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治學原理期末復習指導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_第1頁
2023年政治學原理期末復習指導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_第2頁
2023年政治學原理期末復習指導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_第3頁
2023年政治學原理期末復習指導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_第4頁
2023年政治學原理期末復習指導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學原理》期末復習指導(本科補修)一、課程介紹《政治學原理》課程是廣東廣播電視大學行政管理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是行政管理專業(yè)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骨干基礎課?!墩螌W原理》由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王浦劬專家任主編,燕繼榮副專家任副主編。它是教學和考試的重要依據。輔助教材是《政治學原理學習指導》由中央電大組織編寫。兩書均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二、考試方式、試題的題型及占分比例1.期末考試采用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90分鐘。2.考試的題型涉及: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五種。其中單項選擇題占總分的20%;多項選擇題占總分的10%;名詞解釋占總分的24%.簡答題占總分的30%.論述題占總分的16%.三、各章重點問題提醒復習規(guī)定分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個層次。規(guī)定了解的內容,基本上是考試的基礎部分;規(guī)定理解的內容,基本上是考試的重要范圍;規(guī)定掌握的內容基本上是教學和考試中的重要內容。政治學原理期末復習指導重點內容提醒第一章政治與政治學一、有代表性的非馬克思主義政治觀1、認為政治是一種社會價值追求,是一種規(guī)范性的道德。2、政治是一種超自然、超社會力量的體現和外化,3.認為政治是圍繞著權力展開的活動,涉及對于權力的追求、運用和維護,對于政治含義的這種理解被稱之為權力政治觀。4.認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動,這種見解被稱之為管理政治觀。5.認為政治是對于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派的決策活動。二、馬克思主義的解釋:1.政治是一種具有公共性的社會關系。2.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3.政治的主線問題是政治權力,也就是國家政權問題。4.政治是有規(guī)律的社會現象,是科學,也是藝術。三、政治的含義:政治是人們在特定的經濟基礎上,通過奪取或者運用公共權力而實現和維護特定階級和社會利益規(guī)定,解決和協(xié)調各種社會利益規(guī)定的社會關系。四、政治學的知識體系政治學研究內容分為兩個大的方面,即政治哲學研究和政治科學研究。第二章政治研究的歷史與現狀一、中國政治研究的歷史過程中國古代關于政治的研究重要圍繞君主的"治國之道"而展開。(1)儒家政治學說以"禮治"和"德治"為重要內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張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養(yǎng)性來實行統(tǒng)治,反對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則反其道而行之,強調"法"、"術"、"勢"為核心的政治觀,主張以明令顯法和統(tǒng)治術來駕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學說以"法自然"為思想核心,在統(tǒng)治手法上強調"無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學說則以"兼愛"、"非攻"為中心,主張以緩和社會矛盾來維持統(tǒng)治。儒家政治學說以"禮治"和"德治"為重要內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張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養(yǎng)性來實行統(tǒng)治,反對以苛政、刑律治天下。儒家的這種主張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王道"。法家則反其道而行之,強調"法"、"術"、"勢"為核心的政治觀,主張以明令顯法和統(tǒng)治術來駕馭人民。法家的主張分別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霸道"。二、中國傳統(tǒng)政治研究的基本特點一方面,從研究方法與研究體系的角度看,中國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際"的學問。另一方面,就研究內容而言,從居于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來看,中國傳統(tǒng)政治研究特點似可概括為"倫理政治學"。最后,從具體的研究角度和成果來看,中國傳統(tǒng)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論要素和理論觀點:1、君權神授說2、圣賢政治觀3、倫理政治與尊君思想4、重民養(yǎng)民教民思想5、德刑兼重6、法、術、勢統(tǒng)治術7、重農抑商思想8、天朝大國抱負9、忠孝觀念,三綱五常10、等級制度,即人際關系上的尊卑觀念11、守舊傳統(tǒng),祖宗法制不可更改12、"湯武革命,應天順人"三、行為主義革命行為主義就是堅信社會科學應當建立在可觀測的人類行為基礎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數據展開研究的觀點。四、政治研究的科學化及其局限性政治研究的科學化進程將碰到以下三個難題:1.數據問題2.隱形價值問題3.價值中立問題第三章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一、"公權"與"私權"劃分的意義1)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共權力有效行使的保證。(2)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民權利充足實現的保障。(3)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能防止"公權"對"私權"的侵犯。(4)對"公權"和"私權"進行劃分是公民社會秩序穩(wěn)定的基礎。二、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界線的界定1、個人利益:指的是從公民個人角度出發(fā),基于一定的社會生產基礎之上,源于人們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質及精神需要。2、團隊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會關系和社會地位的人們在維護各自利益的基礎上結成的共同利益。部分社會成員或社會團隊成員個人利益的交叉就構成團隊利益。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體(國家)內全體成員共同利益的統(tǒng)稱,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在一定社會基礎之上所形成的總體意志和規(guī)定的表達,是個人利益和團隊利益上升到全社會范圍內的利益意志的表現。三、權力與政治權力1、權力與政治權力的概念從政治學的角度講,權力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是一個人讓另一個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執(zhí)行政策和決定的能動的工具。政治權力是一種政治能力,也是一種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種政治關系,即支配與服從、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政治權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權利,重要涉及政治自由、政治參與和社會平等三個方面的權利。四、政治權力的特性(1)權威性(2)支配性(3)強制性(4)擴張性(5)排他性五、憲政體制下政治權利的基本內容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社會歷史發(fā)展階段,政治權利有不同的內容。就當今世界來看,具有典型意義的重要國家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公民政治權利重要涉及如下方面:1、自由權2、平等權3、民主權第四章國家與政府一、國家的含義國家是經濟上占有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為了維護和實現自己的階級利益,按照區(qū)域劃分原則而組織起來的,以暴力為后盾的政治統(tǒng)治和管理組織。二、政府的特性1、階級性2、公共性3、權威性4、有機組織性5、特定的職能規(guī)定性三、憲法與國家組織原則1、人民主權原則是現代憲法為國家組織規(guī)定的第一個基本原則,它重要闡明了國家權力的來源和歸屬的問題。2、權力制約原則是指憲法規(guī)定了國家權力的各部分之間互相監(jiān)督、彼此牽制,以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權力制約原則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中重要表現為分權原則,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中重要表現為監(jiān)督原則。3、法治原則,法治也稱"法的統(tǒng)治",是指按照民重規(guī)定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并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國家組織原則。三大原則構成了憲法精神的統(tǒng)一體,成為現代國家政權建構的基本指導原則,具體說來是人民主權是國家產生的邏輯起點,權力制約是國家運營的基本手段,法治則是國家治理的主線保障。四、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就剝削階級國家政體來看,在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中,重要實行過君主制和共和制兩種政體。君主制是指以世襲和終身任職的君主等為國家元首,并由君主所有或部分、實際或形式地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力的國家管理形式。專制君主制是指國家的最高權力為君主個人獨攬,君主不受任何法律和機關的監(jiān)督和限制,擁有超然于一切法律和機構之上的最高的個人權力,君主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和法律,君主的權位由世襲而來,一經擁有即終身占有,國家權力的運營以君主為中心,圍繞君主權力形成并且為之服務的政治軍事官僚機器統(tǒng)轄全國,臣民們服務和忠誠的對象是君主個人。立憲君主制,也稱君主立憲制。在實行這種政體制度的國家,君主名義上為國家元首,是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事實上君主的權力受到憲法和議會、政府等機關的限制。近代以來,君主立憲制存在于資本主義國家,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相妥協(xié)的產物。由于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力量對比不同,所以同樣實行君主立憲制國家,君主的實際地位和權限有較大的差距。共和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都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國家政體形式,它是當今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的政體。五、國家結構形式1、單一制2、復合制六、政府的組織機構1、階級性2、實體性3、嚴密組織性4、特定的職能性。第五章政黨與社團一、市民社會的意義從廣義而言,市民社會是指一個國家或政治共同體內的一種介于"國家"和"個人"之間的廣闊領域,它由相對獨立而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組織和團隊所構成。1、多元的市民社會是"多元民主"的社會載體2、健康的市民社會是國家權威和個人自由之間的緩沖地帶3、自治社會是民主力量生成發(fā)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組織的社會是民主發(fā)展的平衡砝碼二、政黨的含義及其特性政黨就是指人們?yōu)榱送ㄟ^選舉或其他手段贏得政府權力而組織的政治團隊。三、政黨的基本功能1、實現利益聚集和表達的途徑2、形成和培養(yǎng)政治精英的渠道3、實現社會化和政治動員的途徑4、組織政府的手段四、政黨制度及政治政治政黨制度,就是指由國家法律所擬定或在實際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關于政黨的地位和作用、政黨之間互相關系、政黨執(zhí)掌政權或參與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規(guī)則或規(guī)定。1、一黨制2、兩黨制3、一黨居優(yōu)制4、多黨制五、政治社團及其特點政治社團組織就是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價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組織地參與、影響政治事務和政府決策的社會組織或團隊,也許涉及各種形式的行業(yè)協(xié)會、商會、工會、俱樂部、愛好愛好者協(xié)會、利益集團等等。政治社團的特性:1、政治社團是利益和目的較為單一具體的政治組織;2、政治社團是社會成員按照特定規(guī)則形成的政治組織;3、政治社團是旨在影響政府政策制定和實行過程的政治組織;4、政治社團是群眾性政治組織。六、壓力集團的含義壓力集團又稱為利益集團,它是具有特定利益規(guī)定和社會政治主張的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主張有組織地影響政府決策和行為的政治性團隊。七、政治社團的功能與作用政治社團作為政治性的利益集團,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象征性功能、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提供情報的功能、工具性功能、經濟性功能以及政治社會化功能。第六章政治秩序與治理一、政治秩序的含義政治秩序是指社會中人們依據基本的政治共識與法律制度展開政治實踐的一種狀態(tài)。二、良好社會的標志與條件良好社會指的是一種政治秩序處在有序、穩(wěn)定和連續(xù)狀態(tài)之中的情形,即政治傳統(tǒng)中人們常指的人類的抱負社會。1、人們具有寬容與理性妥協(xié)的精神2、良好社會必須是一個法治社會,政治制度化的限度較高3、存在一個有效的協(xié)商機制4、存在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三、政治合法性的含義政治合法性是指人們根據其政治正義觀念來鑒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觀念是人們對政治合作的理解。四、政治合法性的基礎1、政治正義觀;2、政治制度基礎;3、政治體系的效率。五、政治合法性危機與政治革命政治合法性危機重要指政治秩序或體系喪失其合法性的情況,它重要存在三種情況:(1)政治共識的危機;(2)政治制度在人們的觀念中失去了其正義性;(3)政治體系的低效率,它無法實現人們的利益。六、實現政治合法性的途徑1、建立政治共識:2、憲政建設3、提高政治體系的效率七、"治理"的含義治理是以維持政治秩序為目的,以公共事務為對象的綜合性的政治行動。這一概念具有如下幾個要素:1、治理的目的是維護一種政治秩序2、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對象是公共事務3、治理是一種綜合性的政治行動八、"善治"的精神1、契約觀念,契約觀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批準;第三,責任性;第四,公開性或者說透明性2、效率精神,涉及的內涵:第一,管理效率,即指管理的成本與效果的比較;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應性。九、善治模式的特性:1、善治模式的主體未必是政府,也無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量來實現。2、善治模式強調國家與社會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明確界線,并且更加強調國家與社會的依賴關系。3、善治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它強調管理對象的參與。4、善治還意味著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第七章政治參與與監(jiān)督一、政治參與的涵義和特性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通過各種合法方式參與政治生活,并影響政治體系的構成、運營方式、運營規(guī)則和政策過程的行為。政治參與的基本特性:(1)從政治參與的主體來看,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為;(2)從政治參與的本質上看,政治參與是公民對于國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關系;(3)從政治參與的外延來看,政治參與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響政府的活動,而不涉及非法的行為;(4)從政治參與的目的與對象來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決策,而是涉及所有直接或間接同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二、政治參與的重要方式1、政治投票2、政治結社3、政治表達4、政治接觸5、政治冷漠三、政治參與的作用1、政治參與促有助于進政治民主發(fā)展2、政治參與有助于經濟發(fā)展,3、政治參與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四、選舉與選舉制度的概念1、選舉:選舉是指國家或其他政治組織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規(guī)則,由所有或部提成員抉擇一個或少數人充任該組織某種權威職務的一種政治過程。2、選舉制度:選舉制度是一個國家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關于選舉國家代議機關代表以及國家公職人員的原則、程序和方法等各項制度的總稱。五、選舉的基本原則1、普遍選舉原則2、平等選舉原則3、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原則4、秘密投票原則計算選票方法:(1)多數代表制(2)比例代表制六、監(jiān)督、政治監(jiān)督與社會監(jiān)督政治監(jiān)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為保證公共權力主體在所擔負職權的合法范圍內行使公共權力,而對其進行監(jiān)視、檢查、控制、糾偏的各種活動,涉及憲法監(jiān)督、立法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以及政黨監(jiān)督。社會監(jiān)督指的是社會團隊組織(重要涉及政治社團、輿論機構等)和公民個人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廣泛政治權利,以批評、建議、檢舉、申訴、控告等方式對各種政治權力主體進行的監(jiān)督。七、社會監(jiān)督的途徑1、公民監(jiān)督,公民監(jiān)督重要是指公民通過批評、建議、檢舉、揭發(fā)、申訴、控告等基本方式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權力行使行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進行監(jiān)督。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社會主人"對"社會公仆"的直接監(jiān)督。2、社會團隊監(jiān)督,這重要指各種社會組織和利益集團對對國家機關和公職人員的監(jiān)督。社會團隊通過選舉、請愿、對話、示威、輿論宣傳等形式,構成了對政府管理活動的監(jiān)督。3、輿論監(jiān)督,這是指社會運用各種傳播媒介和采用多種形式,表達和傳導有一定傾向的議論、意見及見解,以實現對政治權力運營中偏差行為的矯正和制約。八、社會監(jiān)督的功能1、社會監(jiān)督的防止功能2、社會監(jiān)督的矯正功能3、社會監(jiān)督的懲戒功能4、社會監(jiān)督的保健功能5、社會監(jiān)督的教育功能第八章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一、政治文化的含義政治文化是一國國民長期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對于生活其中的政治體系和所承擔政治角色的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它與政府、政治組織等制度性結構相相應,成為政治體系的主觀要素。二、政治文化的構成1.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2.體系文化、過程文化和政策文化。三、政治文化的功能1、影響社會政治體系2、影響人們的政治行為3、響社會的政治發(fā)展四、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含義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具有行動取向的信念體系,一種指導和激發(fā)政治行為的綜合性的思想觀念。五、重要政治意識形態(tài)1、自由主義自由主義原則:個人主義原則;自由原則;理性原則;平等原則;寬容原則;批準原則;憲政主義原則2、保守主義保守主義的基本思想要素:傳統(tǒng)觀;實用主義;人性論;社會有機論;等級觀念;權威觀念;財產觀念。3、社會主義4、第三條道路六、政治社會化1.兒童時期的政治社會化2.青年時期的政治社會化3.成年時期的政治社會化七、政治社會化的途徑1、家庭,2、學校3、大眾傳播工具4、社會政治組織5、政治符號第九章政治發(fā)展與政治文明一、政治發(fā)展的含義政治發(fā)展重要是指當代政治的現代化問題,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政治發(fā)展的現代化問題二、政治發(fā)展的方式1、政治革命2、政治改革三、政治發(fā)展的類型和模式1、初期現代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2、后期現代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四、現代化過程中不穩(wěn)定的因素1、現代化過程中的利益沖突加劇,導致政治不穩(wěn)定2、新舊價值觀念的沖突3、人們的社會盼望以及參與意識的提高而導致政治不穩(wěn)定4、政府的執(zhí)行危機5、此外,對于那些后期現代化國家來說,由于國際勢力的影響也往往導致了很大的不穩(wěn)定因素。五、政治制度化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秩序逐步建立制度,依據制度運作的過程。政治制度化是實現政治穩(wěn)定的主線途徑。六、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則1、秩序原則2、自由原則3、平等原則4、寬容和理性精神七、憲政建設: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徑憲政重要是通過憲法和法律,來實現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態(tài)或政治過程。這一概念具有以下幾個要素:第一,憲政必須以憲法為前提;第二,憲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第三,憲政以限制政府、保障公民的權利為目的。在我國當代,憲政建設的重要內容涉及:第一,擴大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范圍,并且通過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體系化的權利保障網絡;第二,完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之真正體現人民民主的憲政政治理念,成為社會中各種利益集團解決政治紛爭的重要渠道和場合;第三,實現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第四,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八、全球化的內涵全球化,它是指人類社會生活跨越國家和地區(qū)界線,在全球范圍內展現的全方位的溝通、聯(lián)系、互相影響的客觀歷史進程與趨勢。1、技術革命提供了全球化的物質基礎;2、跨國公司是推動全球化的重要主體;3、各國的制度變革推動著全球化日益進一步。九、全球化對國家政治的影響1、全球化使國家主權受到一定的制約;2、全球化對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規(guī)定;3、全球化推動世界范圍內的民主化;4、全球化對后發(fā)展國家的政治文化導致了雙重影響。第十章民主與民主化一、民主的含義民主是一種政治制度,在這種制度中,全體公民有權并且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積極或悲觀地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過程。二、民主觀念的變革1、民主的意義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統(tǒng)治"轉化為"精英統(tǒng)治"2、民主的范圍:"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無限的"或"極端的"民主3、民主的運作方式:"間接民主"或"代議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參與制民主"4、民主的基礎與前提:提倡"寬容精神"和"個人獨立"三、現代民主理論模式1、直接參與民主理論2、代議制民主理論3、精英民主理論4、多元民主理論四、民主的價值抱負主義途徑認為民主的價值在于"自治"、"平等"、"權威"。經驗主義途徑認為民主的價值在于:(1)民主憲政保證國家政權的和平交接,從而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2)民主制度能使政府更加關心人民的幸福。(3)民主制度是到目前為止所有也許的政治制度中最為優(yōu)良的一種制度。五、民主也許的缺陷1、輕視個人權利,容易制造"溫和專制",2、趨附時尚,也許減少政策水平3、爭執(zhí)不已,也許導致效率損耗六、民主應有的限度1、民主須以不侵入"私人領域"為限度2、民主須以不干涉社會自主為限度3、民主須以不產生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為限度七、民主化的含義民主化就是社會政治體系擺脫傳統(tǒng)特性,以民主核心價值為基礎,建立和推行現代民主憲政的過程。八、民主化的三次浪潮1、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美國革命和法國革命。2、第二波民主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3、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一方面出現在南歐。九、民主和平轉變的一般條件1、經濟市場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文明化4、政治領導人和執(zhí)政黨開明化四、綜合練習題一.填空題1.傳統(tǒng)的中國被認為是一個高度的社會。2.道德政治觀或倫理政治觀認為政治是一種____________追求,是一種規(guī)范性的道德。3."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類文明史上的____________社會時期。4.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是一種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5.1949年至1978年,中國基本上實行____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權式的政治發(fā)展策略。6.儒家和法家的主張分別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王道和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方案政治設計的核心是尋求一個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統(tǒng)治,這是"人治"社會的政治設計思緒。8.被認為是近代西方政治學科的奠基人。9.使神學和政治理論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____________。10.密爾將人類行為分為____________行為和____________行為。11.的內在矛盾特性決定了公共權力和公民權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權力和公民權利存在的基礎。12._____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為主體對公共性為客體的制約能力和力量。13.公共權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無上性,公民權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14.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分工____________和的產物。15.政府以___________為基礎,以暴力手段為后盾,具有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普遍強制力。16.國家的產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為組織標志。17.國家結構形式重要可以分為____________和復合制。18.傳統(tǒng)自由主義者認為為個人和社會提供服務是國家和政府的____________唯一來源。19.中國共產黨享有公認的領導地位,是執(zhí)政黨,而其他政黨是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是我國最高工會組織。21.目前,各國形成了不同的政黨制度,其中重要涉及一黨制、兩黨制、_________和多黨制。22.在西方____________,是隨著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衰落、自治城市的興起、社會角色的日益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日趨多樣化而逐步孕育生成的。23.政治秩序是用來描述政治生活的_______、穩(wěn)定性以及連續(xù)性的概念。24.古代社會治理的核心理念是。25.政治秩序并不規(guī)定預測人們的行為,它更多地關注人們之間的____________行為。28.現代意義的政治參與思想是源自于近代民主理論中有關______________的思想。29.從政治參與的主體來看,政治參與是____________的政治行為。30.公民行使政治表達的手段重要涉及政治集會、政治請愿、。31.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參與是普通公民對于____________的參與。32.____________制度將選舉制度、代議制度和權力制約結合起來,體現了當代人們心目中的政治正義觀念。33.根據馬克思的理解,意識形態(tài)指的是____________的思想觀念。34.阿爾蒙德和維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該書為__________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35.根據系統(tǒng)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為政治體系、政治過程和三個方面。36.卡爾·波普和漢娜·阿蘭特等人基于對____________的分析,認為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封閉的思想體系",規(guī)定壟斷真理,拒絕寬容反對意見。37.一般而言,政治發(fā)展的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和政治改革。38.初期現代化國家的政治發(fā)展經歷了國家建設、民主化、___________三個階段。39.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則涉及秩序原則、自由原則、平等原則和精神。40.全球化的內容以領域為主,涵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41.理論被視為民主研究的現代學派。42.英國革命確立了___________的民主模式。43.抱負主義途徑是民主的_____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緒。44.具有現代化和____________的政治領導人及執(zhí)政黨的存在,對于民主的和平轉變具有重要意義。45.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和法國革命。二.選擇題1.政治學名著《政治學》的作者是()A亞里士多德B柏拉圖C蘇哥拉底D西塞羅2.下列思想家中權力政治觀的代表人物的是()A孔子B韓非C莊子D荀子3.中國古代的法家主張,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權力的獲取、保持和運用。A法B勢C術D權4.馬克思主義研究政治現象的方法有()A經濟分析方法B歷史研究方法C利益分析方法D階級分析方法5.政治學研究內容可以分為()。A政治哲學研究B政治科學研究C政治經濟研究D政治法律研究6.亞里斯多德認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A城市B城邦C法律D國家7.古典政治學時代政治學研究的主題是關于()。A城市國家的觀念B城邦的理論C世界國家論D直接民主理論8.1978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對分權主義的政治發(fā)展策略。A民粹主義B民本主義C精英主義D民眾主義9.()方案是"法治"社會的政治設計思緒。A科學主義B抱負主義C現實主義D經驗主義10.政治權力實現方式中的()是積極的權力作用方式。A說服方式B命令方式C獎酬方式D規(guī)范方式11.()是政治權力的主觀構成要素。A組織B能力素質C身份資格D理論與策略12.政治學家劃分國家與社會的界線,力圖界定公共權力的范圍和社會自治以及個人自由的領域。在此方面,德國學者()的觀點最具代表性。A叔本華B黑格爾C康德D哈貝馬斯13.下列權利屬于第二代"權利"的是()和居住等權利。A受教育權利B健康C選擇職業(yè)D保持最低生活標準14."守夜人"的小政府階段政府的職能重要是()A保護社會成員的財產安全B提供一些公共事業(yè)和公共設施C保衛(wèi)國家不受侵犯D保護社會成員的人身安全15.一般說來,政府組織機構重要涉及()A行政機構B國家元首C司法機構D立法機構16.縱觀各國的憲法,以下的()體現了法治原則。A司法獨立B國家制定的法律必須是良法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各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予17.馬克思主義認為()制是奴隸制和封建制國家的典型政體形式。A專制君主B貴族C二元君主制D寡頭制18.當今世界,()實行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A法國B中國C德國D日本19.一般說來,政府組織機構重要涉及()A行政機構B國家元首C司法機構D立法機構20.歐美的保守黨、自由黨、民主黨、共和黨等都屬于()政黨。A核心會議型B精英型C支部型D代表性21.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社團發(fā)揮其作用的非常規(guī)方式有()。A合法示威抗議B政變C恐怖活動D司法訴訟22.政治社團發(fā)揮功能和作用的途徑重要有()等。A大眾傳媒B立法機關C超國家機構D政黨和議會黨團23.中國當前最重要的政治社團是()。A農民組織B青年組織C工會D婦女組織24.社會主義將()擬定為其憲政規(guī)則。A民主法治B三權分立C依法治國D議行合一25.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所應追求的目的。A治理B民主C法制D法治26.善治則是一個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它重要通過()等方式實行對公共事務的管理。A確立認同和共同的目的B合作C伙伴關系D協(xié)商27.治理方法的單一從主線上說是古代治理中缺少()精神的結果。A法制B法治C民主D平等協(xié)商28.社會主義將()擬定為其憲政規(guī)則。A司法獨立B三權分立C黨的領導D議行合一29.自上而下的監(jiān)督我們稱之為政治監(jiān)督,它屬于政治治理行為范疇,涉及()等。A司法監(jiān)督B行政監(jiān)督C立法監(jiān)督D政黨監(jiān)督30.雖然解決矛盾或危機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則是最主線的民主途徑。A監(jiān)督B選舉C彈劾D罷免31.一般來講,()只有在民主社會和憲政國家中才干存在和實現。A社會監(jiān)督B政治監(jiān)督C以權力制約權力的監(jiān)督D政府監(jiān)督32.()采用多數代表制計算選票方法。A美國B法國C英國D意大利33.新聞輿論的監(jiān)督方式重要有()等輿論形式。A調查B報道C評論D批評34.特定的政治符號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因此在政治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政治文化的傳播作用。A凝聚意義B代表意義C表現意義D象征意義35.根據阿爾蒙德觀點,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期期流行的一套()A政治態(tài)度B政治信仰C政治感情D政治觀念36.克林頓和布萊爾政府所提倡的"第三條道路"宣稱是一種"新革新主義",它提倡建立一種新的結構,并把()作為其基礎。A機會平等B個人責任C公民和社區(qū)動員D自治37.政府必須建立在"被統(tǒng)治者"批準的基礎上,這種觀念使自由主義者更加支持()。A代議制B民主制C法治D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