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2019-2020年高二語文唐詩宋詞元曲選讀全冊教案粵教版一、作者介紹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后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開元九年(721)登進士第,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事受連累謫為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zhí)政后擢為右拾遺。天寶十一載(752)任吏部郎中,遷給事中。安史叛軍陷兩京時,被叛軍俘虜迫受偽職,其間作有凝碧池詩,抒寫對唐王室的忠心,兩京恢復(fù)論罪時僅受降官處分。后歷任中書舍人、給事中、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晚年時無意仕進,常以禪誦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輞川別業(yè)。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之一,與孟浩然齊名,世稱“王孟”。其山水田園詩境界空明,寧靜優(yōu)美。早年
2、曾出使邊塞,寫有部分邊塞詩歌。他多才多藝,詩歌之外,兼善散文、音樂、書法、繪畫,尤以繪畫見長,被推為“南宗”山水畫之祖。其詩能融音樂、繪畫之理,營造出詩情畫意相結(jié)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丞集。二、四詩簡介(一)積雨輞川莊作1 寫作背景簡介輞川莊,在今陜西藍(lán)田西南十余公里處的輞川山谷中,是王維在宋之問輞川山莊的基礎(chǔ)上興建的園林,主要景點有孟城坳、華子崗、文杏館、鹿柴、辛夷塢、欹湖等,今已湮沒。舊唐書王維傳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边@是一首七律,作于輞川山莊。2 基本解讀這首詩描寫了久雨中的輞川別業(yè)優(yōu)美風(fēng)光(境),抒發(fā)了詩人淡泊寧靜的情懷(意)。(主旨)首聯(lián)“積雨空
3、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葘”寫田家勞作生活。積雨,久雨不停。詩人登高四望,只見天地一片潮濕,叢林上面靜謐寧和,炊煙裊裊升起;女人們蒸藜炊黍,準(zhǔn)備好飯菜,送到東面的田間地頭。一個“遲”字,既寫出了陰雨天炊煙緩緩升起之狀,也寫出了詩人心中閑散安逸的情懷。農(nóng)家村婦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躍然紙上。(煉字)頷聯(lián)“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與首聯(lián)一樣,是詩人靜觀所得,寫自然景色。在一片廣漠空曠的水田之上,白鷺翩翩飛舞;在層巒疊翠的夏日叢林之中,黃鸝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兩種景象相映襯,將積雨之時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頸聯(lián)“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寫詩人獨處山林之樂。在松林之中,詩人看木槿花開花落;采
4、露葵供清齋素食。表面上看起來是太過清幽孤寂,實際上正是詩人對塵世喧囂生活極為厭倦的寫照。(寓情于景)尾聯(lián)“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是詩人與世無爭的表白:既然我早已去機心,絕俗念,隨緣自適,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我應(yīng)該可以脫離世間煩惱,悠游于林泉之中了。野老,詩人自謂。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xué)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xué)成歸來,客人們再也不讓座與他,而是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不再有隔膜了?!昂zt相疑”見列子黃帝,說海邊有一人與鷗鳥相親近,后來其父要他將海鷗捉回來,等他再到海邊時,海鷗便飛得遠(yuǎn)遠(yuǎn)的不再理他。此二典都充滿了老莊色彩,一正用,一反用,
5、共同抒寫詩人澹泊寧靜的心境。3 鑒賞要點 2+2式結(jié)構(gòu):以農(nóng)家田園生活和優(yōu)美的自然風(fēng)光來襯托詩人隱居山林的情志。詩中前二聯(lián)寫景,后二聯(lián)寫情志。詩中用典故表達自己離塵脫俗的心態(tài)。 “詩中有畫”。語言富于色彩之美;“爭席”、“海鷗”二典,有生活畫面,曲折見意。這正是“詩中有畫”特色的鮮明寫照。 用典。4 問題探究關(guān)于“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兩句,唐人李肇因見李嘉祐有詩句“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便譏笑王維“好取人文章佳句”(唐國史補卷上)。明人胡應(yīng)麟不同意,反駁說:“摩詰盛唐,嘉桔中唐,安得前人預(yù)偷來者?此正嘉韋占用摩詰詩?!保ㄔ娝拑?nèi)編卷五)但據(jù)查,嘉韋占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了誰的
6、詩句難以定論。再看二人詩句,有高下之分,如宋人葉夢得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韋占點化,以自見其妙。”(石林詩話卷上)“漠漠”有“廣闊”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田”和“陰陰夏木”比“水田”和“夏木”畫面顯得開闊而又深邃。(二)辛夷塢1 寫作背景簡介這是王維田園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詩。這一組詩全是五絕,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從整體上描繪了輞川一帶的風(fēng)景。2 基本解讀這首詩寫辛夷塢幽靜之景(境),表現(xiàn)詩人寧靜淡泊情懷(意)。(主旨)“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睂懘禾靵淼?,辛夷花開。裴迪的和詩中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正可說明辛夷花含苞欲放時,很
7、像荷花箭,而且花瓣和色彩也頗多相似之處。木末指樹梢。辛夷花開時,不同于桃李等花,其花是開在枝條的最末端上。紅萼,辛夷花紅色的蓓蕾。當(dāng)春天來臨,花的蓓蕾在山中怒放,燦爛無比?!皾緫艏艧o人,紛紛開且落?!睂懘禾觳挥溃ㄩ_花落。山中的居室空寂冷落,無聲無息,只有紛紛揚揚的辛夷花灑下片片落英,悄悄結(jié)束了它美麗而略顯短暫的花期。3 鑒賞要點 這首詩寫景以動襯靜,顯得山林越發(fā)清幽。用“發(fā)”、“開”、“落”等動詞寫花開花落,何其自然,山林之幽靜氣氛就表現(xiàn)出來了。 寓情于景。寫景中表達了詩人淡泊情懷。清幽的山林,花開花落,讓人讀后感受到詩人的一種氣質(zhì)所在,即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懷。 對比。辛夷花在春寒料峭時開放,
8、展示它的生機和希望,但一樹芳華面對的卻是“澗戶寂無人”,這是多么孤獨而又冷落的令人難堪的境地!所以它只好自開自落,在深山中了結(jié)自己的美麗行程。詩人的寂寞之意與淡泊之情寓于詩中。(三)送沈子福歸江東1 寫作背景簡介此詩是王維開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游歷湖北襄陽一帶所作。其集中尚有漢江臨眺、曉行巴峽等詩,可見所游之地不止一處。2 基本解讀這首詩寫送別友人之場景,表達了對友人依依惜別之情。(主旨)前二句“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寫送行之地的景色。渡頭、楊柳,顯出送行和分別已在眼前。唐人有折柳送別習(xí)俗,此處烘托了送行之時的氣氛。行客稀,可見渡頭之冷清,反襯出離別的傷感。后二句惟
9、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歸”,寫友人走后詩人的思念之情。時值春光無限、桃紅柳綠之際,大江兩岸春光明媚,詩人覺得心中對友人無限惜別之情,正如眼前所見的一派春光,彌漫于大江南北,隨友人一同歸去。3 鑒賞要點此詩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詩人通過奇妙的比喻聯(lián)想,將自然的春色與人類的情思聯(lián)系起來,達到景與情合的境界,而沒有絲毫做作的痕跡。詩中既寫出了與友人深厚的友誼,也將抽象的惜別之情極其生動地表達了出來,成為可見可觸的形象,仿佛友情綿長,充塞于天地之間。4 問題探究王詩中“臨圻”,應(yīng)是地名,今址難詳,或是“臨沂”之誤。臨沂,晉時為僑置縣,在今江蘇江寧東北十五公里處,恰與詩題“歸江東”吻合。四)觀獵1 基
10、本解讀這首詩寫一次打獵場面,其中蘊含著詩人的豪情壯志。(主旨)詩的首句“風(fēng)勁角弓鳴”未寫人,先寫聲。風(fēng)呼、弦鳴,風(fēng)聲與角弓聲相應(yīng):風(fēng)聲由弦之震響而聽得,弦之聲由風(fēng)之勁疾而更震耳。次句“將軍獵渭城”才寫射獵的主人。此聯(lián)先聲奪人,如沈德潛說:“起手貴突兀,王右丞風(fēng)勁角弓鳴、杜工部莽莽萬重山等篇,直疑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說詩啐語)“起二句若倒轉(zhuǎn),便是凡筆,勝人處全在突兀也?!保ㄌ圃妱e裁集)頷聯(lián)“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寫狩獵時驚心動魄的場面。地點是在渭城,渭城為秦時咸陽故城,唐代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平原草枯,積雪消盡?!苞椦邸币颉安菘荨倍芨鼫?zhǔn)確觀察獵物,獵物絕無逃脫之機;“馬蹄”因“
11、雪盡”而略去阻礙,策馬追趕更為迅捷。頸聯(lián)“忽過新豐市,還歸細(xì)柳營”緊承“馬蹄輕”而來,新豐市在今陜西臨潼,為唐時著名產(chǎn)酒之地?!凹?xì)柳營”在今陜西長安。新豐市與細(xì)柳營,二者相距三十余公里,此處泛指軍營。二句表示將軍歸獵之迅速,有瞬息千里之感。尾聯(lián)“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與開頭遙相呼應(yīng),形成鮮明對比:射獵時風(fēng)勁云涌,氣氛激烈;獵后風(fēng)定云平,滿載而歸,心情悠然自得。其中射雕之典,出自北齊斛律光傳,載北齊斛律光射獵時,于云中見一大鳥,射中其頸,形如車輪,旋轉(zhuǎn)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稱為“射雕手”。后用來形容那些膂力過人、箭法高超之人。2 鑒賞要點 此詩采用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狩獵時風(fēng)勁鷹疾,氣氛相當(dāng)之緊張
12、;獵后風(fēng)定云平,獵手們心滿意足,躊躇滿志。寫景都是為了表達情感,在景物的變化中見出感情的消長變化,顯得搖曳生姿,韻味十足。 全詩結(jié)構(gòu)巧妙,起得突兀,結(jié)得意遠(yuǎn),中間流轉(zhuǎn)自如。清施補華峴傭說詩說:“起處須有嶁增之勢,收處須有完固之力,則中二聯(lián)愈形警策。如摩詰風(fēng)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倒戟而人,筆勢軒昂。草枯一聯(lián),正寫獵字,愈有精神。忽過二句,寫獵后光景,題分已足。收處作回顧之筆,兜裹全篇,恰與起筆倒人者相照應(yīng),最為整密可法。” 遣詞造句用得準(zhǔn)確精當(dāng),“枯”、“盡”、“疾”、“輕”、“忽過”、“還歸”,體物精妙,傳神。第2課李白詩四首一、作者介紹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jì)(
13、今甘肅秦安西北,教科書中誤為“泰安”),生于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nèi)),后隨家人一起遷居于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李白自言“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贈張相鎬二首其二)。青年時期出蜀漫游,天寶元年(742)奉詔人長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權(quán)貴而被“賜金放還”。此后漫游于梁宋、齊魯、吳越等地,安史之亂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時肅宗李亨已在靈武即位,王室爭權(quán)過程中永王被殺,李白被株連入獄,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寶應(yīng)元年(762)卒于當(dāng)涂(今屬安徽)。李白生當(dāng)盛世,渴望建功立業(yè),有著強烈的“
14、濟蒼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羈,希望有朝一日風(fēng)云際會,“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隱江湖。他的詩歌關(guān)注時局安危,抨擊黑暗現(xiàn)實,同情民間疾苦,鄙夷世俗,蔑視權(quán)貴;他漫游各地,歌頌祖國壯麗山川;他有濃厚的道家思想,詩中常表現(xiàn)出飲酒求仙及時行樂的心態(tài)。他的詩想象奇特、風(fēng)格豪放飄逸,是我國詩歌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二、課文簡介(一)夢游天姥吟留別1 寫作背景簡介此詩一名為別東魯諸公,作于李白在長安三年翰林生涯結(jié)束以后。天寶三載(744),李白因“忤逆權(quán)貴”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只好南下漫游,繼續(xù)尋求進身之機。他曾與高適、杜甫等東游梁宋、齊魯,后南下
15、剡中,開始吳越之游。此詩應(yīng)為詩人南游前留別東魯諸公所作。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之人聽到過仙人天姥之歌唱而得名。其與天臺山相對,二山峰巒峭拔,令人仰望如在天表之上,蒼茫一片如入仙境。李白初出川時就想游歷越東,其秋下荊門有句“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人剡中”。2 基本解讀:這首詩為留別友人所作,通過寫夢中游仙境界,表達詩人不滿社會現(xiàn)實,不為名利所困,蔑視權(quán)貴的高尚節(jié)操。(主旨)全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夢游之緣起,從開始至“對此欲倒東南傾”?!昂?驼勫蕖彼木?,以虛襯實,海外仙山之瀛洲讓人覺得虛無縹緲,而現(xiàn)實中的天姥山在云霞或明或滅時卻可見到,應(yīng)比仙山尋訪起來更易?!疤炖堰B天向天橫”四句。天姥
16、山為越東名山,鐘靈秀絕,但與國內(nèi)其他名山如五岳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了,但詩人卻說它比五岳還要挺拔高聳。而有名的天臺山則是傾斜著如同拜倒在它的腳下。這是詩人夢中的天姥山,是被詩人大大地夸張了的天姥山的幻影。第二部分寫整個夢游歷程,從“我欲因之夢吳越”至“失向來之煙霞”。“我欲因之夢吳越”二句,寫詩人正是按越人所述而產(chǎn)生了夢游吳越的念頭,于是進人了夢境。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夜月的照耀下,詩人飛過了鏡湖直到剡溪?!爸x公宿處今尚在”六句。剡溪是謝靈運當(dāng)年住宿過的地方,那里清綠的水流蕩漾四溢,猿聲清啼不已,環(huán)境美好。詩人穿上謝靈運當(dāng)年所制的“謝公屐”,攀登上梯子一樣直立的石級,走到半山峰,忽見海上日
17、出,光華四射,還聽到空中天雞啼鳴。謝公屐,據(jù)南史謝靈運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jǐn)?shù)十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薄扒r萬轉(zhuǎn)路不定”六句繼寫山中所見。本是一片曙光,經(jīng)過千巖萬轉(zhuǎn)之后,在迷人的山花之中徜徉,倚石小憩之時,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間變化之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只聽見熊咆龍吟,震響于山谷之中,深林為之戰(zhàn)栗,層峰為之驚動。不僅有生命的震撼不已,連無生命的煙、水、青云都陰郁沉沉,似有暴雨突至。“列缺霹靂”十句,寫山中得見仙子的情形。詩人正在驚駭之際,忽然電閃雷鳴,山峰崩塌,露出一個巖洞,石門訇然中開,卻見洞天福地出現(xiàn)了:“云之君”們披彩虹為衣,驅(qū)長風(fēng)為馬,虎
18、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群仙畢至,盛況空前?!昂龌昙乱云莿印彼木洌瑢憚倓傇趬糁械靡娚裣?,卻很快醒覺,夢中的情景不見了。第三部分是夢醒后的感嘆,從“世間行樂亦如此”至結(jié)尾。夢境消失,詩人于驚悸中返回現(xiàn)實,方知“古來萬事東流水”,其中包含了詩人對人生多少失意的感慨!而唯一能撫慰詩人內(nèi)心創(chuàng)傷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即徜徉山水之間,尋仙求道之樂。詩意至此,或可完結(jié),但詩人卻另加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兩句如響落天外,一吐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唱出了封建社會多少懷才不遇之士的憤激心聲。3 鑒賞要點:這首詩寫夢中游仙所見,內(nèi)容豐富、曲折,表達了詩人不滿現(xiàn)實、蔑視權(quán)貴的可
19、貴精神和桀驁不馴、不為名利所誘的崇高人格氣節(jié)。此詩奇譎而變幻莫測,運用夸張和神話,富于浪漫主義色彩,歷來被當(dāng)作李白代表作之一。全詩“變幻恍惚,盡脫蹊徑”(許學(xué)夷詩源辨體)。詩人拋開現(xiàn)實時空的牽制,任由想象的馳騁,把天姥山這一浙東普通之山寫成一個神仙聚集的洞天福地。詩的語言格調(diào)奔放,以七言為主,問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錯落有致,用韻變化多端,這正是李白狂放的個性和豪放飄逸詩風(fēng)的完美結(jié)合,不愧是千古名篇。(二) 哭晁卿衡1 、寫作背景簡介晁卿衡,即晁衡,原名安陪仲麻呂,日本人。唐開元五年(717),日本國遣使來朝。使臣在長安期間,主要研習(xí)儒家經(jīng)典,玄宗曾詔令四門助教趙元默到鴻臚寺為之講授。日本使
20、臣所得朝中賞賜,全部用來購求經(jīng)書文籍。使命完后,渡?;貒?。晁衡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但學(xué)成后并未立即回國,而是留唐做官,歷任左補厥、左散騎常侍、秘書監(jiān)、鎮(zhèn)南都護等職,與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天寶十二載(753),晁衡返日探親,途中遇大風(fēng),傳言被溺死。李白作此詩哀悼他。而據(jù)考證,晁衡并沒有遇難,而是隨風(fēng)漂至海南,輾轉(zhuǎn)回到長安,繼續(xù)任官,直至大歷五年(770)卒。2 基本解讀這首詩表現(xiàn)詩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兩人超越國別的真摯友情。(主旨)首句“日本晁卿辭帝都”以賦筆點出晁衡辭官返國。次句“征帆一片繞蓬壺”由眼前聯(lián)想到晁衡旅行之遙遠(yuǎn)和艱險?!罢鞣黄毙蜗髠魃?,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樹葉一樣漂浮在
21、水面之上,可謂險象環(huán)生。據(jù)十州記,蓬萊山對著東海東北岸,周遭五千里另有圓海繞山,圓海水黑,人稱為冥海,無風(fēng)之時尚且洪波萬丈,人不得往來,上有九老丈人把守,是太上真人所居之所,只有飛仙才能通過。此句聯(lián)想景物,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第三句“明月不歸沉碧?!币员扔魇址▽戧撕庵鲭y。明月,是說晁衡高潔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潔。而晁衡之遇難,正如皓月沉于湛藍(lán)的大海,所比自然貼切,帶出末句無限惋惜和悲愁。末句“白云愁色滿蒼梧”抒發(fā)詩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難,在詩人眼中不僅是朋友們的悲痛,連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層層白茫茫的愁云籠罩在海上的蒼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此處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寫白云有愁來寫詩人自己
22、之愁,將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蘊藉。3 鑒賞要點此詩表達了與日本友人晁衡之間跨越國別的真摯友情。全詩格調(diào)清新,想象豐富,含蓄而又飄逸。詩人寄悲情于景物,又借景物以抒悲情。三四句中,“明月”既是自然景物,又可以看作是詩人采用了比喻手法來寫好友的人品如明月一樣清高皎潔。這樣的友人遇難,正如明月沉海,讓人該生多少痛楚!擬人手法的運用。第四句中的“白云愁色”是擬人手法,通過寫白云有愁來寫詩人自己之愁,將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蘊藉。這樣,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三)丁都護歌1 寫作背景簡介關(guān)于“丁都護歌”的來源,宋書樂志記載說,彭城內(nèi)使徐逵之被魯軌殺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劉裕)派府內(nèi)直督護丁旰去處
23、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長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閣下,親自詢問殯殮之事,每問一句,都嘆息“丁督護!”語聲很哀切。后人根據(jù)她的悲嘆聲進一步推衍成這支歌曲。郭茂倩樂府詩集中所保存的丁督護歌都是詠嘆軍旅生活的艱苦和思婦的哀怨的。李白是運用樂府舊題,另創(chuàng)新意,寫纖夫的悲苦,并寄予深切的同情。云陽,即今江蘇丹陽,秦時稱曲阿,唐天寶后改為丹陽,屬江南道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是長江下游商業(yè)繁榮區(qū),有運河直達長江。當(dāng)時,太湖產(chǎn)多孔石,建筑需求大,唐人已非常珍視。云陽地近太湖,官吏驅(qū)民把開采的石料通過運河運往中原供園林建筑之需。2 基本解讀這首詩寫纖夫們夏日拖船之苦,表達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主旨
24、)“云陽上征去”六句寫暑天拖船之苦。炎炎夏日,纖夫們逆水拖船,艱難地行走在兩岸都是商賈云集的地方,對比之強烈令人震撼,拖船之苦況尤為觸目驚心。熱天最為難耐的便是口渴,而纖夫們只能就河中取水而飲,但河水混濁,一壺水中競有半壺為泥土。通過這六句,讀者似乎看到一群襤褸的纖夫,背牽著纖,喘著氣,低著頭,一步一步地行進在江邊“一唱都護歌”二句寫纖夫的心情。他們拖著船,唱著號子,歌聲凄切哀怨,故口中唱,心中悲,淚水更是如雨一樣零落不止。“萬人系磐石”二句,場面更為讓人驚心動魄,磐石大且多,即使有萬人之力拖曳也難以達至江邊。此句照應(yīng)了“拖船一何苦”,極言行役之艱巨?!熬词⒋X”二句由眼前所見聯(lián)想到更遠(yuǎn)的將
25、來,石芒碭,是指石頭又大又多。這樣的石頭采之不盡,輸之不竭,而纖夫之苦足以感傷千古,沒有盡頭。3 鑒賞要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關(guān)注民生疾苦的可貴情懷。最后一句深化了主題,詩人由眼前景想到將來,纖夫們的痛苦何時才能到頭呢?正是“落筆沉痛,含意深遠(yuǎn),此李詩之近杜者”。(唐宋詩醇卷三)全詩采用了白描手法,如“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的直白描繪,震撼人心。4 問題探究關(guān)于“芒碭”的解釋: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認(rèn)為“芒碭諸山實產(chǎn)文石。意者是時官司取石于此山為數(shù)甚多,無由即達江滸謂芒碭產(chǎn)此文石,千古不絕,則千古常為民累。有心者能不睹之而生悲哉?”即“芒碭”為山名,而程千帆不認(rèn)同此說,他認(rèn)為“芒碭”既非舊說的山名,
26、也非芒碭文石,而是大、多之意,與“旁唐”、“沆碭”、“莽蕩”、“曠蕩”意同。(李白丁都護歌“芒碭”解,南京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1979年第2期)(四)越女詞五首(其三)1寫作背景簡介越女詞是李白在越地所寫。謝靈運有東陽溪中問答詩,應(yīng)是此五首詩之所本。謝詩:“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但問情若為?月就云中墮?!?基本解讀:此詩寫越中采蓮少女活潑可愛的神情動態(tài)?!拌薄ⅰ叭恕倍~入神之筆?!拌敝笓u船的動作。搖船時還唱著歌,可見行船之輕松歡快;“人”是“笑”著劃船鉆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裝害羞,天真活潑之態(tài),歷歷在目3 鑒賞要點此詩風(fēng)格清新自然,體現(xiàn)了李
27、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風(fēng)。第3課杜甫詩五首一、作者介紹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君堯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詩歌憂國憂民,真實感人,安史之亂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在其詩中都有反映;他的詩歌還提供了戰(zhàn)亂時期生動的社會生活畫面,故稱“詩史”。杜甫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各體兼工,遣詞造句,精工巧妙,藝術(shù)成就極其突出,后人稱為“詩圣”。二、課文簡析(一)月夜1寫作背景簡介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當(dāng)年六月,安史叛軍攻入潼關(guān),接著進入長安,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今陜西富縣),寄居在羌村。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杜甫便于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陜西延安
28、),準(zhǔn)備趕至靈武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軍所俘,擄往長安。因杜甫原無官職,便未受囚禁。一個月夜,詩人望月生情,寫下這首詩。2基本解讀:這首詩通過寫詩人陷于長安時對家中親人的思念,表達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主旨)首聯(lián)“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設(shè)想妻子望月懷人的憂心。詩人本是在長安望月,但他憂心的不僅是自己困居長安、生死未卜的處境,而且是掛念遠(yuǎn)在鄜州的妻兒。自己獨在長安,當(dāng)然是“獨”看月,而妻子有兒女在身旁,為何也是“獨”看呢?下聯(lián)緊承而出。頷聯(lián)“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緊承上聯(lián),是流水對,直寫兒女之“未解”,是“不憶而憶”,翻進一層。詩人不寫自己對妻兒的牽掛,也不寫妻子是如何的思念自己,卻寫小兒
29、女因為太小,他們還不懂父親不在身邊的悲苦,這就更加令人可憐。“未解憶長安”有雙重含意:一是兒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長安的父親,一是兒女們不理解望月思親的母親。頸聯(lián)“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通過想象,形象地寫出了妻子的望月之久。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望愈久而憶愈深,特別是在如此兵荒馬亂之時,想到丈夫陷賊于長安,該是怎樣的憂心如焚!尾聯(lián)“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回到詩人眼前望月場景,表達詩人對戰(zhàn)亂局勢的厭惡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當(dāng)想到以上情景,特別是妻子深夜難眠,為自己的處境而憂心時,詩人不免傷心落淚。詩人希望盡早結(jié)束這種兩地思念的痛苦生活,“雙照”而淚痕才干,那么“獨看”而淚痕不干也就再明白不過了。
30、3、鑒賞要點:這首詩雖只寫親情,但具有廣闊的概括性和典型意義,抒發(fā)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渴望。詩中寫個人遭際,與親人離散之痛苦,但其中所寫夫婦、父子之愛已與憂君愛國、憫時傷亂之情融為一體,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亂中人民的悲苦生活,恰如葉燮原詩所言:“杜甫之詩,隨舉其一篇,篇舉其一句,無處不可見其憂君愛國、憫時傷亂,遭顛沛而不茍,處窮約而不濫,崎嶇兵戈盜賊之地,而以山川景物、友朋杯酒抒憤陶情,此杜甫之面目也?!痹娙耸惆l(fā)的不僅限于自己與妻子之間的離別之情,而且包含了戰(zhàn)亂之中廣大人民共同的心聲。詩人在半年后所寫的述懷中說:“去年潼關(guān)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地),不知家在否”;“幾人
31、全性命?盡室豈相偶!”由此不難看出,在詩人“獨看”的“淚痕里,浸透的是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詩人對四海升平的理想。在字里行間,時代的脈搏無時不在跳動。4、藝術(shù)特點: 煉字精準(zhǔn)。一二聯(lián)中,“憐”、“憶”與“今夜”、“獨看”聯(lián)系起來看,則意味相當(dāng)深厚。明月每月可見,特寫“今夜”,又是“獨看”,可以想見有往日的“同看”和將來的“同看”。將來的“同看”由結(jié)句點明,而往日的“同看”通過這二聯(lián)和相關(guān)材料的分析可以了解清楚:安史亂前,杜甫曾困守長安十年,其間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共同度過的。這期間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過明月,留下的記憶應(yīng)是很深刻的。當(dāng)長安淪陷后,一家人逃到羌村,與妻子同看明月也
32、一定會回憶起在長安時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勝酸楚的!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獨看”明月又是“憶長安”,這“憶”不僅是辛酸,更是憂慮和驚恐的。那么往日與妻子在羌村看月而“憶長安”,盡管百感交集,但畢竟二人團聚;如今只有妻子一人“獨看”月而“憶長安”,“小兒女”們又天真幼稚,哪能為其分憂解難呢?此一“憐”字,可謂飽含深情,感人至深。 藝術(shù)構(gòu)思巧妙。以“月”為線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將“獨看”和“雙照”作為全詩詩眼,虛實結(jié)合,表達主題效果顯著。(二)哀江頭1寫作背景簡介此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載(757)春天。當(dāng)時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絕,寫下這首名詩。2基本解讀這首詩寫詩人在安史亂
33、中獨行昔日繁華之地曲江的感受,通過今昔對比,表達詩人憂時傷亂的哀思。(主旨)全詩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前四句,寫長安淪陷后曲江的荒涼景象?!吧倭暌袄贤搪暱?,春日潛行曲江曲?!鄙倭暌袄?,杜甫自稱。少陵是漢宣帝許皇后的墓地,在長安東南,詩人曾在此住過,敬自稱。曲江,又叫曲江池,在長安東南十里處,為人工挖掘的屈曲湖池。唐玄宗在開元年間大加修建,宮殿樓閣連綿起伏,奇花異草四處種植,是皇室貴族和文人們的游覽勝地。安史亂前,這里一到春天游人如織,車馬繁華。安史亂中遭受嚴(yán)重破壞,游人稀少。一個明媚的春日,詩人前往曲江,偷偷行走在一個僻靜的角落,看到眼前荒涼破敗之景,不禁吞聲忍氣,暗暗哭泣。這就是如今的曲江的游
34、人!行人稀少,哭泣也不敢大聲哭,只能吞聲而哭。,重復(fù)用一個“曲”字,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心中愁腸百結(jié)、紆曲難伸的感覺。這兩句,寫出了曲江的蕭條和氣氛的恐怖,因為當(dāng)時江山易手,安史叛軍已掌控長安?!敖^宮殿鎖千門,細(xì)柳新蒲為誰綠?”詩人在曲江所見到的又是什么樣一番景象呢?“千門”,極言宮殿之多,可以想見當(dāng)時的繁華;但加一“鎖”字,便將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蕭條巧妙地構(gòu)成對比?!凹?xì)柳新蒲”,又是一個春天到來了,只見細(xì)柳裊裊,茵茵蒲芽,生機盎然。“為誰綠”三字陡然一轉(zhuǎn),以樂景襯哀情,含有肝腸寸斷的悲痛:江山易主,舊的主人倉皇出逃,如畫江山淪入敵手。面對國破家亡的現(xiàn)實,詩人不禁心中大慟,對往日的回憶自然而然地
35、轉(zhuǎn)入下段“憶昔”。第二部分為接下來八句,寫安史亂前春日曲江繁華盛景?!皯浳裟揿合履显?,苑中萬物生顏色?!笨倢懲辗比A。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在開元二十年(732),從大明宮到南苑,修筑了復(fù)道夾城,帝室權(quán)貴可通過夾城直抵南苑。詩人想起當(dāng)年御駕游苑時,霓彩旗幟飄揚,車駕豪華奢侈,珠光寶氣映得花木也五光十色,絢麗無比?!罢殃柕罾锏谝蝗?,同輦隨君侍君側(cè)。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边@幾句具體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游苑的情景?!巴傠S君”用班婕妤典故,與唐明皇寵愛楊貴妃形成對比。當(dāng)年漢成帝未能做成的事,唐明皇做出來了;班婕妤不屑于做的事,楊貴妃卻自鳴得意地做了。言下之
36、意,暗諷唐明皇荒淫好色。接下來四旬寫楊貴妃的驕縱得意之態(tài)?!安湃恕笔菍m中女官,她們身著戎裝,騎著有黃金勒口的白馬,帶著精美的弓箭,翻身仰天射中比翼雙飛的鳥兒,楊貴妃為之嫣然“一笑”。“一笑”二字頗有言外之意。妃子“一笑”,唐明皇能不開心?聯(lián)系周幽王為博妲己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典故,這“一笑”之中又有多少諷刺之意!第三部分為后八句。寫詩人在滄桑巨變之前的哀思,總結(jié)了全篇,且照應(yīng)了開頭?!懊黜X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边@幾句寫對李楊二人自食惡果而釀成悲劇的感慨?!懊黜X”既是寫“一笑”的情態(tài),又引出了楊貴妃那令人感慨萬千的悲劇。楊貴妃在馬嵬坡遭兵變而縊死,然而長
37、安已是淪陷于敵手,血污的游魂也難以回京了。楊貴妃死后埋葬在渭水之濱的馬嵬,唐玄宗入川,走的是崎嶇難行的劍閣古道,生死別離,彼此之間音容渺茫,難通消息。詩人以“同輦隨君侍君側(cè)”與“去住彼此無消息”、“一笑正墜雙飛翼”與“血污游魂歸不得”的今昔對比,揭示了李楊二人的荒淫無度與大禍臨頭之間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寫得驚心動魄,引人深思?!叭松星闇I沾臆,江草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人生總是有感情的,詩人觸景傷懷,淚水奪眶而出;而大自然是無情的,江水自流,江花自開,它們不管人世多少滄海桑田,亙古如此,未有終極。這里以無情襯有情,更見傷痛之情深。此時天已黃昏,胡騎出動,揚起了滿天灰塵,給人
38、一種高壓恐怖氣氛。這樣,開頭寫的詩人為何要“潛行”、“吞聲哭”便有了答案。詩人憂憤交迫,心急如焚。末兩句有兩種解釋:一是詩人想回到城南住所,卻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煩意亂竟辨不清南北方向;一是詩人明知住所在城南,卻駐足眺望城北,翹首盼望官軍的到來,因為唐肅宗此時在靈武,靈武在長安以北。詩人同時寫的悲陳陶一詩中有句“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含意相同。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云:“北人謂向為望。”可見“望城北”即“向城北”意。3鑒賞要點全詩憂時傷亂的主題至為沉痛。詩人潛行曲江,今昔對比之中,寄托了深深的哀思。全詩結(jié)構(gòu)緊緊圍繞主題而展開。由眼前翻到從前,又從回憶轉(zhuǎn)回現(xiàn)實。紆曲有致,跌宕起伏,富有層次感。先
39、是寫哀,觸景傷情,有物是人非之感;接寫極度之樂,回憶李楊二人荒淫無度的豪奢生活;爾后又寫樂極生悲,寫出時代變幻的深哀巨痛。對比手法的運用。詩中樂與哀因果轉(zhuǎn)換,對比效果強烈,在今昔對比中,蘊含了詩人無盡的哀愁。這里既有詩人憂國憂民的真誠,也有對蒙難君王的傷悼。哀其不幸蒙塵,諷其荒淫誤國。這是李唐王朝衰敗的悲歌,也是詩人為國破家亡而泣,可謂句句傷心,字字血淚。(三)蜀相1寫作背景簡介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杜甫經(jīng)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徹底落
40、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忡忡,苦悶彷徨。這段時間,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篇,蜀相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2基本解讀這首詩通過詩人對丞相祠堂的尋訪,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詩人深沉而復(fù)雜的感慨。(主旨)首聯(lián)“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設(shè)為問答,以尋訪丞相祠為由,點出諸葛亮廟在成都城外,為高大繁茂的柏樹所遮掩。丞相祠堂即今武侯祠,在成都城南約二里處。成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里主持國政二十余年,創(chuàng)下了令后人景仰的勛業(yè)。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后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昂翁帉ぁ?,口氣急切,表現(xiàn)了詩人對
41、諸葛亮的追慕;錦官城,即成都,成都在漢代織錦業(yè)發(fā)達,朝廷曾在此設(shè)錦官專管,故有“錦官城”之稱?!鞍厣?,以蒼松翠柏之茂密暗含人們對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種肅穆、安謐的氣氛;杜甫在夔州時寫有古柏行一詩,其中有句“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可為“柏森森”三字作一較好注腳?!吧?,是形容柏樹長得高大而茂密。據(jù)記載,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進一步寫丞相祠堂幽靜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詩人追懷諸葛亮的寂寞之心。這里有把臺階都映得發(fā)綠的碧草,有藏在深樹枝葉后鳴囀的黃鸝?!白源荷?,寫出春草茂盛之態(tài),“空好音”,寫游人稀少,鳥兒鳴聲婉轉(zhuǎn),但并不引起游人
42、的注意。丞相廟宇如此幽靜、寂寞,先賢的功績漸漸被人遺忘;詩人一腔憂國憂民的熱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為同調(diào),這是多么寂寞的懷古之心啊!其中亦可見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對世無賢才的深深失望之情。此聯(lián)還命有碧草與黃鸝并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一層意思。特別是詩句中的“空”和“自”兩個字的巧妙運用,使這一聯(lián)的含義更加豐富。對于這兩句,杜詩的評注者們有的認(rèn)為是寫景,有的認(rèn)為是“真正抒情,而非實在寫景”,確切地說,這兩句應(yīng)看成“景語含情,情語寓景”。這樣的例子在杜詩中是屢見不鮮的。如杜甫在夔州時所寫的武侯廟一詩,開篇兩句:“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睂懗隽藦R外景色的荒蕪,寄托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后凄涼的
43、哀婉,就是生動的一例。頸聯(lián)“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以凝練的筆墨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這里突出諸葛亮一生中的三件大事:一是三顧茅廬,定天下鼎足三分之大計;二是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政權(quán);三是輔佐后主劉禪鞏固帝業(yè)。詩人最為羨慕的是諸葛亮能與劉備的君臣際會,共創(chuàng)大業(yè),一生才學(xué)得以施展?!疤煜掠嫛?,天下大計。指隆中對中所言:“東連孫權(quán),北抗曹操,西取劉璋”。“老臣心”意指諸葛亮功成不居、忠心謀國之心。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病篤,謂亮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fù)陛下。及卒,如其所言。”此
44、聯(lián)既是對諸葛亮高尚人格的贊美,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時、抱負(fù)難施的隱衷。尾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抒寫自己對諸葛亮一生遭際的沉痛感慨。諸葛亮一生對蜀漢政權(quán)耿耿忠心,最后于后主建興十二年(234)病逝軍中。這年春天,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與魏司馬懿軍在陜西渭南對壘,相持百余日,終因操勞過度,八月于五丈原離世,年五十四歲。“出師未捷身先死”指的就是這段史實。諸葛亮雖未能伐魏功成,卻踐行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崇高精神和品質(zhì)光照千古,千百年來后人無不為此感動流淚?!坝⑿邸保瑧?yīng)是指千古以下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而赴湯蹈火之人,其中尤其如杜甫這樣許身稷契、志在匡國之人。此句隱含著詩人感
45、時傷亂之意。此詩感人肺腑,浦起龍讀杜心解云:“后來武侯廟詩,名作林立,然以枚舉一事為句。始信此詩統(tǒng)體渾成,盡空作者?!?鑒賞要點本詩題目為蜀相,卻直寫諸葛亮,景中含情。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其間寄寓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和政治理想,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詩人對憂念蒼生、濟世扶危的諸葛亮極其崇敬景仰,希望在當(dāng)時安史之亂中也能有諸葛亮這樣雄才大略而又忠心為國之人出現(xiàn);詩人對自己不能拯時濟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遺憾。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起承轉(zhuǎn)合,天衣無縫。第一、二句,緊扣詩題,寫專程尋訪丞相祠堂,這是“起”;第三、四兩句,直承上文,寫祠堂內(nèi)的春色,這是“承”;第五、六句,推開一層,寫對諸葛武侯評價,這是“轉(zhuǎn)”;第七
46、、八句,收束全詩,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這是“合”。在短短的八句當(dāng)中,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筆墨淋漓,感情深摯,統(tǒng)體渾成,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4問題探究“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聯(lián),可有不同理解。一種理解是認(rèn)為此聯(lián)為襯托諸葛亮廟的荒涼并抒發(fā)詩人的感傷之情?!坝畴A碧草”,“隔葉黃鸝”原應(yīng)娛人耳目,但加上了“自”、“空”兩字后,感情色彩為之大變。原來詩人意不在賞景,而在憑吊古人。他對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赍志而歿深感遺憾,因此祠前雖有滿目“春色”,盈耳“好音”,他也無意欣賞,反而覺得它們都是多余的,表達了詩人惆悵寂寞的心情,故宋代王安石評此二句曰:“此止詠武侯廟,而托意在其中”(鐘山語錄
47、)。特別是“自”、“空”二字。春草青青,黃鸝婉轉(zhuǎn),本是美好之物,但加此二字,頓生傷心。另一種理解是春草青青,卻無人踐踏;黃鸝啼叫,無人驚動,一“自”一“空”,寫出了包括詩人在內(nèi)的拜謁蜀相的人們那種虔誠肅靜之心。(四)又呈吳郎1寫作背景簡介此詩作于大歷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當(dāng)時,杜甫住在灢西一處草堂(不是成都那座草堂)中。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貧窮的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后來,杜甫將草堂讓給一位吳姓親戚(即詩中吳郎),自己搬到十余里外的東屯去了。不料這位吳郎一來就在草堂外圍插上籬笆,有意不讓打棗。寡婦向杜甫訴說,杜甫便寫了這首詩去勸告吳郎。此前杜甫給吳郎寫過一
48、首詩,所以此詩題為又呈吳郎。吳郎年輩比杜甫小,杜甫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用“呈”字,是為了讓吳郎易于接受詩中所勸。2基本解讀這首詩中,詩人通過勸告吳郎讓老婦人打棗這樣一件小事,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亂中的人民真切的關(guān)心和深摯的同情。(主旨)首聯(lián)“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開門見山,直敘其事?!皳錀棥奔础按驐棥保按颉弊诛@猛烈,而用“撲”字,有“打”得短促、量少之意;“任”,放任不管。原因正在于“無食無兒一婦人”。這句詩充滿同情意味,口氣自然,似乎直接面對吳郎說話。頷聯(lián)“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緊接上聯(lián),進一步說明“撲棗”的原因?!袄ЦF”正在于上句所言。意謂如果不是窮得萬般無奈,她又哪
49、里會去打別人家的棗子呢?正由于她撲棗時心懷恐懼,所以我們不僅不應(yīng)干涉,反而更應(yīng)顯得和善些,讓她安心打棗才對。以上四句是詩人自敘以前之事,用以啟發(fā)吳郎。頸聯(lián)“即防遠(yuǎn)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任真”直接說到吳郎的行為。前句主語是寡婦,“防”,提防,心存戒備。“遠(yuǎn)客”指吳郎。“多事”,多心,多慮。后句主語是吳郎。此聯(lián)意謂,那寡婦一見你插籬笆就防你不讓她打棗,未免多心,但你一搬進草堂就插籬笆,卻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棗呢!言外之意在于:這不能怪她多心,而是你有點不近人情。她本來打棗時就提心吊膽,你不表現(xiàn)親善一些,反而一來就插起籬笆了!此兩句措辭委婉含蓄,如果話說得太生硬、直接,可能會引起吳郎的反感。尾聯(lián)“已訴
50、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是全詩勸說強有力的理由,蘊含著詩人憂國憂民的深厚情懷。前句是借寡婦的訴苦,指出了這位寡婦、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窮困的社會根源在于官府的剝削,即“征求”。這也為寡婦的行為作了進一步的開脫。后句說得更遠(yuǎn)更深,詩人想到持續(xù)了十余年的安史之亂,不禁涕淚橫流。而這也正是廣大人民窮困的又一深刻時代根源。以此來點醒、開導(dǎo)吳郎,讓他看得遠(yuǎn)一些,多一些同情心。3鑒賞要點此詩富有強烈的人民性,是詩人憂國憂民精神的具體例證。詩人由二件普通的打棗小事,聯(lián)想到廣大人民尚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現(xiàn)實,并為此涕淚橫流。同時也是向吳郎、向廣大尚處于戰(zhàn)亂中的人們說明了一個道理:在此艱難歲月之中,人們更應(yīng)該互敬
51、互愛、同甘共苦,共渡難關(guān)。此詩以詩代簡,詞語明白如話卻又委婉含蓄。詩人用了散文中常用的虛字來承接關(guān)聯(lián),如“不為”、“只緣”、“已”、“正”、“即”、“便”、“雖”、“卻等,這樣既有律詩的格律韻味,又具散文的靈活性,讀起來抑揚頓挫,令人回昧不已。(五)登岳陽樓1寫作背景簡介此詩為詩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dāng)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2基本解讀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所見之景,表達了自己衰暮之年仍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主旨)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即緊扣詩題,點明登臨之意,只是感情復(fù)雜,不知是喜是悲。
52、洞庭湖水方圓五百余里,蔚為壯觀。詩人以“昔聞”入手,寫出自己早已對之向往之情,只是如今在衰殘之年方得以登臨。杜甫一生懷才不遇,路途坎坷,但從未放棄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只是此時已值衰年,萬事成空,所有的愿望即將化為泡影,在今昔對比之中,抑郁之情和壯志難酬的感慨流露無遺。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登臨所見。廣闊無垠的洞庭湖,浩浩蕩蕩,好像把東方的吳地和南方的楚地一分為二,連日月星辰都漂浮于湖水之中。此句寫出了洞庭湖恢弘的氣象和詩人博大的胸襟。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轉(zhuǎn)而寫自己之凄苦情狀。這十字可謂字字辛酸:親朋絕少而音訊難通;年老體衰而又病魔纏身;生活艱難,唯有一葉小舟
53、順流漂泊,困頓潦倒之狀令人凄然。尾聯(lián)“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泅流”緊承上聯(lián),顯出詩人博大的胸襟。詩人憑欄遙望北方,想到那長年不息的戰(zhàn)火和涂炭的生靈,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正表現(xiàn)了其寬廣的胸懷,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3鑒賞要點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感人至深。氣勢恢弘的景物描寫,“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lián),境界之大,寫洞庭詩句無出其右。第4課即景抒情詩四首一、登幽州臺歌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因諫靈駕人京書一文為武則天所賞識,用為麟臺正字(秘書省屬官),后任右拾遺。三十八歲時退職返鄉(xiāng),不久被縣令段簡害死于獄中。此詩作于武則天萬
54、歲通天元年(696)。當(dāng)時,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軍中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無將略”,不到一年兵敗,情況危急。陳子昂向武進言,請求遣萬人為前驅(qū)擊敵,武不允。子昂“自以官在近侍,又參預(yù)軍謀,不可見危而惜身茍容。他日又進諫,言甚切至乃署以軍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書記而已。因登薊北樓,感者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shù)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時人莫不知也?!保ūR藏用陳子昂別傳)幽州臺,又稱薊北樓、薊丘、燕臺,傳說為燕昭王為招納人才所筑的黃金臺。燕昭王為戰(zhàn)國時燕國君主,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召來樂毅等奇士,國力大盛。但在戰(zhàn)國策、史記中皆未見筑臺
55、之事,漢末孔融論盛孝章書云:“昭王筑臺,以尊郭隗。”筑臺之說始見于此。魏晉以后,始有燕昭主筑黃金臺之說,但說法不一。薊丘,故址在今北京德勝門外。2基本解讀這首詩寫詩人登幽州臺之時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主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惫湃?,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詩人登上幽州臺時,想到自己懷抱曠世之才卻無用武之地并沉淪下僚,想象當(dāng)年燕昭王何等禮賢人才,自己卻偏偏未能趕上,昔日的遺跡已蕩然無存,惟有丘陵高樹而已。其燕昭王詩:“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霸圖悵已矣,驅(qū)馬復(fù)歸來。”詩人俯仰千古,茫茫宇宙,漫漫蒼穹、不禁悲從中來。此二句從時間角度著筆,
56、“前”與“后”、“古人”與“來者”對舉,用兩“不見”相連,表現(xiàn)自己的孤獨和寂寞。像燕昭王那樣的賢明君主,古代有,我不曾見;將來有,我亦不可見,千載而下,為何我如此遭遇?想到此,悲憤填膺,發(fā)出了封建社會千千萬萬懷才不遇之士共同的心聲,因而引起千百年人們的共鳴?!澳钐斓刂朴疲殣砣欢橄??!痹娙讼氲接钪媪壤c綿長,個人卻渺小與短暫,更何況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于是傷感無限,涕淚交橫?!蔼殹弊?,正寫出了詩人寂寞凄涼的心境,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3鑒賞要點:鮮明的宇宙意識和社會意識是本詩一大特點。全詩直抒胸臆,破空而來,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蒼涼悲壯的陽剛之氣。二、春江花月夜1作者及
57、寫作背景簡介張若虛(約660720),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其詩僅存兩首,而此篇被論者評為“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王豈運湘綺樓論唐詩),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春江花月夜原為樂府舊題,屬于清商曲吳聲歌,相傳創(chuàng)自陳后主。這一首卻完全突破宮體詩的藩籬,語言清新,敘寫了民間游子思婦的相思離別之苦,面貌為之一新。2基本解讀這首詩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動人美景,對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敘寫游子思婦的相思之情,表達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主旨)“春江潮水連海平”四句總寫春江月夜中壯麗景象。春、江、花、月、夜五種事物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之中最為動人的良辰美景。入題即是一幅壯麗的畫面:江海連潮,月共潮生。“生”,寫出了明月隨著奔騰的潮水噴薄而出的宏大氣勢。月光閃耀千萬里遠(yuǎn),又有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二句寫了令人心馳神往的江畔美景。江水彎曲著繞過雜花叢生的江邊沙地,月光傾瀉在花林上,如同撒上了一層白色的霜花?!翱绽锪魉挥X飛”四句寫江天一色的澄澈明凈之景。月光蕩滌了世間的一切,這才有“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此處虛實結(jié)合,最后整個宇宙似乎只剩下一輪明月的清輝。這樣一輪獨自徘徊在空中的月亮,引發(fā)了詩人無限的深思和遐想?!敖虾稳顺跻娫隆绷?/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數(shù)學(xué)六年級下冊總復(fù)習(xí)綜合練習(xí)(數(shù)與代數(shù))1-7
- 廣東省揭陽市華僑高級中學(xué)2025屆高三沖刺高考最后1卷物理試題含解析
- 昆明衛(wèi)生職業(yè)學(xué)院《交通運輸商務(wù)管理》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貴州城市職業(yè)學(xué)院《汽車保險與理賠》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應(yīng)收賬款流程管理圖解
- 上海建橋?qū)W院《聲樂》2023-2024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期末試卷
- 西安科技大學(xué)《獸醫(yī)微生物學(xué)》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海南比勒費爾德應(yīng)用科學(xué)大學(xué)《西方文藝美學(xué)專題》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湖北省荊門市京山市2025年數(shù)學(xué)五年級第二學(xué)期期末復(fù)習(xí)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股骨干骨折中醫(yī)護理查房
- 呼吸機的使用操作流程
- “雙碳”目標(biāo)下數(shù)智化供應(yīng)鏈運作管理策略研究
-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xué)年度第二學(xué)期七年級歷史期中模擬試卷(1)含答案
- 2024年山東省國控設(shè)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學(xué)校校園膳食監(jiān)督家長委員會履職承諾協(xié)議書
- 空調(diào)定期清洗消毒制度消毒
- 2024-2025學(xué)年下學(xué)期高二政治選必修2第三單元B卷
- 重慶市拔尖強基聯(lián)盟2024-2025學(xué)年高三下學(xué)期3月聯(lián)合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果園種植管理合作合同范本
- 居室空間設(shè)計 課件 項目四 起居室空間設(shè)計
- 【歷史】隋唐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教學(xué)設(shè)計 2024-2025學(xué)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