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和諧師生關系的功能_第1頁
淺析和諧師生關系的功能_第2頁
淺析和諧師生關系的功能_第3頁
淺析和諧師生關系的功能_第4頁
淺析和諧師生關系的功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和諧師生關系”的功能西南大學政法學院步德勝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和諧的教育,和諧教育更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筆者認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具有高效、激勵、創(chuàng)造、教化和心理保健等五種功能。 關鍵詞:和諧師生關系功能 師生關系是學生學習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在理智、情感和行為諸方面進行的動態(tài)人際交往。和諧的師生關系,即教育的主客體之間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和諧的教育,和諧教育更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教育特點是在于平等、民主,活躍的和朝氣蓬勃的,它不是靠壓制、奴役學生的個性而實施教育。下

2、面,筆者想對新時期“和諧師生關系”的功能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高效功能 高效功能是指教師與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情境中,教與學都能收到良好效果。 1從教師來說,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尊敬、信賴并且喜愛教師,這對教師是一種鼓勵和鞭策。教師為了繼續(xù)保持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對教育、教學就會更加負責,千方百計的想把學生教好。每節(jié)課精益求精,并針對學生特點組織和增補內容,擇其最適宜的手段和方法,合理安排時間,盡量使教學最優(yōu)化、最有效。如許多優(yōu)秀老師在幾十年的教學中,盡管對課本上的內容十分熟悉,幾乎能倒背如流,但是在備課時,把這些內容仍然作為第一課。他們正是用認真的備課

3、和課堂中優(yōu)雅、親切的教態(tài),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準確精練的講評來博得學生的好感和尊重的,而且不斷地從學生的笑臉和進步中得到激勵和安慰,思路更為敏捷,教學信息渠道暢通無阻,使教育、教學超水平發(fā)揮,提高了教的效果。事實證明,在師生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對立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學和教育效果的,有時連正常的教學秩序也難以維持。 2從學生來說,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把教師看做最信賴和仰慕的人,他們喜歡上這種精彩的課,把它當成一種享受,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他們懂得尊重教師就是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所以他們總會積極配合,專心聽講,勤于思考,努力學習,對教師所傳遞的知識信息,會盡量吸收,這又提高了

4、學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師能夠和學生建立一種友好合作的關系,而且共同擔負任務和解決問題,那么,學生的行為就傾向于維護這種關系,這樣相互間的交往就會促進學習。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學生尊敬、信賴教師,就比較容易接受教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批評意見,從而避免由于人際關系而影響學生學習情緒和教師教學態(tài)度的事件發(fā)生。 二、激勵功能 激勵功能是指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機。人的需要是產生動機的源泉,每一個都具有諸如對愛、感情、受人尊重、自尊及好奇心等心理方面的追求,通常就稱為需要。 1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都有民主、平等以及愛

5、與被愛的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恰恰滿足了學生對愛、關心和尊重的需要,他們不僅從教師那里得到知識的營養(yǎng),而且獲得了愛護與支持,盡管學習是一種艱辛的、必須付出大量體力和腦力的勞動,盡管學習有時是枯燥無味的、緊張的,學生也會全力以赴地去學習。而且,和諧的師生關系還影響著學生動機的選擇性。學生都喜歡上自己喜愛或崇拜的教師的課,而不喜歡上不尊重自己的教師的課;學生愿意為他們所喜歡的教師而努力學習,而拒絕為他們不喜歡的教師學習;學生喜歡某位教師,他們往往愛屋及烏地喜歡他別的東西,如語言、儀表行為或所教的課程等等。我國有關調查也表明:許多學生在大學學的專業(yè)大多是中學階段很喜歡的教師所教的學科;學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

6、、他的學科興趣和學習成績三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一致的狀態(tài),構成“正反饋”的趨向。 2和諧的師生關系可激發(fā)學生的附屬動機。這里所說的附屬動機主要是指一個人為了保持長者(如家長、教師等等)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這是因為良好師生關系中,學生與教師的感情上具有依附性,也就是教師是學生所追隨和效法的人物。而當學生認為他所效法和追隨的教師能給予他贊許和關心,是莫大的寵愛和鼓舞。因此,他會有意識地使自己的行為、學習符合教師的標準和期望,借以獲得并保持教師的贊許和關心。“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如此。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為博取教師的關懷和贊賞,因而努力于

7、該科的學習。 三、創(chuàng)造功能 創(chuàng)造是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下的一種活動,它意味著運用一個人的全部能力和潛力,它需要有寬松的環(huán)境和對人的充分地尊重。 1從學生來說,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當代的青年學生民主意識和成就意向強,他們思想解放,少條條框框,不避嫌疑,少盲目服從,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權利,希望有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討厭專制式的領導方式,喜歡平等的討論問題,民主的解決問題。如果這種需要得到了滿足,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大家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產生滿意、愉快、羨慕、互諒、互助等積極的態(tài)度和體驗,在

8、這種清新濃郁的民主氣氛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記憶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豐富廣闊,從而有利于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培養(yǎng)。但如果教育者不準他們提出這樣或那樣的疑問,或者對于敢于提出疑問的同學,動輒無限上綱上線,搞的學生誠惶誠恐,顧慮重重,哪還談的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必須擯棄我們教育者以往習慣的“我講你聽,我說你服,我打你通”的家長式作風,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師生人際關系。 2從教師來說,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在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高質量學習的同時,也在不斷更新和創(chuàng)造,但這需要和諧的師生人際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教師會把教育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

9、的過程,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教師和學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達到共識、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如實施一堂生動活潑、嚴而不死和民主愉快的課;根據不同情況和特點,深入鉆研教材,把靜止、干癟的內容變成生動、豐富的;把繁雜的變?yōu)橐锥?,把艱澀難解的變?yōu)檠院喴赓W的-這些都是創(chuàng)造。凡是熱愛學生的,對教育事業(yè)負責的教師,都會把教育、教學當成一門藝術,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但是,如果師生雙方總是處于抵觸情緒之中,教師創(chuàng)新的靈感和火花也不會被激發(fā)。 四、教化功能 教化性是指教師的行為和思想對學生道德品質和

10、觀念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體現者,而是活生生的個性-我們對學生來說,應當成為精神生活極其豐富的榜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才有道德上的權利來教育學生?!?#160;1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身教示范的作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人際關系不僅影響著教學的智育功能的發(fā)揮,而且還影響著教學中德育的效果。任何教學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學活動既是傳習文化知識的過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人際關系不僅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而且是一種教學的目的。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學生具有道德示范的作用。學生認識人生和社會,總是從認識自己、認識

11、周圍的環(huán)境和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開始的。學生視教師為楷模,他們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品質。正如孔子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在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學生享受到師愛的溫暖和師生友誼的快樂,使他們相信人世間是真誠、美好的,從而體驗到友愛、尊重、誠實、平等等道德經驗。前蘇聯(lián)當代教育評論家索羅維依契克認為,師愛是建立良好師生人際關系的情感基石。教育家贊科夫曾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學生!”相反,如果學生在師生人際關系中見到的是自私、圓滑、冷漠、懷疑,他們就會以為世界是冷酷無情的,從而得到仇恨、勢利、自私等道德經驗。正如斯賓塞所說:“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

12、160;2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道德知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教育與培養(yǎng)。號稱“中國基礎教育活化石”的教育家呂型偉曾說:“如果孩子能對你講悄悄話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和諧的師生氛圍中,因為相互信任和尊重,視教師為知己,則可消除對方的顧慮,讓學生打開心靈的窗扉,把他的困難與問題在一個輕松和講理的環(huán)境中說出來,從而得到一些精神上的發(fā)抒和松弛,然后教師就可以對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師生關系融洽親密,學生對教師的教導,在感情上才具有相容性;而在不融洽不親密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容易形成對教師的“逆反心理”,與教師的教導背道而馳??梢?,和諧的師生

13、關系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心靈深處的了解和洞察,及時矯正學生不良動機和行為。 五、心理保健功能 “心理健康”一詞,在國外心理學界有著多種不同的解釋。這里所說的“心理健康”是指師生在教學中能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愉快的心境、敏銳的智力和具有適應周圍生活環(huán)境,與他人建立和保持和諧關系的心理狀態(tài)。教學是一種艱苦復雜的勞動,需要教師和學生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學過程中的人際關系狀況,不僅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而且影響著師生的心理健康。 1從教師來說,教師的工作是繁重的,無論是傳道、授業(yè)或是解惑都是一種精細的、刻苦的精神勞動;教師的任務又是艱巨的,培養(yǎng)一代新人的工作,需要教師的長期的、

14、緊張的勞動,并且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需要教師嘔心瀝血、冥思苦想的去追求。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教師對其職業(yè)感到厭惡,教師工作會變成他的毫無樂趣,難以忍受的苦差事。如有的同學不喜歡一門課或者跟老師有抵觸情緒,即使老師在上面講的很賣力很精彩,他們仍然在下面說話、聽錄音機、發(fā)短信、甚至睡覺,老師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長此以往,教師就會變的憂郁、消沉、焦慮、煩躁、憤怒、失望、愁苦等情緒而導致心理疾病。相反,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給予積極的配合,教師受到大家的尊敬和信賴,就會增強自尊、自信和榮譽感。盡管工作很忙很累,報酬很低,但精神上很充實,心理上很愉悅。 2從學生來說,他們正

15、處于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階段,具有思維活躍、積極向上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熱愛學生,尊重信任學生,師生間保持著親密和諧的人際關系,學生就會自尊自信,心情輕松愉快,心理也能得到健康發(fā)展。相反,學生(特別是差生)在教學中老是受到老師的訓斥、批評和冷遇,師生人際關系極度緊張,學生就會產生自卑、恐懼、屈辱、焦慮等不適心理,導致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例如,在教學中,當教師對待學生偏袒不公時,當學生總是受到老師忽視時,學生就會感到痛苦失落,情緒激動,舉止沖撞,待人態(tài)度生硬,好發(fā)脾氣,不聽勸告,表現為“過度激動癥”。當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受到老師諷刺、訓斥后,憂慮、失望、憤怒、不滿,表現為“激憤癥”。再如,在緊張的師生人際關系下,一些學生因為怕分數差受到批評,從而對周圍的一切非常敏感,總是提心吊膽,十分緊張,表現為“恐懼癥”。可見,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人際關系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有很大影響,不良的師生關系是導致在校青少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張偉躍.試論作為心理治療學家的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