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 ,完成下列小題。古代詩歌鑒賞題型專練(一)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下列各題。云陽館與韓紳宿別司空曙故人江海別 ,幾度 ①隔山川。乍見翻②疑夢 ,相悲各問年。孤燈寒照雨 ,濕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 ,離杯惜共傳 ③。[注]①幾度:幾年。②翻 :反而。③共傳 :一起舉杯。.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從別后 ,數(shù)年不見 ,山川阻隔 ,相會不易 ,首聯(lián)從時間、空間兩個方面突出了離別久遠 ,相見之難 ,其間的相思 ,自在言外。B.久別相逢 ,乍見后反疑為夢境 ,因分離太久而相互詢問年齡。 "翻疑夢 ",把詩人詫異、自責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 ,十分傳神。C.結尾表面上是勸飲離杯 ,實際上卻是抒寫傷別之情。 "更"字 ,點明了即將再次離別的傷痛。惜"字 ,表現(xiàn)出彼此珍惜情誼和戀戀不舍的離情。D.詩人與老友久別重逢 ,悲喜交加 ,在孤燈下飲著離別的酒 ,戀戀不舍 ,表現(xiàn)出兩人的情誼及對友誼的珍惜。.頸聯(lián)中的 “寒”和“暗”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請結合詩句進行賞析。 頸聯(lián)中的 “寒”和“暗”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請結合詩句進行賞析。2、閱讀下面的詩歌 ,完成下列小題。野望(唐 )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 ①,南浦清江萬里橋 ②。海內風塵諸弟隔 ,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 ③答圣朝??珩R出郊時極目 ,不堪人事日蕭條?!咀ⅰ竣偃鞘?:西山三城的堡壘 ,三城 ,與吐蕃臨界 ,為蜀邊要塞。②南浦句 :南浦 ,泛指送
別之地。萬里橋 ,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東邊。③涓埃 :細流與微塵 ,比喻微小。.下列各組詞語不符合對仗要求的一項是 ()A.第一、二句中的B.第三、四句中的C.第五、六句中的A.第一、二句中的B.第三、四句中的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與“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 “時極目”與“日蕭條”.從 “切合題目 ”的角度分析本詩 ,恰當?shù)囊豁検?()A.第一、二句中的 “西山”“南浦”切合“野”字。B.第三、四句 “海內”“天涯”切合“野望“二字。C.第五、六句中的 “遲暮”“涓?!鼻泻稀巴白?。D.第七句中的 “出郊”“極目”切合“野望”二字。.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的 ?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問題。雪詩張孜長安大雪天 ,鳥雀難相覓。其中豪貴家 ,搗椒泥四壁。到處爇紅爐 ,周回下羅冪。暖手調金絲 ,蘸甲①斟瓊液。醉唱玉塵 ②飛 ,困融 ③香汗滴。豈知饑寒人 ,手腳生皴劈。(注 )①蘸甲 :指酒斟得太滿 ,捧杯時指甲會沾酒。②玉塵 :指雪。③困融 :困倦。.下列對本詩的理解 ,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頭兩句為一層 ,點明時間、 地點、環(huán)境 ;中六句為一層 ,揭露了"豪貴家 "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四句為一層 ,寫"饑寒人 "的貧苦。B."搗椒泥四壁 ",是把花椒搗碎 ,與泥混合 ,涂抹在房屋四壁。 漢未央宮有椒房殿 ,乃皇后所居之室。這里寫 "豪貴家 "以椒泥房 ,可以想見室內的溫暖、芳香與華麗。C.在這大雪飛揚、 地凍天寒的日子里 ,"饑寒人 "還在勞作不已 ,為生活而奔走 ,為生存而掙扎。豈知",不僅是責問 ,簡直是痛斥。D.本詩在前兩句環(huán)境烘托之后 ,把豪門貴族的糜爛生活繪出三幅圖畫 :富家椒房圖、羅冪紅爐圖、弦歌宴飲圖。前兩幅是靜狀 ,后一幅是動態(tài)。.本詩主要使用了哪種手法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請結合作品做簡要分析。送友人南歸王維萬里春應盡 ,三江雁亦稀。連天漢水廣 ,孤客郢城歸。TOC\o"1-5"\h\z鄖國稻苗秀 ,楚人菰米肥。懸知 ②倚門望③,遙識老萊衣 ④?!咀ⅰ竣匍_元二十五年 ,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荊州從事 ,時孟浩然已年近五十 ,對官場生活毫無興趣,因此告老還鄉(xiāng) ,王維故寫下此詩送別。②懸知 :料想。③倚門望 :戰(zhàn)國時王孫賈外出求仕 ,其母說 :“你早出晚歸我將每天倚門而望 ,盼你回來?!?④老萊衣 :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非常孝順 ,年已七十 ,還常常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 ,裝作嬰兒來逗父母開心。.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春天將要過去 ,大雁已經北飛 ;"盡""稀"兩字形象地描繪出春去夏來時節(jié)轉換的特點。B.頷聯(lián)寫朋友將要與自己分別 ,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 ,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不舍之情。C.頸聯(lián)描寫楚地稻苗長勢很好 ,菰米也肥嫩飽滿 ,從中可見對友人的羨慕、追隨之意。D.詩歌采擷 "雁 ""漢水""稻苗""菰米"等多種意象來表情達意 ,物象看似尋常 ,卻寄寓深遠。.請結合詩歌內容 ,分析本首詩歌的藝術技巧。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問題。余干【注】旅舍劉長卿搖落暮天迥 ,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 ,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 ,鄰家漁未歸。鄉(xiāng)心正欲絕 ,何處搗寒衣 ?【注】余干 :古縣城名。.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通過描寫暮色中特有的秋景 ,展現(xiàn)遼曠凄涼的自然景色 ,為后面抒情作鋪墊。B.頷聯(lián)中一 "孤 "一"獨",表面寫景 ,暗示詩人孤苦背時、宦途坎坷的凄涼境遇。C.頸聯(lián)寫本該回家的鄰家漁夫 ,今夜還未歸來 ,詩人擔憂漁夫 ,可見他憂國憂民。D.尾聯(lián)以搗寒衣聲結束全詩 ,凄清的鄉(xiāng)思 ,困擾著詩人不平靜的心。言有盡意無窮。.本詩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寫和抒情 ,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下列各題。送進士下第歸南海 ①曹鄴數(shù)片紅霞映夕陽 ,攬君衣袂更移觴。行人莫嘆碧云晚 ,上國 ②每年春草芳。雪過藍關寒氣薄 ,雁回湘浦怨聲長 ③,應無惆悵滄波遠 ,十二玉樓 ④非我鄉(xiāng)?!咀⑨尅竣倌虾?:今廣州佛山一帶。②上國 :指京城。③藍關、湘浦 :地名 ,均為朋友歸南海必經之地。④十二玉樓 :傳說昆侖山有五城十二樓 ,是仙人居住的處所 ,多指隱居之所。.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lián)寫夕陽、 紅霞 ,點明了送別的時間 ,詩人挽著朋友的衣袖舉杯相勸 ,這一聯(lián)情景相生 ,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朋友的一片深情。B."行人莫嘆碧云晚 "借江淹"日暮碧云 "之語表示惜別 ,同時勸勉友人不必因為下第而感嘆 ;語氣委婉舒緩 ,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誼的溫馨。C."上國每年春草芳 "一語雙關 ,表面上寫京城年年會有明媚的春光 ,實則暗含京城科舉考試每年舉行 ,中舉的機會還有很多。D.詩歌頸聯(lián)對仗工整 ,承接上句 "春草芳",實寫送別時的環(huán)境 ,雪過藍關寒氣減弱 ,虛寫朋友南歸會途經湘浦 ,意味深長。E."應無惆悵滄波遠 "兩句 ,是說朋友遠涉江河 ,必然會產生惆悵之情、有出世隱居之想 ,但詩人自己不會選擇歸隱 ,不能與之志同道合。.這首詩表達的情感豐富 ,主要有哪些情感 ?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下面小題。感遇四首 (其二 )李白可嘆東籬菊 ,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 ,亦自有芳菲。來泛盈樽酒 ,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采 ,飄落欲何依。.下列詩句當中的重點描述對象 ,和本詩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項是 ()A.寧可枝頭抱香死 A.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寒菊》 )B.解把飛花蒙日月 B.解把飛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曾鞏《詠柳》 )C.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元好闖《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D.巧囀豈能無本意 ,良辰未必有佳期。 (李商隱《流鶯》 )三徑就荒 ,松菊猶存 ”和三徑就荒 ,松菊猶存 ”和“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為例,簡述三者內涵上的不同。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問題。商山富水驛杜牧益戇②由來未覺賢 ,終須南去吊湘川 ③。當時物議朱云 ④小,后代聲華白日懸。邪佞每思當面唾 ,清貧長欠一杯錢。驛名不合輕移改 ,留警朝天者惕然。[注]①富水驛 ,原名陽城驛。唐德宗時諫議大夫陽城因指斥奸佞、犯顏直諫被貶 ,后人為避其名諱將陽城驛改名為富水驛。 ②汲黯屢次忠諫 ,被漢武帝怒斥 “甚矣,汲黯之戇也” 。戇,愚直。③賈誼上疏陳述時弊 ,被貶長沙 ,路過汨羅江時 ,曾憑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請尚方寶劍以斬奸臣之頭而觸怒漢成帝 ,險些被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借汲黯事贊頌陽城耿介剛直 ,暗諷當政者不辨忠奸 ,視忠臣為戇夫。B."終須南去吊湘川 "暗用賈誼被貶之典喻陽城 ,表達對陽城忠而被貶的惋惜。C.本詩將朱云因年少被時人輕視與后世備受推崇對比 ,嘲諷時人的昏昧無知。D.全詩敘議結合 ,多處用典 ,借古以論今 ,表達情感豐富充實、含蓄蘊藉。.詩的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 ?詩人希望朝天者從中獲得怎樣的警示 ?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問題。賈客詞劉駕賈客燈下起 ,猶言發(fā)已遲。高山有疾路 ,暗行終不疑??鼙I伏其路 ,猛獸來相追。金玉四散去 ,空囊委路歧。揚州有大宅 ,白骨無地歸。少婦當此日 ,對鏡弄花枝。.下列對詩歌有關內容的賞析和概括 ,不恰當?shù)囊豁検?()A.人評劉駕最能 "以詩鳴于時 ",詩開篇以同情筆意再現(xiàn)賈客燈下起身趕路 ,表現(xiàn)出經商艱辛。B.賈客故事里寇盜可謂兇殘 ,側面反映出晚唐社會動亂、 經濟凋敝 ,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運。C."終不疑"語謂賈客未料夜行而會身入死地 ,一如既往地走捷徑 ,為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D.揚州是唐時繁華都會 ,也是商賈集散地 ,詩末點明住地揚州有深意 ,可使悲劇更具普遍意義。.結合全詩 ,賞析 “少婦當此日 ,對鏡弄花枝 ”場景較為豐富的藝術效果。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問題。學阮公體三首 (其二 )【注】劉禹錫朔風悲老驥 ,秋霜動鷙禽。出門有遠道 ,平野多層陰。滅沒馳絕塞 ,振迅拂華林。不因感衰節(jié) ,安能激壯心 ?【注】此詩作于詩人因參與王叔文政治革新運動失敗 ,貶官朗州期間。.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繼承了傳統(tǒng)的 "悲秋 "主題 ,首句中的 "悲"字奠定了全詩低沉的感情基調。B.朔風勁吹、秋霜凜冽、道路遙艱、陰云密布 ,這是詩歌為老驥、鷙禽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C."馳"和"拂"精于煉字 ,生動傳神地刻畫了老驥揚蹄疾馳 ,鷙禽展翅迅飛的形象。D.全詩描寫和議論相結合 ,脈絡清晰 ,尾聯(lián)骨力雄健 ,感情激蕩 ,飽含哲理。.“老驥”和“鷙禽”的意象有何作用 ?請簡要分析。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B;2.①“寒”“暗”客觀地描寫了朋友深夜敘談的環(huán)境特征 ,孤燈照雨雨愈寒 ,濕竹環(huán)繞浮TOC\o"1-5"\h\z煙顯得更濃更暗 ;“寒”“暗”真實地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剛重逢又要傷別 ,心境倍感凄暗 ;“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 ,營造了一幅寒冷、濕暗、凄清的老友話別圖 ,既渲染了詩人悲涼暗淡的心情 ,也象征著人事的浮游不定。解析:1.B.“詫異、自責的神態(tài)”錯 ,應該是 “欣喜、驚奇的神態(tài) ”。2.分析“寒”和“暗”的妙處 ,要抓住 “孤燈”“寒雨”“濕竹”和“浮煙”等意象 ,寫出了 “寒夜里 ,一束暗淡的燈火映照著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處 ,似飄浮著片片煙云。 ”的景象 ,營造出凄涼的意境 ,渲染了話別時的傷感氣氛 ;然后抓情語 “寒”“暗”客觀地描寫了朋友深夜敘談的環(huán)境特征 ,孤燈照雨雨愈寒,濕竹環(huán)繞浮煙顯得更濃更暗 ,“寒”“暗”真實地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剛重逢又要傷別心境倍感凄暗 ,“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 ,營造了一幅寒冷、濕暗、凄清的老友話別圖 ,既渲染了詩人悲涼暗淡的心情 ,也象征著人事的浮游不定譯文:,隔山隔水已度過多少年。突然相見反而懷疑是夢 ,悲傷嘆息互相詢問年齡。孤燈暗淡照著窗外冷雨 ,幽深的竹林漂浮著云煙。明朝更有一種離愁別恨 ,難得今夜聚會傳杯痛飲。賞析:TOC\o"1-5"\h\z這是首惜別詩。詩寫乍見又別之情 ,不勝黯然。詩一開端由上次別離說起 ,接著寫此次相會 ,然后寫敘談 ,最后寫惜別 ,波瀾曲折 ,富有情致。 “乍見翻疑夢 ,相悲各問年 ”乃久別重逢之絕唱 ,與李益的 “問姓驚初見 ,稱名憶舊容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上次別后 ,已歷數(shù)年 ,山川阻隔 ,相會不易 ,其間的相思 ,自在言外。正因為相會不易 ,相思心切 ,所以才生發(fā)出此次相見時的 “疑夢”和惜別的感傷心情來 ,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 ,恰成因果關系。 “乍見”二句是傳誦的名句 ,人到情極處 ,往往以假為真 ,以真作假。久別相逢 ,乍見以后 ,反疑為夢境 ,正說明了上次別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會不易。假如別后沒有牽情 ,相逢以后便會平平淡淡 ,不會有“翻疑夢”的情景出現(xiàn)了。 “翻疑夢”,不僅情真意切 ,而且把詩人欣喜、驚奇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得維妙維肖 ,十分傳神。即使說久別初見時悲喜交集的心情神態(tài) ,盡見于三字之中 ,也是不為過的。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接寫深夜在館中敘談的情景。 相逢已難 ,又要離別 ,其間千言萬語 ,不是片時所能說完的 ,所以詩人避實就虛 ,只以景象渲染映襯 ,以景寓情了。 寒夜里 ,一束暗淡的燈火映照著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處 ,似飄浮著片片煙云。孤燈、寒雨、浮煙、濕竹 ,景象是多么凄涼。詩人寫此景正是借以渲染傷別的氣氛。其中的孤、寒、濕、暗、浮諸字 ,都是得力的字眼 ,不僅渲染映襯出詩人悲涼暗淡的心情 ,也象征著人事的浮游不定。二句既是描寫實景 ,又是虛寫人的心情。結處表面上是勸飲離杯 ,實際上卻是總寫傷別。用一 “更”字 ,就點明了即將再次離別的傷痛?!半x杯惜共傳 ”,在慘淡的燈光下 ,兩位友人舉杯勸飲 ,表現(xiàn)出彼此珍惜情誼和戀戀不舍的離情。詩人此處用一 “惜”字 ,自有不盡的情意。綜觀全詩 ,中四句語極工整 ,寫悲喜感傷 ,籠罩寒夜 ,幾乎不可收拾。但于末二句 ,卻能輕輕收結 ,略略沖淡。這說明詩人能運筆自如 ,具有重抹輕挽的筆力。答案及解析:答案:1.D;2.D;.首聯(lián)以景寫情 (借景抒情 ),三城邊防堡壘白雪皚皚 ,傳達憂國之情 ,看到送別之地 ,流露思家之情。TOC\o"1-5"\h\z其他三聯(lián)均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頷聯(lián)通過寫兄弟遠隔 ,自己孤身飄零 ,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頸聯(lián)暗接全詩第一句 ,寫自己年老多病、無以報國 ,表達無奈和郁悶之情。尾聯(lián)下句直接表達對家國之事的憂慮。解析:1.古詩詞中的對仗 ,要考慮到詞性、平仄等因素。 A項中“白雪”與“清江”,詞性相對 ,顏色“白”對“清”,名詞“雪”對“江”。B項中,“諸弟”對“一身”,諸“”“一”都是數(shù)字相對 ,C項中,“供多病”與“答圣朝”動賓結構相對 ,D項中,“極目”與“蕭條”詞性不相對。.題干要求從 “切合題目 ”的角度分析 ,指向明確。首先從題目 “野望”思考起,A項中“西山”“南浦”切合題目中的 “望”而非“野”字。B項中“海內”“天涯”是詩人遠望后的想象 ,而不是切合 “野望”二字。C項中的“遲暮”“涓?!币彩亲髡叩母锌Z ,而非“野望”的內容。 D項中的“出郊”切合“野”,極目“”切合“望”,所以都與 “野望”二字切合 ..題干要求明確,首先是全詩的情感,然后結合詩句解答。情感上應從詩句中表現(xiàn)情感的詞語中概括。從“諸弟隔”“涕淚”“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詞語中可以看出全詩表現(xiàn)了作者感傷時局、 懷念諸弟、 孤獨隱憂的思想情感。 結合詩句就是要求學生結合全詩的每一聯(lián)思考。首聯(lián)寫作者野望所見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間兩聯(lián)寫作者由所望之景觸發(fā)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由戰(zhàn)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絲毫貢獻報答 “圣朝”的慚愧。尾聯(lián)寫出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轉“蕭條”的隱憂。答案及解析:答案:1.A;2.對比手法。 集中反映了晚唐政治昏暗、 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實 ,表達了詩人對統(tǒng)治階級不顧民生疾苦的不滿與憤慨之情。TOC\o"1-5"\h\z解析:1.本題考核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屬于綜合考查題 ,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 ,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 ,首先要審題 ,即明確題干的要求 ,如本題的題干要求選出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題重點考查對詩句理解和歸納概括詩歌內容要點 ,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逐句翻譯詩句 ,接著把握詩歌的內容 ,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 ,得出答案。本題 A項,“中六句為一層 ,揭露了 ‘豪貴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 ;后四句為一層 ,寫 ‘饑寒人’的貧苦。 ”錯,根據詩歌可知中間八句為一層 ,揭露了“富貴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 ;后兩句為一層 ,寫“饑寒人”的貧苦。故選 A。2.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和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解答本題,首先要審題 ,明確題目考的是什么 ,題干是“本詩主要使用了哪種手法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請結合作品做簡要分析。 ”,第一問明考詩歌的表達技巧 ,第二問要求理解詩歌的情感。解答詩歌表達技巧的一般答題思路是 :先明確指出手法 ,然后結合具體詩句分析 ,最后點明效果。本題要抓住關鍵句 “其中豪貴家 ,搗椒泥四壁 ”“豈知饑寒人 ,手腳生皴劈 ”等,從中可以看出豪貴家和饑寒人的鮮明對比 ,可知主要手法是對比。第二問理解詩歌的情感類試題 ,注意要從詩歌的標題、注釋、體現(xiàn)情感的關鍵句 (尾聯(lián) )來考慮作答。重點抓住 “豈知”一詞 ,詩人僅用“豈知饑寒人 ,手腳生皴劈 ”二句點出富貴人家的對立面 ——“饑寒人”的苦況,可以想見 “譏寒人”在鳥雀都 “難相覓”的情況下會是怎樣的情形 ,這兩句詩又賦予前八句詩以新義 ,指出 “豪貴家”的奢侈享樂是建立在人民的貧苦的基礎上 ,“豪貴家”的嘴臉也就更加可惡可僧了。這兩句揭示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現(xiàn)實 ,擴展、深化了主題思想。詩人的態(tài)度是明確的 ,他十分憎惡那些在大雪天歌舞宴飲的 “豪貴家”,無情地揭露他們 ,詩人把自已的同情投給了那些在大雪天痛苦掙扎的 “饑寒人”,吟詠他們的痛苦?!军c睛】表達技巧的內涵十分豐富 ,一般可分為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夸張、借代等 )、表達方式 (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 ,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 )、表現(xiàn)手法 (對比、襯托、象征、比興等 )、結構形式 (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 )。對鑒賞表達技巧能力的考查 ,在高考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 ,在復習時要有意識地對各種表達技巧進行系統(tǒng)歸納整理 ,掌握它們各自的特點和作用。 這類題型的答題模式一般為先結合具體詩句分析手法 ,再答出該手法的作用。4答案及解析:答案:1.C;2.①襯托。漢水廣闊 ,友人孤單 ,一闊一孤 ,襯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單。 (也可答以景襯情、借景抒情 )②用典。用老萊衣的典故肯定和贊揚友人 ,辭官歸家、為父母盡孝的行為。③想象。整首詩以想象貫串全詩。首聯(lián)想象友人到家時的家鄉(xiāng)的景象 ;頷聯(lián)、頸聯(lián)運用想象描寫友人家鄉(xiāng)的 美好。尾聯(lián)設想友人雙親倚門望的情景。 (也可答曲筆 /從對面著筆 /對寫 );解析:1.“羨慕”“追隨”之意不存在 ,頸聯(lián)倒是有一些對友人的勸勉、慰藉之意。2.譯文:江南萬里 ,春光已過三江原野 ,大雁紛紛向北飛去。漢水浩淼 ,無邊無際 ,與天相連 ,老友歸去,回到故鄉(xiāng)郢地。鄖國的稻田茁壯秀頎 ,楚地的菰米收獲在即。 我在北方將你牽掛 ,常常倚門南望 ,好像遠遠地看到你穿著孝敬父母的老萊衣。5答案及解析:答案:1.C;2.全詩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日暮后的凄涼景色。由看得見 “楓葉稀”的日暮時分 ;寫到夜色漸濃 ,城門關閉 ;進而寫到明月初上 ,直到夜闌人靜 ,坐聽閣中思婦搗寒衣的砧聲。 隨著時間的推移 ,詩人極端孤獨寂寞的情懷和思鄉(xiāng)情緒逐漸加濃 ,直到“鄉(xiāng)心正欲絕 ”。詩人巧妙地將內心的感情融合到環(huán)境中 ,意蘊深厚 ,感情綿長。解析:1.“可見他憂國憂民”有拔高之嫌。詩人從漁家未歸 ,觸動自己的離思 ,又想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到家 ,家人肯定也是盼著自己回去。2.暮色初起 ,稀稀落落的楓林 ,飄零的霜葉 ,觸動了詩人的離情鄉(xiāng)思 ;隨著暮色漸濃 ,孤城關閉 ,獨鳥歸巢 ,詩人孤獨寂寞之情漸深 ;夜幕降臨 ,明月初上 ,空寂的渡頭更讓詩人鄉(xiāng)心欲絕 ;偏偏在這個時候,卻不知哪里傳來搗寒衣的砧聲 ,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烈。詩歌借助一系列引發(fā)鄉(xiāng)愁的意象 ,隨著時間推進不斷疊現(xiàn) ,從而使離情鄉(xiāng)思逐漸濃化。全詩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日暮后的凄涼景色。6答案及解析:答案:1.DE;2.①惜別之情 :首聯(lián)送別朋友回歸故鄉(xiāng)時 ,攬君衣袂 ,依依不舍。②鼓勵勸勉之情 :詩歌頷聯(lián)勸勉朋友中舉的機會很多 ,不必為一次失敗而消沉。③關懷牽掛之情 :頸聯(lián)遙想友人經過藍關之后 ,寒氣減弱 ,衣著須注意 ;湘浦雁回 ,思念之情當會萌生。④期冀,祝愿之情 :尾聯(lián)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滄波之中惆悵留連 ,不要作出世隱居之想 ,應該積極入世進取。解析:1.D.詩歌頸聯(lián)二句都是虛寫 ,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經之地 ;E.“必然會產生惆悵之情、有出世隱居之想 ,但詩人自己不會選擇歸隱 ,不能與之志同道合 ”錯,應為“詩人勸告朋友 ‘不必有惆悵之情,不要作出世隱居之想’”。2.結合詩句分析 ,“欖君衣袂更移筋”表達出的是惜別之情 ,攬君衣袂 ,依依惜別。 “行人莫嘆碧云晚,上國每年春草芳 ”表達出詩人對朋友的鼓勵和勸慰 ,一生中科舉的機會很多 ,沒必要為失敗氣餒。“雪過藍關寒氣薄 ,雁回湘浦怨聲長 ”通過情景交融的寫法 ,表達對友人的牽掛與關懷 --藍關過后 ,天氣變化時要注意衣著 ,到湘浦后也不要嘆息。 “應無惆悵淪波遠 ,十二玉樓非我鄉(xiāng) ”句則充滿期待和祝愿 ,期待朋友在滄海中不要惆悵 ,不要歸隱居 ,而要積極進取。譯文:數(shù)片紅彤彤的晚霞照映著西下的夕陽 ,牽攬著你的衣裳卻依依不舍。遠行的你不要總是嘆息時光已晚 ,京城年年都會有明媚的春光。經過藍關之后寒氣減弱 ,大雁回歸湘浦時也請不要有太多惆悵。你遠涉江海滄波應無惆悵之情 ,仙人居住的十二樓并非你我的故鄉(xiāng)。賞析:詩人曹鄴的作品似乎被他的民謠風名詩 《官倉鼠》 所掩蓋,今人的一些選本多只選他的《官倉鼠》 ,或者加上他的《捕魚謠》等二、三首。其實詩人曹鄴所存的一些詠史詩、贈別詩乃至寫景詩 ,都有一些佳作。其中一些作品亦曾受到歷代讀者的熱愛?!端瓦M士下第歸南海》一詩是曹鄴送別詩的名作 ,晚唐詩人韋莊在他的著名唐詩選本《又玄集》中 ,選錄了這首詩??梢娺@首詩在當時就受到人們的歡迎。 景色明麗的初冬傍晚 ,夕陽斜照 ,天邊飄著幾片紅霞,和夕陽相互映襯著。詩人和即將南歸的朋友 ,手挽著手 ,在路邊設酒宴送別。他們飲了一杯又一杯 ,送了一程又一程。 在輕快明麗的景色襯托下 ,友朋宴別的感情顯得深情而明朗。 詩的后三聯(lián)是關懷勸勉友人的詩句。 “行人莫嘆碧云晚 ”借江淹“日暮碧云 ”之語,一是表示惜別 ,一是勸勉友人不必因為下第而感嘆。語氣委婉舒緩 ,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誼的溫情。 “上國每年春草芳”承接前一句 ,進一步鼓勵朋友 ,詩意仍然是委婉含蓄。 “上國”是京城的代語 ,“每年春草芳”用暗喻手法 ,意思是京中每年都舉行科舉考試 ,中舉的機會很多 ,正不必為一次失敗而消沉。這一句描繪了明麗美好的春光 ,對前途充滿信心 ,給友人更大的鼓勵與安慰。 頸聯(lián)中詩人轉而想念友人此行之前途。 “雪過藍關寒氣薄 ,雁回湘浦怨聲長 ”不僅對仗工整 ,而且情意深長。南海,今廣州、佛山一帶 ,藍關、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必經之地。遙想友人經過藍關之后 ,寒氣減弱,衣著須注意 ;湘浦雁回 ,思念之情當會萌生。 這里既關懷友人漫長途程 ,又以體察入微的態(tài)度理解友人心情 ,給人如獲知音的親切感。尾聯(lián)以更深一層的勸勉作結。十二樓 ,傳說昆侖山有五城十二樓 ,是仙人居住的處所 ,此處借指出世隱居。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滄波之中惆悵留連,不要作出世隱居之想 ,應該積極入世進取。這里回應了 “上國每年春草芳 ”一句 ,對友人充滿了期冀、 祝禱的真情厚意 ,使整首詩的含意更為超凡、 脫俗。古人送別詩 ,多是渲染別情的孤楚、悲苦 ,曹鄴這首詩沒有一般送別詩的悲嘆 ,不僅僅沉浸在別離的凄苦中 ,它在色澤明麗的背景下,有安慰、有關懷、有理解、有鼓勵、有期待 ,意境鮮明、語氣親切委婉、格調清新明麗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作。7答案及解析:
答案:1.D;2.《感遇四首》中 ,李白借菊花表達了對具有高沽的品格 (或超拔的才華 )卻無人賞識的志士 (或自己 )的哀嘆 (或者說對菊花空有蘭花一樣的清雅但卻無人賞識的同情 )。“三徑”一句表達了作者在混亂的塵世中對高潔品格的堅守。 “采菊”一句表達的是作者歸隱田園之后的閑適和自在 ,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間的愜意和怡然。解析:1.A項 ,寫的是堅貞不屈 ;B項寫的是自大 ;C項寫的是清高 ,D項和此詩表達的是超拔的才華卻無人賞識 ,因此選D。2.《感遇四首》中 ,托物言志 ,以菊自喻 ,通過寫菊的 “莖疏葉微 ”,雖“自有芳菲 ”卻“徒沾清露 ”,正當盛時卻無人采摘 ,來象征自己不得賞識的際遇。 “三徑”一句,園子里象征隱土生活的 “三徑”已經荒廢 ,可是我心愛的松菊卻還幸存。表達了作者在混亂的塵世中對高潔品格的堅守。 “采菊”一句,這是陶淵明非常有名的詠菊的詩歌 ,“采菊東籬下”是一俯,“悠然見南山”是一仰,在“采菊東籬下 ”這不經意之間抬起頭來看南山 ,那秀麗的南山就是廬山 ,他家鄉(xiāng)的廬山 ,一下就撲進了他的眼簾。表達的是作者歸隱田園之后的閑適和自在。8答案及解析:答案:1.C;2.①不要輕易改動陽城驛的驛名 ,留著它一警醒路過此地的官員。②保持剛正不阿 ,敢于忠言直諫 ,不諂媚權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廚房設備維修保養(yǎng)合作協(xié)議2篇
- 旅游業(yè)務居間服務傭金協(xié)議
- 美術館裝修合同終止
- 2025年單組份PVC扣板膠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4河南塑料加工專用設備制造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 2022-2027年中國退燒藥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0-2025年中國高端白酒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私人教練馬術課程免責協(xié)議書
- 2025年中國超聲波換能器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銷售合同
- 專題2-2十三種高考補充函數(shù)歸類(講練)
- 理光投影機pj k360功能介紹
-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100道口算題(全冊完整版)
- 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十九章 一次函數(shù)》單元檢測卷帶答案-人教版
- 帕薩特B5維修手冊及帕薩特B5全車電路圖
- 系統(tǒng)解剖學考試重點筆記
- 小學五年級解方程應用題6
- 云南省地圖含市縣地圖矢量分層地圖行政區(qū)劃市縣概況ppt模板
- 年月江西省南昌市某綜合樓工程造價指標及
- 暖通空調基礎知識及識圖課件
- 作物栽培學課件棉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