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開學考試歷史第Ⅰ卷一、本卷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圖是在浙江河姆渡發(fā)現的用于捻麻紗的木、陶錠盤,制作時間約為公元前5000年。這類文物可以用來證明我國古代()A.紡織技術的起源B.制瓷技藝的高超C.原始農業(yè)的濫觴D.商品交易的活躍2.據《國語·魯語上》記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不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還更進一步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系起來,自認是黃帝族的后裔。其中商族本屬東夷族的一支,不是黃帝族的后裔。這反映了華夏先民()A.鮮明的血緣親疏色彩B.樸素的宗族宗法觀念C.久遠的文化生活交流D.共同的民族歸屬意識3.戰(zhàn)國文獻中出現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屬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荊州、東南之揚州都已覆蓋了傳統上的四夷居地?!熬胖荨钡某霈F()A.加速了統一局面的到來B.表明原有封國不復存在C.適應了尊王攘夷的需要D.是華夏文明擴展的結果4.下圖是某同學繪制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知識結構圖??瞻滋帒钊氲膬热菔牵ǎ〢.華夏族與周邊民族關系緊張B.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廣C.北方戰(zhàn)亂大量漢族士人南遷D.少數民族政權紛紛入主中原5.如圖所示的文物可以用于佐證商鞅變法的哪項措施()A.“平斗桶權衡丈尺”B.“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C.“為田開阡陌封疆”D.“明尊卑爵秩等級”6.“太上(統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覺到統治者的存在);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辈牧戏从车闹饕沃鲝埵牵ǎ〢.無為而治B.刑德并用C.小國寡民D.為政以德7.“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時期幽州負責管轄“郡、國十一,縣九十”。據此判斷“某一時期”最有可能是()A.秦代B.漢代C.宋代D.唐代8.有學者指出,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偉業(yè),到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其中,與漢武帝相關的措施是()A.建立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統一文字和貨幣B.頒布“推恩令”,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實施開明的民族政策,思想上尊道、禮佛、崇儒D.平定三藩之亂,將四書五經作為科舉考試內容9.“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毕铝羞x項中與《三字經》中的這段話所概括的歷史相符的是()A.發(fā)生了長平之戰(zhàn)、夷陵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等大戰(zhàn)B.時代特征是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C.經濟重心完成南移,城市繁榮程度“揚一益二”D.隸草行楷等書體出現,伴隨“書圣”王羲之名揚宇內10.著名學者易中天在其《中華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南北朝的歷史意義,我認為那就是:原來有的沒了,原來沒的有了。什么沒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边@說明()A.漢民族對少數民族的單向融合導致五胡的消失B.南北分野對中華文化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C.國家分裂嚴重影響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進程D.民族融合是導致民族消失的根源11.漢武帝時期,規(guī)模宏大、歌頌為主的大賦興盛;東漢中后期,以抒情為主的小賦逐漸取代鴻篇巨制的大賦。這說明()A.皇帝喜好決定漢賦興盛B.士人熱衷于頌揚國運C.漢賦的風格受時代影響D.賦僅在漢代民間流行12.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紀傳體國別史《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側重記載了曹操集團的種種事跡,以曹魏為正統。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傳奇色彩與可讀性都大大增強。到了元末明初,羅貫中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礎上,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寫成《三國演義》,思想傾向也改成了“擁劉反曹”,以劉備為正統。上述材料表明()A.明代相關史實更加豐富B.正史應與小說互相印證C.史書更能反映歷史原貌D.文學作品大多符合史實13.有學者認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主要原因是政治軍事上的需要,隋煬帝個人享樂欲望是次要原因。沒有隋煬帝,大運河還是會由別人來開鑿的。這一看法的依據是()A.北方出現民族大融合B.南北政權的分裂對峙C.江南經濟地位的上升D.西南地區(qū)經濟的沒落14.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與尚書省聯系,唐代中后期則不同,刺史主要是向當道節(jié)度觀察使請示匯報。這一變化反映了()A.皇權強化導致尚書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權利膨脹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鎮(zhèn)勢力的發(fā)展削弱了中央集權D.中央利用分權策略加強地方控制15.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說:“唐宋時期的國家體制可稱之為中央集權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腦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權力,和皇帝討論軍國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繼承等問題,并做出決定?!庇纱伺袛嘣谔扑螘r期()A.虛君實相,實行君主立憲制B.宰相成為國家的實際決策者C.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缺一不可D.皇權和相權的矛盾較為突出16.由于東漢后期世家豪族勢力的不斷膨脹,以往在選官制度上實行的察舉征辟制的弊端逐漸顯露。曹魏時期改為九品中正制,規(guī)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實行()A.過分重視對品行的考查B.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C.徹底解決了察舉制弊端D.觸犯了地主豪強勢力17.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政治家儒玄雙修,以儒學治國,以玄學自修;道教稱“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學造詣。這反映了當時()A.儒家思想主導地位動搖B.玄學逐漸成為統治思想C.佛道思想社會影響擴大D.思想文化領域碰撞交融18.唐朝租庸調制規(guī)定男子除租、調外,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兩稅法規(guī)定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這一變化反映了()A.國家廢除了長期以來的人丁稅B.國家對農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實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農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結果19.“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苦痛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時代?!毕铝形膶W藝術成就彰顯了這一時代特征的是()A.京劇藝術形成,形成象征虛擬的傳統B.書法注重追求個性,繪畫突出山水C.文學風格各異,有建安文學田園詩等D.小說著眼民風世情反綱常之道而倡20.唐朝時,胡餅、阿月渾子、波斯棗、胡芹等“胡食”曾十分流行,甚至一度出現“貴人御饌,盡供胡食”的情形。這反映了當時()A.對外交流影響社會生活B.盲目崇拜西洋風尚C.中外飲食習慣趨于一致D.文明中心不斷西遷21.1854年英國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說:“自從條約締結以來,因我們對華通商的擴展有限而感到的許多失望……屆時我們當有權要求中英條約修訂?!笨死绽露髡J為中英條約需要修訂是基于()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遭到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B.有限的通商口岸不能滿足英國更大的經濟需求C.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民眾的愚昧便利于英國入侵D.中國的資本主義生產與英國形成強有力的競爭22.百日維新期間,康有為一再提醒光緒帝對國會、議院等不可操之過急。至1901年,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屢批清政府新政未抓住“行立憲法、開設議院”的“本原”,并不斷呼吁立憲。促使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B.維新思想成為主流思想C.清王朝的統治危機加深D.清末新政重心開始轉移23.1905年至武昌起義期間,孫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軍約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來民間秘密會社中“天運”紀年的辦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預兆”。這一做法()A.表明孫中山封建殘余思想嚴重B.是團結各反清力量的斗爭策略C.反映了三民主義思想的缺陷D.證明了“天運”紀年法的正確24.1912年,越南光復會成立,規(guī)定其宗旨為:驅除法賊,恢復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國。1927年,越南國民黨成立,規(guī)定其最后目的是“贏得民族獨立,成立共和政府,實現民族自由權,為越南資本主義發(fā)展打通道路”據此可知()A.越南革命進程與中國革命完全一致B.中越兩國結成反帝斗爭的統一戰(zhàn)線C.三民主義成為兩國革命的指導思想D.辛亥革命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25.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寫道:“整個華北地區(qū),從晉北山區(qū)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zhàn)場,戰(zhàn)斗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五個月……日軍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梁、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蔽闹兴龅臍v史事件()A.是正面戰(zhàn)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B.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C.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企圖D.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26.《全球通史》中寫道:“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這場運動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感情最強烈、最普遍的表露?!辈牧现械摹斑@場運動”指的是()A.洋務運動B.五四運動C.新文化運動D.一二·九運動27.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開創(chuàng)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一革命道路的開端是()A.中國共產黨一大的召開B.國民革命軍的北伐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D.《論持久戰(zhàn)》的發(fā)表28.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指出:“城鄉(xiāng)必須兼顧,但是黨和軍隊的工作重心必須放在城市,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边@一主張?zhí)岢龅谋尘笆牵ǎ〢.抗日戰(zhàn)爭取得完全勝利B.民主革命基本勝利C.國民黨主力部隊基本消滅D.社會主義改造完成29.1943年,中國與美、英達成協議,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在華特權,訂立新的條約;接著又與10余個西方國家廢除舊約,訂立新約。上述歷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B.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屈辱歷史結束C.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D.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30.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善于通過大眾化的標語口號來發(fā)動人民。下列口號屬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是()A.打倒列強,除軍閥B.打過長江,解放全國C.打土豪,分田地D.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1題20分,第32題20分,共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政制)達臻“文明”一途,實應歸功于西周的創(chuàng)制?!髦苷卫镲@然有濃厚的貴族色彩,而“共主”名義下的地方分權體制……與秦以后一統的君主“獨制”格局涇渭分明。因此古賢多稱周秦之間為“天下一大變局”?!跫曳丁吨袊鴼v史通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及其特點。(6分)材料二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與各諸侯國都是作為相對獨立的政治行為體并列存在,使得該時期的大一統主要體現在土地、民心層面,而秦統一六國則最終實現了制度層面的天下大一統。在此過程中,盡管歷次朝代更迭都會出現土地及民心層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隨著民族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圍從中原地區(qū)不斷向四方擴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對共主的認同上,并在最終經歷過春秋戰(zhàn)國的重重洗禮之后實現了制度層面上從統一禮儀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權體制的飛躍?!跣A《先秦中原文化區(qū)域“大一統”秩序觀及當代價值探析》(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先秦至秦朝時期“大一統”內涵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導致“大一統”內涵變化的原因。(8分)材料三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盡管采用滿漢并用的政策,但實權卻掌握在滿洲官吏手中,很大程度上誘發(fā)了漢人排斥滿族的“大漢族主義”情緒。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在中國取得一系列特權,打破清朝封建統治的“穩(wěn)定”,肆意干涉地方政務,地方要員也“扶洋自重”。隨著通商口岸的増加,國內一些持巨資的買辦、商人在地方投資設廠,使得中央政府在經濟上對地方依賴。作為封建王朝支柱的八旗軍腐朽不堪,面對地方起義,清政府不得不依靠湘軍、淮軍鎮(zhèn)壓?!R淑嫻《略析晚清中央體制變化的動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晚清中央集權走向崩潰的原因。(6分)32.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中國人民的艱辛探索從未間斷。(20分)材料一輝煌的過去和衰敗的現實之間的強烈反差,使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覺察到了這種危機。從鴉片戰(zhàn)爭前后開始,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國家的興亡,從不同的階級立場出發(fā),以各種形式展開了挽救危亡、振興中華的艱難而執(zhí)著的探索。——摘編自張洪波主編《毛澤東思想概論》(1)舉例說明1840—1912年中國社會各階級挽救危亡、振興中華的探索。(6分)(要求:選擇兩個階級各舉一例即可,所舉事例應體現不同斗爭形式)材料二1930年1月,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和發(fā)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吨袊伯a黨的九十年》(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迅速發(fā)展壯大的條件。(4分)材料三抗日戰(zhàn)爭對中華民族的復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被稱為中國復興樞紐??谷諔?zhàn)爭是近代以來中國最為徹底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取得完整的獨立主權有著決定性意義,因為戰(zhàn)爭的結果之一,是中國不僅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而且躋身在國際事務中具有充分發(fā)言權的大國行列。在不同帝國主義勢力支持下,中國各利益集團爭權奪利,造成了中國的長期分裂,極大地破壞了民族爭取獨立所需的凝聚力??谷諔?zhàn)爭的爆發(fā),改變了中國內部分裂的狀況。在政府與人民之間,在不同階級階層之間,在不同黨派之間,形成了同仇敵愾、親密合作的關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性是中國的一個顯著特征,這種不平衡性使中國現代工業(yè)幾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徹底顛覆。1937年川、滇、黔、陜、甘、湘、桂7省工廠之和僅占全國總數的6.03%,資本總數僅占全國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廠企業(yè)已經達到4524家,與戰(zhàn)前相比,工廠數增加了18倍,工人數增加了82倍,資本增加了164倍?!幾詷s維木《抗日戰(zhàn)爭與中華民族復興論》(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抗日戰(zhàn)爭成為“中國復興樞紐”的原因。(10分)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開學考試歷史參考答案一、單選題題號12345678910答案ADDBAABBBB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CDBDBCA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BDBBCCDB1.【答案】A【解析】材料中展示的是新石器時期河姆渡文化的紡織生產工具,工具操作簡單、工藝簡單,體現了紡織技術的起源,故A項正確;圖中的陶錠盤的生產工藝并不復雜,且商至漢逐漸出現從陶到瓷器的過渡,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原始手工業(yè)的生產狀況而非原始農業(yè),故C項錯誤;材料能夠反映原始手工業(yè)的生產狀況而不能展現商業(yè)交易狀況,故D項錯誤。2.【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中“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不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還更進一步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系起來”可以推斷出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都認為擁有同一祖先,即都是黃帝的后裔,這體現出華夏先民已經有了共同的民族歸屬意識,故選D項;題干中主要述及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都有共同的祖先,即黃帝,但沒有述及他們之間的血緣親疏關系,排除A項;題干內容僅是述及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都有共同的祖先,即黃帝,但是題干后半部分又述及“商族本屬東夷族的一支,不是黃帝族的后裔”說明商族與其他三個種族并不具有宗族關系,排除B項;題干內容僅是述及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都認為擁有同一祖先,沒有涉及這些種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現象,排除C項。3.【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國是通過滅六國實現統一的,故A項錯誤;材料不體現原有封國,故B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尊王攘夷是春秋時期的口號與材料中“戰(zhàn)國文獻中出現”不符,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皆屬中原”、“覆蓋了傳統上的四夷居地”得出中原華夏族的影響范圍擴大,故D項正確。4.【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和大變革時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列國紛爭和變法,經濟上,鐵農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廣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思想上,學術思想活躍,百家爭鳴,故選B項;根據所學,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族與周邊民族逐漸融合,排除A項;根據所學,北方戰(zhàn)亂大量漢族士人南遷發(fā)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少數民族政權紛紛入主中原建立政權發(fā)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5.【答案】A【解析】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商鞅方升”屬于戰(zhàn)國中期的量器.是商鞅變法中統一度量衡所規(guī)定的一升容積的標準器具,故選A項;“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是商鞅變法中推行縣制的措施,與圖片無關,排除B項;“為田開阡陌封疆”是商鞅變法中對土地制度的改革措施,不符合材料的內容,排除C項;“明尊卑爵秩等級”是商鞅變法推行軍功爵制的措施,與圖片無關,排除D項。6.【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老子的思想主張,老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故選A項;刑德并用是法家的思想主張,排除B項;小國寡民是老子的思想主張,但與材料的“自然”不相符合,排除C項;為政以德是儒家的政治思想,排除D項。7.【答案】B【解析】從材料“郡、國十一,縣九十”可知當時存在郡國并行制,漢初推行郡國并存制,選擇B項符合題意。8.【答案】B【解析】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思想大一統,故選B項;秦朝建立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統一文字和貨幣,排除A項;唐朝統治者實行的三教并行的統治政策,思想上尊道、禮佛、崇儒,排除C項;康熙帝時期.平定三藩之亂,排除D項。9.【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興高齊”反映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故選B項;長平之戰(zhàn)發(fā)生于戰(zhàn)國后期,排除A項;江南地區(qū)開發(fā)完成是在唐朝安史之亂以后,揚一益二的說法也是在唐朝后期,排除C項;隸草行楷等書體出現是在秦漢時期并非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排除D項。10.【答案】B【解析】民族融合是兩個對等的民族經過長期的共同性增長的基礎上融為一體,民族差別得以最終消失,相互融合成新的民族,漢民族對少數民族的單向融合導致五胡的消失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故A項錯誤;根據題干信息可以得出南北分野對中華文化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故B項正確;材料說的是南北分野對中華文化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不是國家分裂嚴重影響了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進程,故C項錯誤;民族融合不是導致民族消失,而是形成新的民族,故D項錯誤。11.【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漢武帝時期,大賦興盛,東漢中后期小賦取代大賦,主要是因為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東漢中后期國力衰弱,一定時期的文學藝術是對一定時期經濟政治狀況的反映,漢賦的風格受時代的影響,故選C項;漢賦興盛的決定因素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不是皇帝個人的喜好,排除A項;士人熱衷于頌揚國運不會導致漢賦的風格不同,排除B項;材料重在強調不同時期漢賦的風格差異,不能說明賦在漢代民間流行,賦僅在漢代民間流行表述有誤,排除D項。12.【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三國志》是紀傳體國別史,“側重記載了曹操集團的種種事跡”,較為客觀完整地記述了東漢末到晉初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而“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到了元末明初,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寫成《三國演義》”,說明裴松之注和《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對真實歷史有一定的增刪和改編,故選C項;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寫成,不是史實,不能說明明代相關史實更加豐富,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正史和小說的互相印證,排除B項;文學作品帶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因素和價值觀,會對歷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變,排除D項。13.【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江南經濟地位的上升,經濟重心南移,需要加強對江南的經濟控制,鞏固政治軍事統治才是開鑿大運河的真正原因,故選C項;大運河的開鑿是為了加強南北之間的經濟聯系,鞏固統一,北方出現民族大融合與史實無關,排除A項;隋煬帝時國家是統一的而非分裂對峙,排除B項;從地理位置來看,開鑿大運河和西南地區(qū)經濟的沒落無關,排除D項。14.【答案】C【解析】材料中體現唐朝前期刺史由對尚書?。ㄖ醒耄┴撠煹教瞥泻笃趯?jié)度使(地方)負責,未提及皇權強化與尚書省地位的關系,故A項錯誤;材料中刺史的變化體現出唐中后期節(jié)度使實力的增強,并未體現刺史權力增強,故B項錯誤;唐朝中后期藩鎮(zhèn)割據,節(jié)度使權力膨脹(地方權力增強)威脅中央集權,故C項正確;材料中體現的是唐朝中后期中央缺乏對地方的管控,故D項錯誤。15.【答案】D【解析】君主立憲制是近代的民主政體,與中國唐宋的專制政治體制不符,故A項錯誤;B項能體現出宰相的權力,但在君主專制體制下皇帝是國家實際決策者,故B項錯誤;題干沒有體現出中央集權的內容,故C項錯誤;在君主專制體制下皇帝是國家實際決策者,但題干體現出宰相的權力很大,可以得出題干反映的是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故D項正確。16.【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九品中正制,規(guī)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并結合所學可知,九品中正制的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派,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故選B項;察舉征辟制由地方官員舉薦,重視對品行的考察,九品中正制重視家世和門第,排除A項;“徹底解決了”這一表述過于絕對化,排除C項;九品中正制適應了地主豪強勢力的發(fā)展,排除D項。17.【答案】D【解析】玄學基本屬于道家哲學思想,題干說明魏晉時期儒道佛三教之間相互影響,出現三教并立、三教合一的發(fā)展趨勢,故選D項;材料強調儒道佛三教之間相互影響,“儒家思想主導地位動搖”只是材料的一層意思,排除A項;材料強調思想文化領域碰撞交融,“玄學逐漸成為統治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佛道思想社會影響擴大”也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C項。18.【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的兩稅法改變了租庸調制“以丁身為本”的征稅原則,“唯以資產為宗”,重視實際納稅能力,這意味著封建政府對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減弱,同時也多少改變一些負擔不均的現象,故選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稅法并沒有廢除人丁稅,只不過是改變了“以丁身為本”的征稅原則,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宋朝時期,實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排除C項;兩稅法的實行是針對安史之亂之后,國家財政危機不斷加深的情況,而并非小農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結果,排除D項。19.【答案】C【解析】魏晉時期,政治局勢混亂,這一時期的文壇既有渴望建功立業(yè)、抒發(fā)雄心壯志的建安文學,又有逃避污濁世態(tài)、鐘情于山水的田園詩,故選C項;京劇形成于清代嘉道年間,排除A項;書法追求個性,繪畫突出山水在兩宋時期較為明顯,排除B項;D項所述是明清時期小說的特點,排除D項。20.【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胡食曾十分流行”可知,材料反映了外國飲食傳入中原后,對中原人們社會生活帶來的影響,故選A項;材料只是體現胡食十分流行,不能說明盲目崇拜西洋風尚,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外國飲食習慣,胡食流行不能說明中外飲食習慣趨于一致,排除C項;文明中心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21.【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內容可知,英國外交大臣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為“對華通商的擴展有限”,即《南京條約》簽訂之后,英國商品輸入中國的數量滿足不了其國內資本家的野心,即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沒有滿足英國更大的經濟需求,故選B項;通過題干內容可知,英國外交大臣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為“對華通商的擴展有限”,即經濟方面的需求,而非軍事方面的抵抗,排除A項;通過題干內容可知,英國外交大臣失望是因為五個通商口岸沒有滿足英國商品輸出的要求,而不是中國內部的問題,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的資本主義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并沒有立即產生,到了洋務運動時期才開始出現,排除D項。22.【答案】C【解析】從材料中,康有為由原來不積極主張清政府開國會設議院,轉變?yōu)榕u清政府新政不立憲法和設議院,可知當時清政府的君主專制制度不得人心,清王朝的擁護者也要求政治變革,說明清政府的統治危機加深,故選C項;整個中國近代時期,社會主要矛盾沒有發(fā)生變化,始終是中國人民與外來侵略勢力、廣大人民群眾與本國封建勢力兩對矛盾,排除A項;《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統治的思想潮流日益高漲,故20世紀初社會主要潮流是民主革命思潮,而不是主張維護清王朝、實行君主立憲的維新思潮,排除B項;1901年清政府實行新政,主要是在經濟、軍事和教育領域改革,材料內容是康有為的思想轉變,不能體現出清末新政重心開始轉移,排除D項。23.【答案】B【解析】據材料“1905年至武昌起義期間,孫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軍約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來民間秘密會社中‘天運’紀年的辦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預兆’”,可知孫中山利用民間秘密會社組織號召反清力量,壯大革命力量,屬于當時的斗爭策略,故選B項;這一做法屬于斗爭策略,無法反映孫中山封建思想殘余,排除A項;三民主義的缺陷是沒有徹底的反帝綱領和徹底的土地綱領,排除C項;材料只是孫中山的策略,無法判斷該紀年法的正誤,排除D項。24.【答案】D【解析】1912年越南建立的革命團體的革命宗旨及革命任務、政體形式都受到了中國辛亥革命的影響,說明中國的辛亥革命促進了亞洲的覺醒,故選D項;每個國家的革命進程都是隨著本身國情發(fā)展而變化,排除A項;從題干絲毫看不出中越結成反帝斗爭的統一戰(zhàn)線,排除B項;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是驅除韃虜,反滿興漢,越南的民族主義是驅除法賊,恢復越南反對帝國主義,從越南革命實際發(fā)展了三民主義,排除C項。25.【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整個華北地區(qū),從晉北山區(qū)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zhàn)場……日軍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梁、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可知,這場戰(zhàn)役指的是百團大戰(zhàn),故選B項;正面戰(zhàn)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是臺兒莊大捷,排除A項;淞滬會戰(zhàn)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企圖,排除C項;平型關戰(zhàn)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排除D項。26.【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份還給中國時,在北京的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巴黎和會上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了日本,引發(fā)了國內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故選B項;根據所學,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掀起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是20世紀初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啟蒙運動,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根據所學,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管理軟件系統購買合同范文格式7篇
- 噸的認識(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雙手胸前傳接球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體育與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小學三年級數學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水平練習習題
- 簡易家用活動平臺施工方案
- Unit 1 Lesson 3 The Sun Is Rising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冀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 綠化給水工程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國鹽浴脫氧劑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心理評估與診斷簡介
- 無痛病房管理課件
- 五十鈴、豐田全球化研究
- 新公務員體檢表
- 地下暗挖頂管及水下作業(yè)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 讓孩子變成學習的天使——由《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書分享
- 安全風險評價風險矩陣法
- 球泡檢驗標準
- 振動分析基礎講義1
- 記賬憑證匯總表excel模板
- 鄧麗君經典歌曲30首簡譜(共33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