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中學(xué)考試題精編_第1頁
《馬說》中學(xué)考試題精編_第2頁
《馬說》中學(xué)考試題精編_第3頁
《馬說》中學(xué)考試題精編_第4頁
《馬說》中學(xué)考試題精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實用標(biāo)準(zhǔn)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梢楊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 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州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啊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共真無馬牙B?共真不知馬也。A級1、選文作者為 ,是 代(朝代)文學(xué)家(1分)2、給文句中粗體字字注音。(2 分)3、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朗讀時應(yīng)有的兩外停頓。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解釋文中加點詞語。(標(biāo)在原文加點字的上面)5、下

2、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3 分)A. 一食或盡粟一石食之不能盡其材 B.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樂,然后 有千里馬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D.策之不以其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4)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5)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6)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相之間,不以千里稱也。7、“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句話與文中劃線句相比,標(biāo)點符號發(fā)生了變

3、化,請說說這兩個句子的表達(dá)效果有何不同。(4分)8、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寫法。馬說一文,作者以“千里馬”寓,以“食馬者”寓 。 (2分)9、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么? (4分)答:10、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對“千里馬”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答: 11、請從形象塑造、寫作手法、闡明道理三個方面任選其一,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對作品進(jìn)行評析答:B級1、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馬悲慘處境的語句是 、。2、文中“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一句強(qiáng)調(diào)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能不被發(fā) 現(xiàn),完全可以 3文段外成語填空),把自己的才華積極主動顯露出來;而在位者識別、 任用人才也應(yīng) 陰文段外

4、成語填空)。另外至少寫出兩個帶馬的成語 3、文章借伯樂與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 將人才比作 而 以伯樂喻指 ,集中抨擊的社會現(xiàn)象4 .文中“嗚呼”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你結(jié)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答:5 .千里馬不能發(fā)揮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認(rèn)為怎樣才能發(fā)揮“千里馬”的才能 (3分)答:6 .如果想成為“千里馬”,你認(rèn)為最需要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各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談?wù)効捶ā#?分)答:7 .文中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請簡要闡述。(2分)答:8 .如果你也像韓愈一樣懷才不遇,得不到賞識,除了寫文章抒發(fā)自己的憤懣之情外,還有哪些更好的 做法

5、。(2分)答:6 .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 (2分)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 能盡其材7 .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A.不以千里稱也B.一食或盡粟一石C.才美不外見D.執(zhí)策而臨之8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不能稱前時之聞或王命急宣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鳴之而不能通其意A.駢死于槽相之間B.馬之千里者C.策之不以其道9 .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予獨愛

6、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 情D.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其馬得胡駿馬而歸 10 .翻譯。(2分)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1 .選出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A.學(xué)而時習(xí)之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B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D. 委而去之12 .選出對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2分)A .不以千里稱也稱:揚名,著稱。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D .策之不以其道策:馬鞭子。13.選出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3分)()A.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喻指能發(fā)現(xiàn)和賞識人才的人。B

7、.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馬也”。C.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D.作者認(rèn)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14.請從第二段中找出兩個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2分)15.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1 分)(1 分)()(2 分)A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B .策之不以其道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D .故雖有名馬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埋沒)C.執(zhí)策而臨之(面對)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王命急宣雖有千里之能B.才美不外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D

8、.策之不以其道(鞭子)文檔大全17 .對下列兩組句子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1)以策之不以其道(2)之屬予作文以記之A.兩個“以”相同,兩個“之”相同。C.兩個“以”相同,兩個“之”不同。雖有千里之能漁人甚異之B.兩個“以”不同,兩個“之”不同。D.兩個“以”不同,兩個“之”相同。18 .對本文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造成千里馬“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的間接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作者強(qiáng)調(diào)伯樂的重要性。C.文章以“馬”為喻,抒發(fā)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別人才、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的憤慨之情。D. “其真無馬邪

9、?其真不知馬也”兩句,前一句表示反問語氣,后一句表示推測語氣,揭示了問題的實 質(zhì)。中考試題匯編一、(2014孝感市)閱讀下列甲乙兩個文段,然后完成912題。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 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n愈馬說)乙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 ”伯樂對曰

10、:“臣之子皆 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馬,非臣之下也??筛嬉蕴煜轮R。請見之?!蹦鹿娭剐星篑R。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蹦鹿唬骸昂务R也?” 對曰:“牝而黃?!笔谷送≈?,牡而驪。報穆公,穆公不說,召伯樂,曰:“子 所薦求馬者,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馬也? "伯樂曰:“皋之所觀,得其精 而忘其粗,在其內(nèi)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瘪R 至,果天下之馬也。(九方皋相馬,有刪改)注:姓:指子孫。天下之馬:指天下最好的馬。牝(pm):母馬。牡:公馬。驪(1 1):純黑色馬。9.下列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 分)A不知其能千里

11、而食也食不飽,力不足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馬C才美不外見請見之D鳴之不能通其意其真無馬邪10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穆公見之,使行求馬。1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甲文通過對千里馬不遇伯樂的議論,表達(dá)作者對賢才難遇明主的憤懣,寄寓著對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B乙文通過記敘伯樂舉薦九方皋為秦穆公尋找天下最好的馬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待事物要獨具慧眼,看其實質(zhì)。C甲文中表明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真不知馬”。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興,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馬,想當(dāng)然地認(rèn)

12、為這不是天下最好的馬。12 .有人認(rèn)為,只要是千里馬,才能就會施展出來;也有人認(rèn)為,千里馬須遇伯樂,才能方有機(jī)會施展出來。你的看法呢?說說理由。(3分)二、(2014濟(jì)寧市)甲乙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 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 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蹦司虻?,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 難師于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7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食之不能盡其材8 .千里馬常

13、有,而伯樂不常有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D.老馬之智可用也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8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9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寫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馬”寓 , 在韓愈看來,千 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為他相信 (填寫一個成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6分)三、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 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 ,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

14、安 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 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選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一)注釋:涓人:近侍之臣。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期年:滿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1 .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4分)策之不以其道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2 .下面句中加點“之”字的解釋與其它三句有明顯不同的一項是()。(2分)策之不以其道.死馬且市之五百金A.祗辱于奴隸人之.手BC.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 D3 .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15、也。譯文:死馬且市之五百金,況生馬乎?譯文:4.馬說與千里之馬兩文中“千里馬”的命運截然不同,請簡答它們的不同之處。(2分)答: 四、乙1人有女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xiàn)一朝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戰(zhàn)國策燕策二)【注】比:副詞,接連地。還:通“環(huán)”,環(huán)繞。朝:早晨。賈:價錢。一旦:一天。22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才美不外見.()愿子;還而視之()不以千里稱也()去而顧之.()23 .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駢死于槽相之間B.策之不

16、以.其道每假借于 藏書之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 情 C.祇辱于奴隸人之.手D.安求其能千里也悵恨久之其不知馬也 24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譯文:譯文:25 . (3分)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話是 乙文介紹這匹駿馬“一旦而馬價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話是 實際上這都證明了 甲文提出的 這一觀點,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26 .甲文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分)答:27 .從這兩則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請談?wù)勀愀惺茏钌畹囊稽c。(3分)答:五、乙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

17、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 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 良焉。茍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保n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1)食之不能盡其材.()(2)策之不以其道.()(3)伯樂雖善知馬()(4)不為虛語矣()11 .乙文中的“良馬”和甲文中哪個詞語的意思相同?都喻指什么? (2分)12 .甲文中的“天下無馬”和乙文中的“馬群遂空”的含義有何不同? (4分)答:六、閱讀下列兩個語段,回答問題:(甲)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 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

18、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乙)七年,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否?”飛曰:“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 芻豆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 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 致遠(yuǎn)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shù)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 踴躍疾驅(qū),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罵純之材也?!钡?稱善,曰:“卿今議論極進(jìn)?!保ㄟx自宋史岳飛傳 論馬)【注釋】帝:宋高宗趙構(gòu),此次談話后遂封岳飛為太尉。介:備上鞍甲。褫(ch i ):脫去,卸下。秣:喂食。1

19、、解釋加點的詞(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比行百里()2、翻譯:介而馳,初不甚疾。 3、乙文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 “外見”的句子是:(在原句下面畫直線)4、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七、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繼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 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 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 悲也?!蓖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桑烀唬汉褪现?。注釋璞:蘊藏有玉的石頭,未經(jīng)加工的玉石。刖:音“ yue”,古代一種酷刑,斷足。奚: 何,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10.結(jié)合文意,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