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說課稿_第1頁
登鸛雀樓說課稿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說教材登鸛雀樓是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的第 17 課,作者王之渙,詩的前兩句寫景, 后兩句抒發(fā)感想。一、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chǔ)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3、技能方面:能初步學會借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詩。三、教學準備資料書多媒體課件說教法、學法一、做必要的講解和說明。 對作者和鸛雀樓教師做一些詳細的說明, 幫助學生來理解這 首詩。二、從指導讀出停頓入手,教給學生“音斷而

2、意不斷”的方法。這樣可以快速地讀出詩 的韻律美感。三、學法隨評語等途徑滲透。 教給學生 “利用手中資料或插圖來幫助學習古詩” 的方法。 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四、自讀自悟,鼓勵質(zhì)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來使學生 從原有的基礎(chǔ)上再進一步認識和提高。五、引導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規(guī)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六、結(jié)合實際拓展延伸,突破難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來深層次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 層樓”。說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1、同學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山西永濟縣去看一座樓, 的樓閣,因為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飛來休息,所以被人們稱為“鸛雀樓” 。伸出手,和 我一起寫寫它的名字,師生齊板書

3、。 (加拼音,小字頭加“隹”字旁。 )誰來叫叫這座樓的名 字呢?(指多名學生讀)2、鸛雀樓剛剛建好的時候還不怎么有名氣。唐代時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渙的大詩人來 到這里(板出示圖片)這是一座三層書:王之渙) ,他登上這座樓作了一首詩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從此以后,這 座樓就名揚四海啦。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誰來讀讀課題。4、詩中到底寫了些什么呢?打開書,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詩吧!二、初讀古詩1、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2、(出示全文)指名讀,檢查讀詩。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他們讀的時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 得學習。學生一起學學他們,把生字再讀一讀。指名做小老師帶讀。3、老師

4、讀一讀這首詩。學生仔細聽一聽,老師的讀法有什么不同?指導:讀出節(jié)奏, 要在每行的前兩個字后面停頓!4、一起學著老師在書上標出停頓的地方,然后練習讀一讀,指名再讀,齊讀。三、精讀課文:1、常言說的好: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學生說說詩中哪些內(nèi)容是詩人登上樓閣時看 到了?哪些內(nèi)容是寫他想到的呢?2、登鸛雀樓詩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請小朋友讀讀第一句,然后看看圖想一想,再說一 說。交流:( 1)指名說。點撥: * 著山在詩句中就是“依山” 。太陽下山了,就要看不見了, 就是詩中的哪個字啊?“盡”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呢?( 2)再指名說。多美的夕陽下山圖呀!提示:“黃河入海流”我們

5、可以調(diào)過來理解 就是“黃河流入?!?。( 3)(條條江河通大江??! )詩人在樓上看著黃河水流向大海。想象著黃河水進入大海 的場面。想去看看黃河水流入大海的場面嗎?播放錄像。 (敘述:一瀉千里的黃河水,奔騰 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一直向東匯注到浩瀚無涯的大海。真是“黃河之水天 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呀?。?)看了錄像,你覺得黃河怎么樣?能用朗讀來表現(xiàn)黃河入海的雄渾的氣勢嗎? 指名讀,師評(你邊讀邊想,所以讀得好!很有氣勢! )男女比賽。(5)師邊深情地敘述邊板畫:詩人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正挨著連綿起 伏的群(西)山下沉,腳下的黃河水正滾滾地流入大海。詩人觀察的視野是多么開闊

6、呀!讓 我們再把這句話連起來好好的讀讀。 (師生齊讀! )3、看著這樣壯觀的情景,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齊讀)讀了這句,頭腦里有什 么小問號嗎?(重點:欲窮更千里目)誰能幫幫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揚,聯(lián)系上下句 理解,會學習! )故事中有些字很難知道意思,其實我們還可以借助工具書來查找答案。今 天,老師查找資料,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 (老師出示詞語意義) ?,F(xiàn)在能完整的說說這句詩 的意思嗎?自己讀讀詩,看看字意,試著說說,一會兒我們?nèi)鄟斫涣鳌?(工具書的作用真 不小,這么快就解決問題了。 )4、詩人說的再登一層, 真的是讓我們再登一層嗎?還記得 小松樹和大松樹 一課嗎? 小松樹長之所以能看

7、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呀。這就是人 們常說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板貼:登高才能望遠)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類似的詩 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 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 現(xiàn)在請你們和同座伙伴合作把把詩人登樓后看到的和想到的 連起來說說,好嗎?(看得出你們一節(jié)課都在認真聽!好樣的! )6、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古詩“登鸛雀樓” 。今天小朋友們學得真棒,老師要獎勵你們,我 給你們配樂配錄像,請你們來配音,一邊讀一邊想像詩句中的畫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動作。相信你們這次會讀得更好?,F(xiàn)在你們就是大詩人王之渙了,試試看個人讀, 齊讀。7、小朋友讀得多好呀! 讓老師更

8、喜歡這首詩了。 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誰來試試? (學 得好,記得牢?。∠蚰銈儗W習! )8、回去我們也像這樣把古詩背給家長聽,告訴他們詩意和作者,能行嗎?四、總結(jié)、延伸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鸛雀樓的名氣之大最重要 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句詩。 因為它不光用在登樓上, 經(jīng)常被別人用在學習、 工作等許多地方用 來鼓勵自己或別人呢!當我們的班長被評為?!叭脤W生”的時候,老師為了讓他不驕傲,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的榮譽,就會鼓勵他,在他的素質(zhì)報告書上寫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 層樓。采訪羅高揚: 當你跳繩比賽中取得年級第一的時候, 我們同學們也可以這樣對你說 誰來說?采訪戴銘君:

9、雖然你鋼琴已經(jīng)考過 5 級,但老師還想對你說,你猜,說什么?其他同 學也可以幫忙。2、王之渙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詩人,小時候就聰明過人。成年后,曾做過官,但被人誣告就辭去官職。游歷祖國名山大川結(jié)交文壇名人,前后達15 年之久。后又當官,業(yè)績顯著,就要高升時,不幸得病去世。但性格豪爽,他的詩寫得非常好,全唐詩中存有六首絕句。其中登鸛雀樓和涼州詞最為有名。今天,咱們就來欣賞另外一篇千古名詩 涼州詞 。這首詩又寫了什么呢, 你們可以試著用今天學習的方法, 回家后啊研究研究,下節(jié)課我們來交流, 好嗎?3、從你們的話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那不斷進取、奮發(fā)向上的決心。是呀,不管什么 人,不管做什么事, 要想

10、更上一層樓,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們更上一層樓,明天,我們就會“窮千里目” !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讀出對這首詩的新的理解、感受。(配樂)最后老師要獎勵你們,送你們一句祝福的話(示:祝小朋友身體健康,天天開心,學習更上一層樓?。┪医裉煺f課的題目是-登鸛雀樓,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 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shè)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說教材古詩登鸛雀樓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三冊的第 17 課,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上鸛雀樓后根據(jù)自己的所見有感而發(fā),寫下的一首名詩。其中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蘊含 “站得高,看得遠”的深刻哲理,成為傳誦千古 的佳句。一、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學會本

11、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2、 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chǔ)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3、技能方面:能初步學會借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 詩。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說教法: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 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zhì)教 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jié)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融入情境教學法。另外,為 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輔以錄音、圖畫、表演等

12、形式,力求使課堂教 學生動、形象、直觀。具體做法如下:一、做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幫助學生來理解這首詩。二、情景設(shè)置法一一激發(fā)感情,引起學生對古詩的興趣。三、從指導讀出停頓入手, 教給學生“音斷而意不斷”的方法。 這樣可以快速地 讀出詩的韻律美感。四、點撥法一一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展開聯(lián)想,拓展思路。說學法: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給 學生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為達到這個目的,本課設(shè)計我以學生 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為主,因而具體如下:一、隨評語等途徑滲透。 教給學生“利用插圖來幫助學習古詩”的方法。 弄懂重 點詞語的意思。二、結(jié)合實際拓展延伸,

13、突破難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來深層次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說教學過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 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一、引入新課,預(yù)定為 5 分鐘。二、初讀古詩,預(yù)定為 5 分鐘。三、精讀古詩,預(yù)定為 20 分鐘。四、整體感知,預(yù)定為 5 分鐘。五、拓展延伸,預(yù)定為 5 分鐘。第一環(huán)節(jié)一、引入新課1、給學生介紹鸛雀樓,我在黑板上畫出中國地圖輪廓及黃河流經(jīng)路線,然后點 出鸛雀樓的大致位置,并簡單介紹。(板書:鸛雀樓)告訴大家,唐代時候,有 一位名叫王之渙的大詩人來到這里, 他登上這座樓作了一首詩,記錄下自己的所 見所想。今天我們一同登上鸛雀樓欣賞美景,引出課

14、題(板書:登)登鸛雀 樓。要求大家齊讀課題。二、初讀古詩1、詩中到底寫了些什么呢?課件出示全詩,老師進行范讀,請同學們認識本課 生字。2、學生在聽老師讀詩的同時,老師的讀法有什么不同?指導:讀出節(jié)奏,要在 每行的前兩個字后面停頓,然后練習讀一讀。三、精讀課古詩:學習第一行, 白日依山盡。課件出示此句1、常言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通過讀這行詩句讓學生判斷: 太陽是即將落山還是將要升起? 學生根據(jù)語言文字的積累,從“盡”是表示盡 頭的意思,從而判斷出太陽是即將落山。從而鍛煉孩子的自學能力。在此處我準備了 3 張夕陽落山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更加形象、 生動的 理解何為“白日”。2、課

15、前制作一輪太陽,此時指名學生拿著太陽演示:太陽落山的過程。從 而讓學生明白太陽依著群山落下去的情景, 此處我在為學生點撥: 依:就是挨著, 靠著。3、反復(fù)朗誦此句,讀出太陽慢慢落下的感覺。并引導學生多美的夕陽下山 圖呀!誰能讀好句子的同時加上手勢,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學習第二行:黃河入海流。1、詩人在樓上看著黃河水流向大海。想象著黃河水匯入大海的場面。想去 看看黃河水流入大海的場面嗎?播放錄像。 (敘述:一瀉千里的黃河水,奔騰咆 哮,一直向東匯注到浩瀚無涯的大海。 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呀?。?、看了錄像,你覺得黃河怎么樣?能用朗讀來表現(xiàn)黃河入海的雄渾的 氣勢嗎?指名讀,

16、師評(根據(jù)情況,對讀得好的同學進行評價,你邊讀邊想,所 以讀得好!很有氣勢?。┠信荣?。接下來請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 把黃河奔騰入海的情景在黑板上畫出來。 (必 要時師幫助)再讀詩,讀出氣勢磅礴之情。小結(jié):到這里第一句已經(jīng)學完,我利用黑板上的簡筆畫,一邊請學生觀看, 一邊深情的敘述: 詩人在傍晚時分登上了鸛雀樓, 舉目遠望看到西下的夕陽 正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漸漸落下,消失在群山的背后,回顧腳下,滔滔滾滾的黃 河流經(jīng)樓下,奔向東方,匯入大海。詩人觀察的視野是多么開闊呀!這氣象是多 么雄渾?。≌l能通過自己的朗讀, 讓大家美美的欣賞一下這壯麗的景觀。 再次指 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接著過渡引入下面的

17、學習: 聽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朗讀, 老師感覺自己已經(jīng)站 在了鸛雀樓上,看見了白日、黃河、群山、大海組成的這幅壯麗的圖畫,此時此 刻,詩人還想看得更多, 看得更遠。于是詩人就寫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進入到學習三、四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找學生站在板凳上,說出自己看到的范圍和在板凳下面看到的范圍有什 么變化。此過程在于讓孩子自己感受站得高看得遠, 讓孩子親身體會, 自己發(fā)現(xiàn), 自己總結(jié),在實踐過程中理解站得高,看得遠。我設(shè)問:通過此過程,大家能理解詩人為什么要:更上一層樓了嗎?由于是 自己的親身實踐,學生能回答出:因為他想看的更高,更遠。)在此基礎(chǔ)上我進行朗讀指導:詩人急切的想要

18、登高望遠,想看到千里之外, 無窮無盡的地方,于是詩人就揮筆寫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理解:欲:想要 窮:盡 千里目:看到千里之外的地方2、指導朗讀:既然作者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無窮無盡的景色,那么這兩句詩 應(yīng)該怎樣讀,才能讀出詩人急切的心情。指名讀,男女比讀,全班齊讀。四、整體感知1、此時學生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讓學生整體感知,認識到詩中的第一句是 寫作者看到的景色,第二句是寫作者由景色想到的。然后指名讀全詩 接著 全班配樂朗讀。2、老師配樂講解詩意,學生閉眼傾聽。 我在音樂的烘托下講解詩意,創(chuàng)造意境,讓學生閉眼傾聽,展開想象,想象 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學生在情景交融感受詩歌之后,帶著所感所想全班一起背誦 登鸛雀樓。五、拓展延伸“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它經(jīng)常被別人用 在學習、工作等許多地方用來鼓勵自己或別人呢!當我們的同學學習成績優(yōu)異、 不斷進步時,老師為了讓他不驕傲,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