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測試卷(青島版)_第1頁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測試卷(青島版)_第2頁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測試卷(青島版)_第3頁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測試卷(青島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年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測試卷青島版知識的學習需要大家每天的積累,這樣才能進步成績,查字典數(shù)學網(wǎng)初中頻道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測試卷,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學習。一、選擇題每題3,共301、以下圖形中一定是軸對稱的圖形是 。A、梯形 B、直角三角形 C、角 D、平行 四邊形2、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內(nèi)角是50,那么另外兩 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 。A、65 65B、50C、65或50D、50 503、假如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是6和3,那么它的周長是 。A、9 B、12 C、12或 15 D、154、到 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間隔 相等的點是 。A、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B、三條中線的交點

2、 C、三條高的交點 D、三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的交點5、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100,那么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分別為 。A、40 40B、80 C、50D、 50 50或 80206、AOB的平分線上一點P到OA的間隔 為5,Q是OB上任一點,那么 。A、PQ5 B、PQ5 C、PQ D 、PQ57、以下軸對稱的圖形中,對稱軸最少的是 。A、等邊三角形 B、等腰梯形C、正方形 D、圓8、等腰AOB的底邊=8cm,且AC-BC=5cm,那么腰AC的長為 。A、13 cm或3 cm B、3 cm C、13 cm D、8 cm或6 cm9、如圖,在A BC中,AB=AC,A=36,BD、CE 分

3、別是ABC 、AC B的角平分線,且相交于點F,那么圖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6 個 B、7個 C、8 個 D、9個10、以下說法錯誤的選項是 A、 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B、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C、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它的對稱軸D、等腰三角形定有三條對稱軸二、填空題每題3,共301、ABC中,DE垂直平分AC,與AC交于點E ,與BC交于點D, C=15,BAD=60,那么ABC是 三角形。2、AOB 內(nèi)部有一點P,分別作出點P關于OA、OB的對稱點 P1、P2,連接P1P2,分別交OA、OB、于點M、N,假設P1P2=5cm,那么P

4、MN的周長為 。3、點P到X軸Y軸的間隔 分別是2 和3,且點P關于X軸對稱的點在第四象限,那么點P的坐標是 。4、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與另一腰的夾角為45,那么這個三角形的底角為 。5、數(shù)軸上表示1和3的點分別為點A 和點B,點B關于點A的對稱點為點C,那么點C所表示的數(shù)是 。6、點P、Q關于直線x=1對稱,點P的橫坐標為-2,點Q的縱坐標是-3, 那么點P的縱坐標為 ,點Q的橫坐標是 ,PQ= 。7、如圖,D是BC邊上的一點,假設AD=BD,AB=AC=CD,那么BAC= .8、假如ABC和ABC關于直線l成軸對稱,且A=50B=70,那么C= 。9、ABC中,AD為角平分線,DEAB于

5、E,DFAC于F, AB=10厘米,AC =8厘米,ABC的面積為45平方厘米,那么DE的長為 。10、ABC中,D為AB的中點,且CD=A D=BD,那么ACB= 。三、解答題每題10,共401、如下左圖,在ABC中,BC邊的垂直平分線交AC于點D,交BC于點E,連接BD.假如CE=4,BDC的周長為18,求BD的長。假如ADM=50,ABD=20,求A的度數(shù)。課本、報刊雜志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么?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后

6、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老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2.如左上圖,在ABC中,AB=AC,E在CA的延長線上,AEF=AFE,AD是高,是說明EF與BC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皫熤拍睿篌w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皫熤x,如今泛指從事教育工

7、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袄蠋煹脑獠⒎怯伞袄隙稳荨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袄稀皫熯B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漸漸“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老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老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3、如右上圖,在等邊ABC中,E為AC邊上的中點,CE=CD,試確定EB和DE的大小關系,并說明理由。老師范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讀,讓幼兒學習、模擬。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