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6篇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6篇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6篇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6篇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6篇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精選6篇,希望能夠給予您一些參考與幫助。 篇一: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1、了解下列基礎知識: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楊堅、隋朝的富庶、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大運 河的概況及影響。 2、通過識讀“隋朝疆域圖”和“隋朝大運河示意圖”,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隋朝大運河。 難點:如何評價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及大運河通航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一)、隋的統(tǒng)一(請你認真閱讀

2、教材2-4頁“隋的統(tǒng)一”一目的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年,建立隋朝,年號,定都。 2、年,隋滅掉南方的朝,結束分裂割據(jù)局面,繼秦漢之后中國又一次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3、思考:隋為什么能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二)、貫穿南北的動脈(請你認真閱讀教材4-6頁“貫穿南北的動脈“一目的內容,完成以下問題) 1、開鑿目的: 2、填圖:本圖比較模糊,請你用彩筆在圖上填上大運河的中心;南北端點和;從北向南的四段;連接的五大水系;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3、作用:大運河通航后,不僅成為的紐帶,也成為溝通和的樞紐。還促進了沿岸地區(qū)和發(fā)展。 二、課堂研討 以下是古人關于大運河的兩首詩,請你先閱讀理解,不懂的地方問老師,然后回

3、答問題: 問題: (1)這兩首詩對于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態(tài)度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各是什么態(tài)度? (2)你怎樣評價隋煬帝修大運河這一歷史事件? 三、拓展延伸 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朝代,而且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試一下,看你能 不能找出來。從這兩個王朝的興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篇二: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宋元時期的文化成就(宋詞、史學、繪畫、書法),通過對不同風格作品的了解與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資治通鑒和史記體例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歸納歷史知識更新的能力。 注重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對歷史的理解力。

4、采用列表格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 舉行古代名詩、詞比賽。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宋元文學藝術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習司馬光對工作的執(zhí)著和嚴謹?shù)摹?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司馬光與資治通鑒。宋詞和蘇軾、辛棄疾、李清照。 難點:本課頭緒多,應突出重點,繁簡適度。 課前準備收集歷史典故,著名詞人作品,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宋元時期我國科技達到了最高水平,同一時期我國古代文學也呈現(xiàn)空前繁榮局面。(或多媒體清明上河圖導入) 二、探究新課: (一)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師:古代史學著作很多,請大家說說看你能說出幾部?(學生思考后回答)然后用幻燈打出資治通鑒,接著提問:這部書的是誰

5、?你知道書名的來歷嗎? 生:司馬光。因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政道”故名。 師:請兩名同學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師:剛才兩位同學表演非常精彩,同學們,你知道資治通鑒這部書的體例嗎?它和史記有何不同呢? 生:先分組討論后回答(略)。 多媒體顯示表格(對紀傳體和編年體進行比較) 師:北宋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孱弱的王朝,為什么出現(xiàn)了資治通鑒這樣一部通史巨著? 生:可直抒已見,從多角度回答問題 師:從根本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歸納。根本原因是宋王朝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長期沖突中處于劣勢,加上階級矛盾尖銳,使北宋政治家們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于是他們把目標轉向歷史,以為當世統(tǒng)治者的借鑒??陀^原因是書院制度

6、完備學習風氣活躍,北宋文化普及較高,為資的編寫大量人才,同時印刷術進步,使書籍得以大量印刷。加上司馬光等人嚴謹治學。 (二)宋詞的杰出詞人 師:詞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它是怎樣形成的呢?詞的產(chǎn)生是隨著音樂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唐中期以后,音樂發(fā)展較快,句式整齊的詩較難配樂,因為了便于歌唱,人們便按樂曲節(jié)拍來填寫歌詞,出現(xiàn)長短不一的句式,這就是詞。它在唐出現(xiàn),到宋時達到頂峰。(主要原因是在于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市民階層的擴大。)這一時期主要詞人有哪些? 生:蘇軾、李清照、辛棄疾 (用幻燈打出三人頭像,介紹他們生平) (用多媒體講述三人作品及特點)多媒體顯示蘇、李、辛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如夢令及破陣子

7、醉里挑燈看劍。要求同學跟著大聲朗讀,并體會他們的風格特征。得出蘇、辛詞豪邁奔放(豪放派),李詞特點風格委婉(婉約派)。 要求學生制表歸納三人主要作品及風格 (三)風格多樣的繪畫和書法 師:我國繪畫有悠久的歷史。從東晉的顧愷之到唐代的吳道子,風格各異,到宋元時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出現(xiàn)了表現(xiàn)大眾生活的風俗畫,它的代表作就是清明上河圖。指導學生看書。 幻燈:展示清圖,向同學介紹該圖的主要內容(可本單元活動課) 教師作:畫卷表現(xiàn)了城鄉(xiāng)百姓的社會生活,展現(xiàn)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時代風貌,折射出北宋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該圖以濃厚的生活氣息,精湛的筆墨及淳樸的藝術風格代表了宋代風俗畫的突出成就。 師:宋元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畫

8、家,你能列舉幾個嗎? 生:(略) 師:書法在宋元時期成為文人的一種愛好,涌現(xiàn)出很多的書法家,被稱為“宋四家”的是誰? 生: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師:元朝的趙孟頫也是著名的書法家。 幻燈:展示書法家的作品,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增強藝術鑒賞力。 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收集從東漢至宋元時期著名書法家的作品(字帖、拓片) :宋元時期不僅科技領先,而且文化燦爛。我們祖先為我們奉獻了一份豐厚的文化大餐,面對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在自豪的同時,更應認識到我們的責任與重擔,為中華民族騰飛而努力。 三、課堂 指導學生完成課件出示的圖表。 篇三: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

9、及統(tǒng)一概況、隋初經(jīng)濟繁榮的表現(xiàn);了解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實現(xiàn)統(tǒng)一、開通大運河的條件以及科舉制的歷史影響。 過程與方法:講述本課知識,讓學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況;詳細地講解大運河的基礎知識,要求學生會識圖看圖;探討隋朝的滅亡,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教訓中得出正確的歷史啟示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和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的積極歷史作用,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通過這種精神的感染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復興中華的情愫。 【重點】大運河的開通;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及影響。 【難點】大運河開通的影響;科舉制創(chuàng)立的標志和影響。 【導學過程】 目標導學一:隋朝的建立和統(tǒng)

10、一 學生閱讀教材“隋的統(tǒng)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統(tǒng)一全國的時間,統(tǒng)一的標志及統(tǒng)一的意義。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最后再次強調并歸納學生的回答。 教師講述:隋朝建立后,國家統(tǒng)一,社會相對安定,那在此基礎上隋朝的國力發(fā)展如何呢? 4圖文展示含嘉倉,一個在文獻里被屢屢提到,卻給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紀70年代,含嘉倉才在洛陽市老城區(qū)北部被發(fā)掘。據(jù)統(tǒng)計,含嘉倉內已勘探出糧窖287座,其中160號倉窖保存有約50萬斤炭化谷物。50萬斤糧食在當時的生產(chǎn)條件和生活水平下,約合近千農(nóng)民一年辛勤勞動的果實、數(shù)千農(nóng)民一年的口糧,可見含嘉倉規(guī)模之大,儲糧之豐富

11、。 5請同學們回答:隋朝的經(jīng)濟為何如此繁榮? 6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學習與交流,教師總結歸納。 提示:(1)發(fā)展經(jīng)濟;(2)編訂戶籍;(3)統(tǒng)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4)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教師設疑:這些措施的實施給隋朝帶來怎樣的結果? 師生共同總結:隋朝實施這些措施,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迅速恢復和發(fā)展,人口數(shù)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一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目標導學二:大運河的開通 請同學們結合材料與教材“開通大運河”一目,指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什么。 反饋指導:為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605年,隋煬帝一聲令下,僅用了六年的時間,大運河就開通了。 PP

12、T呈現(xiàn)“大運河圖”,學生根據(jù)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畫出大運河簡單示意圖。 反饋指導:學生自主填空、畫示意圖,教師展示部分同學的成果,進行點評。 教師講述:大運河全長2700多千米,三點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教師設疑:有人說大運河“功在千秋,罪在當時”,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學生小組內交流,自由發(fā)言。 師生共同總結:從地圖上看,中國江河大都是東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運河的開通溝通南北,加強了南北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為祖國的長遠發(fā)展立下汗馬功勞。古人語“北通涿郡之漁商

13、,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所以說大運河“功在千秋”。不過,隋朝為開通大運河征發(fā)了幾百萬人,占當時全國人口的將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夠,婦女也被征調去。百姓對此不滿,隋煬帝便用高壓手段鎮(zhèn)壓,規(guī)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輕重,一律處斬,且無須上報。古人語:“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所以說大運河“罪在當時”。過渡:俗話說,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隋朝取得如此大的發(fā)展,是因隋文帝“治國有方”,有一批優(yōu)秀人才為國“出謀劃策”,那“優(yōu)秀人才”如何選拔呢? 目標導學三: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同學們看提示,猜古代的一種選官制度。 提示一:金榜題名;提示二:名落孫山;提示三:十年寒窗;提示四

14、:連中三元;提示五:一舉成名。 材料展示隋王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門第限制。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命諸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yún)⒓有悴?、明?jīng)兩科考試,正式設立了每年舉行的常貢之科。隋煬帝時又添設了進士科。 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教材思考問題。九品中正制選官的標準是什么?科舉制的選官標準又是什么? 教師設疑:這種新的選拔官員的制度科舉取士最受哪些人歡迎?有什么積極作用?5學生結合史料與教材知識,小組交流,回答問題??婆e制間接擴大了教育范圍,打破了豪門貴族壟斷教育的狀況,刺激了官學和私學的發(fā)展,促進了學校數(shù)量的增加,也擴大了學習的內容,除“四書”“五經(jīng)”外,有詩賦雜文,也有經(jīng)史典籍,還有策論。

15、 總結: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最受門第不高的讀書人歡迎。這是中國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門第不高而有才學的人可以參政,有利于鞏固統(tǒng)治,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此后科舉制不斷完善,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續(xù)了約1300年。 目標導學四:隋朝的滅亡 學生閱讀教材“隋朝的滅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反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教材上適當標注,歸納回答。教師小結:隋煬帝因實行“暴政”,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們要全面地看待這些歷史事件,客觀評價隋煬帝。 材料展示征吐谷,討高麗,用兵力既勞民力,固才冠諸王,然禍及百

16、姓。若雄才兼安宇內,后世論名,可與漢武齊功;建東都,修運河,享獨樂不與眾樂,雖罪在當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澤能至斯民,今朝評績,當和禹王同輝。 4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你如何客觀看待隋煬帝? 5反饋指導:隋煬帝雖說是公認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詩賦,治軍旅,絕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開運河,修馳道,建東都也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運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還創(chuàng)立進士科,使科舉制正式確立,影響深遠。所以我們在看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時一定要全面客觀公正。 教師小結:隋朝,因隋文帝而勃興,因隋煬帝而速亡,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chǎn)”。四、課堂小結: “隋朝就像流星一樣,瞬間摧殘,瞬間毀滅,勃興速亡,魅力十足!”

17、歷時37年,二世而亡。隋朝的短暫歷史讓我們知道一個道理:民眾是國家的根本,治國必須考慮社會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張有弛。只有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安定,國家才能強大,社會才能和諧發(fā)展。 篇四: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唐朝疆域的四至; 唐朝與東突厥的關系; 唐太宗尊為“天可汗”; 松贊干布統(tǒng)一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 唐蕃會盟。 1、通過對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全面 辯證地認識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 2、通過對唐太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為發(fā)展民族關 系所做出貢獻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8、1、通過對唐朝與突厥、吐蕃等民族關系的了解,理解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運用閱讀、討論和聯(lián)想比較法,探究唐朝民族關系發(fā)展的原因及其表現(xiàn)。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唐朝疆域廣大,唐政府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間的友好交住空前頻繁。唐朝是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重要發(fā)展時期。 2、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擁護,被尊為“天可汗”。 3、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發(fā)展唐蕃關系,促進漢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貢獻。 4、突厥、吐蕃、回紇、南詔等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都對祖國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和我國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重點和難點 : 一、重點:唐朝與吐

19、蕃的關系 二、難點: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 教學方法:問題導學探究 教學時間:1課時 導學程序: 導入新課: 1、提問:“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情況? 2、指出:唐朝前期處于繁榮階段,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這一時期,唐朝與邊疆各族的關系得到發(fā)展。 教學綱要: 一、天可汗: 1、唐朝的疆域 2、邊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與突厥的關系 4、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 二、唐蕃和親與會盟: 1、松贊干布統(tǒng)一吐蕃 2、文成公主入藏 3、金城公主入藏 4、唐蕃會盟 課后作業(yè) 1、唐的疆域:東到( ),西達( ),東北至( )以北和( ),南及(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2、唐太宗派兵攻打

20、( )突厥,俘其首領( ),對他進行了優(yōu)待。 3、唐太宗( )受到北方各族的擁護,被尊為“ ”。 4、唐朝對西域的管轄:( )在天山以南設立( )都護府,( )在天山以北設立( )都護府。這些是唐朝對西域地區(qū)的統(tǒng)治機構。 5、吐蕃是( )的祖先,很早就居住在( )。7世紀前期,吐蕃首領( )統(tǒng)一各部,建立政權,以( )( 今西藏的拉薩)為都城。 6、派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和親的皇帝是( )。派金城公主與尺帶珠丹和親的皇帝是( )。 7、尺帶珠丹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同唐朝已經(jīng)“ ”了。 8、( )至今還屹立在拉薩大昭寺前,成為漢藏兩族團結友好的象征。 9、( )年,吐蕃與唐朝會盟。盟約里說:“患難

21、相恤,暴掠不作”。 篇五: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秦滅六國及其意義;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養(yǎng): 能夠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態(tài)度 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 教學難點 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概念的理解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設計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容:百家爭鳴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是什么 二、導入:出示長城圖片與電影英雄片段讓學生觀看,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并引發(fā)思考。 三、講授新課: 提問: 1、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自己

22、反被殺害,也沒有阻止秦國攻取燕國。對于這件事。你怎么看? 2、為什么由秦國完成了統(tǒng)一? 3、秦王是怎樣完成統(tǒng)一的? 4、秦統(tǒng)一是好事還是壞事?你對荊軻刺秦王有沒有新的認識? 口訣記憶:公元前221,秦滅六國有大功。都城設在咸陽城,中華民族得安寧。 討論:秦朝如何鞏固它的統(tǒng)一的?(學生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聯(lián)想:通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學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教學探究:師生討論如何評價秦始皇?(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討論,注意學生的知識面,不要過深) 自由空間: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對后世有深遠影響? 參考答案: 贏政統(tǒng)一六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 一、政治上

23、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A、贏政規(guī)定統(tǒng)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B、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時負責監(jiān)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后來增加到40郡),郡下設縣??たh制度為后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秦統(tǒng)一后,在全國統(tǒng)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tǒng)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為全國統(tǒng)一的文字,后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三、思想: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fā)布焚書令,規(guī)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可收藏有關醫(yī)學、占卜、種植的書,其它一律燒毀,又把暗中誹謗他的儒生全部活埋,這就是

24、焚書坑儒。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 四、修筑長城和開發(fā)邊疆: 1)秦朝統(tǒng)一后,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以上是秦朝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 板書設計: 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陽。 二、秦朝鞏固統(tǒng)一加強統(tǒng)治的措施 1、政治上;2、文化方面;3、思想方面;4、修筑長城和開發(fā)邊疆 篇六: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兩宋時期人們衣食住行以及娛樂和傳統(tǒng)節(jié)日上的新的發(fā)展和特點。 2思想教育目標:兩宋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度發(fā)展,尤其在衣食住行方面,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情感。通過對衣食住行和城市娛樂,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