.83;2工程設計中可采用設計工況下的指標,按下式計算耗電H—水泵設計工況點的揚程,m;△—設計供回水溫度差℃,按照設計要求選??;η—水泵設計工況點的水泵效率,%;3耗電輸熱比(EHR)應符合下式規(guī)定的限值要求:式中∑L—室外供熱管線總長度(包括全供、回水管),m;α-包括局部阻力因素在內的沿程比壓降,按表6.2.7取值。2L(m)0.0115500~<10000.00920.00692在建筑供熱區(qū)域內的采暖供熱管道保溫厚度亦可按本標準附錄D的規(guī)定選用。6.3.1使用時間、溫度、濕度等要求不同的空調區(qū)域不應劃分在同一個空調風系統中,并應設置集中或分區(qū)、分室自動室溫控制度控制的空氣調節(jié)區(qū),其空調系統宜采用全空氣調節(jié)系統,不宜6.3.3設計全空氣空氣調節(jié)系統并當功能上無特殊要求時,應采6.3.4公共建筑規(guī)模較大,空調負荷存在明顯內、外分區(qū)特征1應根據室內進深、分隔、朝向、樓層以及圍護結構特點3對于有較大內區(qū),且常年有穩(wěn)定的大量余熱的辦公、商1同一個空調風系統中,各空調區(qū)的冷、熱負荷差異和變6.3.7設計變風量全空氣空調系統時,其空氣處理機組的風機宜采用變頻調速等節(jié)能運行方式。在設計文件中應標明每個變風量末端裝置的最小送風量??刂?。即根據室內空氣CO?濃度檢測值增加或減少新風量,使6.3.9空調、通風系統在冬季和過渡季應最大限度地采用新風冷源。室內、外條件允許時,采用夜間通風方法降低晝間空調能6.3.10當采用人工冷、熱源對空氣調節(jié)系統進行預熱或預冷運6.3.11設計風機盤管系統加新風系統時,新風宜直接送入各空6.3.12建筑頂層、或者吊頂上部存在較大發(fā)熱量、或者吊頂空6.3.13空調風系統不應設計土建風道作為空調系統的送風道和已經進行過冷、熱處理的新風送風道。不得已而使用土建風道1除空氣處理過程中需要采用噴水濕處理或水蓄冷等情況2只要求按季節(jié)進行供冷和供熱轉換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應4系統較小或各環(huán)路負荷特性或壓力損失相差不大時,宜5系統較大、阻力較高、各環(huán)路負荷特性或壓力損失相差8選擇兩管制空調冷、熱水系統的循環(huán)水泵時,應滿足冬9應合理劃分和均勻布置環(huán)路和水力平衡計算,并在計算1具有過濾、緩蝕、阻垢、滅菌、滅藻等水處理功能。滿處理過程計算確定??諝庹{節(jié)系統采用上送風氣流組織形式1送風高度小于或等于5m時,送風溫差不宜小于5℃;2送風高度大于5m時,送風溫差不宜小于10℃;3采用置換通風方式時,不受限制。6.3.17建筑空間高度H≥10m、且體積V>10000m3時,宜采6.3.18有條件時,空氣調節(jié)送風宜采用通風效率高、空氣齡短6.3.19除特殊情況外,在同一個空氣處理系統中,不應同時有加熱和冷卻過程2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Ws),應按下式計算:式中Ws—單位風量的功耗,W/(m3/h);4風機的單位風量耗功率Ws不應大于表6.3.20中的數值。表6.3.20風機的最大單位風量耗功率WsW/(m3/h)系統形式辦公建筑商業(yè)、旅館建筑粗效過濾粗、中效過濾粗效過濾粗、中效過濾冷熱盤管合用的定風量系統冷熱盤管分設的定風量系統冷熱盤管合用的變風量系統冷熱盤管分設的變風量系統普通機械通風系統6.3.21空調水系統循環(huán)水泵的輸送能效比(ER)應按下式計算,ER=0.002342H/△Tη(6.3.式中H—水泵設計工況點的揚程,m;△T—設計供回水溫度差℃;表6.3.21空調冷熱水系統的最大輸送能效比(ER)管道類型空調冷水系統四管制的熱水系統注:兩管制冷、熱水管道系統中的耗電輸熱比(EHR)限值采用6.2.7規(guī)定。6.3.22應通過水力計算,確定合理的采暖、空調冷熱水循環(huán)泵1單熱管道應采用經濟厚度法計算,必要時也可按允許表2單冷管道應按防結露方法計算,再按經濟厚度法核算,3冷熱合用管道,應分別按冷管道與熱管道的計算方法計4空調區(qū)域內空調冷、熱水管道絕熱層厚度亦可按本標準附錄D的規(guī)定選用;5非空調區(qū)域內空調冷、熱水管道絕熱層厚度可按推薦厚風管類型熱阻R(m2·K/W)一般空調風管低溫空調風管2自然通風不能滿足室內空間的通風換氣要求時,應設置3盡量利用通風消除室內余熱、濕,以縮短需要冷卻處理4優(yōu)化通風氣流組織,提高通風系統效率,應優(yōu)先采用局5體育場比賽大廳等人員密集的高大空間,宜具備全面使1嚴寒地區(qū)門斗、門廳空間設置熱風幕等局部供熱設施改3控制中庭等高大空間溫度梯度,減少“煙囪效應”造成6.4.3設有集中新風和排風系統的建筑,宜設置排風熱回收裝1排風熱回收裝置(全熱和顯熱)的額定熱回收效率不應低于60%;2新風和排風熱回收傳熱溫差不小于8℃,或根據技術經濟3新風和排風熱回收裝置的選擇應滿足新風處理的衛(wèi)生要6.4.4有人員長期停留且不設置集中新風、排風系統的空調區(qū)(房間),宜在各空調區(qū)(房間)分別安裝帶熱回收功能的雙向換226.4.5風系統應通過計算進行管路設計及設備參數選擇。風管路1粗效過濾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50Pa(粒徑大于或等于5.0μm,效率:80%>E≥20%);終阻力小于或等于100Pa;2中效過濾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80Pa(粒徑大于或等于1.0μm,效率:70%>E≥20%);終阻力小于或等于160Pa;6.5.1空調與采暖系統的熱、冷源宜采用集中設置的冷(熱)水機組或供熱、換熱設備。機組或設備的選擇應根據建筑規(guī)模、使用特征,結合當地能源結構及其價格政策、環(huán)保規(guī)定等按下列原1具有城市、區(qū)域供熱或工廠余熱時,宜作為采暖或空調3具有充足的天然氣供應的地區(qū),宜推廣應用分布式熱電冷聯供和燃氣空調技術,實現電力和天然氣的削峰填谷,提高能4具有多種能源(熱、電、燃氣等)的地區(qū),宜采用復合5有條件時應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熱技術。如太6.5.2除了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外,不得采用電熱鍋爐、電熱水器2以供冷為主、采暖負荷極小且無法利用熱泵提供熱源的3無集中供熱與燃氣源,用煤、油等燃料受到環(huán)保或消防4夜間可利用低谷電進行蓄熱、且蓄熱式電鍋爐不在日間6內、外區(qū)合一的變風量系統中需要對局部外區(qū)進行加熱6.5.3鍋爐的額定熱效率,不應低于表6.5.3中的規(guī)定值;鍋爐類型額定熱效率(%)燃煤(Ⅱ類煙煤)蒸汽、熱水鍋爐燃油、燃氣蒸汽、熱水鍋爐6.5.4燃油、燃氣或燃煤鍋爐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根據建筑對熱源的多種需求和負荷變化,合理確定鍋爐臺數和單臺鍋爐容量,以確保在最大負荷和變負荷工況下盡2鍋爐臺數不宜少于2臺,當中、小型建筑設置1臺鍋爐能滿足熱負荷和檢修需要時,可設1臺;6.5.5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性能系數(COP)不應低于表6.5.5的規(guī)定值;額定制冷量(kW)水冷活塞式/渦旋式528~1163螺桿式528~1163離心式528~1163活塞式/渦旋式風冷或蒸發(fā)冷卻螺桿式6.5.6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的綜合部分性能系數(IPLV)額定制冷量(kW)綜合部分負荷性能系數IPLV(W/W)水冷螺桿式528~11634.474.81離心式528~11634.494.88注:IPLV值是基于單臺主機運行工況。6.5.7水冷式電動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的綜合部分負IPLV=2.3%×A+41.5%×B+46.1%×C+10.1%×D式中A—100%負荷時的性能系數(W/W),冷卻水進水溫B—75%負荷時的性能系數(W/W),冷卻水進水溫度26℃;C—50%負荷時的性能系數(W/W),冷卻水進水溫度23℃;D—25%負荷時的性能系數(W/W),冷卻水進水溫度19℃。6.5.8名義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電機驅動壓縮機的單元式表6.5.8單元式機組能效比能效比(W/W)風冷式不接風管接風管水冷式不接風管接風管6.5.9蒸汽、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及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應選用能量調節(jié)裝置靈敏、可靠的機型,在名機型名義工況性能參數冷(溫)水進/出口水溫度℃冷卻水進/出水溫度℃蒸汽壓單位制冷量蒸汽性能系數(W/W)制冷供熱蒸汽雙效≤1.31直燃供冷12/7≥1.10供熱出口60注:直燃機的性能系數為:制冷量(供熱量)/[加熱源消耗量(以低位熱值計)+電力消耗量(折算成一次能)]。6.5.11冷水(熱泵)機組的單臺容量及臺數的選擇,應能適應荷大于528kW時不宜少于2臺。1地下水源換熱系統應以水資源勘察為依據,并在設計文2地下水源換熱循環(huán)系統采用需求側控制,按照熱泵負荷1當地實施峰谷平電價政策,電力部門鼓勵采用移峰填谷2蓄冰系統設計應以空調動態(tài)設計負荷計算為依據,實現3采用自動控制系統,根據空調負荷預測合理控制蓄冰、6.5.14采用蒸汽為熱源,經技術經濟比較合理時應回收用汽設6.5.15在冬季或過渡季存在一定量供冷需求的建筑,經技術經濟分析合理時,宜利用冷卻塔提供空調冷水。6.5.16當冷卻塔與冷卻循環(huán)泵的高差大于10m時,不應采用在冷卻水循環(huán)泵處設置低位開式冷卻水箱的冷卻水循環(huán)系統。6.6.1集中采暖、空調與通風系統,應進行監(jiān)測與控制。其內容包括參數檢測、參數與設備狀態(tài)顯示、自動調節(jié)與控制、工況自動轉換、能量計量以及中央監(jiān)控與管理等。具體內容應根據建筑功能相關標準系統類型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6.6.2甲類建筑空調、通風和冷、熱源系統的設備,宜設置中央監(jiān)測控制系統。并與樓宇自控系統聯接。6.6.3間歇運行的空氣調節(jié)系統,宜設置自動啟??刂蒲b置;控制裝置應具備按預定時間進行最優(yōu)啟停的功能。6.6.4設集中空氣調節(jié)系統的公共建筑,根據計量需求分設樓層、室內區(qū)域、用戶和室的冷、熱量計量裝置;建筑群的每幢公共建筑及其熱、冷源站房,應設熱、冷量計量裝置。6.6.5冷、熱源系統的控制,應滿足以下節(jié)能配置要求:1對系統的冷、熱量的瞬時值和累計值進行監(jiān)測。冷水機組優(yōu)先采用由冷量優(yōu)化控制運行臺數的控制方式;2冷、熱源設備主機、換熱器、水泵、冷卻塔等設備連鎖3對供、回水溫度及流量進行控制及監(jiān)測;4對設備運行狀態(tài)進行監(jiān)測及故障報警;5集中采暖系統的熱源,應采用根據室外氣象條件自動調節(jié)供水溫度的裝置;6循環(huán)水系統水質控制。6.6.6總裝機容量較大、數量較多的大型工程熱、冷源機房,應采用機組群控制方式,通過優(yōu)化組合確定設備運行臺數,達到系統整體運行節(jié)能目的。261采用二次泵系統的空調水系統,其負荷側二次循環(huán)水泵;2采用熱交換器間接供熱、供冷循環(huán)水系統,負荷側的二6.6.8風機盤管加新風空調系統,應采用房間溫控器與水流通斷相結合的控制方式。1冷水機組運行時,冷卻水最低回水溫度的控制;2冷卻塔風機的運行臺數控制和風機調速控制;3采用冷卻塔"免費"供應冷凍水時的供水溫度控制及防6.6.10空調風系統(包括空調機組的控制)應滿足下列基本控2采用定風量全空氣空調系統時,宜采用變新風比焓值控3采用變風量系統時,風機宜采用變速控制方式;4設備運行狀態(tài)的監(jiān)測及故障報警;6過濾器的超壓報警或顯示。1采用可調新風比運行的系統,宜根據室內、外焓值的比較,實現增大新風比或新風量控制;2在人員密度相對較大且變化較大的房間,宜采用新風需求控制。根據CO?濃度檢測值,實現最小新風量比或最小新風量控制。6.6.12地下停車庫的通風系統,應根據使用情況(臺數)對通風機設置定時啟??刂?,或根據車庫內的CO濃度進行自動運行控制。277建筑照明節(jié)能設計7.1.1辦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應大于表7.1.1的規(guī)定。當房間或場所的照明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規(guī)定時,其照明功率密度值應表7.1.1辦公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房間或場所照明功率密度(W/m2)對應照度值(Lx)現行值目標值普通辦公室9高檔辦公室、設計室會議室9營業(yè)廳文件整理、復印、發(fā)行室9檔案室877.1.2商業(yè)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應大于表7.1.2的規(guī)定。當房間或場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規(guī)定時,其照明功率密度值應按比例提高或折減。表7.1.2商業(yè)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房間或場所照明功率密度(W/m2)對應照度值(Lx)現行值目標值一般商業(yè)營業(yè)廳高檔商業(yè)營業(yè)廳一般超市營業(yè)廳高檔商業(yè)營業(yè)廳7.1.3旅館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應大于表7.1.3的規(guī)定。當房間或場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規(guī)定時,其照明功率密度值應表7.1.3旅館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房間或場所照明功率密度(W/m2)對應照度值(Lx)現行值目標值客房中餐廳多功能廳客房層走廊54門廳7.1.4醫(yī)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應大于表7.1.4的規(guī)定。當房間或場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規(guī)定時,其照明功率密度值應按比例提高或折減。表7.1.4醫(yī)院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房間或場所照明功率密度(W/m2)對應照度值(Lx)現行值目標值治療室、診室9化驗室手術室候診室、掛號廳87病房65護士站9藥房重癥監(jiān)護室97.1.5學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不應大于表7.1.5的規(guī)定。當房間或場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規(guī)定時,其照明功率密度值應按比例提高或折減。表7.1.5學校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房間或場所照明功率密度(W/m2)對應照度值(Lx)現行值目標值教室、閱覽室9實驗室9美術教室多媒體教室97.1.6設裝飾性燈具場所,可將實際采用的裝飾性燈具總功率的50%計入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計算。7.1.7設有重點照明的商店營業(yè)廳,該樓層營業(yè)廳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每平方米可增加5W。7.2.1房間的采光系數或采光窗地面積比應符合《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的規(guī)定。7.2.2有條件時,宜隨室外天然光的變化自動調節(jié)人工照明照7.2.3有條件時,宜利用各種導光和反光裝置將天然光引入室內7.2.4有條件時,宜利用太陽能作為照明能源。30附錄A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氣象參數氣候分區(qū)分區(qū)依據嚴寒地區(qū)(I區(qū))A.0.2遼寧省主要城鎮(zhèn)公共建筑節(jié)能計算氣象參數應按表A.0.2城市氣候區(qū)屬HDD18度日CDD26度日計算采暖期天(d)室外平均溫度室外平均相對濕度沈陽-4.5新民-4.3遼中-4.1康平4125-4.8法庫4150-4.9鐵嶺4018-5.0鐵嶺縣4018-4.9鐵法4018-4.8昌圖4125-5.5開原4220-5.6西豐47686-7.2撫順4148-5.5撫順縣4148-5.6清原45988-6.3新賓48793-6.6桓仁41205-4.9整墓整墓續(xù)表A.0.2城市氣候區(qū)屬HDD18度日CDD26度日計算采暖期天(d)室外平均溫度室外平均相對濕度本溪4046-4.4本溪縣4013-5.2阜新4022-4.6阜新縣4022-4.5彰武4131-4.9遼陽-3.9遼陽縣-3.9燈塔市-4.1盤錦-3.4盤山-3.2大洼-3.1鞍山-3.0海城-3.5岫巖-3.7臺安-3.7營口-2.9大石橋-3.1熊岳-2.9蓋州-2.6錦州-2.5凌海-2.6義縣-4.1北鎮(zhèn)-3.7黑山-3.9葫蘆島-2.4興城-2.3綏中-2.4建昌-3.5朝陽-3.1朝陽縣-3.1凌源-3.3續(xù)表A.0.2城市氣候區(qū)屬HDD18度日CDD26度日計算采暖期天(d)室外平均溫度室外平均相對濕度喀左-3.5建平-3.8北票-3.5丹東6-2.2東港5-2.2鳳城-3.5寬甸40954-4.1大連旅順長海5-0.2金州-0.5莊河8-2.0普蘭店7-1.7瓦房店-1.9注:根據遼寧省氣象局的1979~2008年30年55個氣象臺所數據資料整理。B.0.2瓦度值,B.0.2瓦度值,WK結構的瓦度值(W)、傳熱指標(K");(Kw)作為設計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瓦度值(W)、傳熱指標(Kv)結構的瓦度值(W)、傳熱指標(K");(Kw)作為設計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瓦度值(W)、傳熱指標(Kv)大于參照建筑物的瓦度值(W)、傳熱指標(Kw)時應調整窗墻式中:Wk-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瓦度值,W/K;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瓦度值式中:Wk-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瓦度值,W/K;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瓦度值(W),按式B.0.1計算。2將參照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瓦度值(W)、傳熱指標3設計建筑外圍護結構的瓦度值(W)、傳熱指標(Kn)若1計算參照建筑物在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指標條件下,1計算參照建筑物在符合本標準規(guī)定指標條件下,外圍護F—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第!個傳熱面的面積,m;F—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第!個傳熱面的面積,m;城鎮(zhèn)沈陽新民遼中法庫遼陽遼陽縣燈塔市撫順撫順縣清源新賓鐵嶺鐵嶺縣西豐鐵法開原昌圖康平本溪本溪縣桓仁阜新阜新縣彰武朝陽朝陽縣北票建平建昌凌源喀左營口大石橋蓋州熊岳大洼盤錦盤山臺安寬甸鳳城岫巖錦州葫蘆島黑山義縣綏中興城丹東東港莊河大連金州長海普蘭店瓦房店旅順屋頂非透明透明外墻南向東向北向西向外窗南向東向北向西向外門南向東向北向西向注: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的ε;值均取1。B.0.3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ε)在不同地區(qū)、或同一地區(qū)建筑該朝向建筑物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修正系數ε;按表B.0.2規(guī)定B.0.4建筑物外圍護結構傳熱指標(Kw),按式B.0.4計算。式中:Kw—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傳熱指標,W/m2·K;B.0.5非透明圍護結構主斷面的傳熱系數K與其修正系數φ的Km=φ·K(B.0.5)外墻傳熱系數限值Km外保溫夾心保溫內保溫普通窗凸窗普通窗凸窗普通窗凸窗0.50<Km≤0.550.45<Km≤0.50Km≤0.35附錄C建筑外遮陽系數計算方法和外窗、C.0.1水平遮陽板的外遮陽系數和垂直遮陽板的外遮陽系數應(C.0.1-1)(C.0.1-2)PF—遮陽板外挑系數,當計算出的PF>1時,取A—遮陽板挑出長度A(圖C.0.1);B—遮陽板根部到窗對邊距離B(圖C.0.1)氣候區(qū)遮陽裝置計算系數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寒冷Ⅱ水平遮陽-0.76--0.95-0.99-0.68-0.78-0.66-0.54-0.92垂直遮陽b-0.63-0.75-0.78-0.85-0.61-0.83-0.89-0.79注:1其他朝向的計算系數按上表中接近的朝向選?。?表中的數據為夏季平均值。數值應取水平遮陽板和垂直遮陽板的外遮陽系數的乘積。C.0.3窗口前方所設置的與窗平行的擋板(或花格)遮陽的外遮陽系數應按下式計算確定。SD=1-(1-η)(1-η*)(C.0.3)式中SD—窗口前方設置的與窗平行的擋板(或花格)等的η—擋板輪廓透光比。即窗口面積減去擋板輪廓由太陽光線投影在窗口上所產生的陰影面積后的剩余面積與窗口面積的比值。擋板各朝向的輪廓透光比,按該朝向上的4組典型太陽光線射入角,采用平行光投射方法分別計算或實驗測定,其輪廓透光比取4個透光比的平均值。典型的太陽入射角按表C.0.3-1選用;窗口朝向南東、西北1組2組3組4組1組2組3組4組1組2組3組4組太陽高度角0000太陽方位角00擋板的材質及構造透射比η*混凝土、金屬類擋板厚帆布、玻璃鋼類擋板深色玻璃、有機玻璃類擋板淺色玻璃、有機玻璃類擋板金屬或其他非透明材料制作的花格、百葉窗類構造0.15陽可轉化成為垂直遮陽加擋板遮陽,如圖C.0.4所示。圖中標注的尺寸A和B用于計算水平遮陽和垂直遮陽板的外挑系數PF,C為擋板的高度或寬度。擋板遮陽的輪廓透光比η可以近似取為1。幕墻垂直遮陽C.0.5外窗、透明幕墻和屋頂透明部分可見光透過率、遮陽系1外窗、透明幕墻、屋頂透明部分的遮陽系數SC,見表C.玻璃玻璃顏色可見光(%)太陽能(%)玻璃遮陽系數投射反射投射反射中空玻璃無色無色著色中空玻璃藍色綠色茶色灰色88熱反射中空玻璃反射顏色深綠色無色8綠色綠色96藍綠96藍綠色藍綠灰綠色綠色9藍綠現代綠色綠色藍色無色銀灰色無色輻射率≤0.25Low-E中空玻璃(在線)無色綠色8藍色8輻射率中空玻璃(離線)反射顏色無色無色綠色綠色9藍綠色綠色藍色無色淡藍色無色銀藍色無色銀灰色無色金色無色注:外窗、透明幕墻及屋頂透明部分的遮陽系數SC計算:1)有外遮陽SC=玻璃遮陽系數×(1-窗框面積比)×外遮陽系數;2)無外遮陽SC=玻璃遮陽系數×(1-窗框面積比)。2外窗、透明幕墻中空玻璃系數傳熱系數K、K,見表C.透明玻璃種類玻璃間凈距玻璃間層氣體玻璃傳熱系數Kp框材外窗、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中空玻璃6空氣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輻射率中空玻璃(在線)6空氣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9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6氬氣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透明玻璃種類玻璃間凈距mm玻璃間層氣體玻璃傳熱系數K?框材外窗、透明幕墻傳熱系數K2.輻射率Low-E中空玻璃(在線)9氬氣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輻射率中空玻璃(離線)空氣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氬氣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雙銀Low-E中空玻璃空氣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氬氣塑料鋁合金PA斷橋鋁合金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表D.0.1建筑物內空氣調節(jié)冷、熱水管的經濟絕熱厚度絕熱材料管道類型離心玻璃棉柔性泡沫橡塑公稱直徑(mm)厚度(mm)公稱直徑(mm)厚度(mm)單冷管道(管內介質溫度7℃~常溫)按防結露要求計算DN40~DN100熱或冷熱合用管道(管內介質溫度DN50~100DN70~DN150DN125~2501)絕熱材料的導熱系數λ:柔性泡沫橡塑:λ=0.03375+0.0001375tmW/(m·K);式中t-絕熱層的平均溫度(℃);2)單冷管道和柔性泡沫橡塑保冷的管道均應按防結露要求驗算。3)當采用其他絕熱材料時,應根據實際導熱系數進行修正計算。44附錄E設計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判定計算表表E.0.1-1甲類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判定表工程號工程名稱建筑面積(m2)設計建筑窗墻比窗墻比限值設計建筑屋頂透明部分與屋頂面積之比MM限值南東西北東、西、北、南圍護結構設計建筑標準限值傳熱系數限值K遮陽系數傳熱系數K遮陽系數屋頂非透明部分M≤0.20≤0.20<M≤0.25≤一0.25<M≤0.30≤一屋頂透明部分M≤0.20≤0.20<M≤0.25≤0.25<M≤0.30≤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采暖地下室外墻≤一外窗窗墻面積比≤0.20≤0.20<窗墻面積比≤0.30≤一0.30<窗墻面積比≤0.40≤0.40<窗墻面積比≤0.50≤0.50<窗墻面積比≤0.70≤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挑樓板、底層地板≤一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隔墻≤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樓板≤一注:設計建筑的傳熱系數K、遮陽系數SC,應分別小于傳熱系數限值K和遮陽系數限值SC。主持人審定人審核人表E.0.1-2乙類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判定表工程號工程名稱建筑面積(m2)建筑外表面面積(m2)建筑體積體形系數S設計建筑窗墻比單一朝向窗墻比限值設計建筑屋頂透明分與屋頂總面積之限值M東南西北圍護結構設計建筑體形系數傳熱系數K遮陽系數0.30<S≤0.40傳熱系數遮陽系數傳熱系數遮陽系數屋頂非透明部分≤≤屋頂透明部分≤≤外墻≤≤外窗窗墻面積比≤不限制≤不限制0.20<窗墻面積比≤0.30≤不限制≤不限制0.30<窗墻面積比≤0.40≤≤0.40<窗墻面積比≤0.50≤≤0.50<窗墻面積比≤0.70≤≤架空或外挑樓板、底層地板≤≤——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隔墻或樓板≤≤設計建筑的傳熱系K、遮陽系小于傳熱系數系數限值SC。主持人審定人審核人4647表E.0.1-3設計建筑建圍護結構熱傳熱指標計算表圍護結構傳熱計算圍護結構傳熱系數修正系數ε傳熱系數傳熱面積F;(m2)E;KF嚴寒區(qū)寒冷區(qū)屋頂透明部分屋頂非透明部分外墻南東西北外窗窗墻面積比≤0.2南東西北0.3<窗墻面積比≤0.3南東西北0.3<窗墻面積比≤0.4南東西北0.4<窗墻面積比≤0.5南東西北0.5<窗墻面積比≤0.7南東西北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外圍護結構傳指標K計算審定審核F.0.1建筑面積(A),應按各層外墻外包線圍成的平面面積總和計算(含半地下室的面積)。F.0.2建筑體積(V),應按與計算建筑面積所對應的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層地面所圍成的體積計算。F.0.3屋頂面積,應按支撐屋頂的外墻外包線圍成的面積計算。F.0.4外墻面積,應按不同朝向分別計算。某一朝向的外墻面積,由該朝向的外表面積減去外門、窗洞口面積構成。F.0.5外窗面積應按不同朝向分別計算,取洞口面積。F.0.6外門面積應按不同朝向分別計算,取洞口面積。F.0.7地面?zhèn)鳠崦娣e,應按周邊和非周邊分別計算。周邊地面系指由外墻內側算起向內2m范圍內的地面面積,余者為非周邊地F.0.8地板面積,應按外墻內側圍成的面積計算,并區(qū)分為接觸室外空氣的地板和不采暖地下室上部的地板。F.0.9凹凸墻面的朝向歸屬某朝向墻面有外凸部分時,如果凸出部分的長度(垂直于該朝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5m,則該凸出部分的全部外墻面積計入該朝向的外墻總面積;如果凸出部分的長度大于1.5m,則該凸出部分應按各自實際朝向計入各自朝向的外墻總面積;墻上某朝向墻面有內凹部分時,如果凹入部分的寬度(平行于該朝向的尺寸)小于5m,且凹入長度小于或等于凹入部分的寬度,則該凹入部分的全部外墻面積計入該朝向的外墻總面積。如果凹入部分的寬度(平行于該朝向的尺寸)小于5m,且凹入長度大于凹入部分的寬度,則該凹入部分的兩個側面外墻面積計入北向的外墻總面積,該凹入部分的正面外墻面積計入該朝向的外墻總面積。如果凹入部分的寬度大于或等于5m,則該凹入部分F.0.10內天井墻面的朝向歸屬內天井的高度大于等于內天井最寬邊長2倍時,內天井的全部外墻面積計入北向的外墻總面積。內天井的高度小于內天井最寬邊長的2倍時,內天井的外墻按各實際朝向計入各自朝向的外墻總面積。本標準用詞說明為便于在執(zhí)行本標準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492附錄E設計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直接判定計算表表E.0.1-1甲類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直接判定表工程號工程名稱設計建筑窗墻比窗墻比限值設計建筑屋頂透明部分與屋頂總面積之比MM限值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圍護結構設計建筑標準限值傳熱系數限值K傳熱系數K遮陽系數屋頂非透明部分屋頂透明部分M≤0.20≤0.20<M≤0.25≤0.25<M≤0.30≤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外窗窗墻面積比≤0.20≤0.20<窗墻面積比≤0.30≤0.30<窗墻面積比≤0.40≤0.40<窗墻面積比≤0.50≤0.50<窗墻面積比≤0.70≤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隔墻<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樓板≤底層周邊地面熱阻R(m2·K/W)≥底層中間地面熱阻R(m2·K/W)≥采暖地下室外墻熱阻R(m2·K/W)≥設計建筑的傳熱系K、遮陽系數SC應分別小于傳熱系數限值K和遮陽系數限值SC。主持人審定人審核人3表E.0.1-2乙類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直接判定表工程號工程號建筑面積(m2)建筑外表面積建筑體積(m3)體形系數S設計建筑窗墻比單一朝向窗墻面積比限值設計建筑屋頂透明部分與屋頂總面積之比M限值M南北東西圍護結構設計建筑體形系數傳熱系數K遮陽系數S≤0.300.30<S≤0.40傳熱系數限值遮陽系數傳熱系數限值遮陽系數屋頂非透明部分≤≤屋頂透明部分≤≤外墻(包括非透明幕墻)≤≤外窗窗墻面積比≤0.20≤≤0.20<窗墻面積比≤≤0.30<窗墻面積比≤≤0.40<窗墻面積比≤≤0.50<窗墻面積≤≤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或外挑樓板≤≤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樓板≤≤非采暖空調房間與采暖空調房間的隔墻≤≤底層地面周邊非周邊采暖地下室外墻設計建筑的傳熱系K、遮陽系數SC,應分別小于傳熱系數限值K和遮陽系數限值SC。主持人審定人審核人工程號工程名稱建筑面積(m2)窗墻面積比建筑南北為設計建筑(原型)建筑外表面積(m2)建筑體積(m3)參照建筑圍護結構傳熱量計算體形系數計算項目E設計建筑(原型)參照建筑設計建筑(調整后)KFKFKF傳熱系數限值屋頂非透明部分≤≤透明部分≤≤外墻東≤≤西南北外窗窗墻面積比≤東≤≤西南北窗墻面積比≤東≤≤西南北窗墻面積比≤東≤≤西南北窗墻面積比≤東≤≤西南北窗墻面積比≤東≤≤西南北5工程號工程名稱建筑面積(m2)窗墻面積比建筑南北東西設計建筑(原型)體形系數S參照建筑設計建筑(調整后)圍護結構傳熱量計算體形系數計算項目E設計建筑(原形)參照建筑設計建筑(調整后)0.3<SKFKFKF傳熱系數限值外門透明部分同向窗非透明部分同向墻底面接觸室外空氣的架空樓板或外挑樓板≤非采暖與采暖房間之間隔墻≤樓板≤底層地面周邊非周邊≥/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的耗熱指標K≥/1本表中各類數值由建筑專業(yè)計算。2本表對參照建筑和設計建筑外圍護結構采暖期的傳熱耗熱量是采用簡外圍護結構傳熱指標K,小于或等于參照建筑外圍護結構的傳熱指標K。3c,詳見本標準附錄B附表B.0.2。4標有“/”一欄為空格,不填數值。5A一建筑面積(m2)。工程負責計算專業(yè)審定年月日DB21/T1899-2011目次1總則 2術語 3室內環(huán)境節(jié)能設計計算參數 5節(jié)能設計的判定 7建筑照明節(jié)能設計 附錄C建筑外遮陽系數計算方法和外窗、透明幕墻的傳熱系數 1.0.1節(jié)約能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建設節(jié)約型社會的根本要求。我國建筑用能已超過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4,并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1/3以上。公共建筑用能數量巨大,浪費嚴重。因此,抓緊公共建筑節(jié)能已是當務之急。遼寧省屬北方高緯度地區(qū),主要建筑能耗是冬季采暖、通風,兼顧夏季空氣調節(jié)。嚴寒地區(qū)的建筑能耗占社會能耗的30%左右,公共建筑耗能數量巨大,存在建筑節(jié)能潛力。2005年國家正式頒布《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50189,遼寧省相繼出臺《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21/T1477,對新建或改、擴建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進行了規(guī)范。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建筑節(jié)能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公共建筑的節(jié)能還有潛力。因此,公共建筑的建筑能耗量應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度降低,達到本標準規(guī)定的熱耗指標要求。本標準在2006年發(fā)布的遼寧省地方標準《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21/T1477的基礎上進行編制,編制過程中強調了科學管理、智能監(jiān)控和提高暖通、空調系統的能效率比等實現公共建筑的節(jié)能65%目標。1.0.2本標準適用于各類公共建筑(暫不含已建的設計建筑節(jié)能率50%的建筑),包括采用和尚未采用采暖或空調的公共建筑,采暖能源包含采用煤、電、油、氣或地熱等自然能源,以及使用集中或分散供熱的熱源。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耗量,根據其所在地點的氣候條件、圍護結構及設備系統及使用情況的不同,有相當大的差別,但絕大部分都是用于采暖、通風、空調及照明用能。1.0.3各類公共建筑的節(jié)能設計,必須根據當地具體的氣候條件,2.0.1采暖度日數為遼寧地區(qū)近期(1979~2008年30年55個氣2.0.9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將原標準中的1℃改為1K,是為10%;在制冷工況下,室內計算溫度每升高1℃,能耗可減少由于新風量的大小不僅與能耗、初投資和運行費用密切相結構的傳熱系數,能明顯降低能耗,特別是采暖能耗。根據遼寧地區(qū)氣候特征,區(qū)屬為嚴寒I(C)和寒冷Ⅱ(A)區(qū),以采暖能耗為主的一般公共建筑,應是主要控制冬季的采暖能耗,適當兼顧夏季的空調能耗,而設置全年舒適型空調系統的大型公共建筑,則應該統籌衡量采暖和供冷的全年能耗。因此,本標準仍延續(xù)了原標準《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DB21/J1477的規(guī)定,從宏觀上劃分了建筑熱工特征不同的甲、乙類兩種公共4.1.2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建筑物體形系數的變化直接影響建筑采暖能耗。建筑物的體形系數大,單位建筑面積的對應外表面面積越大,傳熱損失越大。建筑物的體形系數在0.30的基礎上每增加0.01采暖能耗增加2.4~2.8%;每減少0.01采暖能耗減少2.3~3.0%。但是,體形系數的確定還與建筑造型、平面布置、采光通風等條件相關。體形系數限制規(guī)定過小,將制約建筑師的創(chuàng)造性,可能使建筑造型呆板、平面布局困難,甚至損害建筑功能。因此,應權衡利弊,兼顧不同類型的建筑造型,盡可能減少房間外圍護面積,使建筑物的體形系數不要太復雜,凹凸面不設計建筑物,如果建筑物的體形系數突破了0.40的限值,應按本標準附錄B規(guī)定,計算外圍護結構傳熱指標Kw值,進行4.2.4窗墻面積比是影響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也受建筑日照、采光、自然通風等室內環(huán)境要求的制約。窗戶的保溫隔熱性能比墻體差很多,窗墻面積比越大采暖和空調能耗也越大。因此,從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發(fā),必須限制窗墻面積比。近年來公共建筑的窗墻面積比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這是由于人們希望空間更加通透明亮、立面更加美麗、形態(tài)更為豐富。本標準把窗墻面積比的上限定為0.70,已經充分考慮了這種趨勢。建筑物的立面即使采用全玻璃幕墻,和扣除各層樓板和樓板下梁的面積,窗墻面積比一般不會超過0.70。但對于高大空間的建筑采用全玻幕墻時,甲類建筑窗墻比可能會超過0.70。透明幕墻熱工性能很差,因此,嚴格控制了大面積透明玻璃幕墻。如果希望建筑的立面有玻璃的質感,則采用非透明的玻璃幕墻。單一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小于0.40時,考慮到改善房間自然采光條件以降低照明能耗,規(guī)定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見光投射比不應小0.40。4.2.5夏季屋頂水平面太陽輻射強度最大,透明部分的面積越大能耗也越大,因此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和熱工性能,予以嚴格因公共建筑類型的多樣化和建筑功能的需要,許多公共建筑的中庭,在建筑的內區(qū)有一個通透明亮的公共空間,使建筑能耗增大了許多,既是采暖、空調也難以滿足人們所要求的舒適溫度。因此甲類建筑物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應大于屋頂總面積的30%;乙類建筑物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不應大于屋頂總面積的20%。使建筑外窗的可開啟率過低,甚至有外窗完全封閉的趨勢。甚至外窗完全封閉。春、秋季節(jié)和冬、夏季節(jié)的某些時段,開窗通風是減少空調設備的運行時間,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和提高室內熱舒適性的重要手段。外窗的可開啟面積過小,會嚴重影響建筑室內的自然通風效果。由于建筑物的窗墻面積比不同,用窗面積的百分數來衡量開口面積不太合理,故用外墻的總面積來控制。12%的外墻總面積相當于窗墻面積比為0.40時窗面積的30%。外窗的可開啟較大面積,以利于房間通風降溫。4.2.7冬季,外門的頻繁開啟造成室外冷空氣大量進入室內。建筑物層數多、室內外溫差大,熱壓作用,使室外冷空氣進入導致室內熱環(huán)境惡化,采暖能耗量增加。因此,應采取減少冷風進入的措施,設置旋轉門、外門的空間不與垂直的通道(樓電梯間)直接連通等設計措施。防止煙囪效應,是指在冬天,應防止室內的熱空氣沿垂直的大空間迅速上升,而加強對流傳熱。煙囪效應的產生在有共享中庭、豎向通風(排煙)風道、樓梯間等具有類似煙囪特征——即從底部到頂部具有通暢的流通空間的建筑物、構筑物(如水塔)中,空氣(包括煙氣)靠密度差的作用,沿著通道很快進行擴散或排出建筑物的現象,即為煙囪效應,造成熱量損失。4.2.8空調冷水系統“輸送能效比”(ER)、空調熱水系統“耗電輸熱比”(EHR)和風系統“風機的單位功風量率”(W)的限值,需依靠合理確定冷熱源和風動力機房的位置,盡可能縮短空調冷熱水系統和風機系統和風系統的輸送距離。4.3.1屋頂透明部分面積比限制值。甲類建筑由于夏季太陽輻射引起的空調能耗大,因此對窗的遮陽系數SC限值要求比較嚴格,而對屋頂、墻體傳熱系數限值較寬。據公建工程計算結果表明外墻傳熱系數從1.00降至0.40W/(m2·K),全年能耗約減少1%;遮陽系數SC值從0.70降到0.60,全年能耗約減少3.8%。計算結果表明降低遮陽系數SC值比降低墻體傳熱系數K值(夏季)更有效。4.3.2設計建筑的體形系數直接影響建筑物的耗熱量,當設計建筑的體形系數增大時,采取降低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加以彌補。4.3.3標準對地面和地下室外墻的熱阻R作出了規(guī)定。我省屬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如果建筑物地面、地下室外墻的熱阻過小,墻體的傳熱量大,且夏季,地面、墻體或墻角部位易出現結露現象。因此從節(jié)能和使用功能要求,地下室地面墻體應符合表4.3.3熱阻限值的規(guī)定。4.3.4公共建筑室內熱環(huán)境條件比較好,為了保證建筑物的節(jié)能,要求外窗、透明幕墻應具有良好的氣密性能,縫隙滲透耗熱量,約占圍護結構耗熱量的50%左右。4.4.1圍護結構的挑出構件和窗框外側四周墻體易形成熱橋,使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增大,因此,在建筑保溫構造設計中應引起足夠重視,原則上應將這些附墻挑出構件減到最少程度。門窗周邊與墻體連接固定應滿足保溫構造要求,防止門窗和墻體之間產生“熱橋”問題。全玻幕墻與墻間的縫隙填充應采用不燃的A4.4.2近年來與保溫材料和保溫工程相關的建筑火災頻發(fā),給人們敲響了建筑保溫工程防火警鐘。縱觀多起建筑外墻保溫火災特點,一是蔓延速度極快,二是燃燒隱匿。每起火災都把消防人員弄得云里霧里,不知所措。所以,外墻外保溫的防火設計必須做好“防”字的設計。選擇材料的耐火等級及系統防火設計是根本熱工況下,室內設計溫度每減1℃,能耗量減少5~10%左右;冷卻工況下,室內設計溫度每高1℃,能耗量減少8~10%左右。指數(-1≤PMV≤+1)”和“預計不滿意者的百分數(PPD≤參數冬季夏季溫度(℃)20~28風速(m/s)<0.2<0.3相對濕度(%)30~6040~65“預計平均熱感覺指數”和“預計不滿意者的百分數”這兩項指標,與風速、相對濕度、平均輻射溫度、人員的服裝熱阻和新陳代謝率等因素有關。因此,允許有一定的選擇范圍。為節(jié)省能源,針對目前公共建筑設計中采用室內設計參數標準過高的傾向,并從我國現階段實際經濟發(fā)展條件出發(fā),本標準提出了設計參數的推薦值,這些數值均在《采暖通風與空調設計規(guī)范》GB50019的規(guī)定范圍內。而且設計各環(huán)節(jié)保留的設計安全余量,在特殊需要時,有條件達到稍高的實際運行標準。6.1.4量化管理是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手段,可以檢驗冷、熱源系統的運行效率。按照冷量和熱量的用量計收供冷和采暖費,有利于提高用戶的節(jié)能意識。“歸屬不同使用單位的各部分”,在設計階段可能難以確定,故不作強制性規(guī)定。6.2.1實踐證明新建采暖系統應采用熱水采暖。熱水作為熱媒,不僅對采暖質量有明顯的提高而且便于進行節(jié)能調節(jié)。因此,明確規(guī)定應以熱水為熱媒。6.2.2高大空間采用常規(guī)散熱器對流采暖方式時,室內沿高度方向會形成較大的溫度梯度,人們活動區(qū)要達到設計溫度,需要消耗較多的熱量。采用輻射采暖,室內沿高度方向的溫度梯度較小,又由于溫度和輻射的綜合作用,既可以創(chuàng)造比較理想的舒適6.2.3本條規(guī)定是針對目前集中熱水散熱器采暖系統常見弊病提出的。系統的熱量損失和水力失調,是影響采暖系統節(jié)能的關鍵。本條規(guī)定特別強調了嚴格進行水力計算,不應僅以設置“水力平衡裝置”和“室溫自控裝置”代替系統的水力平衡計算。6.2.4散熱器暗裝在罩內時,不但散熱器的散熱量會大幅度的減少,而且由于罩內空氣溫度大大高于室內空氣溫度,從而使罩內墻體的溫差傳熱損失增加。因此應避免這種錯誤做法。實踐證明散熱器外表面涂刷非金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