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與“再”重復義之對比研析_第1頁
“還”與“再”重復義之對比研析_第2頁
“還”與“再”重復義之對比研析_第3頁
“還”與“再”重復義之對比研析_第4頁
“還”與“再”重復義之對比研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還”與“再”重復義之對比研析-漢語言文學“還”與“再”重復義之對比研析 莊艷摘要:副詞“還”和“再”都可以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或狀態(tài)的延續(xù),外籍留學生經(jīng)常將其混淆。如何對這二者進行理解、區(qū)別和選擇使用,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本文通過對副詞“還”和“再”的語法功能異同及主要語法分布進行分析對比,為外籍留學生習得“還”和“再”的語用功能提供一定的借鑒。關鍵詞:“還”和“再”延續(xù)和重復語義功能語法分布現(xiàn)代漢語中的副詞“還”和“再”具有多個義項,在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上,往往容易混淆。例如:(1)a.他們打算明年還去那里度假。b.他們打算明年再去那里度假。c.回國后我們還沒見過面。d

2、.回國后我們再沒見過面。例(1)中,不管a、b句中的“還”還是c、d句中的“再”,都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實施,意義上并無太大差異。事實上,“還”和“再”之間具有嚴格區(qū)分,彼此之間不能隨意替換。外籍留學生經(jīng)常造出這樣的句子:(2)*a.杰克再在圖書館里看書。*b.凱特說她再要回一趟家。*c.請你還多等一段時間。*d.如果覺得困,不如睡醒以后還看。很明顯,例(2)a、b中的“再”應換作“還”,而例(2)c、d中的“還”應換作“再”。本文試圖對“還”和“再”的典型語法分布進行分析研究,比較二者在語義和語用上的區(qū)別。一、“還”和“再”的語義功能及差異:副詞“還”和“再”是一對常見的近義詞,如果進一步辨析

3、的話,會發(fā)現(xiàn)二者具有明顯的不同。先看以下例句:(3)a.何況當時他的家人還在英國,當然更有對英國效忠的義務。(CCL)b.仍然有人還在延續(xù)對中國的夢想,也有人懷著獵奇動機關注著這個變化中的神秘國度。(CCL)c.如果反應錯誤,該次呈現(xiàn)在以后還會重復,直到反應正確。(4)a.沒辦法,我只好再站在路旁,等其他的過路車輛。(CCL)b.他認為個人的智力成熟從出生到4歲發(fā)展到40%;4到8歲再發(fā)展到30%。(CCL)c.我們除了鞏固已有的基地外,今年還準備再擴大幾個。(CCL)例(3)中,“還”在句中分別表達的意思是“在英國”這一狀態(tài)保持不變、“延續(xù)(夢想)”的行為動作仍然繼續(xù)進行著、“重復”的動作行

4、為將會繼續(xù)進行。例(4)中,“再”在句中則分別表述了“站”“發(fā)展”和“擴大”等動作行為的重復或繼續(xù)。因此,副詞“還”可以表示行為動作繼續(xù)進行或狀態(tài)情況持續(xù)不變,含有“仍然”“仍舊”等義;副詞“再”往往用于表示同一動作行為或同一狀態(tài)的重復或繼續(xù)(劉月華,2006;張斌,2006;呂叔湘,2012)。分析以上句子可以發(fā)現(xiàn),副詞“還”和“再”所在的句子結構都涉及到兩個同樣或同類的行為事件,無論第一個行為事件是否在句中出現(xiàn),“還”和“再”都表示后一動作行為及狀態(tài)的重復進行或繼續(xù),但二者有著本質的不同。與“還”相關的兩個行為事件一般是從屬的,“還”強調后一個動作行為的發(fā)生或狀態(tài)的存在,與前一個在時序上是

5、前后延續(xù)的,這種延續(xù)是中間沒有停頓的、非間斷的延續(xù),行為狀態(tài)具有“持續(xù)性”;與“再”相關的兩個行為事件則相對獨立,“再”更強調動作行為重復的次序,前后動作中間往往有個停頓階段,前一動作行為結束后,才開始后一個動作行為,行為事件具有“重復性”(李忠星、陳順,2004)?!霸佟币笾貜偷氖录儆趯頃r域,而“還”句中的重復事件可以屬于過去、現(xiàn)在或是將來。例(3)中的“在英國”“延續(xù)(夢想)”和“重復”分別屬于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持續(xù)的動作或狀態(tài),例(4)中的“站”“發(fā)展”和“擴大”皆屬于未實現(xiàn)的或者一種經(jīng)常性的動作或狀態(tài)。二、“還”/“再”和“在”與“在”連用是“還”的一種較為典型的語法分布。例如:(

6、5)a.3G門戶有一點跟土豆很像,我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地域的話語權還在北京。(CCL)b.2006年的融資還沒有花掉,還在賬上存著呢。(CCL)c.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還在加劇。(CCL)例(5)a中的“在”是動詞,表示行為主體“話語權”“存在于北京”的狀態(tài),“還”在句中表述了“存在于北京”的狀態(tài)從過去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例(5)b中的“在”為介詞,構成的介詞短語表示“存”的位置,“還”用于表述“存”的動作行為從過去前一直持續(xù)到說話的時間;例(5)c中的“在”是副詞,表示“加劇”這一動作行為正在進行中,“還”表述了“加劇”從過去直到現(xiàn)在一直都在延續(xù)。以上三句話中“還”的后面都

7、與“在”連用,“還”分別表述了從說話之前到說話的時候,句子行為主體的動作行為沒有間斷地持續(xù)著。例如:(6)*a.3G門戶有一點跟土豆很像,我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地域的話語權再在北京。*b.2006年的融資還沒有花掉,再在賬上存著呢。*c.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資源的大量消耗,人類的影響程度再在加劇。如果將例(5)中的“還”一一置換為“再”,會發(fā)現(xiàn)置換以后句子皆無法成立。這是由于“在”在句中表示的是行為動作或狀態(tài)持續(xù),“再”強調動作行為在一個階段結束之后的重復(蔣琪、金立鑫,1997),且重復事件屬于將來時域,這與句子的語義相沖突。三、“還”/“再”和實義動詞“還”和“再”作為副詞修飾表動態(tài)的謂詞,有時在句

8、中可以互換。下面是一組語義相近的句子:(7)a.明年你過生日,我們還去為你祝賀。b.我回沈陽還走這條路。c.明年你過生日,我們再去為你祝賀。d.我回沈陽再走這條路。以上例句中的言語主體說話之前,動作行為已經(jīng)進行過或正在進行當中,分別使用“還”和“再”表示同一動作進行的繼續(xù)或重復。盡管基本含義一樣,但二者表義的重點各不相同。例(7)a和例(7)b中的“還”分別表述了言語主體正在實施“去為你祝賀”“走這條路”的行為動作,以后還接著“去為你祝賀”、接著“走這條路”,強調施動者“去”和“走”的意愿在時序上的延續(xù)關系,偏向于客觀陳述;而例(7)c和例(7)d中的“再”則分別表述了言語主體“去為你祝賀”“

9、走這條路”的行為動作已經(jīng)停止,打算重復開始同一個動作行為,“再”更傾向于主觀陳述。在一定的語境下,究竟用“還”還是用“再”,取決于語用上的選擇。例如:(8)a.我聽說這個人很壞,品行不中,具體是什么人,請你們再調查調查。(CCL)b.別管我,你們再繼續(xù)往上走走吧。(CCL)c.我還希望你們再寫一些有關猶太勞動人民歷史的文章。(CCL)*d.我聽說這個人很壞,品行不中,具體是什么人,請你們還調查調查。*e.別管我,你們還繼續(xù)往上走走吧。*f.我還希望你們還寫一些有關猶太勞動人民歷史的文章。例(8)a、例(8)b和例(8)c這3個使令語氣的句子中,如果將句中“再”替換為“還”,句子將無法成立。我們

10、可以作這樣的理解:在祈使句中,言語人認定施動者已經(jīng)結束或打算結束某種動作行為,用“再”表示請求施動者重復停止或打算停止的動作行為,關注點在于動作行為“又一次”重復,而“還”并不能強調次序。假設施動者的動作行為一直在繼續(xù)且沒有停止的意愿,言語人則沒有做出請求或使令的必要,因此“還”一般不用于祈使句中。另外須注意的是,當動詞重疊或后面帶時量補語、動量補語時,動詞前面也只用“再”而不用“還”(楊淑璋,1985)。例如:(9)a.但是他們在這條路上前進一步以后,就發(fā)現(xiàn)必須再進一步。(CCL)b.特別是農村地區(qū)的畢業(yè)生中,絕大多數(shù)再上幾年學以后仍返回故土參加建設家鄉(xiāng)的各項事業(yè)。(CCL)c.回過頭來再看

11、看,連朝陽人自己都不禁大吃一驚。(CCL)d.望寫稿的同志注意這個問題,用題再斟酌斟酌,選用不會發(fā)生歧義的標題。(CCL)四、“還”/“在”和形容詞有些謂詞可以表示某種性質或狀態(tài),不表動態(tài)。理論上說,一種狀態(tài)或性質一旦存在就可以一直持續(xù)下去,直到性狀消失之前,它都可以保持并且延續(xù)。表性狀的形容詞以及表心理、精神、自然狀態(tài)等的狀態(tài)動詞就是典型的一類。例如:(10)a.我們久別重逢,談笑風生,他還那么樂觀。(CCL)b.直到今天,流品觀念在中國人腦里還很深。(CCL)c.在家里非常窮的時候,他還那么喜歡喝酒。(CCL)例(10)中的謂語成分“樂觀”“很深”“喜歡喝酒”分別表示一種性質或狀態(tài),這種性

12、質或狀態(tài)具有不間斷性,“還”在句中表述了該性質或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反之,由于形容詞及狀態(tài)動詞所表示的性狀不存在間斷性,因此以上句子就不能用表示間斷后重復的“再”來表示延續(xù)。如:(11)*a.我們久別重逢,談笑風生,他再那么樂觀。(CCL)*b.直到今天,流品觀念在中國人腦里再很深。(CCL)*c.在家里非常窮的時候,他再那么喜歡喝酒。(CCL)五、“還”/“在”和能愿動詞“還”和“再”都可以和能愿動詞同時使用,“還”可以修飾能愿動詞,而“再”不能。例如:(12)a.李福還想問下去,諸葛亮閉上眼睛不回答了。(CCL)b.如果杰米揚能做出各種不同風味的湯,??ㄟ€會到他家里喝湯的。(CCL)c.這些功能

13、的有效發(fā)揮還要依托于功能完備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CCL)以上例句中行為主體之前實施過“問”“到他家喝湯”“依托”的動作行為,“還”置于能愿動詞前面表示后來打算或有可能重復實施該行為動作,語義指向是能愿動詞“想”,表示意愿或可能性的重復。而“再”一般不用在能愿動詞前面,例(12)中的“還”不能直接用“再”替換。但如果將“再”分別后置放在能愿動詞后面,則句子都能成立,如例(13)。此時,“再”的語義指向是后面的實義動詞“問”“到他家喝湯”和“依托”,表示行為事件的重復。(13)a.李福想再問下去,諸葛亮閉上眼睛不回答了。b.如果杰米揚能做出各種不同風味的湯,??〞俚剿依锖葴?。(CCL)c.這些

14、功能的有效發(fā)揮要再依托于功能完備的網(wǎng)絡教學平臺。有時在假設句中,“再”也可以前置修飾能愿動詞。例如“警方再想將其納進視線便又是難上加難了”“以后我們再要追他,就很困難了”。六、“還”/“再”和否定詞“還”和“再”與否定詞連用時結構也有所不同。“還”一般置于否定詞前面,構成“還否定詞(不/沒)”的結構;而“再”與否定詞搭配時結構較為靈活,既可前置也可以后置,構成“再否定詞(不/沒/別)”或“否定詞(不/沒/別)否定詞”的結構。(14)a.教師的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能力還不完善。(CCL)b.那時語言研究處于從屬地位,還沒發(fā)展為獨立的學科。(CCL)c.學習的目的將不再局限于應付職業(yè)的要求。(CCL)d

15、.自從大學畢業(yè)以后,我就沒再走進哪座學府的門。(CCL)e.聯(lián)儲局在檢討貨幣政策之時,再不需要考慮這一海外因素。(CCL)f.給她畫完后,她再沒提出要采訪我的要求。(CCL)否定句中搭配結構不同,“還”和“再”的語義指向也有所不同。例(14)a和例(14)b中的“還”分別修飾否定形式的謂詞“不完善”“沒發(fā)展”,客觀陳述動作行為“不完善”“沒發(fā)展”這一狀態(tài)的延續(xù)或持續(xù),“還”具有強調否定的作用。例(14)c、例(14)d中的“再”置于否定詞后謂詞前,“再”僅僅修飾限制行為動作“局限”“走進”的重復發(fā)生,“不再/沒再”表示該行為動作的不/沒重復或不/沒繼續(xù),一般也多用于客觀陳述。而當“再”修飾否定

16、形式的謂詞時,語氣更加強烈,常有“永遠不/沒”之意,主觀色彩也較為濃重。以例(14)e和例(14)f為例,“再”置于“不/沒”前面分別表示自“檢討貨幣政策”之時起,“需要考慮”的動作行為不重復發(fā)生;自“畫完”以后,“提出采訪”的行為事件沒有出現(xiàn)過,“再不/沒”的引申義是加強的否定,有時候“再”和否定詞之間加“也”表示進一步加強語勢。關于“還不”與“還沒”“再不”與“再沒”“不再”與“沒再”之間的區(qū)別主要在于“不”和“沒”的差別,與事件發(fā)生的時域有關,本文則不作探討。(本文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頻度副詞在漢英中介語中的偏誤研究”項目編號:2013WYXM0079。)參考文獻:1劉月華等.實用現(xiàn)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