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測試題:選考1《第2講》高考探究課 (含詳解)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測試題:選考1《第2講》高考探究課 (含詳解)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測試題:選考1《第2講》高考探究課 (含詳解)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測試題:選考1《第2講》高考探究課 (含詳解)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測試題:選考1《第2講》高考探究課 (含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選考一 第2講高考探究課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中山,古國名今河北定縣一帶)之地,至房子(今河北臨城),遂至代(今山西大同),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山名,位于黃河岸邊)之上。與肥義(趙國國相)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注:世上所有的人)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國人皆不欲,公子成(趙武靈王的叔父)稱疾不朝。王使人請之曰:“家聽于親,國聽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議之也。制國有常,利民為本;從政有經,令行為上。明德先論于賤(底層百姓),而從政先信于貴(貴族),故愿慕公叔之義(仰仗叔父的聲望)以成胡服之功也。”公

2、子成再拜稽首曰:“臣聞中國(中原地區(qū))者,圣賢之所教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圖之也!”使者以報。王自往請之,曰:“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先時中山負(依仗)齊之強兵,侵暴吾地。系累(用繩索捆綁)吾民,引水圍鄗(古縣名;在今河北省柏鄉(xiāng));微社稷之神靈,則幾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惫映陕犆速n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騎射焉。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三(注:“胡

3、服騎射”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扮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改革的時代背景和主要目的。(2)根據材料,概括趙武靈王推進改革的顯著特點并說明你對“胡服騎射”改革的認識。解析本題考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時代背景、策略實施及其歷史評價,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分析歷史問題和比較、概括、闡釋歷史認識的能力。要求學生在整體把握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和時代潮流的基礎上,遷移所學的相關改革或變法的學科知識,分析評價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背景、目的、策略、特點,并能從歷史的角度進行闡釋評價,從而在更宏大而深遠的歷史發(fā)展角度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趙武靈王

4、改革的影響及其歷史地位。答案(1)歷史背景:變法圖強成為戰(zhàn)國的時代風潮;民族融合和封建化是歷史大勢。目的: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應對周邊諸侯國或少數民族的威脅;洗雪中山攻趙的恥辱。(2)特點:目標堅定、策略靈活;因地制宜、以身示范;注重實用、勇于改革。認識:胡服騎射有利于北方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服飾改革是推動政治軍事改革的重要配套舉措;有利于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成為戰(zhàn)國時期重大變革事件。(答出兩點即可)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綱紀有序,六親和睦,此非天之所為,人之所設也。人之所設,不為不立,不修則壞。漢興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興禮樂,然后諸侯軌道,百姓素樸,獄訟

5、衰息。立經陳紀,輕重同得,后可以為萬世法程,雖有愚幼不肖之嗣,猶得蒙業(yè)而安。班固漢書禮樂制賈誼傳1962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xiāng)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爭于奢侈,室廬輿服僭于上,無限度。史記平準書材料二漢武帝時期的政論家嚴助,總結漢武帝時代的特點是:“是時征伐四夷,開置邊郡,軍旅數發(fā),內改制度,朝廷多事?!睗h哀帝時的太仆王舜、中壘校尉劉歆等人,在議論漢武帝的歷史地位時特別強調:“招集天下賢俊,與協(xié)心同謀,興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禪,殊官號,存周后,定諸侯之

6、制,永無逆爭之心,至今累世賴之。單于守藩,百蠻服從,萬世之基也,中興之功未有高焉者也?!卑喙淘谡摷斑@一問題時,則在人才濟濟之外,特意強調“孝武之世,外攘四夷,內改法度”。孫家洲王文濤制度變革與漢武帝盛世的造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初提議禮儀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2)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二中對漢武帝變法的各種評價的共通之處。解析本題考查漢武帝變法的背景及其歷史評價,以漢初治國從無為向有為的轉變?yōu)榍腥朦c,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分析歷史問題和比較概括的能力。要求學生在整體把握漢初歷史發(fā)展脈絡和時代潮流的基礎上,分析漢武帝變法的背景、目的,并能辨析、鑒別、比較歷史上對漢武帝變法的各種

7、評價,從而在更廣闊的層面上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改革的重大歷史作用。答案(1)解決等級失序問題;制度治國可彌補人治的缺陷;穩(wěn)定社會秩序;改變奢靡驕躁風氣。(2)推崇漢武帝的制度變革;肯定其文治武功對后世的突出貢獻;表現出自身的理性與遠見;其思想認識均源于武帝的變法實踐。3.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凡此種種,無不顯示商業(yè)氣息的濃厚,表明這一時期的商業(yè)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據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說,當時中國的商品交換的價值,合計相當于1 500萬至1 800萬盎司黃金,折合成現在的價值,約合60億至7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商品流通量,在當時世界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在這種情況下,金屬貨幣已難以適應商品的巨額

8、流通,銅錢、鐵錢體積大、分量重,對于長途販運或巨額批發(fā)貿易,十分不便。于是貨幣發(fā)生了突破性變革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宋真宗時期,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戶富商聯手發(fā)行一種錢券,稱為“交子”,是由商業(yè)信用關系孕育出來的紙質貨幣。宋仁宗時期,政府從商人那里收回了發(fā)行紙幣的權利,在益州設立“交子務”(按:“務”是機構名稱),負責印刷、發(fā)行交子。這種政府發(fā)行的紙幣,面額固定,蓋有官印;用戶以現錢換取紙幣時,要把商業(yè)字號登記在冊,兌現時按字號銷賬,以防偽造,隨著這種紙幣的流通范圍日益擴大,中央政府在首都開封設置交子務,負責面向全國的發(fā)行事宜。南宋時,紙幣逐漸成為主要貨幣,有四川的錢引、湖廣的會子、兩淮的

9、交子、東南的會子。所謂“會子”,原先叫做“便錢會子”,“便錢”即匯兌,“便錢會子”就是匯票、支票之類的票據;大約在12世紀中葉,發(fā)展為兼有流通職能的紙幣。摘編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1)根據材料,指出宋朝幣制改革有何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歸納紙幣最早在宋朝出現的原因。答案(1)特點:發(fā)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最早由商戶聯手發(fā)行;由商業(yè)信用孕育產生;政府設置專門機構進行管理、發(fā)行;流通范圍廣,種類較多。(任何四點即可)(2)原因:商品流通量大,金屬貨幣攜帶不便;宋代商品經濟發(fā)達,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商業(yè)、娛樂活動繁榮。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崇禎皇帝銳意改革。上臺之初,

10、他就除掉了魏忠賢,大快人心。但是他面對的形勢又極其復雜。發(fā)源于陜西的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已成燎原之勢。關外滿洲興起,連克沈陽等重鎮(zhèn),覬覦中原。內部形勢也不妙,明朝的最后幾位皇帝大多是無道昏君,官場腐敗,宦官專權,社會風氣低迷渙散,更加重要的是在人們心目中明朝統(tǒng)治的合理性已經消失殆盡,農民結群為盜。材料二崇禎皇帝把改革重點放在了懲治腐敗上,他選擇依靠特務機關,也就是東廠和錦衣衛(wèi),偵查拿獲了一些官員貪瀆的案件,但崇禎皇帝無法阻止廠衛(wèi)特務們?yōu)^職貪腐。崇禎陷入了一個無解的死循環(huán),改革最終失敗,明朝也走向了覆亡。(1)根據材料一,歸納崇禎帝改革的原因。(2)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崇禎帝改革的特點,并指出其失敗

11、的根源。解析本題考查明朝崇禎皇帝改革及對史料的分析能力。第(1)問,從材料一歸納出改革面臨的內憂外患。第(2)問,綜合兩則材料回答,分析出重拳出擊、依靠特務機構等特點,然后分析不觸動腐朽封建制度的改革必然失敗。答案(1)農民起義威脅明朝統(tǒng)治;滿洲政權興起,覬覦中原;朝廷內部腐敗,宦官專權;社會風氣敗壞。(答出三點即可)(2)特點:重拳出擊,除掉魏忠賢;重點放在懲治腐敗上;依靠特務機關反腐。根源:改革沒有觸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必然失敗。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運行為基礎的歷法(太陰歷),而同西洋各國一樣,明確實行以太陽的運行為基礎的太陽歷。而且確定一天

12、為24小時,一周為7天,將此作為全國的共同時間。于是,人們生活所依據的歷法和時間的劃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此前,普通民眾一年中的重大節(jié)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從中國傳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動為中心,規(guī)定新的節(jié)日,要求民眾屆時慶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話傳說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舊歷法及基于舊歷法的各種節(jié)日活動同農業(yè)生產及習俗密切關聯,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長時間地延續(xù)著。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材料二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農事情況。戰(zhàn)國甘石星經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的運行規(guī)律,系統(tǒng)周密。元朝授時歷取“敬民

13、授時”之意,定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這與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相差無幾。編自新浪網(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歷法改革和中國古代歷法發(fā)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歷法改革與中國古代歷法發(fā)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異同。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動為中心,規(guī)定新的節(jié)日,要求民眾屆時慶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話傳說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舊歷法及基于舊歷法的各種節(jié)日活動同農業(yè)生產及習俗密切關聯”可以得出明治維新的特點;依據材料“夏朝歷法夏小正載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農事情況”“元朝授

14、時歷相差無幾”可以得出中國歷法的特點為以服務農事為中心、歷法水平領先世界。第(2)問,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歷法改革強調學習西方以改造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以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需求;中國的歷法則是以促進封建經濟為出發(fā)點的。相同點:目的相同,二者都是為經濟發(fā)展服務的。答案(1)特點: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動為中心;努力擺脫傳統(tǒng),不斷西化。中國歷法以服務農事為中心;歷法水平領先世界。(2)異:日本是為了“文明開化”,引進西方文明改造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國是為了促進封建小農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同:都是為了生產的發(fā)展調整歷法。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928年,帝國主義為了緩和中國人民的反帝情緒和扶植國民黨反

15、革命政權,決定作出有限的讓步。而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從鞏固反動統(tǒng)治和擴大財源出發(fā),便利用這一時機,于1927年宣告關稅自主,并于1928年12月7日頒布“海關進口稅則”。1929年2月1日該稅則正式實行,這就是所謂第一個“國定稅則”,1930年12月29日,國民黨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再經協(xié)議,頒布第二個“國定稅則”。以后又在1933年、1934年分別頒布第三、第四個“國定稅則”,由十二級稅率改為十四級稅率,稅率也改為5%至80%1929年國民黨政府關稅收入為2.75億元,1934年增至3.82億元,關稅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百分比由1928年的41%,增加為1932年的51.75%。國民黨政府雖然

16、提高了進口稅率,但不是關稅自主如1929年的第一個“國定稅則”因與日本帝國主義利益有抵觸,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刁難,直到滿足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要求,日本帝國主義才同意與中國簽約。1933年“國定稅則”由于帝國主義列強反對,僅實施一年就夭折了。摘編自郭庠林等中國近代經濟史簡明教程(1)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述從1928年開始國民黨政府推行關稅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對上述國民黨政府所推行的關稅改革進行評價。解析本題主要考查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國民黨政府推行的關稅改革。第(1)問,注意從經濟、政治、國際、國內等角度分析1928年開始國民黨政府推行關稅改革的背景。第(2)問,注意抓住材料的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對國民黨政府所推行的關稅改革進行評價。答案(1)在帝國主義列強的壓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