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家》中的覺新形象_第1頁
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家》中的覺新形象_第2頁
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家》中的覺新形象_第3頁
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家》中的覺新形象_第4頁
本科畢業(yè)論文淺析《家》中的覺新形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品贛南師范學院本 科 畢 業(yè) 論 文淺析家中的覺新形象姓 名: 報名號: 011111100425 專 業(yè): 漢語言文學 淺析家中的覺新形象摘要:高覺新是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一個主要人物,也是貫穿于激流三部曲中的一個中心人物。作為封建時代的長子形象,他既接受了封建主義的正統(tǒng)思想,飽受封建禮教的熏陶,積極維護傳統(tǒng)的封建秩序,又受過“五四”新思想和先進文化的影響,并始終對其懷著一種熱愛與向往。高覺新的性格具有多重對立的因素,這種性格的形成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五四”新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高覺新的悲劇亦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具有廣泛性的社會悲劇,他只不過是這場悲劇的犧牲品罷了。這一形象意義,主要不在

2、于其不幸的遭遇,而在于其真實地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漸漸趨向崩潰時期某些舊家庭出生的青年身上的雙重性,反映了我們民族劣根性中“忍讓,委曲求全”等特征。正確認識這一人物形象,對于我們理解整部作品的思想主題和藝術(shù)成就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覺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復(fù)雜性,性格形成的思想根源及其形象意義,分析高覺新的人物形象。家是一部家庭的歷史,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封建勢力的沒落。它無意描繪一個具體家庭的興衰變化,而是要通過高公館的崩潰揭示出整個封建社會必然滅亡的命運,使讀者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 關(guān)鍵詞:高覺新;性格復(fù)雜;思想根源;形象意義; 熏陶懦弱一、覺新的多重性格30年

3、代的中國,不少人都在原有的舊家庭接觸了一些新思想,可根深蒂固的舊意識,卻差使他們時常上演著同樣的悲劇。巴金的家是一個世代為官的大家庭,他親眼目睹了一件件慘事,讓他對這樣的家庭失望至極。后來得知長兄李堯林自殺的消息,更激起了他對這個大家庭的憤恨。老家就是一個可怕的陰影,罩在了巴金的身上。于是在探索社會和人類解放的過程中,以老家為人生思考的起點,以熟悉的老家為寫作素材,以自己身邊的人為創(chuàng)作原形,創(chuàng)作了激流三部曲。在激流中,他憤怒地控訴了舊制度,舊禮教的滅絕人性的罪惡,宣判了舊制度必然衰落敗壞以至最后崩潰的歷史命運,尖銳地批判了向舊制度,舊禮教妥協(xié)、屈從的思想“作揖哲學”和“不抵抗主義”,頌揚了“五

4、四”時代的民主“激流”一代新人的誕生。而在家中,高家的長房長孫高覺新,便成了“激流”中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一個清醒的懦夫形象。覺新,他生來相貌清秀,自小聰慧。在家里得到雙親的鐘愛,在私塾深受先生的贊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寧馨兒”。在中學里,他成績優(yōu)良,四年課程修滿畢業(yè)時又名列第一。他對化學頗感興趣,打算畢業(yè)后到上?;虮本┑挠忻髮W里繼續(xù)研究,并且想到德國留學深造。在學校中他學到了一些新思想。“五四”運動發(fā)生后,他如饑似渴地讀著報紙上的新消息,討論書報中的各種問題,信服新的理論,他應(yīng)該是一個有志氣有抱負有作為的新青年。可命運的捉弄,他生在一個封建的舊家庭中。他從小讀著“四書五經(jīng)”,受著謙

5、遜有禮的家教,長輩們且用嚴肅正經(jīng)的手段塑造著他。飽受封建禮教熏陶的高覺新,無論做什么事,潛意識里總是以這種思想為準繩。中學畢業(yè)后,他的父親讓他留在家里幫忙,他無奈地答應(yīng)了,求學之夢被無情地擊碎了。他父親死后,他平靜地把這個大家庭的擔子放在自己年輕的肩上去履行長房長孫的義務(wù),維護那個所謂的封建倫理秩序。為了維護這傳統(tǒng)的封建秩序,高覺新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他說:“我不反抗,因為我不愿反抗,我愿意做一個犧牲者。”因此無論什么事,只要是關(guān)系家族內(nèi)部的事,他都誠心誠意地去辦,以保證大家庭的長治久安和繁榮興旺。對于長輩的話,他唯命是從。他奉行的是“作揖哲學”和“不抵抗主義”,以“作揖哲學”去換取別人對自己

6、的同情,以“不抵抗主義”去吸引長輩的注意,似乎“順從”已成為他的本能。“婚姻大事該由父母做主”,于是他放棄了心愛的表妹錢梅芬,父親卻用拈鬮的方法決定他的命運,讓他去跟一個陌生的少女結(jié)婚;覺民吸取他的教訓,大膽地逃婚,他卻迫于壓力四處奔走尋找,不惜求助于覺民的戀人琴表妹,要覺民也為之屈服,以不失這個家的“體面”;爺爺生病,陳姨太請人捉鬼,覺慧不肯,是他苦苦相勸;還有他的心愛之子海兒,也因他不愿違背“一口不吃兩家藥”的結(jié)果,延誤了病情而夭折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血淚恩怨,盡管是他不愿意見到,不愿承受的,但覺新這個為舊制度所熏陶而失掉反抗性格的年輕人,為了維護那個“春也似冬,秋也似冬”的封建大家庭的秩序和

7、禮教,還是一次次甘愿充當了封建勢力的馴服工具。在繼承“家長”職務(wù)后,在艱難的“執(zhí)政”過程中,覺新也逐漸看到了封建大家庭內(nèi)部的“仇恨與斗爭”,看到了在“仁義道德”面紗下掩蓋著的腐敗和丑惡,看到了“全個禮教,全個傳統(tǒng),全個迷信”的虛偽和殘酷,也看清了“這個禽獸的世界”。受過新思想影響的他也不甘心人不人鬼不鬼地生活下去,熱切地渴望著從大家庭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因此,他也時常對自己的行動進行自我譴責,悔恨痛心。他心里有著是非愛憎的界限,同情那些受侮辱受迫害的弱者,希望他們能夠得到幸福。于是,覺新也能為弟弟們的叛逆行動盡可能提供一些方便,覺慧的離家出走,覺民與琴的最終結(jié)合,淑英的離家,他都做過努力。面對帝

8、國主義的侵略,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他深明大義,知道抗戰(zhàn)會使民族獲得新生,渴望能挺起胸膛來為國赴難,為國盡忠,但他沒法狠心把人倫中的情義斬斷,只能在“惶惑”中偷生。他活著卻如一個沒靈魂的軀殼。一方面他信服新的理論,跟兩個兄弟在一起他就是一個新青年。另一方面,他又順應(yīng)著舊的環(huán)境生活著,留給人們的是那揮之不去的懦弱、順從和人性上的悲哀、凄苦。面對著這種矛盾與痛苦,他只好承認自己是一個懦夫,一個清醒的懦夫。那么,他這種雙重復(fù)雜的性格到底如何形成的呢?二、覺新性格形成的思想根源1、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以及“長房長孫”的地位造就了他在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性格特征。眾所周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而儒

9、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導思想,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乃至整個社會生活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儒學是一個歷史的、發(fā)展的概念,在古代中國歷經(jīng)了兩千多年的演變,擁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在家庭生活方面,春秋時期的孔子就提出“孝悌”二字,作為“仁”的基礎(chǔ),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也。孟子也提出了以“明人倫”為目的教育,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而到了漢代,統(tǒng)治階級為了統(tǒng)治思想,鞏固其封建集權(quán),董仲舒提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又提出“仁、義、禮、智、信”的“五常”。這種儒學倫理成為中華民族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主體。這種文化,對從小讀著“四書五經(jīng)”長大的中國

10、知識分子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精神包袱,覺新就是背著這種包袱長大的典型代表。覺新生長在一個封建大家庭中,首先受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覺新的性格形成起了關(guān)鍵性作用,造就了他的悲劇。在這個大家庭中,凡事他不得不遵守封建傳統(tǒng)思想框定的原則,以孝為先。他總是聽從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象征的高老太爺?shù)陌才?,不管這個安排是否準確。覺新作為高家的長房長孫,從一出生就決定了他的不平凡的地位,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哀命運。為了樹立長房長孫的形象,他勢必以一個當家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大伙面前。因此,梅芬、瑞鈺、鳴鳳等親人遭受迫害,覺新從來不為他們說句話,他認為這些都是正常事。這足以證明,封建舊制度、

11、舊思想在他的腦子里已經(jīng)根深蒂固,長房長孫的責任意識,也讓他充當了封建勢力的馴服工具。正是由于他的這樣一個特殊地位,加上他所受的教育,舊意識的沉重的十字架,已經(jīng)將他的生命活力和棱角消磨殆盡,造就了他懦弱、順從的性格。2、“五四”新思潮的影響造就覺新心靈上的撞擊,使其在痛苦煎熬中迷惑徘徊。覺新所處的時代是封建社會趨于解體,封建家族走向崩潰的時代,也是反帝反封建的各種新思潮爭相涌現(xiàn)的時代。五四新文化運動就是這個思想文化轉(zhuǎn)型時代的顛覆宗法禮教的一場倫理革命,陳獨秀、魯迅等新文化運動健將紛紛對封建禮教“吃人”本性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作為制度化儒學之骨干的禮教,其以三綱之說為核心的宗法封建性倫理規(guī)范,

12、受到西方現(xiàn)代性思想觀念的全面挑戰(zhàn),而喪失了其倫理正當性。新文化運動對孔教的批判,鋒芒直指其宗法主義家庭倫理道德。而中國古典社會立基于宗法家族制度,儒教家庭倫理是一種以教悌為軸心的等級化人倫秩序。這種以父權(quán)為中心的依附性家庭倫理,以血緣關(guān)系的溫情羅網(wǎng)束縛人的個性和自由。馬克思將現(xiàn)代化歸結(jié)為由“人的依賴性”而“人的獨立性”轉(zhuǎn)型過程。追求個人的充分發(fā)展是人類的最終目的,沒有自由獨立的人格就沒有社會的進步。而儒教孝悌之說,則與個人獨立主義相違,故孔子之道不合于現(xiàn)代生活。“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提出了“個性解放”,“人格獨立”,“婚姻自由”等新的思想,在覺新受傷的心靈上引起強烈的共鳴。小說

13、中有一段很典型的描述。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fā)生了。報紙上如火如荼的記載喚醒了他的被忘卻的青春。他和他的兩個兄弟一起貪婪地讀著本地報紙上轉(zhuǎn)載的北京消息,以及后來上海、南京兩地六月初大罷市的新聞。本地報紙上又轉(zhuǎn)載了新青年和每周評論里的文章。于是他在本城唯一出售新書報的“華洋書報流通處”里買了一本最近出版的新青年,又買了兩三份每周評論,這些刊物里面一個一個的字像火星一樣點燃了他們弟兄的熱情。那些新奇的議論和熱烈的文句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壓倒了他們?nèi)齻€人,使他們并不經(jīng)過長期的思索就信服了。覺新從父親肩上接過家庭擔子的時候,就感覺有許多有形和無形的箭向他射來,也看見了這個紳士家庭充滿了仇恨和斗爭。正因

14、為他看見了封建家庭的弱點,對此有所不滿,所以他就容易接受“五四”時期的新思想,常和覺民覺慧一同讀著新書新報。覺新雖然生長在封建的舊家庭當中,受的更多的是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熏陶,但是也由于他所處的時期是新思想注入舊社會的一個特殊時期,他同時受著兩種思想體系的影響。在理論上他愿意接受西方新思潮,而在行動上卻無法擺脫舊家庭的作派,以致在專制與壓迫的面前做出妥協(xié)屈從。三、覺新形象的意義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北瘎【褪潜憩F(xiàn)人生價值被毀滅,受摧殘的藝術(shù),通過表現(xiàn)人生價值被否定來喚醒人們對否定的有價值人生的惋惜與同情。巴金的家里面就上演了一場悲劇。四川成都高公館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禮教統(tǒng)治下

15、的“四世同堂”家庭,以高老太爺這個封建禮教舊制度的代表為中心。他的話在這“君君臣臣”的家中就是“圣旨”,他說一,別人不敢說二;他要把鳴鳳送人,又有誰敢阻止呢?高老太爺用封建禮教為“緯”,以家庭舊制度為“經(jīng)”,編織了一張很大很大的網(wǎng),捕捉著有生命力的青年,使他們變成自己的傀儡、奴隸、犧牲品。高覺新就是其中最大的犧牲者。他所受的苦難可以說比其他任何人要深刻而持久:事業(yè)的選擇是由封建家長所決定的;婚姻大事是由父母作主的;為了這個家,他苦苦支撐,愿做舊社會的傀儡、奴隸、犧牲者,埋葬自己的激情;他奉行著“和氣生財”的人生哲學、“作揖主義”和“不抵抗主義”,“善良”到了逆來順受的地步,他向一切捉弄他的人微

16、笑,鞠躬,“和藹”地領(lǐng)受“訓示”;高老太爺死后,為避什么血光之災(zāi),他親手把妻子送到城外一破屋里生產(chǎn),結(jié)果妻子瑞鈺難產(chǎn)而死。他把自己在這個大家庭中僅剩的一點安慰,一點兒幸福也歸還了這個大家庭,想做奴隸而不得。覺新雖不是下人,他是大少爺,但他卻是十足的“奴隸”。剛開始時,他憤怒,他奮斗,他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shù)摹H欢鴬^斗的結(jié)果只給他招來了更多的煩惱和更多的敵人。他的斗爭毫無結(jié)果,反而會把他拖得更加疲憊。于是他選擇敷衍家人,嬸嬸們說打牌,即使很累他也陪著,為的是討他們歡心;兄弟們做錯事,他也一聲不吭地替他們受氣。為了想過幾天安靜的生活,他茍且度日,把曾經(jīng)的夢想全部拋棄。其實,在當時,作者意識到像覺新那

17、樣的人太多,覺新的形象實際就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覺新的個性性格和處世態(tài)度的形成是封建專制和封建禮教的使然,他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這一形象有其深刻的典型意義,他揭穿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道德、封建文化的極端腐朽、殘酷和虛偽。高覺新是一個受害者,同時又因為他的懦弱曾傷害了不少他最珍愛的人。他的懦弱,我們應(yīng)該意識到,這是社會所賦予他的,是長子這個特殊地位所賦予他的,他所做的只是在履行他的職責。我們應(yīng)該理解他的懦弱和無抵抗背后是藏著他怎么樣的無可奈何。封建的殘余制度所產(chǎn)生的對人的奴化作用才是我們真正應(yīng)該痛恨的,也是我們應(yīng)當思考日后如何去真正消除那些殘害人的成分!正如巴金老人家自己所

18、說:“我能夠描寫覺新,只是國為我熟悉這個人,我對他有感情。我為他花了這么多的筆墨,也無非想通過這個人來鞭撻舊制度?!庇X新的悲劇命運同時也深刻地說明,對于舊制度,妥協(xié)、調(diào)和、屈從是絕無出路的,唯有叛逆才能擁有自由和幸福。作品中覺慧叛逆了,覺民叛逆了,于是他們有了屬于自己的自由和愛情。當代詩人汪國真有一首詩嫁給幸福中有這樣一句話:“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庇X新把自己的青春和幸福輸給妥協(xié),妥協(xié)于長輩叔嬸,妥協(xié)于這個家庭,妥協(xié)使他成了沒有青春的行尸走肉。我想無論是在覺新那樣的時代里,還是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里,妥協(xié)、屈從是永遠沒有出路的,它帶給人類的只能是無止境的痛苦和失敗。所謂“物極必反”,當

19、封建舊制度這樣瘋狂地長久地統(tǒng)治著人們,而新思潮又吹醒了人們,人們勢必會渴望籠外自由的天空,新鮮的空氣,反抗是必然的。激流三部曲從一方面看是反抗封建禮教,從另一方面看卻也是為了呼喚自由,因為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和個性主義在二三十年代正大張旗鼓地盛行,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刷新中國人的思想。尤其是最后覺新的犧牲,向當時青年人敲響了警鐘。只有擁有自由,才會擁有出路。他的意義即使在現(xiàn)在的時代也沒有過時,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不能向惡勢力妥協(xié)。覺新作為一個長子,在一個價值觀念,道德理論以及社會心態(tài)發(fā)生劇烈動蕩嬗變的歷史大轉(zhuǎn)折的時代,他最后的覺醒無疑邁出了跨時代的一步。認識“覺新形象”,一方面可以使我們進一步加深對封

20、建禮教殘酷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們從這個人物形象的悲劇中獲得一些啟示。我們中國現(xiàn)在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guān)鍵時期,社會主義要持續(xù)發(fā)展,需要的是堅定不移的開拓者,需要的是不斷適應(yīng)社會變化的創(chuàng)新者,而不是諸如覺新那樣在新與舊之間猶疑的觀望者,更不是諸如覺新那樣用不抵抗主義來維持的懦弱者。“中國要想進步,要想太平,總得連根拔去雙重思想?!弊鳛樯鐣髁x現(xiàn)代化建設(shè)中的普通一分子,我們有義務(wù)肩負歷史賦予的重擔,不斷開拓新思想,努力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四、覺新的悲劇色彩覺新是個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悲劇命運的悲哀的人。覺新不是覺慧那么純粹的反抗者,畢也不是高老太爺、克安、克定那樣純粹的

21、封建衛(wèi)道士。他介于兩者之間,他既不被“爺爺”派接納,因為他內(nèi)心也有和覺慧相似的叛逆因子在跳躍;也不被弟弟們所真正理解,因為他是封建衛(wèi)道士的幫兇,他不徹底地反抗封建惡勢力。所以覺新是悲哀的,是不被人理解的,是不容于當時任何一派的。覺新不像阿q那樣愚昧麻木,他接受過五四新文化的洗禮,和弟弟們一樣清楚地認識到封建家庭制度的罪惡和必然會崩潰的結(jié)局。但他弟弟們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他本人就是這種家庭制度的產(chǎn)物長房長孫,他無法拋掉這個包袱,無法退卸掉這個包袱所帶給他的沉重責任和負擔,無法擺脫這個包袱對他的束縛和操控,他默默地自愿地接受命運的安排,甚至也做了殘害別人的幫兇。為了保住自己與家人可憐的生存權(quán)利,他怯懦地

22、妥協(xié)與退讓,不抵抗,他沒有人格,沒有自尊,沒有自我地“賴”活著。他一次次向封建惡勢力退讓,退讓的結(jié)果換來的是自己短暫的安寧,但卻是以犧牲別人(包括他所愛的人)為代價的,當然他本人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覺新是封建末世的軟弱的知識分子的代表。覺新是悲劇的。他生性敦厚、軟弱,沒有強烈的斗爭和反抗意識。但他是善良的,是充滿人情味的。一切指責、嘲諷、壓制、迫害,他都甘愿一個人承擔,也默默地一個人承受著,自我犧牲著。所以這是他的性格悲劇,正如哈姆雷特在優(yōu)柔寡斷、不堅定中造成了自己的悲劇一樣。但覺新的悲劇還有命運的成分。索??死账构P下的俄狄浦斯難逃命運對他的安排弒父娶母。覺新與他有相類似的命運悲劇。只不過俄狄

23、浦斯在命運面前做了自己的反抗和斗爭,失敗后還是淪入命運的安排。而覺新卻沒有那樣的勇氣和魄力,他隱忍地接受命運對他的安排長房長孫、孝子賢孫??v然他心有不滿、不遠,但他也不予表露,依然唯唯諾諾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履行命運交付于他的,不容推脫的職責,同時他也難以擺脫那種根深蒂固的封建倫理觀念。于情于理,他必須要堅守職責。他是封建舊家庭的殉葬者。更具悲劇色彩的是覺新是一個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悲劇人生的悲劇形象,而且他自愿、自覺地接受這樣的人生。他清楚地知道他的悲劇命運的造成者是封建禮教,是封建舊家庭制度,他也清楚地明白自己的懦弱與無能,他更清楚地了解一個事實:自己無力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自己只能成為一個犧牲

24、品。這一切他都了如指掌,所以他選擇在走向死亡的這條道路上繼續(xù)前行,孤獨地承受著滅亡的痛苦和折磨,至少他的毀滅可以換來其他人的生存。這就加重了覺新這個形象的悲劇性。五、作者對覺新的態(tài)度這部小說是作者帶著強烈的“激情”創(chuàng)作出的。對于覺新這樣一個有著不徹底的思想覺悟的又生性懦弱的青年,又有著身不由心的行為當封建禮教幫兇的雙重性格的人物,作者巴金對他的感情也是復(fù)雜的。巴金的大哥李堯枚在成都苦撐著日益破敗的老家,上養(yǎng)繼母,下養(yǎng)妻兒以及資助在外讀書的兩個弟弟,身心俱疲,還舊病纏身,巴金的大哥是個傷感的人,也接受過一點新文化,他把封建舊家庭的黑暗內(nèi)幕向弟弟披露,于是巴金“決定用他大哥的性格、事跡及其委頓的人

25、格,來揭示一個舊式大家庭的衰敗歷史”。我想這應(yīng)該是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1930年堯枚給巴金的信上有這樣幾句話:“我家的歷史很可以代表一切家族的歷史”,“希望你有余暇把他(即小說)寫成”,“并且以我家人物為主人”。堯枚當時已經(jīng)意識到寫自己的家族在社會上具有很大的典型性,他極力鼓勵弟弟寫出自家的故事??上?931年4月,堯枚以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哥的死對巴金家的創(chuàng)作絕對產(chǎn)生了影響,如果他不死,難保家不會以另一種面貌出現(xiàn)。大哥的死激起了巴金這個舊家庭以及別房長輩的仇恨,而且也中斷了巴金與這個大家庭別房親戚的最后一絲聯(lián)系。于是,他可以毫無顧忌地揭露封建舊家庭的黑暗,宣泄自己的不滿與反抗,控訴與批判

26、,用半虛半實的筆法揭露高家大院里制造的樁樁血案,塑造出高老太爺、克安、克定等一大批沒落地主的丑惡嘴臉。作者對覺新投入了很深的感情。我們知道覺新其實是以作者的大哥堯枚為原型塑造出的人物。如果說覺慧代表作者的思想,那么覺慧對覺新的評價和態(tài)度就是作者對大哥,也是對覺新的感情。小說中,覺慧用了兩個詞來歸納覺新的處世態(tài)度:“無抵抗主義”、“作揖主義”。這是對覺新最一針見血的概括,也隱含了略微的批判。覺慧對大哥有埋怨,有不解,有批判,有嘲諷,但是這些都只是一時的情緒,一時的沖動,平靜下來,他對大哥更多的更濃的感情是同情,是兄弟親情,是大哥被封建制度所吞噬的怨恨。因此,作者對覺新更多的是同情,是想通過描寫覺

27、新的悲劇,引起社會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zhì)的清醒認識和深刻反思,并喚醒社會上千千萬萬個“覺新”。相信讀完了作品,人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覺新身上投射的深情,可能巴金以前不是很理解大哥,通過家中的覺新,他對大哥肯定會有更深的理解了。覺新所處的環(huán)境,決定了他的命運和責任。他沒有因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放棄和逃避自己的職責,而義無反顧地自覺挑起了沉重的一房之主的重擔,接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制與迫害,努力維護著“家庭和平”。一個家里,有了沖突就應(yīng)該有“和事佬”,覺新就是這個協(xié)調(diào)者,為弟弟們“擋箭”,給長輩們“消氣”。這樣的人是最難做的人。因此,覺新很辛苦,很矛盾,內(nèi)心郁積了太多的苦楚。作者把覺新刻畫得栩栩如生,使

28、得我們?yōu)橛X新痛苦,為覺新矛盾,為覺新喜悅,為覺新身心俱疲。既然覺新已經(jīng)意識到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結(jié)局,但自己又無力去推翻它,只有幫助有能力反抗它,有能力推翻它的人才行。所以他幫助了家里的“叛徒”逃出“囚籠”的控制,去開拓一片新天地,開創(chuàng)不存在吃人禮教的美好新生活。至少他成功解救出了一個“叛徒”,封建制度一定會被這些“叛徒”們摧毀。他心理上有了安慰,他的自我犧牲是值得的??傊X新是個值得同情的受害者,而不是該批判的封建衛(wèi)道士。對于他,我們應(yīng)以一顆仁愛之心去理解他,關(guān)懷他。簡單的人好當,不簡單的人不好做。就像世界上,偉大的人與邪惡的人是少數(shù)的,因為他們是“不簡單”的。而平凡的人是大多數(shù)的,因為平凡

29、的人是“簡單”的。再如演員要把握好角色的內(nèi)心,平凡的角色就好把握一些,因為他們簡單;而優(yōu)秀的或邪惡的就不太容易把握,因為這樣的不簡單,他們的心理是復(fù)雜的。正如家中的各類人物,覺新的“爺爺”派與弟弟們都是比較單一化的人物,不是封建衛(wèi)道士,就是進步的叛逆青年,所以這兩類人好當。而真正難做的就覺新這類人,他非“正”(進步青年)非“邪”(封建衛(wèi)道士),又亦“正”亦“邪”。他的兩重性格,他的顧慮,他的苦衷,他的渴望,他的矛盾,他的思想斗爭等帶給他的是難,生存難,立足難。想想他的處境,絕對很艱難,他內(nèi)心所承受的,是一般人所體會不到的沉痛。他是家里最沉重,最痛苦的一個人。這是我所解讀的覺新,一個復(fù)雜而懦弱,

30、一直自我壓制,自我犧牲的又人情味十足的人物。 這部小說是作者帶著強烈的“激情”創(chuàng)作出的。對于覺新這樣一個有著不徹底的思想覺悟的又生性懦弱的青年,又有著身不由心的行為當封建禮教幫兇的雙重性格的人物,作者巴金對他的感情也是復(fù)雜的。巴金的大哥李堯枚在成都苦撐著日益破敗的老家,上養(yǎng)繼母,下養(yǎng)妻兒以及資助在外讀書的兩個弟弟,身心俱疲,還舊病纏身,巴金的大哥是個傷感的人,也接受過一點新文化,他把封建舊家庭的黑暗內(nèi)幕向弟弟披露,于是巴金“決定用他大哥的性格、事跡及其委頓的人格,來揭示一個舊式大家庭的衰敗歷史”。我想這應(yīng)該是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1930年堯枚給巴金的信上有這樣幾句話:“我家的歷史很可以代表一切家族的

31、歷史”,“希望你有余暇把他(即小說)寫成”,“并且以我家人物為主人”。堯枚當時已經(jīng)意識到寫自己的家族在社會上具有很大的典型性,他極力鼓勵弟弟寫出自家的故事??上?931年4月,堯枚以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哥的死對巴金家的創(chuàng)作絕對產(chǎn)生了影響,如果他不死,難保家不會以另一種面貌出現(xiàn)。大哥的死激起了巴金這個舊家庭以及別房長輩的仇恨,而且也中斷了巴金與這個大家庭別房親戚的最后一絲聯(lián)系。于是,他可以毫無顧忌地揭露封建舊家庭的黑暗,宣泄自己的不滿與反抗,控訴與批判,用半虛半實的筆法揭露高家大院里制造的樁樁血案,塑造出高老太爺、克安、克定等一大批沒落地主的丑惡嘴臉。作者對覺新投入了很深的感情。我們知道覺新其實是以作者的大哥堯枚為原型塑造出的人物。如果說覺慧代表作者的思想,那么覺慧對覺新的評價和態(tài)度就是作者對大哥,也是對覺新的感情。小說中,覺慧用了兩個詞來歸納覺新的處世態(tài)度:“無抵抗主義”、“作揖主義”。這是對覺新最一針見血的概括,也隱含了略微的批判。覺慧對大哥有埋怨,有不解,有批判,有嘲諷,但是這些都只是一時的情緒,一時的沖動,平靜下來,他對大哥更多的更濃的感情是同情,是兄弟親情,是大哥被封建制度所吞噬的怨恨。因此,作者對覺新更多的是同情,是想通過描寫覺新的悲劇,引起社會對封建禮教吃人本質(zhì)的清醒認識和深刻反思,并喚醒社會上千千萬萬個“覺新”。相信讀完了作品,人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